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孙权劝学》学案设计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第四课《孙权劝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第四课《孙权劝学》教案
举例:教师要指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并解释其表达效果。
(3)理解并应用课文中的劝学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成长动力。
举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孙权的劝学中汲取智慧,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
(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举例:在分析孙权、吕蒙等人物形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主题:学生将围绕“劝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旨在让他们亲身体验劝学的过程,提高实践能力。总体来看,学生们的参与热情较高,但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小组存在时间分配不合理、讨论重点不明确的问题。为此,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讨论过程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讨论方向和重点。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很多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也有部分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了鼓励这部分学生,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关注他们的需求,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们表达自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环节,我发现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劝学场景,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进入学习状态,导致问题回答不够积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氛围,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5.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文言文阅读: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
- 生字词掌握:熟练掌握并运用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劝、学、蒙、肃、才、识、就”等。
- 语言表达:学会运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和复述。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孙权劝学》是一篇描绘古代人物劝学的故事。文言文是古代汉语书面语,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历史价值。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孙权劝学》的具体内容。这个案例展示了孙权如何劝导吕蒙学习,以及学习给吕蒙带来的改变。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主旨和人物形象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文言文句式和词语的理解,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 语言表达:引导学生运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复述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 思维发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合作探究孙权劝学的背景与意义,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 文化传承:通过学习古代人物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让学生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传统美德,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学习相关的问题,如“如何激发学习兴趣?”等。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模拟孙权劝学的情景,体会人物心理和文章主旨。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4 孙权劝学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涉及的的常用文言词语。

过程与方法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常见用法,掌握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言的含义。

(重点)2.学习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突出中心的方法;揣摩文中的对话,感受人物说话时口吻、神态和心理,体会利用对话组织材料的妙处。

(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启迪。

教学方法1.朗读法。

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听读、齐读、思读、分角色读等。

2.表演法。

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

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习惯,使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两教学过程第一导入新课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

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

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

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

这个夺荆州擒关羽的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

(《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基础梳理1.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卿(qīng)涉猎.(shè)孰(shú)遂(suì)(2)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同“耶”,语气词)(3)古今异义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今义:治理)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古义:指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卿言多务,孰若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但.当涉猎(古义:只,只是;今义:转折连词,但是)即更.刮目相待(古义:重新程度副词;今义:更加)(4)一词多义当卿今当.涂掌事(动词,掌握,担当)但当.涉猎(应当)见见.往事耳(动词,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知晓)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拿)自以.为大有所益(和“为”合起来构成动词,可译为“认为”)大与蒙论议,大.惊曰副词,表程度,十分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形容词,年长2.作品简介《资治通鉴》,司马光编写,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孙权劝学》【学习目标】:1.能正确翻译全文。

整体把握课文,熟悉到念书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2.通过朗诵整体把握课文,小组合作准确翻译、研讨明白得内容及作者思想。

3.明白得本文开卷有利的主旨,养成勤学的观念和适应【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正确翻译全文。

难点:明白得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学法提示】:朗诵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知识链接】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体会和教训的。

3、简介文中的三个人物(多媒体)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成立者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鲁肃:学识渊博,孙权的谋士【学习进程】:一.读课文,注意注音和句读。

二.读准字音卿岂邪孰遂三.文学常识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四.反复朗诵,看书下注释,翻译,了解全文大意1、积存词语:初,权谓.( )吕蒙曰:“卿.( )今当涂..( ),不可不学!”..( )掌事蒙辞.( ( ) )以.( )军中多务..( )..( )。

权曰:“.孤.( )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 )耳.( )。

..( ),见.( )旧事..( )邪(yé)!.但.( )当涉猎卿言多务,孰假设..( )大有所益.。

”蒙乃.( )始就....孤( )?孤常念书,自以为( )学。

及.( )鲁肃过.( )寻阳,与.( )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 ),大兄何.( )见事之晚乎!”2. 以下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语文】七年级语文下册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语文】七年级语文下册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语文4 孙权劝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读并背诵课文,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关键词句,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重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重点)2.通过比较阅读,理解《孙权劝学》与《伤仲永》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后天学习的重大作用,勉励学生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重点)导语设计设计1:(情景导入)说到三国,不由得让人想起“滚滚浪花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鼎立时期,英雄辈出,刘备、曹操、孙权可谓水火阻挡,但是,曹操曾经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

能让对手如此赞叹,可见孙权非同一般。

孙权手下有员大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信赖。

可是他就是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

现在孙权又来劝说了,今天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设计2:(故事导入)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

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

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

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

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

(《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设计3:(人物导入)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

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

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文章朗读,整体感知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语速。

1.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作示范背诵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听读,要求注意文中字音、语速等,并及时圈点标注。

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孙权劝学的基本观点。孙权认为学习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石。(详细解释观点)。学习能够拓宽视野,提升个人素养,对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孙权劝学的具体论述。这个案例展示了学习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思维导图。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增强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通过对课文句式、修辞手法的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提升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审美价值,领略古典文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举例: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孙权劝学》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别人劝你学习或者自己劝自己学习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学习的奥秘。
(2)掌握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本节课涉及一批重点词汇和句式,如并列句、转折句等,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词汇和句式,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4.孙权劝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过程和方法目标.......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法学法】..................朗读法,揣摩探究法,点拨法【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老师有几个问题请教同学们............:.1.、孙权是三国中哪一个国的开国君主(................. ).A.、魏国... C.、吴国...... B.、蜀国2.、在孙权心目中胆识、学问、才能、谋略仅次于周瑜的大将是(............................).A.、关羽...... C.、鲁肃... B.、吕蒙二、介绍故事出处和文中人物.............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孙权(........................18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4孙权劝学课题孙权劝学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作者及作品。

3.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

朗读课文,翻译课文。

2。

揣摩文中的对话描写在刻画人物和组材方面的作用.3.理解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励学生热爱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作品简介《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文章所叙故事发生于三国之初。

孙权大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后,不久病死于江陵.鲁肃接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读准字音卿.(qīnɡ)邪.(yé)涉猎..(shè liè)岂.(qǐ)遂.(suì)孰.若(shú)重点实词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相当于“你”,这里指吕蒙。

当涂,当道、当权。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事情.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及鲁肃过.寻阳:经过。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另,另外。

最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最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课时课题】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1课时)【课标要求】1.理解“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的成语意思。

2.参考注释,大致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文章所讲述的故事。

3.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

4.积累文言字词,翻译重点句段。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中孙权对学习的认识以及他所阐述的学习方法。

2.掌握文中重要的词汇和句式,学习本文简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1.理解孙权是如何以事论理,以理服人的。

2.体会文章简练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与本文有关的内容和人物介绍,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孙权劝学》,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将会了解到三国时期有关的故事情节以及三国时期一些重要的人物。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节课学习目标:1.有节奏的诵读,体会不同人物说话语气,学会划分文言断句。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并体会文章意思,学习文言翻译方法。

3.通过自我朗读,体会不同语气下的人物性格特点。

4.赏析劝学艺术,学会正确的学习发法。

(二)、预习指导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卿( ) 岂( ) 邪( ) 孰( ) 涉猎(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4.孰若孤?( )5蒙乃始就学。

( )6卿今者才略。

( )3.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读课文,疏通文意1.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本文的故事情节。

2.学生结合注释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3.教师提问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解释和翻译。

4.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重点和难点。

5.学生齐读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分析课文,理解主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问题如下:(1)孙权为什么要劝学?他是如何劝学的?他的劝学有什么作用?(2)吕蒙是如何学习的?他的学习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3)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它对我们有什么启示?(4)如何解读孙权劝学的思想?(从哪些方面?提示:重视教育、培养人才观念;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精神;知错能改、善于纳谏的品质等方面)(5)当代青少年如何践行孙权劝学精神?2.学生分组讨论以上问题,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设计(四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设计(四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设计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

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十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设计(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读,疏通文意。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掌握“务、博士、见、及、更”等文言词语的意思,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意。

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道理。

【情境导入】同学们,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的时代,关羽就是群雄中的一位大英雄,但他最终败在东吴的一位将军之手,可想而知,这位将军定有非凡之处,他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他有关的一篇文章。

(板书文题:孙权劝学)【新课解读】一、初读感知1.听录音,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停顿、节奏。

3.自由朗读,读得流畅。

读出人物的语气。

4.梳理文意,学生边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的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先在小组内,最后全班交流不懂的句子。

例: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事务多,哪里比得上我?)5.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每个人物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明确:孙权——语重心长、果断;吕蒙——自豪;鲁肃——真诚。

二、整体感悟1.教师提问:本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学生再读课文,理清内容,概括层意。

明确:(学生自愿发言,教师引导、归纳)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图示如下:孙权劝学吕蒙辞学——就学鲁肃大惊——结友三、研读探究1.教师多媒体出示研讨问题,学生齐读“孙权劝学”部分,然后小组内交流探讨教师出示的问题,最后教师提问、明确:(1)孙权为什么要劝说吕蒙学习?明确: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孙权是怎样对吕蒙进行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明确: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厉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明确: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其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孙权劝学
年级

科目
语文
任课教师
课题
孙权劝学
授课类型
新课
课标依据
浅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过程与
方法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
重点
1.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2、熟练朗读课文,正确断句和停顿。
教学
难点
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学习目标
媒体类型
教学作用
使用
方式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 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 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
1.故事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 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 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所得结论
占用时间
媒体来源
介绍
知识目标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孙权劝学》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孙权劝学》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字词。

2、朗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概括情节。

3、揣摩孙权说话时的心情和语气,分析孙权的形象。

【相关链接】文学常识: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家、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自主学习】一、自己查找资料,了解孙权、吕蒙、鲁肃的相关信息并整理记录。

二、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认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小组活动:1、推选一位同学负责读课文一遍;2、其余同学边听边在书上圈出你个人认为不太准确的字词;3、读完后,大家把圈出的字词正音。

[导航]:如何读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停顿?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正音:卿()涉()孰()更()遂()邪()(二)译读──积累词语,疏通文意。

小组活动:1、结合课前导学,组长分工,组内成员轮流作口头翻译,并指出个人翻译部分里的重点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听,随时指出他翻译的不足。

2、学习文言翻译五字法(留替调补删),小组合作译读练习。

[温馨提示]:①读书即是提笔时,疑难处要善于圈画、作标记,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②要学会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来疏通文意,理解文言词语。

③文言翻译五字法: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等保留不用翻译)、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补(补出句中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3、将疑难词句的解释讨论解决。

(三)演读──揣摩对话,朗读竞赛1、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小组内逐句揣摩三位人物对话时的心情、语气,然后展示交流。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学习文言常识,掌握文言字词。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1.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1.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2.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方法:朗诵法、自主合作、探究交流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一、导入新课“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你们知道老师讲的什么故事吗?(生答《司马光砸缸》)小时候的司马光聪颖过人,长大后的他更是成就斐然,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他写的《孙权劝学》,看看他会告诉我们些什么。

二、预习展示1.字词注音展示卿( qīng )涉猎(shè)孰(shú)遂(suì)2.作家作品展示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资治通鉴》:中国古代史学巨著,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3.课文内容展示《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一一《资治通鉴》。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三、初读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1)认读: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2)全班齐读。

(3)解读:边大声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4)释疑: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孙权劝学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孙权劝学教案 新人教版

4 孙权劝学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涉及的的常用文言词语。

【过程与方法】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常见用法,掌握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言的含义。

(重点)2.学习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突出中心的方法;揣摩文中的对话,感受人物说话时口吻、神态和心理,体会利用对话组织材料的妙处。

(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启迪。

教学方法1.朗读法。

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听读、齐读、思读、分角色读等。

2.表演法。

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

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习惯,使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

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

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

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

这个夺荆州擒关羽的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

(《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基础梳理1.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卿(qīng)涉猎.(shè)孰(shú)遂(suì)(2)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同“耶”,语气词)(3)古今异义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今义:治理)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古义:指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卿言多务,孰若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但.当涉猎(古义:只,只是;今义:转折连词,但是)即更.刮目相待(古义:重新程度副词;今义:更加)(4)一词多义当卿今当.涂掌事(动词,掌握,担当)但当.涉猎(应当)见见.往事耳(动词,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知晓)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拿)自以.为大有所益(和“为”合起来构成动词,可译为“认为”)大与蒙论议,大.惊曰副词,表程度,十分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形容词,年长2.作品简介《资治通鉴》,司马光编写,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课文讲解稿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课文讲解稿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课文讲解稿《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孙权劝学》是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文章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讲述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

文章简洁生动,用语不多,全文仅119字,但却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任务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突出了人物的风采,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经典之作。

【学情分析】学生升入初中半年来,已经初步具有了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的能力,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第一课时学生已疏通文意,初步感知了文章内容,积累了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为本课时学习字斟句酌的精读方法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字斟句酌精读文言文,把握人物特征。

2.能够结合拓展阅读,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1. 通过点评课本剧活动,提高深入研读文本的能力。

2. 将研读文本与拓展阅读结合,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古人爱才、善劝、善于学习等优秀品质。

2.了解我国古代贤主与名将的品行与风范。

【教学重点】1.研读语气、神情、称谓等方面的词语,把握孙权等人物的特征。

2.结合《三国志》《资治通鉴》的拓展阅读,加深对孙权人物形象的理解。

【教学难点】拓展课外阅读,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教学准备】让学生提前准备课本剧表演。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用原文回答下面三个问题: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吕蒙不想学习的原因是什么?军中多务。

3.表现吕蒙学习有惊人长进的语句有哪些?(1)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2)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二、二、演读课文,品味人物个性化语言(一)学生在小组分角色朗读,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语言。

(二)学生表演课本剧。

学生选出四名优秀的朗读者(旁白、孙权、吕蒙、鲁肃),在全班表演。

(三)学生以原文为依据,字斟句酌,点评同学的表演。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学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学案

《孙权劝学》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并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

2.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

3.体会孙权的善劝,学习说话的艺术性。

4.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并进行创造性阅读。

过程与方法1.朗读体验。

让“读”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孙权劝说的技巧、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

2.探究交流。

在师生、生生交流中,达到知识互补和提高,有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虚心接受正确意见,不断追求进步,努力学习的精神,使学生懂得“开卷有益”,读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自主学习问题1.谁能解释一下课题?2.说说你了解的历史人物孙权、吕蒙和鲁肃。

3.你了解作者和作品么?4.看课文注释,划出不能理解的字、词和句子,大家共同质疑释疑。

然后大家交流在方言积累方面你有什么发现和收获。

5.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围绕他们发生了什么故事?从而理清文章思路。

6.你能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吗?互动探究的主题1.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体会交流孙权的善劝2.从对话中再次体会孙权的善劝,结合孙权的身份,要读出怎样的语气?从中可看出孙权怎样的心理和性格?3.孙权劝学的结果怎样?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整理归纳1.解题:孙权劝说吕蒙要浏览群书,广泛学习。

2.作者作品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3.方言知识归纳:一词多义字现象如:事、以、现等。

古今异义现象如: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博士(古义——研究经学的官职、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但(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句末语气词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耳:表示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4.文章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5.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归纳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体现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的品德,赞扬了吕蒙虚心听劝且努力学习并有所成就,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孙权劝学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3.感悟后天学习的重要作用,重视读书的意义,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学习过程
一、基础积累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初,权谓吕蒙曰:“卿.( )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 )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2.查找资料填空。

《资治通鉴》是主持编纂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载了从到共1 362年间的史事。

对史料取舍慎重,考证详密。

其中像《淝水之战》《赤壁之战》都成为历史散文的名篇。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意为用于给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3.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1)权谓.吕蒙曰: (2)卿.:
(3)当涂
..: (4)辞.:
(5)治经
..: (6)邪.:
(7)涉猎
..: (8)见.往事:
(9)及.鲁肃过寻阳: (10)过.寻阳:
(11)即更.刮目相待: (12)见事
..:
(13)蒙乃.始就学: (14)肃遂.拜蒙母: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整体感知
1.孙权是用什么方法来劝的?结合文章具体语句回答。

2.劝的结果怎么样?结合文章具体语句回答,并指出所采用的写作方法。

3.说说学了本文你有什么启示。

三、拓展练习
有位同学,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老师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考什么清华北大,学不学无所谓。

老师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就拟写了一副对联给他。

请帮老师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仲永年少不学一事无成
下联: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
1.卿(qīnɡ)岂(qǐ)为(wéi)邪(yé)孰(shú)更(gēnɡ)遂(suì)
2.司马光编年体通史战国五代
3.(1)权谓.吕蒙曰:对……说。

(2)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3)当涂
..:当道,当权。

(4)辞.:推托。

(5)治经
..:研究儒家经典。

(6)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7)涉猎
..:粗略地阅读。

(8)见.往事:了解。

(9)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

(10)过.寻阳:经过。

(11)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12)见事
..:知晓事物。

(13)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14)肃遂.拜蒙母:于是,就。

4.(1)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
(3)你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原来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4)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二、整体感知
1.从“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孙权是用自己学习的切身体会,现身说法劝说吕蒙学习的。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的惊叹和与之结友的情节,烘托吕蒙才学
大增,学有所成。

这里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3.提示能从善于劝说和重视学习方面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三、拓展练习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