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高原的隆升与莺歌海盆地的沉积响应

合集下载

莺歌海盆地乐东斜坡区乐东A构造储层超压形成机制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启示

莺歌海盆地乐东斜坡区乐东A构造储层超压形成机制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启示

莺歌海盆地乐东斜坡区乐东A构造储层超压形成机制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启示莺歌海盆地位于中国南海西北部,是一个富含油气资源的重要区域。

乐东斜坡区是该盆地的一个典型构造地区,被认为具有丰富的天然气储量。

在乐东斜坡区的研究中,乐东A构造储层超压形成机制成为了研究的焦点之一。

了解储层超压形成机制对于评估该地区天然气资源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乐东A构造是乐东斜坡区内最突出的构造之一,近年来在该区域发现了多个天然气勘探区块。

研究表明,乐东A构造储层超压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区域构造活跃引起了地层的变形和断裂,形成了储层的局部封闭。

其次,长期的沉积作用导致地下流体的聚集,使得储层内形成了连续的流体体系。

最后,持续的沉积活动和岩石压实作用使得流体在储层中逐渐形成超压。

乐东A构造储层超压形成机制对于天然气的成藏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超压的形成促进了天然气的聚集。

当地层形成局部封闭之后,流体在储层中聚集,形成了连续的气体体系,有利于天然气的富集。

其次,超压的存在对天然气的储集和保存具有保护作用。

超压可以阻止天然气的泄漏和迁移,提高了气体的保存效率。

最后,超压对储层的物理性质产生了显著影响。

超压会使储层岩石变形,导致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从而影响天然气的运移和储存。

针对乐东A构造储层超压形成机制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启示,有一些重要的研究方向值得关注。

首先,需要进一步探索乐东A构造储层超压形成的具体过程和机制。

通过地震资料、地球化学分析等手段,可以深入了解储层超压形成的时空分布规律。

其次,需要进一步明确超压对天然气勘探和开发的影响。

通过数字模拟和实验研究,可以评估超压对储层流体运移和储集能力的影响,为天然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超压对储层性质的影响机制。

通过岩石力学实验和模拟计算,可以揭示超压对岩石变形和孔隙结构的影响机理,为储层性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乐东斜坡区乐东A构造储层超压形成机制对天然气成藏具有重要的影响。

莺歌海盆地乐东区乐东S-1气田莺歌海组一段储集体沉积特征

莺歌海盆地乐东区乐东S-1气田莺歌海组一段储集体沉积特征

续 增大 ,致 使相对 海平 面迅 速下 降 ,水体 突然变 浅 ,形 成 高频层 序 。 Mi h m 等 _ 提 出沉降 速 率 减 小 ( 可 容 空 间 ) 阶段 与 高 物 源 供 给 是 四级 层 序 发 育 的 基 本 条 件 。 t u c 3 低
乐 东 区从 ¥ 7层序 界面 开始 ,处 于新增 可容 纳 空 间 速率 减 缓 ,高 速 物 源供 给 的沉 积 背 景 。在 这 种 背景 2
石油天然气学报
21 年 9 02 月
第3 卷 4
第9 期
Jo r lo la a c u na fOi nd G s Te hnoo y S p 2 2 Vo. 4 No 9 lg e . 01 13 .
莺 歌 海 盆 地 乐 东 区 乐 东 - S1气 田莺 歌 海 组 一 段 储 集 体 沉 积 特 征
下 ,沉 降 的陆架 区域 被完全 充填 ,相 对粗粒 的砂 岩沉 积在 坡折 之上 ,而多 余 的沉积 物 向盆地输 送 ,导致
了陆架 坡折 的持 续进 积 ,形 成沉 积坡 折 。
2 沉 积体 系 与沉 积 微 相
2 1 沉 积 体 系 识 别 .
以地震 、岩心 和测井 资料 为基础 ,通 过沉 积学 特征综 合分 析 ,认 为乐 东 S 1 田莺 歌海 组 一段 储 集 一气
征。
[ 键 词 ] 莺 歌 海 组 一段 ;滨 岸 一 海 沉 积 体 系 ;沉 积 特 征 ;沉 积 坡 折 ;临 滨 滩 坝 复 合 体 关 浅 [ 图分类号]T l13 中 E 2 . [ 献标识码]A 文 [ 章 编 号 ] 1 0 —9 5 (0 2 9 0 8 5 文 0 0 72 2 1 )0 —0 1 —0

滇西兰坪-思茅盆地的形成演化和成因

滇西兰坪-思茅盆地的形成演化和成因

入 , 具有大 陆裂谷型岩浆作用特 征− 盆地 中
丰 产有 色 金属 矿 产和 盐类矿 产 −
Ε 、 盆 内 中轴断 裂带 的 主 导作 用 中 国大
陆 内 的地 洼 盆 地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 一 般 以 大 幅
第灿 掩 , 期)
< 3 . /#
纪念地洼学说 创立 姗 五 周年学术论 文摘要Χ且Φ
Χ山 西省 孟 县 科 学技术 协会 , ΔΛ 匆Δ Φ
; Χ5 )’! Η疚血 # ! 1
ΔΧΦ ∃ Γ ! ∀ # % 月. . 故 Η ∀ ! Ι
! & 4 8 ! /Τ , 5 Γ # ! Ζ ∀ ≅ / [ ∀!
, ΔΛΣ+ Φ
张城堡 泉位 于 山 西省 孟 县上社 镇张 城堡
村东北 ΡΔ 米处 , 涌 水 量 Σ 升 ς 秒, 水 温
. Ι / 4 ! ! & / # 8 %# ∀ ! . Γ Ε Σ Γ < ! ! Γ / . # /Τ Ι = ∀Υ # ; Γ
/Τ ΧΙ% Φ
度 升 降运 动为主 要 特征 , 形 成 盆一岭 构 造 组 合
然 不 同, 从而 导致 盆地的形 成演化和 成 因上
且受边界断裂的 控 制。 兰 坪一思茅地洼盆地 除 此以 外, 受 盆 内 中轴 断裂 带的 主 导 控 制尤 为 明显和强烈 。 中轴断 裂将盆 地划分 为东 、 西 两部 − 两 者 的浅层 构造 形相 、 沉 积建造 、 岩 浆建 造显 著差 异 − 由于 中轴断 裂带 的扩 张 、 裂陷 导 致 盆 内 多 世 代 盆 地 的分 解 和 迭 加 。 并 以强烈 的穿透 作用将 深 部地 慢成矿 物质 、 地 慢流 体 渗 透 到 盆 内 。 到 喜 山 运 动 晚 期, 印度 壳体与欧 亚 壳体 拼 合而 结 束 了盆 地 的 发 展 演

莺歌海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发育主控因素及模式

莺歌海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发育主控因素及模式

莺歌海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发育主控因素及模式摘要:莺歌海盆地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处重要的海盆,其中新统海相烃源岩具有丰富的有机质含量和较好的成烃潜力。

本文通过对该海盆地烃源岩发育主控因素及模式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沉积环境、上部沉积和结构构造是该海盆地烃源岩发育的主要因素;烃源岩的发育模式包括盆地边缘、浅水湖相和深水湖相三种类型。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莺歌海盆地烃源岩的评价和石油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莺歌海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发育主控因素;发育模式1. 引言莺歌海盆地是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一处重要的海盆。

中新统是该海盆地的主要沉积时期,该时期烃源岩具有丰富的有机质含量和较好的成烃潜力。

研究莺歌海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及模式,对于该区域烃源岩的评价和石油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发育主控因素2.1 沉积环境沉积环境是影响烃源岩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莺歌海盆地中新统主要分布在淡水湖相和海湾湖相沉积环境中。

这些环境具有相对封闭的水体,适宜有机质的富集和保护,有利于烃源岩的形成。

此外,这些环境还有较好的生产力,为有机质的来源提供了保证。

2.2 上部沉积上部沉积对于烃源岩发育至关重要。

在莺歌海盆地中,上部沉积主要受到海平面波动和河流输入的影响。

海平面波动会改变沉积环境,加速有机质的富集。

而河流输入则会向烃源岩提供更多的碎屑有机质,促使烃源岩更加发育。

2.3 结构构造结构构造是影响莺歌海盆地烃源岩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

这里主要存在着复合构造、隆起、断裂等构造特征。

复合构造和隆起对烃源岩发育不利,造成岩石压力较高,有机质易于加热分解。

而断裂则有助于有机质的富集和保存,是烃源岩发育的有利条件。

3. 发育模式根据莺歌海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的地质特征,可以将其发育模式分为盆地边缘型、浅水湖相型和深水湖相型。

盆地边缘型烃源岩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带,具有相对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成熟度。

这里受到了复合构造和隆起的影响,但断裂的存在有助于烃源岩的形成。

莺歌海盆地构造演化动力学机制探讨

莺歌海盆地构造演化动力学机制探讨

c mp e e sv n l ss t i fg r d o t t a h o mai n a d e o u i n o n g h ib sn a e i f e c d b o r h n i e a ay i,i s i u e u h t t e f r t n v l t f Yi g e a a i r n u n e y o o l
文章 编号 : 1 0 — 9 22 1 ) 1 6 4 0 0 16 3 (0 1 . 5 .4 0 0
S ud n t e dy m i e ha s ft c o c e o u i n i n g h i sn t y o h na cm c nim o t ni v l to n Yi g e a e Ba i
Absr c : Yi g e a s e o g ot e Ce o o c s d me tr a i e e o e h n o Ch n l c n o t ta t n gh i Ba i b l n st n z i e i n ay b sn d v l p d i t e I d — i ab o k a d S u h n h n Ch n l c u u el e I e u irg o o ia h n me aa d t e c mp e y a iss t n r t d e sh t p t i ab o k s tr i . t p c l e lg c l e o n n o l x d n m c et g a e s i d a o o s n s a p h i u s
3G a g o g neru t s n ier gIv s g t nD s nIs tt G a g h u5 0 8 , hn ) . u n d n fr s No o Mea gn e n et a o ei tue u n z o 10 0 C ia lE i n i i g ni ,

地震相分析在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勘探中的应用

地震相分析在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勘探中的应用

常明显。 在现有含气 圈闭周缘寻找新的气藏 , 其规模
往 往 小 , 度 低 , 且 存 在 更 高 的 非 烃 风 险 。19 丰 而 99
年, 为了探 索莺 歌海 盆地 中深 层 含气 情 况 , 探 了 A 钻
井 , 果 不 尽如 人 意 , 然 有 所发 现 , D T3获 得 结 虽 如 s
24 0
内 蒙古石 油化 工
21 年第 1 期 00 O
地震相分析在莺歌海盆地 中深层勘探中 的应 用
郭 爱 华 , 家雄 , 周 范彩 伟 , 薇 薇 刘
( 海 石 油 ( 国) 限 公 司湛 江分 公 司 , 东 湛 江 中 中 有 广 545) 2 0 7
摘 要 : 今 为止 莺歌 海盆 地浅层 勘探取 得 了丰硕 的 成果 , 迄 发现 了D 气田和 L 气田等 一批 气田 , F D 其中 已经 建 成投 产 的东方 气 田获得 了很好 的经 济效 益和社会 效 益 。我们 利 用 P rdg 公 司的 E o aa im p s软 件 中的 S rt gc 块 对 莺歌 海 中深层 中深 层 的几个勘 探 目标 : O tai i 模 ma T3 —A5 T3 —A3 T3 —A1 T2 一 、 O 、 O 、 9
从理 论及 已钻 井 的岩 石 物理 参 数 分 析上 来 看 : 莺歌 海盆 地储 层含 气后 会 引起速 度 、 密度 、 泊松 比的
果不 理想 。 总的来说 A 井 区中深 层储层 物性 不好 。 钻
后针 对 中深 层 能 否成 藏 的 问题 , 目前 为止 还 没 有 到 达成 一 个统 一 的 认识 , 主张 继 续加 大 研 究 的 同 志认
图 1 黄流组 及其 以上地 层含气后表现为低阻抗特征

莺歌海—琼东南盆地超压层系油气聚散机理浅析

莺歌海—琼东南盆地超压层系油气聚散机理浅析

莺歌海—琼东南盆地超压层系油气聚散机理浅析莺歌海—琼东南盆地超压层系油气聚散机理浅析琼东南盆地是中国南海北部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域之一,其中莺歌海是该区域最为重要的油气聚集区之一。

随着海洋油气勘探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莺歌海油气聚散机理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莺歌海的超压层系油气聚散机理进行浅析,旨在为该地区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超压层系的形成机制。

超压层系是指地层压力明显高于地表大气压力的地质体系。

在莺歌海地区,超压主要由于地下含厚沉积物质和厚盖层的存在,以及构造作用和热胀冷缩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超压层系的形成对于油气聚集与运移至关重要,因为高压可以促进烃类物质的聚集和保存。

莺歌海的超压层系对于油气聚散机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超压层系可以提供了油气聚集的基础条件。

在超压的作用下,位于超压层系下部的油气聚集体往往被限制在相对密集的区域内,形成了相对高含量的油气储量。

另一方面,超压也有利于油气的运移和扩散。

高压条件下的地下水和流体运移速度较快,从而促进了油气运移与扩散,为油气聚散打下了基础。

同时,莺歌海地区的超压层系还会对油气聚散形成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超压层系的上部往往为盖层,具有一定的隔离性,可以阻止油气的上升与流失。

此外,高压力可以改变油气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具有较高的饱和度和相对较高的存留透性,使原本无法聚集的烃类得以聚集与保存。

总之,莺歌海地区的超压层系对于油气聚散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提供了油气聚集与保存的物理条件,加速了油气的运移与扩散,并对油气的上升和流失起到控制作用。

因此,在莺歌海的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必须充分考虑超压层系的存在与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勘探开发方案设计。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只是对莺歌海超压层系油气聚散机理的浅析,对于该地区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此外,由于笔者无法参考具体的文献资料,本文的内容仅限于个人观点和理解。

对于读者来说,更多的信息和详细研究结果还需要参考专业领域的文献资料综上所述,莺歌海地区的超压层系在油气聚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莺歌海大型走滑盆地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莺歌海大型走滑盆地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莺歌海大型走滑盆地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莺歌海大型走滑盆地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地质构造的研究不断深入,莺歌海大型走滑盆地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引起了广泛关注。

莺歌海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一个复杂的地质构造区域。

本文将从走滑盆地的定义、莺歌海大型走滑盆地的形成机制、构造变形特征和地质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走滑盆地的概念。

走滑盆地是指由走滑断裂控制或形成的盆地,断裂的两侧垂直位移相等,平行位移产生,地壳发生平行滑动,形成了推覆或拉伸构造。

在构造演化过程中,走滑断层产生的滑动可能是断层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

莺歌海大型走滑盆地的形成机制主要与走滑断层及其构造力学特征有关。

莺歌海地区断裂纵横交错,属于复杂的断裂系统。

常见的断裂有莺歌断裂、鹅埠断裂等。

这些断裂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莺歌海地区的构造变形。

在构造演化过程中,断裂的滑移和挤压使得地壳发生了弯曲、剪切、伸展、扭曲等复杂变形,形成了莺歌海大型走滑盆地。

莺歌海大型走滑盆地的构造变形特征主要表现为新生会山前褶皱带、断层高陡、盆地痕迹明显等方面。

新生会山前褶皱带是沉积物在构造运动作用下的产物,它记录了地壳的动力学变化。

断层高陡是因为走滑断层的作用导致附近地层抬升和剪切的结果。

盆地痕迹明显是因为构造变形使得盆地内部的沉积物发生弯曲、扭曲和剪切,形成了明显的盆地形态。

莺歌海大型走滑盆地的地质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是研究构造演化和盆地形成的重要案例。

通过对莺歌海大型走滑盆地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复杂断裂构造和盆地形态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

其次,莺歌海大型走滑盆地的研究对于油气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走滑构造和盆地形态为油气的聚集和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最后,莺歌海大型走滑盆地的研究对于地震活动的预测和防治也具有重要作用。

走滑断裂的活动常常伴随着地震的发生,了解莺歌海大型走滑盆地的构造变形特征可以为地震预警和地震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浅中层四级层序储层沉积特征

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浅中层四级层序储层沉积特征
研 究 , 分析 了四 级 层 序 的划 分 、沉 积 相 演化 和 储 层 岩 石 学井 征 及 物 性特 征 一
关键词 莺歌 海盆地 浅 中层 四级县序 沉积特征 莺歌海盆地是一个 位于 南海北部大陆架西区的新生代沉 积盆地 ,
一 I2 1 主要以 ( Jl滨沉积为主 ,而I 1 O S 下 I 占 S 、S 层序以滨外沉积为主。 IS 、I 2 序处 于三级 层序的高水 位体系域 ,而I1 O I3 I 层 I S S 、s层序 处于另一个I  ̄ 级层序的海侵体系域 ,由于从—个三级层序的 高水位 I- I 体 系域过渡到另一个三级层序的海侵体系域 ,导致大面积海侵 ,从而 导致物源区的后撤 ,使原相对 靠近滨岸的沉积变得远离滨岸 。
影响。②乐东 区物源方向 。乐东区 莺歌海组一段重矿组合主要 由锆石 、 白钛矿以及赤褐铁矿 、电气石组成 , 而来 自变质岩的石榴石、帘石类矿 物含量低;母岩成分 以岩浆岩 、沉 积岩为主,变质岩成分 小于1 % 5 这与其上倾方向的海南 岛母岩区地 莺 歌海 盆地莺 段岩类 二 成分图 质特 征相符 ,说明海 南岛仍是该 区的主要物源区 ,西边物源仅对 局
特征( 据张伙兰等) 。①东方 区物源方 向。东方 1 l 一 构造及周边诸井莺 二段的重矿物 以赤褐铁矿最高 ,白 钛矿次之,显然与多数以海南岛为 物源钻井的重矿物特征不 同 ( 吕明、 张伙兰等 ),也与临高构造带 ( 受 红河物源为主 ) 同,反映东方区 不 受西部越南与海南岛近物源的双重
IS 1 I 3层序沉积时期 ,层序 已经演化 到了高水位体 系域的 中期 。 I 海水已在缓 漫撤退 ,实钻井资料显示 ,砂岩含量较高 ,物源供应较充 足 ,砂体沉积比较均一 ,总体上 以临滨滩砂为主,局部地区有 临滨砂

莺歌海盆地含气储层地震相识别技术完善及应用

莺歌海盆地含气储层地震相识别技术完善及应用
Pe i J i a n x i a n g, P a n Gu a n g e h a o, Wa n g Ya ng, e t a 1 . I mp r o v e me n t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s e i s mi c f a c i e s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 g a s — b e a r i n g r e s e r v o i r
关键 词 莺歌 海盆地 ; 含 气储 层地 震相 ; 成 因分析 ; 过渡 关 系; 储层 预测 ; 地震 属性 ; 相控 正演模 拟 中图分类 号 : TE 1 2 2 . 2 文献标 识码 :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 mp r o v e me n t a nd a p pl i c a t i o n o f s e i s mi c f a c i e s i de nt i f i c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 g a s — b e a r i ng r e s e r v o i r i n Yi n g g e h a i b a s i n
DOI : 1 0 . 1 1 9 3 5 / j . i s s n . 1 6 7 3 — 1 5 0 6 . 2 0 1 5 . 0 4 . 0 0 4
莺歌 海 盆 地 含 气储 层 地震 相识 别 技 术 完 善及 应 用

裴健 翔 潘 光超 汪 洋 马德 蕻
( 1 .中海 石 油 ( 中国) 有 限公 司湛 江 分 公 司 广东湛江 5 2 4 0 5 7 ; 2 河 南 省 地质 博 物 馆 河南郑州 4 5 0 0 1 6 ) 裴健翔, 潘 光超 , 汪洋 , 等. 莺 歌 海 盆 地 含气 储 层 地 震 相 识 别 技 术 完 善 及 应 用 [ J 3 . 中 国 海 上油 气 , 2 0 1 5 , 2 7 ( 4 ) : 3 0 3 6 .

莺歌海盆地中新统轴向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勘探潜力

莺歌海盆地中新统轴向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勘探潜力

ISSN0256 1492CN37 1117/P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MARINEGEOLOGY&QUATERNARYGEOLOGY第37卷第6期Vol.37,No.6犇犗犐:10.16562/犼.犮狀犽犻.0256 1492.2017.06.020莺歌海盆地中新统轴向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勘探潜力谭建财,范彩伟,李辉,张建新,许马光,刘田(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湛江524057)摘要:轴向重力流沉积是一种重要的深水储层,其形成的岩性油气藏也是目前莺歌海盆地重点勘探领域。

通过钻井、测井、地震和区域地质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分析莺歌海盆地中新统轴向重力流沉积特征和演化规律,探讨轴向重力流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和控制因素。

结果表明,中新统储层为重力流沉积成因的厚层细砂岩,主水道和朵叶复合体是重力流沉积有利的沉积微相;中新世海南物源供给充足、断裂坡折带发育以及盆地轴向负向地形是该区形成轴向重力流沉积的宏观地质条件,在中新世各个时期形成了一系列沿盆地轴向分布、具有前积反射结构特征的轴向重力流沉积。

研究区中新统轴向重力流储层厚度大、沉积规模广、临近烃源岩、构造脊微裂隙发育、圈闭保存好,具备优越的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是盆地下一步勘探的重要领域。

关键词:中新统;轴向重力流;沉积特征;勘探潜力;莺歌海盆地中图分类号:P618.1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6 1492(2017)06 0189 08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莺琼盆地高温高压天然气富集规律与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三期)”资助项目(2016ZX05024 005)作者简介:谭建财(1986—),男,工程师,硕士,从事油气地质及勘探工作,E mail:tanjc1@cnooc.com.cn收稿日期:2017 05 06;改回日期:2017 09 23. 文凤英编辑 目前在我国南海北部海相含油气盆地中,重力流沉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储层类型,也是岩性圈闭勘探热点领域之一,近年来获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1 6]。

滇西湾甸—凤庆地区中生代以来陆相盆地沉积特征及构造控制

滇西湾甸—凤庆地区中生代以来陆相盆地沉积特征及构造控制

滇西湾甸—凤庆地区中生代以来陆相盆地沉积特征及构造控制研究区(湾甸-勐统-凤庆)地处“三江”构造带南段,区域上横跨冈瓦纳大陆东缘的保山-镇康地块,昌宁-孟连带,以及劳亚大陆西缘的扬子地块,是研究中国西南板块运动学、动力学和板块边缘造山的理想研究场所。

本文以云南保山–龙陵地区湾甸坝等3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采集野外资料为基础依据,结合前人相关区域的理论研究,从盆地沉积物入手,运用地层学、沉积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对研究区(湾甸-勐统-凤庆)中生代以来的陆相盆地地层沉积(J<sub>2</sub>m、E<sub>1</sub>mg、N<sub>2</sub>m、Q)特征及发育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进行古流向恢复;结合各构造单元内的差异沉积,对沉积盆地的时空演化规律进行探讨;结合盆地各沉积地层的砾石成分、粒径、磨圆度、分选性等特征,对沉积物的源区方向、搬运距离、源区性质进行研究,以此来讨论研究区中生代以来陆相盆地沉积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

滇西湾甸—凤庆地区自中侏罗世以来开始接受陆相沉积。

其中,勐戛组(J<sub>2</sub>m)发育浅海相沉积及陆相河流沉积,沉积环境向海陆过渡型转变;木瓜河组(E<sub>1</sub>mg)发育磨拉石-陆相碎屑岩建造;芒棒组(N<sub>2</sub>m)发育河-湖相(含火山碎屑)碎屑岩建造(N<sub>2</sub>m);第四系(Q)沉积物以冰积物、冲积物、残积物为主,发育阶地、洪积扇等地貌类型。

怒江断裂带的隆升对研究区中侏罗世及后续时代的构造背景及地层沉积产生影响,该时期接受保山-镇康地块西侧隆升剥蚀沉积;古近纪叠加东侧澜沧江断裂带隆升作用,区域接受双向挤压,物源具双向性。

研究区侏罗世—第四纪的地质构造演化可被概括为五个阶段:成陆造山阶段(J<sub>2</sub>),陆内造山阶段(J<sub>3</sub>-K),冲段变形阶段(E-N<sub>1</sub>),走滑-拉分阶段(N<sub>1</sub>-N<sub>2</sub>),和高原形成阶段(N<sub>2</sub>-Q)。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海底扇地震沉积学研究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海底扇地震沉积学研究

第42卷 第6期2023年 11月 地质科技通报B u l l e t i n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V o l .42 N o .6N o v . 2023党亚云.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海底扇地震沉积学研究[J ].地质科技通报,2023,42(6):118-128.D a n g Y a y u n .S e i s m i c s e d i m e n t o l o g y o f s u b m a r i n e f a n s y s t e m i n t h e 1s t M e m b e r o f t h e H u a n g l i u F o r m a t i o n ,D o n g f a n g ar e a ,Y i n g g e h a i B a s i n ,C h i n a [J ].B u l l e t i n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2023,42(6):118-128.基金项目: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南海大中型天然气田形成条件㊁勘探潜力与突破方向资助项目(K J Z H -2021-0003-00)作者简介:党亚云(1983 ),女,工程师,主要从事南海海域石油地质与地震沉积学研究工作㊂E -m a i l :d a n g y y@c n o o c .c o m.c n ©E d i t o r i a l O f f i c e o f B u l l e t i n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T h i s i s a n o pe n a c c e s s a r t i c l e u n d e r t h e C C B Y -N C -N D l i c e n s e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海底扇地震沉积学研究党亚云(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海口570100)摘 要: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大型海底扇复合体气藏勘探近年来已获重大突破,其低位体系域海底扇砂体储层发育期次及其分布演化规律尚不明确,制约了该区下步油气滚动勘探进程㊂利用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展开地震沉积学及沉积学综合研究㊂研究表明:黄流组一段顶底界面分别为T 30和T 31三级层序界面,内部可进一步识别出T 301地震标志层为代表的初始海泛面,T 31和T 301界面可限定黄流组一段低位体系域海底扇复合体㊂通过地震-岩性标定及地层切片,自下而上揭示了4期海底扇复合体沉积特征及演化过程㊂第一期和第二期海底扇在平面上呈 人 字型,主要发育深水水道及水道化朵叶地貌,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大片弱振幅平行反射与零星强振幅反射地震相组合,内部水道摆动剧烈,薄层粉砂岩与泥岩互层为主㊂第三期海底扇内部水道体系占据主体,岩性以细-极细砂岩为主,储层类型优,岩性圈闭条件好㊂第四期海底扇大幅萎缩,整体以朵叶地貌为特色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黄流组一段低位体系域海底扇早期水道建设为主与晚期朵叶为特色的沉积模式,认为低位体系域早期水道储层为下步油气勘探开发的主力对象㊂关键词:沉积特征;海底扇复合体;低位体系域;黄流组;东方区;莺歌海盆地2022-05-09收稿;2023-01-16修回;2023-02-13接受中图分类号:P 618.13 文章编号:2096-8523(2023)06-0118-11d o i :10.19509/j .c n k i .d z k q.t b 2022020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 D ):S e i s m i c s e d i m e n t o l o g y o f s u b m a r i n e f a n s ys t e m i n t h e 1s t M e m b e r o f t h e H u a n g l i u F o r m a t i o n ,D o n g f a n g a r e a ,Y i n g ge h a i B a s i n ,C h i n a D a n g Y a yu n (C N O O C C h i n a l i m i t e d ,H a i n a n B r a n c h ,H a i k o u 5701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 :[O b je c t i v e ]T h e Y i n g g e h a i B a s i n 's D o n gf a ng a r e a i s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a r e a f o r o i l a n d g a s e x p l o r a t i o n ,ch a r a c t e ri z e d b y t h e p r e s e n c e o f l a r g e -s c a l e s u b m a r i n e f a n c o m p l e x e s .A s e x pl o r a t i o n a d v a n c e s ,t h e f o c u s h a s s h i f t e d f r o m s t r u c t u r a l t r a p s t o l i t h o l o g i c a l -s t r a t i g r a p h i c t r a p s .T h e 1s t M e m b e r o f t h e H u a n gl i u F o r -m a t i o n e x h i b i t s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m u l t i s t a g e s u b m a r i n e f a n c o m p l e x e s w i t h c o m p l e x s a n d -b o d y s t a c k i n gp a t t e r n s .T h e r e f o r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t h e s t a ge s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n d e v o l u t i o n of s u b m a r i n e f a n s ,a s w e l l a s s a n d b o d y p a t t e r n s ,i s c r u c i a l f o r f u r t h e r o i l a n dg a s e x p l o r a t i o n .[M e th o d s ]I n t hi s s t u d y,w e c o n d u c t e d 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t h e s e i s m i c s e d i m e n t o l o g y o f t h e 1s t M e m b e r o f t h e H u a n gl i u F o r m a t i o n i n t h e e a s t e r n Y i n g g e h a i B a s i n u s i n g c o r e ,l o g g i n g,a n d 3D s e i s m i c d a t a .W e i d e n t i f i e d t h e T 30a n d T 31h o r i -z o n s a s t h e t o p a n d b o t t o m i n t e r f a c e s o f t h e 1s t M e m b e r o f t h e H u a n g l i u F o r m a t i o n ,r e s p e c t i v e l y,w i t h t h e第6期党亚云: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海底扇地震沉积学研究T301b o u n d a r y r e p r e s e n t i n g t h e f i r s t f l o o d i n g s u r f a c e.T h e s u b m a r i n e f a n c o m p l e x i s b o u n d e d b y t h e T31 a n d T301i n t e r f a c e s,r e p r e s e n t i n g t h e l o w s t a n d s y s t e m t r a c t o f t h e1s t M e m b e r o f t h e H u a n g l i u F o r m a-t i o n.[R e s u l t s]S e i s m i c-l i t h o l o g i c a l c a l i b r a t i o n a n d p r o p o r t i o n a l s l i c e m a p p i n g r e v e a l e d a f o u r-p h a s e e v o l u-t i o n o f s u b m a r i n e f a n c o m p l e x 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e e a r l i e r t w o p h a s e s e x h i b i t e d c h a n n e l i z e d l o b e g e o m e t r y o n t h e s e i s m i c g e o m o r p h o l o g y p l a n e,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 b y w e a k-a m p l i t u d e m o u n d-l i k e c l u t t e r e d r e f l e c t i o n s a n d s p o r a d i c s t r o n g-a m p l i t u d e r e f l e c t i o n s.V-o r U-s h a p e d c h a n n e l s o v e r l a p p e d w i t h e a c h o t h e r,w i t h t h e l i-t h o l o g y p r i m a r i l y c o n s i s t i n g o f t h i n-b e d d e d s i l t s t o n e i n t e r b e d d e d w i t h m u d s t o n e.I n c o n t r a s t,t h e t h i r d p h a s e d i s p l a y e d a h i g h l y t y p i c a l c h a n n e l i z e d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w i t h t h e l i t h o l o g y p r e d o m i n a n t l y c o m p o s e d o f f i n e-g r a i n e d s a n d s t o n e,c r e a t i n g f a v o r a b l e r e s e r v o i r a n d a c c u m u l a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s.D u r i n g t h e f o u r t h p h a s e, t h e s u b m a r i n e f a n c o m p l e x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c o n t r a c t e d d u e t o i n s u f f i c i e n t s u p p l y,r e s u l t i n g i n a l o b e-l i k e g e-o m e t r y.[C o n c l u s i o n]B a s e d o n t h e s e i s m i c s e d i m e n t o l o g y r e s u l t s,w e e s t a b l i s h e d a t w o-s t a g e d e p o s i t i o n m o d e l f o r t h e s u b m a r i n e f a n c o m p l e x o f t h e1s t M e m b e r o f t h e H u a n g l i u F o r m a t i o n,p r o v i d i n g t e c h n i c a l s u p p o r t f o r r e s e r v o i r p r e d i c t i o n,a s w e l l a s o i l a n d g a s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 t h e Y i n g g e h a i B a-s i n,C h i n a.K e y w o r d s:s e d i m e n t a r y e v o l u t i o n;s u b m a r i n e f a n s y s t e m;l o w-s t a n d s y s t e m t r a c t;H u a n g l i u F o r m a t i o n;D o n g f a n g a r e a;Y i n g g e h a i B a s i nR e c e i v e d:2022-05-09;R e v i s e d:2023-01-16;A c c e p t e d:2023-02-13莺歌海盆地是南海北部大陆架西区新生代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东方区中新统黄流组一套大型浅水型海底扇沉积体系,砂岩厚度超过80m[1-2]㊂得益于丰富的物质基础㊁良好的砂体储层及畅通的油气输送通道,探明发现了一系列中-大型的天然气藏[3-5],展现了良好的勘探潜力,逐渐成为石油工作者及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区域㊂随着地下数据与研究手段逐步丰富,关于盆地内沉积物源[6-7]和层序演化[8-10]相关研究日渐增多,不同学者对盆地内的重力流沉积演化特征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11-12]㊂谢玉洪等[13]首次提出琼东南盆地东方区西部主力海底扇储集体为重力流高密度浊流成因砂体,而在此之前多数学者认为该区为三角洲前缘砂体沉积;李华等[14]对东方区黄流组一段海底扇体系中识别出了水道㊁朵叶㊁堤岸以及泥质沉积这4类沉积单元,并指出了朵叶为良好的储集体,水道及堤岸㊁溢流为潜在的储集体;王华等[15]通过对黄流组一段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堆积方式的研究,将浅水环境低位体系域下海底扇划分为发展阶段-快速萎缩阶段-消亡阶段3个演化阶段,不同沉积演化阶段沉积要素类型及特征存在明显差异;钟泽红等[16]则对黄流组海底扇平面展布以及剖面叠置关系研究,将海底扇分为单个简单扇体㊁多个扇体切叠的复合扇体以及单个水道沉积体,并提出了水道是海底扇内主要的沉积微相㊂总体来讲,黄流组一段低位体系域海底扇广泛分布,且呈现多期次发育;不同期次的砂体分布范围差异明显㊂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低位体系域扇体油气勘探已取得较大突破,但其砂体平面空间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尚未明确,制约了后续油气精细开发㊂限于钻井数据资料等问题,砂体刻画和储层预测难度大㊂因此,笔者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基础上,基于丰富的地球物理资料,利用地震沉积学理论和技术,对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海底扇的沉积特征及平面展布规律开展系统研究,并建立相应的海底扇沉积模式,以期为研究区下一步勘探提供科学依据㊂1区域地质背景1.1区域构造背景莺歌海盆地是位于中国海南岛与越南之间的莺歌海域(105ʎ50'~109ʎ50'E,16ʎ50'~21ʎ50'N)(图1),呈现为N NW-S S E向菱形展布,面积约为12.7ˑ104k m2的新生代转换-伸展盆地[17]㊂莺歌海盆地由5个二级构造单元组成,莺歌海凹陷㊁河内凹陷㊁莺西斜坡㊁莺东斜坡和临高凸起[18-19]㊂莺歌海盆地的水系物源复杂,受东部海南岛的昌化江,西部越南的蓝江和红河等的物源影响[15]㊂莺歌海盆地内部因受高温超压影响[20],以及在晚期的右旋走滑拉分作用,莺歌海盆地内部发育了5排近似南北走向的左阶雁列式分布的泥-流体底辟构造[21],中央底辟带的面积约2400k m2,其中东方区位于中央底辟带北部㊂莺歌海盆地的沉积充填与构造演化受到周缘板块构造运动控制,黄流组发育T40㊁T31等重要构造界面[22]㊂黄流组时期莺歌海盆地再次裂陷,出现盆地边缘断裂㊁大型底辟构造和小型同生背斜㊂T40界面对应海平面快速下降期,红河断裂处于左旋向911h t t p s ://d z k j q b .c u g.e d u .c n 地质科技通报2023年右旋转换时期,印度-澳大利亚板块㊁菲律宾海板块构造运动造成莺歌海盆地内部挤压抬升;T 30界面红河断裂转变成右旋,太平洋板块㊁菲律宾板块则向北向运动[22-24]㊂中新世末期印支板块运动逐渐停止,红河断裂向右旋转变等,造成莺歌海盆地加速沉降,盆地边界断裂,底辟构造活动㊂L S T.低位体系域;T S T.海侵体系域;H S T.高位体系域图1 莺歌海盆地构造纲要(a )及黄流组综合柱状图(b )(据文献[15]修改)F i g .1 T e c t o n i c d i v i s i o n o f t h e Y i n g e h a i B a s i n (a )a n d s t r a t i g r a p h i c c o l u m n o f t h e H u a n gl i u F o r m a t i o n (b )L S T.低位体系域;T S T.海侵体系域;H S T.高位体系域图2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层序地层分布模式F i g .2 S t r a t i g r a p h i c s e q u e n c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o f t h e H u a n g l i u F o r m a t i o n i n t h e D o n g f a n g a r e a ,Y i n g ge h a i B a s i n 1.2地层系统及沉积背景由于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海底扇广泛发育,区域内海底扇面积约2000k m2[1-2]㊂黄流组一段岩性主要为细砂岩㊁浅灰色泥岩(图1-b )㊂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有持续供给的西部物源以及同沉积期的大规模海退[25],并伴随着低位体系域海底扇发育㊂蓝江三角洲前缘的海底扇发育受莺西斜坡构造带转换以及蓝江物源供给影响㊂东方13区黄流组一段储层为西部物源(昆嵩隆起区)大型三角洲-海底扇储集体,受莺西构造坡折带控制(图2),发育外浅海沉积背景的非典型重力流体系[26]㊂东方区黄流组产丰富的有孔虫,以浮游类为主,指示外陆架背景[15]㊂东方区黄流组海底扇具有近东西向展布特征,展布面积约1400k m 2,扇体最厚达180m ,是目前该盆地最有利的勘探层系[25-26]㊂莺歌海盆地东方区的研究资料较为丰富,有近20口探井以及全区覆盖的三维地震资料,为开展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海底扇沉积学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㊂黄流组一段的三维地震资料显示,主频约25H z ,层速度约3500m /s,能够肉眼识别的单个地震同相轴厚度为子波的波长的1/4,即18m (λ/4)㊂为了明确东方区大型海底扇的勘探潜力,笔者利用三维地震资料㊁测井和岩心资料,对莺歌海21第6期党亚云: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海底扇地震沉积学研究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海底扇体进行层序划分和地层对比,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利用地震沉积学分析方法深入分析海底扇的沉积演化及时空迁移规律,对各期海底扇沉积单元进行精雕细刻,明确扇体时空演化规律,给研究区储层纵向叠置关系㊁横向展布特征及其非均质性评价奠定夯实基础㊂2地震沉积学分析研究2.1等时层序地层格架黄流组一段的顶底地震层序界面分别为T30和T31,二者皆为三级层序界面㊂结合前人微体定量古生物数据[10,15]㊁生物遗迹化石组合㊁地震相组合特征,建立了黄流组一段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将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自上向下划分为H S T(高位体系域)㊁T S T(海侵体系域)和L S T(低位体系域),如图3所示㊂L S T在岩电剖面上显示出多套箱状砂岩或指状砂岩和其上的高伽马值泥岩组合形态,表现出多期向上变粗的旋回特征;T S T 整体为一套高伽马的泥岩段;H S T为向上水体变浅的准层序叠置样式,在岩性序列上表现为多旋回的下细上粗的沉积旋回,向上粉砂岩出现频率增高㊂通过井-震标定,在地震剖面上L S T主要为强振幅地震相,水道下切特征明显,T S T和H S T均表现为弱振幅㊁平行反射地震相(图4,5)㊂通过井-震标定来确保了钻井层序和地震层序方案的一致性㊂图3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井-震标定及体系域划分F i g.3 L i t h o l o g y-s e i s m i c c a l i b r a t i o n a n d s y s t e m t r a c t d i v i s i o n o f t h e1s t M e m b e r o f t h e H u a n g l i u F o r m a t i o n i n D o n g-f a ng a r e a,Y i n g g eh ai B a s i n2.2地震-岩性标定本研究利用地震振幅对研究区地震数据解释,解释黄流组一段海底扇复合体岩性及其分布㊂黄流组一段主要表现为厚层砂体夹薄层泥岩互层,砂岩厚度变化大㊂研究表明,泥岩和砂岩的纵波速度差异大,波阻抗对岩性的区分效果好㊂井-震标定及岩性分析显示,砂岩表现为强振幅,泥岩则对应于弱振幅(图3~5)㊂2.3地层切片及沉积学解释B r o w n等[27]率先提出了利用三维地震绘制地震沉积相的方法,S c h l a g e r[28]指出将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航拍照片与古代沉积在地震切片上的响应进行了对比,20世纪90年代起,地震地貌学是沉积成像研究的有力工具,地层切片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地121h t t p s ://d z k j q b .c u g.e d u .c n 地质科技通报2023年图4 黄流组一段井震剖面图(D -D '地震测线,位置见图3-c)F i g .4 W e l l -s e i s m i c i n t e r g r a t i o n o f t h e 1s t M e m b e r o f t h e H u a n gl i u F o r m a t i on 图5 黄流组一段连井相分析图(D -D '地震测线,位置见图3-c)F i g .5 F a c i e s a n a l y s i s c h a r t a m o n g w e l l s f o r t h e 1s t M e m b e r o f t h e H u a n gl i u F o r m a t i o n 震沉积学研究中㊂基于地震数据横向分辨率高的优点,本研究以黄流组一段低位体系域为重点解剖对象,利用顶底2个等时界面进行线性内插做切片处理,用以研究该区的海底扇沉积展布㊂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以T 30和T 301界面为参考层,等比例内插3个层位获取4张振幅属性地层切片(图6)㊂在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进行切片沉积学解释,分析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不同期次海底扇平面分布及演化规律㊂在完成切片后,还要进行岩心标定,确定地层切片地震属性代表的岩性意义,通过对各期海底扇体的精细解释,明确了各期海底扇的时空演化特征及砂体分布㊂本次利用等时地震切片技术与属性分析等技术对各期海底扇进行逐层解剖,自下而上提取4个典型地震切片进行分析,明确各期海底扇内部朵叶的演化以及水道平面分布规律㊂2.3.1 第一期海底扇-地震切片沉积学解释切片1显现了第一期海底扇的整体地震地貌轮廓,该时期切片振幅自西向东由弱变强,强振幅带主要集中在东南区域㊂有3支呈条状的扇体自西向东展布,延伸长度可达35k m ,宽度约3k m ,上扇和中扇内部主要表现为水道地貌,最长约8k m ;下扇发育部分朵叶地貌,面积约12k m 2(图7)㊂沉积相解释为中扇分支水道沉积为主,扇体总面积约300k m 2㊂扇体注入点位于D F X -2井区西侧,向东侧及东南方向分散,D F Y -1-5㊁D F Y -1-6这2口井钻探证实该套扇体为浅灰色细砂岩储层,储层厚度31.2~78.9m ,物性较好[29]㊂2.3.2 第二期海底扇-地震切片沉积学解释切片2显现了第二期海底扇的整体轮廓,该期切片显示2套强振幅带,主要集中在东北㊁东南地区(图8)㊂东北扇体在平面上呈 人 字型双朵叶体的特征,扇体延伸长度最大达到40k m ,宽度约4k m ,大规模舌状朵叶地貌面积约70k m 2,已推进至东方Z -1构造西翼㊂研究区地震剖面上呈零星强振幅反射地震相组合以及大片弱振幅丘状杂乱反射,并见221第6期 党亚云: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海底扇地震沉积学研究图6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海底扇切片层位分布(B -B '和C -C '地震测线见图3-c)F i g .6 S e i s m i c s e t s o f m a r i n e f a n -l o b e s y s t e m s i n t h e H u a n g l i u F o r m a t i o n ,D o n g f a n g a r e a ,Y i n g ge h a i B a s in图7 东方区黄流组一段低位域第一期扇体R M S 地层切片1(a )及其沉积解释(b)F i g .7 A m p l i t u d e s t r a t a l s l i c e 1(a )a n d a s s o c i a t e d s e d i m e n t a r y f a c i e s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b )o f t h e l o w e r s ys t e m t r a c t ,1s t M e m b e r o f t h e H u a n g l i u F o r m a t i o n ,D o n g f a n g a r e a ,Y i n g ge h a i B a s i n 321h t t p s ://d z k j q b .c u g.e d u .c n 地质科技通报2023年图8 东方区黄流组一段低位域第二期扇体R M S 地层切片2(a )及其沉积解释(b)F i g .8 A m p l i t u d e s t r a t a l s l i c e 2(a )a n d a s s o c i a t e d s e d i m e n t a r y f a c i e s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b )o f t h e l o w e r s ys t e m t r a c t ,1s t M e m b e r o f t h e H u a n g l i u F o r m a t i o n ,D o n g f a n g a r e a ,Y i n g ge h a i B a s in 图9 东方区黄流组一段低位域第三期扇体R M S 地层切片3(a )及其沉积解释(b)F i g .9 A m p l i t u d e s t r a t a l s l i c e 3(a )a n d a s s o c i a t e d s e d i m e n t a r y f a c i e s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b )o f t h e l o w e r s ys t e m t r a c t ,1s t M e m b e r o f t h e H u a n g l i u F o r m a t i o n ,D o n g f a n g a r e a ,Y i n g ge h a i B a s i n 较多深 V 字型侵蚀谷,反映该期朵叶体侵蚀早期海底扇同时又遭受晚一期海底扇强烈的侵蚀作用,内部水道摆动频繁,多为废弃水道与水道间沉积;沉积解释为一定规模的水道-朵叶复合体,以水道砂体为主体㊂东南地区朵叶体在地震剖面上呈现为中-强振幅㊁杂乱反射,指示其水动力条件强㊁快速堆积的特征,发育2套厚层箱状砂岩,D F Y -1-5井钻井均揭示了2套良好砂岩储层(图8),储层岩性皆是浅灰色细砂岩,其平均孔隙度为16.8%[30]㊂2.3.3 第三期海底扇-地震切片沉积学解释切片3显现了第三期海底扇的整体轮廓,该期切片显示发育5~6个条带状强振幅带,扇体宽度相较于切片2明显减小,宽度约1~2k m ,呈NW-S E 走向,最大延伸达30k m ,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部(图9)㊂该时期代表了东方区海底扇分布最广的阶421第6期 党亚云: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海底扇地震沉积学研究段,海底扇体总面积约300k m 2(图9)㊂该期海底扇内部水道体系建设为特征,水道末端过渡为朵叶㊂钻井资料证实:海底扇主水道及决口水道岩性以细-极细砂岩为主,储层类型好;该时期,海底扇砂体上邻区域盖层,成藏条件好,是全区最重要的勘探目的层㊂D F X -1和D F X -2井区西侧的D F X -3㊁D F X -4㊁D F X -5井区砂体处于各期海底扇中部,更近物源,储层物性可能比D F X -1和D F X -2井区更好[28,31]㊂2.3.4 第四期海底扇-地震切片沉积学解释切片4展现了第四期海底扇的整体轮廓,该期切片显示强振幅带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部,在平面上主要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图10)㊂沉积解释认为,该时期主要由2支较大规模的海底扇组成,其中北部的扇体呈分支型,延伸距离达30k m ;南部发育大规模朵叶地貌,面积约150k m 2㊂相较于前三期,第四期的朵叶广泛发育,而水道地貌特征明显萎缩(图10)㊂图10 东方区黄流组一段低位域第四期扇体R M S 地层切片4(a )及其沉积解释(b)F i g .10 A m p l i t u d e s t r a t a l s l i c e 4(a )a n d a s s o c i a t e d s e d i m e n t a r y f a c i e s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b )o f t h e l o w e r s ys t e m t r a c t ,1s t M e m b e r o f t h e H u a n g l i u F o r m a t i o n ,D o n g f a n g a r e a ,Y i n g ge h a i B a s i n 3 低位域海底扇沉积演化模式B o u m a [32]㊁M u t t i 等[33]和N o n n a r k [34]的开拓性工作为早期海底扇研究提供了地质模型㊂V a i l[35]提出一个由低位㊁海侵和高位体系域组成的经典层序地层模式㊂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大型海底扇体系来源于西部蓝江三角洲沉积物,物源供给持续且充沛,联合受控于同期大规模海退及差异性沉降导致的莺西古坡折带,研究区发育一定规模㊁多期次浅海背景下的重力流砂体[10,15],发育水道㊁朵叶及其复合体㊂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海底扇主要位于低位体系域(L S T ),在海侵体系域(T S T )其规模急剧减小,而在高位体系域(H S T )则消失殆尽(图4),表明海底扇的规模与海平面升降关联性强㊂本研究针对快速建设期的低位域海底扇划分了其内部4个期次,依据研究区低位体系域海底扇的沉积特征㊁规模与时空展布,可将海底扇复合体的发育过程分为早期(第一㊁二和三期次)和晚期(第四期次)2个阶段,分别对应海平面缓慢下降到最低点期(图11-a )和缓慢上升阶段(图11-b)㊂低位域早期,海平面处于缓慢下降到最低点阶段,当相对海平面下降至莺西坡折,甚至低于坡折点时,蓝江三角洲碎屑物质被搬运到陆架边缘并发育重力流侵蚀㊂该时期的水道以侵蚀为特征并作为重力流砂体搬运通道㊂陆架坡折前缘微盆地(中陆架区域)发育可容空间为重力流砂体提供了场所,此时盆地北部的沉积中心处于D F Y -1井及其南部,可能受地貌的影响该期海底扇主要向南部推进,扇体平面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在南部D F Y -1井区形成了典型的海底扇中扇朵叶体,朵叶体根部见明显供给主水道沉积㊂由于第一期海底扇的填平补齐作用,沉积古地貌发生变化,南部D F Y -1井区等低洼区优先填平补齐,可致第二期海底扇朵体向南沉积受阻而发生萎缩,并向北东方向迁移㊂位于低位体系域中期的第二套深水水道体系依然活跃,沉积物开始521h t t p s ://d z k j q b .c u g.e d u .c n 地质科技通报2023年图11 莺歌海盆地黄流组一段海底扇沉积模式F i g .11 D e p o s i t i o n a l m o d e l o f t h e l o w e r s y s t e m t r a c t ,1s t M e m b e r o f t h e H u a n g l i u F o r m a t i o n ,D o n g f a n g a r e a ,Y i n g ge -h a i B a s i n向D F X -1井㊁D F Y -1井西侧双向推进㊂此后,海平面处于最低点到初始上升期,重力流沉积稍减弱,受沉积古地貌控制第三期扇体向南的分支朵叶不发育,主要向东沉积,遍布D F X 井区并向东推进,直至D F X -1井附近构造翼部,因D F X -1井区底辟构造抬升隆起较晚(上新世后),故而其现今地震剖面表现为似上超状超覆尖灭的圈闭特征[27]㊂L S T 体系域晚期海平面开始缓慢上升,蓝江三角洲体系随之发生后撤㊂重力流供给量及强度都有所减弱,重力流沉积超覆在陆坡之上,在水道口形成退积朵体裙㊂这一时期代表了物源供给相对减少及深水水道体系分布局限的特征㊂此阶段地形地貌侧向限制程度减弱,随着水道能量的逐渐减弱,在其末端易形成面积较大的扇状朵叶沉积,因此该时期海底扇表现为广泛分布的朵叶地貌特征㊂总结来讲,L S T 早期阶段水道下切能力强发育以水道体系为主体的海底扇体系,而L S T 晚期阶段物源供给稍弱朵叶或水道化-朵叶沉积逐渐占据主导㊂低位域黄流组海底扇整体具有展布范围相似且枝状砂体逐步连片的演变趋势,指示蓝江三角洲前缘重力流砂体演化过程㊁迁移方向及内部结构,综合受控于海平面升降㊁微观古地貌单元特征及物源供给因素[15,26]㊂L S T 早期阶段多期水道厚层砂体相互叠置且储层物性较好,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前景和后续开发潜力㊂4 结 论(1)东方区黄流组一段顶底界面分别为T 30和T 31地震反射标志层,其间可识别划分出T 301地震标志层,其中,T 30和T 301界面即限定了黄流组一段低位体系域海底扇复合体分布㊂海底扇体系进一步可识别L S T ㊁T S T 和H S T ㊂(2)第一期和第二期海底扇复合体在平面上呈 人 字型水道化朵叶地貌为特征,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大片弱振幅丘状杂乱反射与零星强振幅反射地震相组合,内部水道摆动剧烈,薄层粉砂岩与泥岩互层为主㊂(3)第三期海底扇内部水道体系占据主体,海底扇主水道㊁辫状水道㊁分支水道岩性以细-极细砂岩为主,储层类型好,具备良好储集条件;第四期海底扇供源不足而大幅萎缩,整体以朵叶地貌为特色㊂(4)东方区黄流组一段海底扇复合体低位体系域早期水道建设与晚期朵叶为特征的沉积阶段,具有展布范围相似且枝状砂体逐步连片的演变趋势;L S T 早期阶段多期水道厚层砂体相互叠置且储层物性较好,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前景和后续开发潜力㊂(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参考文献:[1] 廖计华,吴克强,郭刚,等.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大型强振幅体沉积内幕及其油气意义[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8,39(1):153-164.L i a o J H ,W u K Q ,G u o G ,e t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l a r ge -s c a l e h i g h -a m p l i t u d e r ef l e c t i o n s a n d i t s s ig n i f i c a n c e i nh yd r o -c a r b o ne x p l o r a t i o n i n t h e H u a n g l i u F o r m a t i o n of D o ng f a n g a r -e a o f th e Yi n g ge h a i B a s i n ,S o u t h C h i n a S e a [J ].O i l &G a s G e -o l o g y ,2018,39(1):153-164(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l i s h a b -s t r a c t ).[2] 岳绍飞,张辉,覃利娟,等.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砂质碎屑流沉积模式[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20,39(4):9-18.Y u e S F ,Z h a n g H ,Q i n L J ,e t a l .S a n d y de b r i s -f l o w s e d i m e n t a -r y m o d e i n M e m b e r 1o f H u a ng l i u F o r m a t i o n i n D o n g f a n g ar e a o f Y i n g g e h a i B a s i n [J ].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 &O i l f i e l d D e v e l o p-m e n t i n D a q i n g ,2020,39(4):9-18(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l i s h a b -s t r a c t ).[3] 徐建永,赵牛斌,徐仕琨,等.莺歌海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发621第6期党亚云: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海底扇地震沉积学研究育主控因素及模式[J].地质科技通报,2021,40(2):54-63.X u J Y,Z h a o N B,X u S K,e t a l.M a i n c o n t r o l l i n g f a c t o r s 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m o d e l o f t h e M i o c e n e m a r i n e s o u r c e r o c k s i nY i n g g e h a i B a s i n[J].B u l l e t i n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n o l o g y,2021,40(2):54-63(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4]何家雄,杨计海,陈志宏,等.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天然气成藏特征[J].天然气工业,2003,23(3):15-19.H e J X,Y a n g J H,C h e n Z H,e t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f o r m i n gn a t u r a l g a s r e s e r v o i r s i n t h e m e d i u m-d e e p s t r a t a i n Y i n g g e h a iB a s i n[J].N a t u r a l G a s I n d u s t r y,2003,23(3):15-19(i nC h i n e s e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5]何家雄,夏斌,刘宝明,等.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天然气运聚成藏特征及勘探前景[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1):37-42.H e J X,X i a B,L i u B M,e t a l.G a s m i g r a t i o n a n d a c c u m u l a t i o na n d t h e e x p l o r a t i o n o f t h e m i d d l e-d e e p l a y e r s i n Y i n g g e h a i B a-s i n,O f f s h o r e S o u t h C h i n a S e a[J].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2005,32(1):37-42(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E n g l i s h a b-s t r a c t).[6]王国芝,王成善,曾允孚,等.滇西高原的隆升与莺歌海盆地的沉积响应[J].沉积学报,2000,18(2):234-240.W a n g G Z,W a n g C S,Z e n g Y F,e t a l.T h e u p l i f t o f t h e w e s t-e r n Y u n n a n P l a t e a u a n d t h e s e d i m e n t a r y r e s p o n s e of t h eY i n g g e h a i B a s i n[J].A c t a S e d i m e n t o l o g i c a S i n i c a,2000,18(2): 234-240(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7]黄银涛,姚光庆,周锋德.莺歌海盆地黄流组浅海重力流砂体物源分析及油气地质意义[J].地球科学,2016,41(9):1526-1538.H u a n g Y T,Y a o G Q,Z h o u F D.P r o v e n a n c e a n a l y s i s a n d p e-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s h a l l o w-m a r i n e g r a v i t y f l o w s a n d s t o n e f o r H u a n g l i u F o r m a t i o n o f D o n g f a n g a r e a i n Y i n g g e-h a i B a s i n,t h e S o u t h C h i n a S e a[J].E a r t h S c i e n c e,2016,41(9):1526-1538(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8]李杰,林畅松,陈平富.琼东南盆地莺歌海组-黄流组海平面变化与层序年代地层[J].地质论评,1999,45(5):514-520.L i J,L i n C S,C h e n P F.S e a l e v e l c h a n g e a n d s e q u e n c e c h r o n o s-t r a t i g r a p h y o f t h e Y i n g g e h a i-H u a n g l i u f o r m a t i o n s i n t h e Q i o n-g d o n g n a n B a s i n[J].G e o l o g i c a l R e v i e w,1999,45(5):514-520(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9]王亚辉,赵鹏肖,左倩媚,等.测井信号小波变换在层序地层划分中的应用:以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D14井黄流组为例[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1,31(4):58-63.W a n g Y H,Z h a o P X,Z u o Q M,e t a l.A n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t h e w a v e l e t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t o s e q u e n c e s t r a t i g r a p h y:A c a s e s t u d y o f t h e H u a n g l i u F o r m a t i o n i n t h e Y i n g g e h a i B a s i n,n o r t h e r n S o u t h C h i n a S e a[J].S e d i m e n t a r y G e o l o g y a n d T e t h y a n G e o l o-g y,2011,31(4):58-63(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10]廖计华,王华,甘华军,等.莺歌海盆地东方区中新统黄流组一段高精度层序地层特征与隐蔽油气藏预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7,28(2):241-253.L i a o J H,W a n g H,G a n H J,e t a l.H i g h r e s o l u t i o n s e q u e n c e s t r a t i g r a p h y a n d p r e d i c t i o n o f s u b t l e r e s e r v o i r i n t h e f i r s t s e c-t i o n o f M i o c e n n e H u a n g l i u F o r m a t i o n,D o n g f a n g a r e a o f Y i n g g e h a i B a s i n,S o u t h C h i n a S e a[J].N a t u r a l G a s G e o s c i e n c e, 2017,28(2):241-253(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 [11]S h a n m u g a m G.深水砂体成因研究新进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40(3):294-301.S h a n m u g a m G.N e w p e r s p e c t i v e s o n d e e p-w a t e r s a n d s t o n e s:I m p l i c a t i o n s[J].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2013,40(3):294-301(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 [12]王振峰.深水重要油气储层: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J].沉积学报,2012,30(4):646-653.W a n g Z F.I m p o r t a n t d e e p w a t e r h y d r o c a r b o n r e s e r v o i r s:T h ec e n t r a l c a n y o n s y s t e m i n t h e Q i o n gd o n g n a n B a s i n[J].A c t aS e d i m e n t o l o g i c a S i n i c a,2012,30(4):646-653(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13]谢玉洪,范彩伟.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储层成因新认识[J].中国海上油气,2010,22(6):355-359.X i e Y H,F a n C W.S o m e n e w k n o w l e d g e a b o u t t h e o r i g i n o fH u a n g l i u F o r m a t i o n r e s e r v o i r s i n D o n g f a n g a r e a,Y i n g g e h a iB a s i n[J].C h i n a O f f s h o r e O i l a n d G a s,2010,22(6):355-359(i n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14]李华,王英民,徐强,等.莺歌海盆地中新统黄流组一段重力流沉积特征[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4,43(2):279-285.L i H,W a n g Y M,X u Q,e t a l.S e d i m e n t a r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g r a v i t y f l o w d e p o s i t s i n t h e F i r s t M e m b e r o f M i o c e n e H u a n g l i uF o r m a t i o n,Y i n g g e h a i B a s i n[J].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M i n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2014,43(2):279-285(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15]王华,陈思,甘华军,等.浅海背景下大型浊积扇研究进展及堆积机制探讨:以莺歌海盆地黄流组重力流为例[J].地学前缘, 2015,22(1):21-34.W a n g H,C h e n S,G a n H J,e t a l.A c c u m u l a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 o f l a r g e s h a l l o w m a r i n e t u r b i d i t e d e p o s i t s:A c a s e s t u d y o f g r a v i t yf l o w d e p o s i t s o f t h e H u a ng l i u F o r m a t i o n i n Y i n g g eh ai B a s i n[J].E a r t h S c i e n c e F r o n t i e r s,2015,22(1):21-34(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16]钟泽红,张迎朝,何小胡,等.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层序叠加样式与海底扇内部构型[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5, 35(2):91-99.Z h o n g Z H,Z h a n g Y Z,H e X H,e t a l.T h e s e q u e n c e s t r a t i g r a-p h y o f H u a n g l i u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t h e i n t e r n a l s t r u c t u r e s o f s u b-m a r i n e f a n i n D o n g f a n g a r e a,Y i n g g e h a i B a s i n[J].M a r i n e G e o l-o g y&Q u a t e r n a r y G e o l o g y,2015,35(2):91-99(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17]钟志洪,王良书,夏斌,等.莺歌海盆地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地质学报,2004,78(3):302-309.Z h o n g Z H,W a n g L S,X i a B,e t a l.T h e d y n a m i c s o f Y i n g g e h a iB a s i n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i t s t e c t o n i c s i g n i f i c a n c e[J].A c t a G e o l o g i-c a S i n i c a,2004,78(3):302-309(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s t r a c t).[18]王振峰,裴健翔.莺歌海盆地中深层黄流组高压气藏形成新模式:D F14井钻获强超压优质高产天然气层的意义[J].中国海上油气,2011,23(4):213-217.W a n g Z F,P e i J X.A n e w a c c u m u l a t i o n m o d e l o f h i g h p r e s s u r eg a s i n H u a n g l i u F o r m a t i o n o f t h e m i d d l e-d e e p i n t e r v a l i nY i n g g e h a i B a s i n:T h e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d i s c o v e r i n g a g o o d-q u a l i t yg a s p a y w i t h o v e r p r e s s u r e a n d h i g h p r o d u c t i o n i n W e l l D F14[J].C h i n a O f f s h o r e O i l a n d G a s,2011,23(4):213-217(i n C h i-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19]张磊岗,屈红军,陈硕,等.浅海砂质碎屑流沉积特征与模式:以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莺二段为例[J].地质科技通报, 2021,40(6):140-150.Z h a n g L G,Q u H J,C h e n S,e t a l.S e d i m e n t a r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 m o d e l o f s h a l l o w s e a s a n d y d eb r i s f l o w:Ac a s e s t ud y o f721h t t p s://d z k j q b.c u g.e d u.c n地质科技通报2023年Y i n gⅡM e m b e r i n t h e D o n g f a n g1-1G a s F i e l d,Y i n g g e h a i B a-s i n[J].B u l l e t i n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2021,40(6):140-150(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 [20]谢玉洪,张迎朝,李绪深,等.莺歌海盆地高温超压气藏控藏要素与成藏模式[J].石油学报,2012,33(4):601-609.X i e Y H,Z h a n g Y Z,L i X S,e t a l.M a i n c o n t r o l l i n g f a c t o r s a n df o r m a t i o n m o d e l s o f n a t u r a lg a s r e s e r v o i r s w i th hi g h-t e m p e r a-t u r e a n d o v e r p r e s s u r e i n Y i n g g e h a i B a s i n[J].A c t a P e t r o l e i S i n-i c a,2012,33(4):601-609(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21]张敏强,钟志洪,夏斌,等.莺歌海盆地泥-流体底辟构造成因机制与天然气运聚[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28(2):118-125.Z h a n g M Q,Z h o n g Z H,X i a B,e t a l.G e n e t i c m e c h a n i s m s o f m u d-f l u i d d i a p i r i n Y i n g g e h a i B a s i n a n d h y d r o c a r b o n a c c u m u-l a t i o n[J].G e o t e c t o n i c a e t M e t a l l o g e n i a,2004,28(2):118-125(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22]徐子英,孙珍,张云帆,等.南海北部陆缘盆地反转构造研究:以莺歌海盆地临高隆起和珠江口盆地琼海凹陷为例[J].地学前缘,2010,17(4):90-98.X u Z Y,S u n Z,Z h a n g Y F,e t a l.I n v e r s i o n s t r u c t u r e s i n t h e n o r t h e r n c o n t i n e n t a l m a r g i n o f t h e S o u t h C h i n a S e a:T a k i n g L i n g a o u p l i f t i n t h e Y i n g g e h a i B a s i n a n d Q i o n g h a i S a g i n t h e P e a r l R i v e r M o u t h B a s i n a s e x a m p l e s[J].E a r t h S c i e n c e F r o n-t i e r s,2010,17(4):90-98(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23]朱伟林,吴景富,张功成,等.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构造差异性演化及油气勘探方向[J].地学前缘.2015,22(1):88-101.Z h u W L,W u J F,Z h a n g G C,e t a l.D i s c r e p a n c y t e c t o n i c e v o l u-t i o n a n d 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 i n C h i n a o f f s h o r e C e n o z o i c b a-s i n s[J].E a r t h S c i e n c e F r o n t i e r s,2015,22(1):88-101(i n C h i-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24]龚再升,李思田,谢泰俊,等.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分析与油气聚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G o n g Z S,L i S T,X i e T J,e t a l.C o n t i n e n t a l m a r g i n b a s i n a n a l-y s i s a n d h y d r o c a r b o n a c c u m u l a t i o n o f t h e n o r t h e r n S o u t h C h i-n a S e a[M].B e i j i n g:S c i e n c e P r e s s,1997(i n C h i n e s e). [25]张道军,王亚辉,赵鹏肖,等.南海北部莺-琼盆地轴向水道沉积特征及成因演化[J].中国海上油气.2015,27(3):46-53.Z h a n g D J,W a n g Y H,Z h a o P X,e t a l.S e d i m e n t a r y c h a r a c t e r-i s t i c s a n d g e n e t i c e v o l u t i o n o f a x i a l c h a n n e l s i n Y i n g-O i o n g b a-s i n,n o r t h e r n S o u t h C h i n a S e a[J].C h i n a O f f s h o r e O i l a n d G a s, 2015,27(3):46-53(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 [26]刘峰,裴健翔,汪洋,等.古地貌对海底扇沉积过程的控制及与油气富集的关系:以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为例[J].中国海上油气,2015,27(4):37-46.L i u F,P e i J X,W a n g Y,e t a l.P a l a e o g e o m o r p h o l o g i c c o n t r o l o ns e d i m e n t a r y p r o c e s s o f s u b m a r i n e f a n s a n d h y d r o c a r b o n a c c u-m u l a t i o n:A c a s e s t u d y o f M e m b e r1o f H u a n g l i u F o r m a t i o n i nD F a r e a,Y i n g g e h a i B a s i n[J].C h i n a O f f s h o r e O i l a n d G a s,2015,27(4):37-46(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 [27]B r o w n A R,D a h m C G,G r a e b n e r R J.A s t r a t i g r a p h i c c a s e h i s-t o r y u s i n g t h r e e-d i m e n s i o n a l s e i s m i c d a t a i n t h e G u l f o f T h a i-l a n d[J].G e o p h y s i c a l P r o s p e c t i n g,1981,29(3):327-349. [28]S c h l a g e r W.T h e f u t u r e o f a p p l i e d s e d i m e n t a r y g e o l o g y[J].J o u r n a l o f S e d i m e n t a r y R e s e a r c h,2000,70(1):2-9. [29]张伟,何家雄,李晓唐,等.莺歌海盆地中央泥底辟带乐东区中深层成藏条件与勘探风险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5,26(5):880-892.Z h a n g W,H e J X,L i X T,e t a l.T h e r e s e r v o i r f o r m i n g c o n d i-t i o n s a n d e x p l o r a t i o n r i s k s o f m i d d l e-d e e p s t r a t a i n L e d o n g a r e-a o f t h e c e n t r a l D i a p i r Z o n e,Y i n g g e h a i B a s i n[J].N a t u r a l G a sG e o s c i e n c e,2015,26(5):880-892(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s t r a c t).[30]钟泽红,刘景环,张道军,等.莺歌海盆地东方区大型海底扇成因及沉积储层特征[J].石油学报,2013,34(增刊2):102-111.Z h o n g Z H,L i u J H,Z h a n g D J,e t a l.O r i g i n a n d s e d i m e n t a r y r e s e r v o i r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a l a r g e s u b m a r i n e f a n i n D o n g f a n ga r e a,Y i n g g e h a i B a s i n[J].A c t a P e t r o l e i S i n i c a,2013,34(S2):102-111(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31]付鑫,杜晓峰,官大勇,等.地震沉积学在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以渤海海域蓬莱A构造区馆陶组为例[J].地质科技通报,2021,40(3):96-108.F u X,D u X F,G u a n D Y,e t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s e i s m i c s e d i m e n-t o l o g y i n r e s e r v o i r p r e d i c t i o n i n f l u v i a l t o s h a l l o w w a t e r d e l t af a c i e s:A c a s e s t u d y i n G u a n t a o F o r m a t i o n f r o m t h e P e ng l a i As t r u c t u r e a r e a i n B o h a i B a y[J].B u l l e t i n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2021,40(3):96-108(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a b s t r a c t).[32]B o u m a A H.S e d i m e n t o l o g y o f s o m e f l y s c h d e p o s i t s:A g r a p h-i c a l a p p r o a c h t o f a c i e s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M].A m s t e r d a m,T h eN e t h e r l a n d s:E l s e v i e r,1962:88-123.[33]M u t t i E,R i c c i-L u c c h i F.L e t o r b i d i t i d e l l'A p p e n n i n o s e t t e n t r i-o n a l e:I n t r o d u z i o n e a l l'a n a l i s i d i f a c i e s[J].M e m o r i e D e l l a S o-c i e t a G e o l o g i c a I t a l i a n a,1972,11:161-199.[34]N o r m a r k W R.F a n v a l l e y s,c h a n n e l s,a n d d e p o s i t i o n a l l o b e s o nm o d e r n s u b m a r i n e f a n s:C h a r a c t e r s f o r r e c o g n i t i o n o f s a n d y t u r b i d i t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s[J].A A P G B u l l e t i n,1978,62(6):912-931.[35]V a i l P R.S e i s m i c s t r a t i g r a p h y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u s i n g s e q u e n c es t r a t i g r a p h y:P a r t1:S e i s m i c s t r a t i g r a p h y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p r o c e-d u r e[J].A A P G S t u d ie s i n G e o l o g y,1987,27(1):1-10.821。

红河断裂带的新生代变形机制及莺歌海盆地的实验证据

红河断裂带的新生代变形机制及莺歌海盆地的实验证据

红河断裂带的新生代变形机制及莺歌海盆地的实验证据红河断裂带的新生代变形机制及莺歌海盆地的实验证据红河断裂带位于中国云南省东部,是东南亚造山带的一部分。

该断裂带远古以来就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的关注焦点之一,新生代的断裂变形机制尤其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红河断裂带的新生代变形机制,并通过分析莺歌海盆地的实验证据,来支持相关结论。

红河断裂带是一个大规模的逆冲断裂带,产生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同时期。

根据地质构造面特征以及地下地震活动的研究,我们推测红河断裂带在新生代期间主要发生了左走滑断裂和逆冲断裂两种形式的变形。

左走滑断裂是指断裂两侧的断块相对滑动的情况,这种断裂形式常见于两个板块之间的相对水平收缩。

红河断裂带的一部分,即东南段,经历了新生代期间的左走滑断裂。

这一段断裂往西北走向,整体呈走滑形态。

通过对断层面的观测和地震活动的分析,我们可以确认红河断裂带的东南段确实是由于板块运动引起的左走滑断裂。

逆冲断裂是地壳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断裂形式。

在地壳强烈受挤压的情况下,地壳中的岩石会发生向上推压的变形,形成逆冲断裂。

针对红河断裂带,我们发现了一些与逆冲断裂相关的地质现象。

首先,红河断裂带的地表地震活动相对较高,这也是逆冲断裂的一个重要标志。

此外,红河断裂带附近的山体普遍存在褶皱和推覆构造,这些都是大规模逆冲断裂所引起的。

莺歌海盆地位于红河断裂带的东南侧,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处相对稳定地区。

通过对莺歌海盆地进行地质调查和地震活动的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些与红河断裂带的变形机制相关的实验证据。

首先,莺歌海盆地的地质构造面呈现出较为平缓的倾角,且没有明显的断层发育。

这表明莺歌海盆地并没有明显受到逆冲断裂的影响,与红河断裂带相比相对稳定。

在地震活动方面,莺歌海盆地的地震活动频率较低,地震规模也较小。

这与红河断裂带高地震活动频率和较大地震规模的特点形成鲜明对比。

通过对红河断裂带和莺歌海盆地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红河断裂带在新生代期间主要发生了左走滑断裂和逆冲断裂两种形式的变形。

莺-琼盆地大型下切谷和海底重力流体系的沉积构成和发育背景

莺-琼盆地大型下切谷和海底重力流体系的沉积构成和发育背景

写一篇莺-琼盆地大型下切谷和海底重力流体系的沉积构成和
发育背景的报告,600字
报告标题:莺-琼盆地大型下切谷和海底重力流体系的沉积构成与发育背景
本报告旨在研究莺-琼盆地大型下切谷和海底重力流体系的沉积构成与发育背景,以期找出控制这些大型下切谷和海底重力流体系表层沉积物的构成的主要因素。

莺-琼盆地位于印度洋西部,由四个盆地构成,其中包括两个大型下切谷—莺盆地和琼盆地,是该洋区最大的下切谷。

海底重力流体系由切割谷和副切割谷组成,其地貌形态由过去众多的断层运动导致平缓的沉积场引起。

莺-琼盆地大型下切谷和海底重力流体系的沉积构成主要受到断层活动的影响,其中比较重要的断层有Popagayo沟、Potosí下切谷和West Eocene早断层等。

断层活动使得莺-琼盆地下
切谷和海底重力流体系构成了珊瑚结核、河流沉积物、滨浜泥沙等沉积物,以及加勒比海深海滩砂等特殊沉积物。

在莺-琼盆地下切谷和海底重力流体系形成和发育过程中,下切谷的活动主要受到整体海底和各个断层运动的控制,而海底重力流体系的发育则受到此前沉积特征和后来的断层变形的控制。

海底湖的发育也得到了活动断层的支持和控制,其中活跃的断层使得湖水下降,形成新的湖泊。

综上所述,莺-琼盆地大型下切谷和海底重力流体系的沉积构
成与发育背景主要受到断层活动影响,其中活动断层控制了下切谷的形成和海底重力流体系的发育,并形成了许多沉积特征,如珊瑚结核、河流沉积物、滨浜泥沙和加勒比海深海滩砂等。

莺歌海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形成环境及控制因素

莺歌海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形成环境及控制因素

莺歌海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形成环境及控制因素莺歌海盆地位于我国南海北部,是一个中新统的海相沉积盆地,该盆地具备发育烃源岩的潜力。

烃源岩是形成油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莺歌海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的形成环境及控制因素,对于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地质背景、烃源岩形成环境及其主要控制因素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地质背景上,莺歌海盆地形成于2400万年前至1200万年前的中新世时期,属于大陆边缘海盆地。

这个时期南海盆地受到了大量的构造活动的影响,形成了一系列南北向的断陷盆地。

在莺歌海盆地的东缘,存在有一系列由深海扇、沙丘、陆架、海洋轻微侵蚀等沉积环境构成的地层。

烃源岩形成环境是烃源岩发育的物理、生物、化学环境的综合结果。

莺歌海盆地中新统的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泥质岩层中。

根据地质调查显示,该区域烃源岩主要是在湖泊、湾滩、河口三种环境下形成的。

首先是湖泊环境,这种环境下的腐殖质类烃源岩主要来源于古老的湖泊,湖泊中的生物死亡后堆积形成的有机物经过压实作用就会形成烃源岩。

其次是湾滩环境,这种环境下主要是因为水流的作用形成的烃源岩,水流的作用将搬运到湾滩的生物沉积物堆积形成的烃源岩。

最后是河口环境,这种环境下的烃源岩主要是因为河水和洋流的交汇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受到了河水和洋流的夹持,使其生物残骸难以分散,在适当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形成烃源岩。

烃源岩形成环境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包括生物、沉积和环境条件等。

首先是生物因素,有机质来源于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死亡,因此生物活动是烃源岩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是沉积环境条件,包括水文条件、沉积速率、沉积物质量等,这些因素对有机质的降解、保存和堆积都有重要影响。

再者是环境条件,主要包括压力、温度和有机质埋藏深度等。

适宜的环境条件是烃源岩形成的保证。

综上所述,莺歌海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的形成环境主要受到地质背景、生物、沉积和环境条件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湖泊、湾滩、河口等环境下形成,形成过程中生物活动、沉积环境和适宜的环境条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带成藏体系的盖层评价及控藏作用

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带成藏体系的盖层评价及控藏作用

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带成藏体系的盖层评价及控藏作用莺歌海盆地是中国东部沿海板块边界地区的典型沉积盆地,中央坳陷带是该盆地的关键成藏区域之一。

盖层是沉积盆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油气的成藏和保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对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带的盖层进行评价,并探讨其对油气的控藏作用。

首先,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带的盖层主要包括上覆岩系和上覆水系。

上覆岩系主要是盖层岩石,在地质历史长期的作用下,形成了一定的厚度和稳定的层序。

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带的上覆岩系主要由砂岩、页岩、泥岩等组成,这些岩性具有较好的封闭性和保温性,可以有效地将油气储存在地下,防止其向上逸散。

其次,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带的上覆水系也是重要的盖层。

上覆水系主要包括地下水和海水。

地下水的作用是通过压力和渗透力的作用,限制油气向上运移。

海水不仅可以增加地层中的有效压力,还可以形成一定的盖压,将油气有效地封闭在地层中。

此外,海水还具有对油气的浸润作用,可以分散和稀释油气中的一些有害成分,并提高储层的物理性质。

而对于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带的盖层评价,主要可以从结构特征、物性特征和封闭性等方面来进行。

结构特征包括盖层的分布范围、厚度和均匀性等,这些特征直接影响到盖层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

物性特征则包括盖层岩石的孔隙度、渗透性和饱和度等,这些特征决定了盖层对流体的阻隔和透过性。

封闭性则是评价盖层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只有具备较好的封闭性才能有效地控制油气的保存。

最后,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带的盖层在油气控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盖层可以将油气有效地封闭在地下,阻止其向上逸散。

其次,盖层可以限制油气的运移,使之在储层中稳定分布,保证了油气田的开发和生产。

另外,盖层还可以提供一定的压力和温度环境,有利于油气的保存和成熟,促进油气勘探开发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带的盖层对油气的成藏和保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其结构特征、物性特征和封闭性的评价,可以更好地理解盖层对油气控藏的控制和作用机制。

莺歌海盆地乐东01超高温高压气藏形成条件及成藏模式

莺歌海盆地乐东01超高温高压气藏形成条件及成藏模式

莺歌海盆地乐东01超高温高压气藏形成条件及成藏模式莺歌海盆地乐东01超高温高压气藏形成条件及成藏模式莺歌海盆地乐东01超高温高压气藏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气藏,其成藏模式和形成条件对于该气藏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莺歌海盆地乐东01超高温高压气藏的形成条件和成藏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

首先,莺歌海盆地是中国南海深水盆地中的一部分,地处巨型构造体系的形成区域,构造活跃,板块碰撞和断裂活动频繁。

这种特殊的地壳构造条件为超高温高压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背景。

其次,海盆地的沉积环境是超高温高压气藏形成的重要因素。

莺歌海盆地是一个典型的深水盆地,沉积环境复杂多样,包括海底扇、沉积坡和盆地平原等。

这些不同的沉积环境为油气的生成和保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沉积过程中,有机质的丰度和类型也是超高温高压气藏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莺歌海盆地地处暖水区域,生物繁殖活动频繁。

在这样的环境下,有机质的生产和保存相对较好,对于油气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超高温高压气藏的形成还需要适宜的成藏构造背景。

莺歌海盆地的构造背景非常适合超高温高压气藏的形成。

在构造活跃地带,存在大量的断裂和断层,这些地质构造的运动活动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通道和储层。

在地球的深部,岩石经受着极高的温度和压力,这也是超高温高压气藏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莺歌海盆地的深部,地层温度和压力超过了常规气藏的温度和压力,造成了油气的高温高压成藏。

莺歌海盆地乐东01超高温高压气藏的成藏模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沉积过程中,有机质被埋藏在沉积岩层中,经过长期地温和地压作用,有机质转化成油气,在含气层或者含油层中形成气藏。

此外,超高温高压气藏的成藏还与改造作用有关。

在油气形成的过程中,地质构造活动不断改变油气的运移路径和存储状态,形成不同的油气成藏模式。

同时,断裂和断层也会对气藏的形成和储存起到关键作用。

总结起来,莺歌海盆地乐东01超高温高压气藏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地壳构造背景、沉积环境、有机质丰度和类型、成藏构造背景以及地层温度和压力。

莺歌海盆地含气储层地震相识别技术完善及应用

莺歌海盆地含气储层地震相识别技术完善及应用

莺歌海盆地含气储层地震相识别技术完善及应用裴健翔;潘光超;汪洋;马德蕻【摘要】随着莺歌海盆地勘探向中深层高温高压领域的深入,仅用“两红夹一黑”型地震相识别含气储层具有局限性.基于零相位的正极性地震资料,将莺歌海盆地含气储层地震相类型划分成3类,在此基础上从岩性组合、岩石物理特征、砂体耦合等方面对这3类地震相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归纳出了15种地震相样式,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过渡关系,完善了具有普遍性和推广价值的含气储层地震相识别技术.在莺歌海盆地东方13-1区,利用地震相类型成因分析指导地震属性提取,并进行储层平面分布预测,利用地震相类型样式分析指导相控正演模拟,并进行储层纵向分布预测,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所完善的含气储层地震相识别技术适用于浅海—深海沉积环境以大套泥岩为主夹砂岩的储层,在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东部深水区及南海中南部深水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5(027)004【总页数】7页(P30-36)【关键词】莺歌海盆地;含气储层地震相;成因分析;过渡关系;储层预测;地震属性;相控正演模拟【作者】裴健翔;潘光超;汪洋;马德蕻【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52405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52405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524057;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河南郑州 45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裴健翔,潘光超,汪洋,等.莺歌海盆地含气储层地震相识别技术完善及应用[J].中国海上油气,2015,27(4):30-36.Pei Jianxiang,Pan Guangchao,Wang Yang,et al.Improv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eismic facies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for gas-bearing reservoir in Yinggehai basin[J].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2015,27(4):30-36. 莺歌海盆地整体处于浅海—半深海沉积环境,中央底辟带泥多砂少,储层通常以“泥包砂”的形式存在,其浅层的含气砂岩储层通常表现为“两红夹一黑”的地震相特征。

莺歌海盆地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莺歌海盆地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莺歌海盆地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钟志洪;王良书;夏斌;董伟良;孙珍;施央申【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04(78)3【摘要】莺歌海盆地位于南海西北部,属NW走向红河断裂带向南海海域的延伸.本文通过对盆地结构、沉降特征和构造-沉积迁移过程的研究,提出莺歌海盆地在始新世早渐新世期间属左旋扭张性断陷盆地,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的盆地演化阶段受到红河断裂带的左行剪切运动影响.莺歌海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反映了印藏板块碰撞过程对南海形成演化的影响历史.【总页数】8页(P302-309)【作者】钟志洪;王良书;夏斌;董伟良;孙珍;施央申【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210093;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510640;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210093;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510640;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研究中心,北京,100027;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21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相关文献】1.莺歌海盆地泥岩稳定压实带成因及石油地质意义 [J], 金博;刘震;李绪深;何汉漪2.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的成因及石油地质意义 [J], 张树林;田世澄;朱芳冰;吴景富;陈桂华3.缅甸密支那早白垩世钾玄质岩石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张靖祎;彭头平;范蔚茗;董晓涵;刘兵兵;高剑峰;梁细荣;陈林丽4.三江南段勐海布朗山地区早古生代变火成岩岩石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孙载波;赵枫;刘梦琼;周坤;周家喜;刘桂春;赵江泰;吴嘉林;胡绍斌;浦涛;李小军5.西大别桥店花岗斑岩脉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黄海永;徐扬;尹须伟;杨坤光;刘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0,$界面在地震和测井上均是一个重要的区域性标 盆地,它们也记录了高原隆升历史。我们选取了陇川
志层,在盆地中央它与%1 为整合接触,在高地与 0+$ 盆地、盈江盆地、耿马盆地、保山盆地(位置见图#)进
重合〔-〕。构造层序#1、"1、!1 的沉积组合相似,均为 行充填序列、构造沉积演化和盆地模拟的对比性研究,
#$+-*+
($,*$
$*$+
##-,*.
’$-*/
梅山组 /$$$*$ #*.( (#-.$*. +#.’*.
.((*$
$*$-
##,/*#
’’’*,
三亚组
’$+*$ $*$-
’+*#
-*(
,/.*$
$*’(
,,+*-
#-2*-
!>C
沉积学报
第:K卷
图> 陇川盆地第三系综合地层剖面结构
"#$%> &5’(*490’5’+,#1’,)03)#$0395#(
了盆地 的 形 成 与 演 化〔!〕。 西 北 侧 的 红 河 水 系 一 直 是
其主要物源供给者,海南岛及西侧的昆嵩古陆也提供
了部分物 源〔+,-〕。 根 据 陈 志 勇 等 的 研 究 成 果〔-〕,结 合
渐新世陵水组沉积时期近物源的特点〔%〕,可以将红河
水系对莺歌海盆地物源供给时间追朔至中新世。红河
盆地是其周缘的一个年轻(主要是晚第三纪)的走滑拉 !)! 充填序列
张盆地〔!〕,它 位 于 南 海 海 盆 地 西 北 边 缘,与 琼 东 南 盆
Hale Waihona Puke 莺歌海盆地内充填序列由,个构造层序组成(表
地、北部湾盆地相毗邻;盆地呈北西向展布,其基底是 !),每一构造层序又由-"%个小层序组成〔-〕,构造层
红河断裂带东南延伸部位通过处(图!),并直接控制 序界面由地震反射界面来标定。每一构造层序充填沉
第!#卷 第+期 +$$$年/月
沉积学报 4IR4(ST’0SQRUNU&’I4(’Q’I4
文章编号:!$$$*$,,$(+$$$)$+*$+-%*$.
V<=)!#Q<)+ WCJ)+$$$
滇西高原的隆升与莺歌海盆地的沉积响应!
王国芝 王成善 曾允孚 赵锡奎
(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 /!$$,")
摘 要 滇西高原的隆升引起莺歌海盆地的沉积速率、沉积通量的陡增、层序界面间的不整合,高原内部盆地沉积速
!/$$$
三亚组 #+*’
0,$
(&#$#) #- ’$+*$
’(
0+$
下 第
陵水组
三 系
()(%)
!1
第四系
2$& !4
"1
上 芒棒组 新 统 (&’#)
.*-
三段 /
#$$ +-$
& -/$
.$$
0# "4
0(
#1


南 (&()
& ./$
#4
$1
三 系
中 新

林 二段 组 (&’) #.
(,$ &
第一作者简介 王国芝 男 !"/%年出生 副教授 沉积学和构造地质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 3,!+)+ 文献标识码 4
滇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缘(图!)。在其内 历了两个快速沉降期(!""!!017,,)-"$ 01)和一
部发育有一系列晚第三纪小型陆相拉分盆地。莺歌海 缓慢沉降期(!!",)-01)(图+,%)。
陇川盆地
地震
年龄 厚度[#$]
构造
年龄 厚度 地震 构造
系统 组
反射
系统 组 段
/!" /%
层[#$]
层序
/!" /% 反射层 层序
第四系 乐东组
’#+.*/

#*+ 莺歌海组
0’$
新 统 (&’!)
#./-*,

黄流组 ,*(
0($

(&#"()
+,/*$
三 中 梅山组 ##
0.$
新 系 统 (&##’)
受 侵 蚀,使 渐 新 统 和 早 中 新 统 缺 失 不 同 数 量 的 地 层〔:〕,造成构造层序 "D 与陵水组之间的区域性角度
根据陇川盆地的电磁自旋共振测年年龄和孢粉化 不整合接触。由莺歌海盆地三亚组中所保存的钙质超
第%期
王国芝等:滇西高原的隆升与莺歌海盆地的沉积响应
%)’
表! 去剥蚀后滇西高原内部盆地所处的海拔高度
率增加、充填序列改变、间歇性隆升剥蚀。根据这些响应标志重塑了滇西高原的隆升历史:(!)+-"!" 01的初始隆 升(;+)!/)+"!!01的快速隆升(;-)!!",)-01的剥蚀夷平(;%),)-"!)/ 01的急剧隆升,滇西高原基本定型;(,) !)/"$ 01的剥蚀2隆升加速期。 关键词 滇西高原 莺歌海盆地 隆升 沉积响应
!G断层;+G国界;-G红河水系;%G研究区位置 滇西高原内部盆地:1G陇川盆地;H)盈江盆地;>)耿马盆地;D)保山盆地;
8!)怒江断裂;8+G澜沧江断裂;8-G红河断裂 !)81C=@;+)I<CJ@FEK<CJD1FE;-)L;DL9M;F(E?@;5;%)L;?;1F>A(9@;;
层层向边缘超覆,其沉积中心最大沉积厚度!!%65。 1)N<J:>AC1JH1?9J;H)O9JP91J:H1?9J;>)&;J51H1?9J;D)K1<?A1JH1?9J;
34*+$)5’#+)’0#*0.3,#+,*6)5’7’,)’0+8-++3+
E%E-3)’0+30D;F!!!%H’(*+/=’4.’0,=3+$.3+$"4%;
923)’3-3+/)5’8#+$$’53#.3,#+
F!!:%"#0,)=’4.’0,=3+$.3+$"4%;F:">%&5#0/=’4.’0,
"#$%&! "’&#%()(*+&#$,-&.&#/%&-&%,0)1(&2),2$#.)1.,0(’&3&.(&214*11#15%#(&#*#0(&2&%)6)1#(),1&00&7(,0+&1*+#(),1
采样点
中甸尼西页卡村 保山羊邑清水沟
保山羊邑干沟 景谷昔喷河剖面(下部) 景谷昔喷河剖面(上部)
+.$
(&#&) 一段
0. $4
0,
%1
(&#)
2$& .,$
%4
03



积的时间依据文献〔2〕所建立的钙质超微化石与国际 盆 地 的 面 积,采 用 北 部 湾 盆 地 沉 积 体 的 平 均 密 度
地科联#-2-年全球地层年表相对比确定。
#*2.3/7%(,计 算 了 莺 歌 海 盆 地 和 琼 东 南 盆 地 各 时 期
"#$%&9 "-&/&3*4&2(#(*12)#(&#23/&3*4&2(#(*120%8:106*2++&-#*$#/*2#23/18(-&)2;#*2#2$#/*2
名称
莺歌海盆地 沉积厚度 沉积速率 沉积总量
沉积通量
沉积厚度
琼东南盆地 沉积速率 沉积总量
沉积通量
第四系
/%
/%%·"6# /8#$#$9 /8#$.9·"6#
盆底扇、三角洲和浅海、半深海沉积组合。其中$1 与 模拟的沉降曲线如图’所示。构造和沉积研究表明,
#1 之间的0.$界面和!1 与"1 间的0’$界面为区域性 这些盆地在沉积序列上和沉降史上总体十分相似。从
不整合面,越过 0.$界面岩性突变〔-〕。
图’ 反 映 出 它 们 都 经 历 了 两 个 快 速 沉 降 期(#/&
’#+.*/ #*(- ’//2.*+ #/(+,*.
/% #//2*$
/%%·"6# #*#,
/8#$#$9 /8#$.9·"6# ’(//(*( #.2,2*(
莺歌海组 #./-*, $*,’ #,2,(*. .’2.*/
#/,.*,
$*,-
#’-2.*’ (,$-*’
黄流组
+,/*$
$*#( +$-+*,
构造层序51 与下伏陵水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不 的沉积总量和通量(表’)。
整合界面 浅海6半
与 深
0+$相当。51 层序为河流、三角洲、滨 海沉积组合,由构造层序51 构成三亚
海、 组。

构造层序$1 的沉积组合与%1 相同,但%1 与$1 之间
滇西高原内盆地的充填
随着高原的隆升,在高原内形成了一些小型陆相
第’期
王国芝等:滇西高原的隆升与莺歌海盆地的沉积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