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中国的民族》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中国的民族》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中国的民族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的民族构成特点。

2、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3、了解我国独我特的民族风情,理解对其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4、初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教学重点:民族的分布教学难点:中国少数民族风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地理课堂学习口号是:走进地理,快乐学习!让我们一起看一则报道,这是全国各族儿女为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寄语,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和协发展!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百花园,去感受最炫民族风。

师:板书课题生读学习目标二、游览民族百花园模块一:走进民族知识园请同学们拿出学案完成模块一和二的自主预习部分(3 分钟)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带领统一答案。

下面检测你们的预习情况例1:下列有关中国民族的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共有55 个民族B、回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C、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土族人口超过了500 万D、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例2: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在我国哪一省区()A、宁B、藏C、桂 D 内蒙古合作探究:教师出示中国民族分布图,教师指导读图方法:一读图名二看图例三分析探究过程:读图:中国的民族分布图(1)先看图例,从图中可以看出分布最广的民族是,主要集中在和地区。

(2)看图例,找出壮族、蒙古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傣族、高山族、黎族。

并填出:壮族主要分布在,蒙古族主要分布在,藏族主要分布在,回族主要分布在,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地区,傣族主要分布在省。

台湾省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海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3)民族个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4)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和。

(按地理方位)探究结论: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例3:如果有外国友人想要了解中国的民族风情,你建议他去()A、河南省B、湖南省C、云南省 D 广西壮族自治区例4: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的地区是()A、东北、西北、西南B、东南、东北、西南C、东南、西南、西北D、全国各地师:通过在民族知识园,我们收获了很多民族方面的知识,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也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瑰宝,也能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前来了解,也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初中地理关于民族的教案

初中地理关于民族的教案

初中地理关于民族的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我国民族的构成情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

2. 了解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 能够读图并总结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1. 收集资料了解部分少数民族的特色。

2. 通过运用民族分布图,提高读图、析图能力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2.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家庭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难点: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月光下的凤尾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丰富的民族音乐和风光。

提问:同学们,关于刚才大家欣赏到的影片,你知道叫什么名字吗?你知道它是描述的是什么地方哪个民族的风光和音乐的吗?(云南傣族葫芦丝)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众多成员的大家庭(展示图片10-8:祖国大家庭),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祖国大家庭。

2. 新课讲授(1)中华民族大家庭播放视频《我国民族构成》,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民族的构成情况。

提问:我国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个?我国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哪些?(9个,除5个自治区的主要民族外,还有4个:苗彝满土家)(2)民族分布特点播放视频《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民族分布图概括民族分布的特点,提高读图、析图能力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3. 课堂实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民族分布图,找出藏族、满族、维吾尔族、壮族分布在哪些地区?并总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民族分布的特点和民族政策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家庭的热爱之情,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深入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情况,总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初中地理_【课堂实录】民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课堂实录】民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民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

2、运用民族分布图分析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表,培养获取信息、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2、课下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能力。

3、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小组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2、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国和睦统一的局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我国民族的分布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对学生收集、归纳资料能力的培养。

2、我国民族的分布及其特点。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我国各民族的乐器、服饰、传统节日和民俗风情等相关资料和照片;教师收集与教材相关的文字、图片、歌曲等制做好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

直观多媒体演示,强化视觉,注重启发诱导和问题情境创设。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突出学生间“合作学习”的优势,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思路。

3、读图分析方法的运用。

注重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指导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具准备:电脑多媒体,自制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学生为主,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是关键。

在教学中通过读图分析、开展竞赛、趣味游戏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乏味为有趣。

根据教材内容,又不拘泥于教材,设计一系列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探究学习交流,培养协作精神,形成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发挥群体和个体的功效,自主学习并能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获得自信。

《民族》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对我国的民族知识了解的甚少,只知有56个民族。

初中地理 民族教案

初中地理 民族教案

初中地理民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掌握我国主要民族的分布情况。

2. 培养学生对各民族的尊重和理解,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 通过对民族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我国主要民族的分布情况3.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服饰、建筑等图片,引起学生对民族知识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课。

2. 课堂讲解:(1)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讲解我国主要民族的分布情况: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

(3)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族繁荣的基石。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民族团结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如:各民族共同参与抗洪救灾、共同维护社会稳定等。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组讨论:自己了解的民族知识。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历史故事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要求学生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6. 作业布置: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各民族的特点,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互动环节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和主要民族的分布情况,强调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初中地理中国的民族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的民族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的民族教案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成员,其中汉族人数最多,其他55个民族称为少数民族。

2. 使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知道大杂居、小聚居和相互交错居住的含义。

3.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民族构成及民族分布特点。

2. 我国的民族政策。

三、教学重点1. 我国的民族构成。

2. 民族分布特点。

3. 民族政策。

四、教学难点1. 民族分布特点的理解。

2. 民族政策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视频,引起学生对我国民族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教学新课(1)介绍我国的民族构成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数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其他55个民族称为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地区。

(2)讲解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各民族相互交错居住,没有明显的地理界限。

小聚居:某些民族在特定地区形成较为集中的居住区。

相互交错居住:不同民族在同一地区相互交错居住,相互影响。

(3)介绍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优惠政策:国家对少数民族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维护民族团结:我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3. 巩固提高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和民族政策。

4. 总结课堂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和民族政策,知道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相互交错居住,没有明显的地理界限。

同时,我们要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七、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 思考:如何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民族》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民族》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民族》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民族》主要介绍了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次深入学习,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状况,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我国的民族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模糊的认识,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民族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掌握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民族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我国的民族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案例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教材,对我国的民族问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的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民族问题,进而引出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我国的民族政策,让学生了解我国对民族问题的处理方式。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置一个关于民族团结的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地理中国的民族优秀教案

地理中国的民族优秀教案

地理中国的民族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及文化特色。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各民族文化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增强民族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及文化特色。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民族吗?它们是如何分布的呢?”2.学习各民族的分布特点(1)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如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等。

(2)让学生举例说明各民族的分布情况。

3.学习各民族的文化特色(1)讲解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如服饰、节日、习俗等。

(2)展示各民族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其文化特色。

4.案例分析(1)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如藏族、回族、蒙古族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其文化特点。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各民族的文化特色。

5.活动环节(1)组织学生进行民族风情展示,让学生扮演各民族的代表,展示其服饰、舞蹈、歌曲等。

(2)评选最佳表演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育学生要尊重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四、课后作业1.列举五个你了解的民族文化特色,并简要介绍。

2.以“我心中的民族”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你对各民族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和文化特色,让学生对我国的民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识,提高地理素养。

1.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民族吗?它们是如何分布的呢?”2.学习各民族的分布特点(1)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如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等。

(2)让学生举例说明各民族的分布情况。

3.学习各民族的文化特色(1)讲解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如服饰、节日、习俗等。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3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3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民族》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内容。

此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趣味性,可以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更加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民族问题较为复杂,各民族之间的分布、文化等特点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学生可能对此部分内容较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和传统文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了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

2.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及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民族的分布特点和传统文化。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民族的资料和图片,用于课堂展示。

2.设计好案例分析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准备课堂提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导学生对各民族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呈现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对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针对民族的分布特点,设计案例分析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思考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中国的民族初中教案

中国的民族初中教案

中国的民族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2. 培养学生阅读民族分布图的能力。

3. 养成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点:1. 我国的民族政策。

2. 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教学难点:1. 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

2. 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1. 挂图:中国民族分布图。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人口特点与分布是什么?2. 提问: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以外,还有哪些民族?3. 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学习中国的民族。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 让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使学生确认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但各民族不论人数多少,在祖国大家庭中是一律平等的。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2. 讲解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3. 讲解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如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

四、课堂讨论1. 让学生谈谈对我国民族政策的理解。

2. 让学生谈谈对少数民族分布特点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绘制一张中国民族分布图。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小论文。

六、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

2. 强调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我国的民族政策,掌握了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民族分布图的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中国的民族初中教案

中国的民族初中教案

教案:中国的民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2. 培养学生阅读民族分布图的能力。

3. 养成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点:1. 我国的民族政策。

2. 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教学难点:1. 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地理》。

2. PPT课件。

3. 中国民族分布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中国的民族大家庭,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我国的民族有哪些吗?它们的人口分布情况如何?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中国的民族。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学生结合教材,总结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强调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2. 教师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及意义。

3. 教师结合民族分布图,讲解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我国民族政策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教材,总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2. 思考:如何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讲解民族政策、分析民族分布图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我国的民族及民族政策。

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同时,如何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也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初二地理《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初二地理《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中国的民族》教材分析本节是使学生在掌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后,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少数民族约占8%。

在其他55个少数民族中,四百万人口以上的民族有9个。

众多的民族在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本节的重点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各民族分布状况。

对我国的民族政策知识要求理解,对其他知识要求识记。

让学生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是本节重要的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逐步提高阅读专题地图的技能。

《中国的民族》教案设计仙桃市郑场初中杨彩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汉族人口占92%,其他55个民族占8%。

2.知道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名称3.知道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4.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情感目标:1.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统一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重点: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分布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请大家欣赏宋祖英演唱的歌曲“爱我中华”。

从这首歌中我们可以知道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共有多少个民族?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的民族》,一起去看看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祖国大家庭中占的比例,一起去欣赏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等等。

二、我国的民族构成〔读图〕:请大家观察“中国汉族和少数民族构成比例图”,回答: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别占多少?(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

〔观看图片〕除汉族外,我国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有9个: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民族优秀教案附教学反思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民族优秀教案附教学反思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民族优秀教案附教学反思教材分析1、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各民族风土人情。

2、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平等,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学情分析1、学生只清楚全国有56个民族,但是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居住特点都不清楚,本节课应先从地理位置上找出各民族居住的大致位置,了解各民族的风俗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2、比较难理解的是我国民族的构成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地域分布特点,理解我国民族政策,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开展小组合作,课下通过多渠道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

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开阔视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树立个民族一律平等、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的民族构成特点。

2、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对学生收集、归纳资料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视频引入,多个民族节日片段的剪接)二、讲授新课1、活动一:将图片与其民族名称用线连接起来(1)朝鲜族(3)维吾尔族壮族(2)藏族(4)问题:(1)我国大家庭中共有多少个民族?多少个少数民族?(2)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其他民族呢?2、活动二:大屏幕展示(我国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人口)3、活动三:大屏幕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图)4、讨论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对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带来什么好处?5、活动四:大屏幕展示(我国几个少数民族的体育、艺术、民居和传统节日)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民族,知道了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知道了我国民族政策。

总之,我国这个有着众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家庭,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祖国的强盛,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不断努力,奋发进取。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民族》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民族》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民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民族》主要介绍了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次深入认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我国各民族的特点和风俗习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对我国地理、历史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针对民族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甚至存在一些误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民族问题,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掌握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2.使学生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民族政策的理解和运用3.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和民族政策。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好相关的小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图片,引导学生对我国民族问题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和民族政策的相关内容。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如大杂居、小聚居等,以及我国的主要少数民族。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让学生分析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民族教案与教学反思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民族教案与教学反思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民族教案
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说明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介绍了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各民族风土人情等知识。

我国民族众多,由此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占90.6%,但我们不能有“大汉族”思想,要知道是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新中国,因此要尊重少数民族,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各民族团结平等是国泰民安的保证。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各族人民要和睦相处,为建设我们的祖国统一而共同奋斗。

2、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我们各民族要和睦相处,为建设好我们的祖国而共同奋斗。

学情分析
1.地理课在学生眼里是副课,不被重视,底子差。

2、认知分析:本节课知识简单,层次清晰,便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在培养学生的总结分析能力。

3、障碍点:民族风情,是本节课的难点,利用多媒体,帮助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情况。

2、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3、知道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情。

能力目标:
1、运用民族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

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比较、归纳、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难点
民族风情的各自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案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我国是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团结亲睦的、统一的大家庭。

本节是培育同学爱国主义情感的很好素材。

我国的民族是中国地理的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为学好分区地理知识的打下基础。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认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差异、主要少数民族特征以及各民族独特的风俗世情等知识。

读图分析归纳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将地理空间分布的知识落实到地图上是本节的重点,对同学收集、归纳资料技能的培育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和生活实际联系亲密,为同学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体系,符合同学的身心特点,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教材提供中国民族分布图和填表活动,以图析文,图文结合,对同学思索分析问题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同学通过这些活动就可得出各民族分布特征是大杂居、小聚居等。

教材通过大量的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让同学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国亲睦统一的局面,激发同学的爱国精神,加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学情分析本节课对同学要求不太高而且同学还有肯定的生活阅历,因此学习起来较简单,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同学的认知技能。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

2、运用民族分布图和表格分析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进行小型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培育同学收集、归纳、整理资料口头表达技能。

2、通过绘制中国的民族构成扇形图培育同学的计算、绘图和读图分析技能3、通过读民族分布图、贴图活动,培育同学的空间观念和猎取信息的技能。

4、结合热点新闻,培育同学正确观测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技能。

5、教学过程以同学活动为主,小组合作学习。

〔三〕、情感立场与价值观:1、提高同学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2、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国亲睦统一的局面,激发同学的爱国精神,加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中国的民族教学反思

中国的民族教学反思

《中国的民族》教学反思《中国的民族》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教材说明我们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介绍了我们国家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和各民族风土人情等内容。

从内容上来看,较为简单,我们国家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通过小组活动归纳不同民族的分布地区,在整体分析少数民族和汉族主要分布地区,从个例到整体分析,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地理分析水平。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以图片导入,通过图片竞猜激发学习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详细的教学过程中,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归纳出民族构成特点。

对于少数民族风情的介绍,主要是通过视频欣赏去了解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和汉族的赛龙舟了解民族风情。

在理解民族的过程中,对学生实行情感教育,56各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之间一律平等,相互尊重。

在这次说课比赛中,从教材的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实行说课,对于教材分析缺少深入的剖析,仍停留在表面,教法、学法使用不恰当,形式单一,在教学过程中会应该灵活使用教法和学法,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同时,说课过程中,对教法、学法阐述简单,应加入适当的目的或意图说明。

说教学过程要加入设计的意图的说明,详细阐述整个教学过程,语言应精练,整个教学设计应加入适当的小练习,对本节内容加以巩固,在当堂消化掉。

在答辩的环节中,对校本研修这个概念理解出现了偏差,理解有误,我个人还需要好好理解什么是校本研修,在答辩过程中要冷静思考,条理清晰,语言流畅,表情自然。

总来说之,这次说课的经历,让我获益匪浅,对于今后的教学,更要努力去钻研教材,多向他人学习,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精彩。

2024年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民族》教学反思

2024年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民族》教学反思

2024年春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民族》教学反思日期:2024.9.12课程名称:《民族》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文化特色以及民族政策,旨在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教学方法: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生参与情况: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和参与度,特别是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

教学效果:学生基本能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对中国的民族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成功之处:1.通过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图和文化特色资料,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抽象的民族概念形象化。

2.小组讨论法激发了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讨论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生活习俗,加深了对多元文化的理解。

3.课堂上的即时反馈环节,及时解决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

改进之处:1.部分学生对民族政策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政策背景和实施效果的讲解。

2.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内容讲解过于仓促,未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

3.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对中国民族问题的感性认识不足,未来可以通过更多实地教学或视频资料来增强体验。

学生反馈:学生普遍反映喜欢通过案例讨论和文化展示来学习民族知识,但希望老师能提供更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案例。

个人感受:本节课让我深刻体会到民族教学中文化展示和案例分析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了时间管理在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作用。

未来计划:1.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设计更多与实际相结合的案例来加强学生的理解。

2.优化课堂时间管理,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的讲解和讨论。

3.计划组织一次与民族问题相关的实地考察或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以增强学生对中国民族问题的感性认识。

初中地理民族地理研究(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地理民族地理研究(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地理民族地理研究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民族地理研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民族地理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民族地理,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增强民族团结,提高民族自豪感。

本文将从教学实际出发,探讨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民族地理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课堂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认同。

三、教学内容1.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主要民族的文化特点3.民族地区的地理特征4.民族团结与地区发展四、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民族地理问题。

2.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地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民族地区的地理特征、文化特点等。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民族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民族地区的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族地区的风情文化。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我国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2.课堂讲解:教师讲解主要民族的文化特点、民族地区的地理特征等知识。

3.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民族地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民族地区的地理特征、文化特点等。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民族地理问题,分享讨论成果。

5.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民族地区的实地考察,了解民族地区的风情文化。

6.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态度。

七、教学建议1.注重课堂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参考教案 《中国的民族》教材分析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参考教案 《中国的民族》教材分析

《中国的民族》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共有56个民族。

2.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3.了解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情,结合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4.通过对我国民族政策的了解,初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5.培养学生收集、归纳、分析资料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五十六个民族”、“中国的民族分布”和“独特的民族风情”3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五十六个民族”、“中国的民族分布”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主要包括3个方面。

第一,从全国范围来看,汉族分布最广,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陆地边疆地区。

第二,从地区分布来看,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第三,从具体分布来看,各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征。

前两个分布特征和第三个分布特征中的“小聚居”,在我国民族分布图上可直接读出来;“大散居,交错杂居”的特征需要辅以文字说明。

在学习民族分布的基础上,应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政策,理解各民族互帮互助、和睦共处,组成统一的祖国大家庭,从而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中国的民族 独特的民族风情五十六个民族 汉族人数最多,占全国人口的91.5% 少数民族55个,占全国人口的8.5% 各民族具有平等的地位 中国的民族分布 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五十六个民族”正文介绍了我国民族构成情况,渗透了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来建构新知识,教材选择一组少数民族歌舞图片设计了相关“活动”。

“中国的民族分布”部分,配合教材安排的“中国民族分布”图,正文内容扼要介绍了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为落实“课标”要求,采用读图填表、举例说明等形式,设计了一组相关“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中国的民族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的民族构成特点。

2、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3、了解我国独我特的民族风情,理解对其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4、初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教学重点:民族的分布教学难点:中国少数民族风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地理课堂学习口号是:走进地理,快乐学习!让我们一起看一则报道,这是全国各族儿女为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寄语,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和协发展!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百花园,去感受最炫民族风。

师:板书课题生读学习目标二、游览民族百花园模块一:走进民族知识园请同学们拿出学案完成模块一和二的自主预习部分(3分钟)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带领统一答案。

下面检测你们的预习情况例1:下列有关中国民族的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共有55个民族B、回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C、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土族人口超过了500万D、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例2: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在我国哪一省区()A、宁B、藏C、桂 D内蒙古合作探究:教师出示中国民族分布图,教师指导读图方法:一读图名二看图例三分析探究过程:读图:中国的民族分布图(1)先看图例,从图中可以看出分布最广的民族是,主要集中在和地区。

(2)看图例,找出壮族、蒙古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傣族、高山族、黎族。

并填出:壮族主要分布在,蒙古族主要分布在,藏族主要分布在,回族主要分布在,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地区,傣族主要分布在省。

台湾省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海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3)民族个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4)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和。

(按地理方位)探究结论: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例3:如果有外国友人想要了解中国的民族风情,你建议他去()A、河南省B、湖南省C、云南省 D广西壮族自治区例4: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的地区是()A、东北、西北、西南B、东南、东北、西南C、东南、西南、西北D、全国各地师:通过在民族知识园,我们收获了很多民族方面的知识,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也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瑰宝,也能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前来了解,也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风情园。

模块二:走进民族风情园(一)民族传统节日:自主预习:1、是云南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人们相互泼水祝福,并举行拜佛、跳等活动。

2、是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早期有、、射箭等项目。

预习检测:例5:右图中摔跤的这一少数民族的居民主要聚居在中国的(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C、西藏自治区D宁夏回族自治区例6:下面四个民族的小朋友说的与实际不符的是()A、汉族:我们人口最多B、蒙古族:我们爱住竹楼C、傣族:我们喜欢过泼水节D、朝鲜族:我们能歌善舞同学们拿出你们课下收集的我国民族的有关资料,下面请同学们来上台展示:1、汉族:2、蒙古族3、傣族4、藏族5、朝鲜族6、维吾尔族7、回族教师将有关民族的图片做成链接,由学生展示之后播放相应的图片。

通过浏览民族风情园,让我们见识到了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同族风情,让我们眼界大开,特别涨知识,所以学好地理非常重要,其实,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口袋里——拿出人民币。

三、课堂内外1、拿出人民币,让学生猜民族,一角:高山族,满族;二角:布依族,朝鲜族;五角:苗族,壮族;2、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四、自主总结播放《爱我中华》师:56个民族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相信我们国家56个民族会紧紧团结在一起,我们伟大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快乐吗?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情感态度?1.4_《中国的民族》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观察力和想象力也比较丰富,通过之前的地理学习,分析能力大大提高,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因此在教学中,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学生为主,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是关键。

在教学中通过读图分析、小组讨论、开展竞赛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乏味为有趣。

锤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各种地理能力。

1.4_《中国的民族》效果分析本节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很好素材。

本堂课教学气氛很活跃、教学效果明显。

(1)我国的民族是中国地理的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为学好分区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和生活实际联系密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体系,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提供中国民族分布图和填表活动,以图析文,图文结合,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而且我们生活中也有少数民族分布的状况,因此学生有很大积极性。

(2)针对学生兴趣特点和学科特点,让学生课前收集民族材料,学生通过报纸、电脑等渠道收集信息,学生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课堂效果明显,以及口袋里的地理知识,体现了生活中的地理,让学生体会到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密切。

(3)本节课的教堂设计体现了学生认知识与年龄特点,生动的多媒体展示,以及学生多彩多艺的展示,使课堂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1.4_《中国的民族》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的最后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各民族风土民情等知识,目的让学生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新中国,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让学生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收集一些主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服饰、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图片、文字、视等资料,进行课堂交流,是本节课的重要学习任务教学目标:1、知道我过的人口数量、分布,学会分析我过的人니增长趋势2、知道我国的民族数量与分布特点,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3、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民族观教学重难点: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及人口政策,我国民族分布及各民族风情1.4_《中国的民族》评测练习一、选择题:1、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少数民族大约占8、49%,我国一共有()个少数民族。

A、23个B、34个C、55个D、56个2、下列关于我国各民族地区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A、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B、少数民族全部分布在西部C、汉族全部分布在东部和中部D、各民族均匀分布3、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及民族个数最多的省区分别是()A、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B、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C、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D、壮族、云南省4、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地区不包括()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南地区D西南地区5、读下图,左边的民族风情图应位于右边哪个省区?A、云南B、广东省C、湖北省D、黑龙江省6、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特色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下列民俗活动与对应民族关联错误的是()A、泼水节-朝鲜族B、那达慕大会-蒙古族C、雪顿节-藏族D、元宵节-汉族7、下列少数民族与其主要聚居省区的连线,正确的是()A、壮族——桂B、维吾尔族——宁C、傣族——湘D、蒙古族——藏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民族和睦共处、共同发展,下列对我国民族政策理解错误的是( )A、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B、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C、各少数民族不设自己的语言学校D、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9、我国蒙古族主要居住在( )A、东北三省B、内蒙古自治区C、北京市D、四川省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们一贯执行的民族政策是()A、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B、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C、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自治D、民族按大小进行分等11、综合题:(1)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四幅图中分别代表的少数民族是:A:________族,B:________族,C:________族,D:________族。

(2)D图是该民族每年举行的传统民族活动大会的一项活动。

1、4_《中国的民族》课后反思本节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很好素材。

主要以学生为主,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是关键。

在教学中通过读图分析、开展竞赛、趣味游戏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乏味为有趣。

根据教材内容,又不拘泥于教材,设计一系列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探究学习交流,培养协作精神,形成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发挥群体和个体的功效,自主学习并能掌握学习方法。

通过学生调查研究,收集整理各民族的资料,举行小型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和表现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获得自信。

最后联系实际师生共同探讨民族问题对当今世界局势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认识也颇为令人称道,激起他们的爱国精神。

让学生从各角度认知社会,锤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了学生各种地理能力。

《中国的民族》课标分析课程要求: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课标解读:首先运用地图熟悉主要民族分布的地区,进而归纳得出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然后结合反映各民族居住、服饰、文化、活动等风俗习惯的图片、视频、文字等信息资料,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其次通过对少数民族英雄人物杰出贡献以及各民族相互融合、抵御侵略、保家卫国等史事的了解,明确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中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形成正确的民族观,进而理解各民族平等共处的民族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