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湘科版4上第二单元 (7)1根吸水的原理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重点训练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为线索,围绕“事物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和“事物的变化”,编排了“植物生活的秘密”、“多种多样的动物”、“声音”、“信息的传递”、“水的变化”、“搜集信息,让我大开眼界”6个主题单元、53个活动。
第1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本单元由3课书组成,第1课“植物的身体”,主要让学生观察、指认植物的6大器官,并通过查阅和搜集资料,让学生知道植物各大器官的作用;第2课“根与茎的奥秘”是在观察根的形态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来验证根、茎的作用;第3课“神奇的叶片”则利用科学史激趣和引领,通过实验研究和直接呈现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太阳与植物的关系,了解叶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第2单元(多种多样的动物):本单元按“总—分—总”的结构来构设教材,由5课书组成。
第1课“动物的特征”先指导学生对“动物的身体结构有助于其生存”这一特征作个初步了解,然后再分生活在水中的、陆地的、空中的三个领域来具体研究动物的这一特征,其中,第2课“水族的公民”侧重研究身体结构对生活环境的适应,第3课“吃奶长大的动物”侧重研究身体结构对获取食物的适应,第4课“飞翔的精灵”侧重研究身体结构对运动的适应,与此同时,通过每一课的学习再次体验动物的多样性;第5课“珍稀动物的保护”是进行单元总结,让学生了解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
第3单元(声音):本单元由“辨听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控制声音”4课书组成。
第4单元(信息的传递):本单元由“信息”、“书信和标志牌”、“电报与电话”、“信息时代”4课书组成,这是1个既与本册训练重点相关联、又能体现科技史特色的单元。
第5单元(水的变化)):本单元由“不翼而飞的水”、“飞回来的小水珠”、“结冰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4课书组成。
第6单元(搜集信息,让我大开眼界):这是湘版科学教材的特色单元(每册都有),都是对全册教材的探究技能训练重点的回顾与总结,并用又一次的活动来进一步强化、提升,而本册教材是在总结了搜集信息的方法和途径之后,通过“恐龙之谜”的活动来巩固、提升的。
【精选】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资料 湘教版(一起)
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1.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2.根分为直根和须根两种。
3.根是构成植物供养系统的器官之一,具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物的作用,有些植物的根还具有储藏营养成分的功能。
4. 茎是植物的生命运输线。
在茎内有向上运输水分的导管和向下运输养料的筛管。
5.我们把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利用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淀粉等物质,同时放出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6.1606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证明:植物的“食物”来源于雨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生长需要吸收二氧化碳。
7.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空气中去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从而促进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也可以保持植物相对恒定的体温。
8.仙人掌的针状叶可以降低水分的蒸发,肉质茎可以储存水分,进行光合作用。
9.资料卡一般由主题、出处、收集时间、搜集人和内容摘要五部分组成。
10.根的吸水试验中,在水面加上适量的植物油,用棉花堵住容器口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茎的运水试验中,把一段芹菜插入红水中,过一段时间,芹菜会显红色,切开芹菜的茎,会发现里面有红色的水。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动物1.每一种动物的运动方式都与它的身体结构紧密相关的,在不同环境下生活的动物,其身体结构也会出现差别。
2.动物按食性的不同可以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腐食动物。
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叫植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肉食动物,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杂食动物,以腐败的动植物为食的动物叫腐食动物。
3.我们把胎生、靠吃奶长大的动物叫哺乳动物。
鲸、蝙蝠、海豚、海豹、犀牛、鸭嘴兽等都是哺乳动物,鳄鱼、青蛙等是卵生。
4.不同种类飞翔动物的翅膀是有区别的:鸟类的翅膀长有羽毛,蜻蜓的翅膀膜质,蝙蝠的翅膀是皮质的。
5.羽毛是鸟类特有的,有护体、保温、飞翔等功能,通常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状羽三种。
教科版科学小学四年级《它们吸水吗》教案和反思
《它们吸水吗(一)》教学反思《它们吸水吗》一课主要有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比较四种材料的吸水性;第二个活动是观察纸的特点;第三个活动是我来造一张纸。
以前的教材是没有第一个活动的,第二个活动是一节课,第三个活动又是一节课。
而现在的教材把两课时合二为一,还增加了一个活动内容。
这在我们的课堂40分钟时间是很难完成的,即使勉强完成也只是走马观花的进行教学。
开设科学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现新事物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做到师少讲而生多学、师少做而生多做。
因此我将原教材的内容分解为二课时,只有这样才能将时间充分地留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充分地发挥学习的自主性,探究的深入性和完整性。
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对原教材进行了部分删减,我认为也有失偏颇,教材安排的几个环节都有必要,通过观察四种材料的吸水能力到进一步探究纸的结构,了解造纸的过程及亲自动手造一张纸,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环保意识,层层递进、深入。
在学生学会使用工具,充分探究的基础上意识到很多研究需要团队配合和支持,培养小组合作思想和能力。
本课是分解后的第一课时。
我安排了两个教学环节:1、比较四种材料的吸水性。
2、观察纸。
第一个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习使用滴管的方法,因为初次接触,我不仅通过讲解、演示,还用课件图片,做到学生人人切实正确掌握,规范的使用。
在观察材料吸水性时,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和图画来描述看到的现象,经过结果与预测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只有通过实验检测才能形成正确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接触科学语言,准确描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第二个环节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观察纸的一些物理特性,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的认识会让他们终生铭记,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整节课由于关注点充分放在学生自行探究、小组合作上,也出现了一些不足,比如课件展示的时机把握,对学生的整体评价也出现了一些欠缺。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指导
3.用手拍皮球,球弹起很高,但总会落回地面。
实验结论:这些物体都会落回地面,说明这些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说明:带星号☆的实验是重点检测的实验
3、过一段时间看看液面是否降低,如果降低了,就说明根能吸水。
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可以看出液面降低。
实验结论:山于瓶口用花生油等已密封,不会蒸发,所以液面降低的原因就 是被植物的根吸收了,所以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注意事项:(1)尽量不要破坏植物的根系。
(2)用棉花封住量筒口是让学生明白封住水面是为了防止水分 蒸发,使实验更加严谨。
3、将加热的玻璃片与冷玻璃片同时盖在盛有热的烧杯上。
4、过一会儿,观察玻璃片上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注意事项:使用酒精灯时注意安全。
17、小水滴的旅行
实验内容:模拟雨的形成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雨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材料:烧杯、冰块、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皮筋、保鲜膜、水、火柴。
观察地球陆地上各式各样的地形、地貌.
我的发现:地球陆地上有山峰、高原、平原、沙漠、丘陵、盆地等。
21、模拟苹果落地的实验
实验内容:模拟苹果落地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苹果落地现象的实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力一一重力。 实验材料:细线、小木块、皮球、钩码、铁架台等。
实验过程:
1.一细线拴住一钩码吊在铁架台上,用火柴把细线烧断,钩码会落回地面。
5、把陶瓷联入电路,看是否导电。
6、让陶瓷从高处落下,看是否易碎。
7、用陶瓷碎片切割纸片。
实验结论:
陶瓷的特点有:不易燃、硬度较大、不能浮在水面上、不容易导电、不容易传热、 易碎、碎片很锋利等特性。
在根的吸水实验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记录里辛二中张学美四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记录【实验名称】根的吸水实验班级:四年级时间:9月2日实验老师:张学美地点:科学实验室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材料】一株生长完好的植物、玻璃杯(或矿泉水瓶等)、花生油(或棉花、胶塞、橡皮泥等)、水。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或用棉花、胶塞等把杯口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水面处作标记。
4、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由于杯口用花生油等已密封,水分不会蒸发,所以液面降低的原因是。
【实验名称】緑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班级:四年级时间:9月6日实验老师:张学美地点:教室实验类型:演示【实验目的】探究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淀粉。
【实验材料】盆栽的天竺葵(或蚕豆)、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酒、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拇指试管夹、火柴、清水。
【实验步骤】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让叶片内的淀粉耗尽。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以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酒。
观察叶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分析】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酒。
这就是说,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
可见,。
【实验名称】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班级:四年级时间:9月9日实验老师:张学美地点:教室实验类型:演示【实验材料】漏斗、金鱼藻、水、水槽、试管、卫生香、火柴。
【实验步骤】1、用漏斗罩住浸在水中的金鱼藻,漏斗短柄也要浸在水中。
2、再将盛满清水的试管倒扣在漏斗柄上。
3、将实验装置放到阳光下,收集金鱼藻在光下放出的气体。
4、等气体充满玻璃管的1/2左右时,取出试管。
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消化与呼吸》同步课时练习(含答案)
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消化与呼吸》同步课时练习(含答案)1我们的消化学习目标1.认识消化器官,知道食物在进入人体后依次经过的消化器官名称。
2.通过咀嚼馒头,了解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
3.通过模拟胃的运动,认识胃的作用。
4.认识小肠和大肠的作用,知道人体的各器官相互配合,才能把食物消化成营养物质。
重点:认识消化器官,知道食物在进入人体后依次经过的消化器官名称。
难点:知道食物经过消化器官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一、知识广场1.人体的消化道是一条很长的管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小肠可以将胃送来的食糜进--步________,变成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的_________,并_________这些养料。
3.大肠是吸收_________的地方。
不能吸收的食物残渣,由________排出体外。
4.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透过_________经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器官。
5.从公元前500年开始,我国的《黄帝内经》中就用“____________”来研究人体。
二、判断大厅1.口腔对食物的初步消化,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 )2.胃能把食物变成食糜,所以食物在口腔里不需要用牙齿多咀嚼。
( )3.食物进入人体后,先后经过口腔、食管、胃、大肠、小肠。
( )4.胃位于腹腔的中上部偏左的地方。
( )5.小肠的一.端与大肠连接,另一端与肛门相通。
( )6.比利时医学家维萨里系统地记录了人体各器官的形态和结构。
( )7.我们反胃呕吐时,会有一股酸酸的味道。
( )8.大肠绒毛能吸收营养物质。
( )三、选择乐园1.口腔中起着消化淀粉作用的是( )。
A.牙齿B.舌头C.唾液2.在一个塑料袋里装上水、切碎的馒头和煮熟的蔬菜,反复揉挤这个袋子,可以模拟( ) 的活动。
A.口腔B.胃C.小肠3.胃的主要功能是( )。
2020年湘科版(2017秋)全套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020年湘科版(2017秋)全套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为四年级学生提供全套科学上册的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点、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等。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水知识点1. 水的形态:液态、固态和气态2. 水的性质:透明、无色、味道淡等3. 水的用途:饮用、洗涤、种植等教学活动1. 观察不同温度下水的变化:让学生用热水、冷水和常温水触摸、闻水的味道,观察水的变化。
2. 制作水循环模型:通过让学生模拟水的循环过程,加深对水的认识。
3. 水的用途小调查:让学生在家庭中调查水的用途,并记录下来。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对水的性质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制作水循环模型时的表现。
3. 评估学生对水的用途的了解程度。
第二单元:空气中的氧气知识点1. 氧气的存在:空气中含有氧气。
2. 氧气的作用:维持生物生命、燃烧等。
教学活动1. 空气中氧气的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氧气的存在。
2. 氧气的作用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氧气在生物生命和燃烧中的作用。
3. 安全用火的实践:教导学生如何安全地使用火源。
评估方法1. 评估学生对氧气存在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3. 评估学生在安全使用火源实践中的表现。
第三单元:动物和植物的群居生活知识点1. 动物的群居生活:蜜蜂、鱼群等动物的群居生活。
2. 植物的群居生活:草地、森林等植物的群居生活。
教学活动1. 观察蜜蜂的群居生活:组织学生观察蜜蜂的群居生活,了解蜜蜂的分工和合作。
2. 植物的群居生活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前往附近的草地或森林,观察植物的群居生活。
3. 制作鱼群模型:让学生用纸板和颜料制作鱼群模型,加深对动物群居生活的理解。
评估方法1. 评估学生对动物群居生活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植物群居生活实地考察中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3. 评估学生在制作鱼群模型时的表现。
第四单元:地球与月亮知识点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一天,公转一年。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 1.2《根与径的奥秘》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湘教版
……………………………………………………………名校名师推荐…………………………………………………根和茎的奥秘教学目标1.观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
2.实验时懂得运用一定的方式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有利于观察。
3.培养学生制定、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能做植物根吸收水和茎运输水的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
4.认识直根和须根。
5.知道植物用根吸取生长需要的水分。
6.知道植物的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
教师准备:1.用锥形瓶、根系完整的植物幼苗、棉花、植物油组装“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装置。
2.分组:把芹菜或常见植物的嫩枝下部浸在装有红水的容器中。
(以上准备需提前一天,保证课堂上有可供观察的材料。
)实验器材:刀片、放大镜。
3.一颗盆栽植物——凤仙花,提前1~2小时浇足水。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豆苗、葱等植物的根。
一.教学导入小朋友,我这里有一截植物,你们猜猜是什么?这是我近段精心培养的芹菜宝宝,你们看它是什么颜色的,我呀,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粉红女郎,你们知道绿绿的芹菜是如何变成粉红女郎的吗?为了弄清楚这个秘密,让我们从观察植物的根开始吧!二.活动观察植物的根1.(出示示两种不同植物,豆苗、葱)老师这儿有两种植物,请小朋友看看他的根。
2.学生仔细观察:3.提问:这些根的形态有什么不同?(认识直根和须根)三.活动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1.我们认识了根的种类,你们知道根有什么作用吗?(学生猜测)2.提出问题: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3.设计实验证明根能吸水。
4.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5.组装实验装置。
6.教师出示预先组装的装置,观察结果,植物的根有吸水的作用。
四.植物怎样运输水1.引发矛盾:根吸上来的水是不是全存根内,根怎么没胀大,水到哪去了?2.学生猜测。
3.教师出示提前2个小时浇水的盆栽植物,观察茎的截面有什么现象?4.设计实验:5.交流、完善设计方案。
6.回家做实验。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湘科2001版四年级上教案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湘科2001版四年级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掌握水的三态转化过程。
•熟悉自来水的来源和净化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三态转化过程。
2.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图示讲解。
•实验操作的指导。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蒸发、凝结、降水等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呈现新知(1)课件展示通过课件展示,讲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和三态转化过程。
老师结合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水的循环。
(2)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验,比较降雨前后水的质量变化,以及蒸馏水的净化过程。
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过程,并引导学生归纳实验结果。
3. 合作探究学生自主分组,开展小组研究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查找网络资源等途径进行自主探究,了解家庭用水的来源、节约用水等知识,并分享自己的成果。
4. 拓展延伸安排学生上网查找相关水资源,了解全球水资源的状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课件展示、实验操作、小组研究、网络探索等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和三态转化过程,并了解家庭用水的来源及节约用水等知识。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继续学习、探究和应用。
第二节《根对水分的吸收》PPT课件
根毛细胞吸水的途径
(水分)土壤溶液→ 细胞壁 →细胞膜 → 细胞质 →液泡
水 水分从土壤中进到根的内部(示意图)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水分)土壤溶液→ 根毛细胞 → 根内层细胞(及各层细胞间 隙) → 导管→茎和其他器官
动动脑
在植物栽培过程中为什么一 次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
土壤溶液浓度 根毛细胞液的 浓度,根毛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 反而会使细胞液中的水分渗到土壤 里去,就会造成“烧苗” 。
232
315
108
一种水稻平均需水量图表
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需水量不同
喷灌
滴灌
节约用水 科学用水
小结 一、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细胞液浓度>周围水溶液的浓度 细胞吸水 细胞液浓度<周围水溶液的浓度 细胞失水
二、根毛吸水的原理
根毛细胞液的浓度 >土壤溶液的浓度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Ö² Îï Ãû ³Æ Ë® µ¾ С Âó Óñ Ã× Æ½ ¾ù Ðè Ë® Á¿ 811¿Ë 507¿Ë 368¿Ë
水稻、小麦、玉米平均需水量表
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单位:克 0 分蘖初期 出穗初期 出穗末期 成熟期 成熟后期
平均需水量 1064
410
清水 浓盐水
实验证明:
植物细胞可以吸水,也可以失水。
植物细胞吸水示意图 人数:浓度
绳:水 箭头:水流动方向
清水
细胞液浓度>周围水溶液的浓度 细胞吸水
植物细胞失水示意图
浓盐水
细胞液浓度<周围水溶液的浓度 细胞失水
四年级上册科学《根与茎的奥秘》湘科版(一起)
活动一、观察植物的根
直根系 须根系
活动二、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讨论: 1、猜想是什么?需要哪些材料?
实验是科学研究 的重要手段!我们一起
探究吧!
2、实验方案是怎样的?
3、用什么方式进行记录?
4、看到什么现象说明我们的猜想是 正确的?
活动二、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你能借助演示台提供的装置演示和解说吗?
温馨提示: 1、认真倾听; 2、我们得到了什么启发; 3、我们能提出哪些建议。
活动二、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油和棉花的作用:防止 在容器外壁做好水面
瓶内的水自然蒸发。
高度的标记。
活动二、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找一株带根的植物,把 根浸在装有水的容器里,并 在水面上加适量的植物油, 用棉花堵住容器口,在容器 外壁标记好水面的高度。 将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过 一段时间,观察容器水面的 变化?
活动二、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几天后瓶内的水量 会有什么变化呢? 用直尺测量并做好记录,
再汇报一下吧
3天前孩子们做的准备
活动二、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现象:水面降低了, 瓶内的水明显减少了。 结论:根具有吸收水分 的作用。
根吸收了水分后为什么没“长胖”呢?这些水 分跑到哪里去了呢?
活动三、植物怎样运输水
原本茎是白色的。几个小时 后茎变成了 ?色
活动三 植物怎样运输水
把茎纵向和横向剖开,你看到了什么? 把观察到的现象和大家交流。
注意:在切芹菜的时候一定 要特别注意安全。
纵切面看到一条条红线
横切面看到一圈红
活动三 植物怎样运输水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结论:植物的茎具有运输水分的 作用
• 根的作用: 吸收水分 和养料 • 茎的作用: 运输水分 和养料
湘教版科学四上1.2《根与径的奥秘》说课稿
湘教版科学四上1.2《根与径的奥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根与径的奥秘》是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植物的根和茎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探究植物的生长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植物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其内部结构和功能可能了解不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的根和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根和茎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它们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保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的根和茎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根和茎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物的根和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根和茎。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颗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根和茎。
2.新课导入:介绍植物的根和茎的结构和功能。
3.观察实验:学生分组观察植物的根和茎,并进行实验,验证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4.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总结植物的根和茎在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植物根和茎的认识。
6.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植物根和茎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植物的根与茎根:吸收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体茎:输送水分和养分,支持植物体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植物根和茎的结构和功能的认知程度。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资料 湘教版(一起)
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1.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2.根分为直根和须根两种。
3.根是构成植物供养系统的器官之一,具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物的作用,有些植物的根还具有储藏营养成分的功能。
4. 茎是植物的生命运输线。
在茎内有向上运输水分的导管和向下运输养料的筛管。
5.我们把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利用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淀粉等物质,同时放出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6.1606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证明:植物的“食物”来源于雨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生长需要吸收二氧化碳。
7.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空气中去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从而促进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也可以保持植物相对恒定的体温。
8.仙人掌的针状叶可以降低水分的蒸发,肉质茎可以储存水分,进行光合作用。
9.资料卡一般由主题、出处、收集时间、搜集人和内容摘要五部分组成。
10.根的吸水试验中,在水面加上适量的植物油,用棉花堵住容器口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茎的运水试验中,把一段芹菜插入红水中,过一段时间,芹菜会显红色,切开芹菜的茎,会发现里面有红色的水。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动物1.每一种动物的运动方式都与它的身体结构紧密相关的,在不同环境下生活的动物,其身体结构也会出现差别。
2.动物按食性的不同可以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腐食动物。
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叫植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肉食动物,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杂食动物,以腐败的动植物为食的动物叫腐食动物。
3.我们把胎生、靠吃奶长大的动物叫哺乳动物。
鲸、蝙蝠、海豚、海豹、犀牛、鸭嘴兽等都是哺乳动物,鳄鱼、青蛙等是卵生。
4.不同种类飞翔动物的翅膀是有区别的:鸟类的翅膀长有羽毛,蜻蜓的翅膀膜质,蝙蝠的翅膀是皮质的。
5.羽毛是鸟类特有的,有护体、保温、飞翔等功能,通常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状羽三种。
儿童科普:物体吸水的原理教案
《儿童科普:物体吸水的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深入理解物体吸水的原理;2. 能够了解水分子的结构和特性;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探究物体吸水的实际效果;4.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探究物体吸水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理解水分子的结构和特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介绍自己最近遇到过的物体吸水的例子,例如湿度计、毛巾、海绵等,引导学生思考。
2. 知识讲解(1)请学生看一下水分子的图片,请他们自己描述一下水分子的结构和特性。
(2)引导学生,了解水分子的特性: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而成,具有极性,是一种偏离电中心的分子。
(3)请学生看一下吸水后的物体的图片,请他们自己想想,物体为什么会有吸水的效果。
(4)引导学生,了解物体吸水的原理:水分子和物体表面的分子之间存在着分子间作用力(如:静电力、氢键等),水分子可以进入小孔或细缝,吸附在物体表面。
这种吸附的现象称为毛细现象。
3. 实验探究(1)准备实验材料:两个相同大小的玻璃杯,吸水纸,水。
(2)将其中一个玻璃杯内放入吸水纸,另一个玻璃杯不放吸水纸。
(3)将两个玻璃杯放满水,在同一时间内观察两个玻璃杯内的水是否会有不同的水位。
(4)观察结果:有吸水纸的玻璃杯中的水位会比没有吸水纸的玻璃杯低。
(5)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实验中,吸水纸是怎么起到吸水作用的呢?(6)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吸水纸纸组织中存在着很多的毛细孔,毛细孔内的水分子进入后就被固定住了。
4. 锻炼能力(1)请学生自己动手,用一张吸水纸将水吸干,观察吸水纸的变化。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吸水纸会发生变化?(3)巩固知识: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当吸水纸接触到水后,毛细孔内的水分子向吸水纸内部扩散,同时吸水纸纸组织变形,导致吸水纸收缩。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物体吸水的原理,并通过实验操作探究物体吸水的实际效果。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 根与茎的奥秘|湘教版
湖南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根和茎的奥秘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根的分类和吸水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直根和须根。
2、知道植物用根吸取生长需要的水分。
技能目标:1、观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
2、实验时懂得运用一定的方式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有利于观察。
3、培养学生制定、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能做植物根吸收水的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目标:1、培养探究植物奥秘的科学兴趣。
2、认真的进行实验,学会细致的观察,促进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三、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根的分类和作用四、教学难点:设计根能吸水的实验方法五、教学准备:1、用锥形瓶、根系完整的植物幼苗、棉花、植物油组装“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装置。
2、白菜、葱.六、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前面我们已经知道植物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吸取营养物质,才能够茁壮成长。
那么植物是靠什么器官来吸取营养物质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单元第二课“根与茎的奥秘”中的第一个问题“根的奥秘”。
(二)活动植物根的分类1.课前大家去收集了一些带根的植物,你们都已经把这些带根的植物放在了桌面上。
请大家仔细观察植物的根的形态,并能根据根的形态进行分类。
2、生讨论如何分类,并动手尝试分类。
3、说说你们组是怎样分类的?每一类植物的根有什么特征?A:中间这里有一根长长的粗粗的主根,主根上面长出一些小根(侧根),侧根上面还有更小的根。
B:每一条根都差不多粗,差不多长,没有明显的主根。
4、你能根据它们的形态特点,给这两种根取个名字吗?5、想不想了解科学家是怎样给它们取名字的吗?直根:像白菜这样,在茎的下面有垂直向下生长的主根。
主根周围长了一些细小的侧根,侧根上面还有更小的根,这样的根我们叫它直根。
须根:像葱这样的植物,主根出生后不久就停止生长或死亡,在茎基部的节上生出许多粗细相等的不定根,再由不定根上生成侧根,所以把它称做为须根。
6、根据上面的定义,判断下列植物的根是哪种根系?(三)活动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1、我们认识了根的种类,你们知道根有什么作用吗?(学生猜测)(固定植物、吸取水分和营养)2.提出问题: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3.你能设计一个实来证明根能吸水吗?做这个实验需要什么实验器材呢?(瓶子、带根的植物)4.交流、完善实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