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七年级下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美术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艺术源于生活的概念,认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2.了解高于生活的概念,认识艺术对生活的提升作用。
3.学习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美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1.艺术源于生活的概念及其意义。
2.高于生活的概念及其意义。
3.基本美术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概念。
2.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和技能。
2.示范法:通过老师的示范,让学生模仿并掌握技能。
3.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
五、教材及工具1.教材:《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等相关教材资料。
2.工具:铅笔、彩色笔、颜料、画笔、画布等。
六、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作品与生活的关系。
2.讲授(30分钟)(1)艺术源于生活讲解艺术源于生活的概念及其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艺术作品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
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2)高于生活讲解高于生活的概念及其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对现实的再现,还可以超越现实,表达出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也提醒学生要有高远的审美追求和创造力。
3.示范与练习(40分钟)(1)基本美术知识和技能通过示范和练习,教授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并引导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这些知识和技能对创作的帮助和重要性。
(2)创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自由发挥创作,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绘画创作。
同时,老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和帮助。
4.总结(10分钟)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和讨论,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并强调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七年级美术下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七年级美术下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七年级美术下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课型:欣赏.评述媒体使用:微机、幻灯、PPT教学目标:知识储备点: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理论基础。
能力培养点: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能力。
情感激发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难点: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观点教学关键: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1分钟)1、教师准备教具:图片或其他文学及影像资料、教材2、学生准备学具:有关齐白石、董希文等画家的文字及图片资料二、引课:(5分钟)展示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虾》,请学生谈一谈自己所了解的画家及其作品创作的情况,从而引出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三、新课:(20分钟)(一)展示绘画作品和与其相对应的真实物象的照片,引导学生将二者进行对比,探讨美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虾》齐白石1、请学生谈一谈齐白石的笔下的虾给人何样的感觉?2、请学生谈一谈自己所了解的齐白石创作的情况3、齐白石作品的特点: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出水芙蓉图》佚名《五马图》徐悲鸿《向日葵》梵高《在激流中前进》杜键《泥猴》张致和(二)分析董希文的《开国大典》1、请说出这幅油画的创作背景。
2、画家运用了哪些美术手法更集中更典型地表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画中天安门的廊柱3、在对人物的表现上,油画《开国大典》与照片相比较,哪个更集中、更典型地表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二)欣赏作品,请学生考虑美术作品必须源于生活吗?抽象艺术也是源于生活吗?色彩的美、悲壮的美、笔法的美、材料的美(三)美术作品是如何高于生活的?1、再现性艺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形象是逼真写实的,作者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象,蕴籍艺术家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
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位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作品通过描绘生活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反映出现实生活的真 实面貌,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传递生活态度
艺术作品可以传递出艺术家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影响观众对生 活的认知和思考方式。
04 艺术作品的评价与欣赏
艺术作品的审美标准
形式美
艺术作品应具有和谐、统一、对比、平衡等形式 美感,以及色彩、线条、形状等要素的运用。
生活中的艺术元素
01
02
03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中的景色、色彩、 形态等都是艺术创作的灵 感来源,如山水画、风景 画等。
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中的图案、符号、 建筑风格等也是艺术创作 的灵感来源,如传统纹样、 民族服饰等。
日常用品
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家 具、餐具、服饰等,其设 计风格和美学价值也是艺 术的一部分。
滴都可以成为创作的灵感,而艺术作品也能给生活带来更多的色彩和乐
趣。
02
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我学会了捕捉细节和提炼特点,这有助于我在
绘画中更好地表现物体的形态和质感。同时,通过创作,我也锻炼了自
己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03
激发创新思维
在学习过程中,我尝试了不同的创作方法和技巧,这激发了我的创新思
生活对艺术的推动
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也 会推动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使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艺术与生活相互融合,使 人们在生活中体验艺术的 美妙,在艺术中感受生活 的真实。
03 源于生活的艺术创作
从生活中寻找灵感
观察日常生活
艺术家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场 景、人物、事物等,从中获取灵
感和创意。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初一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分享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课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二、课时1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感受艺术家如何用作品表现对生活的想法、感受、传达自己的情绪;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不同作品的形式、内容,了解作品创作背后的现实,并通过了解创作背景和作品本身,了解如何创作;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赏析艺术家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作品本身,提高审美,树立正确的三观。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难点:正确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过程,以及创作技巧对情感传达的推进作用。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一段《白鹿原》电影的选段。
提问1:大家知道这是什么电影吗?讲诉的是哪一段真实历史呢?学生回答+老师小结:是的,这部电影片段来自XXX。
老师引出本课重点内容,都说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我们今天就跟着艺术家的作品,来具体感知一下,他们的艺术作品,是来自于生活的哪一面,艺术家又是怎么一个创作过程,让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得到升华。
(二)新课教学1、赏析美术作品《血衣》初步了解《血衣》的创作背景提问1:请一位同学来简单介绍一下《血衣》这副作品所展现的历史?初步了解《血衣》的创作过程演示法,多媒体课件逐步展示作者如何创作一个人物提问1:大家觉得画中这位人物,作者最初的画稿和最终的画稿,有什么不一样?给人的感受有没有不一样?学生回答+老师小结:人物所画的角度不一样,终稿能感觉到人物更加的悲愤。
更深入了解《血衣》这副绘画作品中,所创作的人物,从人物所处位置、外形、动作、表情上,作者是如何表现的?提问1:请一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物,并推测出自己理解的这位人物的情绪或者心情。
2、让学生尝试赏析美术作品《格尔尼卡》对比法,老师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格尔尼卡的灵感来源,让学生们先用眼睛看实景照片,请学生们记住现在的情绪。
讲授法,老师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格尔尼卡》这副抽象画作,讲解作品里各元素的表现形式和传达的情绪,请各位学生体会,能不能引起共鸣。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案
2、请同学们用一两句话谈谈你初看该作品的感受。
3、师讲述《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请同学们仔细对照P4上的文字说明及艺术形象区读懂该作品。(引导学生探讨发现其夸张变形的手法)。
4、思考讨论
《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2、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3、作品中重点突出了那几个人物?
4、在作品中寻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谈谈作者是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和性格?
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
可见,美术是源于生活的。
(二)通过表现性艺术作品,进一步说明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
1、回忆上学期学习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分析说明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2、它来源于什么?
书写部分课题——
源于生活
二、新课:
(一)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对照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思考讨论:
1、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类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不同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价值观,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劳动价值和意义;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用心观察生活及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
重点突破
理解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这一特征。
难点分析
了解绘画的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
教学步骤
一、引课:
抽象——表现性艺术具有变形的特点。
四、评述:
请同学谈对于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解。
初中美术七年级《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示例附点评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示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
以问题引发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的解决问题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源泉。
美术作品是如何高于生活的。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查阅资料,教科书。
教师设备与条件: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室、图片资料、教学课件“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以思考题的出现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师生互动,让学生体会个中道理,并用语言加以表达。
二、作品欣赏:课件出现六幅美术作品,学生通过感官、心理的参与,完成观察感受,情感体验活动,形成对欣赏作品的初步认识。
引出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三、学习新内容: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欣赏美术作品《马拉之死》。
在教师的主导下师生间互动,并提出问题,自由思考,鼓动学生群体之间的相互交流,欢迎提出各种不同的意见,诱导学生体验情景,明确本课学习的概念。
这里采用了分析欣赏法,从画家、以及美术作品所处的文化、政治、历史背景进行着手,分析在作品中如何体现这些内涵,通过这样的引导分析,帮助学生对作品的进一步理解。
四、学生活动:对美术作品《开国大典》和“生活原型”摄影作品进行比较欣赏。
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指导练习,比较、思考课本中的五个思考问题,诱发学生进行切实观察,并从中汲取优秀作品的构思和表现特长,同时在比较中也体会了不同类型作品的艺术风格。
通过这样的比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学生活动:欣赏美术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以学生活动为主。
教师根据题目,确定假设,学生模仿、实验,创作画面,并用语言描绘,鼓动学生分析各种不同类型。
这里采用了实验欣赏法,学生参与实验过程,在体验过程中欣赏作品,逐步领会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和内在特征。
六、对开始的三个问题给予简单的回答,课堂小结。
教案点评:该课符合教学案例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教学过程清晰,具有较鲜明的层次感;语言通俗、流畅。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从古元的版画作品《人桥》能认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本质。
通过对古元版画作品《人桥》的了解,同学们养成自己分析画面的能力,并能从画面的描绘对象中去感受作者的表现意图。
通过古元的套色木刻作品《人桥》,同学们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真谛。
同时从解放军战士渡江作战的场景中,同学们感受到英勇的解放军战士的大无畏的英雄精神,激发了同学们珍爱和平,保卫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从古元套色木刻作品《人桥》,同学们认识到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从古元套色木刻作品《人桥》带领同学们理解艺术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环节:导入:师:在茫茫宇宙诞生之初,人类的生活就与艺术息息相关。
从早期的人类壁画,我们能从中读出早期原始人的狩猎和生活的场景。
生:观看图片,思考艺术和生活的关系。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艺术和生活的关系,引发同学带着思考进入课程。
新授环节:一、师:接着展示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请同学们分析从《簪花仕女图》和《清明上河图》中分别能读出哪些信息。
生:思考问题,回答从《簪花仕女图》能读出唐代侍女在后宫的闲情雅致。
从《清明上河图》中能读出宋人热闹的市井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画家作品的解读,同学们理解艺术和生活的关系。
二、师:时光斗转星移,来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延安,在这里有老一辈的版画家,他们积极响应鲁迅的“新兴木刻运动”,他们时常深入战争前线,用手中的刻刀刻出那一幅幅斗争的场景。
在他们中有一位版画家,名字叫古元。
他雕刻了一张套色木刻作品《人桥》,请同学们观看这幅作品,说说画中描绘了什么内容。
生:观看古元套色木刻作品《人桥》,描述画面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古元《人桥》画面内容,使同学们对《人桥》作品有深入的认识。
三、师:听了同学们的讲解后,老师发现大家对《人桥》作品都有了深入的理解。
接着老师展示真实的渡江作战的一处场景。
《1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美版七年级下册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干系,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
2. 掌握观察生活、提炼生活素材的方法,培养艺术创作中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提炼生活素材,培养艺术表现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将生活中的素材转化为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视频素材。
2. 准备美术材料和工具,如画笔、颜料、纸张等。
3. 设计教室讨论和创作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开掘生活中的美。
4. 准备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供学生欣赏,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平时生活中常见的艺术作品图片,如画作、雕塑、工艺品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作品与平时生活的联系。
教师提出问题:“艺术是如何源于生活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导入新课内容。
2. 讲解新课:(1)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教师讲解生活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平时生活中常见的艺术作品创作灵感来源。
(2)艺术作品的创作技巧:教师介绍一些艺术作品的创作技巧和方法,如色彩搭配、构图、造型等,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生活与艺术的结合: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如何将生活元素融入到艺术作品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 教室互动:(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艺术作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创作心得,互相学习。
(2)学生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或创意设计,教师给予评判和指导,增强学生的自大心和创造力。
4. 教室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艺术源于生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创造出更多的艺术作品。
5. 作业安置: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创作一幅以生活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下节课与同砚分享。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第一章:艺术与生活的关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和提升。
1.2 教学内容:介绍艺术的定义,探讨艺术与生活的相互作用。
1.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配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二章:生活中的艺术元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生活中的艺术元素,提高对周围艺术品的感知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线条、色彩、形状等基本艺术元素,分析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观察法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第三章:艺术作品的在生活中体现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是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并创作的。
3.2 教学内容:分析具体的艺术作品,探讨其与生活的联系和表达方式。
3.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教学,展示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第四章:生活中的艺术创作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汲取灵感,进行艺术创作。
4.2 教学内容:介绍艺术创作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艺术创作实践。
4.3 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活动,提供指导和反馈。
第五章:艺术对生活的影响和提升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艺术对生活的影响和提升作用,培养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分析艺术对生活的影响和提升,介绍如何欣赏艺术作品。
5.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配合艺术作品欣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六章:艺术流派与生活的关系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流派是如何反映和影响生活的。
6.2 教学内容:介绍印象派、现代派、抽象表现主义等不同艺术流派,分析其与生活的联系。
6.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配合作品展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七章:生活中的摄影艺术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摄影艺术是如何捕捉和表达生活的。
7.2 教学内容:介绍摄影艺术的基本技巧,分析生活中的摄影作品。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艺术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2. 生活中的艺术元素3. 艺术的表现手法4. 艺术作品欣赏5. 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元素转化为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生活中的艺术元素等理论知识。
2. 示范法:展示艺术作品,分析作品中的生活元素和表现手法。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作品和心得。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理论知识、艺术作品欣赏等。
2. 教学素材:包括绘画、摄影、雕塑等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3. 创作工具:如画纸、画笔、彩泥等。
4. 展示平台:如黑板、展示柜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组生活中的照片或绘画作品为例,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生活元素,激发学生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生活中的艺术元素,以及艺术的表现手法等理论知识。
3. 示范:展示一系列艺术作品,分析作品中的生活元素和表现手法,让学生体会艺术作品是如何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4.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让学生尝试将生活中的元素转化为艺术作品。
5. 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共同探讨如何提高艺术表现手法。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创作水平等,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场景或物品,尝试用艺术手法进行创作。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发现和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1.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2. 生活中的艺术元素3. 艺术的表现手法4. 创新与实践5. 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概念,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并将创新精神应用于艺术实践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元素的表现手法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艺术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欣赏评价法:组织学生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艺术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2. 讲解:讲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分析艺术元素的表现手法。
3. 实践:分组进行艺术创作,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4. 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提高审美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艺术作品参观,如美术馆、博物馆等,丰富他们的艺术视野。
2. 邀请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方法。
3. 开展艺术主题活动,如绘画比赛、手工制作等,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艺术作品,从创意、技巧、表现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进行反思,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的起源和本质,认识到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 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3.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鼓励他们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内容1. 艺术的起源:介绍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强调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艺术的表现形式:介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并分析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艺术作品的欣赏: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4. 艺术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生活和情感。
5. 艺术与社会的互动:探讨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了解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欣赏法: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3. 实践法: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生活和情感。
4.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深入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2. 艺术作品欣赏:评估学生在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时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艺术创作实践:评估学生在艺术创作实践中的表现和创新能力。
4. 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艺术作品图片和视频:用于欣赏和分析经典艺术作品。
2. 艺术创作材料:如画纸、颜料、画笔等,用于学生的艺术创作实践。
3. 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和演示艺术作品和教学内容。
4. 教学PPT:用于呈现教学内容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艺术实例,如街头艺术、装饰艺术等,引发学生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思考。
2. 讲解:介绍艺术的历史背景和起源,阐述艺术是如何从生活中发展出来的。
3. 欣赏:展示经典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艺术作品中的生活元素。
初中美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1《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美术教案设计
七年级美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七年级美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知识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欣赏与评述基础知识与理论,探究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培养对绘画作品的审美能力。
锻炼运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对绘画作品理解和感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感受、认真参与对作品与实物、实景的比较、分析和讨论。
以个人钻研和集体讨论等形式完成对本课内容的学习。
依照本课要求拓展相关内容,将课本知识迁延至其他绘画作品以及艺术创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关注,尤其是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主动关注。
帮助学生逐步建树对于绘画作品乃至其他艺术作品的兴趣,懂得艺术对于人生的重要作用,乐于学做一个懂得艺术、热爱艺术的人。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美术作品欣赏的初级阶段,往往以画得“像不像”作为评判的标准,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应该反应生活的朴素理解。
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却与生活中的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不理解,尤其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非但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会欣赏也很难评述。
所以,《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课,以经典作品为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美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打下初步的理论基础。
三、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对齐白石的《虾》与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2、教学难点:对于抽象派和超现实主义之类的绘画创作是否源于生活的问题,是学生最易感觉困惑的问题,虽然本着降低难度的原则,课内未涉及此类绘画,但很可能在讨论中提及。
教师应有所准备。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课欣赏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
出示一幅现实生活中羊的照片和动画片的照片,引导学生说出两幅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羊的形象,说明美术作品源于生活。
不同点:老动画片里的羊更拟人化更聪明,像人一样会思考,同学们是喜欢动画中的羊还是现实生活中的羊?如果现实中没有这个动物,艺术家能创造出这么生动的形象吗?这说明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和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高于生活,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和了解生活中的美术,以及美术与生活的相互关系。
本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感受美术的多样性和魅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发现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和其意义。
学习和掌握观察和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术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生活中的美。
通过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美术的热爱。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增强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发现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及其意义。
让学生掌握观察和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术的热爱。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
如何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如何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本课的教学课件、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和学生作品。
一些与美术有关的实物或图片资料。
2.学生需要准备:学生需要有良好的观察和思考习惯。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基础。
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美术术语和概念。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美术?美术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学习新课(3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美术作品(如绘画、雕塑、建筑等)和实物(如服饰、家居用品等),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的多样性和魅力。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美术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并派代表进行展示和交流。
七年级下册美术 -1《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流程】概念教师:艺术仅仅是指美术吗?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分类1.以达芬奇《蒙娜丽莎》、毕加索《梦》、米罗《肖像》为例介绍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以及他们的艺术特点。
2.三种艺术类型特点:像、似与不似之间、不像。
3.美术可以再现生活,也可以表现艺术家情感。
4.小游戏:PPT出示作品,请学生说出喜欢的作品类型,并说明原因。
教师:无论是再现生活的具象艺术,还是表现艺术家情感的意象和抽象艺术,它们是否源于生活,又是怎样高于生活的呢?以几件绘画作品为例剖析。
学生根据具体的作品分析知道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的区别和各自的艺术特点。
知识巩固新授 1.董希文油画《开国大典》(1)二者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一事件,艺术家能创造出这样的作品吗?它说明了什么?两幅作品相比,哪张图中的毛主席像更突出?画家是用什么手法突出毛主席形象的?(2)油画中有菊花,旨在说明什么两张作品哪一张更明确表现季节的时间性?(3)油画《开国大典》与照片相比较,哪个更集中更典型地表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4)当天不是晴空万里而是阴雨绵绵,画家为什么会做此改变?(5)名家论述—毛泽东2.齐白石《虾》(1)你认为齐白石画的虾好吗?好在哪里?(2)画中虾与真虾完全一样吗?比对。
(3)齐白石为什么能画出如此栩栩如生的虾?齐白石经典论述。
探究与解答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步步引导。
三、【教后反思】。
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教案 2023—2024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展示一些著名的艺术作品,以及艺术家创作的过程。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向学生展示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的过程。
(4)教师指导:教师在课后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解答疑问、提供创作指导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教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课时,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设备、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艺术创作实践。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
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一年一月一日(星期一一)第一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
称)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教学内容分
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本节课将带领学生探索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理解艺术作品是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并将其升华成为具有更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实物展示
教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日常用品、自然风景照片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
1.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敢于质疑,提高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从而领会“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过程与方法 : 引导学生分析、欣赏,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艺术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提高评述能力。
学情分析我上课的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有一定的美术欣赏评述基础,本课又是开学的第一节美术课,我相信他们会很感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导入新课:1、影视欣赏: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片段。
2、思考比较:动画片中的羊的形象与生活中的羊的异同。
提问法:观看视频回答问题,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活动2【讲授】《虾》(美术作品赏析):(播放课件)1、映示国画作品《虾》(齐白石)作者简介: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
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
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活动3【活动】《虾》学习提纲:(1)你喜欢齐白石的画《虾》么?通过欣赏对《虾》图进行一个总的评述。
(2)齐白石画的虾与真虾的异同?(艺术处理)(3)齐白石画虾的技法是怎么创造出来的?(4)齐白石画虾表现了什么样的美感?(5)作品的艺术特色及艺术魅力(6)美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什么?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更在于寓于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诗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诱导、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
学生主动学习,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与讨论以理解本课的课题,启发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活动4【活动】《开国大典》①播放《开国大典》影片片段。
②映示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说课稿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说课稿一、课程背景简介《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通过学习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构图方式、表现手法等,让学生能够理解艺术的表达方式,提高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识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表达方式;2.掌握基本构图方式、色彩运用和画笔表现等美术技法;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表达方式;2.掌握基本构图方式和色彩运用;3.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首先,我会通过一组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并询问学生对这些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艺术的多样性和表达方式的差异。
2. 概念解释(10分钟)在介绍本单元内容之前,我将向学生解释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艺术作品可以是真实的再现,也可以是抽象的想象,但都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和创造。
3. 学习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15分钟)接下来,我会选取一些经典艺术作品,例如《星空》和《名画复制》,向学生讲解艺术家创作这些作品的背景和灵感来源。
通过了解这些背景故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4. 学习构图方式和色彩运用(30分钟)在本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基本的构图方式和色彩运用。
我会通过示范和讲解,向学生介绍常见的构图方式,例如对称、平衡和留白等,并解释不同构图方式的表现效果。
同时,我还会讲解色彩运用的基本原理,以及不同颜色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5. 学习画笔表现和创作实践(40分钟)接下来,我将向学生演示不同画笔表现的技法,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练习。
例如,通过使用不同笔触和厚薄的画笔,学生可以掌握表现细节和层次感的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美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设计方案
总结通过作品引导学生总结再现
性美术、表现性美术的特
点。
真实一一再现性艺术。
抽象表现性艺术
具有变形的特点。
评述:请同学谈对
于艺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的理解。
小结:任何美术创作都源于我们的生活,即使目有一些作品我们不能一眼就看出它
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联,但它们都是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得到的灵感和启发二创作出来的。
美术创作室一个充满艰辛和智慧的创造性的劳动,它丰富了人类的精神和生活内涵。
九、教学评价设计
一•自评(20分)。
二.组内互评(20分)。
三.师评(20分)。
四•课外作业量化评分,根据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情况由小组长和教师共同评价(40分)
十、帮助和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巡回辅导跟踪学生学习的进展,引导组织学生分组
合作,并对合作小组给予必要的指导。
对个别操作有困难的同学,在旁边指导。
1^一、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