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主银行制度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合集下载

日本主银行制度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启示

日本主银行制度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启示

权力分配与制衡 , 同时也包括对资金市场 的监管制
高 涛
( 中央财经 大学 法学院 , 北京 108 ) 001
摘要: 日本的主银行制度充分重视银行及其他金 融机 构在企业融资的重要作 用, 从而使其 以债权
人的身份参与到公 司治理 结构中, 降低乃至化解潜在的金 融风险, 优化公 司治理机制。通过介 绍
日 本的主银行制度 , 结合我 国具体情况 , 针对不同资产 负债类型的公 司的金 融机构介入 治理机制
c r o a i n g v r i g s r cu e o i a o p r t o e n n tu t r fCh n o
Ga a oT o
( a c ol et l n esyo i n eadE o o i , e ig10 8 ,C ia Lw Sho,C nr i r t f n c n cnmc B in 00 1 hn ) a U v i F a s j
ca ik ,t pi z h o oain g v rig me h ns il s s o o t r miete c r rt o e n c a im.B nrd cn h i a k rg lt n p o n y it u ig te man b n e uai s o o
c u d tk a t n t e c r o ain g v r i g sr c u e a r d tr ,t e r a e a d a o d p tn il i a — o l a e p r i o p r t o e n t t r sc e i s o d c e s n v i o e t n n h o n u o af
Ab ta t T eman b n e uain fJ p n p tge te h s so h mp r n oe o a k sr c : h i a k rg lt s o a a u ra mp ae n te i ot trl fb n s o a

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及对我国公司治理改革的启示

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及对我国公司治理改革的启示

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及对我国公司治理改革的启示[摘要]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经历了不断完善、不断规范的发展过程。

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转制而来,上市公司的治理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因此,探索如何完善我国上市的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公司治理的不同观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接着着重分析了日本公司治理的主要特征,以期可以从日本公司的治理经验中找到适合我国的公司治理模式。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日本;上市公司与世界上市场化程度高的国家或正在市场化的国家一样,中国的公司在治理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日本与中国虽然在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但在公司治理比较研究的诸多方面有着天然、近似的联系。

因此,与日本有着天然联系的中国,在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借鉴日本公司治理的经验,尤其是通过对日本公司内部治理的研究,使我们吸收成功的经验和总结失败的教训,以指导中国经济的改革。

因此,在中日两国公司治理环境极为相似的背景下,认真分析日本企业制度的特征,客观总结日本公司治理的经验,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日本公司治理的特征(一)、日本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以法人交叉持股主要特征的。

日本的股权结构是在战后实行经济民主化改革和其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在形成的。

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企业的股份高度集中于少数财阀家庭手中,从而形成了高度集中的“金字塔”式的股权结构。

战后通过解散财阀的民主改革,股权结构由财阀个人家庭手中向事业法人、政府、金融机构等多元化的所有主体转变,股权逐渐向企业法人集中,形成了日本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人相互持股的特征。

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有人说交叉持股正在迅速瓦解,然而,对目标是强化伙伴关系的交叉持股而言,它们并没有太大变化。

目前,仍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交叉或稳定持股的性质是否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不过这种持股结构正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一、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1、二战后日本经济状况及其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事经济畸形发展,随着日本被击败,遭到美国的空袭,二战结束时日本经济陷于濒临崩溃的边缘:以东京为首,全日本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战争的轰炸破坏的40%的城市建筑,船舶的吨位从战前630万吨下降到135万吨,煤产量减少了一半。

此外,由于战败,日本对外贸易业几乎中断了,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结果在国内农业等产业生产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严重的物资不足,进而通货膨胀愈演愈烈,以1934~1936年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100,1947年就上升到了10910,提高了108倍。

1946年人均实际国民收入只是战前的55%,城市就业人口人均收入只是战前的31.2%。

在此起点上,1946-1955年的10年间日本一方面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另一方面将战时经济改组为平时经济。

恶化的经济从1947年开始好转,几经曲折逐步上升,农业生产开始恢复,粮食危机解除,工业生产恢复的同时恶性通货膨胀结束。

实际GNP增长了1.16倍,年均增长8.9%,工矿业增长4.5倍,年均增长18.2%,农业水产业生产年均增长6.3%,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提高1倍。

战后日本经济濒临崩溃,但是日本经济有战前积累的较好基础,同时有美国的扶持,以及朝鲜战争的刺激,加上政府较好的政策引导,使其在10年间就将经济恢复到了战前的最好水平。

对我们的启示是:要有效利用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来发展经济,同时要把握好发展机遇,因为这样的机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才会产生,而且政府正确的引导会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2、日本经济的黄金时期日本经济企划厅1956年的白皮书有一句名言:“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标志着日本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但此时,日本GDP仅为美国1/15,第一产业比重仍较大,此后日本开始赶超欧美,在1956-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由此走向了经济现代化。

日本公司治理模式

日本公司治理模式

日本公司治理模式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一、日本公司治理模式主要特征(The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ese corporate governance model)?(一)主银行制the main bank system主银行制度在日本传统的公司治理中占重要地位,主银行以自我承担风险的方式为企业提供金额最大的资金,他们通常会要求比市场利率略高的贷款利率,当企业面临财务困境时,主银行要承担比其贷款更多的损失。

他们对企业采用一种相机治理形式:在企业经营正常时不加干预,而在企业经营不佳时,主银行凭借信息优势及时介入,实行外部人控制。

Sheared(1989)的研究表明,日本公司的主银行在公司的五大股东之列的占其研究样本的72%,排在第一、二位的占39%。

??(二)交叉持股和稳定股东Cross-shareholdings and stableshareholders交叉持股是两个以上的公司,基于特定目的的考虑,相互持有对方的股份,从而形成法人之间相互持股的现象。

James s,Ang和Richard Constand(2002)把稳定股东划分为消极稳定股东和积极支持稳定股东。

其中,消极稳定股东持股为了保持同被持股企业稳定的业务联系,承诺不进行股权交易。

积极支持股东则,通过互派高级管理者和建立跨公司的协调机构两种机制来参与公司治理。

稳定股东制度阻止了企业外部的恶意并购,为企业发展创建了稳定的外部环境。

但该制度下稳定股东对企业的盈利情况漠不关心,降低了股东对经理的监督作用。

??(三)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Lifetime employment systemand the annual work sequence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是日本特有的劳资制度。

终身雇佣制下,横向的劳动力市场封闭,雇员无法转业,而企业也不轻易解聘员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劳资关系。

日元汇率政策变革及对中国的启示作用和价值分析_贸易经济论文

日元汇率政策变革及对中国的启示作用和价值分析_贸易经济论文

日元汇率政策变革及对中国的启示作用和价值分析_贸易经济论文一、引言美国财政部在2013年4月12日发布全球汇率问题报告中称:自中国2010年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10%,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例大幅下降。

此次美国财政部虽未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但仍表示人民币被“显著低估”,仍有进一步升值的理由。

报告指出中国央行每天只允许人民币汇率在1%左右的范围内浮动。

报告呼吁中国进一步提高本币汇率弹性,增加“透明度”。

报告中这样的言论,目的是敦促中国汇率更加灵活化。

讨论汇率政策最好的方法是国际案例研究。

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日元一直呈升值趋势,直至近日实施量化宽松新政并在二十国集团(G20)央行默许下才开始阶段性走低。

对日本而言,自1973年实施了新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怎样避免或者应付快速的日元升值成了最重要的政策问题之一。

本文就意在观察日元政策过去40年的转变历程并根据日本案例总结我国应该汲取的经验。

二、影响日元汇率政策的主要事件(一)“尼克松休克疗法”和日元投机20世纪60年代后期,德国、日本经济一直是收支盈余状态,而美国陷入长期的通胀和赤字。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了一系列改善收支状况的措施,包括单方面终止黄金可自由兑换。

德国在1967年升了币值,日本仅是放松了资本流出控制并使进口商品和劳务进一步自由化,这些举措对缓解日元低估远远不够。

很快就被迫放弃固定制度。

日元兑美元马上由360:1升到了340:1,虽然进行了很严重的外汇市场干预,但是在当年年底还是升到了315:1,并且在东京市场上货币的投机十分严重。

投机者通过经常项目交易积累日元权益和美元负债,比如,在外贸收支中预付、缓付货款,多开、少开发票等等。

1971年12月18日,各国经过漫长的多边磋商达成协议,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比率下调7.89%,并且大部分其他的货币兑美元的汇率也要做出调整,特别是日元需要调整16.88%,将兑美元汇率调至308:1。

日本央行独立性分析

日本央行独立性分析
日本央行 独立性的变革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10金融学生制作2012-7-6
央银行独立性的一般分析
资本所有权
总裁与理亊的任命 法律赋予的职责 与政府的隶属关系
我们的思路
变革的过程 变革的原因 变革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对我国的启示
变革的过程
1942年 制定 1882年日本 《日本银行法》 央行设立 取代了 《日本银行条例》
• (1)通过保持物价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健 康发展;(2)保证结算系统顺利、平衡运 行,从而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除了传统 的中央银行职能外,还要行使种类繁多的 其他职能,其中包括对金融机构实行现场 、非现场检查以及对金融经济形势展开调 查和研究,等等
第三次改革之人员任命
• 1.政策委员会的人数增加到9人,包括总裁 、2名副总裁、6名审议委员,审议委员来 自工商业、金融戒学术领域的人士。 • 取消了政府委派政策委员的规定。
Thanks
公司名公司名公司名公司名
第三次改革之独立性
新法规定,日本银行独立于政府,处于中 立的地位,制定幵执行货币政策。 将政府的权限限定在“合规性检查”的范 围内, 废止大藏省的绝大部分指令权与审批权 禁止认购政府发行的长期公债和向政府提 供长期贷款, 政府列席人员没有表决权。
与政府藕断丝连
日本银行必须与政府密切联系,互通信息 ,使日本银行的功能与政府的经济政策方 针相吻合, 政府与会代表有权提出议案戒要求决议延 期。 日本银行在开展业务、机构运作中所必需 的经费预算依然采取财务大臣批准制
• 1942年重新制定了《日本银行法》取代《 日本银行条例》,由于《日本银行法》是 在太平洋戓争爆发后制定的,因此具有浓 厚的国家统制色彩。除了1949年设立政策 委员会作为日本银行最高的决策机构之外 ,长时间一成不变。

青木昌彦对日本主银行制形成的比较制度分析

青木昌彦对日本主银行制形成的比较制度分析

和 固 定 特 征 的一 种 浓 缩性 表 征 , 该 表 征 被 相 关 域 几 乎 所 有 参 与 人 所感知 , 认 为是 与 他 们 策 略决 策 相 关 的 。这 样 , 制度 就 以 一种 自我 日本 主银 行 制 在 日本 的 经 济 腾 飞 中起 到 了不 可 替 代 的作 用 , 实施的方式制约着参与人的策略互动 , 并反 过 来 又 被 他 们 在 连 续 而在 进 入 二 十 世 纪八 十 年 代 后 , 其 也渐 渐 表 现 出 了一 定 的不 适 应 变 化 的 环 境 下 的实 际决 策 不 断 再 生 产 出 来 ” 。 其 注 重 制 度 变 迁 在 书 中提 到 “ 我 们 认 为 博 弈 规 则 是 由参 与 人 的策 略 互 性 。 目前 , 对 于 日本 主 银 行 制 并 没 有 准 确 定 义 , 在青 木 昌彦 看 来 , 的 内生 性 , 可 以通 过 一个 关系 和 三 个 安排 来 理 解 日本 的 主银 行 制 。 动 内生 的 ,“ 在 多 种 可能 性 ( 即多 重 均衡 ) 中, 共有 信 念 引 导 着参 与 人 朝 着 一 特 定 的 方 向行 动 。 在 此 意 义 上 , 控 制 或说 制 约 自然 是 1 . 一 个关 系 这 个 关 系 是 日本 主 银 行 关 系 , 需 要 从 企 业 和 银 行 间存 在 的五 制 度 化 的 内生 特 征 ” , 并且 还 注 意 共 有信 念 与 制 度 均 衡 之 间 的 关 个方 面 的 主 要 关 系 来 了 解 这 个 主 银 行 关 系 , 对 其各 自随着 企 业 财 系 ,“ 参 与 人 基 于 共 有 信 念 而 做 出 的 策 略 决 策 共 同 决 定 了 均衡 的 务 状 况 的 变 化 而 出 现 的 不 同 点 加 以整 理 , 然 后从 企 业 与银 行之 间 再 生 , 均 衡 的再 生 反 过 来 又强 化 了 关于 它 的概 要 特 征 。 存 在 的多 元 关 系 出 发 , 来 对 主银 行 制 加 以 定 义 。五 个 关 系 分 别 青 木 昌彦 在 研 究 分析 时 , 所 采用 的分 析 单位 是 “ 域”。 是: “ 域 ” 并 不 是独 立 的个 体 , 而 是相 互 联 系 的 。 “ 我 们 分 析 的 基 本 借 贷 关系 , 通常, 企 业借 贷 总 额 中 主银 行 所 占份 额 最 大 ; 单 元 式 博 弈 的域 , 它 由参 与 人 集 合 和 每 个 参 与 人 在 随 后 各 个 时 期 企业 为 了结 算 日常 的交 易 , 必 须 在 银行 存 放 货期 存 款 ; 所 面 临 的 技术 上 可 行 的行 动 集 组 成 , 参 与 人 可 以是 自然 人 , 也 可 以 主银行持有企业的股份 , 在通常情况下, 主银行都名列该企业 是 组 织 。 并且 他 还 对 “ 域 ”进 行 了分 类 。 “ 我 们将 涉 及 六 种 股 东 的前 五 名 之 内 , 而 与 其他 银 行 相 比, 则 属 于最 大 的 股东 ; 基 本 的域 类 型 : 共有资源 , 交易( 经济交换) 、组 织 、 社会 交换 、政 主 银 行会 通 过 接 受企 业 委 托 来为 其 发 行 公司 债 , 体 和 一 般 性 组织 领 域 。我 们将 考 察 何 种 类 型 的制 度 或 规 范在 相 关 主 银 行 会参 与 企 业 的 经营 。 领 域 或 跨 域 是 由生 命 力 的 。“ ” 2 . 三个 安排 简 而言 之 , 青木 昌彦 认 为 域 的 多样 性 决 定 了 制度 的多 样 性 , 内 日本主银行制度作为一种跨越组织、金融交易和政治多个域 生于 域 的 制度 之 间的 互补 性 对 整 个制 度 体 系有 重 要 影 响 。 的制 度 安排 是 由如 下三 个 安 排 和相 应 的 信 念 构成 的 : 2 . 主银行 制 的起源 青 木 昌彦 认 为 , 水 平 层 级 制 、 关 系 型 的相 机 治 理 机 制 ”、主 关系型相 机治理 : 主银 行 制 为 非 金 融 企 业 的 相 机 治 理 提 供 了

大和银行案例原因和启示

大和银行案例原因和启示

大和银行案例原因和启示
大和银行是日本一家历史悠久的银行,在过去几年中遭遇了一系列问题和困境,引起了广泛关注。

大和银行的问题主要源于内部管理不善、市场竞争激烈、机构改革迟缓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分析大和银行案例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启示。

内部管理不善
大和银行长期存在着内部管理不善的问题,具体表现在高管决策失误、监控失灵、风险控制不力等方面。

这种问题导致了银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无法有效应对外部挑战,加剧了银行业务的不稳定性。

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金融市场全球化和竞争加剧,大和银行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各种金融机构的
竞争压力。

传统的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导致银行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不断下降。

机构改革迟缓
大和银行在机构改革上的进展缓慢,很多业务仍停留在传统的运作模式上,缺
乏创新和灵活性。

这种情况使得银行无法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加剧了银行整体的僵化和落后。

综上所述,大和银行案例的原因主要包括内部管理不善、市场竞争激烈和机构
改革迟缓等几个方面。

对于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来说,可以从这些问题中吸取以下启示:
•加强内部管理,建立高效的监控和风险控制机制,提升决策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创新经营模式,拓展服务领域和方式,提高竞争力,适应市场变化。

•推进机构改革,加快机构变革步伐,提高管理效率和运营灵活性,保持竞争优势。

通过对大和银行案例的深入分析和总结,可以为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有益
的借鉴和参考,帮助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稳步发展和良好运营。

日本主银行制度

日本主银行制度

日本的主银行制度1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李扬对企业实行主要往来银行制(简称主银行制),曾经是日本银行制度和企业制度的一大特色。

一般认为,主银行制对于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保证作用。

有些研究进一步指出:主银行制度的施行,还使得日本政府的产业政策得到了银行资金的强大支持,而且,对于银行监督企业有效地使用资金,防止出现不良债权,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新近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4章第48条规定:“企事业单位可以自主选择一家银行的营业所开立一个办理日常转帐结算和现金收付的基本帐户,不得开立两个以上的基本帐户。

”这个规定,与日本的主银行制度有暗合之处。

事实上,我们在起草这一条款时,或明或暗地是以日本的主银行制为蓝本的。

鉴于此,研究日本的主银行制,特别是,研究这一制度产生的背景、社会条件,以及其目前的发展变化,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制度的改革以及金融体系的改革,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一日本主银行制度的历史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那时,为了支持军国主义的发展,政府强制要求银行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关系,并向它们提供贷款。

但是,战前日本企业的运营资金,特别是用于设备投资的长期资金,主要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来筹集,而不是来自银行贷款。

据统计,当时,日本企业的自有资金占其整个资金的比例为60%左右(在战后头10年中,这一比例下降到35%);在外源资金中,银行贷款也只占一半左右。

因此,尽管政府进行了很大的努力,除了那些财阀拥有的银行和企业之外,大部分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依然是比较松散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企业大部分处于破产和半破产的境地。

银行资金也极为短缺,并因企业债务的拖累,存在大量的不良债权。

银行和企业共同面临的最紧迫也是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处理这些由战争造成的不良债权。

当时比较一致同意的处理方案是,建立“新”、“旧”两笔账,即,银行和企业各自都把自己资产中的不良部分和实存部分分离开来,分别处理。

探讨日本主银行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探讨日本主银行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能 力 。银 企 之 间 的 这 种 “ 荣 俱 荣 ,一 损 俱 损 的 ” 关 f构 成 了战 后 独 具 日本 特 色 的 银 企 关 系 。 一 t . 关 键 词 :银 行 制 度 ;融 资
中 图分 类- :  ̄ F8 - 3
( )主 银 行 制 度 的 内容 一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6 3 0 9 2 1 1 7 — 9 2( 0 — 0 0 0 0)1 0 0 — 1 2 为 了遏制 多头开 户 ,激活 沉淀 的资金 ,促 进 了企 业资 产负债 结 构 的优化 和经 济效益 的提 高 ,我 国引入 了主银 行制度 。但 是 ,从 实 施 的实际 情况 和效果 来看 ,暴露 出了很 多问题 。 比如 说 ,较浓 的行 政色 彩 ;极易 导致银 行再 次成 为企业 的资 金供 应商 ,使资 金供给 制 重新 回头 ;导致 不公 平竞 争环境 的产 生 ;银 企 双方 的权利 和义务存 在 着事 实 上 的不 平 等 。我 国实 施 主银 行 制度 失 败 的原 因 有 以下 方
择和道德 问题 。 4 银 行 对 企 业 的 一 种 相 机 治 理 的 机 制 , 形 成 了银 行 对 企 业 经 ,
第一 ,银行 、企 业产权 明晰 、独 立经 营是 主银行 制度 的前提 。 然而 ,在 我 国 ,无论 是 国有商业 银行 还是 国有 企业 ,均没 有建立起 产权 清晰 、权 责 明确 、政企 分开 、管理科 学的现 代企业制 度 。 第二 ,在 1本 的主办银 行制 度 中 ,银企 联 系的重 要纽 带是 “ 3 资 本 ” ,是 银行 和企业 的相 互参股 ;我 国的主办 银行制 度与 日本 、韩 国实行 的 主办银 行 制度 , 最大 的区别 在 于银 行不 对企 业 参股 ,不拥 有股权 控制, 只是 以建立 较为 紧密 的信 用关 系为基础, 来实 现银行 与企 业 间相关 的信 息生 产 、信 息处 理 和信 息流 通 的通 畅, 得相 对独 立 使 的两 个利 益 主体 通过 资金 纽带 实现各 自最 大 的利益 目标 。针对我 国 商业 银 行 能对 企 业 持股 的规 定 ,我 国 的 主银 行 制度 应 该另 辟 蹊 径 ,寻找银 企联 系 的其他 纽带 。通 过其他 方式 来加 强银企 之间 的关 系 ,真正做 到 “ 一荣 具荣 ,一损具 损” 的局面 。

日本主办银行制对我国金融服务“三农”的启示

日本主办银行制对我国金融服务“三农”的启示

( ) 一 日本主 办银行 制 的运行 模式 。 日本 的主 办银 行 制运 行模
式 主 要有 以下 特征 :主办 银行
是 企 业 最 大 最 稳 定 的 贷 款 银
行 。 主办银 行 不仅 提 供 中长期贷 款 , 日本 主办银 行
的 中 长 期 贷 款 占 全 部 贷 款 的 2 %左 右 。 主 办银 行 制度 下 , 0 在
运行模 式和 功 能对 我 国金 融支 持新农 村 建 设具 有一 定 但 是 主办银 行 制的地 位并 没 有发 生动 摇 。建立 在 日本
的借 鉴作用 。

主办银 行 制基础 上 的长期 稳 定 的银 企 关 系不仅 使银 行 获利 , 而且 创造 了战 后 日本 经 济 高速增 长 和经 济 、 融 金

日本 主 办 银 行 制
所 谓主 办银 行 是指 对 企 业 提供 主 要信 贷 支 持 , 并 体 制长期 稳 定并存 的奇迹 ,这主要 得 益于 日本 主办银 持 有企业 相 对较 多的股 份 ,承 担监督 企业 主要 责任 的 行 制独 特 的运行模 式 和功能 。
银行。 日本 主办银 行 制早 在 5 0年 代 就 已有 雏形 ,0世 2
维普资讯
日本 主 办银行 制 对 我 国金 融服务 “ 三农 ’ ’ 示 的启
颜 苏 静
( 中国人 民银 行通 化 市 中心 支行 吉林 通化 14 0 ) 3 0 1
日本 自 2 0世纪 5 0年 代 实行 主办 银 行 制 以来 , 在 纪六 七十 年代 随着 银企 信贷 关 系 的进 一 步膨胀 和交 叉
督作用。
5 降 低 银 行监 督 客户 成 本 的功 能 。 、 日本 主 办银 行 恶化 或 其股票 在 市场上 表 现不 佳时 ,银 行派 出董 事作 策, 了解 真实情 况 , 种监 督 这

日本汇率制度的变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

日本汇率制度的变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

日本汇率制度的变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日本汇率制度的变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一,日本汇率制度的变迁1、日本汇率制度演变的三个时期考察日元升值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1)固定汇率制末期的调升期从1949年至1971年的22年间,日本一直采取1:360的固定汇率制。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1968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国力的上升使得日元汇率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

1971年12月日本调整汇率,从1美元兑360日元升值为308日元,并以此作为标准汇率,上下浮动2.25%,这是日元持续升值前的最初一次较大幅度的调升币值。

(2)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时期,日元开始了第二次升值1973年2月13日,日本从固定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转变,开始推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日元从1973年2月到1985年9月逐步升值为1美元兑240至250日元。

(3)自由浮动汇率制时期,即1985年签订"广岛协议"至今1985年至1987年的两年半,是日元升值的主升浪期间。

1985年《广岛协议》签订之后,日元大幅升值,日元汇率从1:250升至1:120,升幅高达两倍多。

日本国内企业开始向东南亚地区转移。

此后日本央行采取了低利率的政策,希望减轻日元再次升值的压力,可大量日本企业转而投资国内股市和楼市,最终产生大量泡沫,导致经济持续低迷至今2、在日元升值时期,货币升值是当时比较普遍的经济现象经过战后20多年的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汽车、钢铁、家电、造船等诸多行业在国际上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

经济实力的增强对日元提出了强烈的升值要求,加上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经济力量的推动,于是日本政府开始进行外汇体制改革。

从1972年至1985年间,日本汇率制度从固定汇率制转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再到自由浮动汇率制。

汇率制度的改革推动日元进入长期升值的周期当中。

1972年至1990年的19年间,是日元的升值周期。

战后日本产业资金供给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战后日本产业资金供给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本 产业 政 策 的制 定 、实 施 及 其 作 用学 术 界 主 要有 3家 , 别 是 日本 兴 业 银行 、 分 日本 长 持 的产 业 贷 款 . 贷 款 的 利 息较 低 . 款期 且 贷
已 经作 了大 量 的研 究 .但 是 对 于 日本 实施 期 信用 银 行 和 日本 债 券 信用 银 行 这 3家 限较 长 .一 般 说来 从 事 重 点 产 业 经 营 的 企
对 这些 问题 作 如 下分 析
世纪 6 0年 代初 . 3家 银 行 提供 的设 备 贷 重较 少 . 设 立 主要 是 起 着 融 资 导 向作 用 . 这 其 款 占全 国 银 行设 备贷 款 总 额 的 5 %~ 0 5 6 % 引导 和带 动 民 间 金 融 机 构 向政 府 产 业 政 策
筹 措 资金 困难 重 重且 筹 资 成 本 很 高 企 业 是 三 菱 信 托 银 行 、 友 信 托 、 田信 托 、 住 安 三 业 资 金 方 面 发 挥 重 大作 用
进 行 产业 投 资 所需 要 的资 金 只 能 向 银 行 为 井 信 托 、 洋 信 托 、 央信 托 和 日本 信 托 。 21 资 金动 员 机 制— — 金 融约 束 制 度 东 中 . 主 体 的 金融 机 构 借 款
产 业政 策 的 资金 来 自于 何 处 ? 产业 资金 供 银 行 主要 是 通 过 发 行 金 融债 券 和 吸收 存 款 业 向政 府 金 融 机构 贷 款 都 能 得 到 政 府 提供
给 的作 用 机 制如 何 ? 这 种 产 业 机制 有何 作 来 募集 产 业 资 金 .并把 这些 资金 贷 给 大 企 的债 务 担 保 , 因而 贷 款较 容 易 。 府 金 融机 政 用? 国内外 学 者 尚未对 此 进 行 研究 . 者将 业 主要 用 于 扶 植 大 企业 进行 产业 投 资 2 构 向重 点 产 业 提供 的 资金 占产 业 资 金 的 比 笔 0

并购重组-日本银行业重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46页 精品

并购重组-日本银行业重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46页 精品

日本银行业重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20XX届世界经济研究生朱丽莉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更具竞争优势,银行间的重组无疑是在短期内获得大型银行的有效途径。

由于银行间的重组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达到减少竞争对手、提高市场占有率以及增加市场势力的目的,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并购浪潮。

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1997年和1998年甚至陷入战后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GDP连续2年出现负增长。

在此情况下,日本的银行股票大幅下跌、不良资产迅速上升、金融机构相继破产。

面对着国内经济的低迷和国际银行业掀起的重组并购浪潮,作为经济强国的日本也开始了新一轮的重组活动。

日本银行业重组的目的是实现规模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以适应金融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日本摆脱金融困境,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

在此次重组的过程中,日本政府通过采取制定和修改相关法规、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处理不良资产、提高银行业务核心能力等措施,促使日本原有的二十多家大银行合并为目前的三大金融机构,即三菱UFJ 集团(东京三菱金融集团和日本联合金融控股集团组成)、瑞穗金融控股公司(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和日本兴业银行组成)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住友银行与樱花银行组成)。

日本银行业大规模重组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首先,扩大了市场份额,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实现了范围经济和多元化经营;再次,促进了日本的金融创新,推动了金融体制改革;最后,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复苏,加快了金融国际化、自由化的进程。

但是,日本银行业重组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比如,增大就业压力、带来一些潜在的战略风险和管理风险以及提高银行垄断程度进而损害消费者利益等。

目前,我国的银行业重组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中日两国在银行业重组方面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研究日本银行业重组,会对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带来一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日本银行汇款管理制度

日本银行汇款管理制度

日本银行汇款管理制度一、导论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银行业发达,汇款业务是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银行汇款管理制度是保障资金安全、便捷、高效的重要保障措施。

在日本,银行汇款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建立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的,这是保障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围绕日本银行汇款管理制度展开详细论述。

二、日本银行汇款管理制度的法律法规基础日本《银行法》规定了银行业务的基本制度和相关规定,其中就包括了银行汇款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

在日本,银行需要依据《银行法》开展各类业务,包括汇款业务。

《银行法》在规定了银行的资本金、业务范围、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也对银行的资金流动和汇款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此外,日本还有相关监管机构,如日本金融厅,它负责监督和管理银行业务,确保银行业务的合规运作和资金安全。

三、日本银行汇款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汇款业务的开展范围在日本,银行进行汇款业务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它包括跨境汇款、国内汇款、支付结算等多种形式。

银行可以依据客户需求和业务发展情况,灵活开展汇款业务,以满足市场需求。

2. 资金安全管理银行在进行汇款业务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的反洗钱法规,对汇款交易进行合规审查,确保资金来源合法合规。

此外,银行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汇款操作进行严格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3. 汇款手续费用银行在进行汇款业务时,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用,这些费用是银行为提供汇款服务所需的成本。

日本的银行通常会根据汇款金额的大小、汇款地域和汇款服务的种类等因素来确定汇款手续费用,并在合理范围内进行调整。

4. 汇款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日本银行通过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汇款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目前,很多银行都提供了网上银行汇款服务,客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完成汇款操作。

此外,一些银行还推出了手机银行汇款、ATM汇款等多种便民服务,方便客户随时随地进行汇款操作。

5. 跨境汇款管理在日本,跨境汇款是一个重要的汇款业务,日本的企业和个人经常需要进行跨境资金转移。

日本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日本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除了1949年6月设立政策委员会作为日本 银行最高的决策机构之外,在90年代后期之 前的漫长时期里,日本政府一直没有对《日 本银行法》进行根本性的修订。
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日本大藏省主导下的 金融行政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激烈 批评。 日本政府开始积极讨论《日本银行法》的 修改问题。经过一系列的努力,1997年6月, 《日本银行法》修订版面世,1998年4月1日付 诸实施。
综上所述,新法明确 了日本银行在金融政策运 行方面的独立性,另一方 面,为了确保责任分工, 新法同时也要求日本银行 把与货币政策制定、执行 有关的决策内容和决策过 程公之于众(《日本银行 法》第3条第2款)。
为了确保日本银行在货币政策运营方面的独立性,至为重要的 一点是必须同时赋予日本银行在业务运作方面的自主性,这点与货 币政策的执行密不可分。在这一观点之下,新法明确指出,要充分 保证日本银行业务运作的自主性。 另外,日本银行在开展业务、机构运作中所必需的经费预算依 然采取财务大臣批准制,但是,无论是对报批范围的界定,还是在 提高批准手续的透明度方面,都充分考虑到了日本银行在开展业务、 维持机构运作等领域的独立自主性。
二、日本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分析
1882年公布的《日本银行条例》规定日本银行的营业 年限为30年。在期满之后的1912年(明治45年),日本银 行的营业年限又延长了30年。在1942年(昭和17年)2月 营业期限再次到期时,日本政府重新制定了《日本银行法》 以取代《日本银行条例》;同时,还实施了大范围的制度 改革。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日本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组长:曹巍凯 演讲人:袁陈勇 PPT制作人:袁陈勇 资料收集:何黎艳
李菲菲
蒋烨烨
目录
一、日本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概述 二、日本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分析

日本财团体制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日本财团体制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序言财团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的企业并购而产生的。

特别是20世纪90年对以来,以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的合并屡创记录,以金融机构为核心的财团在规模和竞争力上比以前更加强大,财团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二战前,日本财阀以家族为核心在政府的扶植下,逐渐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

而战后,财团的重新组合,对于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我国这样的经济转型国家,有必要对财团现象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通过对日本财团的研究,可以了解日本财团的企业发展模式与特征,有助于我国发展财团型经济,探索我国集团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发展道路。

我国学术界对财团的研究很少见,认识也比较模糊,缺乏专门的研究。

我国的大多数的学者仍然停留在日本“失去的十年”①,只看到了日本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低增长,而没有注重日本的GNP(国民生产总值)②。

在日本GDP 低迷的2000年,日本人均国民收入却排名世界第一。

到2002年,日本的海外存资产约合16277亿美元。

中国产业要升级,将来可能面临的最大对手就是韩国、日本,我们必须要搞清楚他们是怎样做大做强的,是如何拓展海外市场的。

①指因上世纪九十年代亚洲金融风暴引起的日本经济增长低迷②G N P等于G D P加上本国投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再减去国外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

日本财团体制对中国企业的启示一、日本财团的发展历史及特点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凸显,尤其是经历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现在,全球的产业链又进入新一轮的整合。

大企业兼并小企业,大公司与大公司的强强联合。

作为中国企业,如何能够在进行海外收购,拓展海外市场时,减少失败,日本企业的套路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一)关于日本财团的定义关于日本财团,不同的学者对其的理解不一致。

虽然日本财团这一经济现象已经出现长一段时间但目前还没有能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关于日本财团的定义。

《世界经济百科全书》对日本财团的定义为:“战前称财阀,是对在同一金融寡头控制下,结合同族,近亲而形成的金融资本集团的通称。

日本JA银行金融结构对我国村镇银行发起人制度的启示

日本JA银行金融结构对我国村镇银行发起人制度的启示

日本JA银行金融结构对我国村镇银行发起人制度的启示[提要] 作为日本最大级别的民间金融网,JA银行是由JA银行全体会员所构成的金融机构。

JA银行具体划分为基层农协、信农联、农林中金的三级机构。

JA银行的金融结构对我国村镇银行发起人制度的启示是变发起人制度为统一的农村金融网,提高金融执行力。

关键词:JA银行;村镇银行;发起人制度一、日本JA银行的金融结构1、JA银行信贷结构的特征。

JA(Japa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银行和其他普通银行的相似之处在于其主要金融业务之一就是信贷业务。

因此,研究JA银行的信贷结构有利于透彻地剖析JA银行在金融服务职能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JA银行的信贷结构主要具有两大特征。

一是作为JA银行综合业务的重要一环,可以通过存款账户结算的方式来实现JA银行的指导、销售、购买、互助等业务功能;二是JA银行三级结构互补机制。

基层农协、信农联、农林中金在充分发挥各自功能以外,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效果。

例如,信农联、农林央金就可以弥补基层农协在剩余资金利用方面的不足。

2、JA银行的金融业务。

JA银行的三项主要金融业务包括存款、放贷、结算服务。

存款的种类分为流动性存款和定期性存款,而吸收存款的结构分为吸收基层农协的农产品销售货款、吸收会员工资及养老金的存款、吸收涉外业务的存款、吸收储蓄宣传运动的存款等。

放贷的种类分为证书放贷、活期透支、票据放贷、票据贴现四种类型。

证书放贷指的是出具放贷凭证的且放贷期为1年以上的长期贷款。

活期透支指的是自由的设定一定的限额,到该限额的截至日期为止可以自由的租借和偿还。

票据放贷指的是出具期票且1年以内的短期放贷。

票据贴现指的是在还款日期之前买进商业票据。

在这四种放贷形式中,前两种在JA银行中是使用最为普遍的。

在面向村镇的放贷环节,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按时按量收回发放的贷款。

JA银行从担保和保证两方面入手极大地保证了贷款的按时按量回收。

日本企业年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企业年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企业年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企业年金又称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企业在国家有关政策与法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营状况与进展需要而建立的,旨在使职工在退休之后的一定时期内能按年度或者月度获得一定数额养老金的退休收入保障制度。

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比,企业年金属于政府鼓励的非盈利性的自愿的企业行为。

国际上通常将企业年金视为员工福利计划的一部分,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安排,企业年金在各国的建立与进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呈现不一致的形式与特色,本文将对世界上较为典型的日本企业年金制度进行分析。

一、日本企业年金制度的概况与运作模式日本的退休养老制度要紧依照1959年制定的《国民年金法》施行,从1961年4月开始,日本所有个体经营者(包含农民)与无业人员都参加了国民年金保险,从而实现了“国民皆年金”。

日本的退休养老制度要紧由三大支柱构建而成,一是公共年金制度;二是企业补充年金制度;三是个人储蓄养老金制度。

企业年金由各企业自主设立,属于企业福利的范畴,目的是供职工退休职后作为养老之用。

日本退休养老制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制度的有力支持。

从表1能够看出,日本企业年金的进展程度在发达国家之中处于中上水平,在日本国人口老年龄化趋势日渐严重的情况下,企业年金制度的导入与大力进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公共养老保障基础年金的财政压力。

(一)日本企业年金的要紧类别«1各国基本养老在补充养老IM度支出占养老金总支出的比重(1980年)日本的企业年金要紧有三类:(1)厚生年金基金。

厚生年金基金于1966年开始实施,以500人以上的大企业为对象,是根据劳资双方协商建立,由劳资代表管理,财源由政府免除本该缴付政府的厚生年金保险费的一部分加上劳资双方出资构成,到1991年底,厚生年金基金总数达到1593个,参加人数约1072万人,不仅习惯了老人生活的多种需要,而且补充了公共年金制度;(2)适格退职年金。

适格退职年金于1962年导入企业制度,多为通常的中小企业实行,其资金的运用务必委托信托银行或者社会保险公司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主银行制度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前段时间,许多温州中小企业相继倒闭,企业管理者纷纷外逃。

其中主
要的原因在于资金链的断裂,而这与我国的银行借贷体制不完善密切相关。

日本是亚洲的主要经济大国,而其在战后经济迅速发展也令人惊叹。

为此笔者旨在分析研究日本主银行制度,从而得出一些有助于我国现在银企关系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主银行制度利弊中国银企关系启示
一.日本主银行制度的兴起
1927年日本银行法改革前,由于开办银行资本金要求较低从而导致多家银行为了在激烈的环境下生存纷纷同企业互任董事,保持密切关系。

1949年日本重新开放股票市场,未来避免被兼并,企业和银行的持股关系得到了发展。

其次,由于战后老财阀的接替以及财产税的实施削减了大部分控股公司及财阀家族所拥有的股份。

最后,战后企业向公众出售股份而早就了一个分散化的小股东阶层,而这些小股东的收益不足以负担其对公司进行监控成本。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由于贷款分散化的需要和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控,主银行制度应运而生。

对于主银行制度的定义没有一个较为正式的说法,但是一般认为主银行表示一个企业与某个特定银行之间的长期关系,并且该企业从其主银行那里的借款占该企业价款总额的份额最大。

青木昌彦提出在衡量主银行关系中有五个重要指标:(1)银行贷款额度。

(2)银行与债券发行相关的服务。

(3)持股份额。

(4)支付结算账户。

(5)信息服务和管理资源的提供。

此外,对于某一企业而言,其交易银行是否成为主银行的基本条件包括:(1)能长期持续地向企业提供最多贷款的银行;(2)银行是企业最大股东之一;(3)银行与企业形成综合的交易关系;(4)银行与企业保持密切的人事关系;(5)银行是企业危机的救星。

二.日本主银行制度的机能
主银行制度对于战后日本的经济建设有着重大的影响,其机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向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资金的机能:首先,由于主银行与融资对象企业保持长期的交易关系,而其往往是企业最大的股东,通过派遣董事和企业保持密切的人事关系,银行非常容易获得企业所有的经营情报。

为此,银行能根据企业的资金需求状况向企业提供短期贷款甚至于长期贷款。

其次,由于银行不仅作为主银行向融资对象企业贷款并组织协调融资或银团贷款,而且还经常参加其他企业主银行所组织的协调融资或银团贷款。

所以,主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就不单单是“一对一”的,相反是一些银行与一些企业的关系。

最后,主银行人为低利率政策也为企业的融资保驾护航。

(2)对企业的监督机能:主银行对企业的监督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①事前监督,即对企业提出的投资项目的收益性进行评价和选择,借此避免逆向选择问题。

②中间监督,即在向投资项目提供资金后,对经营状况及其他企业活动
特别是投资资金是否得到合理有效的运用加以核查,借此防止“道德风险”问题。

③事后监督,即在全面准确地把握企业投资结果的同时,一旦企业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对其作出及时正确的判断并相应地采取矫正或者惩罚措施。

主银行由于长期与企业保持紧密的联系,并且其是企业最大的债主和股东之一,因此其监督往往具有机动性、灵活性强,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

(3)对企业提供有用的信息:在市场与法律制度不完善,信息获取成本高时,这种关系型融资方式是有效率的。

主银行能为其融资企业提供相关的信息,并且能够派遣具有比较丰富管理知识的人才对其进行管理。

(4)有助于企业度过财务危机:尽管主银行会对企业进行监管活动,但是企业往往会面临财务危机的尴尬境地。

此时,主银行往往会采取以下方式来帮组企业摆脱财务危机:①债务再安排谈判,银行主要通过延期或者豁免两种方式。

②为企业提供新的资金。

③派遣管理人员,主银行经常派遣经理人员到企业去担任高级管理职务,并且常常是影响决策制定的关键性职务。

④债务重组计划。

⑤高级管理层的撤换。

⑥资产的拍卖与债务的偿还,拍卖后的收入通常限用于偿还主银行贷款。

⑦兼并与收购,主银行为了确保企业能长期生存下去,通常会安排企业与另一家规模更大的企业进行联营或合并。

(5)主银行对企业所形成的一种相机治理机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约束。

在企业处于正常或较好的财务状况时,主银行的控制不会体现的十分明显,尽管高层管理人员对其明显话的可能性十分在意。

反之,当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时,主银行对企业的控制会变得明细起来,此时其雇员组织只能是处于从属地位。

三.日本主银行制度的危机
尽管主银行制度有着很多令人称赞的地方,但是在当今经济环境下这种制度危机四伏。

(1)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首先,自20世纪70年代初高速经济增长结束以后,随着经济的低速增长,尤其是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后的长期经济停滞,企业设备投资的增速就大为减缓甚至转为下降。

此外,由于企业剩余利润的资本积累,企业内部资金宽余使得企业资金不足的矛盾大为缓解,甚至出现资金过剩的局面。

这使得企业对银行资金的需求大大减少。

其次,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迅速发展使得许多大企业通过更多样化的方式筹措资金。

此外,在泡沫经济时期,许多金融机构背负了觉的不良债权,金融机构自身的问题难以解决使得银行没有更多精力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

最后,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可以很快通过网络获得相关的信息,因而企业降低了对银行的依赖度。

(2)主银行对企业监督的机能日趋削弱:主银行对企业监督机能减弱的愿意主要是①主银行对企业监督的地位下降,权限减小。

②主银行对企业监督的积极性下降,由于企业贷款大为减少,主银行既不能垄断对企业的融资,也不能利用企业存款来扩大融资规模,从而导致其对企业监督的积极性下降。

③主银行对企业的监督能力下降。

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后,受觉不良债权的影响,大多数银行处于赤字经营状态,有的甚至破产。

为此主银行在自顾不暇的情况下对企业的监督能力也下降了。

(3)日本政府推行的金融改革进一步削弱了主银行存在的基础。

在日本政府提出建立开放的,自由化的金融资本市场政策。

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间接金融日趋削弱,直接金融日趋增强,这使得大企业有摆脱主银行的趋势。

四.日本主银行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尽管中国现在的金融体系仍朝着自由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

但是企业融资问题仍是许多中小企业所必须面临的问题,就拿之前许多温州中小企业相继倒闭的事例就可以看出,我国企业融资仍处于一个不完善的环境下。

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因素主要是:首先,融资渠道比较狭窄。

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依赖于业主投资、内部集资和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

由于中小企业并不向大企业那样能够有效的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进行融资。

为此,其所能筹集到的资金往往有限,很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

其次,银行贷款难度大。

中小企业往往难以满足银行贷款的抵押担保条件并且其贷款风险较大以及财务管理水平较低,再加上基层银行发放贷款的权限相对有限,只是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最后,由于中小企业的信息相对比较封闭,贷款抵押能力较弱,他们往往会通过民间借贷等各种非正规金融活动来进行资金筹措。

而这些渠道往往收取较高的利息,使得中小企业面临偿还巨额利息的尴尬境地。

为此,我国实行类似于日本主银行制度的银企关系可以有效的改善中小企业资金难产的窘境,譬如为企业提供短期甚至于长期的贷款,加强企业的监控力度,为企业及时提供有效可靠的信息等等。

但是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我们还要结合我国当前的金融政策,法律制度的完备性和可置信程度以及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我国目前的金融制度还并不完善,仍然有许多的漏洞。

尽管我国大体方向是走金融自由化道路,但是在制度改进中仍存在很多弊端。

因此,在完全实现金融自由化制度之前我国可以考虑借鉴日本主银行制度来进行过渡,向现在人民币汇率浮动较大而国外又不断施压导致人民币被迫升值,这对于做对外贸易靠价格取胜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一击。

如果中国中小企业采用主银行制度,银行可以为小企业提供资金,加强小企业的抗压力,此外还可以进行投资使得小企业能改进自己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力。

但是仍存在一些因素会阻碍我国主银行制度的实现:(1)银行制度自身不完善:现在银行是许多求职着眼中理想的岗位之一,工作压力相对较轻松不说银行人员的福利也是比其他岗位都高,尤其是那些地方性银行。

并且目前中国的主要银行都是属于国有企业,经营上缺乏自主权。

这可能会导致工作人员对于企业本身的利益不够关心。

(2)激励制度不够:中小企业一般利润都相对比较低而且比较分散,相比起大企业而言,银行对于中小企业就显得兴趣缺缺。

因此,即使中国未来要实现主银行制度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刘昌黎. 现代日本经济概论.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2】青木昌彦,奥野正宽. 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5.
【3】青木昌彦,休·帕特里克. 日本主银行体制.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8.
【4】应春子. 日本主银行制度对我国银企关系改革的启示.
/Search/JRYJ605.022.html.
【5】胡娟,陈树武. 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及对策.
/rmlt/html/2010-08/11/content_610996.htm?div=-1.
【6】肖武. 探讨日本主银行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Read/Read.aspx?id=366042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