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3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3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关于非洲地理、气候、资源、人口、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数据和实例,使学生了解非洲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非洲的基本概况,对于本节课的内容,他们可能对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存在对某些知识点的认识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非洲的经济状况、人口问题和文化特点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农业、经济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数据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评价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地理差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如热带草原气候、高大山脉、热带雨林等。

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如人口分布、城市化、农业发展、经济状况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数据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评价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非洲国家或地区,分析其地理特征对人口、城市、农业和经济的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地图、数据等教学资源的课件,以便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教学视频: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以便于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4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4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

本章内容丰富,涉及非洲的地形、气候、植被、动物、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非洲大陆的概况,增强对非洲的认识和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其他地区,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撒哈拉以南非洲作为一个特定的地区,学生可能对其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地了解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关爱和尊重,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接纳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非洲大陆的地形、气候、植被、动物、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之间的关系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非洲国家,分析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特点。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2.资料:非洲大陆的地图、图片、案例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非洲大陆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非洲大陆的位置、形状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非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非洲大陆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基本情况,掌握非洲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动植物等特点,以及非洲的人口、城市、语言、宗教等人文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非洲这一块内容,他们可能已有所了解。

但针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详细情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去了解和把握非洲大陆。

此外,学生对于图片、地图等视觉资料有较高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掌握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动植物等特点,以及非洲的人口、城市、语言、宗教等人文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难点: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动植物等特点,以及非洲的人口、城市、语言、宗教等人文特征。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非洲大陆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非洲国家,分析其地理环境、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2.教具:非洲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

3.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PPT课件。

七年级地理教案 撒哈拉以南非洲9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 撒哈拉以南非洲9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撒哈拉以南非洲9篇撒哈拉以南非洲 1教案示例1——[教学重点]1.东非裂谷带的形成原因以及扩张结果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征[教学难点]东非裂谷带的成因及扩张结果[教具]撒哈拉以南非洲政区图、地形图、东非大裂谷景观图[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西亚和北非,但是非洲大陆上还有很大一片土地我们还没有了解,这就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板书)[引导读图]非洲政区图[提问]①这个地区包括哪些国家?(除北非五国之外的其他所有非洲国家)②北非与该地区的划分依据主要是什么?(大致以北回归线为界)③请具体描述该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均穿过该地区,基本关于赤道对称;东邻印度洋,西邻大西洋,东北为红海,东南与马达加斯加岛隔莫桑比克海峡相望)④与其它大陆比较,该地区的海岸线有怎样的特点?(比其他地区的海岸线平直,西部有一个较大的海湾——几内亚湾)[承转过渡]还记得刚学习的北非在地形上有什么特点吗?(以高原为主)现在一起来看看与它同在一块大陆的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不是也是如此?[地图展示]非洲地形图[提问]①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该地区哪个方位?(东部和南部)海拔在200——1000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该地区哪个方位?(北部和中部)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地区在该地区哪个方位?(西北沿海和东南沿海)其中哪个比例更大一些?(海拔在200米以上的地区)[补充提示]因此非洲大陆又被称作“高原大陆”。

正是由于非洲大陆很多沿海地区地势较高,所以才没有被海水侵蚀得弯弯曲曲,而是比较平直,海湾和岛屿都比较少。

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相比,地势哪个更高一些?(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该地区的地势特征什么?(由东南向西北倾斜)③该地区包括哪些主要的地形区?(东非高原、刚果盆地和东非大裂谷)④东非大裂谷的起止点在哪里?(北起死海,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赞比西河)(简单介绍东非大裂谷)[提问]为什么会在非洲大陆上有一个这么长的裂谷带呢?[学生思考、回答]略。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介绍了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人文特点和经济现状。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基本情况,掌握其地理、气候、资源和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非洲大陆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详细情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整体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经济现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兴趣,增强其关爱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经济现状。

2.难点: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通过观察地图,让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范围。

2.数据分析:通过数据表格,让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人口、经济增长等情况。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经济现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非洲大陆的典型国家,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地理、气候、资源和人文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地图:准备非洲大陆地图、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图等。

2.数据表格:准备非洲大陆的人口、经济增长等数据表格。

3.案例资料:准备非洲大陆典型国家的地理、气候、资源和人文特点资料。

4.教学多媒体: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非洲大陆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非洲大陆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对非洲大陆有哪些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本节内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5,主要介绍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人文特点等内容。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特色,使学生对非洲大陆有更深入的了解。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非洲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文特点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拓展视野,丰富对非洲大陆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和人文特点,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非洲大陆、关注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类关怀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和人文特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特色,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和人文特点。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分析其特色,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和人文特点。

2.素材:收集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教学呈现。

3.学具:准备地图、笔记本等学习用品,方便学生记录和绘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非洲大陆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非洲地理知识。

提问:“你们对非洲有什么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撒哈拉以南非洲。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4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4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节重要内容,主要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包括非洲的位置、地形、气候、动植物资源、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基本概况,提高对非洲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非洲的基本地理位置和一些基本知识。

但他们对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非洲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非洲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对非洲发展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非洲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相关知识,准备好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相关知识,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非洲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非洲的基本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非洲的基本情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非洲》一课,主要介绍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非洲地区的认知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非洲的大致情况,对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该地区的人口、城市、经济发展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数据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地区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关爱非洲、关注全球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和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数据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图片、数据等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风光、动物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非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资料,让学生对非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针对呈现的资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一. 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历史、地理和文化,提高学生对非洲的认识和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非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深入探究非洲大陆的各个方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提高学生对非洲的认识和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自然资源的分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非洲大陆的各个方面。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非洲国家案例,使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实际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图片、视频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非洲大陆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非洲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5分钟)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展示的图片和视频,分析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自然资源的分布。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介绍了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城市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非洲大陆的特点和发展现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非洲大陆的基本知识,对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非洲大陆的发展问题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城市和经济等特点,掌握非洲大陆的发展现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非洲大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非洲大陆的发展,树立全球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2.非洲大陆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数据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数据,了解非洲大陆的人口、城市和经济等情况。

3.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了解非洲大陆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4.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准备非洲大陆的地图,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2.数据:收集非洲大陆的人口、城市和经济等方面的数据,用于分析。

3.案例:准备典型的非洲大陆发展问题案例,用于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非洲大陆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数据和案例,呈现非洲大陆的人口、城市和经济等情况,让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发展现状。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非洲大陆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8.3撒哈拉以南非洲 教案【最新人教版】

8.3撒哈拉以南非洲 教案【最新人教版】

今天,我们就去那里看一看(板书课题)
大屏幕展示学习目标个别学生朗读
56℅
2.由图7-3-2得知,
其他地区的黑人,都是本区的移民或
是本区移民黑人的后裔。

3.学生举例:奥巴马夫妇、乔丹、
迈克尔•杰克逊等很多。

4.明确从15世纪开始,非洲是西
方的殖民地,黑人作为奴隶被迫移
材料2
位置与环境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图
指导学生自学:位置、气候和地形3.提问:为什么说非洲是“热带大陆”“高原大陆”? 小结强调:
气候以热带为主-----热带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大陆本区是撒哈拉沙漠中部以南的 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海岸线热带草原气候这么广阔,草原上都是草吗?
展示 波巴布树 展示
气温曲线图和 降水量柱状图
金合欢树
同位讨论:热带草原气候特点 明确:
全年高温;降水一年中有明显
在欣赏图片的
同位讨论,小结
(1)如果雨季迟到或雨季缩短,非洲热带草原地区降水量较正常年份要少,水分不足,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影响收成。

(2)如果连续多年于季延长,或持续干旱,可能导致农作物无法播种或绝收,造成灾
本区尽管自然环境优越,但热带草原气候对农牧业影响很大,对居民的生活影响也很大。

那么,本区的经济又有何特点呢?
1.指导学生读教材P38图
引导学生说出:本区资源丰富
2.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
金刚石可可香蕉
3.各个国家出口产品情况
4.完成思考题
提示:原料和半成品是初级产品
以生活中的:麦子→面粉→干面条→
一碗汤面的价格为例,(或以麦子和
煎饼的价格为例)让学生明白原料和。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教案一: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与边界:1.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包括西非、中非、东非和南非。

2.以北是撒哈拉沙漠,以南是南非和马达加斯加海峡,以西是大西洋,以东是印度洋。

3. 包括维多利亚湖、纳米比亚南北两部分、喀拉哈里沙漠、尼罗河等地形。

二、地形与气候:1.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多样,包括高原、山脉、河流和沼泽地等。

2. 非洲最高峰是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坦桑尼亚。

3. 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多样,包括热带雨林、干燥沙漠和温带气候等。

三、人口与文化:1. 撒哈拉以南非洲拥有丰富多样的人口和文化。

2.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人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包括多个部族和民族。

3. 主要宗教有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传统信仰。

教案二: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地理特点一、地形特点:1.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势较低,多为高原和平原,包括撒哈拉沙漠边缘的沙漠平原,以及刚果盆地、尼日尔盆地等。

2. 非洲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流经撒哈拉以南非洲多个国家。

3. 维多利亚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位于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肯尼亚交界处。

二、气候特点:1. 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多样,南部多为热带气候,包括雨林气候和草原气候。

2. 中部和东部多为干旱气候,包括撒哈拉沙漠和喀拉哈里沙漠等。

3. 西部和北部多为地中海气候和沙漠气候。

三、生物多样性:1. 撒哈拉以南非洲拥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2. 博茨瓦纳的奥卡万戈三角洲是非洲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

3. 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是非洲最大的保护区,也是大迁移动物的重要地点。

教案三:撒哈拉以南非洲历史文化概况一、古代文明:1. 尼罗河流域是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古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2. 津巴布韦的大齐伯遗址是非洲最大的石墙遗址,也是古代非洲文明的象征之一。

二、奴隶贸易与殖民主义:1.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奴隶贸易的重要地区,非洲人口被迁徙到欧洲、美洲和亚洲。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

2、理解单一产品经济形成的原因教学重点在地图上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读图了解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教学难点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教法学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对比法教学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补充与反馈课前预习阅读教材38-----42导入新课我们属于黄色人种,而他们属于黑色人种。

中考资源网他们的家在哪?他们的生活环境怎么样?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他们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重难点教学过程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

2、请作图标出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分别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是什么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维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3、回忆世界人口和人种的分布,这里主要分布着什么人种。

4、找出主要的国家:尼日利亚,几内亚,刚果,赞比亚,南非等。

5、这里很早就沦为欧洲殖民者的殖民地,二战以前,只有本区只有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两个独立国家,现在都已经独立。

6、水能、热带经济作物(香料、可可、咖啡等)网、矿产(黄金、金刚石、铜、铀等)7、这块富饶的土地,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和我们国家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灿烂的文化。

8、不知大家是否感到,非洲的雕刻与我们的有很大差别这些差别与各自所在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课下讨论。

9、上面我们小朋友的故乡有了初步了解,这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

[学生]美丽、富饶、神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部分国家出口商品占出口总额的百分比图。

问:大家发现这些国家出口商品有什么特点?单一商品经济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出产的矿产、木材、经济作物都是工业原料、半成品,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大部分国家工业落后,许多工业制造品要从国外进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2一. 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介绍了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等方面。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基本情况,认识到非洲的发展潜力和面临的挑战,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全球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非洲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环境与非洲大陆的差异,可能导致他们对非洲的认知存在片面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认识和理解非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非洲大陆的基本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了解非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及面临的问题;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观察地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资料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平等对待不同国家和文化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

2.难点: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分布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非洲大陆的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非洲大陆与其他地区的差异,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图片、视频、资料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3.学生活动:预习教材,准备相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非洲大陆的自然景观、野生动物等,引导学生关注非洲大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资料,介绍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分布等,让学生对非洲大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2、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并记住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的特征。

运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并记住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

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生产和出口状况,了解单一商品经济的成因及其后果。

4通过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学习重难点: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以及其气候类型2、理解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内容、产生的原因、解决的途径。

【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P66—67,图8.26)1.大洲位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于洲的以南,90%以上属于人种,因此有“”之称;以北我们称之为非,是以人种为主的阿拉伯世界。

2.海陆位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东临洋,西临洋。

其中大西洋沿岸最大的海湾是 ,非洲南端著名的尖角是。

3.纬度位置(重要纬线)穿过中部,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和(两条纬线)之间。

本区绝大部分处在五带中的带。

学习任务二:气候类型1.看书P9图6.12“非洲的气候”,本区域内共有几种气候类型:、、、、。

其中气候在本区分布的面积最为广大。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盆地和湾沿岸地区,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

学习任务三:地形——P67,认真读图8.26.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区主要有沙漠、盆地、高原、高原和高原,所以地形以为主 ,因此被称为大陆。

其中在非洲大陆还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断裂带。

2.山脉:本区具有非洲的最高峰 ,虽地处赤道附近,但山顶终年积雪,故名雪峰。

3.河流:世界第一长河 ,最终注入和非洲第二长河 ,最终注入。

学习任务四:黑种人的故乡1、读P67回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共有6亿多人,其中以上是。

人教版第十二册社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

人教版第十二册社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

人教版第十二册社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人教版第十二册社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

2、了解非洲黑人的自然地理环境。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4、知道本区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特征。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分析总结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非洲黑人的了解,维护世界和平繁荣的教育。

2、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本区居民状况。

2、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及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3.本区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问题。

(二)教学难点。

1、非洲黑人历史和现状。

2、单一商品经济对本区经济的制约作用。

3、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黑种人的故乡。

1、复习引入:(1)本期我们学习了世界上的主要人种,世界上主要有哪三大人种?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2)黑种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非洲。

(3)他们相貌上有什么特征?皮肤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

(4)板书:黑种人的故乡。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新的区域。

总结:世界上有5.5亿多的黑人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部和南部,占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的90%以上。

所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称“黑非洲”。

本区的黑人分属于几百个不同的部族,他们有各自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原始宗教。

黑人能歌善舞,具有音乐、绘画、雕刻及其他手工艺晶等方面的艺术才华。

我国与非洲黑人有很久的交往,结合书本上的阅读资料完成。

黑人真了不起,我们一定要更多的了解他们,他们的家在哪?他们的生活环境怎样?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他们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自然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一)每一颗心都有一双翅膀,只要有信心和毅力,坚持自由飞翔,就没有到达不了的目标。

审核人:备课时间:教者:执笔人:江教与学目标:1、利用地图上掌握本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2、初步了解本区的人种分布、风俗习惯和文明历史以及快速发展的经济。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本区由“原材料仓库”到经济快速发展的变化。

教学流程设计:导入新课:学习新课:黑种人的故乡自主学习:阅读教材“黑种人的故乡”及教材图8.24——8.30,完成下列问题:1、本区绝大部分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面积约占非洲面积的4/5。

本区位于东半球,跨南北半球。

本区东临洋、东北隔苏伊运河、红海与洲相望;西临洋;北隔海与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

(纬线)穿过非洲中部,(纬线)穿过本区的北部,(纬线)穿过本区的南部,本区大部分位于(纬线)之间,地处热带,有“热带大陆”之称。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有“高原大陆”之称。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主要地形区有高原、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刚果盆地、撒哈拉沙漠、乞力马扎罗山脉等,其中埃塞俄比亚原有“非洲屋脊”之称。

3、通过读图可知:非洲的主要河流有河、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等,其中是世界最长的河流;本区的湖泊有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等。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中90%以上是种人,所以又有“”之称。

非洲历史上曾创造过灿烂的文明,是非洲黑人擅长的乐器。

学以致用:利用教材“活动”,讨论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快速发展的经济:自主学习:1、阅读图8.30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是矿产资源的宝库,、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石油、铀、、等矿产资源的储量也很大;本区生物资源丰富,是、椰枣、油棕、的原产地。

2、阅读教材64页及图8.31,可知:1)、由于历史原因,本区各国主要靠出口、、或等初级产品为主。

出口的商品都是工业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价格。

本区进口的商品主要是钢铁、、等工业制成品,价格。

卖出初级产品,买进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现在,本区的很多国家,正在努力改变经济过分依赖生产的局面,尤其是进入21世纪,本区经济增长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出谋划策:结合教材65页“活动”提供的图文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小结:①位置:位于东半球,跨南北半球;东临印度洋、东北隔苏伊运河、红海与亚洲相望;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赤道穿过非洲中部,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处热带,有“热带大陆”之称。

②地形: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大陆”;主要地形区有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屋脊”)、刚果盆地(世界最大的盆地)、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沙漠)、乞力马扎罗山脉(非洲最高山)等。

③海岸线平直,海湾、岛屿少。

非洲最大的岛是马达加斯加岛,非洲最大的海湾是几内亚湾。

④东非大裂谷:南起赞比西河口。

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死海附近,全长6400千米。

⑤河湖:主要河流有尼罗河(世界最长河流)、刚果河(非洲最大河流)、尼日尔河、赞比西河等,坦噶尼喀湖(非洲最深湖)、维多利亚湖(非洲最大湖)。

⑥气候: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气候分布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大致对称分布。

教学与学习回顾:课堂练习与反馈:读“非洲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①_____洲,2、②__ _洲。

③_______洋,④_______洋。

⑤_______湾,⑥_______海。

⑦____ __河,⑧_____ __湖,⑨坦噶尼喀湖。

⑩___岛,2、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的名称:A_______ _高原;B_____盆地;C_____ 高原;D________高原;E埃塞俄比亚高原;F_____ __山;G_____ _沙漠。

3、()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是:A、南亚B、中东C、欧洲西部D、撒哈拉以南的非洲4、()非洲一些国家为改变“单一商品经济”的局面,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努力发展民族工业 B提高初级产品的价格 C、扩大某种初级产品的生产5、()下列全部属于初级产品的一组是:A、矿产、木材、牲口、可可豆B、冰箱、电视、电脑、矿产C、小汽车、木材、牲口、经济作物、钢材D、原油、煤炭、木材、飞机6、()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沙漠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课题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二)每一颗心都有一双翅膀,只要有信心和毅力,坚持自由飞翔,就没有到达不了的目标。

审核人备课时间:教者:执笔人:江教与学目标:学会分析本区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教学流程设计:导入新课:学习新课:人口、粮食与环境自主学习:阅读教材65页“人口、粮食与环境”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居世界首位,为 %,撒哈拉以南非洲更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问题严重。

长期以来,本区农牧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人口增长速度,因此,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普遍遭遇的问题。

2)、由于本区气候分布广,该气候降水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如果季时间缩短,季时间延长,将造成严重的旱灾,导致农业收成不好,形成问题。

3)、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和肉类,为了生存,人们砍伐,开垦草原,以扩大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过多的牲畜,这些做法都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产生了问题。

合作探究:结合教材P66“活动”,讨论完成教材习题,为本区人民脱贫致富,请你提出2-3条合理化建议。

小结:①人口、粮食与环境:人口: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居首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更高。

人口增长过快,人口问题严重。

由于本区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广,容易将造成严重的旱灾,导致农业收成不好,形成粮食问题。

此外,本区单一商品经济畸形发展一种或几种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也限制了粮食的生产,造成粮食的短缺。

为了生存,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过多的牲畜,这些做法都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产生了环境问题。

②人口、粮食、环境问题是本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人口问题是重中之重。

教学与学习回顾:课堂练习与反馈:1、()撒哈拉以南非洲对人们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B、台风C、寒朝D、洪涝2、()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干旱、能源、资源问题B、人口、粮食、环境问题C、人口、粮食、能源问题D、宗教、石油、土地问题3、()下列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说法,错误的是:A、粮食供应不足是本区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B、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人们更多的伐林开荒,以扩大耕地面积,这些做法导致了生态环境逐步恶化C、本区西海岸的国家加纳主要出口的商品是交通设备和机械D、本区国家出口商品以矿产、森林、畜产品或热带经济作物为主4、()导致撒哈拉以南非洲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根本原因是:A、粮食增长速度慢B、自然环境恶化C、政局不稳定D、人口增长过快5、( )下面关于撒哈拉以南发展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过快,劳动力资源丰富,经济增长快B、长期殖民统治,农牧业生产发展迅速C、滥垦、滥伐、滥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D、开垦草地、种植粮食,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6、()有人称非洲是集“富饶大陆”和“饥饿大陆”为一体的大洲,这样称呼是因为:A、有钱人和穷人并存B、自然资源丰富而粮食供应不足C、国家有贫富之分D、人口多而经济落后7、()关于解决撒哈拉以南非洲粮食问题办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力砍伐热带森林,将林地开辟为耕地,扩大耕地面积B、大力开垦草原,将草原开辟为耕地,大量种植粮食作物C、在草原地区多放牧牲畜或到国际市场上大量买,以满足生活的需要D、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民族文化素质8、阅读与思考-----.非洲的问题:在非洲,由于土质退化,大片大片的农田和放牧地区正在消失。

在撒哈拉大沙漠南部边缘地带,近50年来已有约25万平方英里肥沃的土地变成了沙漠,这片土地的面积相当于索马里的国土。

由于已无法使现有的农田提高质量,非洲农民被迫通过砍伐森林或利用更不适合耕种的土地扩大生产。

非洲每年大约有1200万英亩的森林消失,这主要是人们开垦农业用地造成的。

非洲破坏了农村地区的环境,但并没有使经济得到有效的发展,也没有减少原本贫困的现象。

从1970年到1990年的20年时间里,肯尼亚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比例从40%增至47%,在整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营养不良的人口从9600万激增至2.04亿。

直到今天,贫穷的非洲一直在依靠外国的援助才能拨款进口粮食。

这在今后几年将会变得更加困难。

目前,非洲的粮食生产年增长率为2%,如果不增加粮食生产,那么到了2020年,这个地区的粮食赤字,也就是粮食产量和消费量之间的差额,将增加到7倍以上,达到7400万吨。

思考:(1)非洲农民砍伐森林或过度开垦荒地扩大生产,造成了哪些严重的后果?(2)根据你对“非洲某地环境恶性发展循环图”的理解,将下列各选项填入循环图的空格中:土地荒漠化、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