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网络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合集下载

技术创新与网络互动下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技术创新与网络互动下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容 , 与 P re 早 期 研 究 者 的 观 点 也 是 一 脉 相 承 , 这 otr等 但
产 业 集 群 的 升 级 问题 归 根 到 底 就 是 产 业 集 群 的创
新 发展 问 题 , 群 创 新 能 力 的获 取 和 提 升 是 集 群 升 级 集
的 本 质 , 集 群 升 级 的 过 程 并 非 简 单 的 某 个 企 业 创 新 但
界 定 ; 外 , 管 一 些 理 论 将 “ 新 ” 为 集 群 升 级 的 本 此 尽 创 作 质 内容 , 这 些 理 论 往 往 在 对 集 群 升 级 的本 质 内涵 、 但 具 体 途 径 等 问 题 的研 究 上 , 乏 微 观 、 态 、 合 的 级 是 指 集 群 从 价 值 链 的低 附 加 值 环 节 向高 附 加 值 环 节 攀 升 , 过 工 艺 流 程 升 级 、 品 升 级 、 能 升 级 通 产 功 到链 条 升 级 , 而 实 现 集 群 的 升 级 。尽 管 新 产 业 区 理 从 论 和 全球 价 值 链 理 论 将 “ 新 ” 为 集 群 升 级 的 本 质 内 创 作
关 键 词 : 术 创 新 ; 新 网络 ; 动 ; 业 集 群 升 级 技 创 互 产
DO : 0 3 6 / .s n 1 0 — 3 8 2 1 . 5 0 3 I 1 . 9 9 j is . 0 17 4 . 0 1 1 . 1
中 图分类 号 :0 29 F 6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7 4 ( 0 1 1 -0 70 1 0 —3 8 2 1 ) 50 5-4
的途 径 。
0 引 言
1 产 业 集 群 升 级 的 内 涵
近 1 0年 来 , 着 我 国 工 业 化 进 程 的 不 断 深 入 , 随 一 部 分 地 区在 经 历 了 一 个 飞 速 发 展 的 时 期 之 后 , 有 发 原 展 要 素 成 本 不 断 提 高 , 立 在 以 低 成 本 、 细 分 工 为 支 建 精 撑 的 规 模 化 生 产 能 力 之 上 的 发 展 优 势 逐 渐 弱 化 , 而 从 与 集 群 的 自然 演 化 过 程 不 同 , 业 集 群 升 级 是 指 产 处 于特 定 演 化 阶段 的集 群 转 变 其 现 有 组 织 方 式 和 行 为 模式 , 以维 持 或 获 取 持 续 竞 争 优 势 的 主 动 行 为 ] 。本 文

创新网络视角下的产业集群与高职教育互动关系研究

创新网络视角下的产业集群与高职教育互动关系研究

【 者 简介】 作 段 宇奇 ,女 ,本科 。讲师 、政 工师 。郴 州
职 业技 术 学院 党政 办副 主任 。
4 深 化服务 内容 , 深层 次的信 息服 、 开展 务。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不再是简单地 占有 资源, 而是要努力挖掘、整合各种信息资源。 在服务模式上 , 应更新服务观念 , 拓宽服务领 域, 为读 者提 供现 代化 的服 务手段 。 比如启 动网络文献传播、镜像数据库、网络追踪查 询 、远程 登录下 载等现 代化服 务方 式 ;开通 网上 咨询 、 网络导航 、 B 等 服务项 目 , BS 从而 拓宽服务范围, 培养大学生的信息能力。 5 、举办各种信息宣传活动, 提供实践操 作机会。 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 , 通过开展更多形式的活动来进一步提高大学 生的信息 素喷水平 。 此外 , 应充 分发挥 高校 还 图书馆的宣传教育功 能 , 从传统 的宣传栏到 图 书馆 的 网页 ; 从对 学 生的 面对 面辅导 到 网上 解答 , 信 包素质教育融于 图书馆 的各 项服务 把 中。 在整个信息素质培养过程中, 实践能力是 信 息能力的重要体现 , 应该更 加注 重大学 生实
业 集群与高 等职业教育 的 良好 的互动 关系将
极大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高等职业 教育的发展 促进 了产— 业集群的进步 , 另—方 面 产业集群为高职学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和 剃币 实践平台, 研究二者关系有重要现实意义。
创新网络 中企业 、高职 院校 、政 府 、行业协会的基本定位
三、创新 网络 中地方高等职业教育与 产业 集群互 动发展 的对 策
( 一)面向地方产业集群 合理设置专业 地方高校应立足于服务地方,根据社会 需 要、学 生就业需 求 以及学 校 自身的 发展进

超网络视角下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研究——以山东新汶产业集群为例

超网络视角下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研究——以山东新汶产业集群为例



引言
产 业集 群源 于组 织在 地理 位置 上 的集 中 ,是在 特定 地理 区域 内相 互关 联 的企业及 机 构在 空间聚 集 的 产业 组 织形 式 ,具 备地 理接 近性 和关 系接 近性 特征 ,并且 具备 构成 网络 的基 本要 素 ,是超 越企 业 的网络 组 织L 1 J 。产业 集群 的 发展 是区 域经 济发 展 的重要 力量 。但 我 国集群 企业 大多 以经济 利润 最大 化 为 目标 , 采 用从 资源 到产 品再 到废 弃物 的单 向线性 发展 模式 ,忽 视 了资源 的约 束和 对生 态环 境 的影响 ,致使 环境 污 染事 件频 发 ,生态 环境 愈 发严 峻【 3 ] 。在此 背景 下 ,提 高集群 的物 质循 环和 能量 多级 利用 ,实现 集群 生 态 化发 展 , 已逐 渐成 为集 群 发展模 式 的演 变趋 势【 4 J 。 产 业集 群生 态化 的构 想源 于产 业 生态 化 ,其核 心 思想在 于 资源循 环而 不是 其提 取和 使用后 的 “ 最终 抛弃”【 6 ] 。在此基础上,众多学者试图从不同角度研究集群生态化。一是关注集群生态化过程中的资源 循 环利 用 ,如 武春 友等 和黎 继子 等认 为产 业集 群 生态化 是指 集群 内的主 导产业 和相 关产 业甚 至包 括最终 消 费者 ,以 “ 供 应 商一 客 户 ”关系 通过 “ 信 任和 承诺 ”或契 约方 式进行 的基于 资源 高效利 用 的动态 化合 作 过程 ,其运 作 的物质 基础 是 生产和 消 费 中产 生 的产 品 、副产 品 、待 资源 化物 质和 废弃 物 J 。陆辉等 认 为 生态 化产业 集 群主 要 以资源 的循 环利 用 为纽 带 ,通 过前 向、后 向和侧 向关 联 ,形成 产业 集群 网络 , 使 上游 产 业产 生 的废物 都 能变成 下游 产业 的输 入 原料 , 所有 的物 质都 得 到了循 环往 复 的利用 , 表现 为“ 高 产 出、低 消耗 、低排 放 ”的循环 经 济模 式 ,使 经济 系统 与 自然生 态系 统和 谐相 融 … 。二是研 究集 群生态 化 的载 体 形式 ,如赵 云君 认为 应 以生态 工业 园为载体 ,发展 绿色 科技 ,促进 以循环 经济 为基 础 的集群 生 态化 “ 。肖华 茂指 出在 循环 经济 理 念指 导下 的集 群 生态化 发展 就是 要求 在集 群 内实现 正 向物 流和 逆 向物 流并存 的大物 流 网络系 统 L 1 引 。三 是侧 重研 究集群 生态 化 绩效 ,如 C h a r l e s Mb o h wa 等对津 巴布 韦 的老艾 德 丽安产 业 集群 进行 实证 研 究 ,发现 集群 开展 绿色 生产 ,能促 进企 业 问废弃 物 的潜在 交易 ,减 少企 业生产 对环 境 的负 面影 响L 1 引 。Al l e n B l a c k ma n 等 以墨西 哥 皮革鞣 制加 工产 业集 群 为例 ,发现 集群 中 引入清 洁生 产技 术 ,不但 能 预防环 境 污染 ,还 能 降低 产 品生产 成 本L 1 。上 述文 献从 不 同视角 探讨 了集群 生态 化 的 问 题 ,但 没有分 析集 群 资源 循环 过程 中主 体 间流动 的绿 色 资源 ( 如各 种资 源循环 利 用和污 染控 制技 术等 )

企业网络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初期的技术创新扩散模式研究

企业网络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初期的技术创新扩散模式研究
限 度 的 最 佳 规 模 , 此 规 模 以 下 的 企 业 , 可 能 进 行 研 究 在 不
出、 信息共享 、 共设施 共用 等 )企业很 少能 够获得 由产业 公 ,
内部扩 散 是其 提 升技 术 水平 的 主要 途 径 。首 先 , 分析 了集群 内部 企 业 网络特 征及 其 对创 新 扩散 的影 响 , 并
指 出 了 阻 碍 新 技 术 向 集 群 内部 扩 散 的 主 要 因 素பைடு நூலகம்; 后 , 于 集 群 内 部 的 企 业 网络 , 新 技 术 向 集 群 内部 的 然 基 对
内部 , 乎 所 有 企 业 都 生 产 或 提 供 基 本 相 同 的 生 产 或 服 务 . 几
个 产 品在不 同厂 商之 间 的信 息交 流 等 。 从 网络形 态 上 看 , 产 业集 群 的初 级 阶段 , 在 企业 网络
中 的节 点要 素不 够 完善 ,主要 是大 量 同类企 业 的集 聚 , 企
的竞争 。如 在新 都家具 产业 集 群 中的企 业 , 都把 群 内的 大 其 它企 业 作为 自己 的主要 竞争 对 手 .0 8 %以上 的企业 从 未
与 集群 内其 它企业 进 行交 易 、 合作 E。我们 用 图1 表示 产 3 ] 来 业集 群初 期 的企业 网络 形态 由于研究 开发 活动 具有 不可分 割 性 . 在起 码 的最小 存
用 的过程 中 . 此 建立 起 的各种 相对 稳定 的正式 和非 正式 彼
济 的增 长 、 效率 的提高 、 争 能力 的增 强 等 , 大部 分 是通 竞 绝 过 外部 技术 引进 和 群 内扩散 来 实现 的 。因此 , 如何 构 建初
级 产 业集 群 技 术创 新 扩 散模 式 成 为 了促 进 集 群 发 展 的关

基于区域技术创新视角下的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研究

基于区域技术创新视角下的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研究

内都是相互关联 、高度专业化的产业有规律地聚集在一个
区域 ,因此 集群 内的企 业可 以在本 区域 内就近 寻找 交 易合
作对象, 就近取得原材料、 半成品的供应, 而且资金、 技术、 员工也较容易得到, 这样就减少了运输成本 、 人才成本、 融
资成 本 , 从而减 少交 易成 本 , 降低 交 易费用 , 得一些 企业 使 在经 营 战略 中可 以采 用成 本 领先 战 略 。这 不但 使 自己进 入 市场 的障碍 更低 ,也 使得别 的企 业进 入更难 。这样 ,依 附 、 承载 于经 济组织 、 经济 活动 中 的技 术创 新 , 因企 业生产 的 就 低 成本 、经 营运 行 的便 利性 ,而有 了频繁 产生 的现 实 可能
种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 的产业空间组织 形式 , 它具有 的群体 竞争 优势 和 集聚 发展 的规 模 效益 是其 它 形式 无法 比
拟 的。


产 业集群促进企 业的技术创新
产 业 集群 促进 企业 的技 术创 新 ,这种 技术 创 新具体 体
现在战略、文化 、制度、管理、技术和环境等许多方面 。
田 '技木刨 枧角下的长期平坶t本曲线田
有 助于 实现 内部经 济 。 由外部 经济 和 内部 经济 作 用使 企业 的长期 平均 成 本 降低 。技 术创 新 视 角下集 群 内的企业 的长 期 平均 成 本 是 在下 降 的 ,也 就 是 说 收 益 是 在 不 断 增 加 ,
■ 柬 ■ ■ . 麓 t ■
新变得容易了、方便了,区域 内技术创新总的成本降低了。
产业 集聚使 得技 术创 新各个 要素 联结起 来 、 跃起 来 , 高 活 提 了技 术创新 的发 生频 率 , 使技 术创 新变得 更加 容 易、 增强 了

开放式创新视阈下的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研究

开放式创新视阈下的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研究

同时综合利用企业 内外部市场渠道为创新 活动 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切 萨布鲁
夫 的这一 思想 为企业有效利用和整合 内外部创 新资源 , 整合各
方 面科技力 量 , 形成合力 , 提高 创新效率 提供 了一 种全 新的创
新管理模式 , 引起 了国内外学者 的广泛关注 。 国外学者从 全球竞争 的视角研 究 了“ 开放 式创新 ” 的发 展 趋势, 发现开放式创新 的概念及相 关的策略不仅 适用于快速增
I n n o v a t i o n ) 走 向开放式创新 ( O p e n I n n o v a t i o n ) , 现在竞争优势往
1 . 2 开放式创新理论 的基本观点
从 而突破 集群 发展的“ 锁定效应 “ 和” 路径 依赖 ” . 实现产业集群
整体转型 和升级 。
开放式创新理论认为 , 企业 的边界是开放 的 , 是 可渗透 的。 企业技 术创新 的思想主要 来源于企业 内部 的研发部 门或其 它
部 门, 但也 可能来 源于企业外部 。企业应把 外部创意和外部 市 场化渠 道的作用 上升到和封 闭式创新模 式下 的 内部 创意 以及 内部市场化渠道 同样重要 的地位 , 均衡协 调内部和外部 的资源
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企业与市场 的中间组 织 , 其竞争 优势
主要源 自于聚集经 济产生 的成本优势 和由创新 网络带来 的技
往来 源于更 有效地利用 其他人 的创新成果 。在 切萨布 鲁夫看
来 。企业 要均衡协调企业 内部和外部 的资源来产生创新思 想 ,
术创新优势 。由于成本优势很容 易被 削弱 和模 仿 . 而技 术创新
成果 的使用权或所有权 。
程 的详细描述 , 切萨布鲁夫说明了实践 中开放式创新 的基 本原

企业技术创新和集群创新网络互动下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企业技术创新和集群创新网络互动下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收稿日期:2016-11-1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BJ L065);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重大研究项目(2016ZD011)作者简介:张治栋(1965—),男,安徽天长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孟东涛(1992—),男,安徽亳州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企业技术创新和集群创新网络互动下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1004-6917.2017.05.014张治栋,孟东涛(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摘要: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产业集群升级的根本动力,地理邻近性、知识互动、集体学习、开放式创新是产业集群升级的影响因素。

根据集群网络关系强度,可以将创新网络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创新网络萌芽阶段、创新网络耦合阶段和创新网络成熟阶段。

随着创新网络的不断发展,企业技术创新也从模仿生产、局部创新升级到协同创新。

关键词:产业集群升级;企业技术创新;集群创新网络;互动演化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917(2017)05-0063-062017年第5期(总第263期)产业集群作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集群会出现同质化竞争加剧、劳动力要素成本上升等问题,从而导致集群衰落甚至消失,集群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压力,要突破低端锁定、避免衰落,必须进行产业集群的升级。

产业集群升级的过程也是集群企业通过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的过程,最终实现集群整体产品附加值的提高。

由于创新研究的角度从单个企业内部转向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交流互动,对产业集群创新活动的研究开始兴起,产业集群可以有效促进集群内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成果的扩散,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创新模式——集群创新。

以集群创新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是强化集群核心竞争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对于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

2011年1. “十二五”期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地重大项目立项:47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全球化城市区域产业集聚与空间重组研究魏也华美国犹他大学(华东师大兼职)11JJDZH00548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产业升级与中国城市网络的发展研究徐伟加拿大LETHBRRIDGE大学(华东师大兼职)11JJDZH0062.省部共建3. 2011年度一般项目8 法学北京工业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11YJA 靳晓53 法学江西财经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互联网产业的反垄断法适用问题研究11YJA 蒋岩波146 法学大连理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的政策法律对策研究11YJC 王越316 管理学安徽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模块化视角的产业自主创新演化规律研究11YJA 张治栋339 管理学大理学院规划基金项目科学发展背景下滇西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区域合作模式研究11YJA 赵建军349 管理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会计信息质量、资源配置效率与产业升级研究11YJA 钱爱民354 管理学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心理资本和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新生代产业工人成才机制研究11YJA 吴贵明356 管理学福州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集成视角的产业集群管理研究11YJA 吴秋明基于创新网络的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形成机358 管理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创新网络的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形成机理和评价的实证研究11YJA 任道纹367 管理学贵州财经学院规划基金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研究11YJA 张目377 管理学河南大学规划基金项目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与创新发展研究11YJA 李锋379 管理学黑龙江大学规划基金项目文化产业视角下的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11YJA 朱桂凤395 管理学华中科技大学规划基金项目LED产业专利分散度测量及专利战略选择研究11YJA 袁晓东408 管理学江西财经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知识融合的区域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机制研究11YJA 徐晔462 管理学沈阳工业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区域一体化的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布局规划研究——以沈阳经济区为例11YJA 周晓晔473 管理学四川农业大学规划基金项目潮涌效应视角的农产品产业链价格回复机制研究11YJA 魏来478 管理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规划基金项目废旧电器再生利用产业链主体责任分配机理及其协同机制研究11YJA 张印贤490 管理学武汉纺织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纺织产业链集成创新中的知识产权战略模式探索11YJA 姜军507 管理学徐州师范大学规划基金项目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型的低碳生态适应机制及其路径优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11YJA 仇方道578 管理学东北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现代农业背景下东北地区农业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11YJC 刘萍581 管理学东华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产业结构行为与品牌价值交互作用机理11YJC 于君英586 管理学福建工程学院青年基金项目链式产业集群知识传播的路径依赖与网络重构——基于复杂网络的研究11YJC 蔡彬清599 管理学广东商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竞合关系演化的产业集群创新研究与实证分析11YJC 周旻602 管理学广西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升级机制与路径研究——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视角11YJC 梁君614 管理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与现代服务业创新协同发展的机理与对策研究——以浙江为例11YJC 陈月艳631 管理学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四化两型”下湖南产业集群生态升级战略研究11YJC 肖华茂633 管理学湖南商学院青年基金项目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能力提升模式及政策研究11YJC 汤长安635 管理学华东交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可持续成长途径研究--基于智力资本与创新战略结合新视角11YJC 李建良678 管理学江西财经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区域品牌结构创新视角下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路径研究11YJC 谌飞龙682 管理学辽宁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开放式创新的企业主导的产业链创新系统构建——以中国装备制造业复杂技术产品为例11YJC 王季688 管理学南昌工程学院青年基金项目高技术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知识共享机制研究11YJC 唐厚兴731 管理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制造业产业集群持续创新机制研究:协同和演化的视角11YJC 王琛758 管理学武汉纺织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产业生态化导向的企业成长模式与机制研究——以制造业为例11YJC 周永红775 管理学西南政法大学青年基金项目西部地区外生型新兴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及其根植性研究11YJC 胡新华815 管理学中国地质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外部知识网络、开放式学习与产业集群创新研究:以武汉·中国光谷为例11YJC 易明894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安徽大学规划基金项目我国移动终端动漫游戏产业链重构及运营模式创新研究11YJAZH063 刘晓云923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规划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学科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11YJAZH094 王伟建929交叉学科/综合研究湖南大学规划基金项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11YJAZH103 向志强954交叉学科/综合研究江南大学规划基金项目web2.0背景下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研究11YJAZH101 吴祐昕966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山东财政学院规划基金项目我国加工贸易由沿海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产业集聚研究11YJAZH093 王培志1003交叉学科/综合研究云南艺术学院规划基金项目云南少数民族影视资源的产业化开发11YJAZH096 王智1013交叉学科/综合研究中国传媒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电影产业理论构架及其应用11YJAZH070 蒲剑1035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北京交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绩效影响因素研究11YJCZH114 刘颖琦1106交叉学科/综合研究湖南理工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区域文化产业群战略空间定位与提升路径研究11YJCZH172 王文锋1110交叉学科/综合研究湖州师范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养老需求与老龄产业发展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11YJCZH053 何小勤1148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南京财经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复杂产业网络演化和集聚耦合机理及实证研究11YJCZH137 邱玉琢1172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山东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动漫产业品牌建构与核心竞争力研究11YJCZH027 丁培卫1175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山东工商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蔬菜产业竞争力动态仿真与评价研究-----以山东蔬菜产业为例11YJCZH261 朱智强1203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天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贸易隐含碳转移变化与国际产业分工11YJCZH177 王媛1219交叉学科/综合研究武汉理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构建与运行研究11YJCZH127 牟仁艳1269交叉学科/综合研究中国矿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碳减排约束下的能源价格及产业发展系统作用机制及政策研究11YJCZH050 何凌云1340 教育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实证研究11YJA 陈国维1342 教育学湖南工业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区域性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1YJA 李新生1397 教育学山东经济学院规划基金项目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实证研究——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视角11YJA 苗文利1467 教育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青年基金项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平台下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路径研究11YJC 潘和平1510 教育学杭州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引领作用及其实现机制: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11YJC 温正胞1623 教育学浙江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研究型大学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端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研究11YJC 易高峰1634 教育学中国计量学院青年基金项目美国高校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的实证研究11YJC 李战国1647 经济学安徽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罕用药产业政策研究11YJA 徐彪1665 经济学福建江夏学院规划基金项目海峡两岸产业转移效应的评价与产业优化研究11YJA 安增军1670 经济学广东金融学院规划基金项目适配科技产业发展的最优金融系统研究11YJA 李华民1678 经济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11YJA 李传喜1695 经济学湖北经济学院规划基金项目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我国对外投资与贸易政策研究11YJA 李娟1696 经济学湖南工程学院规划基金项目低碳产业链与产业绿色竞争力提升研究11YJA 易伟义1699 经济学湖南理工学院规划基金项目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我国绿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与支撑体系研究11YJA 周新德1704 经济学湖南师范大学规划基金项目网络经济条件下高新技术产业组织模块化研究11YJA 曹虹剑1707 经济学华北电力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低碳发展的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政策框架设计研究11YJA 赵新刚1708 经济学华东理工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产业链的太阳能发电政策研究11YJA 孔令丞1716 经济学华中农业大学规划基金项目本地资源、品牌农业与农业产业集群——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和内生增长理论的视角11YJA 曾光1717 经济学淮阴工学院规划基金项目空间图谱视角下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空间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11YJA 史修松1734 经济学南京财经大学规划基金项目我国服务业地区协同、区域集聚及产业升级研究11YJA 宣烨1763 经济学山西财经大学规划基金项目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途径研究11YJA 焦斌龙1768 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产业转移与空间协调的区域生产网络构建问题研究:以长三角为例11YJA 胡彬1781 经济学深圳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专业化劳动力与内生产业结构升级--理论模型与经验研究11YJA 赵登峰1782 经济学沈阳师范大学规划基金项目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研究11YJA 刘春芝1787 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规划基金项目经济波动、宏观调控与产业升级的关联度分析11YJA 周明生1792 经济学天津商业大学规划基金项目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机理:模型研究及实证检验11YJA 吕明元1816 经济学西南科技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促进西部经济一体化的产业集群政策研究:以成渝经济一体化为例11YJA 俞培果1817 经济学西南民族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产业转移背景下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研究11YJA 安果1821 经济学湘潭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研究11YJA 高青松1823 经济学徐州师范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多维视角下服务业发展路径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区域性和阶段化11YJA 蒋昭侠1828 经济学浙江财经学院规划基金项目城市群空间组织与产业空间分异互动机制与调控模式研究11YJA 崔大树1829 经济学浙江财经学院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多智能主体演化仿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研究11YJA 金通1839 经济学浙江工商大学规划基金项目科技金融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制创新研究11YJA 钱水土1841 经济学浙江工业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产业国际化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与边际效应实证研究11YJA 姚利民1845 经济学浙江万里学院规划基金项目产业集群影响技术创新的边界条件解析及其实证:知识交换的视角11YJA 谢子远1854 经济学中国政法大学规划基金项目碳税、规模经济与重工业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以钢铁业为例11YJA 陈明生1861 经济学中南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不同治理模式的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治理结构演变中的角色研究11YJA 危平1869 经济学重庆工商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集聚影响的区域差异及其门限效应研究11YJA 周兵1875 经济学安徽工程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及结构优化升级的机制和路径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11YJC 廉同辉1876 经济学安徽工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产业转移粘性与我国比较优势动态转化研究11YJC 成祖松1896 经济学常州工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以“长三角”为例11YJC 钱炳1903 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11YJC 刘伟1914 经济学东华理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促进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11YJC 马杰1916 经济学东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网络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机制及其实现路径研究11YJC 高彦彦1917 经济学东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依托产业集群演进的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自组织成长机制研究11YJC 赵驰1918 经济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产业转移、再集聚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11YJC 邓慧慧1931 经济学广东工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产业层面的知识扩散与产业空间战略研究11YJC 邓晓锋1934 经济学广东金融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区域产业转型与区域产业品牌效应研究11YJC 祝佳1937 经济学广东商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基于产业和空间二维互动的物流业与制造业双重集聚研究11YJC 韦琦1943 经济学广西财经学院青年基金项目西江流域开发与低碳产业体系构建研究11YJC 谭建新1953 经济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品牌群落演化的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11YJC 郑佳1956 经济学河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体育产业竞争力问题研究11YJC 刘希佳1982 经济学湖南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产业转移的制度效应:基于中部地区主要城市的实证研究11YJC 赵瑞霞1986 经济学湖南商学院青年基金项目环境规制下的产业转移与布局理论研究11YJC 彭玉兰1986 经济学湖南商学院青年基金项目环境规制下的产业转移与布局理论研究11YJC 彭玉兰2001 经济学华中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生鲜农产品组织效率优化与价值网络重构研究——以我国蔬菜产业为例11YJC 包玉泽2009 经济学吉林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基差技术的玉米产业链价格风险管理研究——以吉林省为例11YJC 闫云仙2029 经济学南京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评价及其培育机制研究11YJC 崔峰2035 经济学南京审计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国际分工背景下的节能减排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研究11YJC 刘瑞翔2037 经济学南京审计学院青年基金项目人力资本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基于空间经济学的研究11YJC 任志成2046 经济学曲阜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产业升级战略的政治经济学研究11YJC 刘刚2056 经济学山东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网络型产业的行政垄断与促进竞争研究——以铁路运输业为例11YJC 王会宗2072 经济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青年基金项目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下汇率变动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11YJC 张晓莉2073 经济学上海海关学院青年基金项目东亚对华产业转移的贸易收支效应研究11YJC 姚海华2075 经济学上海金融学院青年基金项目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基于开放经济的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理论框架11YJC 孔炯炯2088 经济学天津财经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培育机制与评估体系研究11YJC 梁强2111 经济学西安交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产业组织视角下的中国银行业竞争11YJC 周翔翼2122 经济学湘潭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环境政策的中国区际污染产业转移问题研究11YJC 吴朝霞2136 经济学浙江工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动力与特征研究11YJC 胡晨光2139 经济学浙江理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产业出口技术结构演进的机理及其劳动收入分配效应:基于要素密集度异质性视角11YJC 陈晓华2146 经济学浙江万里学院青年基金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11YJC 潘铁军2151 经济学中国地质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博弈模型的可再生能源产业补贴制度设计11YJC 陈艳2153 经济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海洋产业集群与沿海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机理、测度与实现路径11YJC 纪玉俊2159 经济学中国矿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新能源产业区域协同发展研究:基于长三角的实践11YJC 高伟2162 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我国大豆产业纵向关联价格传递问题研究:基于跨国市场力量视角11YJC 刘宏曼2548 民族学与文化学怀化学院规划基金项目城镇化背景下西南民族古村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化综合开发研究11YJA 王文明2556 民族学与文化学宁夏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回族文化禀赋与宁夏清真食品产业发展:基于对外贸易视角的研究11YJA 杨韶艳2951 新闻学与传播学北京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当代影像产业中奇观文化的经济分析和文化研究11YJA 吴靖2958 新闻学与传播学湖南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传媒产业集簇高端化发展理论建构与实践模式研究11YJA 王国平2970 新闻学与传播学南京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传媒产业关联:理论与实证分析11YJA 丁和根2982 新闻学与传播学浙江财经学院规划基金项目中国文化产业评估指标与内涵式发展战略研究11YJA 李涛2990 新闻学与传播学北京印刷学院青年基金项目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国电子阅读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11YJC 王平2992 新闻学与传播学长江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制播分离语境下的中部地区民营电视产业发展研究11YJC 刘远军3041 新闻学与传播学中国传媒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三网融合背景下内容提供商的产业地位重塑及发展战略研究11YJC 卜彦芳3043 新闻学与传播学中国传媒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我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测度研究11YJC 金雪涛3092 艺术学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规划基金项目我国童装产业现状及设计应用研究11YJA 单文霞3099 艺术学清华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外设计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11YJA 唐林涛3106 艺术学上海大学规划基金项目江浙沪戏曲剧团体制转型及推进产业化发展研究11YJA 赵晓红3122 艺术学武汉纺织大学规划基金项目湘鄂西部土家织锦传承与文化产业开发研究11YJA 叶洪光3152 艺术学北京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入世十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得失及对策研究11YJC 张燕3156 艺术学东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数字化发行放映条件下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之路11YJC 祁勇3167 艺术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创意产业下空间环境文化性塑造研究11YJC 赵晓龙3177 艺术学湖南商学院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动漫产业转型研究:基于中西比较的视角11YJC 赵小波3222 艺术学山东女子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当代设计艺术人才的培养与创意产业发展关系的研究11YJC 赵崇立3231 艺术学苏州科技学院青年基金项目鸳鸯蝴蝶派与早期中国文化创意产业(1919-1930)11YJC 李斌3254 艺术学浙江传媒学院青年基金项目明星制度与中国电影产业化11YJC 张彩虹3592 哲学内江师范学院规划基金项目中国文人画美学思想对中国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研究11YJA 邓国军3695 政治学天津财经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产业和平与多层级的集体劳动关系创新系统——以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带动中国劳动关系转型11YJA 王兴化4. 一般项目经公示不予立项20 管理学大连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战略性新兴能源技术辨识与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基于专利计量与信息可视化分析的视角侯剑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 经济学东华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府技术采购政策实证研究王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4 管理学广东工业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SNM理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模式研究张光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6 管理学河海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区域建筑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与政府规制研究刘炳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3 经济学江西财经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网络组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研究胡平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9 经济学兰州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风电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及对策研究——以甘肃河西走廊风力发电为例王建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5 管理学南京财经大学青年基金项目ICT产业融合下的平台竞合与绩效研究-以数字电视产业为例万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9 管理学同济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产业集群与企业模仿行为:基于信息处理观的实证研究苏依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1新闻学与传播学同济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生态发展指数的网络文化产业公共治理模式研究解学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0 经济学新疆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新疆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陈学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3 管理学扬州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集群与联盟共生耦合视角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机理及发展演变研究连远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8 管理学浙江工商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知识共享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成员间信任机制及组合绩效研究蒋樟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2 经济学中山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产业转移、劳动力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以广东为例罗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 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立项46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金融业综合经营下的规制问题研究艾洪德东北财经大学11JJD47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研究张抗私东北财经大学11JJD71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中下游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高建华河南大学11JJD161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部地区低碳产业发展与“两型社会”建设研究刘传江武汉大学11JJD168 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东西部地区产业转移与区域分工的理论及政策支持研究冯宗宪西安交通大学11JJD178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东盟国家产业结构研究王勤厦门大学11JJD。

创新网络、集群品牌视角的旅游产业集群升级研究——以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为例

创新网络、集群品牌视角的旅游产业集群升级研究——以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为例

贤湾等国际旅游综合体及海 潮旅游综合体 、 建德黄饶旅 游综合体是一种典 型的旅游产业集 群。杭 州主要 国际 所示 。 游综合体 、 大美丽洲” “ 良渚文化旅游综合体 、 江旅游 旅游综合体概况如表 1 之 度假 区旅 游综合体等。国际旅游综合体 是在一个 特定
条 件 为发 展 基 础 , 以旅 游 景 区 、 游 饭 店 等 旅 游 企 业 为 旅
群经营与管理制度创新 、 旅游企业竞争 与合作模式创新
收 稿 日期 :2 1 O 0 l— 6—2 ;修 回 日期 :2 1 0 2 8 0 2— 3— 9
等为导向 , 在长期正式和非正式 的合作 与交流基础上形 成的, 为促进旅游产业集群集体 学习 、 知识溢 出 、 知识创 新、 竞争力提升等而形成的各种关系和活动的总和。因 此, 旅游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是一种无形 的网络。
品牌 创新 、 游 资 源 开 发 与 项 目建 设 创 新 、 游 产 业 集 旅 旅
联系… 。Jcsn M rh 认为旅游产业集群理论是经济 1 1 旅游产 业集 群创 新 网络 ako , upy .
平 。N vl, cmt对“ 国健康生活方式旅游集群 oei Sh i l z 英
(h Khah f t e orm vs rH T ) 机 构如 何 te el y i s l t i ut , L C ” U t le y u s e 促 进 中小 旅 游企 业 之 间 加 强 合作 , 进 中小 旅 游 企 业 创 促
旅游产业集群 的升级是旅 游产业集群 由低层 次 的 业集群逐步完善 自身的网络 , 并发挥其作为集群应取得 的效应及规避集群 危机 的重要途径 。本研 究借鉴旅 游 产业集群 、 产业集群 等方面 的研究成果 , 以杭

基于创新网络的广东产业转型研究

基于创新网络的广东产业转型研究

创 新 网 络 结 点 间 的 联 系 强 度 反 映 了 结 点 关 系
的 稳 定 性 与 密 切 性 ,当 网 络 结 点 联 系 频 繁 时 , 创
新 网络 内 信息 流通 快 , 作 行 为 和创 新 产 出 ( 合 如
专 利 等 知 识 产 权 成 果 ) 多 , 而 有 力 促 进 了 创 较 进 新 网络整 体效 率 的提 升 。近 年 来 , 东 省 的公 共 广 技 术 创 新 研 发 平 台 、 询 服 务 平 台 、 训 平 台 等 创 咨 培 新 中介机 构 发展 迅 速 , 新 网络 主 要结 点 联 系 日 创 渐 紧 密 。 以创 新 网 络 中 的 广 东 专 业 镇 为 例 , 0 0 2 1 年 , 东专业 镇 拥 有 高新 技 术 企业 10 广 0 0余 家 , 约
13 . 整 合 网络优 势 , 进产 业 间 的融合 发展 促
占全 省 高 新 技 术 企 业 总 数 的 三 分 之 一 , 为 发 展 成
科技 型 企业 的重要 基 地 。截至 2 1 0 0年 , 省 专 业 全
镇 累 计 专 利 授 权 数 已 突 破 1 万 件 。专 业 镇 共 建 5
技 术 创 新 平 台 1 6个 , 究 开 发 项 目 达 到 1 2 9 研 08 项 , 果 转 化 项 目产 值 达 1 . 4亿 元 , l 3 6家 成 75 为 38 企 业 提 供 技 术 服 务 。但 目前 多 数 专 业 镇 的 公 共 技术 创新 平 台 囿 于科 技 资 源 的 薄 弱 , 能完 成 产 只
技术 开 发 、 新 成 果 示 范等 较 复 杂 的科 技 创 新任 创
务 , 专 业 镇 企 业 的 服 务 仍 处 于 “中 间 商 ”的 层 对

区域创新环境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区域创新环境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为基础 , 通过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经济计量方法划分区域创新环境 的层次, 考察其对产业集群升级 的影 响, 并分 析各影 响 因素的差 异 。

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升级作了相当深入的研究 ,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 稿 日期 ]0 0—0 收 21 7—1 5
[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 目( 批准号 :0 Y 2 2 ) 广 东省软科学研究计 划项 目( 准号 :0 0 0 0 00 7) 主 1JB07 、 批 2 1B 7 30 4 , 持人为王鹏 ; 暨南大学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台区域合作研究 中心 ( 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 基地) 大项 目( 准号 :8D M7 09) 重 批 0 J X 90 ,
络 , 者从 非 正式创 新 网络建 设 的角度 对产 业集 群 升级进 行 了实证 研究 , 为非 正式创 新 网络 对 产业 集 前 认
群升 级 的影 响 主要表 现 在非正 式交 流 、 个人 间 的信任 和文 化三 个方 面 ; 者则 着 重探讨 创新 网络 的形 成 后 机制 , 并提 出在 创新 网络背景 下产 业集 群 升级 的策 略 选择 。王 晓娟 (0 9 对 产业 集 群 地方 性 网络 存 20 ) 在 的风险 问题进 行 了研 究 , 出通 过集 群企 业 的跨 区域 发 展 , 升产 业 集 群 在 全球 生 产 网络 中 的位 置 , 提 提 实现 产业集 群 升级 。T e — o gE g 2 0 )6以珠江 三角 洲 的电子 产业 集群 为例 , 析 了地方 企业 网络 ekY n n ( 0 9 [ j 分 关系 的不 同形式 及其 对产 业集 群 升级 的影 响 , 指 出在 私 人关 系 的基 础上 , 源搜 索 、 习 和结 网这 三 并 资 学

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辽宁省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辽宁省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辽宁省产业集群升级研究摘要:文章在界定产业集群升级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创新网络对产业集群升级的影响。

然后从区域创新网络的视角分析了辽宁省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并针对辽宁省产业集群升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辽宁省产业集群升级对策。

关键词:区域创新网络产业集群升级辽宁省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88-02一、产业集群升级的内涵何谓产业集群升级,至今没有明确的定义,一些学者各自从理论研究的内容和需要方面阐述产业集群升级的内涵。

bell&albu(1999)认为集群升级应该更注重知识系统,而不是生产系统。

格兰诺维特维为代表的社会学者认为要促进产业集群的升级,应该加强产业集群内的社会网络。

特别是他们提出的“弱联结”“根植性”“社会资本”的概念成为许多学者研究集群的工具。

魏江(2002)认为产业集群升级是指处于特定演化阶段的集群转变其现有的组织方式和行为模式,以维持持续竞争优势的主动行为。

吉敏(2011)认为产业集群升级的本质是集群创新能力的获取和提升。

这些学者着眼于产业集群内企业以及集群内企业的组织方式等,提出了产业集群升级的内涵。

任何一个经济组织都不可能闭关自守,必须和外界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下学者从产业集群如何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角度阐释了产业集群升级的内涵。

humphrey,schmitz(2002)认为产业集群升级主要落实到以下四个具体方面: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跨产业升级。

梅丽霞等(2005)提出产业集群的升级是地方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上获取附加值能力的提升。

张辉(2006)认为产业集群升级是产业集群加强与外界、与全球企业的联系并嵌入全球价值链,增强集群竞争力,获取更多的价值增值。

本文认为产业集群的升级的内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生产率和集群生产总值的提高。

(2)产业集群由粗放的经营方式向集约经营方式转变。

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行为机制分析

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行为机制分析

地理集聚特征反映在我 国产业 集群分布状况 中 ,往往 以某一城
市、 某一乡镇 为地理边 界 , H这种地理边 界与行政边界具有显 而 . 著的重合性 ,这 主要是 与我国产业集群发展 中政府所发挥的作
从 中观层 面对 特殊 的 网络 形态—— 产业集 群创 新 网络做研
用有关。 在产业专业化方面, 我国产业集群中最常见的关联特征
网络 分为 l O种 , 弗里曼 ( 9 1 把这些 网络形式 概括 为正式 网 19 )
:以揭示集群创新网络的行为机制 、 , 竞争优势和集群创新的内
: 规律。


产业集群及其创新 网络 的界定
研究产业 集群 的创 新范式 , 首先必须界定产业集 群的概念。 现有文献资料看 , 产业集群根据两个 特征 来界定 , 一是地理集
是价值链 , 在这种价值链联 结模式 中 , 企业之 间有较 为明确的专
业 分工 , 由此而分化 出集 群的行为 主体 , 并 包括供应 商 、 竞争者 、 用户和公共部 门等 。 由于集群行 为主体之 间联结关 系的存在 ,对集群 的创新行 为就会产生关联作 用 , 由此 构成 了集群创新 网络 并 现有 的集群 创新研究认 为 ,企业 的创新活 动及 其产出 与企业是 否属 于集 群 成 员密切相关 ,这就意味着企业创 新广 出与其所在 的地 理空问 : 有关 , 既是 集群形成 的原 因 , 是集群创 新 网络 产生 的背景 。 这 也 关 于集群创 新网络 , 国外 的研 究成 果看 , “ 产业 ”、 加 从 以 新 “ 利福尼 哑”和 “ 北欧学 习型经济 ”这i个相 似学派为代 表 , 出 提 非 区位 因素重要性 的企业集群竞争理论 。该理论基 于知识经 济 背景下知识 和技术等 要素 ,强调集群 的竞争优势在于集群 网络 的创新 能力。 基曼 ( 9 1)德 博勒逊和 阿曼斯 ( 9 1 在对集 弗 19 、 19 ) 群创新 网络做 了概要性论 述后 ,认 为企 业集群可 以被看作足 网 络 的一种形 态。 德博勒逊 和阿曼斯 (19 ) 技术创新 的角度把 91从

基于集群创新网络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基于集群创新网络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第28卷第1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28No.12008年2月 Jour nal of Y anc heng Teacher s Unive rsity (Humanities &Social Scie nces) Feb.2008[收稿日期]2007-11-10[作者简介]王建国(63),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刘 珂(66),女,郑州轻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

基于集群创新网络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王建国1,刘 珂2(1.河南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发展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0;2.郑州轻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0)【摘 要】产业集群的升级问题,集中体现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及其功能的有效发挥。

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功能结构和运行机制,决定了其对产业集群升级具有推动作用。

因此,培育并促进创新网络成长,将为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提供不竭动力。

【关键词】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升级【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873(2008)01-0033-07 产业集群作为现代经济布局的一种重要形式,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具有了相当的规模,但由于其具有自发性,因此,面临着紧迫的升级问题。

产业集群的升级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的构建问题,集中体现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及其功能的有效发挥。

产业集群中的创新网络与产业集群相伴而生,但并不必然产生强大的创新功能,只有加以正确引导和培育,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才能不断成长,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提升,从而成为产业集群升级的根本动力源。

一、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功能结构和运行机制(一)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内涵网络概念起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至八九十年代网络与结网的概念便开始流行。

网络是指以不同形式表现的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按照哈肯森(Harka nson )的观点,网络是具有参与活动能力的行为主体,在主动或被动的参与活动过程中,通过资源流动,在彼此之间形成的各种正式或非正式关系[1]。

从产业集群到区域创新系统——产业组织视角下的集群升级方向

从产业集群到区域创新系统——产业组织视角下的集群升级方向
的创新需求 。 凹 截止 2 0 1 1 年 ,广东在 3 2 6个专业镇 式产 业集群 中建 有 2 0 9个 公共创 新服 务平 台 ,但其 中很 多还 只是刚 刚成
立 ,有些对其职能及如何发挥作用处 于迷茫之 中。并非 所有 的技 术服务组 织都能 够有效发 挥作用 。为加快专业 镇 转型升级 ,2 0 1 2 年广东颁布 了 《 中共 广东 省 委广东 省人 民政府 关于 依靠 科技 创新 推进 专业 镇转 型升 级 的决定 》


从 产业 集群 到 区域 创新 系统
产业组 织视 角下 的集群升级方 向 岳 芳敏
( 广 东行 政 学院经 济 学系教授 ,博 士)
[ 摘要] 通过梳 理相 关理论发现 ,产业集群升级理论 主要是基 于产业视 角 ;同时观 察广 东专业镇
转型升级 实践 ,基 于产 业组织视 角 ,提 出产业集群升级 目标和方 向是 区域创新 系统。需要分三 个阶段 完成 ,首先是 建设 与完善 集群创 新网络 ,通过嵌入技术服务组织 ,加 强集群 网络各 节点的互动合 作创
快建设 以生产知识或技术密集 型产 品为主的创 新型产业集群 。这 一政策导 向有可 能误导产 业集群 的发展 ,是 对技 术创新理论认识不足 的结果 。 当前 ,由于集群升级 的 目标缺乏 明确 的理论 指南 ,各地政府 在引导 、促 进集群 转型升 级 中缺 乏指导 ,缺乏 明
确 的 目标 。集群企业 ,尤其是传统产业集群 中的企 业失去了发展 和努力方 向 ,一些企 业 由于担 心本 地政府鼓 励产
业转移 ,因产业政 策不 明确 而不敢或不愿加大技术改造 升级投入 ,一 些企业 因为成本 上升 、利 润率降低 ,在近 年
来股 市、房地产市 场高额利 润回报下 ,转 而投入虚拟市场 ,实体产业投入大减 ,加上腾笼换鸟政 策下 的产业 转移 ,

“大智物移云”背景下制造业集群转型升级研究

“大智物移云”背景下制造业集群转型升级研究

“大智物移云”背景下制造业集群转型升级研究近年来,全球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由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和服务化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所引发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新契机和新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制造业集群在追求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和提高产能的同时,也开始注重以科技创新、升级转型和转型升级为核心,实现产业链的快速整合和优化升级。

在全球制造业中,中国的制造业往往被称为“大智物移云”。

这是因为中国制造业在近年来的发展中,追求创新引领,推进科技升级,加强产业整合,在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快速进展。

同时,智能制造推进开放共享、跨界融合,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高质量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大智物移云的背景下,制造业集群转型升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制造业集群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探索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的集群发展路径,提高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水平。

另一方面,随着跨界融合的加速,制造业集群需要与其他行业迅速融合,开拓新的市场和领域,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

制造业集群转型升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和关键问题。

一方面,需要在技术层面推动产业升级,加强工艺创新、信息技术应用、智能制造推广等方面的建设,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需要在产业整合方面推动行业升级,加强供应链优化、产业链布局、资源集成等方面的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发展活力。

此外,制造业集群转型升级还需要解决多方面的难题。

首先,制造业集群要树立强大的技术创新意识,不断引进、吸收新的技术和理念,与时俱进地推动产业升级。

其次,要建立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环境,推进产业的协同创新和跨界融合,促进创新、应用和市场的良性互动。

最后,需要建立多元化的产业生态系统,培育新的业态、新的服务、新的消费需求,提升决策者的产业洞察力和战略视野,促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产业集群升级的影响因素识别实证研究——基于正式创新网络视角的分析

产业集群升级的影响因素识别实证研究——基于正式创新网络视角的分析

【 关键 词】 产业 集 群 ; 式 创 新分 类 号】 2 1 【 标 识 码】 中 F 7 文献 A
【 章 编号 】 0 3 7 6 (00 0 — 17 0 文 10 - 42 2 1 )2 0 0 — 5
随着 技术进 步 、 球分工 专业 化和竞 争加 剧 , 全 一些 曾经 给地方 经济带 来繁 荣 的产 业集 群 , 其是 尤 那些 处 于价值链 低端 、根植 于 ” 方 的发 展 中 国家 的产业 集群 , “ 地 正不 同程 度地 面临着 技术 能力 不足 、
《 磅而学  ̄ 00 ) 1 年第 2期 2
・17 ・ 0
经 济
度、 结构 效度检 验 。
二 、 据 与 分 析 数
1量 表 开 发 。 、
( )项 目确认 。首 先是通 过对来 自企事 业单位 的 2 1 5位 中高层管理 人员或 专家进 行半结 构化访 谈, 访谈 结果 表 明 , 业集 群正 式创 新 网络 的创新 能力 与其 升 级之 间存 在互 动互 赖关 系 (0 %的被 产 10 访 问者都认 为存 在互 动互赖 的关 系 ,其 中 5 %认 为互动互 赖关 系很强 ,2 2 3 %认 为有 较强 的互 动互赖


产 业 集群 升 级 的
影晌因素识别实证研 究
— —
基 于 正 式 创新 网络视 角 的分 析
马 鹏 1 李 文秀
( 、 东金 融学 院讲 师 ; 、 东金 融 学院工 商管理 系 副研 究员 , 1广 2广 中山大 学管理 学 院应用 经济 学流 动站博 士后 )
【 要】 正 式 创 新 网络 的 视 角探 索性 分 析 产 业 集群 升级 的 影 响 因素 和 如 何 实现 升 级 等 问题 , 果 表 摘 从 结 明 . 式 创 新 网 络 中 影响 产 业 集群 升 级 的 因素 可 归 纳 为 合 作 有 效 性 、 惠与 信 任 和 制 度 三 个 因 子 , 依 此 正 互 并 给 出 产业 集群 升 级 的 政 策 为 : 励 和 引导 产 业 集 群 内行 为 主 体 的 创 新 活 动 , 进 正 式 创 新 网络 的 建设 ; 鼓 促 鼓 励创 新 主 体 间 的有 效 合 作 , 惠 与 信 任 , 强 制度 建设 , 互 加 以促 进 产 业 集 群 创新 水平 的提 高。

浙江产业集群创新网络跨区域重构研究

浙江产业集群创新网络跨区域重构研究
J u n lo I d s i e h oo ia c n mis o r a f n u t a T c n lg lE o o c rl c
— — — —
N . G nr ,N .1 ) o 1( ee l o29 a
Jn.01 a 2 2
集 群跨 区域 的创 新 网 络 ,使 产业 集 群 在更 大 的区 域 范 围 内发 挥集 聚效 应 ,实 现 技 术 、知识 和信 息 等要 素 的 共 享 ,提 高 产 业 集 群 的创 新 协 同 能 力 ,
对 浙 江产业 集 群转 型升级 具 有重要 的现 实意义 。
究机 构 、中介 机构 和 地 方 政府 等 )在 交 互 作 用 与 协 同创 新 过程 中 ,彼 此 建 立起 各 种 相 对稳 定 、能
5 % ,块状 经济 在全 省发 展经 济 、参 与 国际 竞争 、 6 扩 大就 业 方 面 发 挥 了 十分 重 要 的 作 用 。 目前 ,浙
江省政府为推动传 统块状经济 向现代产业集群提
升 ,已经确 定 杭 州 装 备 制 造业 、宁波 服 装 、绍 兴
与属性 已经开始制约产业 集群 的可持续发展。产
业 集群 是一个 开 放 的系 统 ,技 术 和 知识 除 了来 自 集群 内部 的企 业 与公 共 研 发 机 构 , 区域 甚 至 是 国
际 的知 识源 构成 了产 业 集 群 的外 部 网络 ,集 群 创
纺织 、嵊州领带等 4 个块状经济为现代产业集群 1
转 型 升级 示范 区 ,要全 面 提升块 状经 济发展 水平 , 加 快 建设 现代 产业 集群 ,推动工 业结 构优化 升级 , 着力改 变浙 江省 工 业 主要 处 在 低 端 产业 和 低 附加

创新网络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升级

创新网络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升级
与 此 对 应 的 是 管 理 学者 将 视 角 转 向产 业 集 群 的 竞 争 特 点
和竞争优势 ,解释产业集群存 在的合理性 ,将 企业作为 主体来分析产 业集 群和非 集群条 件下竞 争优 势的差 别。
产 业 集 群 的不 断 增 多 与 壮 大 ,使 得 产 业 集 群 的 升 级 问 题 成 为 理 论 和 现 实 中 迫 切需 要 解 决 的 问 题 。
第2 8卷
29 月 0 年3 0
第 3期
工 业 技 术 经 济
V18 N. 总.. o 0 第 2 3
15 8期
创 新 网络 视 角 下 的产 业 集 群 升 级
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华
( 国家税务 总局 党校 ,扬州
[ 摘
2 50 ) 2 07
要] 产业集群的升级 问题 ,集 中体现为产业集群创新 网络 的形 成及 其创新 能力的提升 。本
[ 中图分类号]F6 . [ 029 文献标识码 ]A
产 业 集 群 在 世 界 各 国 的 迅 速 发 展 ,以 及 它 对 地 区 经
等机构) ,而且企业群之间有着广泛的合作与协调 ,形成 关系交错 复杂 的网络。产业 集群组织 类型 的特殊性 ,也
就 是 威 廉姆 逊 (99 18 )所 指 出 的 ,它 是 介 于 企 业 和 市 场 之 间 的 一 种具 有 较 强 协 同 效 应 的 中 间 型 组 织 , 即 网 络 组 织 。网 络组 织 是 由许 多 独 立 企 业 构 成 的 具 有 可 选 择 性 、
经济发展与本地关 系资本 网络 和地理邻 近带来 的规模经
济 、范 围经 济 密 切相 关 。 由此 ,我们 知 道 产 业 集 群 的 组 成 是 广 义 上 的 企 业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第5期・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产业集群有四种升级方式:产品升级、工艺升级、功能升级及价值链升级,无论哪一种升级方式都离不开创新,所以,产业集群的升级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产业集群的创新问题。

产业集群中的创新网络与产业集群相伴而生,但并不必然产生强大的创新功能,只有加以正确引导和培育,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才能不断成长,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从而成为产业集群升级的根本动力源。

本文以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为基点,研究产业集群的升级问题,以期对实践有所裨益。

一、集群创新网络的内涵和结构在描述集群中创新活动时,使用较多的是“集群中的区域创新网络”或“基于集群的区域创新网络”,实际上,集群创新网络是区域创新网络的一个子网络,二者的区别在于:区域创新网络中可能有多种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主要集中于一种产业;区域创新网络与集群创新网络所涉及的地域范围并不完全一致。

因此,参照区域创新网络的定义,可以认为集群创新网络是指在某一产业集群中,各个行为主体(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组成的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导向、在长期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促进知识在集群内部创造、储存、转移和应用的各种活动和关系的总和。

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可视为一个由各个结点组成的大系统,其网络结点主要包括企业、大学或研究机构、政府等公共组织机构、中介服务组织等四方面。

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1.企业群:是指各个专业化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应商、成品的生产制造商、分包商、销售代理商、各种形式的企业服务商等,既包括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也包括为数不多的大企业。

由于企业是网络中最重要的经济单元,也是参与创新实现创新增值的最直接行为主体。

因此,以企业为中心结点的各种网络联接则是经济学中研究的重点,也是研究集群网络的出发点。

2.大学、科研机构:知识与技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作为知识、技术的支撑结构,大学和各种研究机构不仅可以创造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等,还可以通过教育、培训以及成果转化等方式,有效地促进知识、信息、技术等的扩散或市场价值的实现。

所以,大学或研究机构是集群网络中参与创新的重要主体。

区域中能否拥有高水平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以及能否充分发挥这些行为主体在参与网络创新活动过程中的作用,是保证集群网络创新功能能否持续提高的关键因子。

3.中介组织:包括集群内存在的各种行业协会、商会、创业服务中心等组织机构以及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各种形式的中介组织。

作为市场的中介,这些组织部门兼具市场的灵活性与公共服务性等两方面的特点,不仅可以有效协调与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不断帮助政府部门和市场激活资源,进而增强区域内创新的活力。

4.政府及公共部门:政府部门涉及到国家政府部门与地方政府部门,但本文主要强调和论述地方政府及公共部门的作用。

地方政府及公共部门不是创新活动的直接参与主体,但在积极营造区域发展的创新环境、促进集群网络的形成与创新、有效规范地方市场行为以及挖掘集群内潜在创新资源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在网络与行为主体之间扮演桥梁的角色,并通过积极参与营造“创新空气”,使知识、信息的传递与扩散更加准确和有效。

因此,我们也将政府及其公共组织部门看做集群网络中的一个基本结点。

需要强调的是,在集群网络中企业是直接参与创新活动的最主要的行为主体,是集群网络中的关键因子。

大学和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的知识、技术成果等只有依靠企业的产品并在市场中实现价值,才能够完成创新活动的整个过程;大学或研究机构通过教育、培训提供的新知识和新思想也必须渗透到企业的决策与生产经营管理中;集群内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集群网络中的行为主体,则必须通过提供良好创新环境和服务条件间接参与创新活动或过程。

上述四个结点通过各种信息网络结成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网络各要素之间通过网络连线使高频率、高强度的交流和接触成为现实,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集群区内独具特色的创新网络。

二、集群创新网络对集群升级的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集群升级的实质就是创新能力的升级,创新的实质就是提高各要素的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将之整合为集群的综合竞争力。

□刘珂创新网络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企业力ENTERPRISEVITALITY产业经济63・2007年第5期・因此,整合集群资源,提高集群创新能力,是集群升级的关键所在。

1.集群创新网络有利于提高集群综合竞争力在促进升级的三个关键因素当中,集群创新网络是核心要素,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

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过程,也是从集聚经济演化到创新网络的过程,本质上就是集群不断完善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集群中的企业家网络、投入———产出网络都会进一步完善和升级,因此,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是集群成熟和升级的标志,而完善的集群创新网络是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源泉。

集群创新网络的创新功能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而且还体现在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开辟新市场等多个方面,这不仅有利于提高集群中产品的质量,提升集群的美誉度,为集群品牌的创建打下坚实基础,而且为扩大集群的外向度提供组织、制度、文化等方面的保证。

2.集群创新网络有利于规避集群的网络风险和结构风险产业集群在发展中存在结构风险、网络风险和周期风险。

其中结构风险是集群风险的显性表征,是由集群内部的网络风险和外部的周期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网络风险是导致结构风险的内因,周期风险是外部诱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当集群内主导产品或产业进入衰退期,因其市场急剧缩小而威胁到集群的生存时,集群将面临着结构风险,这种结构风险实质上是网络风险所造成的,基于集群创新网络的技术创新将不断推出新产品,自动化解集群潜在的风险。

3.集群创新网络的完善伴随着社会资本的积累和升级集群创新网络中的规则要素(即影响行动的规则)和动态要素(即网络形成、变化的机会和限制)也会对集群升级产生重要影响,换句话说,就是集群创新网络中各主体的活动及其相互影响也是影响集群升级的一个重要变量。

社会资本是支撑集群发展的软件条件。

Coleman(1988)对社会资本给予了全面而具体的界定和分析,他把社会资本定义为“行动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相互进行各种交换,甚至单方面转让对资源的控制,结果形成的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包括权威关系、信任关系以及作为建立规范基础的关于权利分配的共识。

在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具体表现为集群内部的规范、信任与合作、知识的流动机制,以及自增强的社会网络。

社会资本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组织之间的合作,改善相互信任的关系。

集群中的组织间信任关系带来了集群中的项目合作、隐性知识的传递和企业机构间的公共或私人伙伴关系,也提高了成员对于共同规则的遵守程度。

产业集群内各行为主体面对面地交流和相互学习,会使彼此运作得更有效率。

集群发展中形成的规则(如对话、信任)以及相互影响的强度还会对集群创新网络的演进方向和速度产生不同的影响:一种是行为主体间互动式的竞争、合作和创新会促使网络的升级;另一种是由于网络的封闭性,缺乏创新,使网络陷入市场、技术或者是制度的“锁定”状态,形成集群的网络风险。

为避免“锁定”于旧网络中,各参与者要着眼于长远,敢于放弃眼前的既得利益,抛弃不合时宜的旧规矩、旧习俗,不断创新,积极吸纳外部的知识和信息,使网络向更富竞争力的层次演进。

4.集群创新网络有利于增强产业集群的根植性我国的嵌入式产业集群的发展更新顺应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利用当地区位和低成本的优势形成了竞争力。

但集群企业间的联系是跨国公司间联系的复制,而非建立在当地社会网络的基础上。

一旦产业链中关键企业决定迁移,就有可能导致整个产业网络的崩溃,形成整体迁移。

事实上,有些产业集群的根植性差,游移性产业较多,关键在于没有建立一个完善配套的集群创新网络。

传统产业集聚理论着重强调外部经济的效应,而现代集群理论却证明,集群创新网络才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来源的重要内部机制。

美国的硅谷就是一个建立在创新网络基础上的高技术产业集群,网络中的主体密切联系,企业与企业之间有着丰富多样的交流与合作,并促进各个专业制造商集体学习和灵活地调整一系列相关的技术。

因此,在以外来(外商)企业形成的产业集群中,通过完善集群创新网络,就可以解决其“落地生根”的问题。

主要包括:寻求区内各经济主体交流和互动的粘合剂,促进集群区内本地企业与外来(外商)企业的整合,以增强地区性粘结或凝聚力;构建集群内学习型合作网络以提高集体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营造区域创新环境;要在集群中形成由中介服务机构、科技服务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组成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是构建地方网络的重要环节。

植根性好的产业集群会表现为一种区域品牌,从而会进一步强化集群的竞争优势。

总之,集群创新网络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将会对产业集群升级产生推动作用,成功的集群战略通过各行为主体间的互动,使集群内部的每一个生产要素都强化或改变其他要素的表现,形成高效率的协同效应,推动集群系统向高效率的创新网络演进。

这一网络为集群吸引区域外的经济资源在该区域内聚集、发展,形成竞争优势和集群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动力。

三、培育集群创新网络:促进集群升级的战略选择集群创新网络是影响集群升级的关键因素,培育集群创新网络,能够为集群竞争力持续提升提供坚实的支柱。

政府要把培育集群创新网络作为促进产业集群升级的基本战略,在实施这一战略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培植集群企业的创新能力集群企业是区域创新网络中的主体,是网络创新能力的决定力量。

产业集群的主要优势是存在知识溢出效应EnterpriseVitality-产业经济企业力64以及在创新上的协同效应。

集群企业应充分认识溢出知识的价值,不断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积极参与技术合作,促进知识的溢出和共享,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同时,在集群中优化互动合作的环境,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可以从整体上提高集群的创新能力。

(1)强化创新意识,构筑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

集群中的中心企业和骨干企业,应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其他企业应充分利用集群内部技术服务机构和外部研发机构的力量,与科研院所和大学合作建立联合技术开发中心。

(2)确定在产业链上的合理定位,优化集群的产品结构。

集群中的每个企业都应找准自身在产业链上的定位,然后培植自身的核心能力,与上下游企业加强沟通与合作,不断提升集群的创新能力和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3)构建集群创新文化。

在产业集群内应着力打造基于集体学习与竞合的集群文化,倡导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学习,同类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并存,以产生较强的协同效应。

同时,在集群内还要倡导敢冒风险并容许失败、淡化等级观念和重视非正式交流的集群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