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 陈明月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周第二单元《明月》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周第二单元《明月》教案四年级第2周教案(96—910)一、周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明月》,两篇主体文,一个语文天地。
二、周教学重难点:1生字:一类字18个、二类字24个、多音字2个。
2积累:(1)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练习独立识字。
(2)用学过的不同方法理解词语。
3作文:写一写自己眼中、心中的月亮。
三、周学科融合:在学习“明月”这个单元的过程当中,学生从古人、今人的笔下感受到月色的美,又从人类登月使学生感受到月亮无穷的奥秘,激发学生去探究月亮。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说月亮,写出自己心中的月亮,以期达到激发学生探究月球奥秘、训练学生文字表达内心世界的完美结合。
四、周学情分析:时值中秋佳节将近,学生手边一定有很多关于赏月、说月的素材,指导学生多上浆、搜集这方面的材料。
创设谈话情景,发动学生畅谈科学家在对月球地表及矿物质做出科学分析后得出的成果,可谈论有关月亮的天文气象知识,还可以讲述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引导学生概括出要点,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
古诗二首授时间:周﹍﹍整体设计个性设计教材分析两首唐诗——王维的《鸟鸣涧》和白居易的《暮江吟》。
《暮江吟》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后两句写新月东升的夜景。
《鸟鸣涧》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静谧。
学法教师导法指导朗读引导品味学生学法有感情朗读,品味意义,背诵学习目标1理解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2积累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3生字目标:认字6个,写字6个。
学习重点1初读感知点:背诵学过或背过的有关月亮的诗句,引入新。
自读,摘录生字新词,自学解决生字词。
自读后指名读,读通,读对。
2细读感悟点:(1)出示自学提示,出示“金钥匙”,标出问题,理解诗意,品读。
(2)体会重点词句,读出诗味,诵读。
(3)边读边想象诗中意境,背诵。
3能力训练点:练习采用查资料或询问的方式解决自读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
2024年《日月明》公开课教案
《日月明》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日月明》这首歌曲的基本知识和演唱技巧。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歌曲《日月明》的基本知识和演唱技巧。
2.音乐欣赏和音乐表达能力的培养。
3.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2.采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3.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播放《日月明》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歌曲《日月明》的基本知识和演唱技巧的学习。
a.歌曲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介绍。
b.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的分析。
c.演唱技巧的讲解和示范。
3.音乐欣赏和音乐表达能力的培养。
a.欣赏《日月明》的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b.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表达,如歌唱、演奏等。
4.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a.分组进行歌曲的演唱练习,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b.进行小组比赛,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
5.总结和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五、教学评价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歌曲《日月明》的基本知识和演唱技巧的掌握程度。
2.对学生的音乐欣赏和音乐表达能力的提高进行评价。
3.对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进行评价。
4.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提高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歌曲《日月明》的音频和视频资料。
2.音乐欣赏和音乐表达的相关资料。
3.集体合作和团队精神的相关资料。
4.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奚夏莲、陈月光公开课教案
奚夏莲、陈月光公开课教案奚夏莲、陈月光公开课教案钢城语于平淡处见真淳——细读汪曾祺小说《侯银匠》马鞍山市红星中学奚夏莲教学目标:1、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抓细节、品语言,训练学生更细腻深入地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调动自我情感体验与人生阅历提高个性解读文本的能力。
2、揣摩品味文本内容的丰富意蕴及其表达效果,感受人物形象的丰富性、汪曾祺参差错落的叙事语言饱满的情感张力。
3、读小说,品人生,了解和感受苦乐交织的凡俗人生,发现人物身上的人性美人情美,收获人生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1、深入揣摩作品平淡的语言中传达的丰富意蕴,并由此感受侯菊的善与美。
2、通过品读细节,品味语言,初步感知汪曾祺的语言及叙事的个性特征。
教时安排:一课时授课时间:2009年5月14日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从年龄导入:十六七岁的同学们,与“侯菊十六那年下了小定”形成对比,从早嫁女的风俗引入对作品淳朴民风的感受。
二、细读《侯银匠》(一)感受民风淳朴。
问:这是一篇反映解放前故乡高邮生活场景的一篇小说。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小说,找找文中除了早早嫁女的习俗外,还有哪些传统的习俗或今日生活中不再有的生活场景?请同学自由讨论。
文中像侯银匠手工制作银首饰的场景描写、媒人提亲、开头民谣、准备嫁妆首饰甚至以地契为压箱底的习俗、改装花轿“走水”的场景、融洽的大家庭的生活方式等比比皆是。
适当让同学作点分析这些风俗描写的作用。
小结:他小说取材最多而且写得最好的都是旧日的市井和乡村生活,其中有很多民俗描写,或大段渲染,或不经意写来。
汪曾祺:“风俗和人的关系,大体有三种:一种是以风俗作为人物背景。
一种是把风俗和人结合在一起,风俗成为人的活动和心理的契机。
一种是,有时看起来是写民俗,实际上是在写人。
”小说里写风俗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从对风俗建构中体现生活在这样风俗氛围中的一群人的生存状态,这才是小说的最深层意义。
过渡到对文中重要人物侯菊人物形象的分析。
(二)教学重点:细读文本,感受侯菊的人性人情之美。
苏教版必修一月是故乡明教案1
一学习目标:l 体会作品表现的人对家、家园和故乡的刻骨铭心的依恋之情极为深刻内涵。
2 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评点方式,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与作品展开对话。
3 尝试以散文的形式表达你自己对故园的情怀。
二导入:(课间播放梅艳芳的《床前明月光》)(上课前3分钟)上课!(起立、问好)欣赏了这首美丽的歌曲,咱们再来欣赏一首诗歌朗诵。
播放诗歌朗诵《乡愁》)适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这让咱们想起了?诗歌是?谁能告知我它们一路的主题是什么?专门好,思乡之情。
古往今来,思乡的作品很多,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
请大家先看讲义前面的目录,找出你以为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的文本。
(学生查阅,有的说是《我心归去》有的说是《乡土情结》《月是故乡明》……)最富有诗情画意的是《月是故乡明》。
三解题:看人看眼睛,读文读题目。
我们还是先看文章的题目——月是故乡明。
看到那个题目你都能想到什么?一、有可能想到主旨是“思念家乡”。
二、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3、有可能联想到其他诗句:李白的《静夜思》“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同窗们,诗文鉴赏有三点不可轻忽:题目、作者和注释。
了解了题目,咱们再来看做者。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季羡林是一名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咱们就来熟悉一下:作者简介: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
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
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
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互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辞掉剑桥大学的约聘,毅然回国。
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1995年11月,“北京大学季羡林海外基金会”成立。
2024年度《日月明》教案公开课
通过对日出日落、月盈月亏的生 动描绘,引出明暗、阴阳等对立 统一的概念,为全文奠定了哲学
基础。
2024/3/23
文章中间部分
结合历史典故和名人名言,阐述了 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的辩证关 系,鼓励人们追求光明、积极向上 。
文章结尾部分
以诗意的语言总结了全文的主旨, 呼吁人们珍惜光阴、把握现在,追 求有意义的人生。
《日月明》教案公开 课
2024/3/23
1
目 录
2024/3/23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 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 • 学生活动设计与实施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2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2024/3/23
3
《日月明》背景及作者简介
2024/3/23
01
《日月明》是一首富有哲理性的 现代诗歌,作者通过对日月星辰 的描绘,表达对生命、时间和存 在的深刻思考。
2024/3/23
7
文章内容概述
《日月明》是一篇富有哲理性和意境 的散文,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 达了作者对光明、时间和生命的深刻 思考。
文章以日月交替、明暗相生的自然景 象为切入点,引申出对人生、历史和 宇宙的广阔思考,展现了作者深邃的 思想和卓越的文学才华。
2024/3/23
8
重点段落解读
2024/3/23
21
课堂表现评价标准制定
参与度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是否积极发言、提出 问题和参与讨论等。
创新性思维
评价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是否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 是否能够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等。
2024/3/23
合作精神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是否愿意与他人合作 、分享资源和成果,以及是否能够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贡献 等。
2024年日月明优秀教案设计
2024年日月明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第四章“三角函数”的4.1节“三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具体内容包括:三角函数的定义、周期性、奇偶性以及基本的三角函数图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能够运用定义解决相关问题。
2. 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性质,能够分析其周期性、奇偶性等。
3. 能够绘制基本的三角函数图像,并分析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三角函数性质的推导和应用、图像的绘制。
教学重点: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圆规、直尺、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圆规、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周期性现象,如四季变化、潮汐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三角函数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0分钟)(1)三角函数的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为自变量,以三条边的比值或其某种线性组合为函数值的函数。
(2)三角函数的性质:周期性、奇偶性。
(3)基本三角函数图像: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图像。
3. 例题讲解(15分钟)(1)求sin30°、cos45°、tan45°的值。
(2)已知sinα=1/2,求α的取值范围。
4. 随堂练习(5分钟)(1)求cos60°、sin60°、tan30°的值。
(2)判断函数y=sin(x+π)的奇偶性。
5. 小组讨论(10分钟)(1)讨论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和奇偶性。
(2)分析三角函数图像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函数定义2. 三角函数性质:周期性、奇偶性3. 基本三角函数图像4. 例题解答步骤5. 随堂练习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sin45°、cos30°、tan60°的值。
(2)判断函数y=cos(xπ/2)的奇偶性。
(3)绘制函数y=sin(x)在[0,2π]上的图像。
2024年古诗明日标准教案大班
2024年古诗明日标准教案大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古诗明日》教材,具体内容为第三章《古诗的韵味》。
详细内容包括古诗的基本知识、明日主题的古诗鉴赏、朗读与背诵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了解古诗的韵律、节奏和格式。
2. 培养学生对明日主题古诗的鉴赏能力,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3. 提高学生的朗读与背诵技巧,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古诗的基本知识、明日主题古诗的鉴赏、朗读与背诵技巧。
难点:古诗的韵律、节奏的把握,以及古诗意境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古诗挂图、古诗音频、PPT课件。
学具:古诗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古诗挂图,引导学生观察明日主题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新课内容(10分钟)(1)讲解古诗的基本知识,如韵律、节奏、格式等。
(2)赏析明日主题的古诗,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择一首明日主题的古诗,进行朗读示范,并讲解朗读与背诵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选择一首明日主题的古诗进行朗读与背诵,教师进行指导与评价。
5. 小结与拓展(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古诗基本知识韵律:平仄、对仗节奏:音步、停顿格式:五言、七言2. 明日主题古诗鉴赏意境美:形象、情感3. 朗读与背诵技巧音调、语速、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首明日主题的古诗,进行朗读与背诵。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明日主题的古诗,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古诗的基本知识教学2. 明日主题古诗的鉴赏3. 朗读与背诵技巧的指导4.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评价5. 作业设计与课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古诗的基本知识教学1. 韵律:解释平仄、对仗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并掌握。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周第二单元《明月》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周第二单元《明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
(2)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天空中的月亮,分享自己看到的月亮。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自由交流,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进行评价。
4.精讲课文(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进行练习。
(2)深入分析课文内容,讲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5.写作训练(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2)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点评。
6.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加强语感。
2.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3.收集有关月亮的诗句,进行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分析了课文《明月》,掌握了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时间把握不够好,导致课后作业布置较少。
今后需要加强课堂时间的安排,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晚上有没有观察过天上的月亮?谁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月亮?生1:我看到的月亮圆圆的,像一个大玉盘。
2024年晨景教案(
2024年晨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第二册第七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7.2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图像表示、解法原理以及实际应用的例题解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掌握其图像表示方法,能够准确识别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标准形式。
2. 学习并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原理,能够熟练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3. 能够运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原理及其应用。
重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图像表示、解集的求解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
2. 学具:学生练习本、教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某商品的成本为x元,售价为y元,利润为yx,当利润超过20%时,售价至少应为多少?”引发学生思考。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图像表示,结合黑板板书和PPT 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性质和解集。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详细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原理,包括求解步骤、注意点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23道练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强化重点、难点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不等式2x^2 5x 3 > 0的解集。
(2)已知一元二次不等式x^2 (a+1)x + a < 0,求a的取值范围。
2. 答案:(1)解集为x < 1或x > 1.5。
(2)a的取值范围为0 < a < 1。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晨景教案教学文档
2024年晨景教案教学文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晨景》一课。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重点讲解第一至三自然段,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3.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2. 教学重点: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的理解,以及对文章写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清晨美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课。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3. 讲解:针对第一至三自然段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语言表达。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题,并及时给予反馈。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晨景》2. 内容:a. 作者:某作者b. 主题:清晨美景,感悟人生c. 写作背景:介绍文章写作背景d. 艺术特色: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e. 语言表达:赏析文章的语言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b. 仿写一段描绘清晨美景的文字,注意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答案:a. 作者感悟:生活美好,充满希望;要珍惜时光,努力向前。
b.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但部分学生对文章情感表达的理解仍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024年晨景教案教学文档
2024年晨景教案教学文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晨景”一课。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展现出2024年晨景的美丽与和谐;对重要词汇、句子、段落进行解析;讨论文章的主题、写作手法及结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2024年晨景的美丽画面,感受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文章的主题、写作手法及结构特点。
3. 提高学生的词汇、句子、段落解析能力,为写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章主题、写作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重点:课文阅读理解,词汇、句子、段落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2024年晨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勾画出生词、难句。
3. 课文解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讲解重要词汇、句子、段落,阐述文章主题、写作手法及结构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文章主题的题目,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一道关于写作手法分析的练习题。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对文章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晨景2. 课文结构:总分总3. 主题:赞美自然,讴歌生活4. 写作手法: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文章中的描写手法,结合实际,写一段描绘晨景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的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组织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晨景的魅力,激发写作灵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课文解析部分;2. 教学目标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文章主题、写作手法的理解和分析;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中的课文结构和写作手法;6. 作业设计中的描绘晨景的作文;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阅读推荐和户外活动。
故乡明月照心头--《月是故乡明 》星城杯 教学设计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文中“徘”、“徊”等生字和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抓住文章的几处“对比”,感受文章典雅的语言特色,感悟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与同学交流思乡的诗文,品味思乡情怀。
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亲近“诗中之月”1.(回顾本单元关于童年的文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的抒情散文——《月是故乡明》,走近季老童年的那轮明月。
2.课文题目来自于一句诗(简介《月夜忆舍弟》)。
关于月亮的诗,你还知道哪些?3.评议并小结: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所吟咏的对象,寄托了中国人的无限思乡之情。
二、默读课文,明析线索之“月”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读读“自读提示”,这里提示我们阅读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根据“自读提示”默读课文。
提醒学生读通顺课文,边读边想:作者以“月”为线索,写了哪些往事和经历?试着批注。
2.季羡林先生的文章中用了很多四字词语,你能读好吗?出示词语:烟波浩渺清光四溢晶莹澄澈风光旖旎无边无垠碧波万顷巍峨雄奇燕园胜地茂林修竹绿水环流点缀其间荷香远溢宿乌幽鸣(1)指名读。
关注多音字“燕”。
(2)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由这些词语,你想到了哪些迷人的风景?或者想起了曾经去过的哪些风景名胜?预设:“烟波浩渺”让你好像到了哪里?“茂林修竹”是怎样的风景?补充: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王羲之《兰亭集序》)(3)小结:学习词语,联系生活来理解,便于我们更好地积累运用。
(4)这些词语描写的都是同一处月夜美景吗?引导学生根据词语分组,体会作者以"月"为线索,写了家乡月下的情景、他乡的望月经历。
三、对比名胜,品味“故乡之月”过渡: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季老的故乡藏着他童年的往事。
1.作者笔下的故乡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汇报体会到的作者家乡的地理特点。
2020年故乡的明月语文教案设计
故乡的明月语文教案设计1、了解文中描写的如诗如划的月夜景色,体会作者热爱故乡,赞美故乡的思想感情。
2、读、写、默本课的生字新词。
3、体会指定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
4、积累文中的好词语和好句子。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课时要求:1、学习课文字词。
2、读通课文。
3、给课文分段。
4、学习课文1、3段。
一、谈话引题揭题。
板书:啊!故乡那轮明月二、预习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借助词典理解新词。
2、作者写了故乡哪几个季节的月夜景色?3、按“总一分一总’给课文分段。
三、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生字新词的音。
2、理解词义。
无瑕:瑕,玉上面的斑点;无瑕,没有斑点。
萦系——围绕,牵挂的意思。
浩瀚——广大,繁多。
3、写反义词。
朦胧(清楚) 增添(减少) 驱赶(迎接)4、开火车读课文。
思考:作者写了故乡哪几个季节的月色景象? 板书:仲夏夜,秋天,初冬夜,春天。
5、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明亮的故乡月晶莹剔透,纯洁无瑕,时常萦系着作者思乡的心。
·第二段;(2~6)故乡一年四季各具魅力的月夜景色,突出月夜是故乡最美的时候。
第三段,(7)赞叹故乡的明月是那样的美丽,那样地让人思念。
四、学习课文第一,第三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故乡的明月是怎样的? 板书:明亮、纯洁无瑕、晶莹剔透。
2、感情朗读。
3、学习第三段。
课文第三段告诉大家故乡的明月是怎样的? 板书:美丽,叫人思念。
4、感情读第三段。
小结:课文第一、第三段告诉大家故乡的明月是明亮而美丽的。
究竟怎样美丽?怎样叫人思念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作业。
1、抄字词。
、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课时要求;1、学习课文第二段,了解文中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月夜景色,体会作者热爱故乡,赞美故乡的思想感情。
2、体会指定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
3、积累文中的好词语和好句子。
4、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2~6小节,思考;(1)故乡月夜景色美在哪里?(2)边读边圈。
2024年月是故乡明教案
月是故乡明教案教案月是故乡明——综合性学习活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理解诗句“月是故乡明”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通过对诗句的解读,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爱乡情怀。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诗句“月是故乡明”的解读2.家乡的美好之处3.综合性学习活动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夜晚的月亮,引导学生说出月亮的形状、颜色等,进而引出诗句“月是故乡明”。
2.诗句解读让学生齐读诗句,并解释诗句的含义。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月”指的是故乡的月亮,而“明”则表示明亮、美好。
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3.家乡的美好之处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美好之处,如美食、风景、人文等。
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做好笔记。
4.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主题,如“家乡的美食”、“家乡的风景”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要求学生在课后收集资料,包括图片、文字等,制作成PPT或手抄报,下节课进行分享。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句“月是故乡明”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美好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作业布置1.家长配合,让学生在课后观察家乡的月亮,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2.完成综合性学习活动的PPT或手抄报,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诗句“月是故乡明”的解读,让学生感受到了家乡的美好,培养了学生的爱乡情怀。
同时,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一、活动设计的目的与意义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旨在超越单一的文本学习,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与学习内容相结合,通过实践和研究,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诗句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整理、表达和创新能力。
明月 优秀教案
明月优秀教案
明月优秀教案
介绍
本文档旨在展示教师在明月学校设计的一份优秀教案。
该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的能力。
目标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
- 了解并掌握某一具体知识点;
- 发展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的技能;
- 提高解决问题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教学流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将介绍本课将要研究的知识点,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研究(20分钟)
学生将根据教师提供的研究材料和指导问题,自主研究相关知识。
他们可以采用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如阅读书籍、搜索网络等。
3. 合作研究(25分钟)
学生将组成小组,共同讨论和分享他们所学的知识。
他们可以互相补充和解答问题,提高彼此的理解和记忆。
4. 总结与归纳(10分钟)
教师将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
学生也可以自己对所学进行总结和反思。
5. 评价和反馈(5分钟)
教师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学生也可以互相分享他们在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和困惑。
教学评价
本教案的教学评价将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评价内容将有助于了解学生的研究效果以及他们在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方面的能力和表现。
结论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将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这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借助几何直观探究“倍”的价值
借助几何直观探究“倍”的价值
陈明月
【期刊名称】《林区教学》
【年(卷),期】2018(000)007
【摘要】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描述几何或者其他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模型思想,建立“1倍”的表象,以不变应万变,感受标准量变化,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也随着变化,体会“倍”的价值.
【总页数】2页(P104-105)
【作者】陈明月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郑坂小学,福建厦门361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5
【相关文献】
1.借助几何直观促进数学理解r——谈线段图在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中的价值与实施 [J], 杨颖芳
2.例谈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之直观想象的培养——借助正方体探究一类立体几何问题[J], 刘宏
3.小学数学教学借助几何直观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探究 [J], 潘婷婷
4.小学数学教学借助几何直观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探究 [J], 潘婷婷
5.借助几何直观,促进深度学习--探究几何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J], 林秀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下册(统编)第一单元-《月是故乡明》教案何美聪
月是故乡明富顺华英实验学校何美聪▶教学目标1.会认“徘、徊、渺”等1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3.搜集一些思乡的古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策略1.识记生字指导学生借助拼音、结合语境读准生字字音,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篝火、澄澈、旖旎、无垠、点缀”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出示词串“燕京、燕园、燕山、姓燕”,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燕”。
2.朗读教学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找出季羡林爷爷直接描写家乡月亮的句子进行品读,直接感受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3.语言运用本文最大的语言特点就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找出文中的对比句品读感悟,仿照文中的对比句说一说。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吟诵古诗,导入课文题目1.引导吟诵: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月亮。
自古以来,月亮就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
古人最爱用诗词吟诵月亮,你们想到了哪一首诗?2.学生吟诗。
(课件出示吟诵月亮的诗句)3.导入课文题目:吟诵月亮的古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月是故乡明》。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月是故乡明)4.简介作者。
《月是故乡明》这篇散文是季羡林爷爷写的,季羡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吧。
(课件出示季羡林的资料)5.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羡林爷爷的内心世界。
【设计意图】诗歌导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
了解题目的出处,为感悟课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
了解作者,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课文,感知往事和经历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岛》第二课时教案
小学部陈明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领悟因果关系句子表达意思的两种方式。
3.知道我国青海湖鸟岛的特点,培养学生喜爱鸟类、喜爱鸟岛的感情,进而自觉地爱鸟、护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鸟岛》。
2.读词:鸟岛青海湖西部闻名中外伸手养育因为人类密密麻麻3.你能用“鸟岛青海湖西部”说一句话吗?用上“闻名中外”能把句子说得更具体,试试看!
4.谁是鸟岛的主人?是啊,鸟岛是鸟的世界。
(板书:鸟的世界)
二、新授
(一)感悟“鸟的世界”
1.课文中哪些词语,哪些句子能体会到鸟多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用笔画出这些词句。
然后一边读,一边想,看看你的脑海里能不能出现一幅幅画面。
2.品词析句,感悟“鸟的世界”
谁先来把读书的发现说给大家听?(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1)第二自然段
“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
a 理解“一群一群”
出示词卡“一群一群”,读“一群”,再读“一群一群”,有什么不同?指名读好这个词。
b 理解“陆续”
这一群一群的鸟儿是一起飞来的吗?怎么飞来的?这就叫——(陆续)指第一组同学:你们是第一批飞到鸟岛上的鸟儿们,一大群鸟飞来了!做飞的动作,齐读。
指第二组同学:接着又来了一群,读。
指第三组同学:过了一段时间,又一大群鸟儿飞来了!读。
就这样,成群结队的鸟儿们陆续飞来,最后,一共飞来了十万多只!
c 齐读。
(2)师:继续交流吧,还有哪儿让你感受到鸟多?(第三自然段)
a“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
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你能用上这样的句式把鸟儿们聚会的场面说一说吗?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有的()有的()还有的()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b“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抓住“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理解鸟窝多。
c“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
”
师:是啊,鸟多鸟蛋就多。
请你读一读。
鸟蛋不但多,颜色也很美呢!有的像玉一样的洁白,有的青中带绿,谁能读出来?
(3)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你能根据填空试着把这段优美的文字背出来吗?练习,齐背。
(二)感悟“鸟的天堂”
1. 为什么这么多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来到这里呢?到底有什么吸引他们
的地方呢?
2. 交流,感悟“鸟的天堂”。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1)第二自然段
是啊,每当春季来临,天气转暖,湖水开始解冻,这时湖里的水草丰美,鱼虾成群,吸引了成千上万只鸟儿。
瞧!它们从远方飞来了。
这么多的鸟儿来干什么呢?(它们在这里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
尽管长途跋涉,鸟儿们还是那么兴奋,因为这里是它们最理想的家园。
你能读好这段文字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2)第四自然段
小朋友们说得真好,的确,来岛上游玩的人很多,他们伸手就能捉到幼鸟,随处都能拾到鸟蛋,可是()因为()
这句话还可以这样说: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正是因为人们像对待朋友一样的爱护鸟儿,鸟儿们才能在鸟岛上无忧无虑地生活,齐读。
3.小结:“海西皮”之所以能成为鸟的世界,是因为那里有适合鸟类生活的自然环境,还有人们自觉的保护,吸引了众多的鸟儿们(播放课件,学生试背)
三、布置作业
1.熟练地背诵这篇课文。
2.抄写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