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刘鸿伏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父亲》

《父亲》

有一种记忆可以很长,有一种思念可以 很长 有一双手,那手心的舒适和温暖
让我一生无法忘怀 鬓角的白发,额头的皱纹,大山般的 父亲,留给我们的应该不只是背 影……
-----摘自搜狐
父亲
刘鸿伏
【学习目标】
1. 把握通过典型细节刻画人物的 写法。
2.感知父亲的形象,体会无私、
伟大的父爱。
检查预习
拙劣 鹧鸪 偌大 粗糙 佝偻 zhuō 犟嘴 jiàng zhè gū 贫瘠 jí ruò jué 倔强 cāo 老趼 jiǎn gōu lóu 数落 shǔ chì 炽热 模样 mú n 鬓角 bì
文本探究:
• 作者客居他乡,在文学上小有成就 时,他不禁感激父亲,怀念父亲。 于是,往事如潮,在心头聚拢又散 开。作者将笔墨集中于一件事来写, 那就是—— 十年前,父亲送我上大学。
感知形象: 阅读文章,说说在你的印象中, 文中塑造的父亲是个怎样的形象 呢?
这段文字是从几个方面概括描写父亲形象的?
细节:父亲护送
找出描写父亲打扮的文字,并分 析从这身打扮上可看出什么? 父亲的朴素,父亲的自尊
细节:父亲落泪
我去买红薯,父亲一个人流泪, 这里看出父亲怎样的心情? •殷殷的父爱,拳拳的怜意。坚强 的父亲却不肯在儿子面前表露,父 亲在压抑着情感。
细节:父亲叮咛
父亲为什么会对儿子提出这样低的希望? 可能性的解读: •父亲的淳朴 •父亲的现实 •庄稼人的狭隘 •山里人的自卑
“人是土物,离不开泥土的。”
父亲热爱这片土地,崇拜土地。土地造就了父亲宽厚、 淳朴的性格。 在爷在爸在孩 土爷土爸土子 三 里 里 里 臧 埋 流 洗 克代 葬 汗 澡 家
他生于斯,长于斯,劳动于斯,乃 至长眠于斯。 “土性”已经融入 进了劳动人民的血液中、骨子里因为悲哀”,是因为什么? 因为拳拳挚烈的怜子之意。

文本解读三题

文本解读三题
1  ̄ 8的投 降文 件上 用力地 签 上他 的名 字 。他 先 小 21
伽达默尔指出 :文本不会像一个 ‘ ’ “ 你 那样对我
讲话 ,我们这些寻求理解 的人必须通过我们 自身使 它讲话。” 读好文本是进行创造l 【 懈 生的教学设计的 前提 , 也是灵活驾驭课堂 、 引领学生深入展开对话的
2 教 学 6f
段 )父亲又特地点明只有“ , 地狱” 里才有。这一切都 可看作父母故意说给“ 听 的。 我” 以上教学处理 , 应该 说大体是得 当的。 临近下课 , 佃 当教师询 问学生有无
生的解读 水平及个体解读 差异联 系起 来 , 架起一条 往来通衢 。因此 , 语文教 师对 文本 的解读 , 应有三种 身
份, 一是读者 , 二是教者 , 三是学生。 该文结合语文教学 中的一些 实例 , 阐释 了对解读文本的三点思考 : 一是
读 懂是 前提 , 出主问题是 关键 ; 读 二是注重 比较— —有 效解读 的一把 钥匙 ; 三是超越 文本的个性 阅读— —

文本解读 自有其规律 ,下面试结合语文教学中 的一些实例 , 谈谈笔者对解读文本的三点思考 。

个原因——父母有意且巧妙的安排 ,学生一般都
口气说 出自己心愿 的时间是在黄昏( 见课 文第 2 3
未能读出与想到。 于是该教师启发 : 母亲深深地叹了


读懂是前提 , 读出主问题是关键
让 解读 闪现 智 慧之 光 。
关键词 : 文本 解读 比较阅读 超越 文本 中图分 类号 : 6 33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4 6 9 (0 )4 0 2 — 3 G 3 .3 C 10 — 0 7 2 1 0 — 0 6 0 1
作 者简 介 :唐惠忠( 9 2 )江苏太仓人 , 17 一 , 江苏 省太仓 市高级 中学高级教师 。

父亲1

父亲1

这段话看似不近人情,却从另一个方面写 这段话看似不近人情, 出了始终关心儿子未来前途命运的父亲。 出了始终关心儿子未来前途命运的父亲。
表达方式研讨
(父亲)用颤抖的手解开外衣纽扣,从贴肉的衬衣 父亲)用颤抖的手解开外衣纽扣, 里撕开密密缝住的小口袋,那里藏着五十元钱, 里撕开密密缝住的小口袋,那里藏着五十元钱,父亲抽 出三十元, 家里穷,这点钱你拿着, 出三十元,说:“崽,家里穷,这点钱你拿着,莫饿坏 肚子。 我的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 肚子。”我的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在这天地间有什么 比这种深情更珍贵呢?我会活得很幸福也很体面的, 比这种深情更珍贵呢?我会活得很幸福也很体面的,我 的父亲!我不肯要,父亲眼红红的, 的父亲!我不肯要,父亲眼红红的,却一副要发脾气的 样子,我爱父亲,也怕父亲, 样子,我爱父亲,也怕父亲,只好从那布满老趼的大手 时接过两张薄薄的纸币,那是二十元, 时接过两张薄薄的纸币,那是二十元,却仿佛接过一座 沉甸甸的。 山,沉甸甸的。
理解句子( 理解句子(二)
你是这样崇拜土地与文化, 你是这样崇拜土地与文化,我也一样地崇 拜文字和父亲。 拜文字和父亲。
父亲崇拜土地是因为土地滋养了父亲的身体, 父亲崇拜土地是因为土地滋养了父亲的身体, 父亲崇拜文化是因为文化滋养了父亲的精神。我 父亲崇拜文化是因为文化滋养了父亲的精神。 崇拜父亲是因为父亲养育了我,文字改变了我。 崇拜父亲是因为父亲养育了我,文字改变了我。 就其本质而言,土地和文化是父亲的根和支柱, 就其本质而言,土地和文化是父亲的根和支柱, 而父亲和文字是我的根和支柱。 而父亲和文字是我的根和支柱。
理解句子( 理解句子(三)
为父亲,为自己,也为那养育过我的故土, 为父亲,为自己,也为那养育过我的故土, 我把所有翻开的日历都当做奋进的风帆。 我把所有翻开的日历都当做奋进的风帆。

《父亲》刘鸿伏

《父亲》刘鸿伏

《父亲》刘鸿伏2020-11-05《父亲》刘鸿伏 1那一刻操透了多少父母的心,那一刻又苍白了多少父母的发丝。

他的父亲不会像朱自清《背影》里父亲的好命,他也不会把父亲的背影写的沉重、深情,他只会用浅浅的感情表达他深深的爱,会用浅浅的感情煽动人们的情。

刘鸿伏的“父亲”是不幸的,他也许会为自己身在大山感到自卑、狼狈,但他永远不会为有这样一个儿子而感到骄傲自豪。

离别之时,那贴肉的衬衣的小口袋里那三十元钱背后的辛苦是我们所想不到的,它凝聚了多少刘鸿伏“父亲”的血,催下了多少“父亲”的泪,更苍白了多少根“父亲”的青丝。

他曾经打过木、扛过岩石、也挑过生活重荷的挺直的背却被刘鸿伏发现他早已显得佝偻。

我的心儿此时早已触动,孩子们你们有多少人现在丰衣足食?甚至有的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那当久经风霜的父母患病卧床再不能为你操劳时,又有多少人能够为自己的父母端洗脚水,为他们洗脸??天下之大,没有说子别一日父母不牵肠挂肚的,也没有说士别三日父母不日夜思愁的。

王维曾诗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歌颂母亲的伟大无私,游子辞别母亲的依依惜别之情。

古代臣子李密曾奏:“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九岁不行,祖母愍其孤弱,躬亲抚养。

”祖母对他至亲的爱和抚养怎能不叫李密先行孝后行忠?怎能会让他看着患病的祖母孤独终老无人送终??是的,“百善孝为先”万事孝当头,那站在路头等你回家的、深夜为你盖被子的、在车站不停唠叨的、日日夜夜为你们将来奋斗的,不是别人,也不是别人的父母,那是生你养你的父母,是被你苍白了发丝的人。

当你坐在空荡荡带着空调的教室独自发呆时,当你在课堂上为所欲为想趴下就趴下想站着就站着时,当你踏进那乌烟瘴气、昏暗吵闹的娱乐场所时,会不会想到那一分分钟是你用金钱所买不到的,是你们的父母用他们的精力和时间在为你争取,有谁能看得见父母那般白发,又有谁能注意到那久经风霜的手已经不再是如年轻时白嫩了,那眼角额头的一条条皱纹是否会触动你的心灵??刘鸿伏会用浅浅的感情抒发对自己父亲的爱;王维会诗颂母亲的伟大与惜别之情;李密不会追逐名利,愿追随祖母,陪伴余生。

父亲 刘鸿伏

父亲 刘鸿伏

父亲刘鸿伏一、教学目标:1、感知父亲形象2、把握作者感情3、体会父爱二、导语:学生演讲杨丽娟的故事。

(学生讨论对此事的看法: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杨丽娟父女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认为杨父是一位不负责任的父亲,他对女儿的爱不是真正的父爱。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父爱呢?朱自清的《背影》,使我们从父亲困顿前行的背影中,体会到父亲的那份深沉厚实的爱;而刘鸿伏的《父亲》,又为我们刻画了父亲的那份苦涩而温馨的爱。

今天我们来一同学习刘鸿伏的《父亲》三、进入文本1、理清思路通过预习,我们可以知道作者主要写了三个生活片段,分别是:接通知书的中午;送行途中;父子分别2、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形象呢?请大家画出描写父亲的语句。

父亲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呢?把你的感动写下来。

A、父亲常常在喝醉了酒的时候,喜欢拿了我的文章夸耀于那些乡邻朋友……父亲以儿子为荣B、第二自然段全体朗读。

作用:用了五个排比句,写了父亲几幅劳动生活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凄美的气氛。

赞美了父亲的勤劳、坚强、容易满足和质朴,同时,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赤着脚在大雪里跋涉,在猫头鹰的啼叫里荷薪而归,披蓑戴笠地在风雨中劳作,仅仅表现他的勤劳吗?这里面有着穷苦和艰辛啊!C、父亲说过:人是土物,离不开泥土的。

明确:爱这片土地,他生于斯,长于斯,劳动于斯,乃至长眠于斯。

土地赋予了他坚韧和深沉自信的性格。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臧克家的那首诗《三代》:爷爷在土里埋葬爸爸在土里流汗孩子在土里洗澡“土性”已经融入进了劳动人民的心中,成了根深蒂固的性格特点。

D、父亲头上裹着青头巾,腰间围着黑包袱,一身只有走亲戚才穿的灰布衣。

明确:重视这趟远行,郑重其事,然而我们还是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寒酸。

山里人的好的打扮在城市人严重有的只是好奇与惊讶,感动与怜悯。

E、在那一刻,我分明看见父亲的两鬓已钻出丝丝白发,而他曾经扛过竹木、扛过岩石也挑过生活重荷的挺直的背,此时已显得佝偻了。

望着青头巾、黑包袱、灰布衣的父亲的背影,我的心一阵战栗。

许地山父亲的资料

许地山父亲的资料

许地山父亲的资料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父亲》参考资料对刘鸿伏《父亲》的几个疑问与作者的回答对刘鸿伏《父亲》的几个疑问与作者的回答刘鸿伏的《父亲》入编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文章感情充沛浓烈,行文舒缓有致,是一篇优秀散文。

但是,该文也存在着一些疑问,经向刘鸿伏先生请教,答复如下。

一、上大学的时间作者说在他十六岁那一年,他考上了大学,成了山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从资料看,刘先生生于1953年,那么上大学应该是1969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那时候上大学不太可能。

而资料又说他198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上大学应该是1979年,那时他已经26岁了。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文章的根基将发生动摇——父亲对儿子的担心是多余的。

刘先生的答复是:他实际上生于1963年,而网上流传的资料包括苏教版教材和教参都说他生于1953年。

他说,前几天还专门打电话到江苏教育出版社和江苏省教育厅,要求更正。

看来有我这样的疑问的人并非一个。

看来做编者也不容易,一个疏忽,会让人生出这么多的疑问。

二、离开家乡时的心情作者离开家长时,有一段长长的抒情,很沉重:临行的那天,母亲、弟妹、乡邻以及我的那些好伙伴都来送行。

父亲头上裹着青头巾,腰间围着黑色包袱,一身只有走亲戚才穿的灰布衣,肩上挑着我的一只古旧的木箱和一卷铺盖走在前面。

母亲伤心的哭了,我也哭了,我的弟妹和那些好伙伴都哭了。

最后一次嗅着故乡的泥土、牛粪和稻草混和的气息,走下清凉的雾气弥漫的河岸,我和父亲坐了一只小小的乌篷船,开始了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旅程。

别了,我的曾经患难与共的亲人和伙伴;别了,我的贫瘠却慷慨的黑土地以及土地上那些金黄的麦穗和草垛,我只是你永远的莽苍里最孤独也是最野性的那一株,我只是你浑厚博大的血管里最炽热也最痛苦的那一滴。

那些忠厚的牛群,那些河岸上的风车和美丽苍凉的木屋;别了,我的多梦多歌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呵。

泪眼朦胧中,我向故乡挥一挥手,在越来越远的滩声中离去。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讲义:第一专题 自读课文 父 亲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讲义:第一专题 自读课文 父 亲 Word版含答案

自读课文父 亲一、字音辨读1.拙.劣(zhu ō) 2.荷.薪(h è) 3.踉跄.(qi àn ɡ) 4.气咻咻.(xi ū) 5.鹧鸪.(ɡū) 6.贫瘠.(j í) 7.颠簸.(b ǒ) 8.惶.惑(hu án ɡ) 9.倔强.(ji àn ɡ) 10.侥.幸(ji ǎo ) 11.怜悯.(m ǐn ) 12.粗糙.(c āo ) 13.颤.抖(ch àn ) 14.老趼.(ji ǎn ) 15.佝偻..(ɡōu l óu ) 二、字形辨识1.⎩⎪⎨⎪⎧ 温x īn (馨)钟q ìn ɡ(磬)q ìn ɡ(罄)竹难书2.⎩⎪⎨⎪⎧ 演y ì(绎)翻y ì(译)恩z é(泽)3.⎩⎪⎨⎪⎧ ch ì(炽)热旗zh ì(帜)zh ǐ(枳)实 4.⎩⎪⎨⎪⎧ 震h àn (撼)遗h àn (憾)ɡǎn (鳡)鱼三、词语辨析1.落寞·寂寞辨析⎩⎪⎨⎪⎧落寞:寂寞,冷落。

寂寞:孤单冷清。

例句⎩⎪⎨⎪⎧ ①张素我随父亲张治中访问台湾,最后一站见到了在幽禁中的张学良,目睹了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落寞和无助。

②是的,读报的人生不会寂寞。

每天上午,当从报箱取出带着油墨清香的《中国青年报》时,看到每一篇文章、每一张图片时,都会感到一种来自心灵的愉悦和充实。

2.委屈·委曲辨析⎩⎪⎨⎪⎧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委曲:事情的底细和原委。

例句⎩⎪⎪⎨⎪⎪⎧ ①某评论员称:现在部分网友的情绪有些偏激,对中红会为中国弱势群体以及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盘否定,这是我们感到委屈和痛心的。

②当下的社会生存环境很严苛,许多求职者为了能够有一份养活自己的经济来源选择在企业委曲求全。

四、熟语释义 1.披蓑戴笠:披着蓑衣戴着斗笠。

父亲刘鸿伏阅读答案.doc

父亲刘鸿伏阅读答案.doc

篇一:父亲刘鸿伏阅读答案即手里举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的人是父亲文中写了父亲劳作环境的恶劣、工具的简陋及生活的简朴,表现出一个勤劳质朴、生活艰辛,但却又很容易满足,知足常乐的农民形象。

臧克家作者刻画父亲,笔墨主要集中于一件事情上,那就是——我是山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虽然光明就在眼前,然而当时年仅16岁,没出过远门,突然要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地方上大学,想到要离开熟悉的故乡;想到要离开朝夕相伴的亲人、朋友;想到从长沙到武汉到需要4天的行程,也许以后一年才能回一次家; 想到父亲已经50多岁,家里又穷;想到家里6个孩子,我是家里的长子,现在又要离开,就不由得百感交集,落下泪来。

【摘自博客】三十年前的大学生活今天的大学生非常的幸福,全然不同于三十年前的大学生。

看官如果不知道那时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子,那我告诉从家里背着铺盖卷去上学那时的学生都是自备生活用品,大件如铺盖,小件如牙刷,全部在家准备挺当。

一般情况是一床被褥、几件衣服、或有鞋子、饭盒脸盆水缸等一宗,打包用绳带捆绑,再揣上二三十元钱,一人背着的提着的就奔学校啦。

在学校里享受国家十八元钱的人民助学金,十六元吃了,两元钱零花。

【新闻一则】改革开放30年湖南农民人均收入提高了近27倍人民网科技北京7月23日电在今天下午举行的湖南农业发展和世界杂交水稻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湖南省副省长徐明华先生表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湖南农民人均纯收入已从1978 年的142元提高到2007年的3904元,提高了近27倍。

文章中父亲的两次落泪是最动人的部分,是父亲真情的流露。

作者在第二次写到父亲流泪时说“不流泪的父亲流泪了,不是因为悲哀。

”,仔细体会两次落泪父亲的心情是否完全一样?父亲的第一次流泪是无奈与担忧的泪水。

大学的遥远,儿子的幼小,家境的贫穷,外面世界的复杂,都让这样一个父亲牵肠挂肚,本来想充当一次保护神,发现自己原来也是一无所知,强烈的自卑与担忧使父亲情不自禁的留下眼泪。

父亲的第二次流泪是是高兴与不舍的泪水,因为他感到儿子已经懂事了,长大了,感到由衷的高兴以及为即将离开深爱的儿子的万分不舍之情。

站在作者的视角鉴赏记叙性散文——以刘鸿伏的《父亲》为例

站在作者的视角鉴赏记叙性散文——以刘鸿伏的《父亲》为例

站在作者的视角鉴赏记叙性散文——以刘鸿伏的《父亲》为例————————————————————————————————作者:————————————————————————————————日期:站在作者的视角鉴赏记叙性散文——以刘鸿伏的《父亲》为例-中学语文论文站在作者的视角鉴赏记叙性散文——以刘鸿伏的《父亲》为例最近我们在学习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时,有幸听了一些同行讲的关于记叙性散文的课,笔者听后颇有感慨。

到底我们该如何来学习这样的文本?众所周知,记叙性的散文和小说在鉴赏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如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手法等。

这两类不同体裁的文章能否用相同的鉴赏方法?答案是否定的。

而有不少教师认为,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应该一样,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下面,笔者以刘鸿伏的《父亲》一课为例来谈谈如何讲授记叙性的散文。

首先要有文体意识。

要知道,在人物形象鉴赏上,记叙性散文不同于小说。

散文大多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生命体验而真实记述的;而小说是作者根据许多人的经历所虚构而成的。

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是讲究完整性的,而记叙性散文可以不必考虑是否具有完整性。

记叙性散文只是作者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或情境下所生发出来的情思,是作者特殊的有个性的生命体验,这种体验需要读者仔细抓住作者文中的感情倾向来体会。

所以在面对小说和记叙性散文两种不同的文体时,在鉴赏人物形象上不能使用相同的方法。

学习记叙性散文出示的讨论问题就与学习小说时出示的不一样。

如一般我们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我们会这样出示问题,“请你鉴赏一下文本xxx的人物形象”或“简要分析xxx的性格特征”;而对于记叙性散文,我们会这样鉴赏。

如我们在鉴赏刘鸿伏的《父亲》中人物形象时,出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在作者的眼中,他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不是出示“简要分析一下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是作者用他的视角记述他眼中的父亲,所以我们应该抓住文中作者的认识倾向。

在刘鸿伏的眼中,他的父亲“平时很严厉,很劳累”,“脾气很大,我几乎很少感受过别人有过的那种父子深情”,所以作者花费很多的笔墨来写父亲对自己的“深情”,同时作者用散文诗一样的语言来描述父亲的劳累、艰辛、质朴。

父亲刘鸿伏读后感范文一

父亲刘鸿伏读后感范文一

父亲刘鸿伏读后感范文一那一刻操透了多少家人的心,那日又苍白了双唇多少父母的发丝。

他的父亲绝不像朱自清《背影》里父亲的好命,他也不会把写到父亲的背影写下的沉重、深情,他只会用浅浅的感情表达他深深的爱,会用浅浅的感情煽动人们的情。

刘鸿伏的“父亲”是不幸的,他在我看来也许会为自己身在大山感到自卑、狼狈,但他永远不会为有这样一个儿子而感到骄傲感激。

离别之时,那贴肉的衬衣的小口袋里那三十元钱背后的辛苦是我们所想不到的,它凝聚了多少刘鸿伏“父亲”的血,催下了多少“父亲”的泪,更苍白了多少根“父亲”的青丝。

他曾经打过木、扛过岩石、也挑过生活重荷的挺直的背却被刘鸿伏发现他早已显得佝偻。

我的心儿此时早已触动,孩子们你们有多少人能现在丰衣足食?甚至有的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那当久经风霜的父母患病卧床不能为你操劳时,又有多少人能够为自己的父母端洗脚水,为他们洗脸??天下之大,没有五日说子别一日父母不会牵肠挂肚的,也没有反问士别三日父母不日夜没有思愁的。

王维曾诗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歌颂母亲的伟大正直,离乡辞别母亲的依依惜别辞别之情。

远古时代臣子李密曾奏:“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九岁不行,祖母愍其孤弱,躬亲抚养。

”祖母对他至亲的爱和抚养怎能不叫李密先行孝后行忠?怎能会让他看着患病的祖母孤独终老无人送终??是的,“百善孝为先”万事孝当头,那站在路头等你回家的、深夜为你盖被子的、在火车站不停唠叨的、日日夜夜为你们将来奋斗的,不是别人,也不是别人的父亲,那是生你养你的母亲,是被你纤细了发丝的人。

当你坐在空荡荡带着制冷的教室独自独自发呆时,当你在独断专行课堂上为所欲为想趴下就趴下想站着就站着时,当你踏进那乌烟瘴气、昏暗吵闹的娱乐场所之时,会不会想到那一分多分钟是数分钟你用金钱所买不到的,是你们的父母用他们的精力和时间在为你争取,有谁能看得见父母那般白发,又有不再谁能注意到那久经风霜的手虽然不再是如年轻时白嫩了,那眼角额头的一条条皱纹是否会触动你的心灵??刘鸿伏会用浅浅的感情抒发对自己父亲的爱;王维会诗颂母亲的伟大与惜别之情;李密不会追逐名利,愿追随祖母,陪伴余生。

高考语文阅读天天练《笕记》 刘鸿伏

高考语文阅读天天练《笕记》 刘鸿伏

高考语文阅读天天练:《笕记》刘鸿伏-现代文阅读及答案—笕记刘鸿伏ﻭ笕是另类生存环境的标志。

它只属于遥远而深密的山乡,以及山乡平常却奇异的人与事。

笕是山乡的血管,枝枝丫丫、宛宛曲曲地从山上伸延到村庄的每家屋檐下,在水声和鸟声、花影和云影中将自然造化与人间烟火连接,将不变的岁月与变幻的人生连接.ﻭ城里人往往一到乡下就会惊讶于乡间村落如丛生的蘑菇都依偎在山之麓、河之滨,炊烟袅荡,鸡犬声相闻,不由得要生出几分感喟和羡慕.城里人从乡居的瓦屋炊间发现诗意,山里人在瓦屋阡陌间寻求生计,两种心态,却是一般人生。

ﻭ在水边山脚这些瓦屋茅檐下,除了少数有财力者自掘水井之外,一般人家都以木桶从河边担水回家供人畜饮用。

但挑水毕竟是一件很费体力的苦活,家里没有壮年男子,一般就面临水的难题。

加上后来河水水质变坏,已很难直接饮用。

河水既难以直接饮用,当然就不能不另想法子解决。

乡人的智慧,最终就体现在“笕"上了。

ﻭ很显然的,笕与竹子有关,在山区常见的笕,都是用很粗壮的楠竹制成。

在山上找一股极好的泉水,最好是岩隙中汩汩涌出且终年不断的“岩浆水”这种“岩浆水”出自岩石之中,水质清洌甘甜,冬则暖,夏则凉。

煮菜烹茶,味道远胜城里人享用的矿泉水。

找到了上佳的泉眼之后,乡人便将**一端埋入岩石下,引接泉水,如果水离家近,则**三五根相接即可引水入厨房大水瓮中,如城里自来水一样,极其便利。

但有那水源甚远的,则需十数根**相接,长达数里的竹笕,穿岩过林而来,很是壮观,如大水管一般从泉眼处连绵延伸至屋檐下,泉水哗哗泄出,冒着凉气,成为山村中独有的景致。

ﻭ竹有清香,且可千年不腐,如秦汉的简牍历漫长岁月而坚实如新。

山间竹笕接引泉水既很卫生,又能保持原有水质和味道,就地取材,不需花费钱财。

家家竹笕,户户泉声,清凉岁月在雁声虹影中缓缓流逝。

在城市久居,先饮自来水,泡绿茶则败了茶味,煮鱼虾则失其鲜味.后来自来水因了河流污染的加剧,难达卫生饮用标准,水中遂又多了些消毒水及漂的味道,愈发难下咽。

父亲短文阅读答案

父亲短文阅读答案

父亲短文阅读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父亲短文阅读答案父亲短文阅读答案《父亲》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短文,阅读了这篇短文之后,大家收获了什么?以下是本店铺分享的父亲短文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参考!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备课手册:把栏杆拍遍父亲女歌手含解析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备课手册:把栏杆拍遍父亲女歌手含解析

把栏杆拍遍父亲女歌手本课话题——父亲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一双赤脚在山地的大雪里跋涉,那是父亲;一把斧头舞出清寒的月色,在猫头鹰的啼叫里荷薪而归,那是父亲;一枝青篙逼开一条莽阔大江,那是父亲;一犁风雨阵阵野谣披蓑戴笠的,那是父亲;一盏红薯酒就可以解脱一切愁苦的,那是父亲。

父亲哦,即使我手中的笔使得如你手中那根肉红的扁担一样得心应手,面对故乡苍凉的山影里你渐渐凋谢的白发,我又能写些什么呢?点评:连用五个排比句,描写父亲劳动生活的画面,营造了凄美的氛围。

赞美了父亲的勤劳、坚强、容易满足和质朴,又写出了父亲的穷苦和艰辛!链接——生活中的素材铁肩汉吴峰在父亲节到来前夕,记者再次来到吴峰家中,听吴书宇讲述心目中伟大的父亲。

从上学第一天开始,父亲就开始背他,那个时候父亲年轻,自己也不重,背起来也没那么吃力。

现在父亲年纪大了,自己的体重也已经到了150多斤,每次父亲背他上台阶时,吴书宇总能听到父亲呼呼的喘气声,心里非常难过,可是又没有办法。

吴书宇至今还记得,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父亲背着他进教室,可在进门的那一瞬间,因为体力不支,突然跪倒在地。

父亲看着背上的他没有受伤,接着又开始慢慢地爬起来,把他送到了教室里去。

由于长年累月地照顾儿子,吴峰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有很多次他病倒了,可是为了不影响儿子上学,他依旧坚持把儿子背到学校。

吴书宇高二时,一次父亲生病了,高烧39.4度,可是他坚持把儿子背到学校,为了省钱,他舍不得去医院看病,而是到药店买些感冒药和消炎药,自己服用。

虽然到最后会康复,但是儿子吴书宇觉得,父亲付出了太多。

这么多年来,无论刮风下雨,父亲总能按时把他背到学校,其中的艰辛,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父亲给他买了好几件校服,而自己却舍不得多买一件衣服。

父亲是个非常坚强的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够从容应对,乐观地挺过去。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父之美德,儿之遗产。

——字严2.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对联》3.父母,应该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父亲刘鸿伏阅读答案即手里举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的人是父亲文中写了父亲劳作环境的恶劣、工 具的简陋及生活的简朴,表现出一个 勤劳质朴、生活艰辛,但却又很容易 满足,知足常乐的农民形象。

臧克家 作者刻画父亲,笔墨主要集中于一件 事情上,那就是—— 我是山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虽然光明 就在眼前,然而当时年仅16岁,没出过远门, 突然要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地方上大学,想到 要离开熟悉的故乡;想到要离开朝夕相伴的 亲人、朋友;想到从长沙到武汉到需要4天的 行程,也许以后一年才能回一次家; 想到父亲 已经50多岁,家里又穷;想到家里6个孩子,我是家里的长子,现在又要离开,就不由得 百感交集,落下泪来。

【摘自博客】三十年前的大学生活 今天的大学生非常的幸福,全然不同于三十年前的大学 生。

看官如果不知道那时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子,那我告诉 从家里背着铺盖卷去上学那时的学生都是自备生活用品,大件如铺盖,小件如牙刷,全部在家准备挺当。

一般情 况是一床被褥、几件衣服、或有鞋子、饭盒脸盆水缸等一宗, 打包用绳带捆绑,再揣上二三十元钱,一人背着的提着的就 奔学校啦。

在学校里享受国家十八元钱的人民助学金,十六元吃了, 两元钱零花。

【新闻一则】 改革开放30年湖南农民人均收入提高了近27倍 人民网科技北京7月23日电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湖南农业 发展和世界杂交水稻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湖南省副省长徐明华 先生表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湖南农民人均纯收入已从1978 年的142元提高到2007年的3904元,提高了近27倍。

文章中父亲的两次落泪是最动人的部分, 是父亲真情的流露。

作者在第二次写到父亲 流泪时说“不流泪的父亲流泪了,不是因为 悲哀。

”,仔细体会两次落泪父亲的心情是 否完全一样? 父亲的第一次流泪是无奈与担忧的泪水。

大学的遥 远,儿子的幼小,家境的贫穷,外面世界的复杂,都 让这样一个父亲牵肠挂肚,本来想充当一次保护神, 发现自己原来也是一无所知,强烈的自卑与担忧使父 亲情不自禁的留下眼泪。

父亲的第二次流泪是是高兴与不舍的泪水,因为 他感到儿子已经懂事了,长大了,感到由衷的高兴 以及为即将离开深爱的儿子的万分不舍之情。

文章在最后说“十年前我还没有读过朱自 清的《背影》,后来读了,我感到一种震撼, 但并不如何感动。

”为什么作者这样说? 他用两手攀着 上面,两脚再向 上缩;他肥胖的 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 背影,我的泪很 快地流下来了。

在那一刻,我分明 看见父亲的两鬓已钻出 丝丝白发,而他曾经扛 过竹木、扛过岩石也挑 过生活重荷的挺直的背, 此时已显得佝偻了。

望 着青头巾、黑包袱、灰 布衣的父亲的背影,我 的心一阵战栗。

两篇文章都是通过写父亲的“背影”令人 感动,写到父亲总会去写背影,“父亲的背影” 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 这两篇文章中的“父亲的背影”是天下所 有父亲的象征,父亲如山一般坚强的挺立在儿 女们面前,为了让儿女生活的更加幸福快乐, 他们收藏起心底所有的脆弱、忧愁与悲伤,隐 藏起所有的痛苦甚至喜悦,因为他们要教会儿 女们两个字“坚强”。

所以当他们面对我们的 时候,我们更多的感到严厉,苛刻,似乎他们 永远都是一个强者。

而只有透过他们的背影, 才能让我们看清他们的全部,看到父亲脆弱的 另一面。

篇二:父亲刘鸿伏阅读答案这许多年来,试着写了些东西,远在乡下的老父亲为此很是自豪。

父亲只能写写简单的家书,并不懂得文章。

但他向来很迷信那些能写会算的文化人,他把他们与旧时的举人、秀才一并称为“文曲星”。

因此,父亲常常在喝醉了酒的时候,喜欢拿了我的文章夸耀于那些乡邻朋友,希望从那些阳春的农夫、打鱼虾的渔人或瓦匠、木匠们艳羡又敬畏的眼神里获得一种安慰。

哦,我那乡下的老父亲,我那瓜棚柳巷总爱谈说树精狐仙的老父亲,其实,我那些拙劣的文字,在面对土地一样宽厚纯朴的你的一生时,它们又算得了什么呢?你因为它们而感到欣慰,我却如此深刻的感到一种悲哀。

写了那么些自己也觉寡味的东西,为什么偏偏就没有想到也应该写一写你呢?你是这样崇拜土地与文化,我也一样崇拜文字和父亲。

其实,我并没有一时一刻忘记。

这十多年来,在许多落寞失意的时刻,在客地清凉的鸣箫中,父亲一生中许多的片断和故事,总是那样苦涩而温馨的演绎在我的心灵深处,让我独自一遍遍的体验人生的凝重,生命是悲苦欢娱以及至善至美的人间亲情。

那些时候总是想着回归父亲的怀抱,重温往日的田园梦境。

但不能。

一双赤脚在山地的大雪中跋涉,那是父亲;一把斧头舞出清寒的月色在猫头鹰的啼叫里荷薪而归,那是父亲;一支青篙逼开一条莽阔大江,那是父亲;一犁风雨阵阵野谣披蓑戴笠的,那是父亲;一盏红薯酒就可以解脱一切愁苦的,那是父亲。

父亲哦,即使我手中的笔使得如你手中那根肉红的扁担一样得心应手,面对故乡苍凉的山影里渐渐凋谢的白发,我又能写些什么呢?父亲说过,人是土物,离不开泥土的。

而我却离开了土地,那是十年前。

当时一个算命的瞎子预言我将来一定会客死他乡。

父亲便凄然,说:“鸿儿,有朝一日你也像父亲这般老时,就回乡下住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老了,就会想念故乡呢。

”我黯然。

那时我十六岁。

记得是一个炎热的夏日中午,那是我和父亲最后一次顶牛犟嘴也是最后一次参与务农并从此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的时刻。

当那位赶了十几里山路送录取通知书的李老师站在绿森森的苞谷林里大声叫着我的名字时,我正扛着沉重的禾桶牛一样喘息着踉跄前行,父亲黑红着脸在背后气咻咻的数落我对于农事的愚笨,并大发感慨:“将来弄得不文不武,只怕讨米都没有人给留啰!”我便由委屈而痛苦而愤怒,开始和父亲顶牛。

也在这时,李老师却笑呵呵的将薄薄的一张纸递过来,那是录取通知书。

扔了禾桶,接了通知书,泪便不知不觉的涌了出来。

一时无语,只是望着远处黛绿的山色和清凉的河水发痴。

鹧鸪在深山里叫着,半是凄惶半是欣喜。

发怒的父亲依然黑着脸,没有一句表示高兴或者祝福的话,只说:“崽,你命好。

”转过身扛了禾桶匆匆远去,独我在无言的田野,感受一种无法言喻的别样的滋味。

山里的暮色升起来,村庄里传来亲切的犬吠声,还有晚风里斜飘漫逸的山歌子,还有河水和捣土筑屋的声音。

我忽然感到这种声音的另一种韵致,它们不再有从前的沉重忧郁。

那个夜晚,我的闻讯而来的众多乡亲,将祝福、羡慕、夸奖的话语连同爆响的鞭炮一古脑儿倾在我洋溢吉祥和喜气的老屋。

那一夜,父亲喝得大醉,看我的时候,一脸的愧色。

其实那时我早原谅了父亲中午的斥骂,并且在心里一次次说:父亲,请你原谅儿子的顶撞,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呵。

从未出过远门,在泥土里劳作了一生的父亲决定送我去千里之外的高等学府。

平时父亲很严厉,很劳累,脾气很大,我几乎很少感受过别人有过的那种父子深情。

我受了很大的感动,我终于体味到父亲心中那份深藏的爱意。

父亲要送我,并不因为我是那个山乡解放后几十年来第一名生,仅仅因为我是他的儿子,仅仅因为 16 岁的我连县城也没有去过。

父亲离土地很近而离繁杂的都市很远,他只想再做一次保护神,为着那份殷殷的父爱,为着那份饱经沧桑的心情。

当时父亲什么也没有说,我却感觉到了。

临行的那天,母亲、弟妹、乡邻以及我的那些好伙伴都来送行。

父亲头上裹着青头巾,腰间围着黑色包袱,一身只有走亲戚才穿的灰布衣,肩上挑着我的一只古旧的木箱和一卷铺盖走在前面。

母亲伤心的哭了,我也哭了,我的弟妹和那些好伙伴都哭了。

最后一次嗅着故乡的泥土、牛粪和稻草混和的气息,走下清凉的雾气弥漫的河岸,我和父亲坐了一只小小的乌篷船,开始了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旅程。

别了,我的曾经患难与共的亲人和伙伴;别了,我的贫瘠却慷慨的黑土地以及土地上那些金黄的麦穗和草垛,我只是你永远的莽苍里最孤独也是最野性的那一株,我只是你浑厚博大的血管里最炽热也最痛苦的那一滴。

那些忠厚的牛群,那些河岸上的风车和美丽苍凉的木屋;别了,我的多梦多歌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呵。

泪眼朦胧中,我向故乡挥一挥手,在越来越远的滩声中离去。

黄昏的时候,我和父亲终于到达县城,买好了去长沙的火车票,便在就近车站的一个旅店住了下来,县城其实很小,那时候却觉得很大很大,我的心里充满离别的伤感也同时生出一种对外面世界的恐惧。

父亲让我去外面买点吃食,他守着行李。

我知道家里很穷,便只在地摊买了几个凉薯抱回去,何况那时一点食欲也没有。

回旅店的时候,我父亲两眼红红的,正在和一位中年服务员谈着什么,服务员真诚的安慰着父亲。

我想父亲一定是哭了,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从来没有流过泪的,我的心陡然沉重起来,后来父亲告诉我,服务员看他一个人默默流泪,便关切的询问。

父亲告诉他儿子考取的事,并说,儿子还小,又是乡里人,穷,怕将来受人欺侮,想起这些,便不由得落泪。

第二日乘长途汽车往长沙,在车上整整颠簸了一天,窗外的山峰由大到小,由小到一望无垠,渐渐接近比县城大很多倍的都市。

好不容易找到火车站,在一位好心人的引领下在售票处买了去武汉的车票,是当晚九点的。

我和父亲疲惫不堪的坐在候车室的长条椅上,不敢挪动半步,唯恐走失。

默默的等待,望着来来去去的红男绿女,望着窗外拔地倚云的建筑,有如梦幻一般,不知是羡慕还是自卑?说不出,心里酸涩而茫然。

终于到了上车的时候,我和父亲随了奔跑的人群,抱着行李惶惑的向前冲去,夜色昏朦中,灯火里,第一次看到那钢铁的庞然大物,心中充满恐惧和压抑感。

车上人太多,挤得厉害,又值酷暑,在各种令人窒息的气味围困中我和父亲被挤站在车厢的尾部,将身体缩了又缩,依然被人群挤过来挤过去。

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深深的怀念那宽广的绿野和清新的晨风,那只能在故乡才有。

站了整整一夜,次日早晨八点车到武汉,一个比长沙还要大得多的古老美丽江城。

在浩浩东去的长江之滨,在白云黄鹤的故乡,在生长着满山桂树的校园,从此开始了我的四载寒窗苦读,也开始了一种与父亲以及乡下伙伴完全不同的奋斗之路。

十年前父亲担着行李,和我一起踏入那座辉煌而庄严的高等学府,作为庄稼人,布衣草履的父亲在看到从校门口走出的一群群风采翩翩、气宇轩昂的生时,悄悄的对我说:“崽,我不图你有什么大出息,将来混得和他们一般人模人样儿,我就满足了。

”父亲陡然有了一种巨大的自卑感,在他连做梦也想象不出的这偌大的学府面前,父亲作为一个山里人几十年造就的倔强和自信心,彻底崩溃了。

他已预知作为山里人的儿子的将来当会充满坎坷和忧患,在这样的世界,混成人模人样已是侥幸,他的希望也仅止于此了。

父亲在我的住了一日,中文系的一位朱老师对我和父亲怀着一种好奇和惊讶,也怀着一种怜悯和感动,她细心的安排了我们的住宿,并带了我和我父亲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走遍了琉璃碧瓦、绿树披拂的美丽校园。

父亲试图用他的方言与朱老师交谈点什么,但朱老师不懂,父亲便怏怏。

父亲要走了。

我去送他,父亲反反复复的叮嘱着已经重复了无数遍的话语,我说我都背得出了,父亲便努力笑一笑,用他粗糙的大手抚了抚我的头,沉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