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构成交通肇事罪还是故意杀人罪

合集下载

危害公共安全罪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危害公共安全罪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危害公共安全罪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行为人在交通肇事罪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应以( )定罪处罚。

A.故意杀人罪B.交通肇事罪C.过失致人死亡罪D.遗弃罪正确答案:A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知识模块:危害公共安全罪2.明知学校宿舍楼年久失修,但是不及时修理,致使楼房倒塌,砸死、砸伤数人的,构成( )。

A.重大责任事故罪B.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C.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D.玩忽职守罪正确答案:C解析:我国《刑法》第138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或者不及时报告,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该条是关于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的规定。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知识模块:危害公共安全罪3.对于以放火的危险方法实施破坏交通工具的行为,应当( )。

A.按照破坏交通工具罪定罪处罚B.按照放火罪定罪处罚C.按照破坏交通工具罪和放火罪实行数罪并罚D.按照故意毁坏财物罪定罪处罚正确答案:A解析:交通工具是放火罪犯罪对象中的一种,所以在以放火的危险方法实施破坏交通工具的行为中,破坏交通工具罪是特殊法,而放火罪是一般法,所以应当认定为破坏交通工具罪。

知识模块:危害公共安全罪4.下列犯罪中没有现实的损害后果不能构成既遂的是( )。

2020年法律职业资格《刑法》试题及答案(卷七)

2020年法律职业资格《刑法》试题及答案(卷七)

2020年法律职业资格《刑法》试题及答案(卷七)1.下列哪些犯罪要求必须造成人身伤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 )A、放火罪B、爆炸罪C、投放危险物质罪D、交通肇事罪2.甲某因为吃饭时与单位食堂服务员发生争执。

产生报复之念,遂取出自家灭鼠的毒鼠强,趁食堂工作间无人之机,将毒鼠强倒入面粉缸中,导致200公斤面粉被污染。

因及时发现,未造成严重后果。

如何认定某甲的行为:( )A、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B、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未遂)C、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D、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3.张某为了搞点名堂使自己出名,向采石场老板索要炸药、雷管,遭到拒绝。

张某动手强行从工棚抢走炸药一包、雷管12只及一段导火索。

并将以上爆炸物制成定时引爆装置带入某高校食堂安装在桌椅下引爆,导致师生数人受伤,并造成数万元经济损失。

对张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

A、张某构成抢劫罪和爆炸罪B、张某抢劫爆炸物罪和爆炸罪C、张某抢夺罪和故意伤害罪D、张某抢夺爆炸物罪和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4.农民某甲见村庄附近的灌溉专用线路因降雨而暂时未使用,便于某日晚偷割该输电线200多米,次日卖给非法收购者,得到500多元。

某甲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B、破坏电力设备罪C、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盗窃罪和破坏电力设备罪5.警察王某要为自己的儿子上学筹一笔钱,便找村民张某借钱。

张某同意借钱,但条件是要有物品质押。

王某将公务用枪交给张某质押。

张某借给王某3万元现金,借期6个月。

6个月后,王某无力偿还借款,张某持枪逼债,被公安机关发觉。

王某、张某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个选项?( )A、王某、张某均无罪B、王某、张某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共犯C、王某无罪、张某触犯非法持有枪支罪D、王某触犯非法出借枪支罪、张某触犯非法持有枪支罪6.王某于某日晚潜入某仓库想要偷点东西赚点钱花,由于天黑,看不清仓库里有什么,就点燃火柴查看,发现里面是一些打包衣物,随手将未熄灭的火柴扔到地上,引燃了仓库内存放的衣物,引起大火。

司法卷二:危害公共安全罪测试题(题库版)

司法卷二:危害公共安全罪测试题(题库版)

司法卷二:危害公共安全罪测试题(题库版)1、多选贾某驾驶一机动车将过路人王某撞成重伤,之后在乘车人张某的指使下驾车逃离现场。

被害人王某因贾某的逃逸,没有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贾某构(江南博哥)成(间接)故意杀人罪B.贾某与张某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C.张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D.张某是交通肇事罪的从犯正确答案:B, 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问题。

参见《刑法》第133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

2、单选某公司电工甲,自恃技术熟练,在检修电路时不按规定操作,造成电路着火,使部分设备被烧毁,损失8万元。

甲的行为构成:()A.失火罪B.放火罪C.玩忽职守罪D.重大责任事故罪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具体适用。

参见《刑法》第134条。

3、单选某甲趁天黑盗得一手提包,到僻静处打开才发现,包内有一万块钱的现金和手枪一支,子弹若干,遂将提包中的手枪储存在家中地下室中,则甲的行为构成:()A.盗窃枪支、弹药罪B.盗窃罪与非法储存枪支、弹药罪数罪C.盗窃罪与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数罪D.盗窃罪与非法私藏枪支、弹药罪数罪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参见《刑法》第264条、第128条第1款。

4、单选某甲于晚上潜入一仓库盗窃,因为黑暗以致辨认物品困难,于是划着火柴察看,不料火柴掉落点燃存放的易燃物品,仓库外传来声响,某甲以为被人发觉,遂逃离仓库。

后火柴点燃易燃物品并导致火灾。

事后查明直接财产损失20万元。

对甲划火柴引起火灾的行为的性质,正确的说法是:()A.放火罪B.失火罪C.不构成犯罪D.故意毁坏财物罪综合提高篇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失火罪的具体适用。

失火罪,是指由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本案中,某甲因能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火灾,但轻信能够避免,在火灾发生之时为逃离而不顾,以致造成了上述严重后果。

东北师范大学14秋《刑法总论(高起专)》14秋在线作业1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14秋《刑法总论(高起专)》14秋在线作业1答案

刑法总论(高起专)《刑法总论(高起专)》14秋在线作业1一,单选题1. 犯罪分子具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 )判处刑罚。

A. 法定刑幅度内B. 法定刑之下C. 法定刑以内D. 法定刑以下?正确答案:D2. 美国公民从日本劫持新加坡的民用飞机到泰国,后逃至我国领域内,我国司法机关适用中国刑法对该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所体现的是A. 保护管辖原则B. 普遍管辖原则C. 属地管辖原则D. 折中管辖原则?正确答案:B3. 村民张某,为了赚钱,盗窃国防通信线路,销赃后得赃款,致使该线路中断通信10个多小时。

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A. 盗窃罪B. 破坏公用通信设备罪C. 破坏军事通信罪D. 故意毁坏财物罪?正确答案:C4. 甲为了逞威风,与乙的车在高速路上超车,造成乙的车司机重伤,另有一人死亡。

甲驾车逃离。

甲的行为构成:A. 故意杀人罪B. 交通肇事罪C. 破坏交通工具罪D. 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想象竞合犯?正确答案:B5. 甲强行占用乙的摩托车,乙已找到甲索要该车,某甲拒不交还。

某甲的行为:A. 不构成犯罪B. 构成侵占罪C. 构成抢劫罪D. 构成盗窃罪?正确答案:B6. 强奸罪的危害性体现在 .A. 使用暴力、胁迫手段B. 违背妇女意志C. 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D. 使用其他手段?正确答案:B7. 被告人张某为发泄对社会不满驾车驶入闹市区冲向密集人群。

当场轧死6人,撞伤12人。

张某的行为构成 .A. 交通肇事罪B.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 重大责任事故罪D. 故意杀人罪?正确答案:D8. 某甲在聚众斗殴的过程中将对方参与斗殴的某乙打成重伤,某甲的行为构成A. 聚众斗殴罪B. 过失致人重伤罪C. 故意伤害罪D.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正确答案:C9. 甲在走私过程中,将海关缉私人员全部打落水中。

对某甲的行为进行处罚的原则是A. 以走私罪进行处罚B. 以妨害公务罪进行处罚C. 按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进行数罪并罚D. 走私行为和妨害公务行为构成牵连罪;一从一重罪处罚?正确答案:C10. 犯罪客体体现的是一种 .A. 社会关系B. 人际关系C. 物质关系D. 思想关系?正确答案:A11. 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属于A. 结果加重犯B. 想象竞合犯C. 法规竞合犯D. 转化犯?正确答案:A12. 根据10题陈述,张某为闫某和行贿人之间介绍的行为,构成什么罪?A. 受贿罪B. 行贿罪C. 介绍贿赂罪D. 斡旋受贿罪?正确答案:C13. 李某欲杀害妻子朱某之念。

不作为犯中的先前行为

不作为犯中的先前行为

不作为犯中的先前行为一、本文概述不作为犯中的先前行为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法律议题,涉及对不作为犯罪行为的认定与定罪。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议题,分析先前行为在不作为犯罪中的法律定位、影响因素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我们将首先概述不作为犯罪的基本概念,进而阐述先前行为在不作为犯罪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其对犯罪构成、刑事责任认定等方面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探讨先前行为的认定标准、法律效果以及司法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分析和案例研究,为理解不作为犯中的先前行为提供全面而深入的视角,为司法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不作为犯的基本理论不作为犯,又称“不作为的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直接规定,负有法定义务而拒绝履行,情节严重或情节恶劣的行为。

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刑法学中的义务来源说和因果关系说。

关于义务来源,不作为犯的义务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一是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这是指由其他法律规定并由刑法加以认可的义务;二是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这主要是指从事一定职务或业务活动的人,基于其职务或业务的要求而负有的特定作为义务;三是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如合同行为等产生的义务;四是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这是指由于行为人的先前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时,行为人产生的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

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是指不作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不作为本身并没有积极的身体动作,但它通过不履行特定的作为义务,使得某种危险状态持续存在或者转化为实害结果。

这种因果关系并非直接产生,而是通过不作为的方式间接地、消极地引起了危害结果。

不作为犯的成立条件包括:一是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二是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性而未履行;三是由于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而造成或可能造成一定的危害结果。

只有当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才能构成不作为犯。

在实践中,不作为犯的认定和处理相对复杂,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其基本理论,以便更准确地适用法律,保障社会公正和人民权益。

刑法分论模拟卷_答案

刑法分论模拟卷_答案

《刑法分论》模拟卷答案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成电路着火,使部分设备被烧毁,损失2万余元。

被告人李某的行为构成( A )。

A、失火罪B、破坏生产经营罪C、玩忽职守罪D、重大责任事故罪2、甲给乙5万元请乙“教训”丙一顿,乙给丁3万元让丁打丙,并带丁辨认了丙。

之后,甲感到害怕,又打电话给乙说不打了,并愿意承担“违约”责任,只需要乙退回2.5万元。

乙当即说“听你的”,但未向丁转达。

丁还是带人将丙打成重伤,甲的行为属于()。

A、故意伤害罪的犯罪预备B、故意伤害罪的犯罪中止C、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未遂D、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既遂3、甲晚上见一老人提一公文包(内有现金2万元)独自行走,就冲上前去,夺走就跑,因夺包时用力过猛,将老师带倒在地摔成重伤。

甲的行为应当认定为()。

A、抢劫罪B、抢夺罪C、过失重伤罪D、抢夺罪和过失重伤罪4、下列行为中应当按照盗窃罪定罪处罚的是()。

A、甲窃取一份绝密级的高考试卷,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B、乙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办理移动电话入网,并使用该移动电话,给电信部门造成3万元的话费损失C、丙拣到一张他人的信用卡,然后持卡消费3万元D、丁窃取他人在公共网络上的帐号使用,造成他人3万元的损失5、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李某与无业人员张某勾结,由李某利用职务便利同张某共同骗取本单位的数额巨大的财物。

对上述行为应当认定为()。

A、李某构成贪污罪,张某构成盗窃罪B、李某构成贪污罪,张某构成诈骗罪C、李某和张某共同构成贪污罪D、张某和李某共同构成诈骗罪6、张某与李某约定,在李某窃取了财物后,为李某窝藏脏物。

张某窝赃的行为,构成()。

A、窝藏罪B、窝藏、包庇罪C、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D、盗窃罪的共犯7、安某经常虐待其10岁的继女刘某,某日,安又因琐事痛打刘某,刘有反抗,安即拿起一根铁条向刘眼睛刺去,当场将刘右眼扎瞎。

对安某的行为应以()论处。

A、虐待罪B、故意伤害罪C、虐待致人重伤D、虐待罪和故意伤害罪8、甲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偿还借款12万元,并向法院提供了盖有乙的印章、指纹的借据及附件,后法院判决乙向甲偿还“借款”12万元。

逃逸致人死亡的交通肇事罪与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的界限.doc

逃逸致人死亡的交通肇事罪与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的界限.doc

逃逸致人死亡的交通肇事罪与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的界限作者:王剑波来源:《中国检察官·经典案例版》2012年第07期一、基本案情案例一:徐某驾驶无牌照、刹车失灵且超载的131型农用运输车将行人张某撞伤。

徐某伙同乘坐该车的刘某将张某抬上肇事车后带离事故现场。

为逃避法律追究,二人又找到杨某商定,将被害人掩埋。

为此,杨某购买铁锹一把,三人将张某运一僻静沙坑内掩埋。

张某因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

案例二:丁某驾车路过一座小桥下坡处时,将醉倒在此的李某碾压于车下。

丁某将被害人从车底拉出来丢弃在旁边,后驾车逃离现场。

被害人经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

经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认定死者李某是趴在桥下坡约5米(桥全长14米)处偏右位置,经开车实验,该位置在汽车上桥时是不能发现的,而在汽车从桥顶下坡时,夜里就更难发现,即便发现肯定是近距离的,根本来不及采取措施。

上述两例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但是,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对徐某和丁某的行为性质如何认定,意见分歧较大。

在案例1中,对徐某行为性质的认定有两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徐某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驾驶无牌照、刹车失灵且超载的汽车,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张某死亡,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徐某驾车肇事致被害人受伤后,为逃避法律追究,竟伙同被告人刘某、杨某用车将尚未死亡的被害人拉走掩埋,致被害人死亡,已构成故意杀人罪。

在案例2中,对丁某行为性质的认定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丁某交通肇事后逃逸,造成被害人死亡,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丁某不能预见在桥下坡处躺着一个人,其主观上无过失,其交通肇事行为属意外事件。

第三种意见认为,丁某在交通肇事后,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却不采取任何措施,来避免死亡的发生,其行为已构成(不作为)故意杀人罪。

从以上两件案例可以看出,在交通肇事案件中,如何区分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交通肇事罪与(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成为司法实践中的难题,这需要结合相关刑法理论予以具体分析。

刑法学案例分析题

刑法学案例分析题

刑法学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1、刘某,男,28 岁,矿山工人。

刘某与李某经人介绍谈恋爱。

后来,李某认为刘某不求进取。

提出中止关系。

刘某见恋爱不成,遂蓄意报复李某。

刘某从自己工作的矿山炸药仓库偷了一些雷管和炸药,自制了一个装有定时起爆器的炸弹。

一日,刘某乘李某在电影院看电影之机,将自制炸弹放置在李某的座位下面。

炸弹爆炸后,李某当场被炸死,同时,在场观众多人被炸伤。

试分析:对于刘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理由是什么?答:(1)刘某的行为构成爆炸罪。

(2)刘某在公共场合以爆炸方法实施的故意杀人行为严重危害了公共安全,因而其行为属于爆炸罪而非故意杀人罪。

(3)刘某盗窃爆炸物和非法制造爆炸物的行为与其爆炸罪之间属于牵连关系,应依从一重处断原则以爆炸罪论处。

2、陈某,男,38 岁,某出租汽车公司司机。

一天晚上,陈某驾车在街上揽活。

经过一路口,正好遇上红灯。

陈某见没有警察,便驾车快速冲过路口。

此时,王某正在路口对面人行横道上过马路。

当陈某发现王某时,急忙踩刹车,但因车速过快,制动距离短,结果还是将王某撞倒。

陈某下车跑到王某身边,发现王某已经休克,不省人事。

陈某感到非常害怕。

看到路口没有其他人,陈某急忙驾车逃离。

半小时后,王某被人发现,送进附近医院抢救。

由于耽误时间过长,王某失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

试分析:对于陈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为什么?答:(1)陈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

(2)陈某违反交通法规肇事造成他人死亡,其行为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成立条件,因而构成交通肇事罪。

(3)陈某交通肇事逃逸造成他人死亡,应依加重法定刑处罚。

3、高某,男,17 岁(1983 年9 月出生),某中学学生。

高某与女同学吴某以“谈朋友”的名义交往了一段时间。

不久,吴某以家里不同意而且自己还要专心考大学为由与高某断绝了关系。

此后,高某多次威胁要杀死吴某。

2001 年7月6 日,吴某在母亲陪护下住进县城一家旅馆准备参加高考。

7 月8 日晨8 时许,吴某由母亲陪同前往考场,刚走出旅馆没几步,高某冲了上去,一把抱住吴某,并将装有高某自制的爆炸装置的挎包挂在李某身上,随即跑开。

衡水市2023年全国法律硕士《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点睛提分卷含解析

衡水市2023年全国法律硕士《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点睛提分卷含解析

衡水市2023年全国法律硕士《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点睛提分卷第1题:单选题(本题1分)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

A国家的根本大法B.公民权利的保障书C.民主事实的法律化D.政治力量的对比第2题:单选题(本题1分)下列行为中,构成无因管理的是A.未受委托替朋友招待客人B.未成年人抢救落水儿童C.主动代同事值夜班D.代替配偶放弃继承权第3题:单选题(本题1分)甲与乙因生活琐事互相斗殴,乙感到不是甲的对手而逃跑。

甲紧追不舍,乙逃出500米后被甲追上。

甲用木棒朝乙劈头盖脸打来,情急之下,乙抽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朝甲刺去,致甲重伤。

乙的行为( )。

A.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B.构成故意伤害罪C.构成寻衅滋事罪D.不构成犯罪第4题:单选题(本题1分)下列属于要约的是A.发出拍卖公告B.竞买人报价C.拍定D.拍定后的交货付款义务第5题:单选题(本题1分)被告人张某,出租车司机,因受单位领导批评,为发泄不满驾车驶入闹市区冲向密集人群,当场撞死6人,撞伤18人。

张某的行为构成( )。

A.交通肇事罪B.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D.故意杀人罪第6题:单选题(本题1分)根据我国民法的有关规定,丙的人身损害应由()。

A.甲承担全部赔偿责任B.乙承担全部赔偿责任C.甲、乙承担按份赔偿责任D.甲、乙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第7题:单选题(本题1分)关于明朝刑法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举重以明轻,举轻以明重B.重其轻罪,轻其重罪C.重其所重,轻其所轻D.从重兼从旧第8题:单选题(本题1分)秦朝的中央司法审判机关是A.大理寺B.刑部C.廷尉D.大司寇第9题:单选题(本题1分)革命根据地时期增加“同中农巩固联合”条文的宪法性文件是()。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B.《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C.《抗日救国十大纲领》D.《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第10题:单选题(本题1分)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分论试卷5试题及答案

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分论试卷5试题及答案

西南政法大学试卷(5卷)2013—2014学年第 1 学期课程刑法专业年级本试卷共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8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一、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杨先生将自己房屋租给刘丽,租赁合同只出租地上部分,不包括地下室。

地下室存放了杨为女儿婚礼特意买的茅台镇珍藏酒业特需专供酒216瓶,价值53640元。

刘丽将地下室的酒18箱价值数万元的酒用于送人(地下室未上锁)。

刘丽得知杨已报警,即将酒款全部归还杨先生,杨先生原谅了刘丽,下列正确的是( B )A刘丽构成侵占罪B刘丽构成盗窃罪C因已归还不构成犯罪D侵占罪是自诉犯罪,因杨放弃追究刘丽不构成犯罪2、王某打的到某县城去,应支付300多元的士费,王某用匕首威胁,拒支付的士费后离去。

王某行为( B ):A.因数额小无罪 B.抢劫罪C.不属于抢劫财物不构成抢劫罪 D.不符合当场立即劫财不构成抢劫罪3、以下构成盗窃罪的是(B ):A.军人进入军队仓库中盗得价值3千多元的军用毛毯、军靴等B.吸毒者为吸毒入户盗得毒贩的海洛因C.强奸者将被害人强奸后,见被害人无能力反抗又将被害人手机和钱包拿走D.因仇恨他人车生意比自己的车好,为他人作不成生意盗出他人车开下悬崖毁坏4.某甲的大货车超载,路过一检查站时,被运政部门人员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抓住汽车把手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

对朱某死亡,甲构成( D )。

A.故意(直接)杀人罪 B.交通肇事罪C.过失致人死亡罪 D.故意(间接)杀人罪5.甲男对乙女说自己能将10元变成100元,乙女便将家里的4000元现金交给甲,让甲当场将4000元变成4万元。

甲用红纸包着4000元钱,随后“变”来“变”去,趁机调换了红纸包,然后将调换过的红纸包交给乙,让乙2小时后再打开看。

乙2小时后打开,发现红纸包内是餐巾纸。

甲的行为是( A )。

招警考试之刑法(二)

招警考试之刑法(二)

招警考试之刑法(二)201、下列关于紧急避险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为了使本人利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紧急避险行为B.为了使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紧急避险行为C.任何人为避免本人危险,而实施的紧急避险行为都可以适用刑法关于紧急避险的规定D.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确答案:】C202、驾驶员在正常行车途中,发现两个小孩从侧面横过马路,驾驶员刹不住车,急转方向盘,汽车朝路旁的空房撞去,致车和空房损坏严重。

驾驶员的行为是()。

A.紧急避险B.交通肇事C.故意毁坏财物D.意外事件【正确答案:】A203、对正在进行的()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A.投毒、贩毒B.强制猥亵C.抢夺D.强奸【正确答案:】D204、根据《刑法》的规定,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但是()处罚。

A.可以酌情减轻或者免除B.可以酌情从轻或者减轻C.应当从轻或者减轻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正确答案:】D205、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宋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

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宋某杀死。

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B.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C.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D.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正确答案:】D206、《刑法》规定的有期徒刑期限一般是()。

A.1个月以上20年以下B.6个月以上15年以下C.1年以上15年以下D.20年以下【正确答案:】B207、甲将他人的一台价值8000余元的彩电偷回家中,经其父、兄规劝,在失主发觉前,又偷偷送回原处。

甲的行为属于()。

李某交通肇事后

李某交通肇事后

李某交通肇事后,其单位领导张某指使李某逃逸,致使受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李某、张某的行为()
A.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
B.各自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同犯罪
D.李某构成交通肇事罪,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
【答案】C
【考点】交通肇事罪的共犯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故答案为C。

网院北语18秋《刑法》作业_3(满分)

网院北语18秋《刑法》作业_3(满分)

------------------------------------------------------------------------------------------------------------------------------ 单选题1(4分) : .对于预备犯的处罚原则是 ( )。

A: 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 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 可以从轻、或者免除处罚D: 可以比照既遂犯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4分) : 张某准备到某厂财务室撬保险柜偷钱,他约李某帮助他去望风,李某不同意,并到派出所告发了张某。

张某的行为属于 ( )。

A: 犯罪预备B: 犯罪未遂C: 犯意表示D: 犯罪中止3(4分) : 下列各罪中,采用简单罪状的是 ( )。

A: 故意杀人罪B: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C: 伪证罪D: 强奸罪4(4分) : 叛逃罪的主体只能是( )。

A: 中国公民B: 国家工作人员及国有企业工作人员C: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掌握了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D: 中国军人5(4分) : 甲某的邻居乙某患有严重的精神病,某日乘家人看管不严之机,溜出家门。

持菜刀追砍甲某,甲某情急之中,顺手拿起一根铁棍,追过去将乙某打倒在地,致乙某重伤。

甲某的行为应当属于:( )A: 正当防卫B: 紧急避险C: 防卫过当D: 避险过当6(4分) : 滥用职权罪的主体是 ( )。

A: 国家工作人员B: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D: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工作人员7(4分) : 宋某抢劫王某,被王某推到在水泥地上,宋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

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宋某杀死。

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 根据刑法第加条第3款,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B: 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C: 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D: 壬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8(4分) : 出于一个故意或过失,实施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这在刑法上称为( )。

公安基础法律知识

公安基础法律知识

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单选题1)公共科目题库二、基本法律法规知识考试(单选题1)1,单选题:某夜,甲乙两人携带作案工具,准备盗窃某武警部队的枪支、弹药,两人来到武警部队驻地的围墙外,发现里面灯火通明,戒备森严,感到无从下手,于是返回。

甲乙两人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意表示答案:A,2,单选题:甲投毒杀其父,其父中毒尚未死亡,甲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经抢救无效死亡。

甲的行为属于()。

A、故意杀人未遂B、故意杀人既遂C、犯罪中止D、过失杀人既遂答案:B,3,单选题: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

A、犯罪中止B、犯罪终止C、犯罪未遂D、不构成犯罪答案:A,4,单选题: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宋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

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宋某杀死。

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B、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C、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D、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答案:D,5,单选题:张某在某日晚,到公园散步时,看到一&"姑娘&",张某即上前摁倒该人欲实施强奸,随即发现对方是男人,张某只好停止侵害逃离现场。

张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未遂B、犯罪中止C、犯罪既遂D、不构成犯罪答案:A,6,单选题: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

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

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

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

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

李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B、犯罪既遂C、犯罪未遂D、犯罪预备答案:B,7,单选题:甲因为男友乙不忠而生恨意,决定杀乙。

人民警察执法资格(基本级)刑法真题九

人民警察执法资格(基本级)刑法真题九

人民警察执法资格(基本级)刑法真题九1.(江南博哥)下列行为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是()。

A.张某使用已经作废的信用卡购物,数额较大B.赵某在使用信用卡时明知钱已不多仍大量透支使用C.孙某拾得刘某的信用卡并以刘某的名义使用,数额较大D.王某用虚假身份证明骗领并使用信用卡,数额较大正确答案:B2.黄某伪造货币10万元后,l万元用于自己使用.9万元卖给了他人。

黄某的行为构成()。

A.使用假币罪、出售假币罪B.伪造货币罪C.伪造货币罪、使用假币罪、出售假币罪D.伪造货币罪、出售假币罪正确答案:B3.王某为了牟利,伪造了大量人民币,将其偷运至外地出售牟利。

在运输过程中,应李某的请求,在收受了运输费后顺带将李某伪造的10万元人民币一起运输并交给承接人。

对王某的行为应()。

A.以伪造货币罪处罚B.以伪造货币罪从重处罚C.以伪造货币罪和运输假币罪数罪并罚D.以伪造货币罪、出售假币罪和运输假币罪数罪并罚正确答案:C4.刘某经营了一家汽车修配厂,先后多次将待修车辆开到路面摆放出“交通事故现场”,并授意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李某出具虚假证明文件,骗取保险金120多万元。

下列对刘某、李某的行为定性正确的是()。

A.刘某构成诈骗罪,李某构成职务侵占罪B.刘某、李某均构成诈骗罪C.刘某构成保险诈骗罪,李某构成职务侵占罪D.刘某、李某均构成保险诈骗罪正确答案:D5.下列关于诈骗财物的处置,说法错误的是()。

A.张某被某电信诈骗团伙诈骗100万元人民币,对该权属明确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B.某账户经查系犯罪嫌疑人崔某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但因客观原因无法查实全部被害人,且崔某无法说明款项合法来源,对该账户中的款项应以违法所得予以追缴C.无业游民赵某通过网络诈骗获得价值25万元的生肖纪念邮票一套,后在网站上公开竞卖,以20万元卖给李某,对该套邮票,可以向李某追缴D.某电信诈骗案件犯罪嫌疑人高某将其诈骗获得的500余万元全部用于清偿与其有合法债务关系的债权人邓某,对已经清偿给邓某的500余万元不予追缴正确答案:C6.下列不属于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的是()。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49_真题-无答案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49_真题-无答案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49(总分60,考试时间90分钟)3. 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刑法》第114条所规定的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等罪的表述,正确的有( )。

A. 行为人主观上没有确定的侵犯对象或侵犯目标B. 这些犯罪都是危险犯,即只要足以具有危及不特定人或财产的可能性,就可能构成既遂C. 本条规定的五个罪名是选择性罪名,如果同一行为人既有放火行为又有爆炸、决水等行为的应当按一罪处罚D.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对这些犯罪也要负刑事责任2. 某甲为了盖房子,从正在使用的铁路上盗窃枕木3根。

某甲的行为构成( )。

A. 盗窃罪B. 破坏交通设施罪C. 故意毁坏财物罪D. 破坏生产经营罪3. 卡车司机甲在行车途中,被一吉普车超过,甲顿生不快,便加速超过该车。

不一会儿,该车又超过了甲,甲又加速超过该车。

当该车再一次试图超车行至甲车左侧时,甲对坐在副座的乙说:“我要吓他一下,看他还敢超我。

”随即将方向盘向左边一打,吉普车为躲避碰撞而翻下路基,司机重伤,另有一人死亡。

甲驾车逃离。

甲的行为构成( )。

A. 危险驾驶罪B. 交通肇事者C. 过失致人死亡罪D.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4. (2011年真题)甲是某运输公司的经理,为了抢运煤炭,甲亲自跟车督促驾驶。

在驾驶员乙已连续驾驶10多个小时的情况下,甲仍强令乙继续驾驶。

乙因过度疲劳,操作失当,在驾驶中撞死路边一摆摊商贩。

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B. 甲、乙成立交通肇事罪共犯C. 甲构成交通肇事罪D. 甲构成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5. (2013年真题)甲驾驶货车途经某村庄时,刮倒了路边的赵某。

甲从后视镜中看见赵某被拖挂在车后,但为逃避责任继续行驶,致赵某被拖死。

甲的行为构成( )。

A. 交通肇事罪B. 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C. 故意杀人罪D.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6. (2015年真题)甲在某机场到达大厅出口外引爆自制爆炸装置,造成一人轻伤。

法律案例辩析题(3篇)

法律案例辩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19年5月15日,张某驾驶一辆小型客车在市区行驶,途中因操作失误,与前方一辆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造成电动自行车驾驶员李某受伤,车辆损坏。

事故发生后,张某立即停车并报警,同时拨打120将李某送往医院救治。

经医院诊断,李某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

张某在事故发生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违法行为。

根据现场勘查和调查,张某的行驶速度超过规定限速,且在转弯时未注意观察,存在过错。

李某的死亡与张某的交通肇事行为存在因果关系。

二、争议焦点1. 张某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2. 若构成交通肇事罪,张某是否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三、案例分析(一)张某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本案中,张某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超速行驶,在转弯时未注意观察,导致与李某发生碰撞,造成李某死亡。

根据法律规定,张某的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二)张某是否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1. 主动投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张某在事故发生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违法行为,符合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条件。

2. 重大立功表现在本案中,张某没有重大立功表现,故不适用重大立功减轻处罚。

3. 犯罪情节轻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在本案中,张某的犯罪情节较为严重,不符合犯罪情节轻微的条件。

综上所述,张某在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情况下,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四、判决结果根据上述分析,法院判决如下:1. 张某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2. 对张某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

交通肇事罪相关练习题

交通肇事罪相关练习题

1、李某系甲公司经理,丁某是其司机。

某日,丁某开车送李某去开会,因超速将一行人撞成重伤。

丁某欲送伤者去医院救治,李某不同意,并要求丁某赶紧去会议地点,于是丁某打了“120”后开车离去,伤者因医治时间延误而死亡。

关于此案,下列哪项正确?()
A、李某不构成犯罪,丁某构成交通肇事罪
B、李某、丁某均构成交通肇事罪
C、李某构成不作为故意杀人罪,丁某构成交通肇事罪
D、李某、丁某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正确答案为:B
2、甲、乙二人为追求刺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对二人应处()。

A、拘役
B、罚款
C、行政拘留
D、有期徒刑
正确答案为:A
3、张某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使刘某损失10万元。

张某构成交通肇事罪。

(√)
4、市民王某在和朋友刘某喝酒后驾车回家,后被交警查获,经酒精检测为醉酒状态,甲县交警大队民警对其处罚款1000元。

甲县交警大队民警的做法是正确的。

(×)
5、甲、乙二人在道路上驾驶两辆跑车相互追逐竞驶,造成交通严重拥堵,甲、乙二人被县交警大队民警抓获。

甲、乙构成危险驾驶罪。

(√)
6、驾驶员张某驾驶小轿车将王某撞伤后逃逸,王某在被送往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

(×)。

大学刑法学知识考试(习题卷11)

大学刑法学知识考试(习题卷11)

大学刑法学知识考试(习题卷11)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45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甲因非法经营罪被判处缓刑,在缓刑考验期内去外地参与传销活动(尚不构成犯罪),监督机关得知后多次通知其即刻返回,但甲以各种理由推托拒不返回,情节严重。

对甲应当( )A)撤销缓刑,同时认定构成逃脱罪,两罪并罚B)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C)重新确定缓刑考验期D)撤销缓刑,对原犯罪从重处罚2.[单选题]减刑适用的对象是被判处( )。

A)管制的犯罪分子B)拘役的犯罪分子C)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D)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犯罪分子3.[单选题]李某于1990年1月5日犯抢劫罪(可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995年1月5日又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010年1月10日被公安机关发现并抓获。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应当追究李某涉嫌抢劫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刑事责任B)追究李某涉嫌抢劫罪的刑事责任C)追究李某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刑事责任D)不能追究李某的任何刑事责任4.[单选题]二手手机店老板甲提供摩托车,让乙和丙配合去飞车抢夺手机,然后将抢来的手机在其店内销售。

乙、丙共抢得手机30多部,卖得赃款5万多元。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行为构成销售赃物罪B)乙、丙的行为构成销售赃物罪的帮助犯C)3人构成抢夺罪的共同犯罪D)3人都构成抢夺罪和销售赃物罪,应数罪并罚5.[单选题]下列关于丢失枪支不报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王某依法配备一把六四手枪,将手枪放置在自己的办公室内。

某日甲潜入王某办公室,将手枪盗走,持枪抢劫路人,甲被抓获后供述手枪的来源,王某才知道自己的手枪被盗。

王某构成丢失枪支不报罪B)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构成犯罪。

C)犯罪的主体可以是单位D)犯罪的主观要件应是过失6.[单选题]某日,甲使用暴力将乙控制,强行从其身上搜出一张银行卡(内有100元),甲逼迫乙找人往卡里打入人民币10万元,否则就要其性命,乙被迫给妻子打电话并谎称朋友因病住院需要人民币10万元,乙妻子将款打入卡内。

全国联考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模拟题2020年(229)_真题-无答案

全国联考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模拟题2020年(229)_真题-无答案

全国联考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模拟题2020年(229)(总分100,考试时间60分钟)多项选择题1. 1.甲使用暴力意图强奸妇女,在被害妇女昏迷后发现并取得财物。

甲构成( )。

A. 强奸罪B. 抢劫罪C. 强奸罪和抢劫罪D. 盗窃罪2. 2.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主体是( )。

A. 国有公司发起人B. 国有公司董事C. 国有公司经理D. 公司主要责任人员3. 3.关于没收财产,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 甲受贿100万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200万元,甲被判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甲被没收财产的总额至少应为300万元B. 甲抢劫他人汽车被判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该汽车应上缴国库C. 甲因走私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此前所负赌债,经债权人请求应予偿还D. 甲因受贿罪被判有期徒刑十年并处没收财产30万元,因妨害清算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两万元。

没收财产和罚金应当合并执行4. 4.下列关于时效的说法,正确的有A. 时效分为追诉时效和行刑时效两种,我国《刑法》没有规定行刑时效制度B. 超过追诉时效期限,除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核准必须追诉的以外,都不得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C. 《刑法》规定时效制度,就可以使司法机关摆脱难以查清而现实意义又不大的陈年老案的拖累,集中力量办理现行案件D. 《刑法》规定时效制度,有利于实现刑罚的目的5. 5.下列情形中,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有( )。

A. 个体医生甲将医用限制性用药“氯化琥珀胆碱注射液”冒充“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销售,销售金额达20万元,同时造成数人死亡B. 王某以残次、废旧汽车零部件非法拼装汽车,冒充正品,准备销售,即被查获,货值总额达50万元C. 某企业生产的电热毯,质量不符合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先后造成3名消费者触电死亡、5人受重伤D. 某企业生产的药品销路不好,因长期积压导致药品变质不能用,但仍将其销售,销售额达15万元,但经鉴定,尚不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6. 6.下列关于自动投案的说法,正确的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抚州市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张武犯故意杀人罪,提请人民法院依法惩处。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谢木兰等五人诉请判决被告人赔偿各项经济损失合计人民币445042元。
【分歧】
在审理本案的过程中,对于犯罪性质的认定存在三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张武构成故意杀人罪。理由是:被告人交通肇事撞人后本应积极施救,其不但不抢救被害人,反而将被害人抬上车带离事故现场后予以遗弃,并最终导致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具有放任被害人死亡的主观故意,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六条规定的情形,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定罪量刑。
(一)加重情节的认定。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其主观方面为过失,客观上则危害了公共安全并造成了重大损失。重大损失的内容包括致人重伤、死亡或重大公私财产损失。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将因逃逸致人死亡作为加重情节,从条文整体内容可以推理出,前者重大损失内容中“致人死亡或重伤情节”应该理解为交通肇事后当场即死亡或重伤,如果此时逃逸则承担一般逃逸的法律责任,即交通肇事恶劣情节的法律责任。如果当场没有死亡,而是因被告人逃逸致被害人未得到救助而死亡则加重处罚。这种未得到救助情形并不以被告人主观意志而决定,即只要被害人客观上当场未死亡,被告人就应当承担因逃逸而产生的加重责任,而无论被害人是否有救或无救,也无论被告人主观如何认定。
第三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张武构成交通肇事罪,具有逃逸的加重情节。理由是:法医鉴定结论为死者谢木华系属遭遇车祸后致急性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死亡,经咨询医学专业人员获知,被害人在被撞伤后所产生的伤情即使可以得到及时救治也很难避免其死亡结果的发生,因此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在交通肇事后就基本注定,与被告人是否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遗弃及是否会采取救治行为并无必然联系。因此,不应让被告人承当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加重处罚情节,更不应让被告人承担由交通肇事转化为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及司法解释之所以要对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作出特别规定,其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被害人的权利,减少和预防肇事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避法律责任。
二、犯罪行为转化的认定
从交通肇事罪转化为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关键是区分交通肇事罪结果加重犯与转化的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张武构成交通肇事罪,具有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加重处罚情节。理由是:被告人交通肇事后,产生惧怕心理而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又予以遗弃,客观上实施了肇事逃逸和过失致人死亡两种行为,但其主观上并不希望发生被害人死亡的后果,遗弃被害人是为了逃逸,因此,本案被告人张武的行为不应适用《解释》第六条之规定,而应符合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应当认定为交通肇事罪,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张某构成交通肇事罪还是故意杀人罪
作者: 黄慧群 发布时间: 2011-07-14 113日20时20分许,被告人张武驾驶浙CG2908微型奥拓牌轿车在江西省东乡县孝岗镇恒安中路江南宾馆门口撞伤被害人谢木华。事故发生后,张武将谢木华抬上车,声称送往医院救治,当车行驶至孝岗镇环城西路南港汽车运输有限公司门口路段时,张武见被害人谢木华快不行了,产生惧怕心理,便将谢木华丢弃在路边后驾车逃走。当晚21时50分,谢木华被送往江西省东乡县人民医院,经抢救无效,于次日15时53分死亡。经法医鉴定,被害人谢木华系遭遇车祸后致急性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死亡。2月14日凌晨3时50分许,当被告人张武驾车行至江西东乡县景泰贵族城门口正准备逃离东乡时,被值班保安拦住,张武主动要求保安帮其打报警电话,随后交警赶至将被告人张武带回交警大队。
【评析】
笔者赞成第一种意见。
一、关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相关法律规定的分析
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解释》第五条第一款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第六条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其次,从客观行为上看,被告人张武在交通肇事后实施了《解释》第六条所规定的行为,即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并予以遗弃的行为,使被害人无法及时得到救助。
最后,从因果关系上看,因被告人的先前肇事行为和遗弃行为最终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
因此,被告人张武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不再是交通肇事的结果加重犯的责任,而应承担因其先行行为造成他人死亡危险状态构成的不作为的刑事责任,即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二)行为性质转化的认定。在不仅自己逃逸的情节下,被告人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这种行为从主观上来讲,不再是过失的心理,而转化为故意的心理,即明知被害人可能会死亡或严重残疾却主动采取措施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主观上已转化为间接的故意。从客观上讲,这种行为是一种不作为的行为,它违反了先前行为而产生的义务,即应该救助被害人而不实施救助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因此,符合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解释》第六条正是从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出发,对此种行为作出明文规定。
三、被告人张武行为的定性
首先,从主观上看,被告人张武在交通肇事已经致被害人伤害结果后,不顾被害人陷于死亡的现实危险状态,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不仅不采取措施防止死亡结果的发生,反而声称送被害人去医院,在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看到被害人快不行而丢弃在马路边上不管其死活,其对被害人的死亡结果持放任态度,其主观心理不再是一种过失,而是一种间接的故意。上述第二种意见以被告人主观上并不希望发生被害人死亡的后果而不应承担故意杀人的责任是不正确的。
可以看出,从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到《解释》五、六条,立法意图明确,即对逃逸行为区分一般情节、恶劣情节及加重情节层层加重处罚。《解释》第五条是对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的“因逃逸致人死亡”所作的文义解释,而第六条则是对“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遗弃”行为所作的特别规定,明确因该种行为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严重残疾的,明文规定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予以认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