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复习题-word文档资料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对于方程式3Fe+2O2Fe3O4的下列说法正确是()A.铁加氧气等于四氧化三铁B.铁跟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C.3个铁原子和2个氧分子等于1个四氧化三铁分子D.3个铁原子和4个氧原子等于1个四氧化三铁分子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最大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温度C.海水资源丰富,所以淡水资源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3.金属(Ti)是航空、宇航、军工、电子等方面的必须原料。
在生产钛的过程中可用镁在加热条件下与TiCl4反应制得金属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Cl4+2 Mg Ti+2 MgCl2,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无法确定4.有关O2、C2H4 O2 、SO2,3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分子 B.都含有氧元素 C.都属于化合物 D.都属于氧化物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导纤维传导光信号进行通信,Si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B.燃烧、爆炸或颜色发生了改变的变化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反应C.C60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一种新型的碳的化合物,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0D.目前提出的“低碳经济”,目标是减少CO2的排放,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6.硝酸银受热时会发生如下反应:2AgNO32Ag+2X↑+O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是()A.N2O B.NO2 C.N2O5 D.NO7.水会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幸福是守恒的,珍惜幸福,珍爱每一天。
把A、B、C、D四种纯净物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过一段时间后,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24 B.B物质是生成物C.C物质可能是催化剂 D.反应后D的质量是13g8.下图是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中共有3种分子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两种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不变9.潜艇中船员呼吸所需氧气是通过化学反应2Na2O2 + 2CO2 = 2X + O2得到,X的化学式是()A.NaOH B.Na2C C.Na2CO D.Na2CO310.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测试卷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危险品,危险品必须贴上相关标志。
下列标志中属于爆炸品的是( )
A B C D
2.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3.下列着火情况下,相应灭火措施及理由均正确的是( )
4.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
件。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烧杯中的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
B.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与空气接触
C.对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
D.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5.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资料
考点一 燃烧与灭火 1. 燃烧(高频考点) (1)定义: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_氧__气__
发生的一种_发__光__、__发__热__的剧烈_氧__化__反__应__。 (2)需满足的条件 ①_可__燃__物__; ②与_氧__气__接触;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_最__低__温__度__ 三者缺一不可 (也叫可燃物的_着__火__点__)
例1. 下列灭火方法不科学的是( )
B
A. 由于吸烟,不慎引燃被褥——用水扑灭
B. 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立即用水扑灭
C. 炒菜的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 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
来——用细沙盖灭
【解析】电线老化引起火灾应先切断电源,然后 再灭火,而不能立即用水扑灭,B不科学。
变式练习2.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
的
A
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 ( )
A. 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B.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 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 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变式练习3. 关于燃烧和灭火方法中说法不正确
的是
()
B
A. 要使物质燃烧,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B. 所有物质的燃烧都要有氧气的参与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高频考点)
(1)
清除_可__燃__物__(或
破坏
_燃_烧__ 原理 灭 方法
的条
火
件
使_可__燃__物__与其 他物品隔离)隔 三者之 绝_氧__气__(__答__案__ 中满足 _补__充__:__空__气__)_ 一个条 使其温度下将到 件即可
_着__火__点__以下
【特别提醒】在描述通过降温的方法灭火时, 不能描述为降低物质的着火点,只能描述为降 低物质的温度至其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物质 的固有属性,一般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
沪教版九年级(上)《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卷(上海市静安区)
18.
;
声明:试题解析著 作权属菁优网 所有,未经书 面同意,不得 复制发布
日期:2019/4/10 10:40:27; 用户:qgjyus er10 510;邮箱:q gjyus er10510.219 57750;学号 :21985518
第5页(共5页)
A.2g 氢气与 16g 氧气反应生成 18g 水
B.16g 氢气与 2g 氧气反应生成 18g 水
第2页(共5页)
C.12g 氢气与 6g 氧气后应生成 18g 水
D.9g 氢气与 9g 氧气反应生成 18g 水
12.(2 分)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 )
A.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烧的火焰上方
现象
证明含有
元素
(3)将蘸有
的小烧杯罩在甲烷
燃烧的火焰上方
现象
证明含有
元素
四、计算题:(共 5 分) 18.(5 分)称取 12.5g 石灰石(主要成分是 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
中加入 50g 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 58.1g (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试计算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第4页(共5页)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 4 章 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卷 (上海市静安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 24 分) 1.C; 2.B; 3.A; 4.A; 5.C; 6.D; 7.C; 8.C; 9.D; 10.C; 11.A; 12.A;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方程式 2 分下同)
和盐酸反应可制得二氧化氯,反应方程式:2NaClO3+4HCl=2ClO2↑+Cl2↑+2X+2NaCl,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对于方程式3Fe+2O2Fe3O4的下列说法正确是()A.铁加氧气等于四氧化三铁B.铁跟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C.3个铁原子和2个氧分子等于1个四氧化三铁分子D.3个铁原子和4个氧原子等于1个四氧化三铁分子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最大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温度C.海水资源丰富,所以淡水资源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3.金属(Ti)是航空、宇航、军工、电子等方面的必须原料。
在生产钛的过程中可用镁在加热条件下与TiCl4反应制得金属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Cl4+2 Mg Ti+2 MgCl2,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无法确定4.有关O2、C2H4 O2 、SO2,3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分子 B.都含有氧元素 C.都属于化合物 D.都属于氧化物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导纤维传导光信号进行通信,Si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B.燃烧、爆炸或颜色发生了改变的变化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反应C.C60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一种新型的碳的化合物,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0D.目前提出的“低碳经济”,目标是减少CO2的排放,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6.硝酸银受热时会发生如下反应:2AgNO32Ag+2X↑+O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是()A.N2O B.NO2 C.N2O5 D.NO7.水会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幸福是守恒的,珍惜幸福,珍爱每一天。
把A、B、C、D四种纯净物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过一段时间后,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1 /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24 B.B物质是生成物C.C物质可能是催化剂 D.反应后D的质量是13g8.下图是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中共有3种分子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两种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不变9.潜艇中船员呼吸所需氧气是通过化学反应2Na2O2 + 2CO2 = 2X + O2得到,X的化学式是()A.NaOH B.Na2C C.Na2CO D.Na2CO310.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1 / 16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分析推理是化学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分子、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B .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一定是碱C .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O 2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CO 2是酸D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所以灭火也一定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2.为了防止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所贴的标志是( )A .AB .BC .CD .D3.生产某阻燃剂(Sb 2O 5)的化学方程式为X+2H 2O 2═Sb 2O 5+2H 2O ,推断X 的化学式为( )A .H 3SbO 4B .HSbO 3C .SbO 2D .Sb 2O 34.煤的气化可提高利用率、减少污染。
气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为:C+ H 2O=H 2+CO ,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A .原子数目B .分子种类C .元素种类D .物质总质量5.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NB .MgC .HD .O6.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分析不合理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B .点燃H 2时,发生爆炸——点燃前可能没有检验H 2的纯度C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总是收集不满——装置可能漏气D .测定空气中O 2的体积分数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红磷太少7.2014年2月11日广州署潮州市公安机关,查处12吨博大食品生产的含三聚氰胺的酸奶片。
三聚氰胺的化学式C 3H 6N 6,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三聚氰胺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组成B .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C .三聚氰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 :1 :14D .三聚氰胺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66.7%8. 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表中“待测”值为5D.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 45:369.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单元练习---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word版 含答案)
2021秋化学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有答案一、选择题。
1、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转化观:CO2和CO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守恒观: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总体积为20mLD.结构观: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2、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A+B→C+D,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分别等于生成的C和D的质量B.水结成冰的前后总质量不发生改变,这有力地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增加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D.100克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所得固体的质量为100克3、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是因为()A.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B.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C. 化学方程式不但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还表示了它们之间的质量比D. 化学方程式反映了质量守恒定律4、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A.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B.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C.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减少空气污染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5、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可燃性气体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爆炸B.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用嘴吹灭燃着的火柴,是因为吹走了火柴周围的空气D.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6、某化工厂进行电解食盐水生产,电解食盐水不能得到的是()A.NaOH B.HNO3C.H2D.Cl27、电解水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通电 2H2↑+O2↑,对该反应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水通电时,分解为氢气和氧气B.水通电时,每2个水分子可分解为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C.在电解水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为水:氢气:氧气=2:2:1D.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8、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废旧塑料袋焚烧处理,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B.农田过量施用农药、化肥,以提高蔬菜产量C.回收废旧金属,即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D.加高化工厂的烟囱排放废气,防止形成酸雨9、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A.A B.B C.C D.D10、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D.上述反应中反应物为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11、从化学方程式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反应发生的必要条件B.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密度D.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粒子个数比12、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实验中,都可能需要划着火柴。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复习题-教育文档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一、选择题1. 加油站内必须张贴的图标是()A. B. C. D.2.食油在锅里由于过热着了火,离开火炉后仍不熄灭,此时最好是()A. 立即浇水B. 把油泼掉C. 用砂盖火D. 盖上锅盖3.下列物质和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后,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 天然气B. 氮气C. 氢气D. 一氧化碳4.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在治炼金属钛时会发生以下反应:,其中X的化学式是( )A. CO2B. ClO2C. TiOD. CO5.某矿石样本只含有如图所示的四种元素,该矿石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A. CaCO3B. SiO2C. Al2O3D. CuFeS26.在反应A+3B=2C+3D中,若4.6克A与足量B完全反应后,生成8.8克C和5.4克D.则B,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A. 8:11B. 12:11C. 3:2D. 4:77.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应使用的灭火器或灭火方法为()A. 泡沫灭火器B. 干粉灭火器C.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D. 用水扑灭8.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A. 用水冲灭B. 用嘴吹灭C. 用泡沫灭火器扑灭D. 用湿抹布扑灭9.下列图标中,属于节约水资源标志的是()A. B. C. D.10.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书档案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 喝了汽水会打嗝,说明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C. 用炉具清洁剂清洗家中的排油烟机,利用的是清洁剂的乳化作用D. 发现家中的燃气泄漏时,要立即关闭燃气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11.下列灭火方法的是()A. 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B. 森林发生火灾,可砍掉部分树木,形成隔离带C.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D. 油锅着火,泼水灭火12.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I2O5+5CO═I2+5CO2,根据生成CO2的多少,可以判定CO的含量,关于这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参加反应的I2O5的质量等于生成I2的质量B.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氧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的CO2中氧原子的总数C. 参加反应的I2O5和CO的质量比等于生成I2和CO2的质量比D. 反应物所含元素种类与生成物所含元素种类不同13.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发生如下反应: 2KMnO4 + 16HCl = 2KCl +2MnCl2+ 5X↑+8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应是()A. HClOB. ClO2C. O2D. Cl214.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 NaOH+ CuSO4=Cu(OH)2↓+ Na2 SO4B. 4P + 5O2↑ P2O5C. CO2 + H2O=H2CO3D. 4Fe + 3O2 2Fe2O315.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 + 2H2S + O2=2X + 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 X的化学式是Ag2SB. 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C.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D. 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二、填空题16.4.6g某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________元素,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17.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________ 、________ 没有改变、________ 没有增减。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章末练习题(解析版)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一、选择题1.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A. 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B. 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D. 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2. 下面是一些常用危险品的标志.盛放固体氢氧化钠的外包装上应贴的标志是()A. B. C. D.3.黄金首饰的纯度常用“K”来表示,24K是纯金,标号为18K的首饰中黄金的质量分数是()A. 75%B. 18%C. 36%D. 25%4.根据化学方程式4NH3+5O2=4X+6H2O,可推断X的化学式是()A. NOB. NO2C. N2O3D. NH35.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CH4 + O2CO2 + H2OB. 2CH4 + 3O22CO + 4H2OC. CH4 + 2O2CO2 + 2H2OD. 2CH4 + 4O22CO2 + 4H2O6.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发生这样的反应:CO2+2NH3=CO(NH2)2+X,这是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成功范例.X的化学式是()A. COB. NO2C. H2OD. O27.某有机物6.0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A. 一定只含有碳元素B. 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8.镁不但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 燃烧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C. 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D. 镁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是放热反应9.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白磷是可燃物,红磷不是可燃物B. 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C. 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D. 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10.现有生石灰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8.9g,髙温锻烧一段时间剩余固体7.8g,向剩余固体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7.3%的稀盐酸至恰好不再冒气泡,共用去稀盐酸100g。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试卷.docx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3分,共39分)1.下列实验不能用于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2.如下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B.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D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3.红磷在密闭容器中(含有空气)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4.小红在餐厅看到服务员用盖子熄灭酒精灯火锅,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 ) A.清除可燃物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D.隔绝空气5.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酒精的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
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右下图所示。
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C.手帕上的水汽化、酒精挥发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D .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6.用“O ”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则化学方程式2C +O 2===点燃2CO 可表示为 ( )7.下列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 )A .①②③④⑤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①③④8.用X 表示某化合物的化学式,X 燃烧时发生反应:X +3O 2===点燃3CO 2+3H 2O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X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 .X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C .X 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D .反应中,X 与O 2的质量比为30:329.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2H 2+O 2===点燃2H 2O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B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结合成2个水分子C .每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通过点燃生成2份质量的水D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10.镁在氧气中燃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5g 镁在3g 氧气中反应生成8g 氧化镁B .3g 镁与5 g 氧气反应生成8g 氧化镁C .4g 镁与4 g 氧气反应生成8g 氧化镁D .4.8g 镁与3.2g 氧气反应生成8g 氧化镁1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人M 、N 、Q 、P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13gC.反应中消耗的N、P的质量比为5:4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X+Y=2Z的叙述错误的是 ( )A.Z一定是化合物B.在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1:2C.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D.若ag X完全反应生成bg Z,则同时消耗(b-a)g Y13.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论断:①一定含C、H;②一定不含O;③可能含O;④一定含O;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2;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解析)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篝火晚会时,为使篝火燃烧更旺,可采取的措施是()A.把木柴压紧一些B.降低柴火周围的温度C.把柴火架空一些D.设法降低柴火的着火点【答案】C【解析】A、把木柴压紧一些,减少了空气,不利于充分燃烧.故A不可取;B、降低柴火周围的温度,使温度低于柴火的着火点,会使燃烧熄灭,故B不可取;C、把柴火架空一些,使柴火燃烧有足够的空气,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燃烧.故C可取;D、木柴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改变,故D不可取.故选C。
2.精美的雕花玻璃可以通过氢氟酸(HF)对玻璃的腐蚀作用制成.氢氟酸与玻璃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4HF═X↑+2H2O,则X的化学式为()A. F2B. O2C. SiH4D. SiF4【答案】D【解析】在化学反应SiO2+4HF=X↑+2H2O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都不变.反应前有4个氢原子、4个氟原子、1个硅原子、2个氧原子;反应后除X外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因此每个X 分子中应该有4个氟原子和1个硅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SiF4。
故选D。
3.如图是通过红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锥形瓶内红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B.红磷燃烧结束,锥形瓶应冷却后再放在天平上称量C.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大后变瘪D.瓶底的细砂起隔热作用【答案】A【解析】A、锥形瓶内的红磷和氧气不一定恰好完全反应,如果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前锥形瓶内红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如果不是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前锥形瓶内红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大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该选项说法错误;B、红磷燃烧结束,锥形瓶应冷却后再放在天平上称量,该选项说法正确;C、红磷燃烧放出热量,锥形瓶中的气体膨胀,冷却后气体收缩,因此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大后变瘪,该选项说法正确;D、瓶底的细砂起隔热作用,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 认识变化》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一.单项选择1.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要点燃B.燃烧是发光、发热、冒烟的现象C.凡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叫燃烧D.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2.要使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A.较高的温度B.充足的氧气C.较高的温度,充足的氧气D.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和充足的氧气3.某物质在空气中当温度低于150℃时不能燃烧,则它的着火点()A.高于150℃B.高于或等于150℃C.为150℃D.不低于150℃4.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烧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时,观察到的现象是()A.燃着的木条火焰熄灭B.燃烧得更旺C.先燃烧得更旺,后熄灭D.无明显变化5.家庭使用液化石油气烧饭时,有时锅底会有一层黑色粉末,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A.燃气公司未把一些固体杂质去除干净B.通气阀开得太大C.通风孔太小,空气不足从而使燃气不能完全燃烧D.通过调节点火开关的大小就可以改善6.含有硫的煤,在火炉中如果不完全燃烧,则排放出能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A.SO2和CO2B.CO2和CO C.CO D.SO2和CO7.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A.氢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氧气8.集气瓶内充满某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氮气、空气中的一种.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一定是()A.二氧化碳B.氮气C.空气D.氮气或者二氧化碳9.下列情况下,白磷(着火点是40℃)能够燃烧的是()A.白磷放在39℃的温水里B.白磷放在冷水里C.白磷放在接近沸腾的热水中D.白磷放在接近沸腾的热水中,并向白磷附近通氧气10.在开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材燃烧更旺一些,通常把木材架起来燃烧,这是因为()A.木材是可燃物B.散热快C.使木材与空气充分接触D.降低木材的着火点11.为防止伤害性事故的发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存放易燃、易爆物的仓库,严禁穿化纤衣服入内B.防止易燃品着火后发生爆炸,储存与运输时一定不可密封C.工厂擦机器的油抹布,不可长期堆放,要及时处理D.煤气泄露,切不可开抽油烟机或排气扇的开关,应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12.开辟防火带是山林防火的一个措施.在树林中间开辟通道(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着火点B.隔绝空气C.隔离可燃物D.沿通道扩散浓烟13.根据氧气易于跟别的物质发生缓慢氧化,并放出热量而加以利用的是()A.氧气鼓入炼钢炉中B.登山运动员的供氧C.氧炔焰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D.制造液氧炸药开山采矿14.1995年12月8日,在克拉玛依特大火灾中有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①沿楼梯迅速下移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⑥跳楼.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15.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实验时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可用湿抹布扑盖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以喷大量水C.电线短路引起电器着火时,可用水浇灭D.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二.填空题16.以上几种消防安全标志中,禁止燃放鞭炮的是;禁止吸烟的是.(填序号)17.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用什么方法灭火?(1)炒菜时锅中菜油着火;(2)做实验时,酒精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3)图书馆中图书着火.18.为测定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在一个耐热活塞的底部放一小块(足量)白磷,然后迅速将活塞下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冷却至原来温度时,慢慢松开手,活塞最终将回到刻度处,试回答白磷燃烧的原因.19.有两瓶无色气体,他们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多种方法可将他们区别开来.请你模仿示例要求列举两种鉴别方法:示例: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瓶口下,复燃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方法1:.方法2:.20.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21.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自燃、燃烧的共同点是()A.都放出热量B.都生成气体C.主要过程都属于氧化反应D.都发光22.某同学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作出了如下三种猜想,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请你在下表空格中,填写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实验猜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1)燃烧与物质的性质有关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2)燃烧与氧气有关燃烧需要氧气(3)燃烧与温度有关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3.木炭、镁条、氢气等许多物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其变化的本质和现象有不少共同之处,如:反应都需要点燃;生成物都是氧化物.请你再归纳出它们的三个共同点.(1);(2);(3).《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1.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要点燃B.燃烧是发光、发热、冒烟的现象C.凡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叫燃烧D.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解答】解:A、燃烧不一定要点燃,也可自燃,如白磷当温度达到40℃时,便会自燃,故A错误;B、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要冒烟,故B错误;C、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是不是燃烧.故C错误;D、燃烧属于氧化反应,是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燃烧的特点,即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同时发光、放热2.要使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A.较高的温度B.充足的氧气C.较高的温度,充足的氧气D.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和充足的氧气【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析】欲正确解答本题,须知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解答】解:因为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A、不具备条件(1)(2),对第三个条件的叙述也不准确.故A不适合;B、不具备条件(1)(3),故B不适合;C、不具备条件(1),且对第三个条件的叙述也不准确,故C不适合;D、具备了三个条件,故D适合.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可燃物燃烧所需条件的认识,学生只要牢记这三个条件,就可轻松答题.3.某物质在空气中当温度低于150℃时不能燃烧,则它的着火点()A.高于150℃B.高于或等于150℃C.为150℃D.不低于150℃【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使可燃物着火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解答】解:因为该物质在空气中当温度低于150℃时不能燃烧,就是说该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150℃,150℃就是该物质的着火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着火点的定义,只要能紧扣定义,就可解答好此题.4.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烧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时,观察到的现象是()A.燃着的木条火焰熄灭B.燃烧得更旺C.先燃烧得更旺,后熄灭D.无明显变化【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空气中氮气的沸点最低,液态空气的容器盖打开时,首先蒸发出来的是氮气,随后才是氧气;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液态空气的容器盖打开时,因为空气中氮气的沸点最低,首先蒸发出来,随后才是氧气,因为氮气不助燃;隔绝了氧气,因此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的上方时首先遇到氮气因为缺氧熄灭;答案: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和空气中气体的沸点的不同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5.家庭使用液化石油气烧饭时,有时锅底会有一层黑色粉末,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A.燃气公司未把一些固体杂质去除干净B.通气阀开得太大C.通风孔太小,空气不足从而使燃气不能完全燃烧D.通过调节点火开关的大小就可以改善【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炭黑是有机物在空气不足的条件下经不完全燃烧或受热分解而得的产物.【解答】解:有机物在空气不足的条件下经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炭黑,家庭使用液化石油气烧饭时,有时锅底会有一层黑色粉末,这种黑色粉末就是炭黑;B答案通气阀门开的太大、C答案通风孔太小,都会造成液化石油气的不完全燃烧;D答案调节点火开关的大小就可以改善也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燃烧的现象的分析,同时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6.含有硫的煤,在火炉中如果不完全燃烧,则排放出能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A.SO2和CO2B.CO2和CO C.CO D.SO2和CO【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硫元素,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烟尘等物质.【解答】解:硫和氧气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硫,碳不完全燃烧时能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都是污染环境的物质.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含硫煤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时的生成物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7.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A.氢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氧气【考点】烟的危害性及防治.【专题】常规题型.【分析】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物质,如尼古丁、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其中一氧化碳有毒,其毒性体现在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一旦结合很难分离,血红蛋白就不能再运输氧气了,从而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死亡.【解答】解:因为一氧化碳有毒,能与血红蛋白结合,故选B.【点评】这是一道简单题,要注意平时学习、积累,把握好常见气体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即可.8.集气瓶内充满某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氮气、空气中的一种.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一定是()A.二氧化碳B.氮气C.空气D.氮气或者二氧化碳【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集气瓶内充满某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氮气、空气中的一种,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火焰立即熄灭,说明瓶内气体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根据题意,集气瓶内充满某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氮气、空气中的一种.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火焰立即熄灭,说明瓶内气体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瓶内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故选项错误.B、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瓶内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正常燃烧,故选项错误.D、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瓶内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或氮气,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确定瓶内气体具有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下列情况下,白磷(着火点是40℃)能够燃烧的是()A.白磷放在39℃的温水里B.白磷放在冷水里C.白磷放在接近沸腾的热水中D.白磷放在接近沸腾的热水中,并向白磷附近通氧气【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A、白磷放在39℃的温水里,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且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B、白磷放在冷水里,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且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C、白磷放在接近沸腾的热水中,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D、白磷放在接近沸腾的热水中,并向白磷附近通氧气,白磷能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燃烧,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在开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材燃烧更旺一些,通常把木材架起来燃烧,这是因为()A.木材是可燃物B.散热快C.使木材与空气充分接触D.降低木材的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知识生活化.【分析】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促进燃烧的方法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增大的氧气的浓度;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A、燃烧木材时,通常把木材架空一些,这是因为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材与空气充分接触,而不是木材是可燃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燃烧木材时,通常把木材架空一些,这是因为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材与空气充分接触,而不是散热快,故选项说法错误.C、燃烧木材时,通常把木材架空一些,这是因为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材与空气充分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D、燃烧木材时,通常把木材架空一些,这是因为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材与空气充分接触,而不是降低木材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促进燃烧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为防止伤害性事故的发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存放易燃、易爆物的仓库,严禁穿化纤衣服入内B.防止易燃品着火后发生爆炸,储存与运输时一定不可密封C.工厂擦机器的油抹布,不可长期堆放,要及时处理D.煤气泄露,切不可开抽油烟机或排气扇的开关,应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专题】化学与生活健康.【分析】A、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以及穿化纤衣服易产生静电或电火花判断.B、根据易燃品的状态判断.C、根据缓慢氧化可引起自燃判断.D、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以及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判断.【解答】解:A、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穿化纤衣服易产生静电或电火花,引燃混合气体,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正确.B、盛易燃品的容器必须密封、牢固,且外有明显的警示标志,所以错误.C、油抹布能发生缓慢氧化,长期堆放会聚集热量引起自燃,所以正确.D、煤气泄漏,开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但切不可开抽油烟机或排气扇的开关,否则会产生电火花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所以正确.故选B.【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12.开辟防火带是山林防火的一个措施.在树林中间开辟通道(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着火点B.隔绝空气C.隔离可燃物D.沿通道扩散浓烟【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可燃物质燃烧需要氧气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外界条件,灭火则是控制这些条件或控制自身以完成灭火的目的,防火带则是隔离可燃物而完成灭火.【解答】解:森林失火将部分树木砍掉,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把可燃物与火隔离开,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C【点评】此题是对灭火方式的考查,抓住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而得到灭火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3.根据氧气易于跟别的物质发生缓慢氧化,并放出热量而加以利用的是()A.氧气鼓入炼钢炉中B.登山运动员的供氧C.氧炔焰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D.制造液氧炸药开山采矿【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氧气鼓入炼钢炉中、氧炔焰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制造液氧炸药开山采矿等过程发生的是剧烈的氧化反应,登山运动员的供氧是利用了人体内的供能物质和氧气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从而供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解答】解:A、氧气鼓入炼钢炉中的过程发生的是剧烈的氧化反应.故A错误;B、登山运动员的供氧的过程利用了人体内的供能物质和氧气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从而供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故B正确;C、氧炔焰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的过程发生的是剧烈的氧化反应.故C错误;D、制造液氧炸药开山采矿的过程发生的是剧烈的氧化反应.故D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了解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的区别与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4.1995年12月8日,在克拉玛依特大火灾中有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①沿楼梯迅速下移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⑥跳楼.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根据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沿楼梯迅速下移已经不可能;跳楼会被摔伤,这是危险之举;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可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匍匐前进,防止被烟呛到,便于寻找安全出口;封闭房门,可减缓大火袭击;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可逃生;另一方面,转移到阳台有利于他人救;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的掌握,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15.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实验时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可用湿抹布扑盖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以喷大量水C.电线短路引起电器着火时,可用水浇灭D.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有:(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使燃烧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灭火的原理有:(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选项A 酒精在桌上燃烧,可用湿抹布扑盖,使酒精隔绝氧气;选项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以喷大量水,降到燃烧物的着火点;选项C电线短路引起电器着火时,首先要断电,用水浇灭是错误的,水能导电;选项D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这样使燃烧物隔绝氧气达到灭火.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二.填空题16.以上几种消防安全标志中,禁止燃放鞭炮的是B;禁止吸烟的是D.(填序号)【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专题】公共标志型.【分析】可以根据图标表示的意思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A是火柴燃烧被禁止,是禁止明火标志.B是一串鞭炮在燃放,被禁止,是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C是火焰,表示容易燃烧,易燃物品标志.D是燃着的一根烟被禁止,是禁止吸烟的标志.E是一摞易燃物被禁止,是禁止堆放易燃物的标志.F是爆炸物品的标志.所以答案为:B;D【点评】本题主要考差了学生对常见标识的认识,要加强理解记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17.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用什么方法灭火?(1)炒菜时锅中菜油着火盖上锅盖;(2)做实验时,酒精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用湿的抹布盖灭;(3)图书馆中图书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解答】解: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使燃烧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灭火的原理有:(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根据灭火原理解题:(1)炒菜时锅中菜油着火,采用隔绝氧气或空气的方法,即盖上锅盖使锅中的火,因隔绝氧气而熄灭,故答案为:盖上锅盖;(2)做实验时,酒精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采用隔绝氧气或空气的方法,即用湿的抹布盖灭,故答案为:用湿的抹布盖灭;(3)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因此图书馆中图书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故答案为: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和灭火在生活的应用.18.为测定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在一个耐热活塞的底部放一小块(足量)白磷,然后迅速将活塞下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白磷燃烧生成浓厚的白烟;冷却至原来温度时,慢慢松开手,活塞最终将回到刻度4处,试回答白磷燃烧的原因压强增大,温度增大,达到白磷着火点.【考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空气与水.【分析】因为迅速压下活塞,活塞对空气做功,压强增大,使空气温度上升至白磷的着火点,可以观察的现象为白磷燃烧;冷却至原来的温度时,慢慢松开手,由于白磷与氧气反应,空气体积减小,由于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活塞最终将回到刻度4处.【解答】解:因为迅速压下活塞,活塞对空气做功,使空气温度上升至白磷的着火点,白磷燃烧,所以可以观察的现象为白磷燃烧;冷却至原来的温度时,慢慢松开手,由于白磷与氧气反应,空气体积减小,由于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活塞最终将回到刻度4处.故答案为:白磷燃烧生成浓厚的白烟;4;压强增大,温度增大,达到白磷着火点;【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白磷的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将知识灵活应用.19.有两瓶无色气体,他们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多种方法可将他们区别开来.请你模仿示例要求列举两种鉴别方法:示例: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瓶口下,复燃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方法1:分别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有浑浊产生的是CO2,无明显现象的是O2.方法2:分别加入少量紫色石蕊试液,振荡,试液变红的是CO2,无明显现象的是O2.【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分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测试题-沪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测试题-沪教版(含答案)一、单选题1.回收废弃塑料是非常重要的,下列属于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A.B.C.D.2.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
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A.27:32:102B.27:24:43C.108:96:204D.4:3:2 3.在反应A+3B=2C+2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1gA与一定质量B恰好完全反应以后,生成2.7gD,则生成C的质量为()A.1.8g B.2.4g C.6.6g D.8.8g4.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可增减B.A由四个元素组成C.B和D都属于氧化物D.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1:35.已知元素化合价升高,该物质具有还原性.现有反应:2Na+H2O=2NaOH+H2↑,该反应中具有还原性是()A.Na B.H2O C.NaOH D.H26.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中应用广泛,例如:水(H2O)→过氧化氢(H2O2);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
由此可推断,过氧化钡的化学式为A.Ba2O B.Ba3O C.Ba2O2D.BaO27.航天科学技术测得,三氧化二碳(C2O3)是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化学性质与氢气相似。
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C2O3具有可燃性B.C2O3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C.C2O3属于单质D.C2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3.3% 8.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丙和丁都是氧化物C.丁物质中氧、氢元素的质量比为8:1D.反应前后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9.如图中,甲、乙是已学过的常见物质。
甲发生一步反应转化为乙有①、①两种途径,乙经过途径①发生一步反应可转化为甲。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专项训练—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word版 有答案)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专项训练专项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题型1推断物质的化学式或元素组成1. [2021海南中考]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天工开物》记载:“凡硫黄配硝,而后火药成声”。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 K2S+X↑+3CO2↑。
则X的化学式为()A.O2B.SO2C.NO2D.N22. [2021怀化中考]已知某纯净物2.3 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水。
下列关于该纯净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含有碳、氢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氧元素题型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3.我国科学家以CO2和H2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一系列反应可制得燃料甲,其微观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4H9B.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H2O+COC.反应②的过程中氢原子的个数增多D.反应①和反应②后催化剂的质量减小4.新情境[2022北京海淀区期中节选]近年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空间站内,用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和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
(1)补全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2)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看,该反应的作用是(写出一条即可)。
题型3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图像5.[2021武汉汉阳区期中]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题型4数据分析及计算6.根据化学方程式M+NaOH N+H2O推断,M、N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A.12B.18C.22D.407.[2021常德中考]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发生某一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8.5B.反应中生成丙与丁的质量比为3∶1C.乙一定是化合物D.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22∶9专项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题型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1. [2022苏州工业园区月考]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镁条燃烧:Mg+O2MgOB.铜绿[Cu2(OH)2CO2]分解:Cu2(OH)2CO3△2CuO+CO2↑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 H2CO3D.铁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2.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的专用语言。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新药“西达本胺”已全球上市。
西达本胺的化学式为C22H19FN4O2,下列有关西达本胺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达本胺是由碳、氢、氟、氧五种原子构成 B.一个西达本胺分子的质量为410 C.西达本胺由五种元素组成 D.西达本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2.化学方程式配平后a、b、c、d之和为()A. 15 B. 14 C. 13 D. 103.下列四幅漫画描述了生活和自然中的现象,其中一幅漫画所描述的物质变化类型与其他三幅不同,这幅漫画是()4.卡拉OK歌厅的装修材料使用了许多吸音材料,如泡沫、海绵等.它们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浓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泡沫、海绵是可燃物 B.泡沫、海绵的着火点很高C.着火时尽快用湿布捂住口鼻,撒向安全处 D.燃烧的浓烟中含有大量有害气体5.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22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6.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关系成立的是()A.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铁丝生锈质量增大,蜡烛燃烧质量减小,所以这些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空气中可燃物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所以可燃物只要与空气接触就可以燃烧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量、等质量分数的稀H2SO4和CuSO4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杠杆将会()A.右端上翘 B.左端上翘 C.保持平衡 D.无法判断8.学生用的涂改液中甲苯(C7H8)严重超标。
下列有关甲苯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苯中共有15个原子 B.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2C.甲苯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 D.甲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7:89.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生成物都是氧化物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C.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D.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与生成的分子数个比为6∶510.下列关于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B.该物质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3:4C.该物质中有24个原子构成 D.其分子由碳原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11.在反应2A+3B=2C+4D中,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用一定质量的A与12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产11克C,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同时生成D的质量是9克B.B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8:1C.参加反应的A与生成C的质量之比是8:11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1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汞加热分解: HgO Hg+O2↑ B.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Fe3O4 C.碳在氧气中燃烧:C+O2CO2↑ D.磷在氧气中燃烧: Mg+O2MgO2 13.已知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反应统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如图为反应类型的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CO2+H2O=== H2CO3属于a处的反应B. 2H2O 2H2↑+O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 c处反应后物质的质量一定减小,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任何两种化合物之间发生反应都属于d14.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的氧气质量最少的是()A.过氧化氢 B.高锰酸钾 C.氯酸钾 D.水15.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 KClO3和 MnO2固体在受热过程中,试管内各物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测试题一、单选题1.CO 和CO 2的相同点是 A .分子相同 B .原子个数相同 C .元素相同D .化学性质相同2.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2254P+5O 2P O 点燃的读法,错误的是( )A .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B .在点燃的条件下,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C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D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3.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 .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D .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4.过氧乙酸(CH 3COOOH)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B .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C .过氧乙酸是一种氧化物 D .完全燃烧时生成CO 2和H 2O5.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B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C .生成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7:6D.该反应中涉及两种氧化物6.表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完全正确的是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KClO3═KCl+O2 ↑C.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2H2O2H2↑+ O2↑D.甲烷(CH4)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H4↑∶2O2↑2H2O∶CO2↑7.为了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科学家采用“组分转化”技术,将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一种化工原料,其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R+4H2O,则R的化学式A.CO B.C2H4C.CH4D.CH4O8.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进入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机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干冰”灭火器扑灭C.“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D.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砍伐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势9.某纯净物R常温下即可分解,生成H2O和CO2,根据这一事实,下列的推理中,错误的是()A.R中一定含有碳元素B.R一定为化合物C.R中一定含有水D.R的化学性质不稳定10.中国是把香椿当做蔬菜的唯一国家,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如香椿中含有的皂甙,具有抗菌、防癌的作用,皂甙的化学式为C27H42O3,下列关于皂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皂甙属于氧化物B.一个皂甙分子中共含有72个原子C.皂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皂甙分子中含有21个氢分子11.下列相关说法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12.钛(Ti)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一、选择题1. 加油站内必须张贴的图标是()A. B. C. D.2.食油在锅里由于过热着了火,离开火炉后仍不熄灭,此时最好是()A. 立即浇水B. 把油泼掉C. 用砂盖火D. 盖上锅盖3.下列物质和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后,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 天然气B. 氮气C. 氢气D. 一氧化碳4.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在治炼金属钛时会发生以下反应:,其中X的化学式是( )A. CO2B. ClO2C. TiOD. CO5.某矿石样本只含有如图所示的四种元素,该矿石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A. CaCO3B. SiO2C. Al2O3D. CuFeS26.在反应A+3B=2C+3D中,若4.6克A与足量B完全反应后,生成8.8克C和5.4克D.则B,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A. 8:11B. 12:11C. 3:2D. 4:77.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应使用的灭火器或灭火方法为()A. 泡沫灭火器B. 干粉灭火器C.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D. 用水扑灭8.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A. 用水冲灭B. 用嘴吹灭C. 用泡沫灭火器扑灭D. 用湿抹布扑灭9.下列图标中,属于节约水资源标志的是()A. B. C. D.10.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书档案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 喝了汽水会打嗝,说明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C. 用炉具清洁剂清洗家中的排油烟机,利用的是清洁剂的乳化作用D. 发现家中的燃气泄漏时,要立即关闭燃气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11.下列灭火方法的是()A. 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B. 森林发生火灾,可砍掉部分树木,形成隔离带C.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D. 油锅着火,泼水灭火12.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I2O5+5CO═I2+5CO2,根据生成CO2的多少,可以判定CO的含量,关于这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参加反应的I2O5的质量等于生成I2的质量B.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氧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的CO2中氧原子的总数C. 参加反应的I2O5和CO的质量比等于生成I2和CO2的质量比D. 反应物所含元素种类与生成物所含元素种类不同13.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发生如下反应: 2KMnO4 + 16HCl = 2KCl +2MnCl2+ 5X↑+8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应是()A. HClOB. ClO2C. O2D. Cl214.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 NaOH+ CuSO4=Cu(OH)2↓+ Na2 SO4B. 4P + 5O2↑ P2O5C. CO2 + H2O=H2CO3D. 4Fe + 3O2 2Fe2O315.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 + 2H2S + O2=2X + 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 X的化学式是Ag2SB. 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C.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D. 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二、填空题16.4.6g某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________元素,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17.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________ 、________ 没有改变、________ 没有增减。
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________必然相等。
18. 做完“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后,小冬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她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问题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查阅资料1](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极易被氧化为Fe2O3);(2)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溶液。
[实验探究]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________ 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问题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Fe2O3呢?[查阅资料2](1)Fe3O4和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右表:(2)Fe2O3高温时分解成Fe3O4。
[理论探讨]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________ 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Fe2O3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物是Fe3O4。
[拓展延伸](1)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________ ;(2)Fe2O3高温时会分解成Fe3O4和一种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有些超市的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颜色变为________ ,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19.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间的质量比是________.若将9g水完全电解可生成氧气________ g.20.请回忆你学习过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并按要求完成实验方案一和实验方案二.(下表中“实验结论”选填“=”、“>”、“<’’符号)实验方案一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方案二硫酸和碳酸钾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将两个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对比时,有同学分析:有一个方案观察到天平不平衡,是因为________,因此不能说质量不守恒.在反应物不变的前提下,要使天平平衡,你对该方案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21.用化学式填空:①西班牙的瑞奥汀托河是一条酸河。
经调查发现是由于上游河床含有的某种物质R在水中氧的作用下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7O2 + 2R + 2H2O =2FeSO4 + 2H2SO4),则R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已知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的条件下,相同体积的任何其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在上述条件下,测得2体积甲气体(化学式为X2Y)和3体积的乙气体(化学式为Y2)完全发生反应生成了4体积的丙气体。
则丙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2.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 .23.“华夏之光”展厅展示了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其中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2KNO3+3C+S K2S+N2+3X,则X的化学式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24.如图是有关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现象,请你判断下列各说法的正误(用“√”、“×”标出)(1)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________(2)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________(3)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________(4)①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________.25. 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的条件(夹持固定装置略去)。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在如图1所示的实验中,分别用玻璃棒蘸取酒精和水,再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后移开,实验现象如下: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 ,写出此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2)在如图2所示的实验中,a、b两处放有少量白磷,c处放有少量红磷,当看到a处白磷燃烧、c处红磷不燃烧时,估计温度计示数一定在________ ℃以上,此现象能够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 。
(3)除上述两个条件外,燃烧还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 ,在图2所示的实验中,能说明该条件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
四、综合题26.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并将等号补齐(1)________ KClO3________ KCl+________ O2↑(2)________ KMnO4________ K2MnO4+________ MnO2+________ O2↑(3)________ H2O________ H2↑+________ O2↑(4)________ H2O2________ H2O+________ O2↑(5)________ HgO________ Hg+________ O2↑27.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质量为x的高锰酸钾加热,记录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1随时,请回答下列问题:(1)t0﹣t1时段固体质量不变,为什么?(2)请根据图中数据计算高锰酸钾的质量x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请在图2坐标中,画出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在t0﹣t5时段变化示意图.(写出计算过程)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要防止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A.是节水标志,故错误;B.是严禁烟火标志,故正确;C.是塑料制品循环利用标志,故错误;D.是腐蚀品标志,故错误.故选B.【分析】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来考虑,并结合加油站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判断.2.【答案】D【解析】食油在锅里由于过热着了火,离开火炉后仍不熄灭,可以盖上锅盖,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故选D.【分析】根据已有的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3.【答案】B【解析】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没有可燃性,故与空气混合遇明火不会爆炸。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燃烧引起爆炸的原因分析,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燃烧都可有爆炸,但若没有可燃性则不能燃烧,遇明火也不能爆炸。
4.【答案】D【解析】反应前各原子及个数分别为:钛原子1、氯原子4、氧原子2、碳原子2,反应后各原子及个数分别为:钛1、氯4,则2X中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X为一氧化碳;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变化前后,原子个数及种类不发生改变。
5.【答案】B【解析】该样品中含有氧、硅、硫、钙四种元素;A、四种元素中没有碳酸钙中的碳元素,故A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硅是由氧元素和硅元素组成,包含在四种元素中,故B符合题意;C、氧化铝是由氧元素和铝元素组成,四种元素中不含有铝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D、CuFeS2是由铜元素、铁元素、和硫元素组成,四种元素中不含有铜元素和铁元素,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图示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及含量分析。
6.【答案】A【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B的质量=8.8g+5.4g﹣4.6g=9.6g 设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yA+3B=2C+3D3y 2x9.6g 8.8g故选:A.【分析】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B的质量,然后根据A与B的质量关系求出两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7.【答案】C【解析】【解答】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不能有水,否则容易受损.故扑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具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故选C.【分析】根据灭火器的原理和灭火器的种类及适用范围进行解答.8.【答案】D【解析】【解答】酒精着火时最简单的灭火方法是使用湿抹布盖灭,能起到降温和隔绝氧气的作用,观察选项,故选:D.【分析】本题考查了酒精着火的灭火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9.【答案】A【解析】【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B.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火灾标志;C.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放易燃物标志.故选A.【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10.【答案】D【解析】【解答】解:A、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发生火灾,不能用泡沫灭火器扑灭,否则容易受损,应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质而使资料损坏),故选项说法错误;B、喝了汽水会打嗝,说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B错误;C、炉具清洁剂的成分是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可用于去除油污,故错误;D、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有爆炸的危险,所以发现家中的燃气泄漏时,要立即关闭燃气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分析】A、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不能有水,否则容易受损;根据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进行分析判断即可;B、根据喝了汽水会打嗝,说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进行解答;C、根据炉具清洁剂的成分是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可用于去除油污解答;D、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有爆炸的危险分析判断.11.【答案】D【解析】【解答】解:A、酒精在桌上燃烧,可用湿抹布扑盖,使酒精隔绝氧气,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此方法合理;B、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撤走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此方法合理;C、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以喷大量水,降温到燃烧物的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此方法合理;D、油的密度比水小,加少量水后,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故此方法不合理.故选D.【分析】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原理、方法进行分析解答.12.【答案】B【解析】【解答】解:(A)参加反应的I2O5中的I元素质量与生成的I2的质量相等,故A不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氧原子的个数不变.故B正确.(C)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之比与相应物质的质量比相等,但物质的质量比不一定相等,故C不正确.(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D不正确.【分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意义的理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化学方程式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来解答.13.【答案】D【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钾原子个数为:2个,锰原子个数为2个,氧原子个数为8个,氢原子个数为16个,氯原子个数为16个;反应后钾原子个数为2个,锰原子个数为2个,氢原子个数为16个,氧原子个数为8个,氯原子个数为6个,则5X中含有10个氯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