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2011考研政治:维新运动
2011考研政治:维新运动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一)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背景:①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②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
他们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即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③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人们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维新派采取了下列行动宣传维新主张,即:1.向皇帝上书。
如康有为曾先后7次向光绪皇帝上书,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1895年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的公车上书,提出了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2.著书立说。
如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人类公理》,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3.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如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波兰分灭记》等书。
4.办学会。
著名的有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
5.设学堂。
重要的有康有为主持的广州万木草堂、梁启超主持的长沙时务学堂等。
6.办报纸。
影响最大的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
维新派以各种方式宣传变法主张,制造维新舆论,培养变法骨干,组织革新力量,而重点则放在争取光绪皇帝及其周围的帝党官员的支持上,希望通过他们自上而下地实行变法主张。
(二)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论战的焦点)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2021秋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1.近代中国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
“政治现代化〞的要求最早出自 ( )A.林那么徐、魏源等人的主张B.早期维新派的主张C.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主张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解析:A、C两项中的人物属于地主阶级政治派别,维护封建统治,未提出改变政治制度的要求,均排除。
D项中同盟会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主张民主共和,但不是最早提出“政治现代化〞的,排除。
B项属于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他们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符合题意。
答案:B2.“公车上书〞中提出设“议郎〞一职,“议郎〞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
这反映了维新派( )①希望参与政治②模仿西方议会政治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④反对封建君主专制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③解析:“公车上书〞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由材料中维新派主张设“议郎〞及其产生方式可知①②③④均正确,应选B项。
答案:B3.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
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
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解析:材料说明了在西方认为宇宙中存在一种无所不在的物质后,维新派把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仁视为世界的本体,突出反映了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应选B项。
答案:B4.19世纪晚期,梁启超曾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后来又到湖南长沙担任时务学堂总教习。
当时“时务〞的主要内容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B.学习外国利器,觅制器之器C.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D.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解析:根据时间判断,此时的梁启超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时务报?是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阵地,时务学堂是培养维新变法人才的学校,所以此时的“时务〞应是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应选C项。
历史ⅰ人教新资料第九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教案
历史ⅰ人教新资料第九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维新运动兴起的情况:早期改良思潮,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与《时务报》。
早期改良思潮在鸦片战争后便出现了,是对林那么徐、龚自珍、魏源等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之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理论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进行了维新变法的实践活动,从而促成维新变法局面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早期改良思潮的主要代表和主张。
②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和维新变法活动的影响。
③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思想特点,维新派活动的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归纳总结:分析维新思想形成的背景,总结维新思想的形成过程。
②历史比较:比较思想家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的维新思想特点。
③问题探究:探究维新活动的深远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早期改良思潮的出现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②认识时代的局限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尤其是成功的实践更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
③一批批爱国的仁人志士为中华的崛起而不懈努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活动。
2、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四】学情分析本课理论性知识较多,学生不易理解,要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内容;同时采用多媒体手段实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维新变法运动的必要性、进步性和爱国性。
【五】教学方法1、多媒体授课。
2、学案导学法。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1〕复习必修课中的相关知识〔2〕预习课本完成学案中的预习部分2、教师的教学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和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将全班座位摆放成6个小组,方便讨论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学生的预习任务是否完成,了解学生的疑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维新运动的兴起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课标要求】1.了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史实。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特点。
3.知道“公车上书”。
【重点与难点】重点: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活动。
难点:康有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知识回顾】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有哪些?【新课学习】一、早期改良思潮1.时间:l9世纪年代2.条件: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②林则徐等向学习思潮的影响③的失误和弊端明显,需要寻找新出路。
3.代表人物:、、等4.主张:①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同外国人“商战”。
②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5.作用: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1.思想萌发:1888年,第一次上书,主张,挽救危局。
2.变法理论:提出人类社会进化过程的三阶段理论,即“”、“”、“”。
3.著作:、4.思想特点:把同传统的相结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或托古改制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1. 公车上书(1)背景:年月,日本逼签《》,引起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应。
(2)概况:康、梁联合会试举人上书朝廷,提出等主张。
(3)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为。
2. 强学会(1)成立:1895年8月,康有为等在、成立强学会。
(2)实质:维新派的(资产阶级) 。
(3)宗旨。
(4)影响:使维新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四、梁启超与《时务报》五、维新活动的影响:起到了、和的作用,使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思维拓展】1.讨论:康有为借儒家学说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2.列举维新派宣传自己主张的方式。
3.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的异同。
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 erciales.。
9.2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时务报》的言论使朝野大为震动,所译 外报信息又使国人大开眼界,官府推荐阅 读,发行量最高达17000份,成为维新派影 响最大的报刊。同时也遭到顽固派洋务派 的打击,该报最终被洋务派所控制。 维新派与洋务派争夺舆论阵地的斗争说明?? 报刊在任何时代都是进行政治斗争的重要工具。
2.谭嗣同在湖南: (1)其人:
没有认识到民众的力量,没有 与成下表
材料一梁启超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 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材料二谭嗣同说:“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 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
材料三严复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 存’的天然法则的支配,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 族灭绝。但是,‘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弱国只要肯发 愤图强,奋起直追,就能够在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 家之间的竞争中,由弱变强。”
第2课
维新运动 的兴起
一、早期改良思潮
1.背景:
(1)19世纪70至90年代,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 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随之产生和壮大;
(2)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继承了林则徐、龚自珍、 魏源等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探索,强调向西方学习。
(3)随着西学的传播,反映民族资产阶利益和要求的早期 维新思潮兴起。成为甲午战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
强学会
保国会 中外纪闻
时务报 南学会
时务学堂
万木草堂
四.维新活动的影响
(1)维新派的一系列立学会、办报纸、兴学 堂活动,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制 造舆论的作用。
(2)资产阶级维新派此时有了一定的社会基 础,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传 播,涌现出一批领袖人物。
(3)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步形成。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主备人:邵明春辅备人:周传新陈柯A课程目标: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C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思想、活动;公车上书和强学会等。
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D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是近代伟大的维新志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戊戌变法的失败后,被封建顽固派囚于狱中,行将就义前夕所写的一首题壁诗,音调激昂,情怀壮烈,近一百年来传遍了华夏大地,感染每一个怀有爱国热情的中华儿女,激起人们对为改革中国而献身的爱国志士们的无限的敬仰与怀念,也促使人们对中国近代改革的危难险阻进行深入的思索。
谭嗣同是维新四杰之一,当时还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与他一起共同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兴起。
【讲授新课】一、早期改良思潮(1)产生时间:l9世纪60、70年代;(2)产生条件:①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②思想来源是即来源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又来源于林则徐、魏源等的新思想;③洋务运动表现出种种弊端促使新型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寻找新出路。
(3)主要代表人物:薛福成、王韬、郑观应(4)思想主张:①提倡西方的文化科学知识;②振兴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主张独立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此来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③学习西方先进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局限:他们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5)性质:早期改良思潮主要代表人物代表着正在转化中的资产阶级新型知识分子,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特征。
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6)历史作用它不仅比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前进了一大步,而且与洋务派划清了界线,同时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上的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潮,成为甲午战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教案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改革与发展,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甲午战争,了解战败后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
2.提问:面对民族危机,当时的国人有何反应?第二环节: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
第三环节:课堂讲解1.讲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民族危机、社会矛盾加剧、洋务运动的失败。
2.讲解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戊戌变法、科举制度的改革、教育制度的改革等。
3.讲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推动了民族觉醒、促进了思想解放、为后来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第四环节:课堂讨论1.让学生思考:维新变法运动为什么最终失败?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五环节:案例分析1.介绍梁启超的《变法通议》一文,让学生了解维新派的主张。
2.分析梁启超在文中提出的改革措施,引导学生评价其改革思路的可行性。
2.教师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2.收集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原因时,部分学生对改革者妥协的原因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的双重压力——外来侵略和内部腐败。
对话示例:教师:“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在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哪些主要问题吗?”学生:“列强的侵略,国内的腐败。
山东省临清一中高二历史 第九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精品教案 选修1
第九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维新运动兴起的情况:早期改良思潮,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与《时务报》。
早期改良思潮在鸦片战争后便出现了,是对林那么徐、龚自珍、魏源等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之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理论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进行了维新变法的实践活动,从而促成维新变法局面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早期改良思潮的主要代表和主张。
②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和维新变法活动的影响。
③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思想特点,维新派活动的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归纳总结:分析维新思想形成的背景,总结维新思想的形成过程。
②历史比较:比较思想家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的维新思想特点。
③问题探究:探究维新活动的深远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早期改良思潮的出现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②认识时代的局限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尤其是成功的实践更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
③一批批爱国的仁人志士为中华的崛起而不懈努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活动。
2、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四、学情分析本课理论性知识较多,学生不易理解,要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内容;同时采用多媒体手段实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维新变法运动的必要性、进步性和爱国性。
五、教学方法1.多媒体授课。
2.学案导学法。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1〕复习必修课中的相关知识〔2〕预习课本完成学案中的预习部分2、教师的教学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和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将全班座位摆放成6个小组,方便讨论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学生的预习任务是否完成,了解学生的疑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戊戌变法2
4,思想特点——评价 思想特点 评价
体现了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为康, 体现了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的维新思 想奠定理论基础 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并且没有付诸于实践. 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并且没有付诸于实践.
(二)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梁启超,谭嗣同, 探究: 探究:为什么维新变法思想的宣传主要集中在
代表 人物
活动 地点京津沪穗等沿海城源自? 京津沪穗等沿海城市?主 要 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提示:开放早, 提示:开放早,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 主要思想 刊 物 著 述
《中外纪闻》 中外纪闻》
3,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 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 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4,康有为为什么要请出2000多年前的孔子,以 康有为为什么要请出2000多年前的孔子, 2000多年前的孔子 孔子之口说出维新变法的要求? 孔子之口说出维新变法的要求? (1),环境:封建主义正统思想即儒家思想在知识 ,环境 封建主义正统思想即儒家思想在知识 分子中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分子中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2),策略:借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的合 2 ,策略: 理性,减少改革阻力. 理性,减少改革阻力. (3),根本原因:反映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 3 ,根本原因: 妥协性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维新变法思想进一步扩大, 维新变法思想进一步扩大,包括地主阶级在内的很多阶 层都受其影响. 层都受其影响.
高中历史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兴起ppt课件
11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1.课程标准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 物的政治主张。 2.学习要点 (1)早期改良思潮。 (2)康梁维新思想。 (3)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1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一、早期改良思潮 1.产生背景 19世纪70年代,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 2.代表人物 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人。 3.主要目的 解救民族危难,缓和社会矛盾。
7
问题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问题2
②康有为不是直接移植西方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三权分 立等学说,而是利用儒家的权威来宣传变法的合理性。在《新学伪 经考》中,康有为把西方的进化论同古代传统文化相结合,否定中 国古代的历史循环论,阐述时代是不断变化的进步观点。《孔子改 制考》将孔子当作民权、平等的倡导者,主张变革的先师,利用孔 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 历史依据。把西方的进化论、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的文化融合是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突出特点。
9
问题1
问题2
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①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即康梁维新思 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②都主张变法。经济上主张 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创 办新式学校。③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都是爱国的和 进步的。 (2)区别:①早期维新思想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改革主张,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还 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变法思想形成较完整的理论。②早期维 新思想没有付诸行动。康梁将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 将其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高二历史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想一想:“公车上书”的意义是什么? 答:标志着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 运动。
“下诏鼓天下之气, 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 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 下之治。” ——康有为
19世纪末的中国局势
维新思想
“公车上书”
政治运动
中外纪闻 强学会
保国会
时务报
时务学堂
万木草堂
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一览表
名称
万木草堂 《中外纪闻》(原名) 《万国公报》 强学会 《时务报》 《国闻报》 《知新报》 时务学堂 粤学会
时期
1891年 1895年 1895年 1896年 1897年 1897年 1897年 1898年
地点
广州 北京 北京 上海 天津 澳门 湖南 北京
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或(托古改制)
4、利与弊
利:减少阻力,有利于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弊:反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与封建 思想彻底决裂
5、康有为为什么要请出2000多年前的孔子,以孔子之 口说出维新变法的要求?
1、封建主义正统思想即儒家思想在知识分子中根深蒂固 2、策略:借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减少改 革阻力。 3、根本原因:反映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社会基础) 19世纪末民族 资本主义有了 初步发展 (经济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 (阶级基础)
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制
戊 戌 变 法
维新思想的传播 (思想基础)
课堂检测
( )1.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结合
历史教案-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缀历史教案-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兴起及其主要内容。
2.分析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及其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甲午战争,让学生谈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甲午战败后,中国社会的出路在哪里?(二)新课讲解1.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1)民族危机加深: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3)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启蒙: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入,启蒙了民族觉醒。
2.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1)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2)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3)主要内容: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教育改革。
3.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1)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改革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启蒙了民族觉醒:维新变法运动使民族觉醒,为后来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3)推动了政治体制改革:维新变法运动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
4.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原因1)封建势力的阻挠:封建势力强大,阻碍了维新变法的进程。
2)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缺乏与封建势力斗争的勇气和决心。
3)改革措施不力:维新变法运动的改革措施不够彻底,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三)课堂小结1.让学生谈谈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2.思考: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中国社会的出路在哪里?四、教学反思1.提高课堂互动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2.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
——标志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下诏鼓天下之气, 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 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 治。”
2.《中外纪闻》:目的、地点、作用。 3.强学会: ---维新派政治团体
成立、主要活动、地点、结果。
1895年,强学会成立。当时有名的官员翁同龢 、 孙家鼐、李鸿藻都列了名,刘坤一、张之洞、王文韶 等都捐了5000两银子入会。李鸿章得知强学会成立 后,表示赞赏,自愿捐3000两银子入会,但康有为拒 绝。
谏 草 堂
松
筠
庵
1895年春,《马关条约》草案电传回北京,正在 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闻讯,立即发动各省 举人联名上书,要求拒签和约。18省举人群集在宣武 门外达智桥松筠庵谏草堂,康有为主动请缨,代各省 举人起草了一篇万言书,这就是“公车上书”。
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1.公车上书:
汉朝时封建政府用车马接送被 征举的 读书人,后来,人们 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 试的代称。
代表 人物
活动 地点
材料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 不惊人,自可避祸” . ——康有 为
3.特点: “托古改制”
将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4.康有为为什么要请出2000多年前的孔子,以孔子 之口说出维新变法的要求?
环境: 封建主义正统思想即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策略:借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减少改革阻力。 主观:由康有为出身经历、文化底蕴决定,特别由其所处时代决定;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地主阶级洋务派( 4、6 ) 资产阶级维新派( 3、12 ) 资产阶级激进派( 1、8 )
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
原创2: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孔子改制考》于1898年刊行,康有为把孔子 打扮成一位社会改革家,同时推孔子为“万世教 主”。康有为曾将《孔子改制考》进呈御览,并说 明:“臣今所作编撰,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 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经过 康有为的装扮,孔子成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先师, 以此来抵制封建顽固派对变法维新的阻扰和压力。
2.早期改良思潮代表
进入19世纪70年代,具有早期改良思想的人数 逐渐增加,他们通过著书立说,主张变法的呼声日 益高涨,要求改革的内容也不断扩展。到中法战争 前后,形成为一股社会思潮。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 的著名人物有王韬、薛福成和郑观应等人。
3.早期改良派的主要主张
早期改良派强调向西方学习,寻求医治中国的 方案,实现解救民族危难和缓和社会矛盾的目的。 早期改良思想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学习西方变法 图强。第二,发展资本主义,提出“商战”。第三, 实行君主立宪。早期改良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体 制。王韬介绍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君主、民主和 君民共主(即君主立宪)三种类型,他认为君民共 主最优越。郑观应说:“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 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出现
早起改良思潮 代表
维
主要主张及其影响
新 运 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动
康有为生平简介 主要思想及著作
的 兴 起
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公车上书 《中外记闻》
强学会
梁启超和《时务报》
梁启超、谭嗣同、严 复简介及著作、主张
课堂练习
1.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
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D )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康有为(1858—1927) 籍贯:广东南海 生平大事:著书立说
上书皇帝 办报开会
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之小船创作(1)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也为康有为、梁启超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他们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1.思想萌发1888年,第一次上书光绪皇帝,主张变成法,求自强,挽救危局。
2.变法理论(1)提出人类社会进化过程的三个发展阶段理论,即“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大同)”。
(2)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3.思想特点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129“学思之窗”,思考:想一想: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各是什么?【提示】利: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
弊:反映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1.公车上书(1)背景: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应。
(2)概况:康、梁联合参加会试的各地一千三百多名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等主张。
(3)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
2.办报热潮(1)目的:争取更多的支持。
(2)创办:康有为和一些维新志士在北京、上海、天津、湖南等地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宣传变法主张。
(3)结果:1896年初,《中外纪闻》被查封。
3.强学会(1)成立:1895年8月,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
(2)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团体。
(3)宗旨: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
(4)影响:使维新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维新活动的方式四、梁启超与《时务报》1.梁启超(1)活动①担任《时务报》主笔。
②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
(2)主张①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
(八年级历史教案)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的盛行八年级历史教课方案教课目的中公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状况。
“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立报刊、组织学会、创办学堂宣传变法的状况。
经过对中公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教课,使学生初步认识中公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财产阶级参加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
经过对公车上书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要求变法的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变法的必需性、进步性以及他们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贡献。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公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历史进步的现象,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的民族财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时辰,踊跃宣传变法,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强是切合历史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他们在历史上的活动是爱国和进步的,应当学习他们关怀国家和民族前程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课建议本课地位剖析维新变法运动是在 19 世纪末在中公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而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状况下盛行的。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财产阶级维新派作为中公民族财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状况下,发动了一场变法图强,拯救民族危机的维新变法运动,进而使中公民族财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据有重要地位,是近代中国人民研究民族独立和国家兴盛的一次重要试试。
教法建议1.导入新课:教师能够发问:19 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的详细表现有哪些?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危害?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应使学生认识到:在民族危亡的时辰,康有为、梁启超等财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旨在变法图强,拯救民族危机的爱国的政治运动。
2.中公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对于中公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建议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中公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同西方列强侵略以及洋务运动的关系。
还要指出中公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不一样的。
对于中公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要讲清三点:① 原由: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创办工业的浪潮。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的兴起1. 维新运动的背景维新运动指的是晚清时期,中国社会中兴学者在面对西方列强侵略和国家危机的时候,以一种学术运动的形式,试图改造中国传统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社会运动。
这场运动的兴起,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已经丧失了很多独立性,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
同时,中国社会内部也存在着腐朽封建制度、庞大的官僚贵族阶级和民族资本主义的萌芽。
这一切造成了中国国力的衰退和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化,为维新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2. 维新运动的原因2.1 影响西方文化的传播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强大影响力不断渗透到中国社会。
西方社会的先进科学技术、政治体制、自由主义思想使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文化,探索中国的出路,这为维新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2.2 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是清朝晚期的一次国家现代化的尝试。
然而,由于管理不善和对洋务运动的误解,最终导致了运动的失败。
这一失败引发了维新运动的思潮,促使了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改革的思考。
2.3 特殊历史时期的挑战社会变革和国家危机使得一些积极向上的知识分子逐渐意识到传统制度的缺陷和中国社会的腐败。
国家的危机促使了这些人主动寻找改革和变革的道路,积极投身维新运动。
3. 维新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3.1 推动思想启蒙维新运动是中国现代思想启蒙的重要标志,推动了学术思想的进步和改革,拓宽了人们的视野。
通过对西方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的学习和借鉴,使中国知识分子加深了对西方文明的理解,也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新的思想基础。
3.2 引发政治改革维新运动的兴起也为中国政治改革带来了重要推动力。
维新运动者们主张改革封建专制政治,推行民主政治和科学的国家管理。
他们强调人权、民主、科学等价值观,提倡改革的政治体制,为中国的现代政治思想埋下了种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 而 , 上 书 不 达
四、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1、公车上书(1895) 、公车上书( ) (1)背景: )背景: 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 年 月 日本逼签《马关条约》 (2)影响: )影响: 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 活动; 活动;
2、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宣传变 、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 法主张; 法主张;
国闻报 强学会
时务学堂
时务报 强学报 万木草堂
中国岌岌可危,变法呼之欲出 中国岌岌可危,变法呼之欲出……
康有为新书发布会
提出人类社会“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 提出人类社会“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 ”“升平世”“太平世 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 建 条 。 教 护 封 建 理 论 基 础 和 封 孔 子 的 权 威 , 打 击 维 这 两 部 著 作 借 用
C、特点: 、特点: 托古改制(原因) 托古改制(原因) 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理论不够成熟; ①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理论不够成熟; 中国传统思想深厚,影响深远, ②中国传统思想深厚,影响深远,为减少 改革阻力; 改革阻力; 说明: D、说明: 没有真正与封建思想决裂(跪着造反) 没有真正与封建思想决裂(跪着造反)
俄北瞰,英西睒, 俄北瞰,英西睒,法南 日东眈, 瞵,日东眈,处四强邻之 中而为中国,岌岌哉! 中而为中国,岌岌哉!况 磨牙涎舌,思分其馀者, 磨牙涎舌,思分其馀者, 尚十馀国。辽台茫茫, 尚十馀国。辽台茫茫,回 变扰扰,人心皇皇, 变扰扰,人心皇皇,事势 儳儳,不可终日。 儳儳,不可终日。
--康有为《强学会序》 --康有为《强学会序》 康有为
拓展知识: 拓展知识:科 举
院试(童生试) 院试(童生试) 秀才 地方科举 乡试(秋闱) 每三年省城, 乡试(秋闱) 举人 每三年省城,秋八月 会试(春闱) 每三年京城, 会试(春闱) 贡士 每三年京城,春季 三甲,一甲三名(状元, 殿试 三甲,一甲三名(状元,榜眼 探花)进士及第;二甲若干, 探花)进士及第;二甲若干, 进士出身;三甲若干, 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同进士 出身
3、成立政治团体强学会(北京、上海) 成立政治团体强学会(北京、上海)
1895年 强学会成立。 1895年,强学会成立。当时有名的官员 翁同龢 、孙家鼐、李鸿藻都列了名,刘坤一、 孙家鼐、李鸿藻都列了名,刘坤一、 张之洞、王文韶等都捐了5000两银子人会。 5000两银子人会 张之洞、王文韶等都捐了5000两银子人会。 李鸿章得知强学会成立后 表示赞赏, 得知强学会成立后, 李鸿章得知强学会成立后,表示赞赏,自愿 3000两银子入会 但康有为拒绝。 两银子入会, 捐3000两银子入会,但康有为拒绝。
3、具体主张: 、具体主张: A、经济上: 、经济上: 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B、政治上: 、政治上: 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 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 C、文化上: 、文化上: 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历史选修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1888年是中国历史上特殊的一年 1888年是中国历史上特殊的一年
这一年, 这一年,是光绪十四年 这一年, 这一年,清政府呕心沥血多年的帝 国北洋水师正式建成 。清朝成为当 时世界第四、 时世界第四、亚洲第一海军大国 这一年,一个年仅30 30岁的青年只身 这一年,一个年仅30岁的青年只身 来到北京,上书万言, 极言时危, 来到北京,上书万言,“极言时危, 请及时变法 ”Fra bibliotek年之后…… 年之后
林永升 黄海海战实景
邓世昌
民族危亡
引进技术
救亡图存
改变制度
第 二 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世纪70年代 一、早期改良思潮(19世纪 年代) 早期改良思潮( 世纪 年代) 1、背景: 、背景: 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 产生; 产生; 2、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王韬、薛福成、 王韬、薛福成、郑观应
三、康有为 及其变法思想 著书立说 上书皇帝 办报开会 维新变法
1、萌发变法思想: 、萌发变法思想: 1888年,第一次上书; 年 第一次上书; 2、阐发变法理论: 、阐发变法理论: A、思想来源: 、思想来源: 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 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 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 ②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 代表作: B、代表作: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4、维新活动的影响: 、维新活动的影响: 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制造舆论, 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制造舆论,维新 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 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 年底 33 新式学堂17 17所 报刊19 19种 到了1898 1898年 学会、学堂、 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 合计达300多所。 300多所 合计达300多所。 中外纪闻 强学会 保国会
4、评价: 、评价: A、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B、成为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 、 先声; 先声; C、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世纪末, 二、19世纪末,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世纪末 背景: 背景: 1、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 、甲午战争后, 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2、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3、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 、经济基础: 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 发展; 发展;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阶级基础:
正当维新思想给全国 人民带来思想的冲击的同 1895年之事 年之事, 时,1895年之事,给全国人 民心灵上巨大的打击…… 民心灵上巨大的打击
签订《马关条约》 签订《马关条约》
四、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1、公车上书(1895) 、公车上书( ) (1)背景: )背景: 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 年 月 日本逼签《马关条约》
五、梁启超与 时务报》 《时务报》
1、梁启超: 、梁启超: (1)《时务报》担任主笔; ) 时务报》担任主笔; (2)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 )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
2、湖南: 、湖南: (1)谭嗣同《仁学》; )谭嗣同《仁学》 (2)巡抚陈宝箴创办时务学堂; )巡抚陈宝箴创办时务学堂; 3、天津: 、天津: 严复创办《国闻报》 严复创办《国闻报》,介绍西方社会进 化论名著《天演论》 化论名著《天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