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植物病原菌物5

合集下载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自学指导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内容体系植物病理学是农学专业的专业教育课。

其体系是由浅入深全面系统地讲述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知识,以及植物病理学科的历史及未来发展方向。

课程分15章讲授,涵盖了6大块内容,即植物病害症状学、病原学、病理学、诊断学、流行学和防治学。

内容要点第一章绪论了解植物病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植物病理学发展史以及植物病害的重要性,植物病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植物病理学展望。

第二章植物病害与植物病害系统本章介绍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和植物病害系统,了解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病因)。

其中植物病害基本概念中重点介绍病状、病症类型。

关于植物病害系统,要了解“病害三角”、“病害四面体”以及自然植物病害系统、农田植物病害系统和设施植物病害系统的差异。

第三章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重点介绍植物病原物的基本特性,即寄生性、致病性和传染性以及寄生性与致病性的关系。

了解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程(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和病害循环,主要的三个环节:病原物的越冬与越夏、病原物的传播和初侵染和再侵染。

第四章植物病原菌物重点介绍菌物基本概况、菌物的分类、植物病原菌物的主要类群以及菌物所致病害的特点及其鉴定。

此外,要了解真菌对人类的益处。

第五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介绍了原核生物的基本概况、植物病原细菌的寄生性、致病性和侵染性、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和命名、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以及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和病原鉴定。

第六章植物病原病毒本章介绍病毒概述、病毒的分类与命名、植物病原病毒的主要类群和植物病毒的鉴定。

第七章植物线虫介绍植物线虫概述、植物线虫的分类、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和植物线虫病害诊断与鉴定。

第八章寄生性植物内容包括寄生性植物概述、寄生性植物的主要类群、寄生性植物的病害特点。

第九章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重点介绍化学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物理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以及非侵染病害与侵染病害的关系。

实验五 植物病原菌物4

实验五 植物病原菌物4

3.腐皮壳属(Valsa)
黑色小点为 分生孢子器
பைடு நூலகம்
子囊壳埋在子座 内,有长颈伸出, 子囊孢子单胞, 香蕉形
黑腐皮壳属
苹果腐烂病症状
4.长喙壳属(Ceratocystis)
• 引起甘薯黑疤病(Black rot) 病菌自伤口、根眼或皮 孔侵入,为害薯苗和薯 块,形成黑色凹陷病斑 病薯有苦味(植保素) 高温高湿下产生病症 (菌丝、分生孢子和刺 状闭囊壳) 苗床和储藏窖内发生
1.赤霉属(Gibberella)
• 代表种
玉蜀黍赤霉(G. zeae) 引起小(大)麦赤霉病 (head blight) 苗枯、穗腐 寄主范围广
子囊壳
特征 子囊壳散生或聚生,着 生在小子座上,蓝色或紫 色,子囊孢子3-4个细胞, 梭形,无色
Cross-section of a perithecium of Gibberella zeae showing the ostiole (top arrow) and asci bearing ascospores (bottom arrow).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F. Trail and R. Common. Perithecial development by Gibberella zeae: a light microscopy study.
实验五 植物病原菌物(四)
子囊菌门真菌(2) Ascomycotina
分类 外囊菌属 白粉菌
特征 无子囊果,子囊裸生 子囊果为闭囊壳,内生一个或多个子囊, 闭囊壳外有不同形状的附属丝
核菌
腔菌 盘菌
子囊果为子囊壳,散生或聚生,着生在基 质上或半埋在寄主组织中,埋生于子座内 子囊果为子囊腔

植物病原菌物概述

植物病原菌物概述

植物病原菌物概述植物病原菌有着广泛的种类和分布范围,从霉菌到担子菌都有可能成为植物病原菌。

它们通过不同的传播途径感染植物,如空气、土壤、种子、昆虫等,使植物受到伤害。

植物病原菌通常对植物的特定器官或组织具有亲和性,比如叶片、茎、根部等。

另外,植物病原菌还是植物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它们通过产生和释放各种毒素,破坏植物细胞结构,阻碍植物的正常生理代谢过程。

一些病原菌还能在植物组织中生殖,形成孢子或菌丝体,使病害持续传播和扩散。

植物病原菌对植物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它们可以导致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使植物的产量大幅度降低,甚至使作物死亡。

常见的植物病害包括叶枯病、茎腐病、根腐病、果实病等。

这些病害给农作物的生产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对于植物病原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常见的防治方法包括病害预防、病害防治和病害治疗等。

病害预防是指在植物生长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扩散。

比如,合理选择品种、实施轮作、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等。

病害防治是指在植物感染病害后采取一系列防治手段,以减轻病害对植物的损害。

常见的防治方法包括化学控制、物理控制、生物控制等。

病害治疗是指在植物感染病害后采取一系列治疗措施,以恢复植物的生长能力和抵抗病害的能力。

在防治植物病害的过程中,了解植物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是十分重要的。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生长和繁殖的条件、传播方式、耐受性等。

而致病机制则是指病原菌通过哪些方式感染植物、侵入植物细胞、破坏植物组织等。

只有充分了解了这些信息,才能制定出有效的防治策略,保护植物的健康生长。

综上所述,植物病原菌是引起植物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们通过自身的结构和生理特性感染植物,破坏植物细胞结构和代谢过程,对植物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对于植物病害的防治,熟悉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是关键。

只有全面了解了病原菌的信息,才能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护和提高植物的产量和质量。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笔记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笔记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植物病害基本知识一、植物病害的概念1. 定义: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生物因素(如病原微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如环境、营养等)的影响,导致植物生理功能紊乱、组织结构损伤、生长发育受阻、产量降低和品质变劣的现象。

2. 植物病害的重要性: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和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重大影响。

它们可以导致农作物减产、品质下降,甚至绝收,对粮食安全、经济收入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1. 病状:(1)变色:- 黄化:叶片或植株其他部位失去绿色,变为黄色。

- 红化:叶片或植株其他部位变为红色。

- 褐化:叶片或植株其他部位变为褐色。

- 紫化:叶片或植株其他部位变为紫色。

(2)坏死:- 病斑:植物组织局部死亡,形成明显的坏死区域。

- 枝枯:枝条或整株植物死亡。

(3)腐烂:- 软腐:植物组织软化和腐烂,常见于果实和块茎。

- 湿腐:植物组织因水分过多而腐烂。

(4)萎蔫:- 因病原生物侵害或水分供应不足导致的植物组织失去膨压,表现为叶片下垂、枯萎。

(5)畸形:- 肿瘤:植物组织异常增生,形成肿瘤状结构。

- 丛生:植物生长点异常分裂,导致植株矮小、分枝增多。

- 矮化:植物生长受阻,植株矮小。

2. 病征:(1)霉状物:- 菌丝体:病原真菌在病部表面形成的细丝状结构。

- 孢子:病原真菌产生的繁殖体,形态多样。

(2)粉状物:- 孢子堆:病原真菌在病部表面形成的粉末状结构。

(3)颗粒状物:- 菌脓:病原细菌在病部表面形成的粘稠颗粒状物质。

(4)絮状物:- 菌丝体和孢子的集合体,常见于某些真菌病害。

3. 症状的变化:植物病害的症状随着植物的生长发育、环境条件、病原生物的侵染阶段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了解症状的变化有助于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三、植物病害的类型及划分方法1. 按病原生物分类:(1)真菌性病害: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如霜霉病、白粉病等。

(2)细菌性病害:由细菌引起的病害,如软腐病、青枯病等。

植物病害的病原

植物病害的病原

子囊孢子(ascospore)的形成
子囊壳和子囊孢子
子实体
4、担孢子:
担子菌产生的有性孢子。
菌丝经过特殊分化和有性结合形成担子,在担子上形成有性孢子
1.?
2.?
菌物的有性孢子 3.? 4.?
5.?
菌物的有性孢子细胞壁较厚或有休眠期,有助于植 物病原菌度过不良环境,往往成为植物病害的初侵 染源。
3)附着枝:若干寄生真菌由菌丝细胞生出1—2个细胞的短
枝,将菌丝附着于宿主体上。
菌丝组织
菌丝组织:菌丝体一般是分散的,菌丝有时可以疏 松或密集地纠结在一起形成组织化的菌丝组织。 菌丝组织可分为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两种。 菌丝组织可以形成菌核、子座和菌索等特殊结构
菌核(sclerotium)
由菌丝组成的紧密的 耐久体。 形状大小各异,质地 坚实。 菌核外部为拟薄壁组 织,内部为疏丝组织。 有抵抗不良环境的作 用。
3)重要属
寄生植物并引起严重病害的主要有腐霉目(Pythiales)中 的腐霉属(Pythium)以及霜霉目(Peronosporales)中的霜 霉属(Plasmopara)和疫霉属(Phytophthora)
1、腐霉(Pythium)

菌丝无隔。 产生游动孢子和卵孢子。 孢子囊长形。 喜欢潮湿环境。 能引起苗木猝倒病等。
3.菌物的生活史 菌物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
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称为菌物生活史。
菌物典型的生活史包括无性和有性两个阶段。
菌丝体
产生无 性孢子
萌发
产生有 性孢子
生活史
形成新的 菌丝体
分生孢子
子囊孢子
正青霉Eupenicillium

植物病原菌物PPT精品文档

植物病原菌物PPT精品文档
数弱寄生。
.
4
1. 形态特点
1) 营养体:发达无 隔的菌丝体,老菌丝 或受伤的菌丝可产生 分隔。细胞壁成分主 要为几丁质。有时可 产生假根。联结两丛 假根的菌丝称为匍匐 丝。
.
5
2) 无性繁殖:产生孢子囊,孢子囊内产生孢子 囊孢子—静孢子。靠气流传播。
3)有性生殖:接合孢子。
.
6
同宗配合:在单一菌体上产生配子囊结合产生接 合孢子。
.
24
子囊盘(apothecium):典型的呈盘状或杯状,上部 敞开,子囊排列成子实层。
.
25
四)分类特征
分类根据: 子囊果的有无; 子囊果的类型; 子囊壁的特点和子囊排列方式等。
分为6纲。
.
26
三、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
营养体单细胞或不发达的菌丝体。无产囊丝,子 囊直接由合子或单细胞形成。不形成子囊果, 子囊裸生,壁薄,无孔□以壁胀裂或消解方式 释放子囊孢子。
子囊菌门的主要特点: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子囊 中产生子囊孢子。
.
16
生活史明显区分为两个阶段: 有性阶段(sexual stage)和无性阶段(asexual
stage) 完全时期(perfect stage)、不完全时期
(imperfect stage) 有性态(teleomorph)、无性态(anamorph)。
产囊体 产囊丝钩 子囊母细胞 幼子囊
有丝分裂
产囊丝 双核分裂 核配(2N) 减数分裂
子囊孢子(N)
.
19
2.子囊的类型:
原壁子囊(prototunicate):具有一层很薄的囊膜,子囊 孢子通过囊壁的破裂或消解释放。
•单壁子囊(unitunicate):囊膜单层,子囊孢子通过囊顶部小 孔、狭缝或囊盖而主动释放。

作物病原真菌第五部分

作物病原真菌第五部分
根据植物病原真菌种对不同寄主属的寄生专化性差异,在真菌种下面划分为若 干个专化型。如禾柄锈菌可根据寄生麦类情况划分为6个专化型。危害小麦的是其中 一个专化型:Puccinia graminis f.sp.tritici.
④生理小种(Physiological race)
指在专化型以下,在形态上没有差异,但对不同寄主植物品种的致病性不同 而划分的生物群。
植物病原真菌
三、真菌的繁殖 子囊座
2、 有性繁殖和有性孢子 (4) 子囊孢子(ascospore)
子 囊 盘
植物病原真菌
三、真菌的繁殖
它是着生在担子 上的外生孢子,是担 子菌的有性孢子。担 子菌亚门真菌产生的 有性孢子,没有明显 的两性器官的分化, 直接由性别不同的菌 丝相互结合形成双核 菌丝,双核菌丝顶端 细胞膨大形成担子或 双核菌丝细胞壁加厚 形成冬孢子。 2、 有性繁殖和有性孢子 (5) 担孢子(basidiospore)
植物病原真菌
五、真菌的分类与命名
2、真菌的命名
(1)真菌命名与其他生物一样,采用林耐提出的拉丁双名法。
属 名 + 种 名 +定名人姓氏(最初定名人) 最终定名人
梨锈病 Gymnosporangi而被更改,将原定名人放在学名后的 括号内,在括号后再加更名人 苹果白纹病 Rosellinia necatrix(Hart.) Berl.
(3)种下还分变种—— 桃白粉病 Sphaerotheca pannosa(Wallr.)Lev.var.persicae Woronich
(4)种下还分专化型——香蕉枯萎病
Fusarium
oxysporium f. cubense Snyder et Hansen
植物病原真菌

实验四 植物病原菌物PPT课件

实验四 植物病原菌物PPT课件

子囊果为子囊壳,均为节肢动物寄生菌
2
• 半子囊菌纲
• 外囊菌属(Taphrina)
子囊长圆筒形,平行排列在植物表面,无子囊 果,子囊孢子通过芽殖产生芽孢子
引起叶扭曲,缩叶,丛枝等症状
代表种畸形外囊菌(T. deformans) 引起桃缩叶病(Peach leaf curl)
3
桃缩叶病症状
4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整囊菌纲-散囊菌属(曲霉)
A. Severely infected leaves and shoots of C. arborescens; B. general view of powdery mildew infection of C. arborescens; C. numerous2c9hasmothecia on the leaf lower surface; D. chasmothecia at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 闭囊壳上菌丝状附属丝短,闭囊壳内含多 个子囊,子囊内含4-8个子囊孢子,分生孢 子梗基部膨大,分生孢子串生。
12
13
无性时期
14
有性时期
15
吸器
16
• 单丝壳属(Sphaerotheca)
附属丝菌丝状,闭囊壳内只有一个子囊 S. fuliginea 引起瓜类、豆类白粉病
17
• 叉丝单囊壳属 (Podosphaera)
实验四 植物病原菌物(四)
子囊菌门真菌 Ascomycotina
1
分为6个纲(Ainsworth系统)
纲名 半子囊菌纲 不整囊菌纲
特征 无子囊果,子囊裸生 子囊果为闭囊壳,子囊散生,后期子囊消解

第四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_PPT幻灯片

第四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_PPT幻灯片
厚 壁 菌 门 ( Phylum Firmicutes ) : 有 壁 较 厚 , 厚 度 为 50~80 nm,富含磷壁酸和肽聚糖,G+。包括棒形杆菌属、 芽孢菌属和链霉菌属。
软壁菌门(Phylum Tenericutes):菌体无壁,外层为三层 单位膜所包被,厚度约5nm。包括类菌原体。 疵壁菌门(Phylum Mendosicutes):属没有进化的原细菌 或古细菌。包括产甲烷细菌和高盐细菌。
圆形、隆起、光滑,灰白 菌落圆形光滑凸起,不透 色至白色,质地粘稠 明,灰白色
G+C 57~63mol%
G+C 67~78mol%
好气性
严格好气性
绝对好氧
兼性好气性
好气性,代谢为呼吸型 好气性
代表病害
茄科蔬菜青枯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桃细菌性穿孔病 水稻白叶枯病 甘蓝黑腐病 柑橘溃疡病
大白菜软腐病
果树根癌病
常见种:
胡 萝 卜 欧 文 菌 ( E. carotovara): 俗称大白菜软 腐病菌。寄生范围很广,包括 十字花科、禾本科、茄科等20 多科的数百种果蔬和大田作物。 大多由伤口侵染,或介体动物 传带侵染,引起肉汁或多汁的 组织软腐,尤其是在厌氧条件 下最易受害,多在仓库中贮藏 期间表现症状。
马铃薯环腐病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
主要特性:土壤习居菌。菌体短杆状,周鞭16根; G-。好气性。菌落圆形、灰色至白色、 光滑、粘稠、不产色素。致病因子是Ti 质粒和 Ri 质粒
主要类群:4个种 代表菌:根癌土壤杆菌(A. tumefaciens),
G-
G-
G-
G+
鞭毛
鞭毛极生 1~4 根或更多 单极生鞭毛 鞭毛周生多根

第四讲 植物病原菌物

第四讲 植物病原菌物

地球上最早、最原始的生物, 包括細菌和藍綠藻
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纵横统一的系统,在纵的方面显示了生物进化的三 大阶段,即无细胞生物→原核单细胞生物→真核(单胞→多胞)生物。 在横的方面显示了生物演化的三大方向,即光合作用的植物、吸收营养
的真菌和摄食的动物。
将rRNA的碱基序列用于系统发育的分析
原 生 生 物 界
分 类 地 位 真菌纲门(Eumycota)、子囊菌亚门 (Ascomycotina)、块菌目(Tuberales)、块菌科 (Tuberaceae)、块菌属(Tu ber)
外 部 形 态 子囊果呈不规则球形,椭圆形,表 面有明显的如桑椹状的突疣,疣突多圆钝,由深网 状沟缝分隔,果直径2.5~5.5cm×2.1~4cm或更大, 黑褐色,深咖啡色,鲜时黄褐色.生于华山松、杉、 麻栎、马桑等针阔叶混交林的浅表土层或植物根际 的土中。
第二节 菌物的一般特性
真菌
一、真菌的概念
真菌是有真正细胞核,没有叶 绿素的生物,它们一般都进有无性 繁殖和有性生殖,能产生孢子,它 们的营养体通常是丝状的,且有分 枝的结构,具有几丁质或纤维素的 细胞壁,有益的真菌 1.可供食用: 蘑菇,木耳,口蘑,银耳,猴头。
【拉丁名】Shiraia bambusicola P.Henn。 【科目来源】菌类植物药肉座菌科 【药用部位】真菌竹黄的子座。 又名竹花、天竹花、淡竹花、竹茧、赤团子、竹赤团子、竹赤斑菌、竹参、竹三七、血三七 等属于真菌界、子囊菌亚门、核菌纲、肉座菌目、肉座菌科、竹黄属真菌。 多生于衰败或即将衰败的竹林中,它的主要寄主为箭竹属(Fargesia FI′anch)和短穗竹 属旧rachystachyum)植物,短穗竹(B.densiflorum)及其变种毛环短穗竹(var.。illosum) 是其最重要的寄主,其寄生率最高,产量最大。 子座小,长1-4.5cm ,宽1-2.5cm,形状不规则,多呈瘤状。初期色淡,后期粉红色,龟 裂。内部粉红色,肉质,后成木拴质。 比较广泛分布在南方竹林区,如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 贵州等地,国外仅见分布于日本的记载。

植物病原菌物

植物病原菌物

菌物是真核生物,过去也叫真菌,是一类具有细胞核、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以吸收为营养方式的有机体;其营养体通常是丝状分支的菌丝体,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或纤维素,无根、茎叶的分化,通过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进行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

菌物的营养方式有腐生、共生和寄生三种。

大多数菌物是腐生的,少数可以寄生于植物、人和动物体上引起病害。

菌物的菌丝,分为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

菌丝以顶端生长的方式无限生长。

菌物的菌丝细胞主要由细胞壁、原生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菌物的菌丝可以形成吸器、附着孢、侵染垫、附着枝、假跟、菌环和菌网等变态结构。

高等菌物的有隔菌丝有时可以交织在一起形成组织化的密丝组织,并由这些组织形成菌核、菌索、子座等特殊菌丝组织体。

菌物经过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后,以孢子形式进行繁殖。

无性繁殖方式主要有断裂、裂殖、芽殖和原生质割裂四种类型。

产生的无性孢子主要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等。

多数菌物可以进行有性生殖,有性生殖往往在菌物营养生长的后期或环境不适宜时进行,有利于菌物越冬或越夏以度过不良环境。

菌物有性生殖过程包含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

菌物有性生殖后产生有性孢子,常见的有性孢子有卵孢子、休眠孢子囊、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

菌物存在性的分化,大多数是异宗配合,少数为同宗配合。

某些菌物还可以进行准性生殖。

菌物典型的生活史通常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两个阶段。

菌物生活史大致归纳为五种类型:无性型、单倍体型、单倍体-双倍体型、单倍体-二倍体交替型和二倍体型。

菌物是一类容易发生变异的生物,具有多样性,其变异主要来源于有性生殖中染色体的交换和重组。

菌物是遗传分析的理想材料。

菌物包括粘菌、卵菌和真菌,在生物八界分类系统中,菌物被分别归入原生动物界、假菌界和真菌界中。

菌物分类系统是根据菌物在形态、生理、生化、遗传、生态、超微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的特征建立起来的。

根肿菌门植物病原菌物寄生于高等植物根或茎的细胞内,有的寄生藻类和其他水生菌物上,寄生高等植物的往往引起寄主细胞膨大和组织增生,受害根部肿大,故称为根肿菌。

第四章 植物病原菌物

第四章 植物病原菌物

3.性细胞结合方式(质配方式): (1)游动配子配合:多见于低等水生菌物。
(2)配子囊接触交配:
(3)配子囊配合:
(4)受精作用:
(5)体细胞配合:
4.有性孢子类型 (1)休眠孢子囊(resting sporagium):低等鞭毛菌
休 眠 孢 子 囊
卵 孢 子
(2)卵孢子oospore:卵菌
• (一)分类目的和依据 • 目的:①根据国际已经承认的一些分类系 统来给每一种菌物命名以便相互交流有关 菌物的各方面知识; ②尽可能地指出已知菌种之间的亲缘 关系( 因为相近种生物学特性也相似) • 依据:形态学、细胞学、生理学、生态学 特性,尤其以有性生殖阶段的形态特征为 主要依据
(二)菌物的分类单元 1. 主要分类单元 • 界(Kingdom) • 门(Division) • 亚门(Subdivision) • 纲(Class) • 目(Order) • 科(Family) • 属(Genus) • 种(Species)
菌丝体:菌物的典型营养体,丝状分枝的结构 菌丝体mycelium:组成一个菌体的全部菌丝 菌丝hypha:菌丝体的一根菌丝。菌丝呈管状,有细胞 菌丝体的一根菌丝。 壁,大多无色透明,但有些菌物细胞质含有各种色素,菌 丝体就表现不同的颜色。 按有无隔膜分: (1)无隔菌丝: (2)有隔菌丝: 假菌丝:单细胞菌物 (酵母)在芽殖时形成 类似菌丝的结构
③菌索:
④子座:
二、菌物的繁殖
(一)无性繁殖 1.定义: 是指不经过两性结合(核配)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 接以断裂、裂殖、芽殖和割裂的方式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特征:①营养繁殖,不经过两性结合; ②后代可保持亲本原有性状,变异小; ③需时短,产孢量大,一个生长季节中往往可连 续重复多次,在病害传播、蔓延和流行中起重要 作用。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

有性孢子的类型
( 1 )合子:由两个同型的游动配子结合,形 成二倍体细胞核的合子(2N)。 ( 2 )卵孢子:由两个异型的配子囊结合,在 藏卵器中产生卵孢子(2N)。 ( 3 )接合孢子:是由两个同型但性别不同的 配子囊相结合,经过质配和核配后形成 (2N)。 ( 4 )子囊孢子:是由异型配子囊(雄器和产 囊器)相结合, 经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 而成(N)。 ( 5 )担孢子:担子菌产生在担子外面,一般 为四个的单倍体孢子(N)。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植物病害的发生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寄 主与病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植物病害的 发展是在适宜环境条件下病原物大量侵染 和繁殖,造成植物减产或品质下降的过程。 认识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就必须了解病 害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深入分析病原物、 寄主植物和环境条件在各个环节中的作用。
1
2
3
真菌吸器的类型 1.分枝状 2.球状 3. 掌状
( 4 ).菌丝的组织体 密丝组织:疏丝组织、拟薄壁组织
(1)菌核(sclerotium):外部是一坚韧的表皮,即拟薄壁组织,内部 为疏丝组织。菌核有球形、柱形和不规则形,有褐色、黑色,小的象油菜 籽,大的象拳头。 (2)子座(stroma):它是由菌丝组织或菌丝组织和一部分寄主组织结 合而形成。可以渡过不良环境。 (3)菌索:也叫根状菌索(rhizomoph):是由菌丝平行排列组成的长
(二)植物的抗病性机制
植物抗病性有的是植物先天具有的被动抗病性,也有因病 原物侵染而引发的主动抗病性。抗病机制包括形态结构和 生理生化方面的抗性。 植物固有的抗病机制是指植物本身所具有的物理结构和化 学物质在病原物侵染时形成的结构抗性和化学抗性。如植 物的表皮毛不利于形成水滴,也不利于真菌孢子接触植物 组织;角质层厚不利于病原菌侵入;植物表面气孔的密度、 大小、构造及开闭习性等常成为抗侵入的重要因素;皮孔、 水孔和蜜腺等自然孔口的形态和结构特性也与抗侵入有关; 木栓层是植物块茎、根和茎等抵抗病原物侵入的物理屏障; 植物体内的某些酚类、单宁和蛋白质可抑制病原菌分泌的 水解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果型:担子果是封闭的、不开列。子实层包 在担子果内,孢子在担子果分解或遭受外力而 破裂时才释放出来。
半被果型:子实层初期覆盖,成熟后全部裸露 于外。
菌丝体很发达,多细胞,有隔膜, 一般为桶孔隔膜(锈菌和黑粉菌 除外)。可形成菌索。
担子菌的菌丝类型
初生菌丝(Primary mycelium):又称同核体, 由担孢子萌发形成,初期无隔多核,不久产生 隔膜,成为单核有隔菌丝(n).
冬孢子萌发产生有横隔的担子(先菌丝),每 个细胞侧生或顶生担孢子。
黑粉菌属(Ustilago)
冬孢子散生,不结合成孢子球;表面光滑或有纹 饰。
散黑穗病菌(U. nuda) 危害大麦、小麦。
坚黑穗病菌 (U. hordei) 危害大麦、 燕麦。
玉米黑粉病菌(U. maydis)危害玉米茎、叶、 雌蕊、雄蕊。
IV期: 担子和担孢子
SEM by Charles Mims
锈菌的生活史
锈菌的分类
依据冬孢子的形态、排列、萌发分科(2-3科或 14科)。
栅 锈 菌 科 ( Melampsoraceae) : 冬 孢 子 无 柄 , 以栅栏状结合成一层或多层,生于表皮下, 或纵横排列成柱状。
柄锈科(Pucciniaceae):冬孢子有柄,孢子单生。
黑粉菌目(Ustilaginales)
典型的为内寄生,主要寄生在显花植 物上,大部分在禾本科、十字花科、毛 茛科、百合科、莎草科等,禾本科和莎 草科上最多。危害子房、花药、花序、 叶、茎等,少数危害根部。
菌丝体:不发达,多在细胞间,有 些在细胞内生长。寄生在植物的茎、 叶部常可产生吸器;在生长点、雄 蕊、子房等部位的菌丝一般不产生 吸器。多数系统侵染,少数局部侵 染。有些有锁状联合。
单胞锈菌属(Uromyces): 冬孢子单胞,顶端 有一个发芽孔,光滑或有乳头状突起。
柄锈属(Puccinia)冬孢子双孢,光滑或 有瘤,每个细胞都有发芽孔。
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冬孢子双孢, 光滑,每个细胞有两个发芽孔,柄长,遇水 膨大。
多胞锈属(Phragmidium)冬孢子多孢,光滑 或有瘤,每个细胞有2-3个发芽孔。
国家精品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
第四章 植物病原菌物
第三节 植物病原菌物的主要类群 四 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担子菌属真菌中最高等的。 已 记 载 的 有 1400 多 属 ,
23000 多 种 。 涵 盖 食 用 菌 ; 菌根; 毒菌; 植物病原菌。
栅锈菌属(Melampsora)冬孢子单胞,紧密排 列成一层。
层锈属(Phakopsora)冬孢子单胞,排列 成多层。
柱锈属(Cronartium)冬孢子纵横排列成柱状。
aeciospores urediniospores
Cronartium ribicola aecia on white pine and uredinia from Ribes.
n+n
2n
chiastic
stichic
karyogamy
Meiosis I
Meiosis II Migration of haploid nuclei into basidiospores
性结合方式:除锈菌外,一般不产生生殖结构。 菌丝直接结合。
生态习性
一)习性 陆生,分三类: 寄生于绿色植物,黑粉菌、锈菌。 生活于树木的木质部、死枝、死木材上,木
不完全锈菌善未发现冬孢子
0期:性孢子器和性孢子
Spermatia of Chysomyxa in sticky ooze. From
Common Tree Diseases of British Columbia, Pacific Forestry Centre, B. C.
http://www.pfc.forestry.ca/diseases/CTD/Group/Rust/rust11_e.html
状;圆形光滑的冬孢子单生或少数粘集在一起。
稻叶黑粉菌(E. oryzae)
条黑粉菌属(Urocystis)
冬孢子结合成外有不孕细胞的孢子球,萌发形 成短的或长的先菌丝,顶端束生担孢子。
小麦条黑粉菌(U. tritici):引起小麦杆黑 粉病。
Basidium (basidia)with basidiospores
Basidia on es
Basidium
担孢子
后担子
担子果-Basidiocarp
担子着生在各种高度组织化的子实体 (Hymenium)内,这些子实体-----担子果。
裸果型:子实层着生在担子果的一定部位,自 始裸露于外。
粉状或带胶合状的孢子堆大都产生在植物的 子房内,常有腥味;冬孢子萌发时产生无 隔膜的先菌丝,顶端产生成熟的担孢子, 担孢子结合成“H”型。
小麦矮腥黑粉菌(T. contraversa)
小麦矮腥黑粉菌(T. contraversa)
小麦网腥黑粉菌(T. caris)
叶黑粉菌(Entyloma) 孢子堆埋生在叶片、叶柄和茎组织内,不成粉
Halkworth菌物词典第八版(1995) 冬孢菌纲-Teliomycetes 黑粉菌纲- Ustilaginomycetes 担子菌纲- Basidiomycetes
冬孢菌纲-Teliomycetes
无担子果(?不明显),担子由冬孢子萌发形成。
隔担菌目(Septobasidiales):175种,担子果平伏,
次生菌丝(secondary mycelium): 单核菌丝— 单核菌丝、单核菌丝—芽管融合、质配,产生 双核菌丝---次生菌丝(n+n)。
三生菌丝(thirdly mycelium): 集结形成特殊 形状的子实体(n+n)。
锁状联合(clamp connections)
有性生殖 Basidium development
From Common Tree Diseases of British Columbia. Pacific Forestry Centre, B.C.
黑粉菌纲(Ustilaginomycetes)
59 属 , 980 种 。 世 界 分 布 , 引起植物的黑粉病。
分为两个目: 黑粉菌目(Ustilaginales): 植物的病原菌,寄 生物。 担孢目(Sporidiales): 腐生的酵母。
轴黑粉菌属(Sphacelotheca)
厚垣孢子分散,不结合成团,由菌 丝体组成的包被包围在孢子堆外 面,孢子堆中间有由寄主维管束 残余组织形成的中轴。
丝黑粉病菌(S. reiliana)危害玉米、高粱。
腥黑粉菌科(Tilletiaceae) 冬孢子萌发产生无隔的担子,顶端簇生担孢子。
腥黑粉菌属(Tilletia)
冬 孢 子 —— 厚 垣 孢子
形成过程: 双核菌丝 原生质收缩 细胞壁胶化
冬孢子
担子与担孢子 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子。 冬孢子(N+N) 冬孢子(2N)
担孢子 (N)
先菌丝(2N)
Basidiospores
Basidium
黑粉菌的症状类型
花序黑粉菌:全部花序;部分花序;子房和 胚乳;雄蕊。
茎叶黑粉菌: 瘿瘤黑粉菌: 根黑粉菌:
食用、药用菌
Armillaria mellea (honey mushroom)
白腐菌与多孔菌
全基因组序列 生物能源
毒菌
Amanita phalloides Death Angel
植物病原菌
锈菌
黑粉菌
麦类作物三种锈病与锈神
Armillaria root rot
担子菌的特征
--担子与担孢子
黑粉菌的侵染类型
幼苗侵染型:来自种子带菌和土壤带菌 的冬孢子萌发后,侵入幼苗,菌丝在寄 主体内随同寄主的生长发育遍及全身, 引起系统性扩展,最后在植物体的特定 器官或部位形成冬孢子,多数黑粉菌以 此种方式侵染寄主植物造成系统侵染。 如玉米丝黑穗病。
花器侵染型:开花期病菌从寄主的 花器侵入后,菌丝在种胚内休眠,当 年不表现症状,次年播种出芽时,潜 伏在胚内的菌丝随种子的发芽恢复生 长,从种子幼芽内扩展到幼苗的生长 点,最后引起穗部发病。如小麦散黑 穗。种子带菌。种子、气流传播。系 统侵染。
Basidiospores
Basidium
锈菌目(Uridinales):孢子多型性
0期:性孢子器和性孢子 I期: 锈子器和锈孢子 II期: 夏孢子堆和夏孢子 III期: 冬孢子堆和冬孢子 IV期: 担子和担孢子
全型、半型(无夏孢子、梨胶锈菌)、短型(无锈 孢子、夏孢子);性孢子阶段一般都有,偶不发生.
I期: 锈子器和锈孢子
SEM of aecia and aeciospores by Charles Mims
II期: 夏孢子堆和夏孢子
SEM of uredinium and pedicillate urediniospore by Charles Mims
III期: 冬孢子堆和冬孢子
SEM by Charles Mims
耳、多孔菌等。 腐生于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中,伞菌、腹菌等。 二)越冬方式 厚垣孢子;菌索或菌丝;多年生子实体。
分类
Alexopoulous (1979): 根据担子的类型和形成过 程分成无格担子菌亚纲、有格担子菌亚纲、冬 孢菌亚纲;
Ainsworth(1973)根据担子果的有无和开裂方 式分为冬孢菌纲、层菌纲、腹菌纲;
后壁原担子形成后担子。 与植病有关的只 有隔担菌属(Septobasidium), 如引起桑树膏药
病的柄格担菌(Septobasidium pedicellatum)
冬孢菌纲-Teliomycet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