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电解质溶液与离子平衡[可修改版ppt]
合集下载
电解质溶液与离子平衡(2)
1、水中的情况: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H2O + H2O 酸1 碱2
H3O+ + OH酸2 碱1
简写:H2O
H+ + OH-
达到平衡时:
Ka H 3 O a + 2 H a 2 O O- H = [c { 3 O [ H + ] 2 O H [} c 2 ] O - ] = H [3 O [ H + ] 2 O H[ 2] - O ]H
c
整理课件
13
H2O + H2O
H3O+ + OH-
简写:H2O
H+ + OH-
整理课件
9
共扼酸碱对(conjugate acid-base pair):
满足关系酸=质子+碱的酸和碱.例
酸 == H+ + 碱
HCl == H+ + Cl –
HAc == H+ + Ac–
H2CO3 == H+ + HCO3-
HCO3- == H+ + CO32-
H2O == H+ + OH–
H3O+ == H+ + H2O
离子氛是一个平均统 计模型,虽然一个离子 周围的电荷相反的离子 并不均匀,但统计结果 作为球形对称分布处理。
—
+
—
+
—
+— + — +
— 整理课件
+
+—
—
+
离子氛示意图
+
—+ +—
— 3
第二章 电解质
H2NO3+ + HSO4- HNO3为弱碱
2. 水的质子自递作用和溶液的 pH
(1)水的自递作用和离子积
H
+
H2O + H2O
OH + H3O
-
+
[H3O ][OH ] K [H 2O][H 2O]
•
[H2O]看成常数,与K合并 Kw= [H3O+][OH-] 简作 Kw= [H+][OH-] 质子自递平衡常数Kw又称水的离子积 0 ℃时 Kw= 1.10×10-15 25℃时 Kw= 1.00×10-14 100℃时 Kw= 5.50×10-13。
注意:共轭酸碱对是不能单独存在的半反应
2.2.2 酸碱反应的实质
如: HCl + H2O
HAc + H2O
H3O+ + ClH3 O+ + Ac解离
H2O + NH3
H3O+ + OH-
NH4+ + OHH2O + H2O 中和 水解
H2O + AcNH4+ + H2O H+ A1 B2 或
HAc + OHH3O+ + NH3 H+ A2 B1
两性物质: 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
H2O , HCO3- , H2PO4 -, HPO42-
HB
酸 共轭
B- + H+
碱
BH—B-为共轭酸碱对(cojugate pair of acid-base)
例:下列各组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2A.H3PO4—H2PO4 B. H3PO4—HPO4 32C. H3PO4—PO4 D. H2PO4 —HPO4 323E. H2PO4 —PO4 F. HPO4 —PO4
《溶液和离子平衡》课件
温度
离子浓度
温度升高,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温度降低,沉淀溶解平衡向结晶方向移 动。
离子浓度越高,沉淀溶解平衡越偏向结晶 方向;离子浓度越低,沉淀溶解平衡越偏 向溶解方向。
沉淀物性质
压力
不同沉淀物的溶解度不同,因此其沉淀溶 解平衡常数也不同。
压力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较小,但在高 压下,某些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会发生变 化,从而影响沉淀溶解平衡。
《溶液和离子平衡》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溶液的组成和性质 • 离子平衡 • 酸碱平衡 • 沉淀溶解平衡 • 溶液和离子平衡的应用
01
溶液的组成和性质
溶液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一、稳 定的混合物。
分类
根据溶质和溶剂的关系,溶液可分为 均相溶液和非均相溶液;根据溶液中 溶质的存在形式,可分为分子溶液、 离子溶液和胶体溶液。
05
溶液和离子平衡的应用
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化学反应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对化学反应的 进行有着重要影响,如酸碱反应
、沉淀反应等。
物质分离与提纯
通过离子交换、萃取等方法,利用 离子平衡原理进行物质的分离与提 纯。
工业废水处理
利用离子平衡原理,通过调节废水 中的离子浓度,实现废水的处理和 资源化利用。
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中和反应的平衡常数是一个重要的化学参数,它决定了反应的平衡点,即在一定温 度下,溶液中酸碱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
酸碱平衡的影响因素
酸碱物质的浓度
压力
酸碱物质的浓度是影响酸碱平衡的重 要因素。当加入新的酸或碱时,会打 破原有的平衡状态,导致平衡移动。
第2章 化学平衡与电解质溶液[可修改版ppt]
压强引起平衡移动的v-t图分析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变的反应
H2(g)+I2(g)
2HI(g)
V
V
V(正)
V正= V逆
V(正)
V(逆)
V(逆)
V正= V逆
0 ⑤增大压强 t
0
⑥减小压强
t
V正=V逆 平衡不移动 压强引起平衡移动的相关v-t图分析
3、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温度的改变对正逆反应速率都会产生影 响,但影响的程度不同,温度的变化对吸热 反应的速率比放热反应的率影响大。
mA+nB
pC+qD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产物的平 衡浓度之间保持如下关系
Kc =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以 其系数为幂的乘积与各反应物浓度以其系数为幂的乘积的 比值为平衡常数。(P24)
➢ 平衡常数是某一可逆反应的特性常数,与反应温度有关, 与浓度无关;
➢ 同一反应在不同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不同;
具体表现在: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增大的 倍数不一样,吸热反应增大的倍数大。 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但降低的 倍数不一样,吸热反应降低的倍数大。
3、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V
V吸热
V(正)
V放热
V(逆)
0 ①升高温度 t
结论:其他V条吸件>不V变放,平升衡高向温吸度热平方衡向向移吸动热反应方向 移动
温度引起平衡移动的相关v-t图分析
3、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V
V(正)
V放热
V(逆)
V吸热
0
②降低温度
t
结移论动:其他V放条>件V吸不变平,衡降向低放温热反度应平方衡向向移放动热反应方向
高考化学复习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教学课件
高考化学复习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ppt
3.溶液的pH计算方法: (1)单一溶液的pH计算: 先求出溶液的H+浓度或OH-浓度,再代入公式计算。 pH=-lgc(H+) pH=14+lgc(OH-)(常温) ①强酸(HnA)溶液: 若浓度为a mol·L-,c(H+)=nc mol·L-,pH=-lgna ②强碱(B(OH)n)溶液: 若B(OH)n浓度为b mol·L-,c(OH-)=nbmol·L-, pH=14+lgc(OH-)=14+lgnb
c(H ) c(H )酸V酸 c(OH )碱V碱 V酸 V碱
pH=-lgc(H+)
c(OH ) c(OH )碱V碱 c(H )酸V酸 V酸 V碱
pH=14+lgc(OH-)
高考化学复习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ppt
高考化学复习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ppt
【链接高考】
1.(2007-全国卷I)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H2S⇌H++HS- HS- ⇌H++S2c.强中有弱:
NaHCO3=Na++HCO3- HCO3-⇌H++CO32-
3.电离平衡常数:
当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时,电解质电离出的 离子浓度的幂之积与其浓度之比,就是电离平衡常数, 简称电离常数。 CH3COOH⇌H++CH3COO- Ka
NH3∙H2O⇌NH4++OH-
醋酸比较: ①H+ 浓度:盐酸大于醋酸 。 ②溶液pH:盐酸小于醋酸。 ③导电能力:盐酸的导电能力强。等体积稀
释后还是盐酸的导电能力强。
高考化学复习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ppt
高考化学复习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ppt
【PPT课件】电解质溶液与离子平衡有色彩
2018/12/19 17
体液紊乱包括:
①容量紊乱:即容量过多(水肿)、容量不足
(脱水);
②渗透压紊乱:即体液张力减低(低渗血
症)、体液张力增高(高渗血症);
③酸碱平衡失调:即酸中毒及碱中毒; ④体液各种溶质浓度紊乱:如钾、钠、钙、
镁、葡萄糖、尿素及氨基酸等浓度过高或过低等。
均为病态
2018/12/19 18
12
平均活度系数
lg A z z I
对于较高离子强度的溶液
Azi I lg i 1 I
2
或
lg
A z z I 1 I
2018/12/19
13
例3-1 分别用离子浓度和离子活度计算0.020mol· L1 NaCl溶液在298K时的渗透压力,并加以比较。 解:⑴ 用离子浓度计算
2018/12/19 27
Kw 的意义:
一定温度时,水溶液中[H+]和[OH-]之积为一常数。
水的解离是吸热反应,当温度升高时Kw增大。
水的离子积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T/K 273 291 295 298 323 373
2018/12/19
Kw 1.5×10-15 7.4×10-15 1.00×10-14 1.27×10-14 5.6×10-14 7.4×10-13
29
3.3.2 酸碱在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
(一)一元弱酸溶液
H
+
HAc + H2O
或 HAc
H3O + Ac
H + Ac
+ ﹣
+
﹣
[H ][Ac ] Ka [HAc]
+
体液紊乱包括:
①容量紊乱:即容量过多(水肿)、容量不足
(脱水);
②渗透压紊乱:即体液张力减低(低渗血
症)、体液张力增高(高渗血症);
③酸碱平衡失调:即酸中毒及碱中毒; ④体液各种溶质浓度紊乱:如钾、钠、钙、
镁、葡萄糖、尿素及氨基酸等浓度过高或过低等。
均为病态
2018/12/19 18
12
平均活度系数
lg A z z I
对于较高离子强度的溶液
Azi I lg i 1 I
2
或
lg
A z z I 1 I
2018/12/19
13
例3-1 分别用离子浓度和离子活度计算0.020mol· L1 NaCl溶液在298K时的渗透压力,并加以比较。 解:⑴ 用离子浓度计算
2018/12/19 27
Kw 的意义:
一定温度时,水溶液中[H+]和[OH-]之积为一常数。
水的解离是吸热反应,当温度升高时Kw增大。
水的离子积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T/K 273 291 295 298 323 373
2018/12/19
Kw 1.5×10-15 7.4×10-15 1.00×10-14 1.27×10-14 5.6×10-14 7.4×10-13
29
3.3.2 酸碱在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
(一)一元弱酸溶液
H
+
HAc + H2O
或 HAc
H3O + Ac
H + Ac
+ ﹣
+
﹣
[H ][Ac ] Ka [HA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氨是HCl和HAc的拉平溶剂
2.区分效应
能把各种不同酸的强度区别开来的效应称为区分效应。
具有区分效应的溶剂叫做区分溶剂。
例如:
HNO3、H2SO4、HCl和HClO4 这四种酸在冰醋酸中是不同强度的酸
因为: 冰醋酸的碱性较水弱
H C lO 4 + H A c H 2 A c + + C lO 4 - Ka=2×107 H 2 S 4 + H O A c H 2 A c + + H S O 4 - Ka= 1.3×106
HB + H2O B- + H2O
H3O+ + BHB + OH-
Ka
[H3O][B] [HB]
Kb [HB[]B[O-]H]
K aK b[H 3 [O H ][]B B []H []B -][B O ][H H 3O ][O ] H
KaKb Kw KW为水的离子积常数
共轭酸碱对中,酸的强度越大,共轭碱的强度越小 碱的强度越大,共轭酸的强度越小
解:⑴ 用离子浓度计算
=icRT=2×0.020×8.314×298=99.1(kPa)
⑵ 用离子活度计算
I1(0.02 10 20.02 10 2)0.020 2
lg 0.50 1(9 1)0.020 0 .0720
0.847
Π i c R 2 T 0 .0 0 2 .8 0 8 4 .3 7 2 19 4
第二章+电解质溶液 与离子平衡
一、离子相互作用理论
1.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解离
2.阴、阳“离子氛”互相牵制,离子运动不完全自
由
-
-
-
-
-
+
++ +
+
-
+
-
-
+
阴离子“氛”
阳离子“氛”
⒊ 离子对的存在使得自由离子浓度下降
∴ 表观解离度小于 100% 几种强电解质的表观解离度(0.10mol/L,298K)
= 84.0(kPa)
实验测定值 86 kPa
第二节 酸碱理论
酸碱电离理论(阿累尼乌斯酸碱理论)
凡是在水中能解离出H+的物质是酸(acid), 能 解离出OH-的物质是碱(base)。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 ===H2O。 局限性:
NH3解离不出OH-
不适用于非水体系或无溶剂体系
苯
NH3(g)+HCl(g)
NH4Cl(s)
酸碱质子理论
(一) 酸碱定义
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称为酸 凡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称为碱
如:
酸
HCl
碱 H+ + Cl-
HAc
H+ + Ac-
NH4+
H+ + NH3
H2SO3
H+ + HSO3-
HSO3-
H+ + SO32-
⒈ 酸和碱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正、负离子。
⒉ 酸和碱具有相对性。
H+ H C A cl H 2 A c + + C l- Ka=1.0×103 Ka=22
显然,酸的强度:HClO4>H2SO4>HCl>HNO3
冰醋酸是上述四种酸的区分溶剂
酸碱质子理论扩大了酸碱的含义和酸碱反应的 范围,摆脱了酸碱必须在水中发生的局限性,解决 了一些非水溶剂或气体间的酸碱反应。
关于酸碱的定量标度问题,应用平衡常数来定量 地衡量在某溶剂中酸或碱的强度,这就使酸碱质子理 论得到广泛应用。
(四)溶剂的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
1.拉平效应
HCl和HAc是两种强度显著不同的酸,但在液氨中均表现出强酸性。 H+ C N3 lHN4+ H +- Cl H+ A N3 cHN4+ H +A - c
两个反应均向右进行得很完全 二者在液氨中不存在强度上的差异。
将不同强度的酸拉平到溶剂化质子(如氨合质子)水平 的效应称为拉平效应。具有拉平效应的溶剂称为拉平溶剂。
+
H
+
H
A1 + B2
A2 + B1
(二) 酸碱的强度
1.酸的解离平衡常数Ka
HB + H2O
H3O+ + B-
Ka
[H3O][B] [HB]
Ka 越大,酸性越强
⒉ 碱的解离平衡常数Kb
B- + H2O
HB + OH-
Kb
[HB][OH] [B-]
Kb 越大,碱性越强
(三) 共轭酸碱对的 Ka 和 Kb 的关系
⒊ 没有“盐”的概念。
酸碱共轭关系
HB 共轭酸碱对
H+ + B HB - B
例:下列各组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A.H3PO4—H2PO4-
B. H3PO4—HPO42-
C. H3PO4—PO43-
D. H2PO4-—HPO42-
E. H2PO4-—PO43-
F. HPO42-—PO43-
H+不能单独存在 HCl + H2O
但是,酸碱质子理论只限于质子的放出和接受, 所以必须含有氢,这就不能解释不含氢的一类的反应。
酸碱电子理论
(一) 酸碱定义
凡能给出电子对的物质称为碱(Lewis base) 凡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称为酸(Lewis acid)
(二)酸碱反应的实质
是配位键(两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是由一个原子单独 提供的化学键称为配位键,通常用→表示。)的形成并生 成酸碱配合物。
→1
a c
三、离子强度与离子活度系数的关系
德拜-休克尔极限稀释公式
lg0.50z9 z I
离子强度I
适用于 298K c ≤ 0.020 mol·L-1
I1 2c1z12c2z22
c 某种离子的浓度 z 某种离子的电荷
例2-1 分别用离子浓度和离子活度计算0.020mol·L-1
NaCl溶液在298K时的渗透压力,并加以比较。
几种强电解质的表观解离度(0.10mol·L-1, 298K)
电解质 KCl HCl HNO3 H2SO4 NaOH
表观解 离度(%)
86
92
92
61
91
ZnSO4 40
二、离子的活度和活度系数
1. 活度(ctivity):离子的有效浓度
= c
c 实际浓度
活度系数
2. 活度系数
<1
当 c → 0 时(溶液极稀)
酸 (电子对接受体)
H+ HCl BF3 Cu2+
碱
(电子对给予体)
+
:OH-
+
:NH3
+
:F-
+ 4 :NH3
酸碱配合物。
H:OH [H←NH3] [F←BF3] [Cu(←NH3)4]
酸碱质子理论
平衡常数K
分析化学
酸碱电子理论
电子对转移
H3O+ + Cl-
HCl + H2O HAc + H2O H2O + NH3 H3O+ + OHH2O + Ac-
NH4+ + H2O
H3O+ + ClH3O+ + AcNH4+ + OHH2O + H2O HAc + OHH3O+ + NH3
解离 中和 水解
实质: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反应
2.区分效应
能把各种不同酸的强度区别开来的效应称为区分效应。
具有区分效应的溶剂叫做区分溶剂。
例如:
HNO3、H2SO4、HCl和HClO4 这四种酸在冰醋酸中是不同强度的酸
因为: 冰醋酸的碱性较水弱
H C lO 4 + H A c H 2 A c + + C lO 4 - Ka=2×107 H 2 S 4 + H O A c H 2 A c + + H S O 4 - Ka= 1.3×106
HB + H2O B- + H2O
H3O+ + BHB + OH-
Ka
[H3O][B] [HB]
Kb [HB[]B[O-]H]
K aK b[H 3 [O H ][]B B []H []B -][B O ][H H 3O ][O ] H
KaKb Kw KW为水的离子积常数
共轭酸碱对中,酸的强度越大,共轭碱的强度越小 碱的强度越大,共轭酸的强度越小
解:⑴ 用离子浓度计算
=icRT=2×0.020×8.314×298=99.1(kPa)
⑵ 用离子活度计算
I1(0.02 10 20.02 10 2)0.020 2
lg 0.50 1(9 1)0.020 0 .0720
0.847
Π i c R 2 T 0 .0 0 2 .8 0 8 4 .3 7 2 19 4
第二章+电解质溶液 与离子平衡
一、离子相互作用理论
1.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解离
2.阴、阳“离子氛”互相牵制,离子运动不完全自
由
-
-
-
-
-
+
++ +
+
-
+
-
-
+
阴离子“氛”
阳离子“氛”
⒊ 离子对的存在使得自由离子浓度下降
∴ 表观解离度小于 100% 几种强电解质的表观解离度(0.10mol/L,298K)
= 84.0(kPa)
实验测定值 86 kPa
第二节 酸碱理论
酸碱电离理论(阿累尼乌斯酸碱理论)
凡是在水中能解离出H+的物质是酸(acid), 能 解离出OH-的物质是碱(base)。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 ===H2O。 局限性:
NH3解离不出OH-
不适用于非水体系或无溶剂体系
苯
NH3(g)+HCl(g)
NH4Cl(s)
酸碱质子理论
(一) 酸碱定义
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称为酸 凡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称为碱
如:
酸
HCl
碱 H+ + Cl-
HAc
H+ + Ac-
NH4+
H+ + NH3
H2SO3
H+ + HSO3-
HSO3-
H+ + SO32-
⒈ 酸和碱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正、负离子。
⒉ 酸和碱具有相对性。
H+ H C A cl H 2 A c + + C l- Ka=1.0×103 Ka=22
显然,酸的强度:HClO4>H2SO4>HCl>HNO3
冰醋酸是上述四种酸的区分溶剂
酸碱质子理论扩大了酸碱的含义和酸碱反应的 范围,摆脱了酸碱必须在水中发生的局限性,解决 了一些非水溶剂或气体间的酸碱反应。
关于酸碱的定量标度问题,应用平衡常数来定量 地衡量在某溶剂中酸或碱的强度,这就使酸碱质子理 论得到广泛应用。
(四)溶剂的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
1.拉平效应
HCl和HAc是两种强度显著不同的酸,但在液氨中均表现出强酸性。 H+ C N3 lHN4+ H +- Cl H+ A N3 cHN4+ H +A - c
两个反应均向右进行得很完全 二者在液氨中不存在强度上的差异。
将不同强度的酸拉平到溶剂化质子(如氨合质子)水平 的效应称为拉平效应。具有拉平效应的溶剂称为拉平溶剂。
+
H
+
H
A1 + B2
A2 + B1
(二) 酸碱的强度
1.酸的解离平衡常数Ka
HB + H2O
H3O+ + B-
Ka
[H3O][B] [HB]
Ka 越大,酸性越强
⒉ 碱的解离平衡常数Kb
B- + H2O
HB + OH-
Kb
[HB][OH] [B-]
Kb 越大,碱性越强
(三) 共轭酸碱对的 Ka 和 Kb 的关系
⒊ 没有“盐”的概念。
酸碱共轭关系
HB 共轭酸碱对
H+ + B HB - B
例:下列各组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A.H3PO4—H2PO4-
B. H3PO4—HPO42-
C. H3PO4—PO43-
D. H2PO4-—HPO42-
E. H2PO4-—PO43-
F. HPO42-—PO43-
H+不能单独存在 HCl + H2O
但是,酸碱质子理论只限于质子的放出和接受, 所以必须含有氢,这就不能解释不含氢的一类的反应。
酸碱电子理论
(一) 酸碱定义
凡能给出电子对的物质称为碱(Lewis base) 凡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称为酸(Lewis acid)
(二)酸碱反应的实质
是配位键(两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是由一个原子单独 提供的化学键称为配位键,通常用→表示。)的形成并生 成酸碱配合物。
→1
a c
三、离子强度与离子活度系数的关系
德拜-休克尔极限稀释公式
lg0.50z9 z I
离子强度I
适用于 298K c ≤ 0.020 mol·L-1
I1 2c1z12c2z22
c 某种离子的浓度 z 某种离子的电荷
例2-1 分别用离子浓度和离子活度计算0.020mol·L-1
NaCl溶液在298K时的渗透压力,并加以比较。
几种强电解质的表观解离度(0.10mol·L-1, 298K)
电解质 KCl HCl HNO3 H2SO4 NaOH
表观解 离度(%)
86
92
92
61
91
ZnSO4 40
二、离子的活度和活度系数
1. 活度(ctivity):离子的有效浓度
= c
c 实际浓度
活度系数
2. 活度系数
<1
当 c → 0 时(溶液极稀)
酸 (电子对接受体)
H+ HCl BF3 Cu2+
碱
(电子对给予体)
+
:OH-
+
:NH3
+
:F-
+ 4 :NH3
酸碱配合物。
H:OH [H←NH3] [F←BF3] [Cu(←NH3)4]
酸碱质子理论
平衡常数K
分析化学
酸碱电子理论
电子对转移
H3O+ + Cl-
HCl + H2O HAc + H2O H2O + NH3 H3O+ + OHH2O + Ac-
NH4+ + H2O
H3O+ + ClH3O+ + AcNH4+ + OHH2O + H2O HAc + OHH3O+ + NH3
解离 中和 水解
实质: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