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心理边界:企业心理边界研究的基本命题

合集下载

心理学 边界

心理学 边界

边界自我界限是指在人际关系中,个体清楚的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利范围,既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受侵犯,又不侵犯他人的空间。

从心理发展上看,自我界限是逐渐形成的。

胎儿在母亲体内,他感觉到和母亲是一体的,母亲就是他,他就是母亲的一部分。

出生以后,虽然在肉体上与母亲已经分开,但在心理上仍然是连在一起。

没有母亲和母亲的替代者,他一天也活不下去。

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与母亲心理距离也就越来越远。

成长的过程,也就是与母亲在心理上分离的过程。

分得越开,也就意味着成长的越好。

遗憾的是,好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与母亲一部分分开,另一部分还在一起的状况,这是一种不安全的成长。

换一种说法,就是处于这种状况的人,他的自我与母亲之间的界限不清楚。

这种界限不清楚的状况会投射到他的所有人际关系中。

具体表现是:一方面,他会过多地在他人面前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过分的渴望他人了解自己,并过度的依赖他人,希望他人在本来该自己做决定的时候代替自己作出决定;另一方面,他会过多的想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以便获得与别人融为一体的感觉,还想让别人依赖自己,希望参与别人即使是很私人化的决定,等等。

在自我界限不清楚的人的内心里,总是存在着成长与不成长之间的冲突。

成长的力量是巨大的。

曾经有科学家做过植物成长的力量的试验:用一些较薄的铁条捆住一个小南瓜,小南瓜慢慢的长大,轻而易举就把铁条绷断了。

然后逐渐增加铁条的厚度,直到铁条的厚度到了预计值的十倍时,才没有被綳断。

植物的成长力量都如此惊人,人的成长力量就根本无法测量了。

但是不成长的力量同样也是很大的。

这是因为,不成长有很多的好处。

第一个好处就是安全。

小孩在学步的过程中,走几步就回头,抱住妈妈的腿,那是为了安全,再长大一点,打开自己家的房门,看见陌生人走过,把门一关,又跑回来抱住妈妈,那也是为了安全。

在孩子心中,只要与妈妈融为一体,就什么都不怕了。

这种心理会保持到成年,一个没有充分成长的成年人,他会下意识地感觉到,只要跟另外一个人变成一个人,就会有安全感。

建立自己的心理边界

建立自己的心理边界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很善良地侵入孩子的边界,指手画脚地“保护”、“疼爱”、“教育”、“规划”孩 子,但同时孩子的心理边界感也在父母的呵护和干涉中步步缺失,无法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以至于长大 成人后,心理上仍然怀有强烈的儿童期对母亲的依赖感。当他们在面临学习、工作、生活上的问题时,不 会理性和智慧地去解决处理,而是习惯于发泄情绪,使用儿童向父母撒娇的方式来应对,甚或走向极端— —使用暴力。
边界不清(吞噬)
•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总是有一方强行侵入另一方的边界,主宰或扰乱对方的心理自主; • 另一方也被动地接受了这种入侵,慢慢地其自主性减弱,或者不知边界概念也去进入别人的心理领
地而遭挫败。
案例
中新网4月19日电 近日,发生在上海浦东机场的留学生刺母 案件,惊动了海内外留学生家庭。赴日留学5年的23岁青年 汪某,因为母亲表示无法供其继续留学,用水果刀对前去接 机的母亲连刺9刀。然而,被刺重伤的汪母却尽量为其子开 脱……
02 心理边界的内容
心理边界的内容
情绪边界 肌肤边界
心理 边界
情感距离 物理距离
情绪边界:看到下面的图片你会有什么感受?
肌肤边界:当陌生人碰到你时,你的感受……
情感距离:当不是伴侣的人触碰你时,你的感受……
刺猬效应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一个空旷的阅览室里仅有一个读者,测试人员 走进去坐在他身旁,看看这位读者有什么反应。 这个实验一共测试了整整80次,结果非常一致: 当测试人员坐在读者身旁的时候,读者要么快速 离开,到别的地方坐下,要么很明确地让测试人 员走开。 结果说明:绝大部分人都无法忍受一个陌生人紧 挨着自己坐下
积极的建议:父母不要包办代替孩子的一切,而应积极鼓励孩子自理自立;尊重孩子的 想法和选择,以平和的心态接纳孩子的不足;与孩子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和生活距离, 让孩子健康成长。

企业国际化中的心理距离界定、测量及化解对策

企业国际化中的心理距离界定、测量及化解对策

企业国际化中的心理距离界定、测量及化解对策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对心理距离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心理距离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一个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基础上的心理距离评价模型。

在此基础上明确指出,心理距离是影响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应当从政府和企业层面采取相应措施以缩短心理距离,从而更好地助推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

关键词:企业国际化心理距离处理心理距离的基本界定心理距离(psychic distance)是北欧学者提出的用于解释和说明企业国际化行为而提出来的一个概念。

这一概念最早是由W.Beckermann于1956年发表在《经济和统计评论》杂志上的论文——“欧洲内部贸易的距离和形式”中使用的。

UPPASALA模型将心理距离定义为:阻止信息在市场和企业间传递的因素,包括语言、文化、政治体系、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等的总和。

北欧学者认为,当企业面临不同的国外市场时,选择海外市场的次序遵循心理距离由近到远的原则。

此后,心理距离这一概念开始在国际化文献中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Hallen和wiedersheim-Paul(1984)指出心理距离是:买卖双方在供需上的感知差异。

Nordstrom Vanlne(1994)指出:心理距离是阻碍企业获得海外市场知识的因素。

Grady lane(1996)指出:心理距离是由于文化及其它困难影响而无法获得相关海外市场知识导致的企业不确定性程度。

综合上述学者关于心理距离的界定和论述,本文认为心理距离是企业在开展国际化经营活动时,由于母国和东道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方面的差异而形成的一种差异感受。

母国和东道国之间的环境差异越大,心理距离越远。

心理距离对企业的跨国经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正如许多文献指出的那样,心理距离是决定企业国家市场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影响企业国际化经营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具体讲,作为母国市场和海外市场感知差异结果的心理距离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着企业的跨国经营行为:第一,当企业面对不同的海外市场时,它们首先选择市场条件、文化背景与母国相同的国家,即企业的海外经营具有文化上的认同性。

自我界限——心理学

自我界限——心理学

者他们干涉到自己的生活的时候,就会恼怒,产生“你为什么会这样?!”“你不是
应该懂我么”的困扰。换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对他们有过高的期待,期待他们成为我们 心目中的样子。
心理界限 1. 心理界限
原因分析
亲人 自己
相对于不相干的人来说,面对亲人提出的要求和期望,我们感受到的压力更大。这是因为
我们心里更在乎他们,我们不希望他们不开心。所以当我们意识到亲人期望的时候,我们如果做
不到就产生了让他不开心的风险。
如果他不开心,我们也不会开心,这就好像在事情一开始发生时,就预订了结果。我们要奋 不顾身的投入进去,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于是我们成功的愿望也更加迫切,由此产生的压力也更
大。而且这些压力往往是一件一件事情渐渐增长慢慢积累的。单拿其中的某一件事情看,可能都
不是那么要死要活的。但是当最后一根稻草压上去的时候,我们可能一下就爆发出来,这是压力 的瞬间过度现象。
总结
面对一般朋友,我们会因为设立界限而感到愧疚或恐惧,
与此同时,面对亲近的人,如家人,又因为界限的模糊而伤害 他们又不自知。 我们只有在学会尊重他人界线和自己建立界线的过程中, 才能不断成长和提升,并最终认清自己到底是谁。
第7组
THANK YOU
亦舒:人们日常所犯最大的错误就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
亲密的人太苛刻,把这个习惯改过来,则天下太平。
女朋友篇 “又在玩游戏,衣服洗了么?” “嗯。” “嗯什么啊,听到我问你了没?” “你烦不烦,我在玩游戏呢!”
生活现象
“你玩游戏你有理了?我刚回来就看到一盆脏衣服,早上不是跟你说了让你晚上回来把衣服洗上么,一回来就玩
2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1.伪装
通常,我们在陌生人面前为了维护自己良好的形象,总是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这 样不仅能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还是一种友好的表现,很容易就能让别人亲近你,并且用 同样的态度对待你。其中的奥秘,妙不可言。 而亲人已经很熟悉我们的本性,就不用再刻意的去伪装成最优秀的那样。自然地,我们就会不自 觉的用让自己最舒服的态度对待他们。而有时这种态度会显得非常任性、不和善,与对待陌生人 的态度就形成了两个极端。

论企业的心理边界

论企业的心理边界

论企业的心理边界郭金山、芮明杰0 引言企业边界的研究一直是企业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的边界,形成了丰富的企业边界理论。

概括而言,主要有科斯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威廉姆斯从资产专用性的角度、新古典经济学从专业化理论的角度、企业能力理论从企业核心能力的角度、以及迈克尔・迪屈奇(1994)结合交易成本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和知识经济理论对企业边界的研究 [1.2]。

对于企业边界的研究表现出企业内部边界和外部边界并重,由静态的企业边界到动态的边界的变化趋势,提出了企业的经营边界、法定边界、治理边界和契约边界的分类模式[3]。

但企业边界的研究强调企业作为物质、技术系统的存在,没有关注企业组织的社会心理系统特征。

许多管理学家强调企业是一个通过经营和服务来体现自己职能的组织,突出企业信念系统的重要性,认为把人们组织成有效的工作群体一直是管理过程的核心。

新经济社会学挑战了新古典经济学中忽视社会情感联系、不受个人情感影响的理性的行动者的观点,引入了社会资本的概念,认为企业需要处理与顾客、供应商、政府、竞争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企业与社会各界的关系也成为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一个源泉[4]。

实际上,企业不仅是经济契约的集合,更是心理契约的集合,企业是一个社会建构的复杂的群际系统和网络系统。

不论是企业的价值观、宗旨、愿景、使命、责任,还是企业的能力、战略、经营、服务或产品都是一个主观建构的过程。

因此,企业的边界不仅可以经济学的术语界定,而且更应以社会心理的术语界定。

本文从企业作为社会心理系统的视角,通过对心理边界内涵的考察,确立企业心理边界的概念并考察企业心理边界的特征维度,构建企业心理边界管理模型,论证企业心理边界管理的含义。

最后提出企业心理边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试图创建企业边界研究的新视角。

1 心理边界的内涵1.1 个体心理边界任何系统都与环境都有一定的界线,表现为系统的边界,成为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中介环节,而整体系统的边界均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所能够自我调整、自我监控的一定范围来确定的。

心里界限

心里界限

经营好自己的生命园地
「心理疆界」的概念教导我们「尊重」与「负责」的正确人生态度。天父创造万物,以祂的权能治理,祂是人类与万物的主宰。因此,当我们尊重他人与造他(她)的天父共同对这生命的主权时,这正是对神的一种敬畏,也是对人的一种尊敬。这样的品格,不但会赢得神与人共同的喜爱,生活中也将因与人的关系和谐,而减少许多痛苦挣扎。因为人与人的交往如果没有设立疆界,必定会如文中的故事产生许多不良又痛苦的互动关系。
故事一中的母亲并不了解她不应闯入别人的生命舞台,为别人的生活负责。许多人尤其是「母亲」的角色,很容易跑到儿女的人生舞台,当起导演来,最后却抱怨自己的人生是何等空洞乏味,没有成就。这就好比有些人专爱管理别人的花圃,辛勤耕耘灌溉,反而任自己的草地荒芜,杂草丛生,最后看着自己园地的光景,而归咎别人害他如我们诚实地为自己负责;更懂得敬畏神、尊重人,增进与神与人的关系,也必带给我们许多积极正面的祝福。
「心理疆界」(Boundary)这个概念,在华人的文化背景中是陌生的。2001年Dr. Henry Cloud & Dr. John Townsend合著《Boundaries: When to Say YES When to Say NO to Take Control of Your Life》(中文版《过犹不及》)一书问世之后,引起了各地华人的注意与学习。
好比故事一里,克强夫妇和母亲之间的痛苦与困扰,就在于母亲不能尊重儿子媳妇的独立性,母亲不认为他们「应当」也「足以」为自己的家庭负责任,因此,纵然出于爱的本意,一旦不尊重这个界线,跨越了对方生命的主权,双方都会感到痛苦与抱怨。
故事二中的一对老父母也因为越界承担了儿子媳妇的责任,因此他们的儿子可以永远不必长大负责,直等到父母离开人世,无所倚靠了,小俩口最后还是必需面对自己的问题,不过到那时,平日好逸恶劳没有责任感的年轻人,恐怕就得吃足苦头了。

心理边界

心理边界

心理边界:精神的衣裳哲人说:人不是一个孤岛,这句话很正确。

且不说一个人生存于世,都有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同学,命中注定要与他们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即使是陌生人,我们也不能完全脱离他们而存在。

吃的粮食是陌生人种的,坐的汽车是陌生人设计制造的,看的书是陌生人写的,用的网络软件是陌生人编成的……所以,又一位哲人说了另一句话:我们要善待路遇的每一个人。

不过,我们说人应该善待他人,对他人付出心灵的纯真,并不等于提倡消除人与人应有的“心理边界”。

作为一种最高级的动物,人非常复杂,通过仪器你可以看清他的一切器官,却很难透视其心灵。

你诉说心中的隐秘,遇到厚道人,他也许会由衷地称赞你的诚恳与善良;遇到喜欢拨弄是非的人,什么都会变味儿。

设立“心理边界”,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

我的同学的一段经历就是一个例证。

有段时间,一个女孩儿不顾一切地追求他,接受这份感情吧,自己是有妇之夫,道德感不允许;不接受吧,又有点舍不得,毕竟那是一个优秀而可爱的姑娘。

举棋不定的他将情感困惑告诉了一个朋友,没想到蜚言四起,原来那个所谓“朋友”把他的隐私当成笑话传播了。

设立“心理边界”,也需要替他人着想。

在理想主义者看来,一个人理应倾听他人的诉说,然而现代人大多很忙,给他人留下的空间并不多。

假如你稍有点事儿,就对周围的人喋喋不休,别人有多少时间“奉陪”,会不会感到厌烦?假如你想做自己的事情,别人却突然请你相助,也许一次两次,你会保持绅士形象表示出兴趣;但听多了,眉头会不会皱起来呢?人需要在心理上保持一定的距离,两个人挨得太近,会相互“侵犯”;离得太远,又感受不到对方给予的温暖。

最好的相处方式莫过于近而不狎、远而不隔。

“心理边界”有一定的客观性。

比如:表扬别人的话可以随时随地说,批评别人的话最好当面说;泛泛而谈的话不妨多说,针对某个人、少数人的话应该少说。

这是因为在那些表扬、泛泛而谈的话里,被人弄虚作假的难度相对大一些,而在那些批评和针对性强的话里,掺杂使假却是再容易不过的。

心理咨询“界限”问题

心理咨询“界限”问题

心理咨询中的“界限”问题一.问题提出心理咨询作为一种专业化的助人活动, 与一般的人际帮助活动不同在于心理咨询的场景是一个非自然的、“人工的”场景, 这样一个场景是通过特定的设置构成的, 如场所、室内摆设、人物、时间、付费标准等。

同时咨访关系又是一个非常微妙并对咨询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的因素。

随着心理咨询行业的专业化发展以及人们思想意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涉及到咨询中伦理问题的讨论日益被提到一个显要的位置。

而咨访关系中的界限问题又是其中一个对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来讲都非常重要的的话题。

可以说“界限”定义了咨询师作业职业咨询师的专业角色,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咨询的进程,是标准化实践的重要的特征。

但是常常这些边界又是不明确的、不固定的,因此“边界”就象是一个沉默的但是力量非常强大的背景,对咨询的方方面面起着重要的影响[1]。

在参阅国内外关于咨询界限问题的文献与著作后,我总结出界限问题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空间在咨询室中两个人直接面对面交流。

但是常常由于我们所服务机构的条件限制和我们自身的限制,仅仅咨询室的空间并不能为咨询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

因此我们就开始思考在咨询室以外的空间,这时我们常常就会扩大自己的边界,把咨询的空间扩展到一些我们个人办公的地点。

咨询就会开始于来访者直接过来然后走进办公室的那一刻。

2.时间时间设置主要涉及时长、期长、频率等内容。

这些不仅是咨询的物理世界方面的因素,更传达了许多心理的信息。

很多咨询师都采用一种类似于产品制造模式的组织形式。

咨询会谈是每周的某段长度固定的时间。

这种形式适合于一些来访者但是另外一些却不适应这种模式。

有的咨询会谈比如初期的收集资料时期需要长一点时间,有的需要则短一些。

有时不仅是个体的咨询还是家庭或团体咨询。

并且咨询的间隔期也是变化的。

因此咨询是提供个人化的、特制的服务,有时确定的模式会被放在一边。

3.咨询收费在营业性的心理咨询中,收费是很重要的一项设置内容。

边界扩展心理学

边界扩展心理学

不知道你说的“边界”是指心理学的理论范畴,还是涉及“病症”的诊断?那就都说下: 1、社会心理学概念。

举个例子,某男孩谈恋爱,爸爸说你应该找这样的女孩子,妈妈说你应该找那样的女孩子。

男孩不愿意了,说,是我找老婆还是你们找老婆?在父母的角度,可以算是对自己孩子的关心,而在男孩的感受上,父母在替代“我”做决定,侵犯了“我”的心理领地--心理边界。

人出生后,慢慢有了“我(区别我和他人)”的概念,也就有了模糊的边界,这个玩具是“我”的,你不能碰。

随着人的长大,“我”的范围扩大--我的安全空间、我的观念、我的选择、我的权利--心理边界,我的地盘我做主。

比如你爱吃西红柿炒蛋,这时候有个人扒拉扒拉告诉你说,红烧肉才好,你就可能来句:我爱吃什么是我的自由,关你鸟事?为什么你有这样的情绪?他侵犯了你的心理边界--你有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吃什么的权利。

但“我”心理边界,不是一点不变的,人际关系上,要看他人与你的亲密度。

比如在你的父母、恋人,“铁哥们”或者比较强势的人面前,你的边界可能就小。

而陌生人或你不喜欢的,你的边界就大。

心理边界,好象一个人的心灵家园。

太小了可能没有自我,弱小,不够独立,没有安全感,不清楚自己的需要;太大了可能过于个性,强悍,影响人际关系。

2、心理病症的诊断边界。

一般是有诊断标准的。

但有的人心理问题涉及的症状较多,边界模糊,这需要专业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做判断,不是这样能说清楚的。

边界心理学?具体有没有书籍??或者是在哪本书里面的?我想买一本去心理读吧看看,应该有这本书心理边界这个词是心理学专业用词吗,这是什么定义应该是心理边界是社会心理学概念,即实现心理控制功能的最终界限。

可以说,心理边界是座“心理围墙”,为我们确立了一个心理范围,我们可以在这个范围内探索内部和外部世界。

一个人的心理边界确立得如何,对其心理健康程度和社会行为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国外心理边界理论研究述评

国外心理边界理论研究述评

国外心理边界理论研究述评2011-11-28 10:51:13 来源:周菲白晓君摘要:心理边界是一个“新”的概念。

本文在不同学者对心理边界的界定基础之上,对国外与心理边界相关的理论和研究进行整理,从群体、人格、自组织系统的视角分别运用社会认同理论、自我分类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及系统理论对心理边界进行综合研究,进而总结出心理边界的本质属性,最后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关键词:心理边界/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同理论/自我分类理论/系统理论作者简介:周菲,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白晓君,沈阳理工大学副教授,辽宁大学博士研究生。

(沈阳 110000)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化竞争的不断加剧,促使企业必须超越自己的地区或是国家的边界来建立竞争优势,而无边界组织概念的提出更促使人们不断弱化边界的清晰性,边界“模糊”似乎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

而在对兼并、重组个案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在组织内部有一种惰性的力量在阻碍着变革,甚至直接导致了变革的失败。

用经济学术语界定的边界已不能解释这种惰性力量的根源。

因此,我们试图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更具体的,从心理边界角度诠释变革中的问题根源。

一、边界及心理边界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新制度经济学、组织社会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边界问题的研究引发了新一轮的社会科学的研究潮流。

在组织理论中,有学者指出,组织边界就是组织与它所处的环境进行交互作用的系统,强调组织和环境之间的区分。

也有人认为组织的边界就是组织的核心技术特征,离开了这些核心技术特征,一个组织就变成了另一个组织。

还有人从系统论的角度认为,组织的边界也就是系统的边界。

主张组织在本质上是一个与环境相互交换的开放系统而非封闭系统。

组织理论对边界的解释强调了边界的物理特性,忽视了边界的情感特征。

企业理论中对边界的研究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视角解释企业边界的决定因素。

按照理论的发展脉络,学者们分别从古典企业理论、新古典企业理论、企业能力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对企业边界存在的原因进行诠释,对边界的研究视角从静态分析发展到动态分析。

关于心理疆界

关于心理疆界

关于“心理疆界”【心理疆界的定义】:1.每一个或者的动物或者人,时刻都在尽力保持着自己的两种生存空间—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

这种空间与外界的界限,也称作疆界。

2.我们的心灵和领土一样,也有一道疆界。

这道疆界将我们自己与别人隔开,以保持自己的个性空间。

心理疆界明确地定义出什么是我的、我应该对什么负责,也标明什么不是我的、我不应该对什么负责任。

心理疆界向我们展示,我自己在什么地方截止、他人从什么地方开始,从而给我们的“心理财产”,一个明确的范围。

“心理财产”包括:情绪、态度、信念、行为、选择、价值观、限制、才能、思想、欲望和爱。

心理疆界健康的人,有以下三个重要的特征:第一,他们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信念、选择、价值观、限制、才能、思想、欲望和爱,不在这些方面干涉别人,同时也绝不容许他人在这些方面干涉自己。

第二,他们百分百为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负责,不将自己在这方面的问题归罪于他人,同时也不会“越界”,不会承担他人态度和行为失当的后果。

第三,他们百分百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不将自己的情绪困扰归咎于他人,同时也不会因为他人的伤心、愤怒、失望、担忧、痛苦等负面情绪,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第一条和第二条对于我们来说,是比较好理解的,尽管“知易行难”,要做到这两点,非常不容易;第三条则首先是“知”的问题,因为这其中的道理,和我们日常的观点,大相径庭。

我们习惯上认为“都是他让我生气!”“都是他让我伤心!”“如果他不这么做,我就不会这么痛苦,这么难过了!”……即别人应该为我的情绪负责,我的不开心都是别人造成的;只有别人改变了,我的痛苦才能消除。

这样等于把我们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让别人掌控和操纵我们。

事实上,没有人可以“惹”我们生气,我们生气与否,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是否表达自己的怒气,怎样表达,也是我们的选择。

心理疆界建立得好的人,小时候不怕对父母说不,长大后也不怕对他人说不。

他们能够坦然地拒绝他人、提出分歧、建立疆界。

心理边界

心理边界

心理边界:精神的衣裳哲人说:人不是一个孤岛,这句话很正确。

且不说一个人生存于世,都有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同学,命中注定要与他们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即使是陌生人,我们也不能完全脱离他们而存在。

吃的粮食是陌生人种的,坐的汽车是陌生人设计制造的,看的书是陌生人写的,用的网络软件是陌生人编成的……所以,又一位哲人说了另一句话:我们要善待路遇的每一个人。

不过,我们说人应该善待他人,对他人付出心灵的纯真,并不等于提倡消除人与人应有的“心理边界”。

作为一种最高级的动物,人非常复杂,通过仪器你可以看清他的一切器官,却很难透视其心灵。

你诉说心中的隐秘,遇到厚道人,他也许会由衷地称赞你的诚恳与善良;遇到喜欢拨弄是非的人,什么都会变味儿。

设立“心理边界”,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

我的同学的一段经历就是一个例证。

有段时间,一个女孩儿不顾一切地追求他,接受这份感情吧,自己是有妇之夫,道德感不允许;不接受吧,又有点舍不得,毕竟那是一个优秀而可爱的姑娘。

举棋不定的他将情感困惑告诉了一个朋友,没想到蜚言四起,原来那个所谓“朋友”把他的隐私当成笑话传播了。

设立“心理边界”,也需要替他人着想。

在理想主义者看来,一个人理应倾听他人的诉说,然而现代人大多很忙,给他人留下的空间并不多。

假如你稍有点事儿,就对周围的人喋喋不休,别人有多少时间“奉陪”,会不会感到厌烦?假如你想做自己的事情,别人却突然请你相助,也许一次两次,你会保持绅士形象表示出兴趣;但听多了,眉头会不会皱起来呢?人需要在心理上保持一定的距离,两个人挨得太近,会相互“侵犯”;离得太远,又感受不到对方给予的温暖。

最好的相处方式莫过于近而不狎、远而不隔。

“心理边界”有一定的客观性。

比如:表扬别人的话可以随时随地说,批评别人的话最好当面说;泛泛而谈的话不妨多说,针对某个人、少数人的话应该少说。

这是因为在那些表扬、泛泛而谈的话里,被人弄虚作假的难度相对大一些,而在那些批评和针对性强的话里,掺杂使假却是再容易不过的。

心理咨询“界限”问题

心理咨询“界限”问题

心理咨询中的“界限”问题一.问题提出心理咨询作为一种专业化的助人活动, 与一般的人际帮助活动不同在于心理咨询的场景是一个非自然的、“人工的”场景, 这样一个场景是通过特定的设置构成的, 如场所、室内摆设、人物、时间、付费标准等。

同时咨访关系又是一个非常微妙并对咨询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的因素。

随着心理咨询行业的专业化发展以及人们思想意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涉及到咨询中伦理问题的讨论日益被提到一个显要的位置。

而咨访关系中的界限问题又是其中一个对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来讲都非常重要的的话题。

可以说“界限”定义了咨询师作业职业咨询师的专业角色,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咨询的进程,是标准化实践的重要的特征。

但是常常这些边界又是不明确的、不固定的,因此“边界”就象是一个沉默的但是力量非常强大的背景,对咨询的方方面面起着重要的影响[1]。

在参阅国内外关于咨询界限问题的文献与著作后,我总结出界限问题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空间在咨询室中两个人直接面对面交流。

但是常常由于我们所服务机构的条件限制和我们自身的限制,仅仅咨询室的空间并不能为咨询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

因此我们就开始思考在咨询室以外的空间,这时我们常常就会扩大自己的边界,把咨询的空间扩展到一些我们个人办公的地点。

咨询就会开始于来访者直接过来然后走进办公室的那一刻。

2.时间时间设置主要涉及时长、期长、频率等内容。

这些不仅是咨询的物理世界方面的因素,更传达了许多心理的信息。

很多咨询师都采用一种类似于产品制造模式的组织形式。

咨询会谈是每周的某段长度固定的时间。

这种形式适合于一些来访者但是另外一些却不适应这种模式。

有的咨询会谈比如初期的收集资料时期需要长一点时间,有的需要则短一些。

有时不仅是个体的咨询还是家庭或团体咨询。

并且咨询的间隔期也是变化的。

因此咨询是提供个人化的、特制的服务,有时确定的模式会被放在一边。

3.咨询收费在营业性的心理咨询中,收费是很重要的一项设置内容。

心理边界的建立与心理健康

心理边界的建立与心理健康

标题:心理边界的建立与心理健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而心理边界的建立,作为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一环,同样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心理边界,即个人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的界限,它不仅保护了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维护了个人的心理健康。

本文将从心理边界的建立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出发,进行深入剖析。

一、心理边界的重要性首先,心理边界的存在,为个人提供了一种保护机制,避免他人过度干涉个人空间。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和自由度,这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基础。

一个清晰的心理边界有助于维护个人内心的稳定和安全,使人有信心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此外,心理边界也是我们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一种重要工具,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界限和需求。

二、建立心理边界的步骤1.明确自我认知:理解自我、接纳自我,明确自我边界,这将有助于我们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边界。

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的情感、需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设定自己的行为准则。

2.设定明确的界限:在人际关系中,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界限,包括情感、认知和行为上的界限。

当我们明确了自己的界限,就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

3.沟通与协商:当我们设定了心理边界后,需要积极地与他人沟通,让对方了解我们的立场和态度。

有效的沟通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维护自己的心理边界,也有助于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三、心理边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边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密切。

一方面,清晰的心理健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心理边界;另一方面,健康的心理边界也可以促进我们的心理健康。

当我们的心理边界得到良好的维护时,我们会感到更加自信和安全,这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反之,如果我们的心理边界受到侵犯或模糊不清,可能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四、如何应对心理边界被侵犯的情况当我们的心理边界受到侵犯时,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

首先,我们需要冷静地分析情况,判断是否是合理的侵犯。

心里健康教育团体辅导案例确立我的心理边界

心里健康教育团体辅导案例确立我的心理边界

思考
• 你有非常好的朋友吗?你和你好朋友能好到什么 程度?
• 你喜欢你的好朋友跟你无时无刻在一起,分享一 切东西,彼此之间毫无距离吗?
• 你与你的好朋友无话不谈,两个人如同一人吗? • 你的父母是否事无巨细都替你想好了,让你在生
活学习中没有任何阻碍? • 父母是否想主宰你的一切?
人际距离
人际距离用远近介定,心理边界用清晰描述。
• 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自我界限,用以区别自我,保护自尊。 • 心理边界包涵自我存在所需要的空间、时间、自我意志、
自我责任、个人主权、情感距离、物理距离等。 • 所以既有物理的需要也有精神的需要,还有责任的问题。
自界
与个性、习俗、文化相关 • 陌生人:谈天气、球赛、时事,无肢体动作 • 同事、领导:谈经历、家庭,帮助有度 • 朋友:谈成长、感受、情绪,可以帮很多 • 爱人:几乎无话不谈
心理边界。
• 事实上,孩子在被照顾、被学习、被管理、被规划的过程中非但没有 体会到爱,反而有强烈的束缚感和压力感,从而产生怨恨情绪,并随 之创造出各种方式来对抗。
• 积极的建议:父母不要包办代替孩子的一切,而应积极鼓励孩子自理 自立;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以平和的心态接纳孩子的不足;与孩 子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和生活距离,让孩子健康成长。
• 0-3岁各阶段心理成长主题与冲突 自闭 0-2月 共生 2-6月 分离-个体化 6-24月 孵化 6-10月 实践 10-16月 复合 16-24月 建立客体永久性 24-36+月
安全的依恋
视频
“不听话”的儿童正在建立恰当的心理边界
• 两样工具:愤怒,所有权。 • 我,我的,我的东西 • 说:“不!” • 自我意识敏感期:对任何东西说“不” • 在这个时期,父母要学会接受孩子的“不”。 儿童的心

什么是心理边界?家长必看!

什么是心理边界?家长必看!

什么是心理边界?家长必看!成长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会。

孩子与父母关系的两种不良情景:要么设立边界,却会破坏跟父母的关系;要么不设立边界,永远当父母意愿的奴隶。

这种思维和行为模式也会扩展到与他人的关系中。

每一个人都有两种生存空间——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

这种空间与外界的界限,也称作边界(疆界)。

相对有形的物理空间,我们每个人还需要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空间,被一道无形的心理边界环绕着。

心理边界的意义:1、内心的独立空间2、责任的划分3、不过分依赖展开剩余91%4、不过分承担5、保护自我不受伤土地的边界和保护土地的手段:墙与篱笆什么是我的、什么不是我的我应该对什么负责任,我不应该对什么负责任把有益的留在我的院子里,把有害的挡在篱笆外,保护我不受伤害保护这块土地,你必须对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起负责任!WHAT心理边界内有什么?•皮肤: 最最基本的边界我们和他人之间区分的首要标志幼年遭到过暴力以及性侵犯的人,往往难于识别和建立心理边界。

•话语: “不!” “不” 限制别人伤害、虐待自己。

不能对外来的压力与你内心的压力说不,你就失去对你所有物的控制权了。

•情绪: 选择是我们的责任之一。

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你说我该怎么办?”“没办法”、“不得已”、“他/她迫使我”如何如何,这些托词反映出一个常见错觉——我们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别人掌握着控制权,我们不必对自己负最基本的责任。

•限制: 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限制他人,一方面是限制自己。

限制他人其实意思是限制自己跟行为欠佳的人的接触,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其他:态度、信念、行为、价值观、才能、思想、欲望和爱。

悉心地照料、看管、把握、保护我们心理边界范围内的“财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别人照料、看管他们边界内的“财产”往往也很不容易。

坚强的毅力和足够的耐心,温柔地坚持关于边界问题:孩子:我想吃冰激凌。

妈妈:你才不想吃呢!(妈妈的真正意思是:我不想要你想吃冰激凌。

心理边界:理解这个概念,你可以“掌控”一切

心理边界:理解这个概念,你可以“掌控”一切

心理边界:理解这个概念,你可以“掌控”一切古典亲述:我们已经讨论了情绪、性格、特质、优势,其实这几个关键词都应该在前面加一个“我的”,但是“自我”到底是什么?如何定义自己和外界?这就需要你了解一个重要的概念,“心理边界”。

这是心理学中一个头号元素。

心理边界是一个容纳了所有心理元素的容器。

在这个边界的外面是外部世界,里面的,就是自我。

有没有遇到过以下几种情况?l 总是被要求做这做那,结果耽误了自己的事情。

l 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对别人好,但常常不被领情。

l 为了迁就别人,常常放弃自己的想法。

l 替别人操心、总是在想他“应该”这么做,“应该”那么做。

l 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在别人的评价中判断自己。

如果你有上述困惑,你一定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心理边界。

东方人普遍对心理边界很不陌生。

假如你回到家,发现有人闯进你家里,要把电视抱走,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要把他赶出去;但当一个人指挥你做东做西或者恶语相加时,你却很可能选择忍耐或顺从。

你发现没有——我们对于物理边界、经济边界非常敏感、但是对于“心理边界”非常模糊。

心理边界也被称作“个人边界”,维基百科这样定义“个人边界”(Personal boundaries)是指个人所创造的边界,通过这个边界,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是合理的、安全的和被允许的行为,以及当别人越界的时候,自己该如何回应。

心理边界就好像围绕你的自我画的一个圈。

心理边界最重要的目标不是区分自己和别人,而是区分内在世界和外界世界。

在圈里的内在世界,每个问题都有解,可以掌控。

在圈外的外在世界,问题都不一定可控。

无论是个人发展、家庭、婚姻、政治、经济、文化,总有一部分在你的控制内,有一部分在你的控制范围外。

区分这两者的,就是心理边界。

比如说,你身材比较胖,而别人总嘲笑你的身材。

胖是你可以逐渐控制的、如何面对这个嘲笑也是你可以控制的,但是别人嘲笑的行为是你没法控制的。

如果你不喜欢被嘲笑,可以选择减重,也可以选择离开这群人,这都是可控的。

我的心理边界教案

我的心理边界教案

我的心理边界教案教案标题:我的心理边界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并认识心理边界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3. 提供学生掌握和运用心理边界技巧的机会。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有没有遇到过感到不舒服或不安的情况?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感觉?”2. 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分享他们的经验。

概念解释:1. 解释心理边界的概念:心理边界是指个人在与他人互动时所能够接受和保持自己感觉舒适的一种界限。

2. 引导学生思考心理边界的重要性:心理边界有助于保护个人的自尊心和情感健康,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案例分析:1. 提供几个案例,描述不同情境下的心理边界问题,例如:被他人侵犯个人空间、被他人言语攻击等。

2. 让学生分析每个案例中的心理边界问题,并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法。

角色扮演: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侵犯者、被侵犯者和旁观者。

2. 给予每个小组一个情境,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来展示如何保护自己的心理边界和正确对待他人。

讨论和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角色扮演活动,分享他们的观察和体验。

2. 讨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心理边界技巧,以及这些技巧对他们的影响。

3. 总结心理边界的重要性和正确运用技巧的益处。

作业:1.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分享他们对心理边界的理解和如何应用心理边界技巧的经验。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他们遇到的心理边界问题,并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法。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评估学生在短文中对心理边界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3. 考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深度。

教案扩展:1. 邀请心理专家来班级进行讲座,进一步探讨心理边界的概念和技巧。

2. 组织学生参加心理边界培训课程,提供更多实践和指导。

3. 在班级内建立一个心理边界支持小组,让学生定期分享和讨论他们遇到的心理边界问题。

心理咨询中的界限(张先隆)

心理咨询中的界限(张先隆)

心理咨询中的界限(张先隆)心理咨询中的界限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界限的设置比什么都重要,就象解放军对防洪大堤,要严防死守,否则就会陷入被追究责任的被动境地。

一是界内行为,即打球还要在场内进行,心理咨询一定要在规定的场所进行,不能听咨客的,对方要你进茶吧,你就听对方的,对方说你漂亮或有气质,你常规地答:谢谢。

错了。

而要把问题抛回去,问:你为何对我这么感兴趣?让他有自我觉察。

也不能握对方的手,易产生很快的移情,对进行咨询不利。

对方有阻力,你应先打破,问:你怎么这么信任我?另外,收费是界内行为,一定要收费,不收费是聊天或谈恋爱,不是咨询,咨询是能量的转换,我付出,你也要付出,能量才会平衡。

二是越界行为,越界是延时了,心理咨询是50分钟,就要守时,否则是越界了,让人产生不安全感。

对方请你吃饭可以,送你东西也可以,但送东西最后要退给人家。

不要让对方太挫败。

越界还有尊重对方的心理防御机制,对方有洁癖或强迫行为,你要忍受。

建立抱持的关系。

即母亲对小孩式的态度。

其中共情、一般化等。

三是违界行为,男咨询师拥抱女咨客或轻度触摸是违界行为。

一切的关系都是移情的关系,没有移情就没有人际关系的存在。

别人爱你、恨你,是你暗中了或对应了他或她潜意识中的一个情结,即像她童年时的亲人或重要他人,或是你的长相、声音像她曾经的恋人,不是爱你或恨你本人,这你一定不要沾沾自喜,她爱你,与你本人没关系,她是在退行,但你不能利用这种关系达到自己的目的,如现在的禽兽教师就是利用这种正移情的关系犯罪的。

四是侵界行为,就是发生性关系或敲诈,这是没素质的咨询师所为,也是现实中常会遇到的现象,真是败坏了行业,有些人其资格本身就存疑或不学无术,一切都是造假起家。

这是明显的犯罪,不多说了。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但以灵活原则为主,不是一概而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收 稿 日期 :20 — 1 — 1 07 1 2
修 改 日期 :2 0 1 2 07 2 6
作者简 介: 周
菲, , 女 辽宁大连人 , 辽宁大学工商 管理学 院教授 , 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 向: 博 组织行为学 。
维普资讯
20 0 8年 1 月
辽 宁大 学学报 ( 学社 会科 学版 ) 哲
J u n l f Lio ig Un v riy ( ioo h n o i ce cs o r a a n n iest Ph lsp ya d S calS in e ) o
“ 企业 的性 质” 中提 出的 。随着 钱 德勒 ( h n lr 、 C a de )
威廉姆 森 ( la ms n ) 契 斯 ( e c) 罗 恩 ・阿 Wi i ln o ,、 T ee 、 尔什克 纳斯 ( n Ro .As k ma ) 对 企 业 边 界 理 论 h e s等
的进一 步研 究 , 发 展 轨 迹 表 现 出 由静 态 ( 其 即认 为
及管理 者 的决 策 行 为 提 出 了挑 战 。行 为 经 济 的研
边 界 ( o n ay 的概念 在 系统 理 论 中是 指 不 b u dr) 同系统 间 的标志 , 这一 概念 在企 业理 论 中是将 企业 与外界 环境 区别 开 来 的标 志 。“ 业 边 界 ” 一 概 企 这 念 , 早是 由 科 斯 ( o s , 9 7 在 他 的 著 名 文 章 最 C ae 1 3 )
关键词 : 体心理边界 ; 业心理边界; 个 企 自我 概 念 ; 作 价 值 观 ; 工 文化 价 值 取 向 中 图分 类号 : 2 0 5 F 7 一O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2 3 9 ( 0 8 0 —0 3 —0 10— 2120)1 03 5
主流 经济 学 中的理性 人 、 效用 最大化 和 均衡产 出 以
界、 个体 心 理 边 界 、 体心 理 边界 、 门心 理 边界 、 群 部
组织 问心 理边 界等 方 面 。
笔者 认 为 , 业心 理边界 的本 质 主要体 现在 两 企 方 面 , 一是 员工 与 企 业 的 心 理 契 约 , 其 即员 工 与 企
人快 乐” 的基本 假 设 。可 以说 , 为 经 济 学 对 传 统 行
20 0 2年诺 贝尔经 济 学奖 得 主 丹尼 尔 ・卡 尼曼 (Ka n ma . ) 已故 的 阿莫 斯 ・ 维斯 基 ( he nD 与 特 A.
T es y 合作 发表 了著名 论 文 “ v rk ) 预期 理 论 : 险下 风
的决策 分析 ”1。在 这篇 论 文 中 , [ ] 他们 把 心 理 学 引 入 了经 济学 分析 , 将行 为 主义 意义上 的功利原 则重 新 引入 经济 理论 分 析 , 行 为 经 济学 重 现 了“ 使 自然
社会 心理 的术语 界 定 [] 目前 在 对 企业 心 理 边界 2。
类 型的研 究 主要集 中在 外部 心理 边界 、 内部 心理边
由注重 外部 边界 到 内外 边界 并重 。近年来 , 术界 学 还提 出 了企 业 的经 营 边 界 、 定 边界 、 理 边界 和 法 治
契约边 界 的几种 模式 。
组织 的边界 是 明确 、 清晰与 固定 的 ) 向动态 ( 趋 即认
为企业 的边 界是 随 着 环境 条 件 的变仅 是经 济契 约 的集 合 , 一 提 更
是心 理契 约 的集合 , 企业 是一 个社会 建 构 的复 杂 的 群 际系 统 和 网络 系 统 。不 论 是 企 业 的 价 值 观 、 宗 旨、 景 、 愿 使命 、 任 , 是企 业 的能力 、 责 还 战略 、 营 、 经 服务 或产 品都 是一 个主 观建 构 的过程 。因此 , 企业 的边 界不 仅可 以 以经济学 的术 语界 定 , 而且更 应 以
究结论 揭 示 了 经 济 活 动 中 人 们 行 为 的 禀 赋 效 应
(n o e d wme t f c) n f t 或参 照点 依 赖性 ; 示 了人 的 ee 揭
认知 方式 、 价值 取 向 、 绪 情感 以及 个 体 差 异在 人 情
的经济 活 动 中的作 用 。较 之 于传 统 主流 经 济学 理
摘 要 :本 文 从 组 织 行 为学 的 角度 对 个体 心 理 边界 问题 进行 了理论 探 讨 , 出 个 体 心 理 边 界 是 企 业 心 理 边 界 提 研 究 的 一 个基 本 命 题 。在 组 织 中 , 响 个 体 心 理 边 界 形 成 的 主要 因素是 自我概 念 、 知 方 式 、 作 价 值 观 与 工 作 影 认 工 满 意 感 。本 文探 讨 了 目前 学 术界 对 个 体 心 理 边 界研 究 应 加 强 的 领 域 , 个 体 的人 格 特 质 、 绪 情 感 、 如 情 文化 价 值 取 向 等 因 素 对 个体 心理 边界 的 形 成 与 变化 有 着 重 要 的 影 响 。
J n 20 a.08
Vo1 6 No. .3 1
第3卷 6
第 1 期
个体心理边界 : 企业心理边 界研究 的基本命题
周 菲 白晓君 。
( . 宁 大学 工 商管 理 学 院 , 宁 沈 阳 10 3 ;. 阳 理 工 大 学 , 宁 沈 阳 10 ) 1辽 辽 10 6 2 沈 辽 1 18 6
论 , 为 经济学 更 为关 注的是 个体 的选 择行 为 。行 行 为经 济学 的这些 思 想为企 业 心理边 界 ( s c oo i P y h lg—
c l o n ayo n epi ) P E) a b u d r f tr r e ( B 的研究 提供 了理 e s 论基 础 。郭金 山 、 明杰 ( 0 4 在 “ 企 业 的 心理 芮 20 ) 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