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是一门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的实践性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语文重点
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语文重点
基础教育课程语文标准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文字运用:语文课程是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学生应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 思维能力发展:语文课程也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学生应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发展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审美意识培养:语文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生应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4. 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课程强调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
同时,学生还应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5. 基础知识和技能:语文课程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如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
这些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6. 信息素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素养已成为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
语文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检索、筛选、整理、表达信息等方面的能力。
7. 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语文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如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等方面的能力。
学生应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8. 个性与人格健全: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人格健全,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健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一」最近又一次静下心来读了《20xx语文新课程标准》,感受颇深,特将自己的几点体会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课程性质与理念的更新。
1、20xx版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学习注重与听说读写和生活相结合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还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学应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3、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目标与内容及评价的新强调(一)学段目标与内容的要求变化最大的是识字与写字第一学段(1~2年级)把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减为1600个左右,其中(800-1000)减为800个左右会写。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课题研究计划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研究计划一、课题的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研究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这样的表述,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语文教学必须要关注学生语文研究的实践性,目标指向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同时,《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语文课程是学生研究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研究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这一论断告诉我们,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课程标准》对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特别关注,在教学策略的使用上,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必须改变阅读教学重理解、分析、体验、积累的现状,还语文课堂于学生,变阅读教学内容为学生表达训练的资料,变阅读课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场所,沟通读写联系,加强表达训练,让阅读课呈现新风貌。
然而,纵观当前的语文课堂,重理解轻应用、重阅读轻表达、重课文分析轻课例应用的“三重三轻”依然普遍存在,严重影响语文教学质量。
虽然文本解读越来越深,形式花样越来越多,语文教师越教越难,学生语文本领却无明显改善,语言文字应用本领尚存很多欠缺。
例如在考试和作文中,别字泛滥,成语误用,写作文病句连篇,标点乱用,修辞乱用,并且经常性用到很多网络用语。
为了全面实现课程标准制定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本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品德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我们必须加强研究,探寻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本领的教学策略,构建指向“应用”的阅读教学模式,和“讲授分析”式的阅读教学彻底告别。
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说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应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
第二,说明这门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
语文课程,其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实践性”的课程,涉及的目标非常广泛,是“综合性”的课程。
2011年版课标的修改,明确告诉我们: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综合性、实践性”。
那么,所谓“综合性、实践性”的具体内涵又是什么呢?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接着说:“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因此,在教学中应做到:一、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二、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教师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
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把握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就是不要孤立地看待和进行阅读教学,而是要注意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等其他教学内容的联系;注意三维目标的整合;注意阅读与生活的联系;减少琐碎分析和过多的讲解,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
”这句话很重要。
通过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学生到底该实实在在的得到些什么。
一节课习得一种方法足矣,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检测,教学思路简简单单,避免繁琐的内容分析,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比如学习课文《新型玻璃》时,我班召开了新型玻璃展销会,各小组自行设计展销词,推广自己公司的产品,同学们签单,当场向推销员提问,以此来选择产品。
学生非常投入,有的小组制作了玻璃本子,边展示边让学生翻看,有的小组制作的广告牌子,很有新意,小组四人每人举着一个牌子,每个牌子上写着一个大字,正反都有字,四个人走在一起,就成了一行广告语。
介绍维多姿新型玻璃的小组,还表演了情景剧,父亲带着儿子看到新型玻璃展览,拉着父亲要买维多姿新型玻璃,学生边展示教师边评价:“想买维多姿新型玻璃的同学请举手。
”教室里小手林立,有的还站起来大声喊:“我买,我买。
”“你为什么想买这种玻璃?”“这种玻璃非常好,可以看世界各地的风景,买了这种玻璃就不用去旅游了。
”展示玻璃城堡的小组则用五颜六色的彩笔画了一个大城堡,里面有各种新型玻璃制作的产品,学生大开眼界,了解了多种新型玻璃的特点。
在现代化的建设中,新型玻璃正起着重要作用。
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有的组还表演了快板:新型玻璃功能多,现代生活用途广。
夹丝玻璃质量好,坚硬无比打不破。
变色玻璃颜色多,五彩缤纷满世界。
吃音玻璃防噪音,心烦意乱都乱逃。
防盗玻璃能报警,小偷见了吓破胆。
玻璃世界真奇妙,你要用了准说好一个小组介绍的时候,其他小组的提出想要了解的问题,对“顾客”提出的问题,“推销员”耐心解答,顾客和推销员互相交流着,学生的脸上个个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当我们跳出成绩的圈子,去看学生时,一定会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惊喜,听过易忘,看过易记,做过才会,“删繁就建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
语文新课标11组关键词
语文新课标11组关键词1.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2.语文素养与养成──核心概念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经典范例──诵读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素养──养成一是语文素养应在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属于人的一种修养,包含人的几个方面的“智能”。
这种“修养”和“智能”靠外在的“灌输”和机械的“训练”是难以形成的,必须靠人自身的长期主动积极地学习/实践、探究,才能逐步地形成与发展。
二是,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强调日积月累、长期修习、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不能要求立竿见影。
这时语文素养内涵的丰富性和汉语文的特点所决定的。
这不仅仅是指语文素养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那些方方面面,即使是阅读与表达的能力,也不能指望向学生传授了阅读与表达的知识,就能很快地提高阅读与表达的能力,还是要靠长期的学习与实践,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表达中学会表达,不要急功近利。
三是月文素养的方方面面是融合在一起的,因此,必须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语文素养”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
所谓“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过去语文课一般只讲语文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能力”,现在提出“语文素养”,涵盖面大一些,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又不止是技能性的要求,还有整体素质的要求。
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逐字稿
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逐字稿语文新课程标准逐字稿解读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文化修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也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程基本理念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基本的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文化修养等语文素养,并能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应注重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同时也要注意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
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应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1. 整体规划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以九年一贯制的设计思路统整小学和初中的课程内容,使语文课程与学生的成长历程相适应,使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使语文课程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同时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4. 完善评价机制,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
语文课程性质是什么
. . 1、 语文课程性质是什么?答: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2、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 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一共有几点?10点。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202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二)【含答案】
202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二)一、填空题。
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4、语文课程应该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5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6、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7、(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8、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9、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10、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11、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12、语文课程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13、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考试真题4(含答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考试真题4(含答案)一、填空1.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______、______课程。
[填空题] *空1答案:综合性空2答案:实践性2. ______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填空题] *空1答案:语言文字3.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______活动以及______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填空题] *空1答案:听说读写空2答案:文学4. ______与______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填空题] *空1答案:工具性空2答案:人文性5. 语文课程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从“______”、“______”、“______”(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______”、“______”五个方面提出要求。
[填空题] *空1答案:识字与写字空2答案:阅读空3答案:写作空4答案:口语交际空5答案:综合性学习6. 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______和______。
各个学段______,______,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填空题] *空1答案:1~2年级空2答案:3~4年级空3答案:5~6年级空4答案:7~9年级空5答案:整体性空6答案:阶段性空7答案:相互联系空8答案:螺旋上升7. 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 *空1答案:知识与能力空2答案:过程与方法空3答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8. 总目标中规定: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______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填空题] *空1答案:35009. 第一学段要会写______左右汉字。
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显然,这一慎重研究、修改后的表述,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语文课千变万化,语文教师千千万万,但都必须围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个核心。
课标《修订稿》又坚守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这一“基本特点”。
这样的表述,我以为,就会把大家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争论中摆脱出来,又引导大家把目光投向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去关注和研究语文的特质。
叶圣陶先生早就揭示了语文的特质。
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两个观念,其一便是“在教学的时候,内容方面固然不可忽视,而方法尤其应当注重”。
他进一步指出了“语文教学特有的任务便是重视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便是要重视语文的形式和方法”。
语文课程的特点,也就决定了学习语文的方法——在实践中学习。
语文课程不像其他课程一样,教材是什么,就要学什么。
语文课就是要通过一片片文质优美的文章,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达到能够准确的明白(听或读)对方的意图,同时还能够恰当、充分的表达(说或者写)出自己的意图。
阅读是过程,写作是结果,让阅读为写作服务。
不管是阅读、说话、写句,都要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读写结合,引领学生学以致用,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服务。
文章所呈现的内容、思想、情感,不需要强加给学生,而是需要通过对文章语言文字的品味、揣摩、涵泳,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
正如人们品尝美食一样,我们需要的是用心的感受食物带给我们的享受,而食物带给我们的营养,是在我们品尝时自然而然的被我们吸收了。
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要始终围绕学习语言运用这个核心,在这个基础之上来达到其他目标的渗透。
新课标培训及教师招考命题:2022语文课程标准题库(含答案)
新课标培训及教师招考命题:2022语文课程标准题库(含答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部分(2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培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义务教育课程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三类。
以_____为主体,奠定共同基础。
3.义务教育课程九年一贯设置,按“______”学制或“_____”学制安排。
4.______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初中阶段可选择分科开设物理、化学、生物学)。
5.______课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划设置,原则上在部分年级开设。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分)1.简述义务教育课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部分(8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_______、_______课程。
_____与_____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_____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语文课程围绕__________,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4._____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综合体现。
6._____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
7._____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8.____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9._____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语文课程标准》重点修改与调整的五个方面
《语文课程标准》重点修改与调整的五个方面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世界各个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都对母语教育课程是否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特别关注。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课程标准当然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是一门属于人文学科范畴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阅读鉴赏、交流沟通的实践性课程,承担的是祖国语言文化传承的功能,同时也承担着育人的宗旨。
所以,《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是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将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补充到《语文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例如,在“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和“实施建议”中,增写了如下内容:“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课标P1)“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课标P3)“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课标P4)“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是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过程之外另加进一项内容,而是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将思想情感的教育渗透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之中,融人到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程是一门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的实践性课程。
”我时常与学生谈起:我们是中国人,汉语将如同血液一样随着脉搏的跳动在我们全身流淌,直到生命的终止,所以不可不学好语文。
而要学好语文则需树立一种大语文观思想。
语文不仅是课堂上的那点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感悟积累运用,即重在把握语文实践性特点。
这如同一棵树,只有“根深方可叶茂,固本方能枝壮”。
那么如何把握语文的实践性特点呢?
语文课堂是体现语文的实践性特点的主阵地。
语文课堂应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世界,打通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
首先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把语文课本看成一种死的文本,而应看作是有待于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开发的学习资源,这样才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重在学生的感悟,让学生神游文本,与作者、书中的人物进行对话,教师适当组织。
如前几天学习《晏子使楚》时,组织学生排演课本剧。
激发学生的表演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更再现文学形象,学生通过扮演楚王和晏子、观看表演、评论,进一步了解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很好体会到当时楚王的横蛮霸气、盛气凌人;体会到晏子的沉着睿智,又针锋相对,不受欺侮的人物特点,学生感悟到晏子作为一个使者的精明和才智,在实践中收获颇多。
语文实践性特点不仅体现在阅读教学中,更体现在写作教学中。
言为心声,写作要有感而发,而不做空洞的呻吟。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唯真才能吸引人、打动人,才能引起共鸣。
真从何来?来自积累实践。
我教学第一单元《长征之歌》始就计划让学生写《长征体会》,在教学中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课堂成了学生的天地,有的谈论、有的沉吟、有的查阅资料……最后一致要求看有关《长征》影视。
由于他们是带着问题来的,所以观看特别投入,观后讨论也很有见地。
之后我以《老山界》为例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先自由读,后品读找出自己喜欢的段,抄在笔记本上,想想喜欢的原因,再写下了。
以这课为例把本单元自己喜欢的段都抄下来,写明原因,并在小组交流。
最后写《长征体会》时学生可真的有感而发,有东西可写了,这样以学生为主参与文本,不但较深了解了长征精神,而且写出了自己的实际感悟,收获也不小。
其次,大量的实践活动是在课外。
语文是母语,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我们应使实践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教育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立足于学生的经验和生活,课程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语文,综合地运用语文。
如在学习语文实践活动《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时,我指导学生先制定活动计划,然后深入调查采访,进行搜集资料,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结合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以演讲稿的形式,生动地表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独特感悟。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实践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在大语文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我们携起手来把学生领进大语文的世界之中,让我们的语文教育根更深叶更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