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浙科版 生态系统 单元测试
2019届浙科版 生态工程 单 元测试
生态工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被誉为地球的“肾脏”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应从各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在自然界的作用方面来解答.地球的肾主要是指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湿地的过滤作用是指湿地独特的吸附、降解和排除水中污染物、悬浮物和营养物的功能,使潜在的污染物转化为资源的过程.如香蒲以及藻类在生长过程中从污水中汲取营养物质的作用,从而使污水净化.生物作用是湿地环境净化功能的主要方式.沼泽湿地象天然的过滤器,它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一些湿地植物如芦苇、水葫芦等还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净化水质.沼泽湿地能够分解、净化环境,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此被人们喻为“地球之肾”.解:A、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因此没有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排毒”、“解毒”的功能,A错误;B、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的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因此没有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排毒”、“解毒”的功能,B错误;C、海洋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海洋将成为人类获取蛋白质、工业原料和能源的重要场所.因此没有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排毒”、“解毒”的功能,C错误;D、湿地生态系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可以沉淀、排除、吸收和降解有毒物质,因而被誉为“地球之肾”,D正确.故选:D.考点:人工湿地的作用.2.协调与平衡原理主要指()A.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及环境对生物的承载力B.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C.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协调统一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协调统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协调与平衡原理是指生物要适应环境,且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故选:A.考点: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名师点睛】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要适应环境,且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第1页共22页◎第2页共22页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3.在建设生态工程时,从我国传统农业的“无废弃物”模式中可借鉴的是( ) A.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 B.能量的单向流动C.培育良好的土壤结构 D.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答案】A【解析】无废弃物”模式就是要变废为宝,实现物质的分层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选A。
2019届浙科版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
生态工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煤矿废弃后,恢复其生态环境的关键是()A.优先选择农作物以提高经济效益B.植被恢复和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C.选择合适的养殖动物以增加物种多样性D.对产生的严重重金属污染进行综合治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煤矿废弃后,恢复生态环境的关键是植被的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故B正确。
植被的恢复必须种植原有的物种,故A错误;CD均不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原理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整体性原理D.种群多样性原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原理包括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等,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原理。
3.下列关于我国生态工程与西方国家生态工程的比较,正确的是()。
①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以治理环境污染和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我国的生态工程则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②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应用范围比我国小③我国的生态工程难以像西方那样,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A.①②③ B.② C.③ D.②③【答案】C试题分析:二者都有治理环境污染和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①错。
二者应用范围都广,②错。
我国地形复杂,生态系统复杂多样,③正确。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4.“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如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
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了资源的生产潜力,又防止了环境污染B.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C.上述农业生态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D.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性的原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因为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及水资源不足;D错误。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 生态系统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所有异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消费者B. 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是由生物成分产生的C. 物质循环是指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D. 流经自然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答案】D【解析】解 A.异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或分解者 A错误B.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可以来自生物也可以来自无机环境 B错误C.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在生物群落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 C错误D.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正确故选 D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细菌可以是消费者与分解者但不会成为生产者B. 马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能量的一部分C. 一只狐狸捕食了一只鸡则该狐狸获得了该鸡能量的10%~20%D. 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往复循环【答案】B【解析】A.细菌中的硝化细菌是生产者 A错误B.马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马的同化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即是生产者同化能量的一部分 B正确C.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而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错误D.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往复循环 D 错误故选B3.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一天有“插茱萸”的习惯因为“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 下列有关分析不科学的是()A. 茱萸可适当改变秋蚊、害虫的种群密度B. 茱萸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C. 不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秋蚊的种群密度D. 茱萸、秋蚊和害虫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答案】D【解析】解A.“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 说明茱萸与秋蚊之间通过化学信息来调节种间关系茱萸可适当改变秋蚊、虫害的种群密度 A正确B.茱萸属于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 B正确C.秋蚊具有一定的趋光性可采用黑光灯诱捕的方式来调查其种群密度不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C正确D.群落是指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所有种群的总和茱萸、秋蚊和虫害没有包括该地域的所有生物不能称为一个群落 D错误故选 D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B. 流经第三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三级消费者摄入到体内的能量C. 生态系统的能量随着物质循环被循环利用D. 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 ~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答案】A【解析】解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A正确B.流经第三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二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B错误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 C错误D.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 ~20%的能量会被下一营养利用 D错误故选 A5.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图示结构是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也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B. 杂食性鸟和蝗虫间存在竞争关系因为它们都能以生产者为食C. 图示结构中的消费者共有杂食性鸟、跳虫等四种其中杂食性鸟占三个营养级D. 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有机物碎屑中的碳被分解为\ CO_2后被生产者再利用的过程【答案】B【解析】解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也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但图示结构中不只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还包括分解者 A错误B.杂食性鸟和蝗虫间存在竞争关系它们以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生产者为食 B正确C.图示结构中的消费者共有杂食性鸟、蝗虫和蜘蛛三种其中杂食性鸟占三个营养级大型真菌和跳虫属于分解者 C错误D.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 D错误故选 B6.某生态系统中有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丁”(甲为生产者丁为最高营养级)如图表示乙→丙的能量流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由甲、乙、丙和丁组成的有机整体可称为群落B. 乙同化的能量中流入分解者的部分可以用E+F表示C. 乙和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G/A×100%表示D. 丁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不会再提供给其他生物【答案】B【解析】解 A.群落包括该森林中的所有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甲、乙、丙和丁只是此群落的一部分 A错误B.由乙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两部分一是自身的遗体残骸(E)二是下一营养级的粪便(F)乙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E+F表示 B正确C.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式用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与上一营养级同化能量的比值来表示因此乙和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用H/A×100%表示 C错误D.丁虽是最高营养级但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D错误故选 B7.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 d为分解者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能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B. 蘑菇可参与丁过程C.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 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D. 图示中d的能量全部来自b生物同化的能量【答案】D【解析】解分析题图图示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其中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丙表示呼吸作用散失丁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散失图中d为分解者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能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正确B.蘑菇是一种真菌属于分解者参与图中的丁过程 B正确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 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 C正确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还来自a生物(b粪便中的能量是b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a) D错误故选 D8.被誉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物种丰富下列与白洋淀的全部芦苇处在同一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A. 白洋淀中所有的鱼B. 白洋淀中所有的鲤鱼C. 白洋淀中的全部生物D. 白洋淀中的生物和无机环境【答案】B【解析】A.白洋淀的全部芦苇是一定区域中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集合属于种群白洋淀中所有的鱼不是同一个物种也不是所有生物因此不属于种群或群落 A不符合题意B.白洋淀中所有的鲤鱼属于种群 B符合题意C.白洋淀中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 C不符合题意D.白洋淀中的生物和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 D不符合题意故选B9.下列有关负反馈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B. 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C.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答案】A【解析】解 A.反馈调节不仅存在于一些动物激素的调节过程中也存在于生态系统中对于生态系统中它在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都存在 A错误B.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会引起七星瓢虫的数量增多以控制蚜虫数量的增长保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正确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使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 C正确D.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反过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当甲状腺含量过少又可以反过来促进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最终使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 D正确故选 A10.现有两个不同类型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Ⅰ和Ⅱ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相对值如图所示若流入Ⅰ和Ⅱ的总能量相同据图分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自然生态系统Ⅰ和Ⅱ之间的抵抗外界干扰能力的大小关系是Ⅰ小于ⅡB.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C. Ⅰ中现存消费者的总能量等于Ⅱ中现存消费者的总能量D. 碳在生态系统中的含量不能通过碳循环的自我调节机制得到调整【答案】B【解析】A、根据图无法判断Ⅰ和Ⅱ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A 错误B、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C、由以上分析可知 C错误D、碳在生态系统中的含量并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11.群居动物中有一种警报系统只要有一个动物发现捕猎者它一发出警报就可引起全群反应有人将一只饥饿的苍鹰放出使之向鸽群袭击观测鸽的种群数量与报警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自然界中鸽和苍鹰一定属于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B. 鸽对苍鹰的大声鸣叫属于物理信息C. 鸽种群密度越大反应越快被苍鹰捕杀的机会越多D. 鸽通过报警使同伴逃跑或群起抵抗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答案】B【解析】解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鸽子的种群数量因变量是报警的平均距离图中显示随着鸽子种群数量的增加报警的平均距离也不断增加A.在自然界的食物链中鸽子可能处于第二营养级或第三营养级苍鹰可能属于第三营养级或第四营养级等 A错误B.鸽对苍鹰的大声鸣叫属于物理信息的传递 B正确C.鸽种群密度越大报警的平均距离越大反应越快被苍鹰捕杀的机会越少 C错误D.鸽通过报警使同伴逃跑或群起抵抗属于种内互助 D错误故选 B12.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下列有关反馈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B. 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C.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 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答案】A【解析】解 A.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以及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普遍存在 A错误B.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正确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C正确D.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 D正确故选 A13.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 E_1、 E_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Ⅰ、Ⅱ、Ⅲ IN 营养级构成一条食物链B. 第Ⅳ营养级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种群C. 能量\ E_1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D. 能量\ E_2主要表示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答案】D【解析】解 A.图示的食物网可能有多条食物链 A错误B.第Ⅳ营养级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群落 B错误C. E_1 为生物群落通过呼吸散失的热能 C错误D.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故 E_2表示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摄入的能量 D正确故选 D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14.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其能量流动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单位是 J/(hm^2•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田鼠摄入的能量中只有自身的遗体残骸会流向分解者B. 由数据分析可知需要定期投放饲料才能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C. 在该弃耕地中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是0.5%D. 田鼠和鼬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生长、繁殖这与它们是恒温动物有关【答案】A, B, C【解析】解 A.田鼠摄入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包括自身的遗体残骸以及其粪便量 A错误B.仅从表格数据分析田鼠摄入量占植物固定的太阳能的比例为0.43% 植物固定的生物量大于消费者需要的生物量因此不需要额外投放饲料 B错误C.能量的传递效率是以营养级为单位图中的田鼠不能代表处于第二营养级的所有生物相邻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C错误D.田鼠和鼬同化的能量中只有 3%~5%用于生长、繁殖这可能与它们是恒温动物有关 D 正确故选 ABC15.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 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 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C. 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 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答案】A, C, D【解析】16.下图是人工鱼塘中某动物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代表能量流动的去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动物同化的能量约为其摄入量的10%~20%B. 该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上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C. 若D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则F表示未利用的能量D. 图中B的能量等于A-C-粪便中的能量【答案】B, C【解析】解 A.该动物只是某营养级中的一个个体其摄入的能量不会只有10%~20%被同化 A错误B.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 B正确C.若D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则F表示未利用的能量 C正确D.图中B代表呼吸散失的热能等于同化量(A)-储存量(C) D错误故选 BC17.河蚬是一种大型底栖动物为淡水生态系统中常见的滤食性动物为研究河蚬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改善效果和机理研究人员设计了不同河蚬密度的野外实验实验期间测量不同处理组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底栖藻类的叶绿素a浓度变化情况结果如图1、图2所示下列判断合理的是()A. 河蚬的滤食作用会改变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间的竞争平衡而使浮游藻类逐渐消失B. 河蚬通过滤食浮游藻类改善了水体的光照条件进而促进底栖藻类的生长繁殖C. 底栖藻类的生长繁殖不利于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D. 实验前5d 各组叶绿素a浓度没有明显差别可能是因为河蚬需要一定时间适应新环境【答案】B, D【解析】解 A.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可知水体中放养河蚬后浮游藻类的密度显著降低底栖藻类的密度显著增加故河蚬的滤食作用会改变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间的竞争平衡而使浮游藻类大量减少但不会消失 A错误B.若河蚬滤食浮游藻类就可改善水体光照条件进而促进底栖藻类的生长 B正确C.底栖藻类的生长繁殖可以增加对N、P等营养元素的消耗加速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 C 错误D.实验前5d 各组叶绿素a浓度没有明显差别可能是因为河蚬适应新环境需要一定时间还未开始滤食藻类或滤食较少 D正确故选 BD18.2017年启动的雄安新区“千年秀林”计划按自然的方式斑状混交不确定株行距自然随机布点遵循适地适树的理念选择适应新区自然条件的多样化树种打造百万亩异龄、复层、混交样式的近自然森林实现森林自我调节、更新和演替最终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千年秀林”的斑状混交状态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 多样化的树种配置有助于提升“千年秀林”的物种丰富度C. “千年秀林”的建设过程发生的是初生演替D. 异龄复层的造林方式有助于提高“千年秀林”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A, B, D【解析】解 A.水平结构上呈现镶嵌分布但是水平结构也受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等导致群落呈现镶嵌分布斑状混交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A正确B.多样化树种增多了生物种数提高了丰富度 B正确C.该地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是次生演替 C错误D.异龄复层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有利于提高千年秀林的自我调节能力 D正确故选 ABD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0分共计60分)19.(1)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胎盘中有微塑料的存在可能对胎儿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从物质循环的角度考虑新生儿胎盘中的微塑料可能来自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2)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微塑料的含量应_________________(填“越多”“越少”“差别不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3)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以葡萄糖、淀粉及淀粉发酵成的乳酸等为原料生产的可降解塑料已经进入产业化有研究人员分别剪取 1cm ^2大小的以淀粉作为填充料的塑料薄膜(厚度为0.8mm的编为1号厚度为0.3mm 的编为2号)、普通聚氯乙烯塑料薄膜(编号为3号)平铺到已接种黑曲霉菌的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并记录结果如下表解且降解速度与塑料厚度呈________相关黑曲霉菌这一类生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作为传统塑料的替代品可降解塑料应该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特征【答案】(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解析】解(1)由于微塑料已充分融入地球水循环和大气循环从物质循环的角度考虑新生儿胎盘中的微塑料可能来自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答案】(2)越多, 微塑料在生物体内不易被分解会通过捕食关系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生物转移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微塑料的积累越多【解析】(2)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微塑料的含量应越多原因是微塑料在生物体内不易被分解会通过捕食关系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生物转移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微塑料的积累越多【答案】(3)①以淀粉作为填充料, 负,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泄物分解为无机物, ②易降解且具有一定强度【解析】(3)①由表可知 1号和2号塑料薄膜被分解了而3号塑料薄膜未被分解且以淀粉为填充料的塑料薄膜越薄被分解的越快即降解速度与塑料厚度呈负相关黑曲霉素为真菌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具有分解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泄物分解为无机物②作为传统塑料的替代品可降解塑料应具有易降解且具有一定强度的基本特性20.(1)湖泊中以藻类为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藻类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2.0\times 10^8kJ 藻类中1/2被沼虾捕食 1/2被鲤鱼捕食则鲤鱼所获得的能量最少为________kJ 20.(2)若要保持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必须从外界源源不断的输入________ 当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1)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 \ 1.1times 10^7【解析】解(1)藻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生产者的作用是把太阳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若藻类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2.0\times 10^8kJ 藻类中1/2被沼虾捕食 1/2被鲤鱼捕食沼虾获得的能量最少为 2.0\times 10^8×1/2×10% 则鲤鱼理论上所获得的能量最少为 2.0\times 10^8×1/2×10%+ 2.0\times10^8×1/2×10%×10%= 1.1\times 10^7KJ【答案】(2)能量, 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解析】(2)若要保持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必须从外界源源不断的输入能量当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1.(1)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_______和________.21.(2)该人工湿地地势高低不平分布着不同的动植物这属于群落空间结构中的________.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年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演替指的是________.不能仅仅依靠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还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防止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这是由于________.21.(3)某兴趣小组对该湿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的丰富度进行了调查对一些个体微小、数量多的小动物常采用的统计方法是________.将土壤带回实验室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如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会导致统计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基本不变”).【答案】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污水中有机物的能量【解析】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的能量.【答案】水平结构, 次生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解析】该人工湿地地势高低不平分布着不同的动植物这属于群落空间结构中的水平结构.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年增加由于初始条件不为零因此其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不能仅仅依靠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还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防止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这是由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答案】目测估计法, 偏小【解析】在丰富度统计时采用有两种统计法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个体数.该方法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因此对一些个体微小、数量多的小动物常采用的统计方法是目测估计法.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点因此将土壤带回实验室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如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会导致统计结果偏小.22.(1)从生态系统结构分析稻田养蟹增加了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复杂性水稻与田间杂草存在________关系蟹类的存在可以________(填“减弱”或“增强”)这种关系从而使水稻的产量增加22.(2)氮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不断循环的但人类还要往稻田中不断施加氮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稻田养蟹的过程中人们总是想方设法除去杂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营养结构, 竞争, 减弱【解析】解(1)从生态系统结构分析稻田养蟹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水稻与田间杂草的种间关系是竞争蟹类可以取食杂草等能减弱这种竞争使水稻增产【答案】(2)稻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且农产品不断自稻田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水稻等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2)稻田中不断施加氮肥的原因是稻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且农产品不断自稻田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除草的主要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是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3.(1)据表推测这5种生物可能形成的营养结构为________(用表中字母及箭头表示) E的杀虫剂含量m的范围是________23.(2)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 E=1 1调整为3 1 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23.(3)上图为该湖泊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图中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的过程有________(填序号)丁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________23.(4)若对湖泊周边土壤进行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对其中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小动物可以采用的统计方法是________。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 生态系统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图为科研人员建构的保护区内的某猎物—捕食者模型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A. 该模型能反映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B. 该模型能解释猎物、捕食者种群数量均维持相对稳定的机理C. 该模型中最可能代表猎物、捕食者的种群K值的是\ N_3和\ P_3D. 猎物和捕食者之间的捕食关系是经过长期的共同进化形成的【答案】C【解析】解 A.在 N_2~ N_3段猎物的种群数量增加时捕食者数量也在增加但是当捕食者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猎物又在不断减少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 A正确B.猎物种群数量超过 N_2 则引起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捕食者种群数量超过 P_2 则猎物数量减少两者相互作用使猎物和捕食者的数量在 N_2和 P_2左右保持动态平衡 B正确C.根据可知该模型中最可能代表猎物、捕食者的K值为 N_2和 P_2 C错误D.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共同进化逐步形成的 D正确故选 C2.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图解( W_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现存生产者个体数可能小于初级消费者个体数B.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 (A_1+B_1+C_1+D_1+D_2)C. 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D_1/W_1D. 图示体现了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答案】B【解析】解 A.现存生产者个体数可小于初级消费者个体数如一棵树和这棵树上的昆虫A正确B.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 (A_1+B_1+C_1+D_1) A_1呼吸作用消耗 B_1未被利用C_1流向分解者而 D_1=A_2+B_2+C_2+D_2是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故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 (A_1+B_1+C_1+A_2+B_2+C_2+D_2) B错误C.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D_1\div(A_1+B_1+C_1+D_1)=\dfracD_1W_1 C正确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沿着食物链向高营养级传递而不能倒过来流动逐级递减前一种生物所包含的能量只有10% ~20%能够传给下一种生物其他的能量都损耗掉了 D正确故选 B3.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 d为分解者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能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B. 蘑菇可参与丁过程C.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 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D. 图示中d的能量全部来自b生物同化的能量【答案】D【解析】解分析题图图示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其中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丙表示呼吸作用散失丁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散失图中d为分解者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能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正确B.蘑菇是一种真菌属于分解者参与图中的丁过程 B正确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 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 C正确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还来自a生物(b粪便中的能量是b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a) D错误故选 D4.碱蓬以其独特的盐生结构生长于盐碱地使盐碱地上有机质增多进而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加速了盐碱地的改良过程因此被誉为盐碱地改造的“先锋植物”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可用样方法调查碱蓬的种群密度要做到随机取样B. 仅生长碱蓬一种植物的盐碱地中也存在分解者C. 对于盐碱地来说碱蓬属于外来入侵物种D. 碱蓬可改善土壤结构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C【解析】A、碱蓬属于植物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 A正确B、仅生长碱蓬一种植物的盐碱地也构成生态系统使盐碱地上有机质增多进而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说明也存在分解者 B正确C、对于盐碱地来说碱蓬以其独特的盐生结构生长于盐碱地属于“先锋植物” 不属于外来物种入侵 C错误D、碱蓬可改善土壤结构体现了生态功能即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正确5.如图是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中不同营养级的三种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乙与丙相比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占同化量的比例更大B. 丙与甲、乙之间都存在着负反馈调节C. 每条曲线的峰值就是该种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 该食物链中三种生物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答案】C【解析】解 A.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甲→丙→乙营养级高取食面积大取食活动消耗的能量越多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的热量也越多 A正确B.丙捕食甲乙捕食丙这种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中存在着负反馈调节 B正确C.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峰值数量不能维持 C错误D.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D正确故选 C6.海洋生态系统是众多生物的家园下列有关海洋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同种海洋生物在食物网中可能占据不同的营养级B. 海洋中的分解者可利用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C. 海洋生物按昼夜节律进行生命活动离不开信息传递D. 海洋污染超过一定程度可能导致生态系统难以恢复原状【答案】B【解析】解 A.海洋中的食物链交错形成食物网同种生物可能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A正确B.相邻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 而不是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0%~20% B错误C.生物按昼夜节律进行生命活动受到光照、温度等物理信息的影响说明个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C正确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海洋污染超过一定限度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被破坏难以恢复原状 D正确故选 B7.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经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 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 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 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答案】C【解析】解 A.由题干可知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主要由原来较单纯的农作物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该树林中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肯定会增大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会逐渐提高 A正确B.在三个连续群落演替阶段中甲、乙、丙之间相互竞争依次作为优势种群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主要由原来较单纯的农作物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这时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B正确C.在三个连续群落演替阶段中甲、乙、丙依次作为优势种群但在竞争中前者被后者替代由图示可知这种演替虽然使前一优势物种的数量降至较低水平却没有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C错误D.该树林中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肯定会增大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会逐渐提高 D正确故选 C8.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 物质循环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B. 物质循环的形式是无机物且具有循环利用的特点C. 能量流动就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D. 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循环的动力【答案】C【解析】A、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所指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一些基本化学元素 A正确B、物质循环的形式是无机物且具有循环利用的特点 B正确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C错误D、物质循环的过程中伴随能量流动能量为物质循环提供动力 D正确故选C.9.水平流潜流式人工湿地中污水由进水口一端沿水平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依次通过砂石、介质、植物根系流向出水口一端可达到净化的目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流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能量B. 人工湿地植物一般选择外来观赏物种从而提高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C. 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生态系统每天处理污水的量是无限的D. 检测表明出水口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浓度大大降低是分解者的作用结果【答案】A【解析】解 A.流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有机物输入的能量之和 A正确B.人工湿地植物一般选用本地物种避免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 B错误C.由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限度该生态系统每天处理污水的量是一定的C错误D.在该生态系统中除了植物对污水的净化作用外还需要依赖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检测表明出水口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浓度大大降低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D错误故选 A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作为生态系统基石的生产者不一定都是自养型生物B. 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C.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比草原生态系统低D. 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答案】D【解析】解 A.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 A错误B.碳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 B错误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比草原生态系统强 C错误D.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能推动物质循环 D正确故选 D11.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将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蝉为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B. 鹰的迁入增加了食物链中的营养级C.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D. 树林中的食物链以腐食食物链为主【答案】C【解析】解 A.根据题干信息可以书写食物链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鹰因此蝉为一级消费者属第二营养级 A正确B.鹰的迁入使食物链增长食物链增长则营养级增加 B正确C.鹰的迁入使黄雀的数量减少这导致蝉的天敌(螳螂)的数量增加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减少 C错误D.树林中的食物链以腐食食物链为主 D正确故选 C12.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其中也蕴含着很多生物学知识对下列诗句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萤火虫发出的荧光属于物理信息对同种异性是一种性召唤这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B.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天的红枫是植物细胞液泡内的花青素的颜色这也说明叶绿素很不稳定在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会分解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化作春泥是土壤微生物的作用这说明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D.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秋天日照缩短植物体的特定部位如叶柄合成相关激素如脱落酸于是叶子就掉了这说明植物的生命活动只是环境因子的变化引起植物体内激素变化进行调节的【答案】D【解析】解 A.声、光等均属于物理信息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A正确B.秋天枫叶变红的原因是植物细胞液泡中含有大量花青素且叶绿素不稳定易分解 B正确C.落红化作春泥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利用说明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 C正确D.植物的生命活动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D错误故选 D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3.黄顶菊因耐盐碱适应力强生长期间会严重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而成为有害杂草高丹草营养丰富是良好的牲畜饲料且旱季时在与黄顶菊幼苗的生存竞争中占明显的优势通过在黄顶菊入侵地栽种高丹草能有效阻止黄顶菊利用“时间差”效应在旱季幼苗迅速生长并占据空间的入侵行为从而使得本地植物群落得以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黄顶菊适合用来作盐碱地修复的先锋植物可能与细胞内渗透压相对较高有关B. 由黄顶菊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C. 在调查黄顶菊的种群密度时应避开旱季这个特殊时期在选取样方时也应该避开黄顶菊分布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D. 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时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答案】B, C【解析】解 A.黄顶菊耐盐碱适应力强可能是细胞内渗透压相对较高适合用来作为盐碱地修复的先锋植物 A正确B.由黄顶菊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 B错误C.用样方法调查黄顶菊的种群密度时选取样方时应随机取样 C错误D.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属于生物防治但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 D正确故选 BC14.如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关系(a~d表示能量数值)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A. 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B. 图中d包含第二营养级所排粪便中的能量C. 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D. 某有毒物质污染湖泊次级消费者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往往比生产者多【答案】A, C, D【解析】解 A.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即第一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其数值为a A正确B.图中d表示被分解者所利用的第二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第二营养级所排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中的一部分因此不在d所包含的范围内 B错误C.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生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100%=b/a×100% C正确D.导致湖泊污染的某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在生物体内富集因此次级消费者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往往比生产者多 D正确故选 ACD15.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 J·m^-2·a^-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 J·m^-2·a^-1B. 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C. 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D. 该食物网中的能量在不同营养级之间循环流动【答案】A, B, D【解析】解 A.太阳鱼同化的能量去向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由图可知只知道同化量和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得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A错误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780+4200)÷31920×100%=25% B 错误C.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是鲈鱼为第五营养级 C正确D.从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同化量可以看出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 D错误故选 ABD16.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 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B. 微量元素对生物体来说是可有可无的C. 蛋白质的化学性质与R基无关与氨基、羧基有关D. 核苷酸、蛋白质都是由单体构成的多聚体【答案】B, C, D【解析】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7.(1)在制备疫苗的过程中常采用________技术获取和扩增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扩增时除了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引物当该过程消耗了62个引物时则进行了________轮DNA复制17.(2)基因工程疫苗研制过程中常用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稳定存在并表达则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转化从分子水平的角度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检测17.(3)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将S蛋白基因重组到改造后的腺病毒内改造后的腺病毒载体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两点)17.(4)以S蛋白作为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需要对培养细胞进行筛选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得到杂交瘤细胞该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5)有人说“新冠病毒是RNA病毒易发生变异病毒变异后现用新冠疫苗便失去其功能” 请依据免疫学原理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PCR, Taq酶(或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5【解析】解(1)在制备疫苗的过程中常采用PCR技术获取和扩增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扩增时除了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还需要加入Taq酶(或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和引物假设DNA复制n轮子代DNA共有 2^n+1条链因亲代DNA的两条母链不需要引物故需要引物2^n+1−2=62 解得n=5 因此进行了5轮DNA复制【答案】(2)大肠杆菌繁殖快、遗传物质相对较少, 抗原—抗体杂交【解析】(2)基因工程疫苗研制过程中常用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大肠杆菌繁殖快、遗传物质相对较少检验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转录出mRNA 从分子水平的角度可用抗原—抗体杂交进行检测【答案】(3)具有一个或多个酶切位点、能自我复制、有标记基因【解析】(3)经过改造后的腺病毒载体应具有一个或多个酶切位点、能自我复制、有标记基因等【答案】(4)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解析】(4)第一次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答案】(5)若变异病毒的S蛋白基因发生突变表达出的S蛋白与疫苗中的S蛋白结构差异过大会导致人体注射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或记忆细胞无法识别新病毒则疫苗失去保护作用若变异的病毒发生突变后表达出的S蛋白与疫苗中的S蛋白结构差异不大人体注射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或记忆细胞仍能识别并清除新病毒则疫苗仍有保护作用【解析】(5)若变异病毒的S蛋白基因发生突变表达出的S蛋白与疫苗中的S蛋白结构差异过大会导致人体注射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或记忆细胞无法识别新病毒则疫苗失去保护作用若变异的病毒发生突变后表达出的S蛋白与疫苗中的S蛋白结构差异不大人体注射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或记忆细胞仍能识别并清除新病毒则疫苗仍有保护作用18.(1)长沟湿地公园有丰富的植物、动物湿地公园的生物构成了________ 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来源是________ 图中设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18.(2)改造前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长沟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劣势是________ 改造后的长沟湿地公园垂直结构层次明显有利于增加________ 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18.(3)现准备在林下种植一些蜜源植物可供选择的植物如下你会优先选择哪种植物?选择的植物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答案】生物群落, 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水平【解析】湿地公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来源于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图中设计体现了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为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动植物多样性低、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系统植物种类单一、数量不多、生物多样性低, 物种多样性, 自动调节【解析】改造前长沟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动植物多样性低、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系统植物种类单一、数量不多、生物多样性低改造后的长沟湿地公园垂直结构层次明显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答案】桔梗, 产地中国不会有生态入侵问题株高较低适宜种植在林下【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应优先选择桔梗这种植物原因是桔梗产地是中国不会有生态入侵问题其次株高较低适宜种植在林下19.(1)若要正确表示图甲所示的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图甲中应该补充的能量流动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用图甲中相应的符号和箭头表示)19.(2)若图甲所示的湖泊生态系统的总面积为10000 m^2 则每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是________百万千焦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19.(3)湖泊在受到轻度污染后能够迅速恢复这是通过________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19.(4)图乙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碳元素以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请以字母和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________19.(5)图乙中的农作物被重金属污染图中________字母代表的生物体内重金属浓度最高【答案】(1)Ⅱ→a、Ⅲ→a【解析】解(1)据图分析图甲中应该补充的能量流动情况是Ⅱ→a、Ⅲ→a 因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包括下一营养级同化自身呼吸消耗未利用分解者利用【答案】(2)1.176times 10^6, 10.03【解析】(2)据图分析图中Ⅰ为生产者其同化的总能量为60.3+42.5+3.0+11.8=117.6百万千焦/平方米则每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117.6百万千焦/平方米×10000 m^2 =1.176× 10^6百万千焦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8/117.6×100%=10.03%【答案】(3)负【解析】(3)湖泊在受到轻度污染后能够迅速恢复这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实现的【答案】(4)\ CO_2,【解析】(4)图乙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碳元素以CO_2形式进行循环据图判断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A B、C、D分别为初级、次级和三级消费者 E为分解者 F表示空气中的 CO_2 食物链构建如下【答案】(5)D【解析】(5)图乙中的农作物被重金属污染根据生物富集现象最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会积累最多的重金属即D所指营养级生物20.(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能量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部分组成20.(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________的特点单向流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3)碳在生物群落内流动的渠道是________ 流动的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呤)和物质循环(→)形式是________ 碳从生物群落回到大气是通过。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 生态系统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下列有关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群落结构的意义是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B. 群落中具有捕食关系的动物在相互选择中共同进化C.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恢复力稳定性就一定越强D.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答案】C【解析】解 A.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的垂直配置状况或垂直格局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A正确B.进化过程群落中具有捕食关系的动物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B正确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越强例如极地苔原(冻原)生态系统结构简单但恢复力稳定性就很低 C错误D.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正确故选 C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营养级数量越多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就越低B. 呼吸消耗量在同化量中所占比例越少生物量增加就越多C. 生产者的净初级生产量越大各级消费者的体型就越大D. 营养级所处的位置越高该营养级所具有的总能量就越多【答案】B【解析】解 A.相邻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的高低与营养级数量无关 A错误B.净生产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生物量实际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所以呼吸消耗量在同化量中所占比例越少生物量增加就越多 B 正确C.生产者的净初级生产量越大各级消费者的体型不一定越大 C错误D.食物链越长在能量流动中损失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所处的位置越高该营养级所具有的总能量就越少 D错误故选 B3.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植被分布状况是山麓热带雨林山腰常绿阔叶林上层温带针叶林顶部高山草甸决定这种分布状况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 阳光B. 土壤C. 温度D. 水分【答案】C【解析】解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植物适应不同的温度如热带雨林必须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环境常绿阔叶林必须生长在温度较高的亚热带寒温带针叶林适于温度较低的亚寒带和寒带高山草甸适于生长在寒冷的高山高原.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度左右因此高山从山脚到山顶温度差别极大形成植物垂直分层分布的特点即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故选 C.4.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A.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氧气B.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C. 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和氧的平衡D.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答案】A【解析】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氧气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A错误B、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B正确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 CO_2释放 O_2 呼吸作用吸收 O_2释放 CO_2 维持生物圈中的碳和氧的平衡 C正确D、绿色植物蒸腾作用将水蒸发到大气中根部从外界吸收水分即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D正确故选A.5.草原曾一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2% 但在农耕和牧业的压力下退化到了现在的12% 即使这样草原依然是地球上很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区分草原群落和其他生物群落的特征是草原群落的物种组成B. 草原群落中出生率高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会逐渐增大C. 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生物种类不一定增多D. 草原对人类活动的抵抗力是以草原的自我调节能力为基础的【答案】【解析】6.蜜蜂采蜜时会受到马蜂或者蚂蚁的攻击和干扰研究发现茶花花蜜中含有微量的茶多酚和咖啡因通过茶多酚的干扰之后蜜蜂对报警信息素反应的浓度阈值(引发报警的最低浓度)降低了咖啡因可以使蜜蜂变得更“聪明”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蜜蜂采食茶花花蜜可以提高其感知外界危险的敏感度B. 茶花释放的茶多酚使蜜蜂的基因发生突变有利于躲避敌害C. 茶花释放的茶多酚作为一种化学信息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 蜜蜂和茶花之间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发生了协同进化【答案】B【解析】答案答案 B【解析】花蜜中的茶多酚可以降低蜜蜂对报警信息素反应的浓度阀值也就是提高其对外界危险的感知的敏感度 A选项正确茶花释放的茶多酚并没有引起蜜蜂的基因发生突变只是提高其反映敏感度 B选项错误茶多酚是一种化学信息可以用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选项正确蜜蜂和茶花之间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发生了协同进化 D选项正确【考点】生态系统和协同进化7.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D. 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答案】A【解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循环流动、反复利用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A错误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 B正确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 C正确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D正确8.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分析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定量研究的开创性工作下图是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 J\cdot cm ^-2\cdot a^-1)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能量利用和传递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 太阳能被生态系统固定的效率小于0.1%B.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464.6Jcdot cm ^-2cdot a^-1C. 呼吸作用消耗能量的比例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降低D. 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范围是13%~20%【答案】C【解析】解 A.被生态系统固定的能量为464.6 J·cm^-2·a^-1 太阳辐射总量为497693.2 J·cm^-2·a^-1 太阳能被生态系统固定的效率为464.6/497693.2×100%≈0.09% 小于0.1% A正确B.生产者所固定下来的太阳能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因此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464.6 J·cm^-2·a^-1 B正确C.第一营养级呼吸作用消耗能量的比例96.3/464.6×100%≈20.7% 第二营养级呼吸作用消耗能量的比例为18.8/62.8×100%≈29.9% 第三营养级呼吸作用消耗能量的比例为7.5/12.6×100%≈59.5% 则呼吸作用消耗能量的比例随营养级的提高而提高 C错误D.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之比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3.5%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约为20% 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范围是13%~20% D正确故选 C9.科学家发现番茄茎秆部位的软毛能够将昆虫牢牢“粘住” 等它死亡掉在土里之后番茄就能“大快朵颐”了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 番茄能以昆虫“为食” 所以番茄是消费者B. 寄生在番茄根部的细菌属于消费者C. 番茄固定的太阳能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个营养级D. 番茄“食用”了昆虫因而获得了昆虫的物质和能量【答案】B【解析】解 A.番茄是生产者 A错误B.寄生在番茄根部的细菌属于消费者 B正确C.番茄固定的太阳能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能量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 C错误D.番茄“食用”了昆虫昆虫死后其尸体被微生物分解番茄再利用根茎吸收其营养番茄不能直接获得昆虫的物质和能量 D错误故选 B10.协同运输是物质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其过程如图所示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同时与 Na^+和葡萄糖结合后在膜两侧 Na^+浓度梯度驱动下吸收葡萄糖跨膜的 Na^+再由另一种载体蛋白运回膜外对此过程分析错误的是()A. 图中\ Na^+和葡萄糖的协同运输所需能量间接来自ATP水解B. 图中的两种载体蛋白运输\ Na^+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C. 图中细胞吸收葡萄糖需载体蛋白质的协助D. 当细胞内外\ Na^+浓度相等时 \ Na^+和葡萄糖的协同运输不能进行【答案】B【解析】解 A.据图分析图中葡萄糖的协同运输所需动力是 Na^+浓度差但 Na^+再由另一种载体蛋白运回膜外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故Na^+和葡萄糖的协同运输所需能量间接来自ATP水解 A正确B.由分析可知图中的两种载体蛋白运输 Na^+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B错误C. Na^+的协同运输及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质的协助 C正确D.细胞内外 Na^+浓度相等时不能形成浓度梯度则协同运输不能进行 D 正确故选 B11.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 表示能量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a-b-dB. 甲含有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 乙的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c中D. 甲营养级同化能量的10%~20%会被乙营养级捕食【答案】C【解析】解 A.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乙的同化量-呼吸散失的能量=a-b A错误B.生态系统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甲不一定是生产者 B错误C.乙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上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中 C正确D.甲营养级同化能量的10%~20%流向下一营养级而不是被乙捕食 D错误故选 C12.苔草和旅鼠是苔原生态系统的两种常见生物当苔草被旅鼠大量啃食时苔草会产生化学防御最终抑制旅鼠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水解如图为某一时期旅鼠神群密度与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关系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苔草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其种群数量变化和捕食者旅鼠有关B. 调查旅鼠的种群密度时可用标志重補法要注意标志的有效性C. 据图分析样地一之前旅鼠密度过高样地三苔草化学防御水平将降低D. 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稳定【答案】C【解析】 A 、苔草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其种群数量变化和捕食者旅鼠有关 A正确B、调查旅鼠的种群密度时可用标志重捕法要注意标志的有效性 B正确C 、样地1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最高可以推测样地1中旅鼠种群密度降至极低水平是此前一段时间旅鼠种群密度过高所致样地3中旅鼠种群密度最大可以预测样地3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增高 C错误D、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稳定D正确13.最近几十年为了获取象牙的高额利润有针对性的盗猎导致公象大量减少“无牙”成为某些地区大象的优势性状再加上生存环境的破坏和人象冲突大象被推向绝境对此我国从2018年元旦起禁止象牙贸易这项政策将()A. 有利于提高当地大象的物种丰富度B. 有利于提高当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C. 使“无牙”基因的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 将提高当地生态系统各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解 A.有利于提高当地的物种丰富度而不是大象的物种丰富度 A错误B.有利于提高当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错误C.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禁止象牙贸易可使“无牙”基因的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D.将提高当地大象的种群密度 D错误故选 C14.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个细菌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B. 一片树林中的所有杂草属于种群层次C. 一个西瓜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层次D.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答案】A【解析】解 A.细菌为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菌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A正确B.一片树林中的所有杂草包含多个物种不属于同一种群 B错误C.一个西瓜不能构成一个个体 C错误D.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D错误故选 A15.如图是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中不同营养级的三种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乙与丙相比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占同化量的比例更大B. 丙与甲、乙之间都存在着负反馈调节C. 每条曲线的峰值就是该种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 该食物链中三种生物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答案】C【解析】解 A.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甲→丙→乙营养级高取食面积大取食活动消耗的能量越多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的热量也越多 A正确B.丙捕食甲乙捕食丙这种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中存在着负反馈调节 B正确C.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峰值数量不能维持 C错误D.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D正确故选 C16.大闸蟹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甲壳类因其味道鲜美而被大量养殖如图为养殖大闸蟹的阳澄湖某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其中的字母表示能量(单位 kJ)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 流经阳澄湖该养殖区域的总能量为aB. 植物到大闸蟹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2)×100%C. 图中d代表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 该区域由于有人工的管理生态系统稳定性一定比自然区域高【答案】C【解析】解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饲料中含有的能量即a+7 A错误B.由图可知c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而b为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 B错误C.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C正确D.人工生态系统通常组分少食物网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因此通常人工生态系统要比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低 D错误故选 C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7.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 J·m^-2·a^-1B. 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C. 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D. 该食物网中的能量在不同营养级之间循环流动【答案】A, B, D【解析】解 A.太阳鱼同化的能量去向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由图可知只知道同化量和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得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A错误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780+4200)÷31920×100%=25% B错误C.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是鲈鱼为第五营养级 C正确D.从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同化量可以看出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 D错误故选 ABD18.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正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B. 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体现了人类的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C. 芦苇湿地构成了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D. 该湿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答案】A, C【解析】A、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所以可利用湿地中的种类多样的生物间的负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A错误B、芦苇湿地是人类利用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而成的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体现了人类的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B正确C、芦苇湿地在物质和能量上不是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因为有很多来自城市的有机物的输入 C错误D、该湿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在水平方向上因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的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D正确19.河蚬是一种大型底栖动物为淡水生态系统中常见的滤食性动物为研究河蚬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改善效果和机理研究人员设计了不同河蚬密度的野外实验实验期间测量不同处理组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底栖藻类的叶绿素a 浓度变化情况结果如图1、图2所示下列判断合理的是()A. 河蚬的滤食作用会改变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间的竞争平衡而使浮游藻类逐渐消失B. 河蚬通过滤食浮游藻类改善了水体的光照条件进而促进底栖藻类的生长繁殖C. 底栖藻类的生长繁殖不利于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D. 实验前5d 各组叶绿素a浓度没有明显差别可能是因为河蚬需要一定时间适应新环境【答案】B, D【解析】解 A.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可知水体中放养河蚬后浮游藻类的密度显著降低底栖藻类的密度显著增加故河蚬的滤食作用会改变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间的竞争平衡而使浮游藻类大量减少但不会消失 A错误B.若河蚬滤食浮游藻类就可改善水体光照条件进而促进底栖藻类的生长 B 正确C.底栖藻类的生长繁殖可以增加对N、P等营养元素的消耗加速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 C错误D.实验前5d 各组叶绿素a浓度没有明显差别可能是因为河蚬适应新环境需要一定时间还未开始滤食藻类或滤食较少 D正确故选 BD20.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①过程一定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 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C. 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分解者、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D. 类群丙的无氧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体X的途径之一【答案】A, D【解析】解由图分析乙是生产者丙和丁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A.①过程既可以表示光合作用又可以表示化能合成作用 A错误B.图中甲为分解者如果分解者缺少则生态系统的尸体将要堆积如山物质循环将不能正常进行 B正确C.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分解者、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C正确D.消费者的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 D错误故选 AD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21.(1)估算某种螺的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原因是________21.(2)图中M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 kJ /\left( m^2 \cdot a\right) 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保留一位小数)21.(3)当睡莲数量过多时会导致小型鱼类减少从生物群落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21.(4)湖泊立体养殖模式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依据这一原理进行湖泊立体养殖的优点是________ 在构建湖泊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答案】螺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解析】螺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答案】2488, 6.3【解析】2488 6.3【答案】由于睡莲的竞争浮游植物数量和浮游动物数量下降小型鱼类的食物减少产量降低【解析】由于睡莲的竞争浮游植物数量和浮游动物数量下降小型鱼类的食物减少产量降低【答案】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养殖产品的持续高产(或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解析】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2分)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养殖产品的持续高产(或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22.(1)为调查生活污水对水体中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常以河流与湖水交界处为圆心采用________________(填“等距”或“五点”)取样法进行调查22.(2)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包括蓝藻和细菌等原核生物、衣藻和水绵等植物以及草履虫、变形虫等原生生物从细胞代谢的角度来看这些生物共有的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一点)从生态系统的组分上看它们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22.(3)调查发现少量生活污水流入湖水后对水体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影响不大该实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4)研究发现在水体中放养鱼苗可有效减缓水体富营养化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水体中放养鱼苗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等距【解析】解(1)以河流与湖水交界处为圆心以1、3、5、7米长度为半径画同心圆可研究随污水流入的距离对湖中生物的影响若采用五点取样会有一两个样本划在陆地上故五点取样法不合理【答案】(2)代谢都需要酶的催化、都存在ATP和ADP相互转化机制、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反应相同,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解析】(2)所列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都能进行细胞代谢(酶与ATP是细胞代谢的基本条件)草履虫、变形虫能以细菌为食属于消费者蓝藻、衣藻和水绵等属于生产者那些分解有机物的细菌属于分解者【答案】(3)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或“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解析】(3)少量生活污水流入湖水后对水体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影响不大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或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4)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解析】(4)人类并不能利用水体中的一些微生物通过放养鱼类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鱼)23.(1)虽然磷元素在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是不断循环的但农田种植草莓时还需额外添加磷肥请从物质循环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2)草莓田被闲置数年由于发生了________(填“初生演替”或“次生演替”)该土地被柳树等木本植物所覆盖成片的草莓不见了草莓和柳树等木本植物不能共同繁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土壤中的磷随着草莓从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磷元素并不能都归还于该农田土壤所以需要额外施加磷肥【解析】解(1)虽然磷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不断循环的但农田种植草莓时还需额外添加磷肥这是因为土壤中的磷随着草莓从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磷元素并不能都归还于该农田土壤所以需要额外施加磷肥【答案】(2)次生演替, 与草莓相比柳树等木本植物更高大占据更多的空间及阳光更具生长优势而草莓得不到生长所需的阳光难以成片生长【解析】(2)草莓田被闲置数年由于发生了次生演替该土地被柳树等木本植物所覆盖成片的草莓不见了草莓和柳树等木本植物不能共同繁盛的原因与草莓相比柳树等木本植物更高大占据更多的空间及阳光更具生长优势而草莓得不到生长所需的阳光难以成片生长。
2019届浙科版 生态系统 单元 测试
生态系统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①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②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③分解者,腐生生物④消费者,自养生物⑤草食动物,异养生物⑥自养生物,第一营养级⑦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A. ①③⑤B. ①③⑤⑥C. ②④⑥D. ①⑥⑦【答案】B【解析】初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二营养级,①正确;包含次级消费者在内的各级消费者均为异养型生物,②④错误;分解者属于腐生生物,③正确;草食动物属于异养生物,⑤正确;自养生物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⑥正确;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⑦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名师点睛】消费者级别=营养级级别-1;生产者是自养生物,消费者与分解者均为异养生物,且分解者为腐生生物。
2.一枝黄花传到一些地区,长势疯狂,成了这些地区的绿色灾难,一枝黄花泛滥的原因不包括A.这些地区气候适合一枝黄花的生长B.脱离原产地后,失去天敌的控制C.脱离原产地后,失去与其有竞争关系的物种的制约D.一旦脱离原产地,就发生基因突变,变得生命力特别强【答案】D【解析】在自然状态下,对于一枝黄花来说,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而且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D选项不符合题意。
3.下列各项中,能引起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是()A. 能量是周而复始、往复循环的B. 大部分太阳能未被生产者固定C. 下一营养级生物的数量比上一营养级多D. 每一营养级的生物都要通过呼吸散失一部分能量[来【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A错误;大部分太阳能未被生产者固定不是引起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B错误;下一营养级生物的数量一般比上一营养级的少,C错误;每一营养级的生物都因呼吸消耗一部分能量而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是引起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D正确。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名师点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每一营养级生物本身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还有一部分能量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而最终被分解者利用。
2019届浙科版 生态系统 单元测 试
生态系统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从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农民采用的下列方法中不能使农作物增加产量的是()A.使用除草剂和人工除草 B.使用农药消灭害虫C.温室种植时,降低夜间的温度D.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答案】D【解析】略2.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物种丰富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B. 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C.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D. 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答案】C【解析】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项错误;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生态系统,B项错误;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C项正确;生物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只是该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一部分,因此不能构成生物群落,D项错误。
3.下图表示某草原上仓鼠种群数量变化图(K0表示仓鼠种群在无天敌状态下的环境容纳量)。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当某种天敌进入一段时间后,仓鼠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则天敌最可能进入的时间为C时B.从甲图可知,仓鼠的种群数量呈S形,在捕食压力下,仓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降在K2-K3之间C.K0表示仓鼠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即仓鼠种群在理想条件下的环境容纳量D.该仓鼠种群数量越多,其天敌所能获得的能量就越多【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仓鼠在种群数量在开始数量连续增长,从c点后种群数量上升速度减慢,说明环境阻力加大,所以,最可能是在c点天敌侵入,A正确;根据图甲种群数量变化的柱形图可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在捕食压力下,仓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降在K2-K3之间,B正确;K0表示仓鼠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种群在理想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为J型,没有环境容纳量,C错误;乙图中的A来自仓鼠产生的粪便,即来自绿色植物(即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C表示仓鼠的次级生产量,D正确。
2019届浙科版 生态系统 单元测试
生态系统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下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几乎所有生态系统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反复循环的C.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答案】B【解析】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几乎所有生态系统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ACD正确;能量流动是单向传递的,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
【考点定位】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共同进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对物种间差异的研究关键是能否交配并产生后代D.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方向【答案】A【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并不都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物种间有些物种交配也可以产生后代,如骡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后者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选A。
3.社会文明与生态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下关于生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 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B. 退耕还草恢复草原生态系统需要利用群落演替的规律C. 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D.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答案】C【解析】低碳生活方式可以减少碳的排放,这样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A 正确;需要利用群落演替规律,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恢复,B正确;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动物园、植物园和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D正确。
4.被称为:“绿色水库”的生态系统是()A. 海洋生态系统B. 草原生态系统C. 森林生态系统D. 湿地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的70%,A错误;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比较干旱的地方,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B错误;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C正确;湿地生态系统是由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之肾”之称,D错误。
2019届浙科版 生态工程 单元测试
生态工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被誉为地球的“肾脏”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应从各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在自然界的作用方面来解答.地球的肾主要是指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湿地的过滤作用是指湿地独特的吸附、降解和排除水中污染物、悬浮物和营养物的功能,使潜在的污染物转化为资源的过程.如香蒲以及藻类在生长过程中从污水中汲取营养物质的作用,从而使污水净化.生物作用是湿地环境净化功能的主要方式.沼泽湿地象天然的过滤器,它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一些湿地植物如芦苇、水葫芦等还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净化水质.沼泽湿地能够分解、净化环境,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此被人们喻为“地球之肾”.解:A、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因此没有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排毒”、“解毒”的功能,A错误;B、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的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因此没有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排毒”、“解毒”的功能,B错误;C、海洋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海洋将成为人类获取蛋白质、工业原料和能源的重要场所.因此没有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排毒”、“解毒”的功能,C错误;D、湿地生态系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可以沉淀、排除、吸收和降解有毒物质,因而被誉为“地球之肾”,D正确.故选:D.考点:人工湿地的作用.2.下列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的是()A.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B.工业用水的资源C.鸟类的栖息地D.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答案】B【解析】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鸟类的栖息地;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都是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
2019届浙科版 生态系统 单元测试
生态系统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有关右图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若 Y 表示细胞鲜重中元素的数量,则代表H原子数量的是 dB.若 Y 表示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则抵抗外界干扰能力最强的是 d C.若 Y 表示有机物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则表示蛋白质的是dD.若 Y 表示某有毒物质在某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中的浓度,则代表生产者的是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于鲜重细胞内水含量最多,蛋白质次之,又由于H原子量最小,所以H原子数最多,A正确、C错误。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呈正相关,所以B正确。
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被分解,所以随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积累越多,D正确。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了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组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B.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不包括各营养级的呼吸量C.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有关内容。
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包括各营养级的呼吸量、流入分解者的量以及流入下一营养级的量。
B错。
故本题选B。
3.某些甲虫以土壤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甲虫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B. 该甲虫能促进落叶林的物质循环C. 该甲虫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次级消费者D. 落叶中有10%~20%的能量流入甲虫体内【答案】B【解析】该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属于分解者,与落叶树之间不构成捕食关系,A项、C项错误;该甲虫将落叶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再利用,促进了落叶林的物质循环,B项正确;10%~20%的能量传递效率适用于捕食食物链,D项错误。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 生态系统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某同学画出3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图1中 B到A的过程一定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 图2中能量在食物链A→B→D→E中的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C. 图3中由BCDEF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D. 3幅图中的A都是生产者【答案】C【解析】解分析图1 A为生产者、B为无机环境 C为消费者 D为分解者分析图2 A为生产者 C为无机环境 E为分解者 B和D为消费者分析图3 A为无机环境 E为生产者 C为分解者 BDF为消费者A.图1中 B到A的过程通过光合作用或者化能合成作用实现 A错误B.图2中 E为分解者食物链为A→B→D B错误C.图3中 E为生产者 A为无机环境 C为分解者 FDB为消费者 BCDEF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 C正确D.图1中A为生产者图2中A为生产者图3中E为生产者 A为无机环境 D错误故选 C2.今年按照计划我国将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通过铲取、钻取两种方式采集月球样品并带回地球为了实现人类移居月球的梦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的“月宫一号”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已经有三位志愿者在该生态系统中生活了105天如图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月宫一号”实验说明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B. 相比自然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C. 图中各种生物都通过细胞呼吸的方式散失大量热能D. 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微生物所以不会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答案】D【解析】解A.“月宫一号”实验说明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A正确B.相比自然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数量较少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B正确C.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图中各种生物都通过细胞呼吸的方式散失大量热能 C正确D.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生态系统结构简单不能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 D错误故选 D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不断需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B. 流经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 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物质和能量构成D. 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数量越少【答案】A【解析】4.某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1所示采用不同体积的样方来调查该地段土壤中生物的物种数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1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 如果图1中某种消费者有两个食物来源且从两个食物来源获取的有机物(能量)各占一半则E每增加6kg生物量理论上最多需要消耗生产者1950kg生物量C. 从图2中可以看出最适宜的样方体积应大于\ V_3D. 如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E的种群密度标志物如果丢失则调查结果会偏小【答案】B【解析】解 A.图1中的生物仅仅是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所以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B.如果E增加6kg的生物量有3kg来自D 则沿着食物链“B→D→E”最多消耗生产者3÷10%÷10%=300(kg)另有3kg生物量沿着食物网“”获得最多消耗生产者15÷10%+15÷10%÷10%=1650(kg)共消耗B的生物量为1950kg B正确C.从图2中可以看出当样方体积达到 V_2时物种数目达到最大所以最适宜的样方体积应等于 V_2 C错误D.根据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公式可知标志物如果丢失则调查结果会偏大 D错误故选 B5.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经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 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 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 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答案】C【解析】解 A.由题干可知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主要由原来较单纯的农作物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该树林中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肯定会增大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会逐渐提高 A正确B.在三个连续群落演替阶段中甲、乙、丙之间相互竞争依次作为优势种群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主要由原来较单纯的农作物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这时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B正确C.在三个连续群落演替阶段中甲、乙、丙依次作为优势种群但在竞争中前者被后者替代由图示可知这种演替虽然使前一优势物种的数量降至较低水平却没有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C错误D.该树林中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肯定会增大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会逐渐提高 D正确故选 C6.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B. 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C. 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 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答案】B【解析】解 A.在两个生态系统中图示的是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不是能量金字塔营养结构中不一定只有3个营养级 A错误B.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作用 B正确C.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只是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 C错误D.流经农村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由于城市生态系统中耕地较少生产者中能提供食物的较少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由外界有机物输入较多例如市民吃的蔬菜、水果、面粉等食物均为外来输入 D错误故选 B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 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 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解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A正确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有能量输入和散失 B错误C.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正确D.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进行的 D正确故选 B8.土壤中的食细菌线虫个体微小、运动能力弱某植物的落叶可以使土壤中的细菌增加进而引起食细菌线虫数量的增加食细菌线虫能产生含氮物质促进该植物快速生长和大量繁殖从而使其他植物的生长空间减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可用样方法调查该种食细菌线虫的种群密度B. 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能量不能流向消费者C. 该植物与食细菌线虫的数量变化过程中存在着反馈调节D. 该植物侵占其他植物生长空间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答案】B【解析】9.对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 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高B. 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低C. 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低D. 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低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答案】C【解析】解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最强能够长期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所以抵抗力稳定性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弱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正好相反恢复力稳定性强故选 C10.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三大功能类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丙处于两个营养级是杂食性动物B. 图中表示出了两个食物链C. 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D. 乙→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答案】C【解析】解 A.甲属于生产者乙属于消费者丙属于分解者 A错误B.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即甲→乙 B错误C.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 C正确D.能量流动传递效率为10%~20%是相对于食物链中两个相邻的营养级来说的而图中丙为分解者 D错误故选 C11.烟粉虱为害会造成番茄减产研究者对番茄单作、番茄玫瑰邻作(番茄田与玫瑰田间隔1m)模式下番茄田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B. 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空间分布类型改变C. 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D. 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答案】B【解析】解 A.单作时烟粉虱种群的若虫数量小于成虫数量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邻作后烟粉虱种群的若虫数量大于成虫数量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A正确B.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空间分布类型并未发生改变均为集群分布 B错误C.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因此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 C正确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 D正确故选 B12.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是能够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 所有生物个体都具备由功能相关的器官组成的系统层次C. 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可算作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D. 生态系统是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答案】A【解析】解 A.在生命系统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A正确B.植物没有系统这个层次 B错误C.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是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它们单独存在无生命特征只有构成细胞后才发挥作用 C错误D.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D错误故选 A。
2019届浙科版 生态系统 单元 测试
6.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诗中写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造成这一奇观主要是该处环境中什么因素的影响?()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营养信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主要是由于温度高低不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属于物理信息。
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信息传递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A.人工合成性外激素,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B.控制日照时间长短从而控制开花时间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D.利用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答案】D【解析】性引诱剂的重要作用是引诱异性个体交尾,生产中常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降低害虫种群密度,A正确;植物的开花需要一定时间的光照,分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等,利用植物的这一特点,创造长日照或短日照条件,可以使植物提前或延后开花,B正确;“黑光灯”可以发出较大剂量的紫外线,用来引诱一些对紫外线敏感的害虫,进一步将其杀死,C正确;利用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属于植物激素的应用,D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名师点睛】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Ⅰ、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①养鸡业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可以提高产蛋率。
②用一定频率的声波处理蔬菜、谷类作物及榭木等的种子,可以提高发芽率,获得增产。
③模拟动物信息吸引大量传粉动物,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率和结实率。
Ⅱ、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①黏虫成虫具有趋光性,对蜡味特别敏感,生产上常利用这一特点,在杀虫剂中调以蜡类物质以诱杀之。
②人们还可以利用性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方法: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8.有关如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图中只有两条食物链②细菌与狐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③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④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草固定太阳能开始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草属于生产者,细菌属于分解者,其他成分属于消费者.图中只有两条捕食食物链,即为草→兔→狐,草→昆虫→鸡→狐.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解:①图中只有两条捕食食物链,即为草→兔→狐,草→昆虫→鸡→狐,①错误;②细菌属于分解者,与狐之间不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②错误;③营养级是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细菌属于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成分,③错误;④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草)固定的太阳能开始,④正确.故选:A.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9.下表中各项与右图曲线相符的是A.A B.B C.C D.D【答案】D【解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A错误;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生成物的量增加,当超过一定温度,有的反应会停止,生成物的量不再增加,如酶促反应,B错误;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与次级消费者的数量无关,C错误;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成正相关,D正确。
2019届浙科版 生态系统 单元 测试
生态系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差的是()A.北极苔原 B.热带雨林 C.温带草原 D.农田生态系统【答案】A【解析】2.农业和林业产品单一化,将会使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这是因为A.许多野生生物失去了原有的栖息地B.与某些植物相对应的固氮菌、捕食者等将可能消失C.不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能量流动无法进行D.农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不易发生病虫害【答案】AB【解析】略3.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大和最小依次是①温带草原②热带雨林③北方针叶林④北极冻原A.②① B.②④ C.①④ D.③④【答案】B【解析】4.下表是生态学家对某湖泊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的调查结果。
表中的①~③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④为分解者。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105J·rn-2)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渠道是②→④→③→①B.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主要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C.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l6%D.②、④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①、③可以加快物质循环【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渠道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输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是该营养级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同化量),依题意和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并结合表中信息可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渠道是②→③→①,A项错误;表中信息显示: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用于生物呼吸消耗的多于生物体贮存的,而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生物体贮存的能量,即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主要用于生物呼吸消耗,B项错误;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①的同化量÷③的同化量)×100%=(15.91×105)÷(141.20×105)×100%≈11%,C 项错误;[②]生产者、[④]分解者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①、③]消费者可以加快物质循环,D项正确。
2019届浙科版 生态系统 单元测试
生态系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人类的下列活动,最易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是()A.营造草场防护林B.大力捕杀鼠类和各种害虫C.大兴草原水利D.大力捕猎黄鼬、狐等动物【答案】D【解析】如果大力捕猎黄鼬、狐等动物,则使以绿色植物为食的初级消费者大量增加。
2.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a、c、d、b四个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依次递增,则M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B.若M表示木本植物的丰富度,我国从南向北木本植物的丰富度变化的趋势是b→d→c→aC.若a→c→d→b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M表示生物个体的数量D.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中生物营养级别越低能量越多,呈金字塔形状,故一般情况下,食物链中营养级较低的生物,数量也越多。
3.下列对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作用(应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施放性引诱剂,诱捕害虫B.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C.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D.喷洒保幼激素,让农作物上的蝴蝶幼虫延长生长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信息传递包括: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行为信息:如动物的行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A、施放性引诱剂,诱捕害虫,防治害虫,A正确;B、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正确;C、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正确;D、喷洒保幼激素,让农作物上的蝴蝶幼虫延长生长期,不属于信息传递的应用,D错误.故选:D.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4.下图是鹰对不同种群数量的鸽群发起攻击的成功率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图说明捕食者数量会随着被捕食者的增加而增加B.此图说明鹰的攻击成功率与鸽的种群数量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C.此结果可反映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机制D.此图反映出生物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图示数据说明鹰对不同种群数量的鸽群发起攻击的成功率,不能说明捕食者数量会随着被捕食者的增加而增加,A错误;从图中数据可知,随着鸽群数量的增加,鹰的攻击成功率降低,是负相关的关系,B正确;负反馈调节机制是一种维持相对稳定的平衡机制,图示不能反映,C错误;此图反映出生物种内的互助关系与种间的捕食关系,D错误。
2019届浙科版 生态系统 单 元测试
生态系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B.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C.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答案】C【解析】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故A正确;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一般在k/2处捕捞,因为种群增长率最大,故B正确;森林生态系统垂直结构明显,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低于森林生态系统,故C错误;北极苔原的生物种类少,生物代谢活动弱,抵抗力稳定性就弱,故D正确.【考点定位】群落的结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名师点睛】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类群对,种类丰富,营养结构复杂,而农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所以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森林生态系统远远高于农田生态系统.2.假定在一个维持平衡的封闭水缸中,有一条鱼、一株水生植物和一只蜗牛。
如果把鱼去掉,下列情况最先发生的是A.光合作用加快 B.水的酸性增加C.植物会死掉D.水中O2浓度增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该微型生态系统原来是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在去掉鱼之后,消耗的氧气会变少,所以环境中的氧气浓度会增加,而二氧化碳浓度会降低,光合作用减慢,水的酸性降低,所以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
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动物在生态系统所属成分及所起的作用,可以推测出该水缸中首先出现的变化。
3.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以下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理念的是A.调整饮食结构,提倡素食,减少肉食B.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的开发利用C.提倡公交出行,减少自驾出行D.大力发展污水和垃圾处理厂,最大限度减轻污水和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答案】D【解析】调整饮食结构,提倡素食,减少肉食,可以减少食物链的营养级数,从而减少能量损耗,A正确;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的开发利用,可以减少能量利用过程中污物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B 正确;提倡公交出行,减少自驾出行,可以减少废气等有害物质排放,C正确;大力发展污水和垃圾处理厂,只是减轻了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但对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起作用,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人类的下列活动,最易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是()A.营造草场防护林B.大力捕杀鼠类和各种害虫C.大兴草原水利D.大力捕猎黄鼬、狐等动物【答案】D【解析】如果大力捕猎黄鼬、狐等动物,则使以绿色植物为食的初级消费者大量增加。
2.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a、c、d、b四个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依次递增,则M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B.若M表示木本植物的丰富度,我国从南向北木本植物的丰富度变化的趋势是b→d→c→aC.若a→c→d→b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M表示生物个体的数量D.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中生物营养级别越低能量越多,呈金字塔形状,故一般情况下,食物链中营养级较低的生物,数量也越多。
3.下列对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作用(应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施放性引诱剂,诱捕害虫B.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C.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D.喷洒保幼激素,让农作物上的蝴蝶幼虫延长生长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信息传递包括: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行为信息:如动物的行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A、施放性引诱剂,诱捕害虫,防治害虫,A正确;B、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正确;C、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正确;D、喷洒保幼激素,让农作物上的蝴蝶幼虫延长生长期,不属于信息传递的应用,D错误.故选:D.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4.下图是鹰对不同种群数量的鸽群发起攻击的成功率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图说明捕食者数量会随着被捕食者的增加而增加B.此图说明鹰的攻击成功率与鸽的种群数量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C.此结果可反映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机制D.此图反映出生物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图示数据说明鹰对不同种群数量的鸽群发起攻击的成功率,不能说明捕食者数量会随着被捕食者的增加而增加,A错误;从图中数据可知,随着鸽群数量的增加,鹰的攻击成功率降低,是负相关的关系,B正确;负反馈调节机制是一种维持相对稳定的平衡机制,图示不能反映,C错误;此图反映出生物种内的互助关系与种间的捕食关系,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种内关系与种间关系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5.下图为某地稻田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示意图,箭号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丁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样方法B.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量关系为a=b+c+eC.丙中的生物可组成多条食物链D.水稻和藻类分别占据不同空间有利于a增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采用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的方法,故A错误;水稻生长期,流入水稻的能量多于输出的能量,即a>b+c+e,B错误;丙中的生物有青蛙、鱼、田螺、昆虫等只有消费者,没有生产者,不能组成食物链,故C错误;水稻和藻类生活空间不同,能更有效的利用光能,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B.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 食虫昆虫与蛙是捕食和竞争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只有分解者D.若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答案】C【解析】食物网形成的原因是同一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据不同营养级,A正确;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其中蛇与鼠是捕食关系,食虫鸟与蛙是竞争关系,B正确;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从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D正确。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7.下列各项中,属于行为信息的是A.有些侯鸟的迁徙,在夜间是靠天空星座确定方位B.夜间狗听到其它狗吠时,即使没有发现“敌人”也随后狂叫C.当你回家时,家里的小动物会“迎接”你并在身边“摇头摆尾”D.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的气体,起动报警和防御的功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靠天空星座确定方位属于物理信息,故A错误。
听到其它狗吠时产生的反应属于物理信息,故B错误。
小动物的迎接属于用行为表示出的信息,故C正确。
排出的气体属于化学信息,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信息传递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8.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③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④中可能有微生物,并都是自养生物D.该图漏写了生态系统的某项功能【答案】A【解析】据图分析,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的结构,包括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③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错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般不会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正确;④是生产者,肯定是自养生物,主要指的是绿色植物,也微生物如硝化细菌,C正确;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D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9.科学家从野生植物中提取的青蒿素可在临床中治疗疟疾,这一事实表明生物多样性具有A.间接使用价值 B.潜在使用价值 C.直接使用价值 D.科学研究价值【答案】C【解析】10.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图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该生态系统中增加了虚线箭头的关系后,既增强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增大了能量传递效率B.在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C.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人,因为人在其中起关键作用D.在该生态系统中增加了虚线箭头的关系后,更利于能量流向有益于人的部分【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工程建设要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该生态系统的建立,只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不能提高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详解】该生态系统的建立,只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不能提高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A错误;在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和蚯蚓、家禽、家畜与蚯蚓、食用菌与家禽、家畜之间均不是捕食关系,它们之间是腐生关系,B错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即农作物,C错误;在该生态系统中增加了虚线箭头的关系后,更利于能量流向有益于人的部分,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工程和生态农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无法再被利用B.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可循环利用C.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属于物理信息D.硝化细菌能利用某些无机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解:A、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可以被分解者再利用,A错误;B、生态系统的物质可以再循环,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再循环,B错误;C、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属于行为信息,C 错误;D、硝化细菌能够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利用某些无机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D正确.故选:D.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12.蜘蛛根据蛛网的振动来判断猎物的大小和方位。
蛛网振动属于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主要有三种,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物理信息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信息,蜘蛛网的振动频率是物理信息。
,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属于识记范围。
13.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依图判断不正确的是A.该系统的总能量是草固定的全部太阳能B.X中包括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能量由肉食动物①传递到肉食性动物②的形式是化学能D.能量沿草向肉食性动物②流动中逐渐增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国定的太阳能总量,故A正确;除了最高营养级外,每个营养级的能量都有三个去向: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消耗,传递给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分解,故B、C均正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故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能量流动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4.下图代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其中甲、乙、丙、丁和戊均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由此可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模型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据图分析,甲利用了太阳能,为生产者;甲、乙、丙、丁都指向了戊,甲、乙、丙都指向了丁,说明戊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丁为分解者,则乙、丙为消费者。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为生产者,乙、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戊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植物也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返回无机环境,因此甲和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消费者、分解者也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将二氧化碳返回无机环境,因此乙、丙、丁都有箭头指向戊;分解者可以利用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甲、乙、丙都有箭头指向丁;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初级消费者,因此甲有箭头指向乙,乙有箭头指向丙,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