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上语文论语十二章复习简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
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显得有些拘谨,不够积极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课堂互动。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论语》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将仁爱之道运用到生活中。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论语》中的场景,体验儒家思想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过程。
此外,对于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我觉得这次课的处理还算得当。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具体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对《论语》中的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仍然对难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这需要我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巩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儒家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举例解释:
-教学难点一:在讲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句话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断句,并解释“北辰”、“众星共之”等词汇在文中的含义,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模板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模板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具学具PPT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学生默写《论语》第一、二、三则二、初读第四至第八则,扫除语言障碍三、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四至第八则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四至第八则【教学步骤】一、学生默写《论语》第一、二、三则二、初读第四至第八则,扫除语言障碍罔(wǎng)殆(dài)箪:(dān)曲肱(gōng)1.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三、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四至第八则第四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故:学过的知识;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可以;以凭借;为:做。
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要求能疏通文意,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六章内容。
一、导入,出示学习目标1、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二、初读感知朗读课文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
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 ài)不亦说(yuè)乎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逾矩(yújǔ)箪(dān)好(hào)肱骨(gōng)笃(dǔ)三、赏读课文1、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3、当堂背诵,积累成语警句4、通过朗读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5、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会修身做人。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当堂背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读背诵、默写全文。
3.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学请诊断教师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的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初读课文,扫清语言障碍。
特别注意加点字的音行、形、义。
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不亦悦乎(yuè) 传不习乎(chuán)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hào)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
在公认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
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复习、文言文断句(教师版)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一、《论语》十二章课内复习。
1.背诵《论语》十二章。
2.完成默写:(1)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2)曾参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句子是:???(3)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是:,。
(4)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5)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参考答案:(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课外阅读。
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毕淑敏(1)老师出了题目——写下“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
我拿着笔,面对一张白纸,周围一下静寂无声。
万物好似缩微成超市货架上的物品,平铺直叙摆在那里,等待你亲手挑选。
货筐是那样小而致密,世上的林林总总,只有五样可以塞入。
(2)于是洁白的纸上,记下了我生命申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水、阳光、空气、鲜花和笔(未按笔画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3)接下来,老师说,好吧,每个人在你写下的五样当中,潮去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一样,只剩下四样。
(4)权衡之后,我在五样中的“鲜花”一栏旁边,打了一个小小的“×”,表示在无奈的选择当中,将最先放弃清丽芬芳的它。
(5)老师走过来看到了,说,不能只是在一旁做个小记号,放弃就意味着彻底的割舍。
你必须得用笔把它全部涂掉。
(6)依法办了,将笔尖重重刺下。
当鲜花被墨笔腰斩的那刻,顿觉西周惨失颜色,犹如二十世纪初叶黑白的无声影片。
我拢拢头发咬咬牙,对自己说,与剩下的四样相比,带有奢侈和浪漫情调的鲜花,在重要性上终究逊了一筹,舍就舍了吧。
(7)请在剩下的四类当中,再剔去一种,仅剩三样。
老师的声音很平和,却带有一种不容商榷的断然压力。
(8)我面对自己的纸,犯了难。
阳光、水、空气和笔,删掉哪样是好?思忖片刻,提笔把“水”划去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论语》十二章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基本内容,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对儒家思想的认同和实践。
教学重点:《论语》十二章中的重要思想和道德观念。
学生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将儒家思想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进行深入思考。
作者简介: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等。
教学准备:《论语》十二章课文PPT课件,包含孔子的生平简介、《论语》的文学特点和相关历史背景。
与《论语》内容相关的图片、故事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儒家思想。
学生作业本、笔、小组讨论记录表、“我与《论语》”心得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孔子的画像和简介,简要介绍孔子的生平和《论语》的历史地位。
2. 通过与《论语》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孔子的生平和《论语》的成书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历史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文言文的语调和节奏。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如“仁”、“礼”、“智”、“信”等,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每章的主要内容,讨论孔子的主要思想和道德观念。
深入探讨(15分钟)1. 思想解读:分析《论语》中的重要思想,如仁爱、礼制、中庸、君子等,举例说明其在古代社会的应用。
2. 现代应用:讨论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儒家思想应用于个人成长和人际交往。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作者及起源背景。
2. 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及要点。
3. 掌握《论语》十二章中的重要名句。
4. 培养对经典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论语》十二章的内容点。
2. 《论语》中的重要名句。
教学难点:1. 对《论语》十二章的理解和运用。
2. 掌握《论语》中的重要名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论语》这一经典著作:你们知道《论语》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它又是关于什么内容的呢?二、讲授(15分钟)1. 介绍《论语》的作者及起源背景。
《论语》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和后人编纂的言行录,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人,被尊称为“孔子”,意为“尊敬的老师”。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论语》的内容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之间的对话和言行,是论述道德、教育和政治理念的课堂笔记。
2. 讲授《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及要点。
第一章:学而篇第二章:为政篇第三章:八佾篇第四章:里仁篇第五章:公冶长篇第六章:雍也篇第七章:述而篇第八章:泰伯篇第九章:子罕篇第十章:微子篇第十一章:颜渊篇第十二章:既皇篇3. 分组讨论,呈现小组成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章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回答以下问题:该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重要名句?这些名句有哪些意义和价值?几分钟后,让各组派代表上台汇报。
三、总结(10分钟)1. 针对小组汇报的结果进行总结,让学生重新理解和把握《论语》十二章的重点内容和重要名句。
2.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论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我们应该如何运用《论语》中的名句来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呢?四、拓展(10分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 学生自主阅读《论语》十二章选取其中一章内容,写一篇读后感或触动最深的名句,并分享给同桌。
2. 邀请一些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读后感和选取的名句,并进行互动点评。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目标】一、了解作者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二、翻译文句,积累重点词语三、理解文意,理解各章主旨【重点难点】重点:目标二难点:目标三、目标一的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课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二、文本探究(一)请概括各章所蕴涵的道理。
1.小组探究,理解各章的主旨。
2.合作交流,概括各章蕴涵的道理。
【明确】1.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贫乐道,要善于抵制物欲,不断向有道之人学习,做事要勤勉,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
本章议论“什么是好学”,四句话,前两个方面说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面说要做什么,做到这四点就是好学。
凸显了古人以完善道德品质为基点的教育思想。
2.孔子讲了仁与礼、乐的关系,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即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
3.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
真理,是每个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4.阐明了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义利观。
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道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5.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
说明在一个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问,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自省的重要作用。
6.它高度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
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
只有文、质双修,才能成为合格的君子。
7.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可以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愿望。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第【1】篇〗精彩开篇词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典籍,《论语》即是其中一部,这部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的著作,对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论语》吧。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理解并运用《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的胸怀,提高处世的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论语》被誉为“中国的圣经”,古有宋朝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盛名,今有遍地开花的“孔子学院”之盛势。
孔老先生的《论语》到底蕴藏着多么强大的力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论语》中的一些精华,以期你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论语(lún) 说(yuè) 愠(yùn) 三省(xǐng)曾子(zēng) 传(chuán) 不习乎逾(yú) 罔(wǎng)殆(dài) 一箪食(dān) 曲肱(gōng) 笃志(dǔ)2.文体知识《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
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3.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基本内容,掌握文言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论学》的教育理念和人生智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1. 理解并运用《论语》中的经典语句,理解其深邃的哲理。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指导自己的生活。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讲述孔子的生平和《论语》的由来,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
2. 课文讲解(30分钟)(1) 逐章翻译和解释,让学生理解每一章的基本含义。
(2) 选取几章重点内容,如《 学而时习之”、《 吾日三省吾身”等,深入探讨其背后的教育理念和人生智慧。
(3) 学生自由提问,解答疑惑。
3. 活动实践(15分钟)(1) 分组活动:每组选择一章,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人对话,加深理解。
(2) 对比讨论:让学生将《《论语》中的观点与现代生活相联系,讨论其现实意义。
4. 拓展延伸(10分钟)展示一些与《论语》相关的名言警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习,拓宽视野。
5. 课堂小结(5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论语》的核心思想,强调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6. 课后作业选择一章《《论语》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要求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深入思考。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2.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读后感的质量,评估学生对《论语》的理解程度和思考深度。
3. 课堂小测:课后进行小测,检查学生对《《论语》十二章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作业情况,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论语》的智慧。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
《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4、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难点: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导学: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记住知识要点。
孔子:《论语》: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1)注音说愠省逾罔殆2)解释重点词语。
时习:愠:信:传:立:天命:耳顺:罔:殆:逾:导入新课:导语: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二则》。
知识链接: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论语》十二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论语》十二章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识记并理解《论语》十二章中的重点字词和语句,了解《论语》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深入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涵,掌握阅读、解析文言文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论语》十二章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论语》十二章中的重点字词和语句,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涵,掌握阅读、解析文言文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论语》十二章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思考《论语》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进而引出课题《论语》十二章。
2.知识点讲解:(1)字词解释:教师针对《论语》十二章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包括读音、含义、用法等。
(2)语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含义和思想内涵。
(3)《论语》相关知识:介绍《论语》的基本概况、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等。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4.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教师组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
(2)作业:布置与《论语》十二章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进行阅读理解题的练习。
(3)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5.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教案。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授课方法: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导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
2.互动方式:积极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发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开展小组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共同进步。
七上《论语十二章》学历案
七上《论语十二章》学历案【单元目标解读】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论语〉十二章》这三篇文章主要的内容是关于学习生活的,还有童真童趣、友谊和爱的情感。
这正适合从小学六年级到初中这样一个过渡阶段的学生学习。
其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重点学习默读。
默读整体性高,吸收性好,是阅读中最常用的最重要的读书方法。
【教材分析】《<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篇课文。
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同学们接触古代经典文化的开始。
它选自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籍。
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同样这篇文章还肩负着使同学们学习并热爱古典文化的使命。
【学情分析】这是刚升入七年级的同学们进行的第二次文言文的学习。
对于七年级的同学们而言,具备一定的活动能力,善于思考并且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是同学们文言文学习基础薄弱,在对文言文这一文学体裁和语言形式的把握上还略有欠缺,且学习难度较高,学习兴趣较低。
教师进行授课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并要求同学们能通过学习自主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积累的文言基础知识,从而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群属】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主题】读经典,悟哲理【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积累重点词语和句式,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重点)2.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孔子思想的修身和文学之道,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等。
(难点)3.感受古人论学的道理,联系自身实际经历,体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方面的方法和道理。
【核心任务】学校美育节要举办“古代文化名人巡展”,其中有孔子专栏展出。
作为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的学习者,我们诚邀你参与这次活动,为孔子制作一张内容丰富的小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论语》十二章 配套教案
12 《论语》十二章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对《论语》十则和补充材料中关于“修身”的章句进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
教学难点:从文本中提炼、概括“修身”的方式。
教法学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知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吗?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赵普为太祖出谋划策,发动兵变,拥立太祖赵匡胤,被任命为宰相。
宋太祖死后,赵匡义当皇帝,别人认为赵普一生只读《论语》,不学无术,当宰相不恰当。
赵匡义问是不是,赵普说我是以半部《论语》帮助治天下的。
那么,《论语》又是怎样一本书呢?二、人物及作品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
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
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
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
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
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
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孔子一生推行“仁政”的主张,曾周游各诸侯国13年,未被接受。
初中语文简案 论语十二章
初中语文简案《论语》十二章孔子及其弟子编写一:导语设计: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意思是说,成天吃饱了饭,什么心思也不用。
不说一句有意义的话,喜欢卖弄小聪明。
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啊。
《论语》中的孔子循循善诱,侃侃而谈。
《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起到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
他向往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施行”仁政”。
自汉朝“独尊儒术”之后,历代统治者都尊他为“圣人”,他的学说也就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至圣”“圣人”。
与“亚圣”孟子合称“孔孟”,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论语》语录体散文,共20篇,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论语》十二章。
二:明确目标:齐读“教学目标”三:朗读课文: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全班齐读。
四: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导学: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
文言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
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
比如“饭疏食,饮水”中的水古义是“冷水”“赴汤蹈火”的“汤”是热水的意思。
另外,一些文言虚词,“之乎者也”之类,内容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2、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课文意思。
重点理解:说乎君子故罔殆立不惑天命逾矩堪箪食瓢饮3、教师导学:翻译遵照的标准:信、达(通顺流畅)雅,可以直译,也可以意译。
逐步翻译前六章。
4、学生难理解,重点讲解: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七十而耳顺,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等。
5、本文主要讲了三方面的内容,判断几个句子是属于哪个类别:(1)学习方法:择其善者而从之、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三人行,必有我师(3)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不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博学而笃志;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 论语
初一复习公开课教学设计《论语》十二章复习【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及各章语录的含义,提高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联系自身的学习经历,谈收获和体会。
【教学重点】1、背诵、翻译课文2、重点实词、虚词解释及掌握3、国学经典知识拓展及理解。
【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you)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古今词义的不同1.朋:(古)志同道合的人。
(有朋自远方来。
)(今)彼此友好的人。
2.君子:(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不亦君子乎?)(今)对别人的尊称。
3.可以:(古)两个词。
可以,凭借。
(可以为师矣)(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4.三:(古)表示多,虚指。
(今)表示确数。
5.罔:(古)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今)蒙蔽,没有6.殆:(古)有害(今)危险7.疏:(古)粗劣(今)疏通、疏散8.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9.匹夫:(古)普通人,男子汉(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三、词类活用1.传不习乎?(v.→n.,老师传授的知识。
)2.温故而知新。
(a.→n.,旧的知识,新的知识。
)3.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4.饭疏食饮水(n.→v.,吃饭。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a.意动用法,以……为乐趣。
)6.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日。
)四、文言特殊句式1.省略句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即“可以之为师矣”。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人不知(之)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固定句式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3.文言虚词的用法①之:它,它们。
他,他们。
(分别指代不同的对象。
)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曲肱而枕之,择其善者而从之。
②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在),于我如浮云(对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论语十二章》简案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掌握文章大致内容。
2、理解文章思想内容,感受孔子人格魅力。
【重难点】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为人之道”。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 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也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读儒家经典.介绍孔子及《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者,被后世尊称为“圣人二鲁国瞰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通六艺者72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二十篇,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1.轻松听一听:学生听教师朗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圈点勾画生字词。
2.大胆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
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3.合作译一译:四人一小组,边读边口译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弄懂字词句的含义。
第二课时一、文章内容探究1、齐读:注释(1)孔子介绍:“孔子,名丘,字仲尼……教育家」再读预习提示(2)第一句: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人尊为“圣人”“至圣先师”。
问:“孔子的地位如此尊崇,那他的老师是谁呢?”引:“孔子没有老师,他是自学成才。
”一一易中天《实话孔子》导: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意思是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
孔子自学而来的宝贵经验就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道河中学七年级语文《论语十二章》复习简案编制人:王海栓编制日期:1.5 使用日期:1.6 领导签审:
一分钟安全教育:楼梯单对右侧行走,不跑不跳,不爬窗台;睡觉时,头要冲栏杆一边,以防坠床受伤;集体活动时站队前往,不推搡。
一、复习目标
1、牢固记忆课文内容并准确默写
2、准确记忆课下注释并能举一反三,理解课文内容。
3、归纳成语,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给文章分类。
二、复习要求
请严格按照学案的要求和流程,一步步,扎扎实实的完成复习内容,为期末考试增添成功的筹码。
三、复习内容
(一)默写课文内容。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乎?,
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
3、子曰:“,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
”
4、子曰:“,可以为师矣。
”
5、子曰:“学而不思则,。
”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回也
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子曰:“不如,不如。
”
8、子曰:“饭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10、子在川上曰:“,。
”
11、子曰:“三军也,匹夫。
”
12、子夏曰:“,切问而近思,。
”
(二)解词
1、学而时习之时:。
2、不亦说乎说:。
3、人不知而不愠愠:。
4、吾日三省吾身日:省:
5、为人谋而不忠为:。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7、三十而立立:。
8、不逾矩逾:矩:
9、学而不思则罔罔:。
10、思而不学则殆殆:
11、人不堪其忧堪:。
1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
13、必有我师焉焉:。
1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
15、逝者如斯夫斯:。
16、博学而笃志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