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组织材料的思维训练
高中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word
高中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A.思维四性一、议论文一般是“局部的真理”,重在自圆其说——思维逻辑性训练二、议论文要力求把理说深讲透,最好条分缕析——思维条理性训练三、“观点+事例”不能令人信服,须要严密论证——思维严密性训练四、议论文的使命是以理服人,必须注重“思辨”——思维辩证性训练B.思维四型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果思维训练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对比思维训练三、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横向思维训练四、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纵向思维训练曾经感慨:议论文的教学,正如煤的形成,用了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有一小块。
终于明白:不能只重视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而忽视思维训练。
思维才是议论文的核心。
议论文重在“说理”,写作议论文必须学会“讲理”。
像堆砌积木一样堆砌论据,或者车轱辘话翻来覆去地说,结果自然是“理屈词穷”、“言不成理”或“强词夺理”。
不会“讲理”的根源,在于认识模糊,思想肤浅,思维混乱。
因此,必须深化认识,提升思维能力。
作者认识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的能力与水平,是决定议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
A.思维四性一、议论文一般是“局部的真理”,重在自圆其说——思维逻辑性训练钱钟书《围城》中有不少精妙的比喻。
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巾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
在热带热天,也许这是最合理的妆束,船上有一两个外国女人就这样打扮。
可是苏小姐觉得鲍小姐赤身露体,伤害及中国国体。
¡¡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
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这里借用一下“局部的真理”这一说法:议论文一般是“局部的真理”,重在自圆其说。
例如,以《一步与一生》为题作文,可以强调关键一步影响一生。
当代著名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
高考作文立意思维训练
高考作文立意思维训练立意的思维基础及创新, 解决立意的根本问题——什么样的立意是好的立意?什么样的立意是差的立意?联想思维概念解说说到立意思维,我们先要明白什么是写作思维。
写作思维就是写作过程中所涉及的思维活动。
写作过程虽然很复杂,环节很多,但是,写作思维中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两个:写什么,怎么写。
前者是立意的思维,后者是表现立意的思维。
因此,我们可以把二者分别称为“ 立意思维” 和“ 结构思维” 。
立意思维的任务是在某种生活现象或在给定的写作材料中, 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或表达的基点、话题的中心。
这就是所谓的“ 立意” ,或称“ 主题” 、“ 中心” 。
立意思维的结果就是要产生新颖的立意。
这里的“ 新颖” 指立意的“ 深刻性” 、“ 深远性” 、“ 高远性” 、“ 高妙性” 、“ 奇特性” 、“ 生僻性” 。
一句话, 就是我们的立意是巧妙而与众不同的, “ 言人所未言,发人所未发” 的, “ 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皆无” 的。
立意思维的原则我们经常说这样的话:这篇文章,我想说的是什么什么。
在这个表述里, “ 什么什么” 就是文章的立意。
也就是“ 写什么” 的问题。
如何确定我们想说的“ 什么什么” 是好的立意呢?或者说,确定立意的原则是什么呢?就写作触发点而言,有两方面的情况:一是被世界外物打动,自觉地要表达;二是被要求写文章来表达某种意思。
前一种情况是自觉自发的, 后一种情况是被动的。
前一种情况下, 我们要表达什么, 目的是明确的,方向是清晰的;后一种情况下,我们往往陷入一种纷纭繁复的思维的网络,有时是一片茫然,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入手。
对于我们的写作现状,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表达是属于后者的。
写作的多向性正是考试作文的基本特征。
从这个角度去写,可以写成一篇文章;从那个角度写, 也可以写成一篇文章。
比如现在的中考、高考作文,成千上万人在写同一个作文题目,却有成千上万篇不同样子的优秀作文。
可是,对于写作者来说,我们在一篇文章里只能表达一种思想、一种观点或一种感情。
如何提高高考作文的逻辑思维及解析
如何提高高考作文的逻辑思维及解析高考作文是高中学生临考时所需面临的重要科目之一。
在写作时,逻辑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逻辑思维是指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的思维方式。
在高考作文中,逻辑思维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组织论点、展开论述,提高作文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从而获得更好的分数。
本文将阐述一些提高高考作文逻辑思维的方法,并进行相应的解析。
一、认清作文要求在写高考作文之前,考生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明确作文的要求和写作任务。
作文题目通常会要求考生分析和解释一个观点、提出建议或者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评述。
考生应该理清题目所涉及的核心概念,并针对这些概念进行论述,不要跑题。
二、构建逻辑框架在写作时,考生应该先构建好作文的逻辑框架。
逻辑框架是作文的组织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考生可以在草稿纸上列出主要的论点和论据,然后按照逻辑关系进行排序。
合理的逻辑框架能够帮助考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方便阅卷老师理解文章的思路。
三、事例分析与论证逻辑思维除了需要清晰的组织结构外,还需要考生能够提供有力的事例分析和论证。
事例分析是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解释和支持自己的观点。
考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案例或者自身经历进行分析。
论证是对事例进行推理和解释,使读者理解自己的观点更加合理和可信。
四、避免逻辑漏洞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应该尽量避免逻辑漏洞。
逻辑漏洞是指论述中存在不一致、矛盾或者推理有误的情况。
为了避免逻辑漏洞,考生需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复思考,确保论述的合理性和连贯性。
此外,注意使用恰当的连接词和过渡词,使文章的各个部分能够紧密衔接。
五、多练习和反思提高高考作文的逻辑思维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反思。
考生可以多做一些作文练习,尤其是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练习。
练习中,可以加强对逻辑思维的训练,例如对论点进行分类整理、对论证进行梳理和推理等。
练习后,考生可以查看范文或者请教老师,了解自己文章的不足之处,并针对不足进行反思改进。
综上所述,提高高考作文的逻辑思维需要考生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提升。
高中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
A.思维四性
一、议论文一般是“局部的真 理”, 重在自圆其说 ——思维逻辑性训练
这里借用一下“局部的真理”这一说法:
议论文一般是“局部的真理”,重在自 圆其说。
例如,以《一步与一生》为题作文,可以强
调关键一步影响一生。当代著名作家柳青说: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 几步,特别是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所以, 关键的“一步”走对了,“一生”受益;关 键的“一步”走错了,一生蹉跎,一生后悔。 一失足成千古恨。
3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数字
2+1=3
1+1+1=3 9+7-6+8-17=3 (23+21)*2-80-5=3 78-92+82-2-60-3=3 43*2+88+7-69+96-100-105=3 88/4*3+29+23-72+69-63+42-59-47=3 997+896+962-4321+7652*10-999951860+2=3
以《一步与一生》为题作文,也可以强
调“一步”未必会影响、制约“一生”。 一步再重要,也仅仅是一生的一部分, 不能完全取代一生。走错一步不要紧, 只要退步抽身走出误区,就不致葬送美 好的人生。不要因为“一步”之错,就 断言人家没有光明前途。
两种看法,前者能够警醒人们要走好人生每
一步,后者有利于鼓励走错一步的人改过自 新,都有意义。 两种看法,皆是“局部的真理”,关键是要 能够自圆其说。
吴晗《谈骨气》开头两段: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 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 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 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 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文章开门见山亮出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 是有骨气的。”什么是骨气?作者进行解说。
高中语文之写作思维能力训练
写作思维能力训练一、写作思路问题:要写文章的时候,就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很难将其系统化、准确而又全面地表达出来。
也就是写作思维的问题,组织架构整合谋篇布局的问题。
写作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将头脑中初步想法具体化、将杂乱零散的想法有序化,不断完善产生新的想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二、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有条理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征来表达思想感情。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思维是语言的内核。
思维品质决定写作质量,良好的写作思维能力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被誉为“中国当代写作学的一面镜子”的马正平教授认为,“提高学生写作思维能力应是写作教学的题中之义,并且是首要之义”。
那么,如何牵住作文训练的牛鼻子,培养和发展中学生写作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培养训练。
三、逻辑思维7级:1级:定义技能——描述界定2级:划分技能——分解剖析3级:概括技能——抽象简化4级:判断技能——论证评估5级:推理技能——事理推演6级:假说技能——假设想象7级:体系技能——系统创建(摘自《柔性头脑修炼》)静态逻辑与动态逻辑当大自然赐予人类一个会思考的大脑时,同时也做了无形的制约,尽管平常我们感觉不到这种约束的存在,但每当人类想获得更高层次的智慧时,头脑中的这种制约就会像透明的玻璃天花板一样阻隔思维的触角,让人类对客观世界更高层次的认知处于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状态。
大千世界是以多维状态展示在人类的眼前,但人类对它的理性认识却只能是一维的,即在同一时间人们只能在一个维度上思考。
比如当人们看到一朵美丽的鲜花,对它的视觉感知是多维的,这包括花的形状、颜色、茎叶、花蕊等,但如果对它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只能一条一条分别描述,不可能同时将花的形状、颜色、茎叶、花蕊等要素呈现出来。
这种一维的思考方式就是大自然对人类头脑的无形制约。
如果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会明白以形式逻辑学为代表的逻辑思维实质上就是在一维逻辑规则下的思维活动。
形式逻辑学清晰地将事物界定为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非对即错,就是为了方便人们的思考和交流,如果在一维逻辑规则下出现同时亦此亦彼、亦黑亦白、亦对亦错的情况,大脑就会很难理解,思维就会陷入混乱,人们也将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思维训练(选择题)
2022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思维训练(选择题)品味言论,明辨哲理(一)1.对下面材料中划线句子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作家余华与一位餐馆老板聊天,谈到读书时,餐馆老板深有同感:“我常让厨师去品尝其他餐馆美食来提高自己的厨艺,我发现总挑别人菜肴缺点的,没有进步;总夸别人菜肴优点的,倒成了好厨师。
”A.要成为优秀的厨师,更要学习别人菜肴的优点。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做出评价,应全面公正。
C.世间万物缺陷难免,多吸收其优点,才有长进。
D.读书做菜,都要既找别人缺点,也学别人优点。
1.C(注意“挑剔”和“夸奖”的结果)2.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如果人能把自己的烦恼拿到市场上交易,任何人在看到别人的烦恼后,都宁可把自己的烦恼拿回家。
A.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B.人都会将自己身上的不幸无限放大。
C.人应该乐观面对自己的人生。
D.人应该同情他人的不幸。
2.B(人们在看到别人的烦恼后,才发现自己的烦恼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宁可“重新拿回家”,这就说明了人们往往会将自己的不幸无限放大)3.作家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我会用泪水浇灌玫瑰,以此体味花刺的痛苦和花瓣的亲吻。
”对这句话蕴含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幸福和痛苦是把双刃剑,人生是逃避不了的。
B.人当勇敢地面对困境,直面苦难,迎接挑战。
C.人当感悟痛苦的磨难,从中品尝幸福的滋味。
D.不要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要同情弱小。
3.C(玫瑰是带刺的,但要用泪水浇灌它,体味花刺的痛苦,这是说人生当经受磨难;而在经受磨难的过程中,也会有“花瓣的亲吻”,这是说品尝到幸福的滋味。
马尔克斯的话整体上体现的是一种积极的心态。
A项强调的是人生“逃避不了的”的无奈。
B项强调的是直面苦难,勇于挑战,没有涉及“幸福”。
C项既强调人生的磨难,又强调人生的幸福。
D项强调的是同情弱小)4.对下面这段话蕴含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没有一个民族可为他们中间出现了这样一个对人类文明发展贡献巨大的人而骄傲起来,因为民族骄傲完全是一种无聊的癖好,在像哥白尼这样一位内心独立的人面前,是难以站得住脚的。
高考议论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训练
思维是议论文的生命,议论文从审题、立论、谋篇、布局、 结尾,以及整个行文中,处处都要运用思维方法。好的议论 文应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思维的宽度,中档的议论文有思维 的线性发展而缺乏开阔感和灵动感,下等的议论文思维没有 延伸或者断裂为几个片段。 在议论文“三要素”中,这些年来,论点和论据问题已 经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议论文如何在“论证”过程演绎 推进,一线的师生对这个问题仍重视不够。具体体现就是: 一篇800多字的文章,基本就在一个层面上展开讨论,这种 “同层面绕来绕去”的情况实际是受前几年“文化散文”的 影响。正如孙绍振老师批评的那样:“好像议论文就是先有 一个论点,然后铺开三个例子,四个故事,五个名言,最后 得出结论,证明论点。” 把随意一篇满分作文的某两个中间段对调位置,读起来 居然还是“通顺”的——— 因为缺乏逻辑,所以无所谓层次、 无所谓结构——— 这也是现在中学生写议论文最可怕的恶俗 习惯,甚至每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这种问题也屡见不鲜。可 把它称为无逻辑无层次无灵魂的高考议论文。
议论文多维思维训练
写作中常用思维方法
• 思维方法包括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两 大类。抽象思维包括逻辑思维方法与辨证 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方法主要有分析、综 合、概括、演绎、归类、类比等。形象思 维方法主要有想象和联想等。
分
•
析
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分为各个部分、方面、层 次、阶段和因素,并分别地加以考察。比如我们观 赏一幅画,起初只有一个比较粗浅的总体印象。为 了求得深入的了解,我们需要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 仔细观察,我们也需要从色彩、构图、立意、题材 等方面仔细思考、品味,这些便可以算是在“分析” 了。很明显,有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对于这幅画, 起初只能具有粗浅的印象;而经过了分析,我们对于 这幅画,便形成了较深刻的认识。事物是复杂的, 世间有许许多的事物,比一幅画要复杂得多。没有 “分析”这种方法,我们对事物只能形成一些粗浅 的、混沌的认识。根据实践的需要,人们可以从不 同角度对事物进行分析。论说文写作中,常用的分 析方法有概念分析、特征分析、数量分析、因果分 析、比较分析等等。
作文审题立意思维训练
审题提示】 人生路上的“小门”可以理解为在人 生路上遇到的限制、束缚、困难、坎坷 挫折、屈辱等,在面对它时,人们应该 学会“侧身弯腰”即要有策略、学会变 通、学会适应、忍一时之屈。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中国象棋有三十二枚棋子,每一枚都 有自己的位臵。车、马、炮纵横驰骋, 杀伤力强;兵卒相对是弱子,它步步 为营,一般情况下,其杀伤力大不如 车、马、炮,所以有“弃卒保车”之 着。但是,如果运用得当,兵卒同样 能发挥出色的所用,甚至能斩将夺帅, 决定棋局的胜负。
题意分析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文革”,一位老音乐家在“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 铡了整整七年的草”平反回来,“他没有憔悴衰老,他笑……”;而另一位音 乐家则是因“心目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她选择了死亡来抗争”。很显 然材料内容的范围是两位音乐家对待同一事物(“文革”)截然不同的态度, 一是坦然面对,苦中作乐,一是为维护理想尊严等以死抗争。 也就是说可以就如何对待人生(生活)中的逆境挫折等展开论述,也可以就心 态对人生的影响进行评说,也可以讲在逆境中我们要乐观面对但也要追求理想 等等,但是分析时应有度,不能片面肯定一方而否定另一方。
佛心自现‛材料作文的审题提示: 以此为题作文不是要你阐释佛理禅意,而 是启示我们如何对待别人,如何对待这个 材料的关键词句入手。 世界。“心美了,世界就美了”。 1 、请给别人以掌声(学会欣赏别人,赞美 别人;大家都这样,人际关系就会更和 谐) 。 2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尊重他人就 是尊重自己。
1、要有商品意识
没有从材料的整体出发。
2、要不知足
没有领悟材料的情感意向。
3、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没有从材料本身出发,而是从头脑中固有的概念出发。
2020年高三作文90天训练 审题立意思维训练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思维能力训练指导(二)一、辩证思维二、联想探究思维二、关键把握法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
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三、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
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
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
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四、寓意揭示法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
高考材料作文思维训练----审题立意(多材料类型)
高考材料作文思维训练----审题立意(多材料类型)多则材料型,多则材料类材料作文由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组成,比单则材料复杂,不仅需要弄清每一则材料的主旨,还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多则材料之间的关系,找到所列人、事、物的共同点,据此确定中心。
在弄清材料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可以比较有把握地归纳出话题或作文要表达的主旨。
材料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四类:同类列举、异类列举、对比列举、联合列举。
1、同类列举——同中求异相同的材料,从他们的相同点出发可以提炼观点,但往往缺乏深度,如果我们从相同的材料中寻求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就能挖掘深度,得出有份量的结论。
如:①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
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③一位历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这是提供多则材料的议论文,不仅要注意材料的共性,有时还要注意材料的个性。
这三则材料的共性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都说明了“治学要注意积累”。
如果仅着眼于这一共性,写起来就思路闭塞,感到无话可说,没办法只得堆砌一些事例。
这就需要进一步挖掘材料的个性。
试将三个材料做一番仔细分析比较。
鲁迅强调积累要长期坚持;歌德强调积累大有价值,而决不是徒耗时光和精力;历史学教授强调多积广积。
这样,就能围绕“治学要注意积累”这一中心论点,提出三个分论点,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层层分析,步步推进,使文章内容显得充分扎实且比较深。
同时,三则材料都能顾及,各有用场。
2、异类列举——异中求同相异的事物,有时是形异而实质相同的,因此,对于多项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材料间的共同点,从共同点入手提炼观点。
第一题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
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高中作文逻辑思维训练方式
高中作文逻辑思维训练方式教师通过逻辑思维训练的有效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作文逻辑思维训练方式,希望大家喜欢!【关键词训练】高中作文逻辑思维训练方式当前,高职学生作文呈现无序化、立意和选材相互脱离、结构规划不到位、语言表达随意、不考虑文体特征等现象,说明学生习作逻辑思维存在缺失。
高中作文教学启动逻辑思维训练机制,需要有观照意识,教师不仅要透视学生作文存在的普遍问题,还要根据训练对象的内质联系,为学生规划科学的思维行进路线,以提升其逻辑思维品质。
观照学生认知基础进行立意指导、结合学生生活经历引导选材、综合占有信息规划作文结构、根据文体特征精选表达语言,都可以给作文教学提供重要支持。
只有启动正确的逻辑思维训练方式,才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作文启示。
一、观照认知基础立意高中学生作文基础参差不齐,很多学生作文虽然写了很多内容,但没有鲜明的写作规划,要么套话连篇,要么随心所欲,文体特征不鲜明。
这些现象都是因为学生逻辑思维缺失造成的。
立意是作文第一环节,立意好不好,直接决定作文品质高低。
很多学生之所以立意不新,缺少创意,是因为受限于作文认知基础,对立意操作方法也缺少了解。
立意要呈现新意,需要拓展思维维度,写校园生活需要关注深层含义挖掘,写家庭生活需要关注典型矛盾,写社会生活需要关注热点问题,只有展开更进一步的思考,对认知基础进行深度过滤,才能给出更有触动感的立意。
例如,作文要求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这是一篇标准的记叙文。
学生面对这样的作文,很容易陷入编造思维冲动之中。
在作文立意引导时,教师从学生认知基础角度展开:什么人和事能触动心灵呢?需要对过往经历展开梳理,未必是熟悉的人,也不一定要写身边事,大家都有个性经历,从不同视角展开思考,什么样的人和事能够给读者带来启迪,什么样的情感具有感染力呢?学生展开深入思考,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个性立意。
有学生这样设计:社会诚信出现危机时,如果能够给出正面展示,相信具有代表性。
高中作文教学逻辑思维训练方式
高中作文教学逻辑思维训练方式作者:高春霞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21年第11期在高中写作训练中,学生如果能从不同方面展现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使文章结构清晰,主题明确。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是教学的重点。
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来看,学生在写作时普遍缺少逻辑性和思辨性。
对此,教师要加强指导,通过科学合理的写作训练,逐渐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按照具体的写作要求,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清晰表达观点,写出质量更高的习作。
一、提高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写作时的逻辑思维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在高中作文训练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使之能够准确分析解读写作要求,明确具体的作文方向,并以此为参照有效构建文章的架构。
很多学生在作文训练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之所以会产生这些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学生的写作思维混乱,无法正确审题立意,确定写作方向。
因此,教师首先要从这个层面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审题立意。
比如,在让学生以“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为主题进行作文训练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写作要求。
教师可以提出具体的问题:什么人和事能触动心灵呢?要找到合适的写作方向,就要对过往经历进行梳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真实的经历和感受,可以就此从不同角度思考:什么样的人和事能够给读者带来启迪,什么样的情感具有感染力呢?学生如果一时间难以找到合适的例子,教师不妨引出课本中一些有针对性的范文。
比如,可以让学生回顾学过的文章《记念刘和珍君》,让学生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文章记念刘和珍,为什么这个人对作者而言如此重要?这样学生就能够明白这个人物触动人心的地方,也能够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有了这些思考后,思路就打开了,有学生说:社会出现诚信危机时,如果能够给出正面例子,可以帮助人们重建信心,这样的人或事必然是在这个特殊时期触动人心的。
也有学生说:我打算写一位路人帮助“专业碰瓷”者,让其受到触动,改正错误的做法。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理性思维
作文主题训练------理性思维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中国人一直很讲究一个“度”,常说的过犹不及就是这个意思,多了少了都不好。
所以说万事万物须讲“度”,率性而为不可取,急于求成事不成。
心慌难择路,欲速则不达。
过分之事,虽有利而不为;分内之事,虽无利而为之。
然而,生活中,如果我们处处死守着某个“度”,时时依“度”而行,照“度”而为,那又未免僵化、死板。
仔细想想,为人也好、处事也罢,为生活、为事业,哪有什么真正的“度”?人们所谓的“度”,不过是一种约束思想和行为的框框,应该予以破除。
针对上述说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度”的理解。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常言说,长江后浪推前浪。
意思是比喻人或事物不断发展更迭,新陈代谢;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
现在,“前浪”与“后浪”等词语经常见诸报章。
前浪,特指历史进程中的前人与前辈;后浪,多指在时代大潮中的年轻一辈。
有人说,要把前浪打在沙滩上;还有人说,世界就是要靠我们后浪。
还有人说,前浪也曾经是后浪,现在的后浪也会是下一辈的前浪;后浪只有继承前浪的经验、吸取教训,不负自己的使命与担当,才能代代相传。
请以“前浪与后浪”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在二十四节气中,有小暑也有大暑,有小寒也有大寒,但有小满却没有大满。
小满被称为“最有智慧”的节气,它代表了古人的一种人生态度。
②“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
履盈满者,宜思之。
”——《菜根谭》③卫人钓到一条难以得到的鳏鱼,子思问他怎么钓到的,卫人说,他开始下钓时用一条小蝙鱼做诱饵,鳏鱼经过时不屑一顾,后来他把蝙鱼换成半只猪,鳏鱼就吞下去上钩了。
——《孔丛子·抗志》④钟表业是前工业革命时期最为精密的手工业,无任何自然资源的瑞士人在这一巴掌大的天地里死磕打磨,硬是开出一片自己的江山。
高三作文思维训练题与答案解析(作文审题、思维训练、素材积累、语言运用)
高三作文思维训练题与答案解析(作文审题、思维训练、素材积累、语言运用)体会言论思辨哲理(一)1.对下面材料中划线句子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作家余华与一位餐馆老板聊天,谈到读书时,餐馆老板深有同感:“我常让厨师去品尝其他餐馆美食来提高自己的厨艺,我发现总挑别人菜肴缺点的,没有进步;总夸别人菜肴优点的,倒成了好厨师。
”A.要成为优秀的厨师,更要学习别人菜肴的优点。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做出评价,应全面公正。
C.世间万物缺陷难免,多吸收其优点,才有长进。
D.读书做菜,都要既找别人缺点,也学别人优点。
答案解析:1.C(注意“挑剔”和“夸奖”的结果)2.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如果人能把自己的烦恼拿到市场上交易,任何人在看到别人的烦恼后,都宁可把自己的烦恼拿回家。
A.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B.人都会将自己身上的不幸无限放大。
C.人应该乐观面对自己的人生。
D.人应该同情他人的不幸。
答案解析:2.B(人们在看到别人的烦恼后,才发现自己的烦恼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宁可“重新拿回家”,这就说明了人们往往会将自己的不幸无限放大)3.作家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我会用泪水浇灌玫瑰,以此体味花刺的痛苦和花瓣的亲吻。
”对这句话蕴含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幸福和痛苦是把双刃剑,人生是逃避不了的。
B.人当勇敢地面对困境,直面苦难,迎接挑战。
C.人当感悟痛苦的磨难,从中品尝幸福的滋味。
D.不要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要同情弱小。
答案解析:3.C(玫瑰是带刺的,但要用泪水浇灌它,体味花刺的痛苦,这是说人生当经受磨难;而在经受磨难的过程中,也会有“花瓣的亲吻”,这是说品尝到幸福的滋味。
马尔克斯的话整体上体现的是一种积极的心态。
A项强调的是人生“逃避不了的”的无奈。
B项强调的是直面苦难,勇于挑战,没有涉及“幸福”。
C项既强调人生的磨难,又强调人生的幸福。
D项强调的是同情弱小)4.对下面这段话蕴含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没有一个民族可为他们中间出现了这样一个对人类文明发展贡献巨大的人而骄傲起来,因为民族骄傲完全是一种无聊的癖好,在像哥白尼这样一位内心独立的人面前,是难以站得住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作文组织材料的思维训练》观课报告
——写作要重视思维训练
学生的作文,无论是平时习作还是考场作文,面对同一话题或主题,一个显著问题是作文中细节安排的雷同和选材的不典型。
在素材的采用上,存在着过多采用别人用过的、陈旧的材料的现象,这些“鸡肋材料”缺乏真情实感,缺少生活真味,行文中假话、套话连篇。
让人读来味同嚼蜡,索然无味。
其症结在于:思维狭隘,关注点狭小;对素材不加筛选,想到哪个用哪个,在陈旧、老套的素材上打转。
如何打开学生的思维,从而使思维的广度得以提高,认识更深刻,张邺心老师的这堂课给了我很好的启示:思维训练是写作教学的重中之重。
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一篇有创意、有深度、有文采的作文的生成。
写作思维中的“触发思维”“继发思维”和“完形思维”有助于学生理性取材、推陈出新。
比如一写亲情,学生们就是写父母雨中接送“我”上学或回家,母亲为我披上一件衣服;生病时,父母半夜送我去医院,对父母的爱一直忽视或质疑,突然发现母亲的白发或父亲佝偻的腰身,从而突然醒悟、、、、、、这些素材,缺乏真情实感地诠释“爱”的主题,难以彰显动人的亲情,抒发感动的情感。
学生们在做到选材真实的同时,没有做到使真实的材料新颖、深刻。
张老师是如何教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呢?她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亲情”、记忆中的“亲情”扩展性思维训练。
指导学生对身边事留心,从生活中汲取作文素材,调动起情感体验,捕捉一些新奇的触发点,理性取材和架构材料,激发他们表达真情实感的热忱,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具体的来说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捕捉新奇的触发点。
张老师以一篇《被偷走的四厘米》为例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关于“亲情”,你想到哪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关于你自己的亲情故事,你能找到什么样的触发点。
老师提示:可以是一个物件,一个瞬间,一个细节等等,要做到“新颖、细微、巧妙”。
这个触发点就像一个靶心一样,围绕这个靶心就有了写作的方向,就有了“要写什么”。
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触发点”,比如“打电话”“台阶”“头发”,有了这些小点,就可以写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亲情作文。
二,继发思维中的罗列、筛选素材。
围绕触发点,你能想到哪些素材?哪些需要删掉?例文《被偷走的四厘米》中,作者罗列了很多素材,有影子、玩耍、身高墙、接我、果园、新家具、做饭、洗衣服等素材,作者认为“做饭”“洗衣服”这样的素材太过普通,不够典型,就筛选掉了。
有了这个继发思维,学生就避免了写俗套的、老旧的素材了。
三,完形思维中的“思维导图式提纲”。
确定了素材,如何组合、架构一篇文章呢?思维导图式提纲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清晰、完整。
以《被偷走的四厘米》为例,提纲中有两个小人,两人小人的身高发生了变化,原先是奶奶比我高出四厘米,现在是我比奶奶高出四厘米,通过“影子”形成一种首尾呼应的结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的变化都印在了“身高墙”上,这个是贯穿始终的线索。
在我和奶奶相处的这十几年中,“果园”和“新家具”成了两个特写的镜头,是文章里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间这个“小偷”,偷走了我和奶奶的身高差距,却偷不走我和奶奶之间浓浓的祖孙情谊,这篇文章的主旨就凸显出来了。
所有想写的内容都在一张小小的图片里,通过文字和图画进行表述,所以写作的时候就可以借鉴提纲上所提炼出的内容进行构思,进行动笔。
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这是评课专家徐南南老师留给我们的思考题,我会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