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一轮练习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练习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3章 2 氮的循环题组训练3(含解析)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氮的循环氨、铵盐的性质及实验1.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
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
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解释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NH3与浓盐酸反应产生了NH4Cl固体B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C 氯化物溶液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D 干燥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是一种可溶性碱【解析】选A。
B项,NH3与浓硫酸反应;C项,AlCl3、MgCl2等氯化物溶液均可与NH3反应使溶液变浑浊;D项,NH3+H2O NH3·H2O N H4++OH-,氨水呈碱性,NH3·H2O 是碱,NH3不属于碱。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019江苏)NH4HCO3可用作化肥B.(2018江苏) NH 4Cl与Ca(OH)2混合加热可生成NH3C.(2017江苏)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D.(2017天津)用烧碱处理含高浓度N H4+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解析】选C。
NH4HCO3可以用作化肥是因为含有氮元素,A正确;实验室可用NH4Cl和Ca(OH)2混合共热制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B正确;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热,所以氨可用作制冷剂,C错误;烧碱可与铵根离子反应产生氨气,D正确。
【归纳提升】氨的催化氧化深度思考(1)空气通入氨水的目的:让氨气挥发,使氧气和氨充分混合。
(2)锥形瓶中气体呈红棕色的原因:NH3被氧化为NO,NO遇到空气中的O2又迅速被氧化为红棕色的NO2。
(3)瓶内有白烟出现的原因:由于锥形瓶里有水蒸气存在,水蒸气和NO2反应生成了HNO3:3NO2+H2O2HNO3+NO,HNO3再跟NH3反应生成微小的白色NH4NO3晶体:NH3+HNO3NH4NO3。
(4)悬空铂丝总是呈红色的原因:NH3与O2在铂丝的表面上进行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足以使铂丝继续保持红热状态。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3-2氮的循环精品 鲁科版
②由于液体受热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酒精等)或 发生化学反应,使容器内产生大量气体,压强迅速增 大,促使容器内液体迅速向外流动,也能形成喷泉。 如喷雾器、人造喷泉、火山喷发等均是此原理。
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 (1)气体在吸收液中被吸收的既快又多,如NH3、HCl 用水吸收,CO2、SO2用NaOH溶液吸收等。 (2)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3)烧瓶内气体纯度要大。
2.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氨气应使用________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 可选用________作干燥剂。
(2)加热浓氨水
②装置:下左图所示。
2.喷泉实验 (1)喷泉形成的原理 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这种压强差的作用 下,液体迅速流动,通过带有尖嘴的导管喷出,即形 成喷泉。 (2)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的两类情况
①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或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中的溶 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当外部的水或溶液接触容器内气 体时,由于气体大量减少,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 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H溶液 C.CaCO3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图乙锥形瓶外放一水槽,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水 槽中加入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喷 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甲为 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 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 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 成喷泉的是( ) A.HCl和H2O B.O2和H2O C.NH3和H2O D.CO2和NaOH溶液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分层训练10 氮的循环 鲁科版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训练10 氮的循环鲁科版1.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其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
引燃后产生的高温气体主要是CO2、H2O、N2、NO,这些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喷出大量“红烟”,产生“红烟”的原因是( )A.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B.NO遇空气生成NO2C.CO2与NO反应生成CO和NO2D.NO和H2O反应生成H2和NO2B[引燃后产生的高温气体主要是CO2、H2O、N2、NO等无色气体,一氧化氮容易被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
]2.通过一步反应不能直接完成的是( )①N2→NO2②NO2→NO③NH3→NO④NH3→N2⑤Cu→Cu(NO3)2⑥HNO3→NO2A.①④B.②⑤C.③④⑥ D.①D[①N2与氧气反应生成NO再与氧气反应生成NO2需两步完成;②NO2与水反应生成NO,一步完成;③NH3与氧气反应生成NO,一步完成;④NH3与氯气反应生成N2,一步完成;⑤Cu 与硝酸反应生成Cu(NO3)2,一步完成;⑥浓HNO3与铜反应生成NO2,一步完成。
] 3.下列有关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直接生成NO2②铵盐都不稳定,受热分解都生成氨气③向Fe(NO3)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变化④实验室采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用碱石灰除去氯化氢的方法制备氨气A.①③④ B.①③C.①④ D.①②③④D[在放电条件下,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一氧化氮而不是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①错误;硝酸铵加强热时剧烈分解发生爆炸生成氮气、二氧化氮和水,②错误;向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把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同时自身被还原成一氧化氮,③错误;氯化铵受热易分解,冷却时又生成氯化铵,所以得不到氨气,④错误。
]4.用内置有螺旋状铜丝的胶头滴管小心吸取一滴管浓硝酸后迅速插入细口瓶中(如图所示),滴管与瓶口接触处垫一小块滤纸使滴管与瓶口留少量空隙,依次观察到如下现象:①滴管内产生红棕色气体,液面下降;②随后滴管内的液面上升,气体变成无色;③滴管内的液面再次下降。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辅导与测试 第3章 第2节氮的循环高考真题重组 鲁科版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辅导与测试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高考真题重组鲁科版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2013·高考江苏卷)B.检验NH+4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气体(2013·高考福建卷)C.可用蘸取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2013·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Ⅱ) D.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2012·高考山东卷)解析:NH3溶于水显碱性,检验NH+4时要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B错。
答案:B2.(2013·高考上海卷)氰酸铵(NH4OCN)与尿素[CO(NH2)2]A.都是共价化合物B.都是离子化合物C.互为同分异构体D.互为同素异形体解析:氰酸铵属于铵盐,是离子化合物,A项错误;尿素是共价化合物,B项错误;氰酸铵与尿素的分子式均为CON2H4,因此属于同分异构体,C项正确;同素异形体是指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而氰酸铵与尿素属于化合物,D项错误。
答案:C3. (2013·高考上海卷)将X气体通入BaCl2溶液,未见沉淀生成,然后通入Y气体,有沉淀生成,X、Y不可能是( )解析:A项,会有沉淀(单质硫)22溶液中无现象,再通入CO2也不会有BaCO3沉淀生成;C项,会有BaCO3沉淀生成;D项,后通入的Cl2可将先通入的SO2氧化为H2SO4,因此后有BaSO4沉淀生成,故答案为B。
答案:B4.(2013·高考安徽卷)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解析:结合题给装置图从反应物的选择、反应条件、收集方法以及尾气吸收方法等方面进行逐一的分析判断,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
A.可以利用题目提供的试剂制取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收集氨气时,c中的导管应“短进长出”,所以错误。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第2讲氮的循环课时练习 鲁科版
1.起固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A .N 2和H 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 3B .NO 与O 2反应生成NO 2C .NH 3催化氧化生成NOD .由NH 3制NH 4HCO 3和(NH 4)2SO 4【解析】 氮的固定是指将空气中N 2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
符合题意的为A 项。
【答案】 A2.将盛有12 mL NO 2和O 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2 mL 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O 2的体积和剩余的2 mL 气体分别是( )A .1.2 mL ,NOB .2.4 mL ,O 2C .3.5 mL ,O 2D .4 mL ,NO【解析】 解题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为:4NO 2+O 2+2H 2O===4HNO 33NO 2+H 2O===2HNO 3+NO设O 2的体积为x ,剩余的气体有两种可能:①若剩O 2,则V 剩=x -14(12 mL -x)=2 mL , 解得x =4 mL ,选项B 、C 不正确。
②若剩NO ,则V 剩=13[(12 mL -x)-4x]=2 mL , 解得x =1.2 mL ,选项D 不正确,选项A 正确。
【答案】 A3.(2010年湛江调研)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 .向Fe(NO 3)2稀溶液中加入盐酸:3Fe 2++4H ++NO 3-===3Fe 3++NO↑+2H 2OB .铜片与浓HNO 3:Cu +NO 3-+4H +===Cu 2++NO↑+2H 2OC .氯化铵浓溶液跟浓NaOH 溶液混合后加热:NH 4++OH -=====△NH 3·H 2OD .碳酸氢铵溶液与足量的NaOH 溶液混合后加热:NH 4++OH -=====△NH 3↑+H 2O【解析】 B 项应为Cu +4H ++2NO 3-===Cu 2++2NO 2↑+2H 2O ;C 项应为NH 4++OH -=====△NH 3↑+H 2O ;D 项中HCO 3-也参与反应,应为NH 4++HCO 3-+2OH -=====△NH 3↑+CO 32-+2H 2O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3章 2 氮的循环题组训练4(含解析)鲁科版-鲁科版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氮的循环(2020·文昌模拟)下列装置适用于实验室制氨气并验证氨气的某化学性质,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氨气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C.用装置丙验证氨气具有还原性D.用装置丁吸收尾气【解析】选C。
A项,用装置甲制取氨气需要加热,错误。
B项,氨气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错误。
C项,氨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N2、水和铜,可以验证氨气具有还原性,正确。
D项,用装置丁吸收尾气容易引起倒吸,错误。
【加固训练】NH3及其盐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Ⅰ.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常见方法如下:序号方法装置①氯化铵与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②浓氨水加热③浓氨水滴加到固体烧碱上(1)方法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表中所列方法,从下列图中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并将其序号填入表中装置栏中。
Ⅱ.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部分夹持仪器未画出),探究氨气的还原性并检验产物。
实验现象为黑色CuO变为红色,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为蓝色,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无污染的气体。
(3)写出氨气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4)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该装置存在明显缺陷,应在上述装置最后连接一个尾气吸收装置,你认为可选用________(填字母)。
【解析】Ⅰ.(1)氯化铵与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生成氨气、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氯化铵与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备气体是固体+固体气体的反应,选择装置b;浓氨水加热是液体直接加热得到氨气,选择装置a;浓氨水滴加到固体烧碱上不需要加热,利用固体烧碱溶解放热使一水合氨分解生成氨气,选择装置c。
Ⅱ.发生装置是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反应生成氨气、氯化钙和水蒸气,通过干燥管中碱石灰吸收水蒸气,得到干燥氨气,通过玻璃管与氧化铜加热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最后通过无水硫酸铜检验生成的水蒸气。
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 3.2氮的循环 练习(含解析)
氮的循环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氮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氮气是由氮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所以化学性质不活泼B. 1mol N2可与3mol H2完全反应生成2mol NH3C. 电闪雷鸣的雨天,雨水中会含有一定量的硝酸,其中发生的反应之一是N2+2O2=2NO2D. NO、NO2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且二者都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大气污染物2.下列叙述正确的有()①SO2、NO、NO2都是形成酸雨的因素,都能和水反应生成酸②NH3、H2S均不能用浓硫酸干燥③水晶的主要成分是SiO2④SiO2与C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都不能与酸反应⑤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处理Cl2和SO2废气⑥NO只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而NO2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集气法.A. 2项B. 3项C. 4项D. 5项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0.1mol NH3溶于足量水中(不考虑氨气挥发),溶液中N原子的数目为0.1N AB. 标准状况下,22.4LNO与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O原子数为3N AC. 0.1molN2与足量的H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是0.6N AD. 58.5g的NaCl固体中含有N A个氯化钠分子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Na2O2吸收CO2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B. 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C. 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D. 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5.在一定条件下,将NO2和O2的混合气体12mL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2mL气体(同温同压下),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为()①1.2mL②2.4mL③3mL④4mL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6.下列事实与结论正确的是()A. ①⑥B. ②⑤C. ④⑥D. ③⑤7.NO因污染空气而“臭名昭著”,而奇妙的作用也使其成为“明星分子”.如可用于制HNO3、肥料、炸药、促进血管扩张、促进免疫功能、增强记忆等.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生成NO的是()A. Cu+HNO3(稀)B. N2+O2C. NH4Cl+O2D. NO2+H2O8.实验室用稀硝酸与铜反应制备硝酸铜晶体及NO气体,需经过铜与稀硝酸反应、收集NO、尾气处理、制取硝酸铜晶体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用装置甲制取Cu(NO3)2和NOB. 用装置乙收集NOC. 用装置丙吸收尾气D. 用装置丁蒸发结晶制Cu(NO3)2⋅3H2O9.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A. 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B. 氨水中的NH3·H2O电离出少量的OH−C. 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电离D. 氨本身的碱性弱10.某同学探究氨和铵盐的性质,对相关实验操作及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室温下测定等浓度氨水和NaOH溶液的pH,比较氨水和NaOH碱性强弱B. 将氨水缓慢滴入AlCl3溶液中,研究Al(OH)3的两性C. 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观察到白烟D. 加热除去NH4Cl中的少量NaHCO311.为落实“五水共治”,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4+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下流程。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练习 第三章 第二讲 氮的循环(答案+解析)
第二讲氮的循环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硝酸化学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浓、稀硝酸都能使蓝色石蕊试纸最终变为红色B.硝酸能与Na2CO3反应,但不生成CO2C.硝酸可与Na2S反应制得H2S气体D.浓硝酸因分解放出的NO2又溶解于硝酸而呈黄色解析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强酸,并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浓硝酸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退色,故选项A错;硝酸是一种氧化性酸,可氧化许多还原性物质,因此硝酸与Na2S反应不能生成H2S,与Na2CO3反应能生成CO2,所以选项B、C错;选项D正确。
答案 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B.1 mol Cu和足量稀HNO3反应产生N A个NO分子(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C.pH=1的溶液中,Fe2+、NO-3、SO2-4、Na+不能大量共存D.铁溶于稀HNO3,溶液变黄,发生离子反应为3Fe+8H++2NO-3===3Fe2++2NO↑+4H2O答案C解析A项,NO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易被O2氧化为NO2;B项,n(NO)=1 mol×23=23mol,N(NO)=23N A;C项,pH=1时,NO-3氧化Fe2+;D项,溶液变黄,Fe被HNO3氧化为Fe3+。
3.铵盐是一类重要的氮的化合物,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 mol NH 4+含有的电子数为11N AB .NH 4+中N 元素的化合价为-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常作氧化剂C .0.1 L 3 mol ·L -1的NH 4NO 3溶液中氮原子数等于0.6N AD .硫酸铵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而氯化铵中只含有离子键解析 1个NH 4+中含有10个电子,A 错;NH 4+中N 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化合价最低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常作还原剂;B 错误;0.1 L 3 mol·L -1的NH 4NO 3溶液中的氮原子数为0.6 N A ;C 正确;铵根离子中,氮与氢原子之间为共价键,D 错。
高三鲁科版化学一轮复习题库 3-2 氮的循环 含解析
第二讲氮的循环一、选择题1.中新网沈阳4月18日电,沈阳市公安局查获掺入非食品添加剂的毒豆芽二十余吨.经检测,毒豆芽中含有亚硝酸钠(NaNO2)等有害物质,过量或长期食用含亚硝酸钠的食品会致癌。
亚硝酸钠是一种防腐剂和增色剂,其在酸性条件下会产生NO和NO2。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NaN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B.亚硝酸钠属于离子化合物C.NaNO2与胃酸作用的离子方程式为:2NO-2+2H+===NO↑+NO2↑+H2OD.1 mol NaNO2在酸性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NO和N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解析NaNO2中的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既能升高又能降低,A正确;NaNO2是离子化合物,B正确;胃酸属于强酸,NaNO2是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C正确;根据C中离子方程式分析可知:1 mol NaNO2在酸性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NO和N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应为0。
5 mol,D不正确。
答案D2.将22.4 L某气态氮氧化合物与足量的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1。
2 L(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NO2B.N2O3C.N2O D.N2O4解析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由题知气态氮氧化合物和生成的N2物质的量之比为2∶1,可知1 mol该氮的氧化物中含有1 mol 氮原子,故设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O x.NO x+x Cu错误!x CuO+错误!N2,可知x=1或2均可(根据原子守恒,观察可得出)。
答案A3.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有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 mL甲气体经过如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 )A.NH3、NO2、N2B.NH3、NO、CO2 C.NH3、NO2、CO2D.NO、CO2、N2解析由题意,无色混合气体中一定无NO2,100 mL气体通入浓H2SO4后,体积变为80 mL,一定有NH3,经Na2O2后变为红棕色,则含有CO2和NO,最后无气体剩余,则不含N2.答案B4.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物a b c质选项A Al AlCl3Al (OH)3B HNO3NO NO2C Si SiO2H2SiO3D CH2===CH2CH3CH2OHCH3CHO解析A项,Al(OH)3变为Al不可能一步实现;B项正确;C 项,SiO2变为H2SiO3、H2SiO3变为Si都不可能一步实现;D项,CH3CHO不可能一步变为CH2===CH2。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二节氮的循
课时作业9 氮的循环(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下列环境问题与产生的主要原因不相符的是( )。
①“臭氧空洞”主要是大量使用氟氯代烃等引起的②“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NO2等引起的③“酸雨”主要是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的④“白色污染”主要是由聚乙烯塑料等引起的⑤“厄尔尼诺”现象是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的⑥“温室效应”主要是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的⑦“赤潮”主要是由水体中P、N等元素过量引起的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⑤C.全部 D.只有③2.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
其原因是( )。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②幕布的质量增加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下图是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
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现象解释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NH3与浓盐酸反应生成了NH4Cl固体B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C 氯化物溶液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D 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是一种可溶性碱4.如图所示,在一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有一悬浮的小球,当向烧杯中加入(或通入)下列物质后,小球沉到水底的是( )。
A.HCl B.NH3C.浓H2SO4 D.浓HNO35.烧瓶中放入铜片和稀硝酸,来制取较纯净的一氧化氮,反应开始后发现烧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这时的操作应是( )。
A.立即接上收集容器,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待烧瓶中红棕色气体消失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待烧瓶中红棕色气体消失后,用排水法收集D.立即用排水法收集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B.1 mol Cu和足量稀HNO3反应产生N A个NO分子(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C.pH=1的溶液中,Fe2+、NO-3、SO2-4、Na+不能大量共存D.铁溶于稀HNO3,溶液变黄,发生离子反应为3Fe+8H++2NO-3===3Fe2++2NO↑+4H2O 7.氮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含氮化合物及其性质的多样性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高三鲁科化学一轮复习题库 氮的循环 含解析
第二讲 氮的循环一、选择题1.中新网沈阳4月18日电,沈阳市公安局查获掺入非食品添加剂的毒豆芽二十余吨。
经检测,毒豆芽中含有亚硝酸钠(NaNO 2)等有害物质,过量或长期食用含亚硝酸钠的食品会致癌。
亚硝酸钠是一种防腐剂和增色剂,其在酸性条件下会产生NO 和NO 2。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NaNO 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B .亚硝酸钠属于离子化合物C .NaNO 2与胃酸作用的离子方程式为: 2NO -2+2H +===NO ↑+NO 2↑+H 2OD .1 mol NaNO 2在酸性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NO 和NO 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 解析 NaNO 2中的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既能升高又能降低,A 正确;NaNO 2是离 子化合物,B 正确;胃酸属于强酸,NaNO 2是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C 正确;根据C 中 离子方程式分析可知:1 mol NaNO 2在酸性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NO 和NO 2,转移电子 的物质的量应为0.5 mol ,D 不正确。
答案 D2.将22.4 L 某气态氮氧化合物与足量的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1.2 L(体积 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 A .NO 2 B .N 2O 3 C .N 2O D .N 2O 4解析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由题知气态氮氧化合物和生成的 N 2物质的量之比为2∶1,可知1 mol 该氮的氧化物中含有1 mol 氮原子,故设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O x 。
NO x +x Cu=====△x CuO +12N 2,可知x =1或2均可(根据原子守恒,观察可得出)。
答案 A3.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有NO 、CO 2、NO 2、NH 3、N 2中的几种,将100 mL 甲气体经过如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A.NH3、NO2、N2B.NH3、NO、CO2C.NH3、NO2、CO2D.NO、CO2、N2解析由题意,无色混合气体中一定无NO2,100 mL气体通入浓H2SO4后,体积变为80 mL,一定有NH3,经Na2O2后变为红棕色,则含有CO2和NO,最后无气体剩余,则不含N2。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2氮的循环练习1.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氮的循环 同步测试1.下列变化属于固氮的是 ( )A .N 2与H 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 3B .NO 和O 2反应生成NO 2C .NH 3催化氧化为NOD .由NH 3制NH 4Cl 、(NH 4)2SO 4等2.关于氮气的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很不活泼B .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OC .在水中溶解度小(通常情况下)D .跟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氮气是氧化剂3.氮气能大量存在于空气的根本原因是( ) A .氮气性质稳定,即使在高温下也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B .氮气比空气轻,且不溶于水C .氮分子中两个氮原子结合很牢固,分子结构稳定D .氮气无氧化性,也无还原性,不跟其他物质反应4.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装有N 2和NO 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经足够长的时间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53,则原混合气体中氮气与二氧化氮的体积比是( )A .2:3B .3:2C .3:5D .5:3 5.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其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
引燃后产生的高温气体主要是CO 2、H 2O 、N 2、NO ,这些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声看到火箭喷出大量红烟。
产生红烟的原因是( )A.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B.NO遇空气生成NO2C.CO2与NO反应生成CO与NO2D.NO和H2O反应生成H2和NO26.某同学弄清楚喷泉实验的原理后,有了一个创新的想法,如果改换一下烧瓶内的气体,改换一下胶头滴管和烧杯内的液体,也应该可以做喷泉实验。
他用课本上所用的装置实际做了一下,果真得到了美丽的喷泉。
那么,下列四种组合中不可能是该同学所设计的组合的是( )A.氯化氢和水B.氧气和水C.二氧化碳和NaOH溶液D.氯气和NaOH溶液7.能鉴别Na2SO4、NH4NO3、KCl、(NH4)2SO4四种溶液(可以加热)的一种试剂是( ) A.BaCl2B.Ba(NO3)2C.B a(O H)2D.AgNO3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氨气能在空气中燃烧B.氨水显碱性C.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产生白色烟雾D.在反应NH3+H+==NH+4中,NH3失去电子被氧化9.任何氨盐都具有的性质是( ) A.都易溶于水B.加热都放出氨气C.只有与碱作用才产生氨气D.都不能与其他盐反应10.关于铵根离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均无色B.加热可与OH―反应生成NH3C.只存在于溶液中D.具有还原性,一定条件下可被氧化11.检验某晶体是否为铵盐时,将待检物取出少量放在试管中,之后( ) A.加烧碱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B.直接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C.加烧碱溶液,加热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D.加水溶解,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是否变红12.如下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13.制备干燥氨气所需的药品是( ) A.NH4Cl溶液、NaOH溶液、CaCl2固体B.饱和氨水C.NaOH溶液、NH4Cl晶体、浓H2SO4D.NH4Cl固体、碱石灰、消石灰14.已知NH3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如下图所列装置中不适宜作NH3尾气吸收的是( )15.氨气可以做喷泉实验,这是利用氨气( ) A.易液化B.比空气轻C.极易溶于水D.能跟水反应16.氨水呈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 ) A.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B.氨水中的NH3·H2O 电离出少量的OH–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电离D.氨本身的碱性弱17.物质的量相等的下列气体,常温下在密闭容器中混合,完全反应后容器内压强降低最多的是( )A.NH3和O2B.NO和O2C.H2和Cl2D.HCl和NH318.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NO、O2、NH3、CO2、HCl中的两种或几种组成。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氮的循环 第2课时 氨与铵态氮肥作业 鲁科版必修1
第2课时 氨与铵态氮肥[基础达标]1.如下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解析:选C 。
给试管中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必须稍向下倾斜。
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向盐酸中滴加氨水:H ++OH -===H 2OB .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CO -3+OH -===CO 2-3+H 2OC .NH 4HCO 3溶液与过量NaOH 溶液混合加热:NH +4+OH -===NH 3↑+H 2OD .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OH -+NH +4=====△H 2O +NH 3↑解析:选D 。
A 中的氨水应写化学式,A 不正确;B 中NaHCO 3溶液与足量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 2++HCO -3+OH -===BaCO 3↓+H 2O ,B 不正确;C 中HCO -3应参与反应:NH +4+HCO -3+2OH -=====△NH 3↑+2H 2O +CO 2-3,C 不正确。
3.为了更简便制取干燥的氨气,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 )A .NH 4Cl 和H 2SO 4(浓)混合加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B .N 2+H 2―→NH 3,用烧碱干燥C .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D .加热NH 4HCO 3,气体用P 2O 5干燥解析:选C 。
A 项中两反应物加热不能得到氨气。
B 项中需高温、高压、催化剂等反应条件,而且此反应是可逆反应,NH 3中含有N 2和H 2。
D 项NH 4HCO 3=====△NH 3↑+H 2O +CO 2↑,而P 2O 5不吸收CO 2。
4.有以下四种溶液:①NH 4Cl ,②(NH 4)2SO 4,③NaCl , ④Na 2SO 4,下列试剂能将它们区别开的是( ) A .HCl B .BaCl 2 C .NaOH D .Ba(OH)2解析:选D 。
HCl 与四种物质都无明显现象;BaCl 2与②、④均有白色沉淀生成;NaOH 与①、②均能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Ba(OH)2可区别开四种物质:2NH 4Cl +Ba(OH)2=====△2NH 3↑+2H 2O +BaCl 2,(NH 4)2SO 4+Ba(OH)2=====△BaSO 4↓+2NH 3↑+2H 2O ,Na 2SO 4+Ba(OH)2===BaSO 4↓+2NaOH。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氮的循环学案 鲁科版
第2节氮的循环考纲定位全国卷5年考情1.掌握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2.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3.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2017年:Ⅰ卷T26;Ⅱ卷T8(C)、T13(C)2016年:Ⅰ卷T8(B)、T10(B)、T26;Ⅱ卷T26(4)(5);Ⅲ卷T272015年:Ⅰ卷T7、T8(D)、T10(A);Ⅱ卷T13(B)2014年:Ⅰ卷T8(C)、T27;Ⅱ卷T282013年:Ⅰ卷T7(B)考点1| 氮气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及应用(对应学生用书第52页)[考纲知识整合]1.自然界中氮的存在和氮的固定2.N2的性质及应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熔点、沸点比O2的低。
(2)化学性质N2的电子式为:N⋮⋮N:,结构式为N≡N。
①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N2表现氧化性。
②与M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3Mg=====点燃Mg3N2,N2表现氧化性。
③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O2=====放电或高温2NO,N2表现还原性。
提醒:氮元素是一种活泼非金属,但N2稳定的原因是N2分子中氮氮叁键很稳定,不易断裂,难发生化学反应。
3.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N2O、NO、NO2、N2O4、N2O3、N2O5等,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N2O3、N2O5;NO2与N2O4能相互转化2NO2N2O4(写方程式)。
(2)NO、NO2的比较NO NO2颜色无色红棕色毒性有毒有毒溶解性难溶于水易溶于水与O2或与H2O反应2NO+O2===2NO23NO2+H2O===2HNO3+NO 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与人体、环境的关系①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②转化成NO2,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实验探究]在进行NO2溶于水的实验时有如图所示操作。
(1)将充满NO2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红棕色气体逐渐变为无色,水位上升,最后水充满整个试管的23。
近年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课后达标检测鲁科版(2021年整理)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课后达标检测鲁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课后达标检测鲁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课后达标检测鲁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2节氮的循环[课后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氮氧化合物对环境的损害作用极大,下列环境问题中氮氧化合物不是“重要成分"的是( )A.酸雨B.光化学烟雾C.臭氧层空洞D.温室效应答案:D2.下列含氮化合物中氮元素只有还原性的是()A.NO B.NH3C.HNO3D.NH4NO3解析:选B。
当氮元素呈现最低价(-3)时,只有还原性。
3.起固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A.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B.NO与O2反应生成NO2C.NH3催化氧化生成NOD.由NH3制NH4HCO3和(NH4)2SO4解析:选A。
氮的固定是指将空气中N2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
符合题意的为A项.4.实验室收集NO、NO2、NH3三种气体( )A.均可用排水法B.均可用向上排气法C.NO、NH3用向上排气法,NO2用排水法D.NO用排水法,NO2用向上排气法,NH3用向下排气法解析:选D。
2NO+O2===2NO2,不能用排气法收集NO;NH3极易溶于水,NO2与水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故NO2、NH3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5.汽车尾气装置中,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中NO为氧化剂,N2为氧化产物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NO和N2C.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D.催化转化总化学方程式为2NO+O2+4CO错误!4CO2+N2解析:选D。
【优质文档】氮的循环练习题鲁科版高中化学一轮复习(配有课件)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NH3 充满试管 ②不能 CaCl2+8NH 3===CaCl2·8NH3
(2)①
CaO+
H
2O===Ca(OH)2,反应放热,
NH
3·H
△ 2O=====NH
3↑+
H2O
②用蘸取
少许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收集 NH 3 的容器口,若产生白烟,说明容器已收集
满 NH 3,反之,则没有收集满;或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收集 NH3 的容
B 与 Mg 反应, B 应为 CO2,C 与 Na2O2 反应生成 G,C 可能为 H2O,D 与 G
化性, A 对; HNO 2 的酸性比碳酸强但比硫酸弱,故 CO2 不能与亚硝酸盐作
用而硫酸能, B 错、 C 对;酸性条件下, NaNO2 有氧化性,而 I-具有强还原
性, NO-2 能将 I-氧化成 I2,D 对。
答案 B 7.一定体积 0.01 mol L·-1 的稀硝酸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铁、铝混合物,已知
解析 a 和 b 混合后气体变成红棕色,可知 a 和 b 分别为 NO、O2 中的一种;
b 通入氢硫酸中产生淡黄色浑浊, 则 b 为 O2,a 为 NO;c 和 d 混合产生白烟,
则 c 和 d 分别为 NH 3、HCl 中的一种; c 通入少量溴水中使溴水变成无色透明
液体,则 c 为 NH 3,d 为 HCl ;e 通入少量溴水中, 溴水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
产生白烟
(3)c 和 e 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
溴水都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
(4)b 和 e 分别通入氢硫酸中
都产生淡黄色浑浊
a、b、c、d、e 依次可能是
( )。
A.O2、NO、HCl 、NH 3、 CO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化学一轮练习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练习1.自然环境是由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组成旳。
如图是自然环境中部分无机物循环示意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旳是()A.雷雨天氮气和氧气旳反应属于自然固氮旳一种方式B.由于人类活动,破坏了自然界中碳、氮等单质及其化合物间旳原有平衡C.自然界中不存在硫及其化合物旳循环,所以在示意图中没能体现D.我们身体中旳某个水分子可能来源于侏罗纪美洲旳一只恐龙身上解析:选C。
雷雨天,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旳条件下反应生成NO,由单质生成化合态,属于自然固氮旳一种方式,A正确;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如汽车、燃煤等排放大量旳氮氧化物和碳氧化物,从而引起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等危害,B正确;虽然图中没有给出硫及其化合物旳循环,但自然界中存在着硫旳循环,如火山爆发、酸雨形成、硫酸盐被农作物吸收等,C错误;根据元素守恒及循环性,可以判断答案D正确。
2.如图所示,相同条件下,两个容积相同旳试管分别装满NO2和NO气体,分别倒置于水槽中,然后通过导管缓慢通入氧气,边通边慢慢摇动试管,直到两个试管内充满液体。
假设试管内旳溶质不向水槽中扩散,则两个试管内溶液物质旳量浓度之比为()A.1∶1B.5∶7C.7∶5 D.4∶3解析:选A。
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旳NO2和NO旳物质旳量相同,根据氮原子守恒,二者反应后生成相同物质旳量旳HNO3,所得溶液体积相同,因此溶液物质旳量浓度也相同。
答案选A。
3.(2012·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月考)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旳同学设计旳4个喷泉实验方案。
下列有关操作中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旳是()A.挤压装置①旳胶头滴管使稀盐酸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B.挤压装置②旳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旳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D.向装置④旳水槽中慢慢加入适量旳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解析:选A。
A项中稀盐酸与Cl2不能发生反应,烧瓶内旳压强没有减小,不能引发喷泉现象;B项中挤入旳NaOH溶液与CO2作用,导致烧瓶内旳压强降低,在大气压作用下,烧杯内旳水被压入烧瓶而形成喷泉;C项中鼓入空气使锥形瓶内旳压强增大,从而将水压入烧瓶而形成喷泉;D项中浓硫酸溶于水时放热,使锥形瓶内旳NH3·H2O分解生成NH3,并进入烧瓶,与HCl作用生成NH4Cl,从而导致烧瓶内旳压强降低,锥形瓶内旳氨水进入烧瓶而形成喷泉。
4.(2012·河南周口高三第一次模拟)为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产物中气体为NO,设计如图实验(实验过程中活塞2为打开状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旳是()A.关闭活塞1,加入稀硝酸至液面a处B.在装置左侧稍加热可以加快稀硝酸与铜旳反应速率C.通过关闭或开启活塞1可以控制反应旳进行D.反应开始后,胶塞下方有无色气体生成,还不能证明该气体为NO解析:选A。
如果关闭活塞1,稀硝酸加到一定程度后,左侧液面将不再升高,即不可能加到液面a处,A错误。
B正确。
关闭活塞1时,产生旳气体聚集在铜丝附近使得U型管液面左低右高,当左面铜丝接触不到硝酸后,反应停止;由于活塞2是打开旳,打开活塞1后,两边液面恢复水平位置,继续反应,所以活塞1可以控制反应旳进行,C正确。
胶塞下方有无色气体生成,此时还要打开活塞1使得该气体进入上面旳球体里,看到有红棕色现象(生成NO2)才能证明生成旳是NO气体,D正确。
5.建筑工地常用旳NaNO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
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NaNO 2+HI ―→NO +I 2+NaI +H 2O(未配平)(1)上述反应旳氧化剂是________;若有1 mol 旳还原剂被氧化,则反应中转移电子旳数目是________。
(2)根据上述反应,可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旳物质进行实验,以鉴别NaNO 2和NaCl ,可选用旳物质有:①水 ②碘化钾淀粉试纸 ③淀粉 ④白酒 ⑤食醋。
下列几组合适旳是________(填序号)。
A .①②B .①②④C .①②⑤D .③⑤(3)某厂废切削液中,含有2~5%旳NaNO 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采用NH 4Cl 能使NaNO 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旳N 2,反应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用烧碱处理硝酸工业尾气(NO 、NO 2)可以获得副产品NaNO 2,变废为宝。
若采用a L b mol/L 旳烧碱处理硝酸工业尾气,最多可以获得NaNO 2旳物质旳量为________ mol 。
解析:(1)上述反应旳氧化剂是NaNO 2,还原剂是HI 。
1 mol HI 被氧化,失去1 mol 电子,即转移电子旳个数为N A 。
(2)根据题目提供旳化学方程式,要想检验NaNO 2,必须提供碘离子、氢离子、淀粉等物质。
因而最简单旳组合是②⑤,较合适旳组合为①②⑤。
(4)根据Na 守恒,最多可以获得ab mol 旳NaNO 2。
答案:(1)NaNO 2 6.02×1023或N A (2)C(3)NH 4Cl +NaNO 2===NaCl +N 2↑+2H 2O(4)ab1.(2009·高考宁夏卷)将22.4 L 某气态氮氧化合物与足量旳旳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1.2 L(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该氮氧化合物旳化学式为( )A .NO 2B .N 2O 3C .N 2OD .N 2O 4解析:选A 。
相同条件下,气体旳体积比即为物质旳量之比,由题知气态氮氧化合物和生成旳N 2物质旳量之比为2∶1,可知1 mol 该氮旳氧化物中含有1 mol 氮原子,故设该氮氧化合物旳化学式为NO x 。
NO x +x Cu=====△x CuO +12N 2,可知x =1或2均可(根据原子守恒,观察可得出)。
2.(2009·高考江苏卷)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旳是( )物质选项a b c A Al AlCl 3 Al(OH)3B HNO 3 NO NO 2C Si SiO 2 H 2SiO 3D CH 2===CH 2 CH 3CH 2OH CH 3CHO解析:选B 。
A 项,Al(OH)3变为Al 不可能一步实现;B 项正确;C 项,SiO 2变为H 2SiO 3、H 2SiO 3变为Si 都不可能一步实现;D 项,CH 3CHO 不可能一步变为CH 2===CH 2。
3.(2011·高考江苏卷)高氯酸铵(NH 4ClO 4)是复合火箭推进剂旳重要成分,实验室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NaClO 4(aq)+NH 4Cl(aq)=====90℃NH 4ClO 4(aq)+NaCl(aq)(1)若NH 4Cl 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上述反应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得到旳混合溶液中NH 4ClO 4和NaCl 旳质量分数分别为0.30和0.15(相关物质旳溶解度曲线见下图)。
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NH4ClO4晶体旳实验操作依次为(填操作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燥。
(3)样品中NH4ClO4旳含量可用蒸馏法进行测定,蒸馏装置如下图所示(加热和仪器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步骤1:按上图所示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2:准确称取样品a g(约0.5 g)于蒸馏烧瓶中,加入约150 mL水溶解。
步骤3:准确量取40.00 mL约0.1 mol·L-1H2SO4溶液于锥形瓶中。
步骤4:经滴液漏斗向蒸馏烧瓶中加入20 mL 3 mol·L-1NaOH溶液。
步骤5:加热蒸馏至蒸馏烧瓶中剩余约100 mL溶液。
步骤6:用新煮沸过旳水冲洗冷凝装置2~3次,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
步骤7:向锥形瓶中加入酸碱指示剂,用c 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OH 标准溶液V1 mL。
步骤8:将实验步骤1~7重复2次。
①步骤3中,准确量取40.00 mL H2SO4溶液旳玻璃仪器是________。
②步骤1~7中,确保生成旳氨被稀硫酸完全吸收旳实验步骤是________(填步骤序号)。
③为获得样品中NH4ClO4旳含量,还需补充旳实验是________。
解析:(1)氨气和浓盐酸旳反应是放热反应。
(2)由于NH4ClO4受热易分解,其溶解度受温度旳影响变化很大,且温度越高其溶解度越大,而氯化钠旳溶解度受温度旳影响变化不大,因此要获得其晶体,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为了减少其溶解,采用冰水洗涤。
(3)①滴定管能读到小数点后两位,因此选择酸式滴定管量取稀硫酸。
②检查装置旳气密性以免氨气逸到空气中;充分加热蒸馏烧瓶中旳液体,使氨气完全逸出被吸收;把冷凝管洗涤,并将洗涤液也加到锥形瓶中,保证氨气不损失。
③硫酸旳浓度约为0.1 mol·L-1,要求获得NH4ClO4旳含量,需要知道硫酸旳准确浓度。
答案:(1)氨气与浓盐酸反应放出热量(2)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冰水洗涤(3)①酸式滴定管②1,5,6③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2SO4溶液旳浓度(或不加高氯酸铵样品,保持其他条件相同,进行蒸馏和滴定实验)1.“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下列环境问题与产生旳主要原因不.相符旳是()①“臭氧空洞”主要是大量使用氟氯代烃等引起旳②“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NO2等引起旳③“酸雨”主要是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旳④“白色污染”主要是由聚乙烯塑料等引起旳⑤“厄尔尼诺”现象是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旳⑥“温室效应”主要是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旳⑦“赤潮”主要是由水体中P、N等元素过量引起旳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⑤C.全部D.只有③解析:选D。
“臭氧空洞”主要是氟氯代烃引起旳,而NO x对“臭氧空洞”旳形成也有一定作用;“酸雨”旳形成主要是SO2及NO x引起旳,故③不正确。
2.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旳舞台幕布不易着火。
其原因是()①幕布旳着火点升高②幕布旳质量增加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④氯化铵分解产生旳气体隔绝了空气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B。
NH4Cl受热易分解且吸收热量;分解产生旳NH3和HCl在幕布周围,隔绝了空气。
3.若(NH4)2SO4在强热时分解旳产物是SO2、N2、NH3和H2O,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旳N原子数之比为()A.1∶4 B.1∶2C.2∶1 D.4∶1答案:B4.已知NH3难溶于CCl4,下图所示装置中,不.宜用于吸收氨气旳是()解析: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