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孔子学做老师
高中课文《师说》原文及翻译注释
高中课文《师说》原文及翻译注释高中课文《师说》原文及翻译注释_师说韩愈的《师说》以孔子的言论和实践,说明师弟关系是相对的,凡是在道与业方面胜过自己或有一技之长的人都可以为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课文《师说》原文及翻译注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韩愈《师说》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师说;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翻译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求老师指教,那成为疑难的问题,终究得不到解决。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或是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中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读《跟孔子学当老师》(中卷)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读《跟孔子学当老师》有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四书五经中《论语》的开篇。
初中时,课本注解告诉我,‘学习了知识或者技能,然后经常的复习,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么?’而现在更为人们所认可的,就是‘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践它,不是也很愉快吗?’中卷“静心感受孔子的教学之恋”中,讲到关于作者妻子对其讲述,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读书中,遇见的两位很厉害的老师,喜欢把自己的“学”传授给学生。
所谓“学”,好像也有很多种解释和意义。
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这是生活中榜样的“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是生活中的“学。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这是教师工作中的“学。
”无论哪种“学,”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师者,人之模范。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根据教书育人的宗旨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也是每一位进入师范院校的学生,从入校第一天就如雷贯耳的教导。
记得在准备《落叶树和长青树》这节活动时,我准备了一些问题询问班里的孩子们。
“你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问题刚刚抛出,孩子们都积极主动的分享自己的想法。
有的说喜欢春天,因为阳光很暖和,有的说喜欢夏天因为可以吃冰淇淋……班级黄美莉老师举手示意,想要分享自己的讲述,也给予孩子一种表达分享的方法。
她说,“我喜欢春天,因为小花都开了;我喜欢夏天,因为可以穿漂亮的裙子;我喜欢秋天,因为水果蔬菜都成熟了;我喜欢冬天,因为可以堆雪人、打雪仗。
我喜欢一年中的每一个季节,因为他们都很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自此以后,孩子喜欢的季节更加多样,表达也更丰富,每个孩子的表述都不单单只是一个季节,喜欢的原因也变得更加多样。
“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是《指南》中艺术领域的目标,一个简单的示范,带来的影响何其深远。
儒家文化对当代教师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当代教师的影响东沟中心小学徐太松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及儒家思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其精华至今仍闪耀着夺目的光芒,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孔子的思想学说,早已超越了时代与国界的局限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
在历史的长河中,儒学既保持着其仁爱、和谐的精神特质,又带有不同时代的文化烙印,她以开放的姿态生发扩展,为世界文明形态的延续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孔子为集大成者的儒家教育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在封建社会,儒家教育思想一直居于正统地位,有效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进步。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经典表述历来一直为中国教师所信奉,并在职业中认真践行。
一、指导教师如何做人。
(一)要正直磊落。
俗话说得好,要想成为师,首先得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是从事其他一切事物的根本,是生存的根本。
孔子认为一个人只有正直磊落,才能生存;当然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只是侥幸避祸而己。
他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谈到交友时,他说要交正直的朋友,即“友直、友谅、友多囿。
”孔子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正直伴随了孔子光辉的一生。
是的,只有学会了做个正直磊落的人,才能有益于社会,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二)要有仁爱之心。
“仁爱”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的内涵很丰富,但最基本的是指“爱人”。
孔子提倡怒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的基本要求。
我校四(3)班有一个调皮大王叶帅,平时调皮捣蛋总是喜欢恶作剧,经常还会欺负欺负同学。
但是最近我发现他变了。
课间和同学玩闹发生了点小口角,他会跑过来说:“杨老师,谁谁谁骂我,说我是猪。
”“谁谁谁有讽刺我,说我是皮大王。
”有的时候和同学发生点肢体摩擦,他又跑过来,十分委屈地说:“杨老师,谁谁谁欺负我,右胳膊撞我。
”要是有人借了他的东西没有及时还,他又过来,理直气壮的对我说:“老师,他把我借给他的东西弄丢了!”更多的时候,他就充当起小间谍,跑到我这里神秘的对我说:“老师,我看见谁谁谁上课有小动作。
读孔子论语 做四有好教师
读孔子论语做四有好教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培养一大批好老师。
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合格的教师呢?是优美的语言,是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师范大学,与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并提出好老师的“四有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细细揣摩之下,我发现无论是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标准,还是《论语》中的教育思想,都把“德智”放在首位。
我国是一个有5000年文明史的国家,历史的车轮把我们载到21世纪的今天,作为文化传播者的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的艰巨任务,祖国对人民对教师也提出了要求,要求每个教师都要树立起献身教育,教书育人的信念和决心。
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既是伟大崇高的事业,又是平凡、琐碎的事业;既是为祖国和人民谋幸福的事业;又是需要付出艰辛劳动的事业。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拥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必须具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具有将自己的知识,才华、青春乃至生命奉献给这一事业的信念和决心。
人们把教师比喻成“园丁”、“蜡烛”、“铺路石”,歌颂的就是这种献身精神。
为此,虽然我参加工作已有二十几年,但总是用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想起前两年班内转来的两个学生如今的变化,我是颇有感触。
两个学生同样遭受了被原班级老师和同学所歧视的经历,原因是他们学习成绩差。
开始我也是不想收这样的学生的,毕竟成绩是考核老师的依据之一,但后来被家长的眼泪打动了,他们不想孩子一直生活在那样终日受歧视的环境里。
我也是母亲,哪个母亲都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
出乎意料的是在我和同学们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后,他们由一开始的战战兢兢变得活泼可爱,成绩也很快的追到了班级平均分。
由此我不禁想:一个道德缺失的人怎么来教育人呢?这样的教师又能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呢?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只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谐统一,才能为人师表。
孔子的德育思想
孔子的德育思想一、因材施教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其智力水平的不同来“因材施教”。
孔子很早便注意到人的这个特点,所以他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中等以上水平的人,可以跟他讲高深的学问,对于中等以下水平的人,贝,J不可以讲高深的学问。
”根据这个原则,他深入了解他的学生们的不同智力、兴趣和能力,掌握他们每个人的特点,并施以不同的教育。
二、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孔子是古代首位创立启发式教育的教育家。
他认为,教育学生不应该采取灌注式妁方式,而是要结合教学同时诱导他们主动思考,如思考后仍不得要领时,再去开导他;其次是要在他想说出自己意见而又说不出时,再去启发他况出来。
另外,一定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这总的精神是指教学时不能只强迫灌输,而是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孔子的这一论点是非常高明的,他要求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善于推论,闻一知二,举一反三。
三、内省在孔子看来,人是教育的对象,也是道德的主体,无论在道德实践中,还是在德性的涵养中,自我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孔子认为一个人道德境界的提高,美德的养成,主要不是靠“外烁”,而是靠“内化”依靠自我的努力与锻炼,内在的修养与锻炼才能使人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中可以看出孔子从道德论上肯定了每一个主体为善为恶的自觉和自由。
四、发挥榜样的作用在孔子看来,榜样的作用主要从两个方面发挥:一是典范。
孔子认为典型人物的高尚想、规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是有效的道德教育方法。
孔子在教学中常用品德高尚的人物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他主张向贤者学习,不要向不好的入学习,以不贤人为镜子,看自己有没有他们同样的缺点。
二是示范。
孔子不仅以知识教人,而且以言行风范感人,处处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弟子,为世世代代所仰慕。
孔子虽然博学,精通六艺,但却非常谦虚好学,不知疲倦。
他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跟孔子学做老师心得体会
跟孔子学做老师心得体会在跟孔子学做老师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他的智慧和教育理念的卓越。
以下是我学习孔子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孔子强调了德行和品德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合格的老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德行和良好的品德,以身作则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
在实践中,我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个榜样,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
当我成为学生们的榜样时,他们会更容易接受我所传授的知识和价值观。
其次,孔子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自己独特的天赋和优势。
因此,作为老师,我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关注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并帮助他们发掘和发展自己的潜力。
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让他们实现个人价值。
孔子还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
他认为,知识改变命运,只有通过知识的积累和学习,人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修养。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时刻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和学习进度,鼓励他们广泛阅读、积极思考,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我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通过学习和研究,保持自己的知识更新。
此外,孔子还非常注重人际关系的建立。
他认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教育来说至关重要,无论是与学生、家长还是其他教师的交往,都需要建立和谐互信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同时,也与其他教师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共同进步,相互学习。
最后,孔子非常重视教育的目标。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品德优良、有才华并且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在我的教学中,我时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教育,我希望能够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和丰富知识的学生,他们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而言之,跟孔子学做老师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
通过学习他的理念和思想,我不仅更好地了解了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还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这些理念对于我成为一名更好的老师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帮助我更好地面对教育工作中的挑战。
我将继续坚持孔子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己,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跟孔子学当老师 读后感
跟孔子学当老师两千多年来,解读《论语》的人有许多,近年来更是争谈《论语》。
但在这片喧嚣中,站在教师的立场来解读《论语》的作品少见,尤其是带着教师的喜怒哀乐走进《论语》的,更是微乎其微,让人觉得,与种种已被挖掘出来的“微言大义”相比,似乎教师的喜怒哀乐不在《论语》之中。
但事实上,没有哪本经典著作像《论语》那样,生动细腻地刻画了教师的喜怒哀乐。
甚至让人觉得,一名不辱使命的教师所可能拥有的一切生命体验与心灵秘密都被《论语》点透了。
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的周勇博士的《跟孔子学当老师》一书就是从教师的视角来解读《论语》。
作者以质朴简约的笔调、别具一格的叙述,描摹了一个个感人至深且意味深长的孔门教育场景、故事、细节,阐述了蕴含在《论语》中的教育智慧,让我们意识到,教学就是爱,就是专注,就是彼此扎根的师生情谊,就是通达人世、响彻人间的文化之旅。
书的封面印着一行小字:师者,永怀“教学之恋”,永怀生命的恬静、感动与美好。
这本书并没有严格的体例,自由本身就是思想的乐园。
如同于丹的《论语》心得,这本书有这方面的大气。
这其实是作者的自信,不循规蹈矩,不耿耿于怀于考据,活读《论语》,妙解孔子。
循规蹈矩难有真情,更难有激情;不耿耿于怀于考据和历史的真实,才给我们自由解读的无限空间和个性的张扬,从而完成了孔子和自我的思想对接。
所以,这本书与其说在写孔子,不如说是写如何从孔子思想中汲取营养,丰厚自我。
这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卷。
上卷——教学,有如柏拉图式的爱情。
这是用西方的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来与孔子进行类比。
的确他们两位古人之间有着不少相通之处,就说在对待教学的态度方面,两位圣者都有虽是异国之人,但却是“殊途同归”的结果。
那就是一种对教育的纯粹之情,一种对教育的痴迷之心,一种对教育的九死未悔的执着。
“我们有的,孔子没有”,“孔子有的,我们有吗?”这是书中的第一、第二篇的标题,颇有古人问天的意味。
在知识经济年代,我们拥有的物质条件,在孔子所处的年代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孔子的“孤独”的精神,我们有吗?我们有的,应该说,我们或许没有经历过那样的绝境,因而我们没有发现或发掘出自己的精神潜力。
关于孔子的经典故事精选
关于孔子的经典故事精选关于孔子的经典故事篇一:【孔子拜师】项橐(tuó),是中国古代的神童。
年仅7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
《孔子项橐相问书》叙述的就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有趣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宣扬儒家思想。
一天,他正在坐车赶路,发现有三个小孩正在玩,其中一个小孩用沙土堆成了一座城。
这个小孩就是项橐。
车被城挡住了,走不了了。
可是这个小孩仍然在玩着,兴致勃勃,就象没有看见一样。
孔子下车,微笑着说“你怎么不知道车来了要让路呢”项橐这才抬起头来拿起大人的口气说:“从古至今,只听说车要绕城而过,那有城要避开车的道理?”孔子听了非常诧异,小孩如此能言善辩,而且象成年人一样镇定自若。
孔子对这个孩子产生了兴趣,决定要考考他,就问道:“你知道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中没有鱼?什么门关不上?什么牛没法生牛犊?什么马不能生马驹?什么刀上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样的男人没有妻子?什么样的女人没有丈夫?什么时候白天短?什么时候白天长?什么树不长杈?什么样的城没有使者?什么人没有孩子?……”孔子一口气提了40多个问题。
项橐认真听完,不慌不忙地回答:“土山,井水,空门,泥牛,木马,砍刀,萤火,仙人,仙女,冬天,夏天,枯树,空城,小孩......”这些问题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家庭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内容广泛,项橐都能对答如流,滴水不漏。
孔子佩服,连说六个“善哉”!项橐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人们所尊敬的孔子,就反问了几个问题,结果孔子一个也答不上来。
连叹到:“后生可畏也”。
孔子又说:“我车中有棋,咱们赌一盘吧。
”谁知项橐一本正经地拒绝,振振有辞地说:“我不赌博,天子好赌,天下就不能太平,天公也不作美,诸侯好赌,就无心思治理国家;官吏好赌,就会耽误处理文案;农民好赌,就会错过耕种庄稼的好时机,做学问的好赌,就会忘了诗书礼仪,小孩子好赌博,该挨揍。
赌博原来是无聊、无用的事,学它做什么?”孔子听了这些话,由赞赏变成了敬佩,他拜项橐为师。
跟孔子学当老师
跟孔子学当老师一、榜样的力量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论语•子路》《述而》7.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5、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论语•泰伯》二、师生之间的其乐融融8.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论语•述而》9.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10.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四、师爱的温暖与感动11.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15.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16. 颜渊死,子哭之恸。
从者曰:“子恸矣。
”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四、因材施教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第十一》),五、有教无类〈论语•述而〉》“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六、巴掌和甜枣12.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
”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论语•公冶长》13.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论语•公冶长》七、学生对老师的敬意1.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孔子的大成之道之二:孔子的为师之道
孔子的大成之道之二:孔子的为师之道《论语》开头三句话,就涵盖了人生的三个阶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第一,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要在适当的时机加以实践;第二,有了心得,可以和朋友交换意见、互相请益;第三,修养有成就之后,如果别人不了解我,也不要生气。
学而时习之的“时”,并不是时常,而是指适当的时候,也就是时机。
《孟子·万章下》推崇孔子是“圣之时者也”,就是说孔子该清高时就清高,该随和时就随和,该有责任感时就有责任感,这是需要大智慧的。
大智慧,正是我们通过学习之后希望能够蕴发出来的。
所以学习之后,要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印证练习,才能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孔子的学习,具体来看具有三个特色。
第一,学习五经六艺这些传统。
对于传统,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它毕竟已经存在了,也就没有人可离开传统。
只有理解了传统之后,才能使旧传统转化出新的力量,再面对新时代的挑战。
因此,首先就要把传统的知识和能力学好。
第二,要设法将学习和思考相配合。
学习和思考要同时注意,光是学习而不思考,学不到半天就忘记了,也无法真正去实践。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人生的事情如果全部都靠自己经验,哪里来得及呢?唯有学习和思考配合,才有一种主观的觉悟。
也只有在了解了以后,才愿意去实践,所以通过学和思,可以使古人的生活智慧和现代的生活处境重新结合。
第三,要经由反省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鲁哀公曾问孔子,在他的弟子当中孰为好学,孔子回答说只有颜渊,而且还特别加了一句话,说颜渊:“不迁怒,不贰过”(《雍也》)。
好学是“知”,不迁怒和不贰过是“行”,两者一定要配合。
因材施教,用心良苦孔子作为一个老师的风范,是“学不厌,教不倦”。
能够学不厌,教不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生,也是最好的老师。
活到老,学到老,完全实践在孔子身上。
而他的学习是很广泛的,例如他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大教教心 _刘良伟
大教教心——读《跟孔子学当老师》有感武胜县嘉陵小学刘良伟孔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职业教育家‛。
记录其言行的《论语》更是被视为儒学的经典,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孔子的许多教育理论的真谛。
有幸拜读周勇先生的《跟孔子学当老师》,更深一层的了解了孔子的为人,为事,为学。
书中的‚大教教心‛‚学而时习之‛、‚诲人不倦‛……一直萦绕耳边。
作为为人师者,读此书,受益匪浅。
朱熹认为,‚孔子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教人如何体贴‘仁心’‛。
而周博士也认为孔子的一生都在‚教心‛,正所谓‚大教教心‛。
教‚仁心‛,首先自己应有一颗‚仁心‛。
‚人之所以为学者,以吾之心未若圣人之心故也。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在孔子身上我们看到了对国家的忠心、对百姓的仁心、对学生的爱心……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主张无分贵贱不分国界,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开创了教育普及的先河。
而孔子所有的教学之道: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等等,都是以自己的赤子之心为基础。
‚亲其师,信其道。
‛孔子正是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三千弟子。
从孔子身上使我意识到,良好的品德应该是作为一名老师的基础。
教师要用人格力量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致敬。
教育不只是言语之间知识的传授,教育者如果光靠言语来说教,那只能是空话,真正的教育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人格的影响。
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做学生的榜样,与学生心灵相通,‚以心教心‛。
‚大教‛包含的不仅仅是教知识,更有育人的含义,而育人是重要的。
子路是最不好学的一个,但也是孔子最贴心的弟子。
因为在孔子看来,子路有自己的优点,他天真无邪,待人真诚,因此,虽然子路琴弹的不好,但孔子还是用言语加以鼓励。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方法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方法1.立志有恒孔子常和学生们“言志”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认为"立志"是重要的起点,但要坚持和实现其志向,并不是容易的事。
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少年有志,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才立,可见立志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
确立志向后,又经过长期不懈地学习、修养,使之思想、感情和行为,达到道德的高度自觉与"不逾矩"的境界,表明了道德教育的终身性、长期性和阶段性。
总之,志向的确立和坚守,决定于个人信仰和主观努力,是精神性的、内在的,不是依靠外力强制可以改变的。
我们今天不能以孔子的志向为志向,但是他这种强调立志的思想,他主张道德教育要解决确立志向的经验,却值得我们吸取。
2.克已内省在人与人交往的关系中,有一个如何对待自己和如何对待别人的问题,这两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孔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主张重在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他把这称之为"克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是说要开展主观的思想分析,见善则学,不善则改。
孔子认为内省是日常必用的修养方法,在学生中间积极提倡,他的学生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思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办事没有尽心竭力吗?与朋友交往不讲信用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认真复习吗?学生以社会规范为准,对行为进行自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不符合规范的情况,避免继续在行为方面犯错误,这样就经常起一种监督作用,使之不敢放任,或纯用感情来支配行为,这种经验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3,改过迁善孔子说:"丘有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他反对有人对过错采取不承认的态度,"小人之过也必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跟孔子学当老师感悟
跟孔子学当老师感悟孔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誉为“圣人”。
他的思想对于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名教师,我选择了与孔子学习。
在与孔子的学习中,我从他的思想中汲取了许多教育的智慧和感悟。
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人的品德和人格修养。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做人的能力。
孔子强调“以德育人”,即通过传承和培育优秀的道德品质,来引导学生成为有道德担当的人。
这种教育理念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
作为一名老师,我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术能力,更要注重塑造他们的品格和价值观。
只有培养学生成为道德有素的人,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孔子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他提倡学以致用,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这种教育方法对我影响很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我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积极参加社区服务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孔子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才能和潜力。
教育的目标是在发现学生的长处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发掘并发展他们的潜力。
孔子的这种教育理念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与孔子学习后,我更注重发现学生的特长和才能,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
我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孔子强调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他提倡师者,传道受业解惑的概念,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对学生有责任感和关爱之心,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关心。
这种师生关系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作为一名老师,我努力与学生建立起互信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需求和差异。
我积极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我跟孔子学做老师
从跟孔子学做老师到我该如何做好老师今天下午新教师的第二次培训在青岛第50中学举行了,由重庆南路第三小学的杭伟校长给我们进行了一次“跟孔子学做教师”的生动的报告,这让我收获颇多。
那么我就结合自己的这一个多月的教学经历来谈几点。
第一,关于做人之道。
首先在这一个多月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并没有做到不迁怒,不贰过。
往往是因为自己因为作业或者别的问题正在气头上,而一个同学因为犯了小错,就将自己的火气迁怒于这个学生,往往造成言语过激,对学生造成一定的伤害。
虽然在这之后我很快就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进行自我批评和向学生道歉,但是有时候往往对学生的伤害是很难挽回的,特别是一些自尊心强的学生。
其实有的时候往往是愤怒是我失去了冷静的头脑,而愤怒却并没有帮我解决问题,所以我也在慢慢的学会调试自己的性格,是自己能够慢慢的做到遇事冷静,这样也就不会迁怒的学生。
不贰过,这个在我作业的批改中有时会出现,有时候脑子稍微一走神就会批错作业,然后可能接连好几本都批错,却没有及时改正,往往造成了部分学生以为自己产生了错误,把正确的改成了错误的,在这时再去纠正自己的错误,效果就会非常的不好,也会影响你在学生中的声望,所以在这方面我还要加强。
第二,就是学无止境。
在这一个多月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因为没有去仔细研究某一节课所以出现过教学错误,而在改的时候就需要付出十倍的努力。
从那一次开始我就下定决心,每一次新授课的内容开始之前,都要先听听老教师的课是怎么上的,知识点是怎么样的,但是有时候往往因为自己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耽搁了下来。
从而出现了第二次关于循环节的一个知识点的漏讲,在这一次教学问题出现之后,我发现不管什么问题都需要自己去想办法克服,但是课必须去听,因为作为一个新教师,你只去参考老教师的备课是不够的,因为在备课上面很多问题是不能呈现出来的,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来的,所以听课是尤为重要的。
同样的在班主任管理上也是有很多方法需要学习,现在我就一直在研究《班主任兵法》这本书,个人感觉对我开展班主任工作非常的有帮助。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8篇)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8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我有幸读了《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深受启发,真是受益匪浅。
只感觉自己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
读完此书,如沐春风,豁然开朗。
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
孔子不仅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而且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评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他所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构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广泛而全面:从教育理念到治学理念,从治学原则到教学目的,从教学态度到教学方法,从教师修养到教育手段,构成一套他独创的、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透过读《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我觉得在今后生活、教学工作中就应像孔子一样诚实守信、以身作则、像孔子一样约之以礼、重视自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进取。
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像孔子一样学思并重,因材施教。
像孔子一样教学相长、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用心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简单愉快的学习中学到知识,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取其精华融于现代教育的实践中,这是保证我们的教育,个性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
”轻轻地读着这句话,我内心对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钦佩油然而生。
尽管如今的教育形势与他所在的时代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教育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师而言,丝毫不过时。
苏霍姆林斯基将自己30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凝聚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教育巨著中。
书中作者以“建议”的新颖形式,恳切地与读者谈心,使人听来毫无刻板、说教之感。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1为提高自身素养,暑假里,我特别拜读了周勇博士的《跟孔子学当老师》,很早就听同事介绍这本书,说它是一本指导教师很好地进行教学的必读之书。
拿到书本,书的封面印着一行小字:师者,永怀“教学之恋”,永怀生命的恬静、感动与美好。
把本书的写作当成一次旅程,一次纵观古今、横贯中外的关于教育大家的思想的旅行。
从他们的酸甜苦辣中印发自己的酸甜苦辣,从他们的教育思想中生发自己关于教育的思考。
《论语》是一本后书,可惜我们知道的只有简短的几句,也很少像作者一样能拥有无限的感动而潸然泪下,读书读《论语》读到这个份上,不要说距离我们多年前的古文突然如此生动起来,就是随便哪一本现代白话文也很少有人读到潸然泪下。
不过,观看肥皂剧倒是有不少人被编剧赚取了眼泪。
单冲这一点,我们就有许多不足。
无论什么事情,当你投入了真情,本身就是一种灵魂的净化,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把教学当成恋爱来谈,可见对教育的深情。
周勇博士的这本书写法很自由,因此也就很动情地抒发自己对孔子和与后世孔子般的老师或研究者的赞赏。
这种笔法很容易阅读,本身不是考据式的评点,很自由,很个性化地解读,也很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经历。
这种写法就是把孔子“人化”而非“神话”。
走近孔子、走进孔子的生活和思想,跟随孔子学当老师才成为可能。
本书中记录了梁启超、陈寅恪、章太炎、金岳霖等无论是教育名家还是文化巨人,他们身上多少都具有一些自我张扬的个性,崇尚真理、摈弃世俗的傲气。
今天这样的教师太少了,可见报道的也就是被成为“民间教改第一人”的王泽钊、南师大附属中学著名杂文家吴非(王栋生)、复旦附中的黄玉峰老师而已。
教育可以供个性张扬的教师生存的空间太少了,而个性张扬的老师大多“有一把刷子”,陈寅恪先生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因为教育的缺乏宽容,窒息了这些有生命力的教师的教育生存环境,实在太可惜了,又怎能渴望教出有个性的学生!我最欣赏的是“大教教心”这个教育理念。
孔子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孔⼦名⾔三⼈⾏必有我师的故事1.孔⼦的故事和名⾔⼀、孔⼦的故事1、孔⼦让孩⼦做⾃⼰的⽼师。
在春秋的时候,孔⼦经常会带着⾃⼰器重的⼏名弟⼦周游别国,来传扬他的思想还有政治主张。
有⼀天,孔⼦和弟⼦们打算去晋国,在路上⾏⾛的时候,遇到了⼀个⼩孩⼦在路上玩碎⽯⼦,挡住了这⼀⾏⼈的去路。
孔⼦说:“⼩朋友你是不应该在路中间玩⽯⼦的,这样会挡住车的去路。
”⼩孩指了指⾃⼰的⽯⼦堆对孔⼦说:“⽼先⽣,您看到我搭的是什么了吗?”孔⼦转过头去看了⼀眼,发现⼩孩⼦搭建的是⼀座城堡。
孩⼦接着就说:“现在您看到我在搭建什么了,那到底是应该车让路给城,还是城让路给车呢?”孔⼦⼀下⼦被问的不知道怎样回答了,他发现在这交流中,孩⼦⼀直保持着礼貌的问答,就问了⼩孩⼦名字,⼩孩⼦也如实告诉了孔⼦。
在交流中,孔⼦知道了孩⼦才七岁,孔⼦转头就跟⾃⼰弟⼦讲:“这孩⼦如此⼩就能够懂得礼数,也是可以做我的⽼师的⼈啊。
”2、客观推动好事的发展。
在很久之前,孔⼦路过⼀个地⽅,正巧前⾯有⼀条河,没成想他们还没⾛过去呢,就有⼈掉进了河⾥⾯。
孔⼦的徒弟会⽔,下去就把⼈给救了上来,⽽这件事也是轰动了整个村庄。
落⽔的⼈家⼈闻讯赶来之后,为了表⽰⾃⼰对救命之恩的感谢,就把⾃⼰家的⼀只⽜给了孔⼦的徒弟。
后来这⽚村庄就开始流传孔⼦教导⽆⽅的话,说是:救⼈⼀命还收⼈家的钱财。
这事情不知道怎么样⼜传回了孔⼦的⽿朵⾥⾯。
孔⼦见⾃⼰的徒弟还是有些伤⼼的,就对徒弟说他做的很对,因为这样做不仅可以让被救的⼈家⼼⾥好受,也可以推动更多的⼈愿意去救⼈,这是⼀件好事。
这番⾔论没过多久⼜传回了那个村庄,曾经对此事进⾏过抨击的⼈都不再议论了,孔⼦就这样⽤客观的做事⽅法推动了好事。
3、孔⼦解答⼦路的问题。
⼦路问过孔⼦⼀个问题:“是否得到⼀个优秀的主张就应该直接实施呢?”孔⼦便回复:“有时候你认为的优秀只是你认为,在你之上还有很多年长你的⼈,他们的见识是不凡的,可以⼤家⼀起商量后再决定,最好是不要⽴刻去实施的。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相关推荐得!他有弟子三千,他要操持弟子思想、学业、品行之事,而且要“因材施教”,这哪是一个“忙”字了得!孔子“恓惶、无奈、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狗”,怎一个“惨”字了得!而比较孔子的劳顿和寂寞,当今教师的苦和忙碌就相形见绌了,孔子经历的,我们没有。
作者在书中称对教学的热爱为“柏拉图式的爱情”,这种比喻太贴切了。
无论是孔子还是柏拉图,他们都有着令人诚服的坚定信仰,令后人千古传送,声声不息。
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最能令人折服的就是他的仁义和教学之道以及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精神或曰信仰。
他的思想、他的行为、他的精神是我们当今教师的“灵魂”或曰“根”。
我们做教师,我们做人,我们传播文化,我们理应先内化这种信仰和精神,然后去从事文化熏陶,即“教书育人”。
不敢奢求孔子的辉煌,但相比于孔子对教书育人的信仰和坚韧,当今教师的种种抱怨就远去了,孔子有的,我们有吗?不久前,网络上曾有“孔子给于丹的情书”和“于丹给孔子的回信”之事,虽属八卦,我理解为,此类皆属众生对孔子思想和精神的不朽关注。
近年来,全国各地有不少朋友向我要孔子《论语》双语版,每每这时内心会涌起一种渴望,细读《论语》,可愿望一直未能实现,我想这应该是自己的愚钝和无知使然。
这次拜读《跟孔子学当老师》真正受益了,所以,对这次读书沙龙活动,我内心充满了感动。
我们教书多年,有没有真正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点什么?是否应该真正静下心来心思考点什么了?坦率地讲我自己没有做到。
向孔子学习教育细节、教育思想、教育行为理应成为我们教师今日和明天的功课,不是吗?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2研读了《跟孔子学当老师》的佳作,掩卷深思,受益匪浅,只感觉自己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
孔子之所以值得学习,不仅因为他有我们没有的东西,更因为他的精神可以成为我们这些中国教师的“根”。
我们以他的精神为“根”,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日常“做人”有一个中心,而且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给学生带去一种文化或精神上的熏陶,使他们将来无论做什么也有源自中国文化的“根”,而不仅仅是让他们通过大学的招生考试,然后便不知道心灵将往哪里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
孔子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
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
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
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
“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
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
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
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
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
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
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孔子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而且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教学特点
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②“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③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④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⑤要求学生对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孔子开私人办学之先河,把教育从官府带到民间;他积极从事教育实践活动数十载,潜心进行教育理论的探究,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例如:他创立的启发式与讨论式教学法,已成为教育界的圭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
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作为一个教育家提出的教育原则被写进党和国家的文件,古今中外能有几人?再如:1965年,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会议上,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以“终身教育”为题作报告,从而引发了“终身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潮。
因此,不少人误以为终身教育思想发源于保罗·朗格朗。
其实,终身教育思想,发轫于孔子。
孔子曾经谈及人生的各个阶段,从年幼到古稀,都要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身心不断臻于新的境界。
这其中正蕴涵着终身教育的思想。
日本人持田荣一在《终身教育大全》中就郑重宣称:“孔子为东方发现和论述终身教育必要性的先驱者。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我国重要的教育文化遗产,我们应该认真继承、发展,以促进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我认为要当好老师这个角色必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第一,我们让学生收获什么
孔子的弟子很多,记载中有鲜明性格特点的其实也就是那么几个,子路当然是其中不得不提的人物。
子路义气冲天,头脑简单,直爽可爱。
孔子为让子路多学点文化,行事多一些缓冲,就问子路:“君子有仁德就会有弊病吗?”子路当然不知道。
看着一脸憨厚的子路,书里说孔子当时应该是很高兴的,认为“启发”和“因材施教”的机会来了,于是语重心长地说:“来,子路,坐到我身边来,我告诉你,这次你可千万要记住啊!倘若只有仁德,却不爱学问,就会有被人利用的弊病;只有聪明,却不爱学问,就会有放荡无根的弊病;爱讲信义,却不爱学问,就会有不仅被人利用而且会害了自己的弊病;爱直率,却不爱学问,就会有说话尖刻刺伤人心的弊病;爱勇敢,却不爱学问,就会有胆大妄为的弊病。
”
子路了解了多少呢,我们从后来他的表现看,只能发现非常遗憾,因为在大家的眼里,他还是不太长进。
其实,按照子路这样子的性格,他甚至对孔子的“迂腐”多少是有些埋怨的,而且自己也知道自己不是学习那块料,但是他始终感谢孔子对他的“不知而不愠”和“诲人不倦”,而且在他死的时候,用一种看似更加“迂腐”的方式,成就了老师一直以来的教育,甚至让老师觉得,只有最爱学习也最能让他欣慰的颜回,才可以和子路一起被视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子路是在战斗中死的,虽然这场战斗他必死,但是他却死于在那么关键的时刻,选择了拾起自己的帽子戴上,敌人没有那么绅士,也没有裁判喊停,子路为了夫子“君子死,而冠不免”的礼,死了。
关于子路的死的讨论非常多,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网上多看看。
我这里主要想探讨的是,子路从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东西,为什么在生死这样的问题上有如此选择?我们能给自己的学生们留下什么,让他们在一些不至于生死的问题上能做出让我们感动的选择。
当然,会有人驳斥我,不要对学生们太多奢望,毕竟太多的东西不同了。
但是,这个问题我们要有想法,要不然真的只能成一个“教书匠”了。
我个人觉得,孔子影响子路最多的恐怕还是他的人格魅力,甚至让子路觉得,能做一个像老师一样有“礼”的人,值!能做到这一点,何其困难。
但是因其困难,反而觉出乐趣和成就。
第二:不要被看到的蒙蔽了自己。
孔子被誉为圣人,但是孔子也犯过错误,而且是对自己最喜欢的学生颜回。
因此,更能给我警醒。
孔子周游列国,学说不被君主看好,一段时间非常落魄,几乎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有一次,颜回负责饭食,凭着自己的聪明,搞到了一点大米和菜,准备给老师做一顿不错的饭。
正在颜回忙着盛饭的时候,恰巧孔子从门旁经过,竟然看到自己最喜爱的弟子偷吃了刚盛好的喷香的米饭,一时稍有不悦,但念及颜回平日最为自己喜爱,没有及时挑明。
开饭时,孔子想借机点拨颜回,说难得有这样好饭菜,当先敬神明,颜回向来知礼,马上向老师解释,说这碗饭他已经动过了,不能再敬神明了。
子路马上大怒,让颜回讲个明白,颜回的解释竟让孔子羞赧异常。
原来,孔子一行住的破旧,正在颜回盛饭之际,房上灰土掉入碗中,颜回心疼米饭,弹去灰土后怕老师吃了不净,就只好自己吃了。
孔子看到了真相,却误会了真相。
我们习惯于一种表达和理解时,往往会有思维的定式干扰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比如学生的行为,往往带有自己鲜明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同样的行为却带有不同的初衷,同样的目的也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我们也经常将希望得到老师关注的调皮学生单纯看做多动,却没有想到他们原来竟有
着更单纯的目的。
像孔子这样的处理,毕竟是好的,通过沟通,了解了真相,达到了理解。
有一则笑话却让我们替蚂蚁的主人遗憾不已。
说的是一位囚犯入狱后,在百无聊赖之际,看到一只蚂蚁会做各种难度较大的动作。
于是,通过精心培养,一只非凡的蚂蚁诞生了,囚犯决定出狱后拿它演出挣钱。
出狱后,囚犯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啤酒馆放松一把,顺便显摆一下自己的宝贝。
他唤来侍者,说:“你看到这只蚂蚁了吗?”话音刚落,训练有素的侍者已经快速将蚂蚁拍死并且用干净的抹布将桌子重新抹干净了。
还没有等这个家伙缓过神来,侍者紧张的道歉传来:“对不起先生,您现在可以点餐了。
”
所以,有时候,我们不能凭主观臆断,盲目的认定自己看到的就是真实的。
作为教师,我们虽然都从学生的时代走过,但那个时代的思维模式却依稀模糊了,因此,不妨多了解一下学生一种行为的出发点,之后再决定用什么样子的方式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