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复习学案:浮力
浙教版初三科学中考复习教案浮力
浙教版初三科学中考复习教案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初三科学教材中关于浮力的章节,具体内容为第十一章第2节: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排开液体体积有关。
详细内容包括阿基米德原理的阐述、浮力公式的推导、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以及浮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理解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浮力公式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浮力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物体(如石块、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弹簧测力计。
2.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浮力演示器展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 例题讲解:讲解阿基米德原理,推导浮力公式,并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浮力的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公式计算给定物体的浮力,并分析其浮沉情况。
5.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浮力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并分享讨论成果。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阿基米德原理2. 浮力公式:F浮= ρ液体gV排3.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4. 浮力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10N,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为0.1m³,水的密度为1.0×10³kg/m³,求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一艘船在淡水中浮力为2×10⁴N,若将该船驶入海水中,浮力为多少?答案:(1)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10N。
(2)船在海水中的浮力仍为2×10⁴N。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潜水装备等。
九年级物理教案 浮力9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浮力9篇浮力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浮力及其方向。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探究认识浮力,会测量浮力的大小。
2.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具】演示实验器材:氢气球、大烧杯、红毛线、演示小桌、水﹑准备一组与学生所用完全相同的实验器材(便于学生上讲台演示实验方案)。
学生实验器材:石块、木块、曲别针、乒乓球、烧杯(100ml)、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空易拉罐、水槽、铁块、细线。
【教学设计】1.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领悟浮力,本节课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探究式教学法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
做好分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
但对初中学生而言通过实验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难度较大,实验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要求较高,在实验中需要测量四个物理量(g、f 拉、g桶、g桶+排水),记录六个物理量(g、f拉、f浮、g桶、g桶+排水、g排),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么多的物理量感到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再加之实验误差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于是在教学中采取将“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水中排开水的重力”两个物理量分开测量再汇总的方法,即通过探究得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f浮=g-f拉后,将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测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铁块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作为反馈练习,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并保留表一中的实验数据。
当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不再重复测浸没在水中的石块、铁块所受到的浮力大小,重点进行收集和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二。
最后将表一和表二的实验数据综合到一起,即表三。
汇总全班的数据,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这样做大大简化了繁琐的实验步骤,将实验难点分散,效果较好,也节省了时间。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的内容。
主要涉及章节包括:10.1浮力及其产生原因;10.2阿基米德原理;10.3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10.4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产生的原理。
2. 使学生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体的浮沉情况,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浮力的计算及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教学重点:浮力的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装置、浮沉物体(如木块、铁块等)、电子秤、计算器。
2. 学具:浮力计算题、物体浮沉现象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演示浮力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浮沉现象,引发学生对浮力问题的思考。
复习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浮力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浮力计算题,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问题。
分析物体浮沉条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浮力计算题,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解题思路。
5. 知识拓展与应用(10分钟)讲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潜水装备等。
学生思考浮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六、板书设计1. 浮力及其产生原因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4. 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中浮起来,已知物体密度为ρ物,水的密度为ρ水,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2)实验题:观察生活中浮沉现象,分析原因并记录。
2. 答案:(1)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 m g (ρ水ρ物)。
(2)实验题答案根据实际观察情况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理解程度如何?在解题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浮力在其他领域(如航空航天、海洋开发等)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浮力》专题复习教案
《浮力》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教材第九章《浮力》一节,详细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掌握阿基米德原理,了解浮沉条件的判断。
3. 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浮沉条件的判断及浮力的计算。
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装置、物体浮沉实验器材。
学具:直尺、计算器、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浮力演示装置,展示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与物体浮沉的关系。
2. 知识回顾(10分钟)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浮力计算、浮沉条件判断的例题,强调解题关键步骤。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 课堂小结(5分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求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判断题:判断下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2. 答案(1)浮力计算题答案。
(2)判断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有关浮力知识的课外书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浮力知识,并能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的细节3.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及答案的详细说明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感知浮力的存在,从而深入理解浮力的概念。
2. 利用图示和数学推导,详细解释阿基米德原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例题讲解的细节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涵盖浮力的计算、浮沉条件的判断等知识点。
浙教版初三科学中考复习教案浮力
浙教版初三科学中考复习教案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初三科学教材第八章“力与运动”中的第三节“浮力”。
详细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判定、浮力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物体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导。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判定。
难点:浮力的计算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仪、物体浮沉实验器材、计算器等。
学具:练习本、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浮力演示仪,展示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
2. 知识讲解(1)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3)物体浮沉条件的判定: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时,物体浮在液体表面;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时,物体沉入液体底部。
3. 例题讲解(1)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2)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浮沉条件的判定4. 浮力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计算一个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2)应用题: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判定掌握较好,但在浮力的计算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有效性;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2. 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并能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及其单位。
2.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3. 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4. 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2. 难点: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浮力现象。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轮船、木筏等浮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2. 讲解浮力的概念及其单位,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基本含义。
3. 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引导学生发现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4.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学会计算浮力。
5.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游泳、船只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6.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改进措施。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8.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浮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浮力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浮力现象的仔细程度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生活中浮力现象的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记录: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提出的见解。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评估学生对浮力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程度,确定是否需要补充讲解或重复实验。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精彩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的复习。
详细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浮力计算、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
涉及的章节为第十章第15节。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浮沉条件分析物体浮沉现象。
2. 能运用浮力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运用,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教学重点: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物体浮沉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物体浮沉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浮沉现象的原因。
(2)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却沉入水底?2. 例题讲解(1)讲解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
(2)讲解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3)讲解浮力计算公式的运用。
3. 随堂练习(1)判断物体浮沉。
(2)计算物体所受浮力。
4. 知识巩固(1)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
(2)教师解答学生疑问。
5. 知识拓展介绍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轮船、热气球等。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
2. 物体浮沉条件。
3. 浮力计算公式。
4. 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下列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答案:(1)略(2)略2. 作业要求:认真完成,书写工整,注重解题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浮力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了解浮力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2)探索浮力与物体形状、密度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浙教版初三科学中考复习教案浮力
浙教版初三科学中考复习教案浮力教案:浙教版初三科学中考复习——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浙教版初三科学教材,主要复习浮力的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1. 浮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浮力的产生原因;3. 物体在液体和气体中的浮力现象;4. 浮力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浮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其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2. 学生能掌握浮力产生的原因,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3. 学生能通过实例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浮力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2. 浮力产生的原因;3. 物体在液体和气体中的浮力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实验装置、浮力计算器;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浮力实验视频,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和产生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浮力概念。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如船舶、救生圈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浮力计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浮力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浮力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浮力规律。
6. 实验报告:7. 板书设计:板书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和产生原因,方便学生复习巩固。
8. 作业设计:设计一些有关浮力的题目,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让学生课后巩固知识。
六、作业设计1. 计算题: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10N,放入水中后,浮力为8N,求物体在水中的重力。
2. 应用题:一艘船在水中漂浮,船的重力为2000N,求船所受的浮力。
答案:1. 物体在水中的重力为2N;2. 船所受的浮力为2000N。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浮力实验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了浮力的基本知识。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熟悉,需要在课后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产生原因及其计算方法。
2. 熟悉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理解浮沉条件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浮沉条件。
难点:浮力的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与应用,浮沉条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装置,浮力计算题板,多媒体设备。
学具:浮力计算题单,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实践情景:在水中放入一个木块和一个铁块,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
2. 复习浮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1)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概念。
(2)通过浮力演示装置,展示浮力产生的原因。
3. 复习阿基米德原理。
(1)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内容。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4. 复习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1)讲解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2)让学生通过计算题单,进行随堂练习。
5. 复习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1)讲解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2)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浮沉现象,让学生理解浮沉条件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4. 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一个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2)分析题:分析一个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并解释原因。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F浮= ρ液体gV排(2)分析题答案:根据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关系,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掌握较好,但在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了解浮力的应用,如轮船、热气球等。
(2)学习浮力对物体稳定性及物体运动的影响。
浮力初中复习课教案
浮力初中复习课教案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2)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学会计算浮力的方法;(3)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4)了解浮力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掌握阿基米德原理,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了解浮力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浮力的产生原因2. 阿基米德原理及计算浮力的方法3. 物体的浮沉条件4. 浮力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物体在水中漂浮的现象”,引发学生对浮力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浮力的产生原因(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船只漂浮在水面上”;(2)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浮力的产生,如“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3)讲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所以产生浮力”。
3. 阿基米德原理及计算浮力的方法(1)介绍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2)讲解如何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如“F浮 = G排= ρ水gV排”;(3)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如“测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并与它排开水的重力进行比较”。
4. 物体的浮沉条件(1)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即“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或等于它的重力时,物体浮在液体表面;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时,物体沉入液体”;(2)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如“调整物体在液体中的位置,观察浮沉现象”。
5. 浮力的应用(1)讲解浮力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密度计等”;(2)让学生举例说明浮力的应用,如“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浮力的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及计算浮力的方法、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浮力的应用。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学生深入理解了浮力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优秀5篇)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优秀5篇)初中物理浮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4.能认识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难点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提出问题: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么?板书: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过渡语:看完了没有?二、先学(一)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49----P52内容,要求边看、边划、边记。
1.看课本p49图10.1-1回答,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2.根据图10.1-3总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看演示实验: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学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浮力的大小。
4.看课本p51找出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你能举例说明吗?(二)学生自学教材老师巡视,了解学情,掌控学生高效学习,时间到,问完成的请举手?过渡语:合上书,独立完成自我检测(三)自学检测反馈要求:6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让四个小组的基础较差的同学到黑板完成,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1.鸭子能浮在水面上,用钢铁做的轮船也能浮在水面上,说明水对他们有力。
2.你游过泳吗?当你的身体浸入水中体积越大,你会感觉到水给你向上的托力某某这个水对你向上的托的力其实就是力。
再比如,我们从水中抬起一个石头要比在空气中抬起感觉要某某(“轻”或“重”),这些事例都说明,在水中要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某某力。
3.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它与重力方向。
4.如果用测力计测出铜块重为1N,将铜块没入水中,测力计的示数变为0.87N,铜块受到的浮力是。
5.浮力产生的原因是。
浮力复习学案
浮力复习学案(第一课时)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浮力的概念、方向、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阿基米德实验的原理分析,能够对生活中的现象作出正确的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浮力的复习,掌握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对生活中的现象能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
教学重点:浮力的应用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有关浮力的综合计算。
前置性作业:(浮力知识框架)一、知识点浮力及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例:某地在江面上修建一座大桥,如图中甲是使用吊车向江底投放长方形石料的示意图。
在整个投放过程中,石料以恒定速度下降。
乙是钢绳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从开始投放到石料刚好接触江底前)。
t=0时刻吊车开始下放石料,忽略水的摩擦阻力,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料在t=20s时开始浸入水中B.石料的重力是1 400NC.石料受到的浮力始终是500ND.石料完全浸没水中后钢绳的拉力为900N二、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例题一: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
如图乙所示,小球一半浸在水中,测力计示数为2N。
则小球受到的浮力为N,小球的体积为cm3。
剪断悬吊小球的细线,小球在水中稳定时受到的浮力为N。
(g取10N/kg)例题二:如下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实心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容器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慢下降(其底部始终与水面平行),使其逐渐浸入水中某一深度,如图所示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数据图像。
已知ρ水=1.0×103kg/m3,g=10N/kg。
求:(1)圆柱体的重力。
(2)圆柱体浸没时受的浮力。
(3)圆柱体的密度。
(4)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
课堂总结:。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十章 浮力复习(第一课时)-学习任务
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 通过生活实例,回顾复习浮力的概念
通过实验及受力分析,认识产生浮力的原因
通过受力分析,知道浮力的方向
第十章 浮力复习(第一课时) 导学案
1.课题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第一课时)
2.学习任务: (1)能说出浮力的含义、浮力产生的原因以及浮力的方向。 (2)能通过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说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能通过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说出阿基米德原理。 (4)能利用公式 F 浮=G 排和 F 浮= ρ液 gV 排进行简单计算。 3.学习准备: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通过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回顾复习阿基米德原理
利用 F 浮=G 排和 F 浮= ρ液 gV 排计算浮力
进行节课学习的总结 完成课后作业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的内容。
主要涉及章节包括:10.1浮力及其产生的原因;10.2阿基米德原理;10.3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浮力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物体浮沉的条件。
2. 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计算、物体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运用、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物体浮沉实验器材。
2.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浮力演示器展示物体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则沉入水底?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浮力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的例题,让学生理解浮力计算方法以及物体浮沉的规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浮力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内容。
4.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10分钟)讲解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浮力与排开水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
2. 物体浮沉条件。
3. 阿基米德原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浮力计算题,要求学生运用浮力公式进行计算。
(2)应用题:根据物体浮沉条件,设计一个可以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并说明其原理。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浮力的相关知识。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浮力的应用,将所学知识拓展到课外。
《浮力》复习课教案
《浮力》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浮力》这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判定、浮力计算方法以及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定义和阿基米德原理,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判定。
难点:浮力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装置、实验器材。
学具: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浮力演示装置,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浮沉现象,引发学生对浮力的思考。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
3. 例题讲解:(1)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2)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3)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浮力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浮力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浮力,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定义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浮沉条件4. 浮力计算方法5. 浮力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一个体积为0.5m³的木块放入水中,求木块受到的浮力。
2. 答案:(1)浮力等于物体所受重力,即2N。
(2)浮力等于水的密度×体积×重力加速度,即490N。
(3)金属块沉入液体,塑料球浮在液体表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掌握情况,以及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2. 拓展延伸:探讨浮力在船舶设计、救生设备等方面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3. 实践操作的设计和实施。
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浮力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深刻理解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以及物体浮沉条件的判定。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浮力应用等。
涉及的教材章节为第十章第14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浮力的定义、计算方法及阿基米德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定义、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及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难点:浮力在物体浮沉条件判断中的应用,以及浮力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浮沉物体模型、电子秤、计算器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浮力演示器,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沉入水底?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浮力。
并通过实例分析,讲解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例题:一个质量为200g的物体放入水中,物体与水的接触面积为200cm²,物体在水中静止时,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解答: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量,即物体在水中静止时,浮力F浮 = G物 = m物g = 0.2kg × 10N/kg = 2N。
3. 随堂练习(15分钟)练习题:(1)一个体积为0.5m³的木块放入水中,木块在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2)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入水中,物体与水的接触面积为500cm²,求物体在水中静止时的浮力。
4. 知识拓展(10分钟)讲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热气球等。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定义、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
2. 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3. 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质量为1.5kg的物体放入水中,物体与水的接触面积为300cm²,求物体在水中静止时的浮力。
浙教版初三科学中考复习教案浮力
浙教版初三科学中考复习教案浮力教案:浙教版初三科学中考复习——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浙教版初三科学教材第四章“物态变化”中的浮力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计算、物体的沉浮条件以及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浮力的大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计算。
难点:物体的沉浮条件的理解和应用,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器、实物模型。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浮力演示器,提问学生对浮力的理解。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实验和图示,解释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4. 浮力的大小计算: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通过计算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得出浮力的大小。
5. 物体的沉浮条件:讲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条件,即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等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浮在液体表面;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沉入液体。
6. 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浮力在船舶、救生圈等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7.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浮力的理解和应用。
8.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计算、物体的沉浮条件、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浮力的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
2. 已知一个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为200cm³,水的密度为1g/cm³,求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 分析下列物体在空气中的状态,并说明原因:a) 一个气球;b) 一块石头。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浮力的概念,了解阿基米德原理;(2)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3)学会使用浮力公式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浮力现象,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运用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知识梳理,提高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叫做浮力;2.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受到的重力;3. 浮力公式:F浮= G排= ρ液gV排,其中F浮表示浮力,G排表示排开液体的重力,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4. 浮力的计算:根据浮力公式计算浮力的大小;5. 浮力现象的解释: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物体浮沉、船舶、救生圈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3)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2. 教学难点:(1)浮力公式的灵活运用;(2)对复杂浮力现象的分析与判断。
四、教学方法1. 实验观察:通过浮力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现象;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浮力现象的原理和计算方法;3. 思维导图:运用思维导图对浮力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4. 实例分析: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浮力现象;2. 实验观察: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共同探讨浮力的原理和计算方法;4. 知识梳理:运用思维导图对浮力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5.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让学生学会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浮力知识。
2024年浙教版初三科学中考复习教案浮力
2024年浙教版初三科学中考复习教案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初三科学教材第八章第三节“浮力”。
具体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物体浮力的计算、浮力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概念,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难点:浮力的计算、浮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仪、浮力计算器、实验器材。
2. 学具:练习册、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浮力演示仪,展示一个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不同?2. 例题讲解讲解阿基米德原理,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第8.3节后的习题,巩固浮力的计算方法。
4. 知识拓展介绍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潜水装备等。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浮沉条件4. 浮力的计算方法5. 浮力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有哪些?(2)计算题:一个质量为200g的物体在水中浮力为1N,求物体的体积。
(3)简答题:简述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①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物体上浮;②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物体悬浮;③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物体下沉。
(2)物体的体积为2×10^4 m^3。
(3)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船舶、潜水装备、热气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掌握较好,但在浮力计算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浮力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航空航天、深海探测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力》导学案
华容四中刘丽君
(第1课时)
一、了解中考命题角度
(1)浮力的概念;(2)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的过程;(3)物体沉浮的条件;(4)阿基米德原理;(5)对浮力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自主学习
1、认真阅读课本<八年级下册> P64—75
①每一段文字,每一个图片及对图片的介绍解说,都要求认真阅读;
②用笔标记重要概念、重点公式,及相关的重点解析。
2、对照课本,把下列要点知识填写完整并识记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的力。
2.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方法:①在空气中测出物体的重力G;②把物体浸入水中,在水
= 。
中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
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相等”或“不相等”),存在压力差,而这个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就是浮力。
4.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和。
5.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
;公式:F浮= = 。
由此可知,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和(用符号表示)。
6.物体浮沉的条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1) 当F浮G物,上浮;(2) F浮G物,下沉;(3) F浮G物,悬浮。
7.浸没
..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和的大小关系。
(1) 当ρ液ρ物,上浮;(2) ρ液ρ物,下沉;(3) ρ液ρ物,悬浮。
8.当物体漂浮
..在液面上静止时,有F浮G物,ρ液ρ物。
9.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1) 潜水艇靠水舱充水、排水改变,从而实现下沉和上浮。
(2) 氢气球、热气球中的氢气、热空气,飞艇中的氦气,密度都比空气的,当它们所受的重力浮力时,就能够升空。
三、小试牛刀(各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1.潜艇在水中受到浮力,这个浮力是对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
2.(09年中考)如图,水池中有适量的水。
农民如果用“浸泡法”选种,要使干瘪、虫蛀的种子上浮至漂浮,
而饱满的种子下沉至池底。
则应在水中加入适量()
A.清水B.温水C.食盐D.酉精
3.(08年中考)一小石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示数为2N,浸没在水中静止时示数为1.5N,则石块所受浮力为N。
若将该石块投入水银中,待其静止时,所受浮力为N (ρ水<ρ石<ρ水银)。
4.(08年中考)体积相等的实心铁球和实心木球静止在水中时,所受浮力分别用F铁和F木表示
(ρ铁>ρ水>ρ木),则()
A.木球漂浮,F铁>F木B.木球沉底,F铁< F木C.铁球漂浮,F铁>F木D.铁球沉底,F铁< F木5.(11年中考)“青岛号”导弹驱逐舰满载时的排水量是4800吨,表示它浮在海面上,排开的海水质量是4800吨,此时舰所受的浮力是N。
当舰从海洋驶入长江时,所受浮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ρ海水>ρ江水)
6.(10年中考)学习了密度计知识后,小明同学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
橡皮泥制成一个简易密度计,然后把它分别放人甲、乙两杯液体中,静止时如
图所示。
则该密度计在甲、乙两杯中受到的浮力F甲F乙,甲、乙两杯中的
液体密度ρ甲ρ乙。
(两空均选填“>”、“=”或“<”)
四、合作学习(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1.(10年中考)(6分)下图是研究浮力大小的实验装置图,各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如下表所示。
(1)分析b、c两实验,说明浸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有关。
(2)分析c、d两实验,说明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无关。
(3)分析d、e两实验,说明物体排开相同体积的液体时,所受浮力大小跟有关。
(4)c图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N,物体的体积是m3。
(5)分析a、b、c、d四次实验,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浸入液体中体积V的关系的是()
2.在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的一次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1)测出铁块所受到的重力G铁;
(2)将水倒入溢水杯中(未满);
(3)把铁块浸入溢水杯中,读出测力计示数F;
(4)测出小桶和被排开水的总重G;
(5)记录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整理器材;
分析评估小明的实验,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修正。
问题有:①;②。
(第2课时)
五、拓展提升(各学生独立完成)
1.一艘轮船从海里驶入到河里,则( )
A.它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浮力变大B.它会下沉一些,浮力变小
C.它受到的重力不变,浮力变小D.它受到的重力不变,浮力不变
2.一均匀物体恰能悬浮在水中,若将此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 )
A.大的一块下沉,小的上浮B.大的一块上浮,小的下沉
C.两块仍悬浮在水中 D. 两块都上浮到水面
3.把一个质量为30g、体积为50cm3的物块轻放人盛满水的烧杯中,当物块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溢出水的质量为30g,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大
B.溢出水的质量为30g,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C.溢出水的质量为50g,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大
D.溢出水的质量为50g,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4.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此时甲、乙、丙三个物体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
甲、F乙、F丙,则下面关系正确的是( )
A.F甲> F乙> F丙B.F甲< F乙< F丙
C.F甲= F乙= F丙D.F甲= F乙> F丙
5.“海宝”是2010年世博会的吉祥物,其形象如图所示。
小玲的爸爸从上海给她带回一个“海宝”。
经测量,她发现该“海宝”的质量为200g,体积为300 cm3。
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 3kg/m3,g=10N/kg,则:A.将该“海宝”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为2 N ( )
B.将该“海宝”浸没在水中,放手后“海宝”将下沉
C.将该“海宝”浸没在水中,放手后“海宝”将上浮
D.将该“海宝”浸没在水中,放手后“海宝”将悬浮
6. 弹簧测力计下端挂着一重为3 N的物体A,物体A浸没并静止在水中,如图所示。
(1) 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
物体A所受浮力是N。
(2) 如果测力计不拉着物体A,A在水中会(选填“下沉”、
“上浮”或“悬浮”)
7.将小铁块和小木块放入一盆水中。
结果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入水底,就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浮力,铁块不受浮力B.铁块沉入水底,所受浮力一定小于自身的重力C.木块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铁块所受的浮力D.木块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8. 关于浮力、浮沉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轮船从海里行驶到河里所受浮力减小
B.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阿基米德原理只适用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适用于气体中的物体
D.医学上将人的血液滴人硫酸铜溶液中,如果血液恰好悬浮,则说明两者密度相同
9.用一个玻璃瓶装上写有你心愿的纸片,然后盖上盖子并密封,投入江中,就能漂浮在水面上,成为“漂流瓶”。
如果漂流瓶从长江漂入大海,漂流瓶所受到的浮力及它露出水面的体积变化情况是(海水密度大于河水密度) ( )
A.浮力变大,露出水面体积不变B.浮力不变,露出水面体积变大
C.浮力不变,露出水面体积变小 D. 浮力变小,露出水面体积变大
10.如图所示,将重为5 N的木块放入烧杯中,静止时木块所受浮力的大小
为N,方向为。
11.2010年8月,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潜入到海面下3759米深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深潜技术的国家。
潜水器没入水中后,在水中继续下潜的过程中,它受到海水的浮力和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A.浮力逐渐变小,压强逐渐变大B.浮力不变,压强逐渐变大
C.浮力逐渐变大,压强逐渐变小D.浮力不变,压强逐渐变小
12.用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时如图所示,它的重力和浮力大小;
液体的密度越大,它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密度计的位置也就
越(选填“高”或“低”)。
13.如图所示,一个重为8 N的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铁块浸没在盛
满水的溢水杯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 N,则铁块受到的浮力
是,溢出水的重力是N。
14. 在水中放入质量为3 kg 的木块,木块静止时有3/5体积浸入水中,如图所示,求:
(1)木块静止时所受的浮力;(2)木块的密度;(3)木块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