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质的研究方法和量的研究方法融合

合集下载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理论框架构建:我们将回顾陈向明教授对质的研究方法的基本理念、原则与程序的阐述,包括其对现象主义、解释学、建构主义等哲学基础的深刻解读,以及对扎根理论、现象学研究、叙事研究等具体研究路径的精要剖析。

此部分旨在揭示陈向明教授如何在多元理论脉络中构建起一套严谨且富有弹性的质性研究体系。

方法论创新与应用:接着,我们将聚焦于陈向明教授在质性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之处,如她对混合研究方法的倡导、对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敏感性以及对研究者主体性问题的独特见解。

还将通过分析其实际研究案例,展现这些方法论思想如何在教育、社会工作、性别研究等领域得到生动实践,并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力。

学术对话与影响:本综述还将考察陈向明教授在学术界引发的广泛对话与回应,包括对其观点的支持、质疑与深化,以及其理论与实践成果对国内外学者及研究生教育的启示与推动作用。

这不仅有助于全面理解陈向明教授在质性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也揭示了其思想在当代知识生产中的动态发展与持续影响。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提炼出陈向明教授“质的研究方法”对当前及未来研究的指导意义与挑战,特别是对于提升本土化研究的理论自觉、强化研究伦理意识、推动跨学科合作与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前瞻性思考。

本篇文献综述力图通过对陈向明教授“质的研究方法”理论体系与实践成果的系统梳理,呈现其学术思想的内在逻辑与外在影响,为读者二、陈向明对质的研究方法的基本观点与理论贡献陈向明教授作为中国社会学界和研究方法论领域的杰出代表,对“质的研究方法”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探索。

她坚信,质的研究方法不仅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范式,更是理解社会现象、揭示人类行为背后深层次意义的关键工具。

在陈向明看来,质的研究方法强调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考察和个案研究,重视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和理解。

她主张,质的研究应当关注被研究者的主观经验和内心世界,通过深入访谈、参与观察等手段,获取丰富、生动的第一手资料。

质的研究方法与量的研究方法(一)

质的研究方法与量的研究方法(一)

质的研究方法与量的研究方法(一)质的研究方法与量的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方法•特点:–关注主观、深入的研究–强调理解和解释现象–通过描述和解释来揭示事物的内涵和本质•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访谈:通过与被研究者的对话,了解其经验、观点和态度等。

–观察:直接观察和记录被研究对象的行为和环境。

–文本分析:对书面材料、采访记录或社交媒体等进行深入研究和解析。

–个案研究:对个别个体或群体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了解其独特性和复杂性。

–现象学研究:通过对个体或团体的生活经历和意义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适用领域:–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社科领域–小样本研究、个例分析等需要深入理解问题的场景量的研究方法•特点:–以大量数据为基础的研究–通过数值分析和推理来探索和验证模式、规律和关联•常用的量化研究方法:–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对比,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

–问卷调查:收集大量问卷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和趋势。

–大数据分析:利用大规模数据集,通过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发现隐藏的规律和知识。

–统计分析:利用统计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推断和预测。

•适用领域:–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大样本研究、普遍性关系分析等需要找出普适规律的场景质的研究方法与量的研究方法的比较•目的:质的研究方法着重于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内涵,而量的研究方法则侧重于发现和验证普适规律和关系。

•适用性:质的研究方法适用于需要深入理解和解释事物的领域和场景,而量的研究方法适用于需要推断总体特征和发现普适规律的领域和场景。

•数据收集:质的研究方法通常采用访谈、观察等技术收集数据,而量的研究方法则常用问卷调查和大数据分析等方法。

•数据分析:质的研究方法重视对语言和文本的分析,通过描述和解释来揭示问题的本质;而量的研究方法则侧重于数值和统计分析,通过计量和推理来验证规律和关系。

质的研究方法和量的研究方法各自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在实际研究中,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可以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或将两者结合起来,以获得更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成果。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对立及其超越来源:自然辨证法研究叶浩生质化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也译定性研究)作为社会科学领域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近年来引起了各个学科领域的重视。

心理学领域同样为质化研究的新颖模式所吸引。

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的专家出版了大量的论文和著作,论述传统量化研究(quantitativere-search,也译定量研究)的弊端和质化研究的优势,其势头之猛,以至有许多学者称质化研究的兴起是心理学的,范式革命或地壳的巨变。

在本文中,我们从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的对立特征开始谈起,分析这两种研究范式的哲学根基,并就超越和整合这两种对立的范式提出我们的见解。

1量化与质化研究的对立科学心理学建立以来,一直以经验自然科学为楷模,强调客观、量化的研究方法。

事实上,实验心理学的建立者、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就是利用了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和量化的方法,奠定了科学心理学的方法论根底,使得心理学摆脱了哲学的母体,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因此,科学心理学建立之日起,就表现了对量化方法的偏爱。

非量化的方法,如现象学的方法、释义学的方法因其主观色彩一直受到心理学家的排斥,“在大多数条件下,质化方法被看作是同量化方法竞争的、另类的范式……量化研究倾向于使用严格的、可靠的数据,视社会世界外在于观察者;而与此相对照的是,质化方法使用更为丰富的数据,把社会世界视为观察者的建构〞。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在诸多方面展现出截然对立的品质:在科学观方面,量化研究更贴近了经验自然科学,力图以使用量化方法的物理学、化学为理想的模型。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曾经主张心理学不能成为科学,究其根源在于心理现象不能量化,因此心理学永远无法成为物理学那样的精确科学。

冯特从实验生理学和心理物理学的数量化方法中获得启发,突破康德的预言,改造了传统的哲学心理学,使之成为实验心理学。

在冯特的心目中,实验心理学就是一门自然科学,使用的方法是客观和数量化的方法,同其他自然科学别无二致。

混合方法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

混合方法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

混合方法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摘要:混合方法论作为“第三次方法论运动”,是一种将质性研究要素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独立方法论,兴起于对范式不兼容的反思和批判。

三角测量法的提出标志着混合方法论的正式出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今已经远远突破了当初拟定的框架,迈向了跨学科、超学科的发展路径。

混合方法论在应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的顺序、时机、比例上是讲究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混合方法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Hybrid Methodology: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Lu Weian(School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Abstract:As a "third methodological movement", the hybrid methodology is an independent methodology that combines qualitative research elements with quantitative research, and arises from reflection and criticism of paradigm incompatibility. The introduction of triangulation marks the official emergence of the hybrid methodology. After decades of development, it has now far exceeded the original framework and moved towards an interdisciplinary and trans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path. Hybrid methodology is particular about the sequence, timing, and propor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and needs to be analyzed on a case-by-case basis.Key words:mixed methodology; qualitative research; quantitative research 在过去30年间,社会和行为科学领域中一直存在着两种主要范式或模型的相互竞争,亦即实证主义范式和建构主义范式孰优孰劣之争。

论量的研究方法(quantitative research)与质的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的不同

论量的研究方法(quantitative research)与质的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的不同

论量的研究方法(quantitative research)与质的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的不同[摘要]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都是社会学方法,两者因在理论渊源、研究方法、手段及方法论方面有很大差异,在西方方法论学者之间引起了一场比较大的争论。

本文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的区别与联系,指出只有通过两者的灵活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质的研究量的研究方法论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在西方方法论研究者之间发生了一场“大战”,其原因主要是在理解方面存在着很大分歧。

如果对一些研究兴趣不在方法论的人来说,当他们接触有关方法论的文章时,只从字面理解,“quantitative”是“定量的”,“qualitative”是“定性的”,很容易按照习惯性的思维去理解。

但在西方方法论学家笔下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有其特殊的含义。

我们要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弄清它们的发生、发展及其特征。

(一) 理论基础不同。

定量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西方哲学史上发展了一百多年的实证主义哲学。

而定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则包括建构主义、后实证主义、解释学、现象学等各种理论流派,虽然这些理论流派之间的观点有着不同之处,但与实证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本体论两者有着不同的前提假设。

实证主义认为,现实事物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主观价值因素的影响。

主体和客体是两个截然分开的实体,主体可以通过对一套工具的操作而获得对客体的认识。

在对客体的认识上,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社会现象可以被经验地感知,一切概念必须还原为直接的经验内容,理论的真理性必须由经验来验证。

而以现象学为代表的哲学流派则认为,社会现实的本质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因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空赋予各不相同的意义。

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实际上是主体在和客体的互动关系中对客体的重新建构,主体和客体两者是一个互为主体的关系。

第二,在认识论上,实证主义极力推崇经验的作用,认为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一切概念必须还原为直接的经验内容,理论的真理性必须由经验来验证,认为“知识”有其客观的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浅析教育研究方法中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

浅析教育研究方法中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

浅析教育研究方法中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整个20世纪,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是贯穿教育研究的两条主线,二者在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中都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在基本含义上独具一格、自成体系,并且从理论基础、研究目标、研究操作方法、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研究取得效果等方面存在不同。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人文现象,教育研究需要把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结合起来,使其更好的为教育研究服务。

标签:质的研究;量的研究;对比;结合20世纪60年代,国外的教育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采用一种叫做”质的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方法,又称为质性研究。

作为一种优质的研究范式,质的研究被渐渐推广开。

近年来,在我国的教育研究中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教育工作者力求探寻关于质的研究的规范,透析出其与量化研究的明显差异,并通过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两种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以使我们更加准确的认识这两种方法,更好的发挥两种方法在教育领域研究中的优势,从而促进教育研究向更加科学、严谨、深层次发展。

一、质的研究的基本含义我国学者陈向明博士在对国外有关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将英文“qualitative research”译成“质的研究”,以与“量的研究”相对应,并认为“质的研究”也与我国通常使用的“定性研究”有区别。

“质的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本人直接充当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构建获得解释性理解。

该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研究环境: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研究。

质的研究强调将研究者放入到一个复杂的、丰富的、动态的非人工情境下进行,这个情境往往是与个人对应的自然生活世界和与群体相对应的社会组织运作。

2、研究者的角色:研究者本人直接充当研究工具,不使用其他测量工具。

3、收集资料的方法:形式多样。

主要为深入访谈、参与式观察、实物分析等。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质的研究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它与数量研究方法相辅相成,能够为研究者提供深入、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质的研究方法强调对现象的深入理解和解释,注重研究对象的内在含义和复杂关系,因此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质的研究方法注重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理解和描述。

与数量研究方法相比,质的研究方法更注重对研究对象的全面、深入的描述和理解。

通过观察、访谈、文本分析等手段,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行为、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在含义和复杂关系,从而为研究问题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解释。

其次,质的研究方法强调对研究对象的解释和理解。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研究对象往往具有复杂的内在含义和关系,数量研究方法往往难以对这些复杂性进行深入的解释和理解。

而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深入观察和分析,能够更好地揭示研究对象的内在含义和复杂关系,为研究问题提供更为深入和全面的解释。

另外,质的研究方法注重对研究过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在质的研究方法中,研究者往往以开放的态度对待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注重对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的灵活理解和解释。

这种灵活性和开放性能够使研究者更好地应对研究过程中的变化和复杂性,为研究问题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解释。

最后,质的研究方法注重对研究结果的深入分析和解释。

在质的研究方法中,研究者往往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深入分析和解释,揭示研究对象的内在含义和复杂关系,为研究问题提供更为深入和全面的解释。

这种深入分析和解释能够使研究者更好地理解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为研究问题提供更为深入和全面的解释。

综上所述,质的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能够为研究者提供深入、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强调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理解和解释,注重对研究过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以及对研究结果的深入分析和解释。

因此,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应当充分发挥质的研究方法的作用,为研究问题提供更为深入和全面的解释。

教育技术领域中三种研究范式的案例分析--量的研究、质的研究与混合方法研..

教育技术领域中三种研究范式的案例分析--量的研究、质的研究与混合方法研..
《教学策略》研究对所有的访谈和视频进行转录,并分析了其他数据。数据的质性分析采 取Glaser和Strauss提出的持续比较法。陈向明指出,质的研究中资料整理和分析的特点是整 理与分析同步且及时进行,但在分析前应该进行初步整理。而持续比较法正有这些特点。持续 比较法指收集资料及分析是同时发生的,且于自搜集到的第一份资料起,每一组数据的项目是 和其他数据的项目相比,研究者自其中进行比较以刺激思考,继而能全面而扼要地抓住所研究 现象的主要特质,同时描述和诠释研究的现象,并依序地以此种方法作数据系统性的收集和分 析,找出秩序(order)和看到各现象问的关系,直至发展出理论111 J。
教育技术领域中三种研究范式的案例分析
——量的研究、质的研究与混合方法研究 张宏珊宁艳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631)
【摘要】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是当前广泛应用的两种研究范式,近年来又有学者结合两者,提 出第三种研究范式——混合方法研究。本文从量的研究、质的研究和混合方法研究的定义入手, 通过三个案例的具体研究过程,分析三种研究方法在研究对象的选取、数据的收集、数据的分 析以及研究结果的解释等四个方面的差异。量的研究、质的研究与混合方法研究有各自的特点, 也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在做研究的过程,应该依据研究的需要,进行选择。 【关键词】量的研究质的研究混合方法研究
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最大 研
的不同表现在这三个方面: 针对量性数据和质性数据,采 究 结果的解释较多地用数
整合知识、学生行为和教学 用不同的解释方法。从量性数 结 据来说明。此文列出了
决策三个阶段的交互。在对 据中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主要 果 两组学生前测、中测和
这三个结果的解释过程中, 用数字说明问题;从质性数据 的 后测概念转变的人数,

论心理学中量与质的研究方法的辩证关系_杨烈红

论心理学中量与质的研究方法的辩证关系_杨烈红

论心理学中量与质的研究方法的辩证关系杨烈红(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60)摘 要:对心理学领域中量与质研究方法的产生和特征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认为现代心理学研究只有辩证综合地吸收应用这两种研究方法的优点,才能真正揭示心理学现象的本质,实现心理学的繁荣和发展。

关键词:质的研究;量的研究;实证主义;人文主义中图分类号:F B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45(2007)02-0104-04收稿日期:2006-10-08作者简介:杨烈红(1964-),女,陕西周至人,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学。

0 引 言任何科学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方法的推动,现代心理学更可以说是方法的产儿。

19世纪以前,哲学家多采用/思辨0的方式,利用臆测、内省、推理和直觉或根据个人主观经验探讨人们的心理现象,推测心理本质,使得心理学一直没有脱离哲学的樊篱。

直到19世纪后期,在很多科学家开始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并发现一些重要规律之后,心理学才开始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学才算正式诞生。

自心理学诞生100多年的时间里,出现了许多学说和流派,这些流派在学术观点上的差别,很大程度上是因方法论和研究技术的不同引致的。

[1](P 1026)本文通过对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原理的量的研究方法和以人文主义为指导的质的研究方法的全面分析,指出两者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互补性,认为现代心理学研究应辩证综合地应用这两种研究方法。

1 /量0的研究概念及特征量的研究也叫定量研究,指源于自然科学,借助数学工具而实现的研究方法。

它采用实验、调查、测验、结构观察以及已有的数量资料,对心理现象进行客观研究,对研究结果做出相应的统计推断,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的适应性。

实证主义方法论是它的哲学基础。

使心理学远离哲学、靠拢自然科学并宣称自己做到科学实证研究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冯特。

他在1879年以心理物理学和医学心理学为模式,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并采取实验法来研究人的心理行为变化,开创了以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量的研究方法,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论文写作中的研究方法优缺点

论文写作中的研究方法优缺点

论文写作中的研究方法优缺点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研究方法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研究方法具有各自的优缺点,了解和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提高研究质量和准确性。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一、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一种基于观察和验证的研究方法,通过实证数据和统计分析来验证研究假设。

实证研究法的优点在于它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实证研究法可以提供可靠的证据来支持假设或结论。

此外,实证研究法还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深入挖掘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帮助研究者发现新的问题或现象。

然而,实证研究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它在研究开始之前需要明确定义变量和测量指标,这可能会限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其次,实证研究法强调量化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而忽视了一些难以量化的因素,如社会文化背景、个体经验等。

最后,实证研究法强调因果关系,但在某些领域中,因果关系可能很难被证明或建立。

二、质性研究法质性研究法注重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理解,通过对个案的详细分析,从而获得对研究问题的深刻理解。

质性研究法的优点在于它能够提供详细而全面的描述,从而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意见、态度和行为。

此外,质性研究法还可以通过访谈、观察等手段获取独特的和有价值的数据。

然而,质性研究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质性研究法在样本选择方面往往是非随机的,这可能导致结果的不可靠性和推广性的不足。

其次,质性研究法很难对数据进行量化和统计分析,这使得研究结论的验证和证据的可信程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最后,质性研究法耗时较长,并需要研究者具备较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混合方法研究混合方法研究结合了实证研究法和质性研究法的优点,旨在通过整合定量和定性数据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研究结果。

混合方法研究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同时考虑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从而获得多维度的分析和理解。

此外,混合方法研究还可以通过相互验证和辅助分析,提高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

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

一、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的定义质化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 , 也译定性研究),是指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以及回答提问来获取敏锐的洞察力。

质化研究是研究者用来定义问题或处理问题的途径。

如果说量化研究解决“是什么”的问题,那么质化研究解决的就是“为什么”的问题。

定性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领域(如人类学、人文学、历史、政治和社会学等)常用的研究方法。

它通过运用一种特殊的技术既可以了解事物的一般现象,又能获得定量研究方法所无法得到的信息,如人们的想法、动机和感受等深层次内容。

定性资料分析运用的是归纳法,即通过整理分析资料得出假说或理论;定量资料分析运用的是演绎法,即事先定好一个理论或假说,然后收集资料以验证这一理论或假说是否成立。

量化研究(Study on measurement,Quantitative research),是指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量化,就是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

量化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某种标准作量的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数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间的量的变化规律。

由于其目的是对事物及其运动的量的属性作出回答,故名量化研究。

质化研究通过分析无序信息探寻某个主题的“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这些信息包括会谈记录脚本和录音、电子邮件、注释、反馈表、照片以及视频等。

与量化研究不同,它并不仅仅依靠统计数据或数字来得出结论。

它也有像“扎根理论”、“人种学”等正式的研究方法。

二、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特点1、研究方法量化研究设计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相关法和实验法。

质化研究是在一群小规模、精心挑选的样本个体上的市场研究,该研究不要求具有统计意义,但是凭借研究者的经验、敏感以及有关的技术,能够有效的进行分析。

主要方法有:小组座谈会(Focus Group)、一对一深度访谈、观察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与反向头脑风暴法2、两者的特点质性研究特点主要是:1)在自然情境(田野)中搜集资料2)以文字、图画、视听器材、访问逐字稿﹑照相﹑录音﹑笔记记录资料3)重视过程与结果4)将搜集到的资料归纳分析5)注重现场参与者的观点6)以统整的观点进行研究7)研究者保持客观立场8)视研究对象为独特的个案量化研究:1)可在短时间内收集资料,有利于现存问题的分析2)严格控制研究情境3)以旁观者的角色了解研究对象三、两者的区别其实在自然科学领域中,一直都强调质化与量化研究相互结合,因为两者不仅不是对立的,而且相互促进。

量质结合方法

量质结合方法

量质结合方法
量质结合方法是一种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旨在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这种方法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互结合,通过定量数据的测量和分析,以及定性数据的观察和理解,从而更全面地理解研究对象。

量质结合方法常用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

在量质结合方法中,定量分析主要依赖于统计学和数学模型,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并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对研究对象的客观描述和解释。

而定性分析则侧重于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理解和解释,通过对个别案例的观察和访谈,以及对社会和文化背景的考察,来获取对研究对象的主观理解。

量质结合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克服单一方法的局限性,将两种方法的优点互相补充。

定量分析可以提供大量的数据和客观的结论,而定性分析可以提供对数据背后的深层次理解和解释。

通过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得到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研究结果。

在实施量质结合方法时,研究者需要充分准备和设计研究方案,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并确定合适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此外,研究者还需要注意两种方法的结合方式,如何将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融合在一起,并保持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和可信度。

总之,量质结合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能够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研究结
果。

它充分利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优势,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研究对象,并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量化与质性分析的理论基础与实践

量化与质性分析的理论基础与实践

量化与质性分析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在当今的研究领域中,量化与质性分析是两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

理解这两种方法的本质、特点以及如何在实际研究中有效地运用它们,对于获取准确、有价值的研究结果至关重要。

量化分析主要基于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的理论框架。

实证主义认为,现实世界是客观存在且可以被测量和观察的,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可以揭示出普遍的规律和模式。

后实证主义则在承认客观现实的基础上,也考虑到了测量误差和理论的不确定性。

量化分析的核心在于将研究对象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例如通过问卷调查、实验测量等方式收集数字型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如描述性统计(均值、标准差等)、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以检验假设、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对总体进行推断。

质性分析则源于解释主义和建构主义的理论视角。

解释主义强调理解人类行为和经验的意义,认为现实是由人们的主观解释和理解构建而成的。

建构主义更进一步指出,知识和现实是在社会和文化的背景中共同建构的。

质性分析注重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理解和解释,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访谈、观察、文本分析等,以获取丰富的描述性资料。

这些资料通过编码、分类和主题分析等方式进行处理,以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意义和过程。

在实践中,量化分析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它能够提供精确和可重复的结果。

由于数据的量化处理和统计分析遵循严格的方法和程序,不同的研究者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研究,往往能够得到相似的结论,这增加了研究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其次,量化分析可以处理大规模的数据,从而能够发现宏观层面的趋势和规律,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例如,通过对大量人口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社会的总体态度和行为模式,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然而,量化分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它往往只能捕捉到可测量的表面现象,而可能忽略了研究对象的深层次内涵和复杂的情境因素。

例如,在研究人们的情感体验或文化价值观时,单纯的数字测量可能无法充分表达其丰富性和多样性。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区别和联系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区别和联系
比较项目量的研究质的研究与情境的关系与具体情境相分离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直接源泉对象范围比较适合于宏观层面的大规模的调查与预比较适合在微观层面对个别事物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比较项目量的研究质的研究注重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的普遍性代表性及其普遍指导意义注重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的个别性特殊性以此发现问题或提出发现问题的新的角度
耿 琼 华
究教 与育 质技 的术 研领 究域 中 量 的 研
2011122107
目录:
(一)质的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 别 (二)质的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 系 (三)质的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区 别 (四)质的研究与定性研究的联 系
(一)质的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比较项目 1 2 与情境的关系 对象范围 量的研究 与具体情境相分离 质的研究 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 直接源泉
定性研究注重哲学思辨、逻辑推理,根据个人主观经验, 然后用演绎的方法对自己的思考进行验证。质的研究则注 重在互动过程中系统收集、分析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展开讨 论。 (3)对于研究的结果,定性研究偏向结论性、抽象性和概 括性;质的研究则更加强调研究的过程性、情境性和具体 性。定性研究更多地是研究者个人观点的阐发和个人的建 议,质的研究强调在原始资料基础上建构结论或理论。
(四)质的研究与定性研究的联系
都是注重关于教育对象的性质的研究;都是在自然情境中 进行研究,研究者需深入到一定的教育环境中;都不只是 关心研究对象的结果或结论,更关心研究对象的意义及其 发生、发展的过程;都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然后 得出结论,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过程;都是一种描述性的研 究
(二)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联 系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两者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依存、
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反映了客观事物质与量的辩证关系,任何事 物的质与量总是统一而又不可分的。质是一定量的基础上的质, 量是一定质的量。对于事物质的研究,必然导致对于事物量的研 究。因此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是相辅相成的。

论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论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论 著·论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刘可 【摘要】 目的 探讨在护理研究中综合运用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的原因和运用方法。

方法 从发展测量工具、阐述概念、发展理论等方面介绍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结果 在运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在量性调查过程中加入质性的方法和在质性研究中加入量性测量的途径进行综合运用。

结论 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是护理研究的新趋势。

综合运用量性和质性方法可以弥补方法和资料上的不足,可以运用于不同的研究问题。

【关键词】 质性研究; 量性研究; 护理 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有关护理研究方法的探讨和运用也在不断深入。

量性研究是通过数字资料来研究现象的因果关系,认为获得数字的研究可达到测量精确,能较客观地描述问题和现象,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资料和设对照组来避免研究中的偏差。

量性研究在我国现阶段的护理研究中运用较广泛。

质性研究是研究者凭借研究对象的主观资料和研究者进入当事人的处境中参与分析资料,找出人类生活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共同特性和内涵,用文字描述报告结果。

质性研究可以从另一角度提供研究某些特殊群体的方法,可以了解和解释一些量性研究不能解释的问题和现象[1]。

因此,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可以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由于护理专业更多地关注人的整体性,注重人的心理社会层面,质性研究在护理专业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突出。

质性研究在国外发展较快,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也开始了对质性研究的学习和实践。

目前,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不断认识到不同研究方法在不同领域的优缺点,同时,在护理研究中综合运用量性和质性方法得到更多的重视,即多方法的研究(multi-method or mixed-method research)。

在一个或一系列研究中整合质性和量性研究具有更大的实用性,并将成为护理研究领域的新趋势[2]。

我国护理界也提出了可以在研究中结合使用量性和质性方法,并开展了结合量性和质性方法的护理研究[3,4]。

教育技术领域中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联系和区别

教育技术领域中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联系和区别

教育技术领域中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联系和区别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李克东 likd@在教育技术学领域中,定量数据分析与质的研究是教育技术研究的两个主要范畴,其中定量数据分析,受到信息科学进步的影响,数据的处理更为简易也较为客观,因而目前多数研究论文仍倾向于量的研究。

然而,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各有其适用时机与特色,研究者对其中一种方法不能有偏见,最主要的是根据自己研究所长,研究目的所需,以挑选适合的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研究强调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和探讨教育现象及其现律。

在教育技术研究中,可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方法部有其优点、不足及局限性。

过去,人们在研究教育技术学领域问题时,常采用单一方法,因而只能获取部分信息,而忽视、遗漏了许多其他有用信息,这样就难以作出全面、准确的结论。

而综合地运用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方法,可以对不同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相互比较和验证,从而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一)质的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和区别关于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之间的区别,很多学者都试图进行一对一的比较,我国学者陈向明博士根据有关文献以及她的研究经验总结出这两种方法的一些主要差别(陈向明,2000),如表2所列。

表2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比较材料引自: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第11页这里仅就其中一些比较项目作进一步的说明。

定量研究是引用一定的数学方法,通过变换来判断研究对象诸因素的关联,最后用数值来表示分析研究的结果。

它是对于研究对象的属性进行数量上的分析研究,是对于事物量的关系的研究。

量的研究的资料比较客观可靠,统计分析比较科学精确,但是难以研究教育过程中复杂模糊的现象。

量的研究有一套完备的研究技术,包括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数学统计方法等。

量的研究其基本研究程序是,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通过概率抽样的方法选择样本,使用经过检测的标准化工具和程序来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不同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时还要使用实验干预手段对控制组和实验组进行比较,进而检验某种关于研究对象发展变化的理论假设。

量化研究方法与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的结合

量化研究方法与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的结合

量化研究方法与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的结合量化研究方法与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的结合摘要:从17世纪初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开始,教育研究停留在定性研究的层面上。

20世纪初,量化的、实验的科学方法被广泛运用于自然学科,并逐渐向社会学科渗透。

定性研究与量化研究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结合使用能够优势互补。

关键词:量化方法;质性方法;结合;建议一、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涵义及特点(一)定量研究的涵义及特点量化研究是指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测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预定的假设。

在运用量化研究时,人们通常认为研究过程中不掺杂价值观念问题,要保持价值中立,它依靠的是统计、测量和对变量因果关系的分析,是客观、正式、系统的研究过程。

量化研究包括教育实验、问卷调查、数理分析等研究方法及相应的研究策略。

定量研究特别强调研究情境就是预先严格控制的实验情境,必须确定先入为主的推论或价值价值观念;多应用领域自然科学的方法和程序例如样本与数理统计的方法回去对所搜集的材料展开准确的统计分析,用数字去阐述和证明假设;特别强调价值中立,轻结果而太重过程。

其目的是深入探讨社会现象中存有的因果关系,多用诠释的方法,先明确提出假设并表示可能将发生的结果,再用演绎法对假设理论展开检测。

(二)质化研究的涵义及特点质化研究就是相对于定量研究的一种研究范式,目前还没统一的定义,直观地说道,它就是一种在自然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展开深入细致实地考察的研究范式。

质化研究建议研究者必须深入细致教育情景中,阐明问题的本质。

质化研究注重深入研究的自然情景中,去获得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质化研究用描述的方法,用文字或者图片来呈现自己的观点。

质化研究强调事实与价值的不可分,重过程而不重视结果,关注对研究对象的资料、阶段、要素等方面的考察,而结果往往是可以随着研究的展开逐渐形成或改变,质化研究运用归纳分析的方法。

质变和量变的方法论

质变和量变的方法论

质变和量变的方法论
在科学研究中,质变和量变是两种常见的方法论。

质变是指突变或者发生根本性改变的过程。

它强调的是对事物性质本质上的转变,从而产生全新的状态。

质变是指质变是一种非线性的、不可逆转的改变,在质变前后的两个状态之间通常有明显的差异。

质变常常是由一系列小的变化积累而成的,直到达到一个临界点,从而引发了质变。

质变的发生通常需要一些外部的刺激或者条件。

量变是指数量上的变化。

它强调的是对事物的数量上的改变。

量变是一种渐进的、可逆转的改变,通过数量上的增减或者调整可以实现。

量变的发生通常是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事物在数量上发生变化。

量变不会导致事物的本质性质发生变化。

质变和量变在科学研究中有不同的应用。

当我们想要研究事物的本质转变或者根本性质的改变时,可以采用质变的方法论。

而当我们想要研究事物数量上的变化或者量的关系时,可以采用量变的方法论。

总的来说,质变和量变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论。

它们在研究对象和目的上有所不同,但都对科学研究的推进起到重要的作用。

报告中的实证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比较与融合

报告中的实证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比较与融合

报告中的实证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比较与融合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常用的两种研究方法。

它们在研究目的、研究问题、数据收集和分析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然而,二者各自的优势在不同的研究场景下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提出有效的政策和决策建议,研究者常常需要将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进行比较和融合,以获取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一、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的定义与特点实证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数量化的数据,基于统计分析的方法来验证或推翻研究假设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强调客观、可重复和量化的特点,通常使用问卷调查、实验、统计分析等技术,以获取大量数据并进行数据的量化和推理。

质性研究是通过对现象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理解,通过解释和描述的方式来获取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着眼于研究对象的内在含义和复杂性,通常使用访谈、观察、个案研究等技术,以获取更加详细、全面和深入的数据,并进行数据的诠释和解读。

二、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在研究目的上的差异与融合实证研究侧重于验证和推断,旨在回答“是否”和“如何”的问题。

它通常用于测试理论、验证假设、评估政策和测量变量之间的关系。

但是,实证研究不能提供对现象的深入理解和解释,对于背后的原因和机制的探索相对有限。

质性研究则侧重于理解和解释,旨在回答“为什么”和“如何理解”等问题。

它强调对情境和社会背景的理解,能够揭示出现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但是,质性研究的小样本数据可能引发数据的主观性和非全面性的问题。

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可以通过混合方法进行融合。

混合方法可以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添加质性研究的设计和分析方法,以获取更加丰富和全面的结果。

例如,可以在实证研究的问卷调查中添加开放式问题,用于获取参与者的具体经验和观点,从而揭示出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三、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在数据收集方式上的差异与融合实证研究通常通过定量数据收集技术,如问卷调查、实验等,获取大量的结构化数据,并使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的量化和推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质的研究方法和量的研究方法融合作者:李栋叶婷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年第09期一质的研究方法及其理论基础质的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在国内以前是译为定性研究。

但在我国历来的研究方法论中,定性研究有其特殊的含义,多指研究者本人对问题的思考和看法,多从思辨的角度对研究问题进行描述。

对什么是质的研究方法,陈向明先生采用“文化主位”的方式定义:“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这个定义可理解为:质的研究在自然环境而非人工环境中进行,不加任何外在压力,不预先假设研究的终极目的,让研究对象客观自主地发挥;研究者本人是实践者,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互动理解后者的行为及其意义解释,研究中考虑研究者个人及其与被研究者的关系对研究的影响。

相对于主要建立在实证主义理论基础上的量的研究,质的研究则是建立在另类范式的基础之上的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

质的研究方法采取的对世界探究的态度和方式源于自然主义、解释学和后现代主义,它继承了自然主义对自然研究情境的追求,注重对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探究;它吸纳了解释学对主体间性的重视,关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和“视域融合”;同时,它也发扬了后现代理论对边缘性知识尊重的态度。

质的研究与定性研究都是起源于不同的学科,受到各种不同思潮、理论和方法的影响,根源于多种理论和研究传统。

质的研究方法确切说来不是一种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研究范式,是同类性质的研究方法的统称,是多种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策略的集合。

它包括:人种学方法、人类学方法、民族志、现象学方法等以及这些方法中所包括的各种具体策略。

二质的研究方法的特征1质的研究强调人性化与自然性。

质的研究要求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中亲自体验被研究者的内在生活和人性特质,重视研究者个人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

这种研究方法极大的尊重参与研究的人,所以是人性化的。

同时质的研究者认为,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以及社会组织的运作与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

因此,质的研究强调在自然情境中探究,在自然情境中收集资料。

研究者是研究工具,他们在自然情境下和被研究者互动,在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中与他们作长期的接触,自然地接触研究对象的内心世界,获得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2重视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

质的研究非常重视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

质的研究把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深入到被研究者的意义世界之中,围绕被研究对象来展开研究,研究对象在研究中不是被研究的客体,而是主动参与研究过程,通过自身与研究者的价值态度的冲突与协调,二者相互沟通和理解,从而揭示人的生活世界的意义。

3质的研究具有整体性。

质的研究是对研究对象的整体的认识。

它更多地关注研究问题的过程,关注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想法和做法,以及他们为什么这样想,这样做。

这种从整体上把研究对象做为一个系统的观点,有利于洞察研究对象的全貌,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研究对象的特征及变化,用不同的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特性。

4重视价值在研究中的作用。

质的研究认为在研究中不可能做到事实与价值截然分开,坚持价值中立。

但是,社会问题的研究必须涉及价值,其主张深入到被研究对象的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

教育问题是基于教育事实的基础而产生的,但它们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被选出来作为问题进行研究,就已经涉入了研究者的价值选择。

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教育问题尽管有它们的客观的内容,但在本质上它们是一类主观性的问题,是富有个性、社会历史性和价值性的问题,亦即是具有文化特征的问题。

”三质的研究方法和量的研究方法在教育中适用的局限性(一)质的研究方法的局限性1研究情景的自然性导致了质的研究往往缺乏精确的科学性,研究结果容易带有片面性和偶然性。

质的研究是基于自然情景中进行的,缺乏对自然情景中复杂因素的严格控制,所以质的研究过程不象量的研究那样精确,可控性相对较差,主观性较强,导致研究结论往往不能全面地反映实际情况。

2不适合进行宏观层面的研究,不适合对教育现象的平均情况进行研究,质的研究建构起来的只是小范围的理论,其研究成果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只能用来对具体的特殊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作出解释。

3不容易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

质的研究是描述性的,把自然情景作为资料的直接源泉,通常采用文字或图片而不是数据的形式,这些资料大致包括交谈记录、现场笔记、照片、私人文件、备忘录以及其他正式记录等。

运用质的研究方法收集的资料是有关具体的教育情境、人物行为表现的描述或者是与被研究者的谈话,而所得结果往往繁乱复杂,不便于用统计程序进行处理。

4研究结论易受研究者的主观态度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导致了质的研究对研究者个人素质的过分依赖。

首先,在质的研究中,研究者向研究对象提什么问题、怎样提出问题就是一种技巧,如果研究者草率地把自己的问题(不经过任何转换的问题)交给受访者回答,会使整个研究结果看起来与一般的新闻采访无异,从而令研究仍停留在常识性和思辨的层面。

其次,在质的研究中,以被访谈者为中心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这是由访谈材料的真实性所决定的,访谈材料的真实性一方面是在于受访者愿不愿意说真话,另一方面是在于受访者能不能说(也就是受被访谈者的动机、知识和能力的影响)。

再次,质的研究过程中需要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交流,要求研究者能够根据现场的情况及时调整研究计划,因此,对研究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二)量的研究方法的局限性1量的研究要求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分离,忽视了人的主体性。

量的研究将研究对象看作是独立存在的客观事实,在研究中避免研究者本人主观因素的介入,这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是切实可行的。

但社会科学是人的科学,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研究者的主观因素、研究对象的情绪和态度等因素不可能完全排除。

韩水法先生在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序中提到:“当人们认识社会生活和历史时,不是像认识自然界一样,把它们当作外部的东西,而是当作内在的东西。

”因此,如果把人的主观态度、价值观念、需要、兴趣和动机一味地排除在外,最终会导致社会科学成为“非人”的科学。

2量的研究强调将研究对象分解,忽视了研究对象的整体性。

量的研究为了追求结果的精确性和可证实性,往往把研究对象分解成许多个细小的因素,找出其中规律性的因果联系。

这种分解不仅破坏了社会活动的多样性、复杂性和整体结构性,而且其得出的结果除了发挥某种类似于“有机化合物词典”的作用以外没有任何意义。

3量的研究强调形式、忽视内容,常常使研究难以深入实质。

量的研究依靠统计学的方法来抽样、测量和计算来验证假设,数字是量的研究最基本和必不可少的符号。

但是,并非社会活动的任何方面都可以得到精确的测量,数字并不能描述社会活动的所有方面。

对数量化的过分追求和对统计科学程序的严格遵守难免造成“假数字、真操作”的纯粹形式。

四质的教育研究方法和量的研究方法的弥合在教育研究中为了在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探讨,为了提高研究结果的实际效用,可将质的研究方法与量的研究方法相结合。

查得·普林(RichardPring)认为:“(尽管)杜威永远不会否认在定量和定性之间应该有一个恰当的区分……要想把握‘真实生活的世界’或者‘常识世界’,仅凭定性或定量研究一方的力量是办不到的,它需要两者的结合和交叉,才能真正地把握。

”1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在主体层面的结合。

人是活动的主体,教育研究是人的活动,因此,教育研究总是以人为主体的。

所以,从研究主体的角度来探讨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相结合的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从研究主体的角度来看,教育研究的质量和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研究者研究能力和水平的高低。

就当前的教育研究来讲,无论是质的研究的主体还是量的研究的主体,其研究能力和水平都有待提高。

教育研究者作为研究的主体,不断提高自身对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理论认识以及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水平,掌握两种研究范式的各种具体的方法与技巧,做到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在主体层面的结合,这是提高我国教育研究水平的关键。

两种研究范式主体层面的结合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每一个教育研究者都必须熟练掌握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使用不同的方法需要研究者具有一种以上方法的训练”。

每一个教育研究者都必须成为从事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研究活动的能手。

其二是研究者要转变观念,要相信各类研究方法都有其所长,也有其所短,只有以长补短,实行研究方法的优化组合,才能更有效进行研究。

2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在具体设计层面的结合。

教育现象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模糊性,质的研究方法和量的研究方法可以互相补充,共同揭示研究现象的不同侧面。

关于在具体的教育研究设计中,有些学者们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结合途径,如“主从式结合”和“主主式结合”。

“主从式结合”是以一种方法为主,另一种方法没有独立地位,只作为前一种方法的辅助方法并为之服务;“主主式结合”是指量的研究方法与质的研究方法都有自己独立的地位与作用,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对话,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探讨。

对此种结合方式,又可根据具体的研究而有多种设计:如格林(J,Greene)等人分为互补式、同步进行式和系列进行式三类;莱斯威尔(J.Creswell)分为二阶段设计、主一辅设计和混合设计;马克斯威尔(J.Maxwell)分为整体式结合和分解式结合。

这些结合方式对我们进行教育研究是有启发意义的,但是在教育研究中不能简单套用。

在某些研究项目中,两者可能处于主一辅地位。

在另外一些研究项目中,两者可能是主一主地位,而在某些更为复杂的研究项目中,主问题中往往包含了一些不同的、多侧面的子问题。

参考文献[1][7]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3]秦金亮,国外社会科学两种研究范式的对峙与融合[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5]侯龙龙,质的研究还是新闻采访——同陈向明博士等商榷[J]社会学研究,20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