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知识 牙周组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牙周组织

第一节牙龈

【牙龈】(gingiva)是包围和覆盖在牙颈和牙槽嵴表面的口腔黏膜,呈粉红色,坚韧而不活动(无黏膜下层);在前庭和下颌舌侧面和红色的牙槽黏膜相续,有明显界限,在上颌与上颌硬腭黏膜相续,无明显界限。

一、表面解剖

(一)游离龈

【游离龈】(free gingiva):牙龈边缘不与牙面附着的部分,游离可动,呈连续的半圆形弯曲,色泽比附着龈稍红。其牙冠方为龈缘,根尖方为游离龈沟,内侧为釉质表面,外侧为口腔。【龈沟】(gingival sulcus):游离龈与牙面之间的环状狭小空隙,正常为0.5~3mm,平均为1.8mm;当超过3mm时被认为是病理性变化,又称为牙周袋。其内含有龈沟液,内含免疫球蛋白以及其他营养物质,有增强免疫和作为细菌培养基的双重作用。

(二)附着龈:(此处翻瓣形成黏骨膜瓣)

【附着龈】(attached gingiva):在游离龈根方紧密附着在牙槽嵴表面,不活动,色粉红质坚韧,表面呈橘皮状,有点状凹陷被称为点彩(炎症水肿时,点彩可消失变光亮)。与游离龈相连处常有一浅凹沟,称为游离龈沟。

(三)【牙间乳头】(interdental papilla):牙龈呈椎体填充于临近两牙的牙间隙的部分,也称龈乳头。

【龈谷】(gingival col)后牙龈乳头在颊侧和舌侧顶端位置高,牙邻面接触点下互相连接处低平而凹下,称龈谷,前磨牙如楔形、后牙低;由于该处不易清洁,容易形成菌斑和牙结石,从而导致炎症的发生。

二、组织结构

(一)上皮层

1.牙龈上皮(gingival epithelium):主要为复层鳞状上皮,呈明显角化或不全角化,上皮钉突多而细长,较深插入固有层中,使上皮与深层组织牢固连接;

2.龈沟上皮(salcular epithelium):牙龈上皮在游离龈边缘,转向内侧覆盖龈沟壁,形成龈沟上皮;主要为复层鳞状上皮,无角化(炎症引起),有上皮钉突,与结合上皮有明显分界;

3.【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牙龈上皮附着在牙表面的一圈上皮,从龈沟底向根尖附着在釉质或牙骨质表面,主要为无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向根尖逐渐变薄;其上皮细胞呈扁平状,无钉突,长轴与牙面长轴平行。其可在阻隔外界刺激的同时进行物质交换。结合上皮具有不成熟性,表层细胞可①增殖更新②形成基板样物质并通过半桥粒与牙面连接。

4.龈谷上皮:薄层无角化上皮,有钉突深入结缔组织。

(二)固有层:含有丰富的胶原纤维,直接附着在牙槽骨和牙颈部,按分布方向可分为:

1.龈牙组:牙颈部发出,越过牙槽嵴,向冠方止于游离龈和附着龈固有层。

2.牙槽龈组:牙槽嵴顶发出,向冠方止于游离龈和附着龈固有层。

3.环行组:在牙颈部周围游离龈中呈环形排列。

4.牙骨膜组:牙颈部发出,越过牙槽突外侧皮质骨骨膜,进入牙槽突、前庭肌、口底。

5.越隔组:只存在于邻面,连接相邻两牙。

【牙龈间充质干细胞】(gingiva mesenchymal stem cell)牙龈没有黏膜下层,其固有层含有许多细胞成分,除成纤维外,尚有一类细胞均有干细胞特性,具有显著的显著组织再生和免疫调节能力的间充质细胞,即牙龈间充质干细胞。

(三)牙龈的血液供给和神经

1.血液供给:来自牙槽动脉的分支;

2.淋巴:起自黏膜固有层的乳头层,汇入颏下和下颌下淋巴结;

3.神经:上颌来自上牙槽神经、腭神经,下颌来自下牙槽神经和舌神经。

第二节牙周膜

【牙周膜】又称牙周韧带(periodontal ligament, PDJ),指连接牙骨质和牙槽骨之间的致密纤维结缔组织。厚度范围是0.15~0.38mm,在根中1/3厚度最薄,随年龄增长变薄。其功能包括①支持②感觉③营养④形成。

一、组织结构:以胶原纤维为主(牙周膜中没有成熟的弹力蛋白,只有两种不成熟的弹力蛋白Oxytalan纤维和Eluanin纤维)。胶原由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到胞外形成纤维,汇集成粗大的纤维束,并按一定方向排列,称主纤维。埋在牙槽骨或牙骨质中的纤维称为穿通纤维或沙比纤维(sharpey’s fiber)。主纤维根据排列方向可分为:

1.牙槽嵴组:起于釉牙骨质界下方牙骨质,向外下止于牙槽嵴顶,邻面无。

2.水平组:起于牙骨质,水平走行止于牙槽骨,维持牙直立的主要力量(抵抗侧向力)。

3.斜行组:数量最多力量最强,起于牙骨质,45°角向牙槽嵴顶止于牙槽骨,将牙悬吊在牙槽窝内,可将咀嚼压力转化为牵引力分散在牙槽骨上;水平切面可见呈交织状,限制牙转动。

4.根尖组:起自根尖区牙骨质,放射状止于牙槽骨;具有保护进出根尖孔血管神经的作用。

5.根间组:见于多根牙,起自根尖分叉处牙根间骨隔顶,止于根尖分叉区牙骨质,具有防止牙根向冠侧移动的作用。

(承受垂直压力时,除根尖组外几乎所有纤维都处于紧张状态;承受侧向压力时只有一部分纤维处于紧张状态,故易发生牙周膜损伤)

二、基质:只要由氨基葡聚糖和糖蛋白组成,具有维持牙周微环境的作用。

三、细胞:

1.成纤维细胞:数量最多,功能最重要;具有高效合成和分解胞外基质中胶原蛋白的作用,可持续不断对胶原纤维进行改建。

2.成牙骨质细胞:临近牙骨质的牙周膜中可见,扁平状贴伏于牙骨质表面。

3.上皮剩余:牙周膜中,临近牙骨质纤维间隙中可见到小的上皮条索或上皮团,平行于牙根表面排列,又称Malassez上皮剩余,是牙根发育期上皮根鞘遗留的上皮细胞。

4.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骨形成时临近牙槽骨表面有许多成骨细胞,吸收时可出现蚕食状凹陷,称Howship陷窝。

【牙骨质小体】牙周膜间有时可见到的圆形钙化小体;单个或多个同时存在,游离在牙周膜中或附着在牙骨质表面;可能是残留在牙周膜中的上皮变性钙化形成。

第三节牙槽骨

【牙槽骨】(alveolar bone)上下颌骨包绕和支持牙根的部分,又称牙槽突(alveolar process)。容纳牙根的窝呈牙槽窝,牙槽窝在冠方的游离端呈牙槽嵴,两牙之间的牙槽突又称牙槽中隔。

一、组织结构

(一)固有牙槽骨

【固有牙槽骨】(alveolar bone proper)衬于牙槽窝内侧,包绕牙根与牙周膜相邻,在牙槽嵴处与外骨板相连。有以下别称:

1.筛状板(cribriform):固有牙槽骨是一层多孔的骨板,其中有牙周膜的神经纤维和血管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