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验案举隅
隗继武应用半夏泻心汤验案举隅
但 满 而 不痛 者 , 此为痞 , 柴胡 不 中与 之 , 宜半 夏 其 上下 , 而但 治其 中。其 中 , 黄连 、 黄 芩苦 以降 阳 , 半
泻心汤” ; “ 呕而 肠 鸣 , 心下 痞 者 , 半 夏 泻 心汤 主 之 ” 。 夏、 干 姜辛 以升 阴 , 阴升 阳降 , 痞 将 自解 ; 人参 、 甘、 枣 本 方 由制半 夏 、 黄芩 、 干姜 、 党参 、 炙 甘草 、 黄连 、 大枣 则 补养 中气 , 以为交 阴 阳 、 通上 下之用 也 。 ” 投 以半 夏
和、 升 降失 常 、 湿 热 留恋 等 皆 可选用 , 临 床 常用 于寒 白芍 、 柴 胡疏肝 以和 胃 ; 砂仁 醒脾 和 胃; 枳实、 厚 朴合
湿 阻 中郁 而化 热 或湿 热 阻 中等 所 致 中焦 升 降 失 常 、 用 增 强破 结 实 、 除胀 满 之 功 : 炙甘 草 、 大 枣 甘 温 补脾 多种 症状 并见 、 百药难 愈之 疑难病 。 今选 录隗老 临床 气 以和 中 , 生 津液 . 既可 防黄芩 、 黄连 之苦 寒伤 阳 , 又 应用 半夏泻 心 汤治验 4则 , 以飨 同道 。
躁, 纳少 , 大便稀 溏 , 肠鸣, 小便调 , 舌红 、 苔 薄黄 , 脉沉 肠 呜隆 隆 , 食 欲欠 佳 , 纳少 , 心 烦不 安 , 夜梦纷纭 , 小 弦 。2 0 1 2年 6月 于本 院行 胃镜检 查示 : 浅表 性 胃炎 。 便调 。 2 0 1 2年 l 2月 于 山东省 中 医院行 结肠 镜示 : 未 自行 服用 奥美拉 唑 、 吗丁 啉等药 物 效果 不显 , 停药 即 见 明显 异 常 ; 胃镜 示 : 浅 表 性 胃炎 。曾 服 用 思密 达 、 复发 。隗老诊为痞满 , 此乃 胃热脾寒 , 寒 热错杂 之证 , 易蒙停等药物 , 服 药效 可 , 停 药 遇寒 凉 即 复 发 。舌 寒热 壅滞 于 中焦兼肝 胃失 和所 致 。治 宜疏肝理 脾 , 和 红 、 苔 白腻 , 脉细 弦 。隗老诊 为泄 泻 , 证属 脾 胃虚弱 , 胃消痞 , 辛 开苦降 。方选 半夏泻心 汤加减 . 处方: 炒吴茱萸 6 g , 炒 白芍 1 5 g , 柴胡 1 0 g , 茯苓 1 5 g , 砂 仁 6 g , 枳实 9 g , 厚朴 1 0 g , 炙甘 草 6 g , 大枣 3 枚 。7剂 。 寒 热错 杂 。 治 以消痞 止泻 , 寒 热平调 。 给予 半 夏泻 心 半夏 1 2 g , 黄芩 1 0 g , 黄连 6 g , 干姜 6 g , 党参 1 5 g , 防风 9 g , 厚朴 1 2 g , 木香 9 g , 炙甘 草 l O g , 生姜 3 g , 大 2 0 1 3年 1月 1 7日复诊 : 腹 泻次 数 较 前减 少 , 日 半夏 1 2 g , 黄芩 9 g , 黄连 6 g , 干姜 1 0 g , 党参 1 5 g , 汤 加减 , 处方 :
加减半夏泻心汤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证思路及验案举隅
中医文献杂志加减半夏泻心汤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的临证思路及验案举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0021) 顾长丽郭丽坤李兴佳吴辰恒邵沁凌江红A摘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多次根除失败患者的再次治疗是目前H p根除治好的难点,中医药在H p感染治疗失败后的补救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
H p属于湿热邪气,湿热中阻,脾胃升降失司,造成痞满、胃痛、口臭、嗳气等病症。
半夏泻心汤清热燥湿、健脾和胃,恰中该病病机,结合现代药理研究佐加杀菌抑菌中药,组成经验 方,该验方在H p感染补救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并附医案佐证。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半夏泻心汤补救治疗验案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4737(2021) 02-0059-04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是治 疗或预防H p感染相关性疾病(慢性活动性胃炎、消 化性溃疡、胃癌、胃M A L T淋巴瘤等)的主要措施之 一,国内外有关共识对根除H P均持积极态度。
然 而,在临床上,随着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增高,确有少 数H p感染者经过>3次规范的四联方案治疗仍难 以根除(称为难治性H p感染),是H p感染治疗中 的难点。
中医药在H p感染治疗失败后的补救治疗 中具有一定优势。
半夏泻心汤是张仲景创立的治 疗痞证的一首经典方剂,该方辛开苦降、平调寒热、调畅气机、散结消痞,同时兼顾补虚扶正。
凌江红 教授拟定加减半夏泻心汤作为补救治疗幽门螺杆 菌感染的经验方,结合现代药理研究,佐加杀菌抑 菌中药,屡获效验。
兹述如下。
病因病机l.H p感染符合中医湿热邪气致病的特点H p是一种定殖在胃黏膜表面的革兰氏阴性菌,*其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口-口和粪-口。
《湿热条辨》指出:“湿热之邪……由口鼻入者,十之八九……”可见,就其传播途径而言,H p符合中医湿热邪气的 特点。
感染H P可导致胃黏膜炎症,在此基础上,部 分患者可发生消化性溃疡、胃癌、M A L T淋巴瘤等 多种消化道疾病。
半夏泻心汤验案举隅
临床用半夏泻心汤心得体会何院生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由半夏、黄连、黄芩、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7味药组成。
全方寒热互用以调和阴阳,苦辛并用以复升降,补泻兼施顾其虚实,多用于以心下痞为表现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验案1: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李某,男,40岁,患者1个月前上腹胀痛,伴有嗳气吞酸、恶心,食欲渐减,稍食则腹胀,每次饮冷和辛辣食物后加重,偶见空腹痛,大便偏稀,舌红、苔薄黄腻,脉滑。
胃镜检查示:胃黏膜充血水肿,红白相闻,局部糜烂。
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方用半夏泻心汤:制半夏10 g、黄芩10 g、黄连6 g、干姜10 g、党参10g、炙甘草6 g。
水煎服,每日1剂,服7剂后症状明显减轻。
偶有嗳气吞酸,前方加旋复花15 g,代赭石15 g,再服药10剂,嗳气亦减。
继服上方10剂,自觉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胃黏膜恢复正常,随访至今未发。
按: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黏膜浅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在胃镜检查中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
本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31~50岁多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本病属中医学“吐酸”、“嘈杂”、“痞满”等范畴,方中黄连、干姜、半夏辛开苦降,清痞散结,和胃降逆;黄芩、黄连,清泄胃热;党参、炙甘草益气健脾。
故半夏泻心汤,为辛开苦降、调和寒热、和胃降逆、开结散痞,促使脾胃运化正常的方剂。
验案2: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返流病陈某,男,56岁。
胃脘灼热胀痛2月余,伴嗳气返酸,每次饮冷加重,口臭,大便偏稀,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滑。
胃镜检查:食管中、下段狭窄,粘膜见条状发红,糜烂;胃粘膜皱襞潮红,胃窦近幽门部粘膜皱襞明显水肿。
病理检查:均排除食管癌。
诊断:返流性食管炎。
证属上热下寒型。
治宜寒热并调,和胃降逆。
处方:半夏10 g,黄连10 g,黄芩10 g,党参6 g,炙甘草6 g。
水煎服,日l剂。
服10剂后症状明显减轻。
前方加乌贼骨15 g再服药10剂,自觉症状完全消失。
半夏泻心汤临证验案举隅
红 苔薄黄 , 脉 沉细。血糖 稳 定 , 监测 有 下降 趋势 , 测 当 日餐
后2 h血 糖 5 . 0 5 mm o l / L 。处方 : 乌梅 3 0 g , 细辛 6 g , 干姜 9 g ,
黑附片 1 0 g , 桂枝 6 g , 党参 2 0 g , 黄连 1 0 g , 当归 2 0 g , 木香 1 0 g , 炒枳 实 2 0 g , 苍术 1 5 g , 龙胆 草 1 5 g , 荔枝 核 3 0 g , 炒杜仲 2 0 g , 续断 3 0 g , 番 泻叶 l O g , 玄参 3 0 g , 生槟榔 3 0 g , 桔梗 l O g , 合 欢 皮3 0 g , 首乌藤 3 0 g , 炒酸 枣仁 3 0 g 。1 4弈 l , 水煎 内服 , 每天2
者出院, 于门诊继续 治疗 , 半 月后 复诊 , 可排 出黄褐 色软 便 ,
便后 不尽 感 已基本消失 , 大便 可 1 ~ 2 d 1行 , 全 身乏 力、 四肢
麻 木 怕冷 症状 明 显 改善 , 已无 口 干 口苦 症 状 , 调 整诺 和灵人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 的研究
通讯作者 : 冯兴中, 男, 主任 医师 , 博 士 研究 生导 师 , 研
次, 每 天 1剂 。 泡 洗 方 : 桂枝 3 0 g , 桑枝 3 0 g , 苏木 3 0 g , 红 花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0 4—1 0 )
3 0 g , 黑附片 l o g 。7荆 , 水煎泡脚 , 每天 1次 , 每次 4 0 m i n 。患
第一作者 : 孙盼 盼 , 女, 2 0 1 2级 硕 士 研 究 生 , 研究 方 向 :
究方 向: 中 医 药 防 治糖 尿 病 的研 究 , E—ma i l : 1 1 0 2 6 6 7 2 0 2
郑翔主任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验案举隅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3, 12(3), 692-697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tcm https:///10.12677/tcm.2023.123105郑翔主任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验案举隅高 凤1,严红梅1,2*,郑 翔31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 2武汉市中医医院,脾胃肝胆科,湖北 武汉3武汉市中医医院名医堂,湖北 武汉收稿日期:2023年2月21日;录用日期:2023年3月21日;发布日期:2023年3月31日摘要 郑翔主任是武汉市中医院教授,国家第四批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早年师从于名医章真如,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内科疾病有独到之处,郑翔主任在临床中灵活运用本方治疗各种内科疾病,笔者有幸跟随临诊,聆听教诲,收获颇深,现将其经验及医案介绍如下。
关键词郑翔,半夏泻心汤,临床经验Zheng Xiang, Director of the Application of Banxia Xiexin Decoction to Add and Subtract the CaseFeng Gao 1, Hongmei Yan 1,2*, Xiang Zheng 31Clinical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2Department of Spleen, Stomach and Hepatobiliary, Wu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3Famous Medicine Hall, Wu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Received: Feb. 21st , 2023; accepted: Mar. 21st , 2023; published: Mar. 31st , 2023AbstractDirector Zheng Xiang is a professor in Wu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fourth batch of seni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structor for inheritance of academic expe-*通讯作者。
半夏泻心汤加减案例
半夏泻心汤加减案例半夏泻心汤是一剂常用的中药方剂,其主要适用于痰饮壅滞、气机郁滞所致的胸膈痞闷、咳嗽、呕吐、泄泻等症。
在临床上,我们常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做出加减,以求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半夏泻心汤的加减案例。
案例一,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胸膈痞闷。
患者张某,男,45岁,主诉胸膈痞闷、咳嗽已有半个月,伴有纳差、腹胀等症状。
舌苔白腻,脉弦滑。
辨证为痰浊郁滞,脾胃失健。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加减处方,半夏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法半夏10克,竹茹10克,茯苓10克,栀子10克,木香10克,鸡内金10克,蜜糖适量。
服药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连服2剂痊愈出院。
案例二,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泄泻。
患者王某,女,32岁,主诉泄泻已有一周,伴有腹痛、便稀、纳差等症状。
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
辨证为湿热蕴结,脾胃失和。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加减处方,半夏10克,法半夏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泽泻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泽兰10克,黄芩10克,薏苡仁10克。
服药后,患者大便逐渐恢复正常,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案例三,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呕吐。
患者李某,男,50岁,主诉反复呕吐已有数天,伴有头晕、口苦、腹胀等症状。
舌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为胃气上逆,痰浊内蕴。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加减处方,半夏10克,法半夏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竹茹10克,茯苓10克,栀子10克,木香10克,鸡内金10克,蜜糖适量。
服药后,患者呕吐明显减轻,头晕、口苦等症状逐渐缓解。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半夏泻心汤在治疗胸膈痞闷、泄泻、呕吐等症状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
但在临床应用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慎重斟酌,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希望本文对于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半夏泻心汤治疗痞证验案举隅
乾上坤下 , 《易》彖 日: “否……则是天地不交 , 而万物不通也 ;上 下不交 ,而天下无 邦也。内阴 而外 阳 ,内柔 而外 刚 , 内小 人 而 外 君 子 。小 人 道 长 ,君子 道消也 。 ’否 卦 中天 气 向上 升 ,地 气 向 下降 ,天地不 能交通 ,阴阳气交不 能实现 ,因此 出现枢机不通之象。然 由否转泰 的过程则 反应在 《伤寒论》 太 阳病篇痞证 ,其 中痞证则对应 “否 ” 卦这一状态 ,《伤寒论》 中对于痞证 的治疗用 的是 泻心 汤 ,这里 的泻并 非指 补泻 ,而是 通 的意思 。 1.3 方 药浅 析 半夏 泻心 汤 中主药半 夏功善 开结 , 能 够 打 开 上 下 交 通 的 道 路 ,《神农 本草 经》 言 : “半夏,昧辛平 ,主伤寒、寒热、心下 坚 、下 气、 喉咽肿 痛 、头 眩胸 张 、 咳逆 肠 鸣 、止 汗 。” 黄 连 、 黄芩 苦寒 泻 热 和 胃,可 以 帮 助 少 阴 离 火 的 下 降 , 《神农 本草 经 》 云 : “黄芩 ,味 苦 平 ,主 诸 热 ,黄 胆 ,肠 湃 ,泄痢 ,逐 水 ,下血 闭”。 《神农 本 草 经》 载 : “黄 连 ,味 苦 ,寒 。主热 气 目痛 ,皆 伤 泣 出 , 名 目,肠 游 ,腹 痛 ,下利 ,妇 人 阴 中痛。久 服 , 令人 不忘 。” 干 姜 、人 参 、炙 甘 草 、大枣 目的在 于 助 阳 、除寒 、助 脾 ,用 于脾 寒 阳不足 的 阴位 乏 阳。 干姜 味辛 温 ,可 温 中散 寒 ,助 阳通 脉 ,陈 修 园 日 : “干姜 气温 ,秉 足厥 阴风 木 之气 ,若 温 而 不 烈 ,则 得 冲 和 之 气 而 属 土 也 ,味 辛 ,得 阳 明 燥 金 之 味 , 若辛则 不偏 ,则 金 能 生 水 而 转 润 矣 ,故 干 姜 为 脏 寒之要 药 也 ” J。 1.4 临床应 用 本 方 现 代 常 用 于 急 慢 性 胃肠 炎 、 慢性 结肠 炎 、慢 性 肝 炎 等 属 中 气 虚 弱 ,寒 热 互 结 者 。亦 被 广泛 应 用 于 复 发 性 口疮 ,妊 娠 恶 阻 等 疾 病。姚春 阳 ]、杨桂珍 临床研究表 明半夏泻心 汤能明显改善幽 门螺杆菌相关性 胃炎患者 的临床 症状 ,减 轻 胃黏 膜炎 变程 度 ,对 HP感 染 有 较好 的
熊燕主任医师半夏泻心汤验案举隅
熊燕主任医师半夏泻心汤验案举隅贺志力熊燕(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江西南昌330008)作者简介:贺志力,女,硕士,主治中医师。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1)10-1447-02DOI :10.19435/j.1672-1721.2021.10.058脾胃为阴阳气机升降之枢纽,半夏泻心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为降阴与和阳的经典代表方,被广大医者广泛用于脾胃病的诊治。
熊燕主任医师为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师承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老年病、肿瘤及内科杂病的中医调理,理论扎实,尤重临床,力求医理,技艺精湛,重视继承,强调发展,勇于创新,理论、学术上多有建树,在临床诊治中,思路开阔,强调详查细询,四诊合参,注重衷中参西,注重实用。
半夏泻心汤为熊燕主任临床常用方剂,以其灵活加减治疗各系统疾病疗效显著。
现就熊燕主任临床运用半夏泻心汤验案收集整理,举隅如下。
1眩晕案患者,女,56岁,因反复头晕5年余就诊。
患者诉5年来头晕反复发作,发作时感头昏重不适,口干口苦,时有头眩、心悸,纳差,上腹部痞满,长期睡眠差。
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刻下诊见:舌暗红,舌底络脉迂曲,苔微黄腻,脉细滑。
诊断:眩晕,脾虚血瘀,寒热错杂。
治法:健脾化瘀,调和寒热。
方拟半夏泻心汤加减,处方如下:法半夏10g ,黄芩15g ,黄连8g ,干姜9g ,党参12g ,川芎10g ,地龙10g ,钩藤12g ,煅磁石20g ,红花9g ,炙甘草6g ,陈皮10g 。
7剂,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混匀后分2次服用。
7剂后患者复诊,诉头晕、口干口苦、上腹部痞满明显减轻,但睡眠改善不理想,守方+丹参15g 、合欢皮15g ,石菖蒲10g ,再进14剂,诸症缓解。
按:眩晕的论述始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者多认为其属肝所主,与气血亏虚、髓海不足、肝郁等有关,或与痰饮相关,或与风邪、火郁有关,辨证多从肝阳上亢、痰湿中阻、瘀血阻窍、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等入手。
半夏泻心汤治验二则
半夏泻心汤治验二则土默特右旗医院岳在文半夏泻心汤载于仲景之《伤寒论》,为治误下伤中,邪犯于胃,胃失和降,寒热互结而致的呕利痞征,由于该方具有寒热并用.阴阳并调。
辛苦并进,补泄同施的特点,笔者在临证中施证于脾胃虚弱,寒热错杂的疾病,取效颇卓,兹介绍验案二则。
胃痛吐酸芦××,男,32岁。
胃脘疼痛吐酸十年矣。
迭进中西药物,时轻时重,难能获效。
服清鼹泻下之剂,泄泻腹痛而作,服温中散寒之类,舌干咽痛而生。
询其胃脘疼痛特点,既不喜按,亦不拒按,有时得食而涌剧,有时得食而痛缓,自感胃脘部酸水浸心,由胃从食道逆出于口,清稀淋漓,莫明所苦。
吃面食稀弱之品,吐酸更甚,吃硬食之物吐酸稍好,经常嗳气频频,嗳出为舒,二便正常,舌质淡,苔自黄相兼而腻,脉弱而滑。
证属:脾胃虚弱,寒气内踞,痰浊内停,郁久化热。
治法辛开苦泄,温清并施,补泄同用,方拟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1O克、干姜lO克、黄芩6克、黄连6克、党参12克、蒲公英15克、草果仁lO克、泽泻lO克、吴茱萸3克、乌贼骨l0克、大贝母10克。
服二剂后,疼痛吐酸大为缓解,继以两剂,痛吐均止,继以香砂六君子汤调理脾胃而善后。
口腔溃疡云×,男,28岁。
口腔溃汤半年余,时好时犯,服清热泻火之剂,不仅不效,反而更剧,西药维生素B。
、维生素c长期服之不应。
询其致病之因,外出工作,饥饱不均,寒热不调。
自感胃脘痞满不适,腹中肠鸣漉漉,大便稀千不等,溲黄,饮食欠佳,晨起口苦咽干,舌质红,苔白腻,脉濡数。
证属脾胃不调,寒热错杂,升降失宜,火邪炎于上,寒邪居于下。
治法健脾和胃,清上温下。
方拟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6克、干姜6克、黄芩l O克、黄连lO克、党参l2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山药15克、炙甘草6克。
二剂后口腔溃疡应手而瘥,脾胃诸症随之而安。
徐瑞荣运用半夏泻心汤临证验案三则
中国乡村医药徐瑞荣运用半夏泻心汤临证验案三则李国燕 徐瑞荣半夏泻心汤出自医家张仲景之《伤寒论》,为寒热错杂之痞证主方,全方由半夏、黄连、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有平调寒热、调和肝脾、消痞散结的功效。
血液肿瘤疾病以虚损为主,邪毒为标,夹痰、夹毒、夹瘀。
导师徐瑞荣教授认为,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平衡阴阳,使用时无须拘泥于“痞证”,临床上只需病机契合,症状相符皆可用,现选取案例三则,以飨同道。
一、腹胀案患者男,47岁,2019年8月6日初诊,患者主诉4月份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最高至39℃,伴头晕、乏力、牙龈出血及双膝关节疼痛。
遂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骨髓增生活跃,原始细胞占60%,可见Auer小体;细胞化学染色:过氧化物酶染色(+),第7氯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液AS-DCE(部分+),淋巴细胞占10.5%,全片可见巨核细胞7个,血小板少见;免疫组化:CD34+2%,D117+50%,MPO大部分细胞阳性;血常规:WBC 12.03×109/L,RBC 2.53×1012/L,Hb 78g/L,PLT 25×109/L。
提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患者于2019年5月始行DA化疗方案(柔红霉素30mg,1~3天;阿糖胞苷100mg,1~7天)2个周期达部分缓解作者单位:250014 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研究生在读(李国燕);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徐瑞荣)通信作者:徐瑞荣,期,后出现腹部胀满不适,腹部及胸骨压痛,呃逆,发热汗出,食欲缺乏,头晕乏力,失眠多梦,心烦不安,大便干结,每2~3日一行,舌淡红,苔黄,脉细数。
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清半夏9g,黄连、黄芩各6g,干姜3g,人参、厚朴、陈皮各9g,甘草6g,大枣5枚,7剂,水煎服。
8月13日二诊:患者自述腹胀、呃逆减轻,腹部胀痛、头晕、乏力改善,睡眠质量提高,大便较前易排出。
处方半夏泻心汤加延胡索、川楝子、佛手、焦三仙各9g,7剂,水煎服。
半夏泻心汤治疗痞证验案举隅
半夏泻心汤治疗痞证验案举隅作者:王瑞王志刚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8年第08期【摘要】痞证以“心下痞,按之濡”为主证,其证错综复杂,用药多为寒热并行。
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文章结合“否”“泰”之卦与临床医案,对痞证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进行论述。
【关键词】痞证;半夏泻心汤;否卦【中图分类号】R249.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16-0074-02半夏泻心汤最早见于张仲景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
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此虽已下之,不为逆……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
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
(149)”,《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云:“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2]。
(10)”此方由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黄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炙甘草三两组成,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症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或肠鸣下利。
1 方解1.1 病机“痞证”的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称之为“否”、“否塞”、“否隔”[3]。
仲景在《伤寒论》中治疗痞证设立的是泻心汤,有大黄黄连、附子、半夏、甘草、生姜五个泻心汤。
其中半夏泻心汤主要治疗是寒热错杂之痞证,即太阴脾虚寒,阳不足导致阴位少阳与胃热导致的阳位少阴同时存在,从而出现阴气无以升,阳气无以降的阴阳否塞之证候。
1.2 否、泰卦象解《素问·六微旨大论》云:“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
”气交,即指阴阳的气交,天地气交,则万物化生。
这里天地的气交就是指阴阳的气交。
天地的气交对应的是《周易》64卦中的泰卦,泰卦的布局是上坤下乾,乾为天,坤为地,天在下而地在上,天气属阳则向上升,地气属阴则向下降,天地交则万物通。
故“泰”卦曰:“泰者,通也。
天地阴阳相交而和,万物生成故为泰。
半夏泻心汤临床医案
半夏泻心汤临床医案
半夏泻心汤是一种中医药方,主要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和心理紧张导致的腹泻。
这个方子最早见于《伤寒论》,是张仲景创制的一剂治疗腹泻的名方。
下面我将从临床医案的角度来介绍半夏泻心汤的应用。
病例一,患者王某,女,35岁,主因情绪不稳、易怒,伴有腹胀腹痛,大便稀溏,频繁,就诊于中医内科。
经过详细的望、闻、问、切四诊,确诊为肝郁脾虚型腹泻。
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医生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包括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物。
经过连续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的情绪逐渐稳定,腹痛腹泻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病例二,患者李某,男,42岁,因长期工作压力大,情绪不稳定,出现腹泻不止的症状,就诊于中医内科。
经过望、闻、问、切四诊,辨证为肝郁脾虚型腹泻。
医生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包括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物。
患者在服用一段时间后,情绪得到缓解,腹泻症状明显改善。
以上两个临床医案展示了半夏泻心汤在治疗情绪不稳定导致的
腹泻方面的应用。
这些案例表明,半夏泻心汤在调理情绪、缓解腹泻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当然,在临床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加减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半夏泻心汤在中医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治疗情绪相关的腹泻症状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
半夏泻心汤证医案
半夏泻心汤证医案(原创实用版)目录1.半夏泻心汤的简介2.半夏泻心汤的主要成分和功效3.半夏泻心汤在临床应用中的医案举例4.半夏泻心汤的使用注意事项正文【半夏泻心汤的简介】半夏泻心汤,又称半夏泻心汤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剂,主要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等药材组成。
据《伤寒论》记载,半夏泻心汤主要用于治疗寒热互结之痞证,具有和解寒热、消痞止痛的功效。
【半夏泻心汤的主要成分和功效】半夏泻心汤的主要成分包括半夏、黄芩、干姜、人参和甘草。
其中,半夏具有辛温散结、化痰止咳的作用;黄芩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止痛的作用;干姜具有温中散寒、止痛止呕的作用;人参具有补气养阴、健脾益肺的作用;甘草具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的作用。
诸药合用,可达到和解寒热、消痞止痛的功效。
【半夏泻心汤在临床应用中的医案举例】在临床应用中,半夏泻心汤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
以下是一个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炎的医案举例:患者,男,35 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嘈杂、口苦、口干等症状就诊。
查体: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
胃镜检查:胃炎。
诊断:胃炎。
治疗:予以半夏泻心汤加减。
处方:半夏 15g,黄芩 10g,干姜 10g,党参 15g,甘草 6g,瓦楞子 15g,海螵蛸 10g。
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
服药 7 剂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上方加减调理一个月后,症状消失,复查胃镜示炎症明显好转。
【半夏泻心汤的使用注意事项】1.半夏泻心汤孕妇慎用,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半夏泻心汤含有辛温之品,虚寒证患者适用,实热证患者不宜使用。
3.半夏泻心汤中甘草含有一定的糖分,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在服用半夏泻心汤期间,患者应忌食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综上所述,半夏泻心汤是一种具有和解寒热、消痞止痛功效的中药方剂,在临床应用中,可通过医案举例加以运用。
活用半夏泻心汤验案举隅
活用半夏泻心汤验案举隅摘要:目的:介绍活用经方半夏泻心汤的经验。
方法:通过验案举例,以及分析来反映临床经验。
结果: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结论:活用经方的经验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在临床中,笔者惯用经方,尤其活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辨治多种内科疾病。
正如尤在泾在《金匮要略心典》“是虽三焦具病,而中气为上下之枢,故不必治其上下,但治其中”。
笔者认为,临床上具有寒热错杂,气机不畅的疾病,均可以加减应用本方,关健在于调理中气的运行。
现举例如下:案1 李某,男,30岁。
2016年04月14日初诊。
主诉:上腹部胀满,泛酸烧心2年余。
其间经多方治疗,效果不明显,时轻时重。
2016年04月12日于山西省大同市中医医院行消化内镜示:反流性食管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
遂来就诊。
刻下症:上腹部胀满,偶有反酸,无恶心呕吐,近几日夜间伴发呛咳,无痰,影响睡眠。
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本病源于胃病日久,土壅木郁,肝胃失和,气机升降失调,肺气上逆而咳嗽,脾胃气机失调,胃气不降,故而腹部胀满,胃不和则卧不安,影响睡眠。
诊断:胃咳。
辨证:脾胃不和。
治法:舒肝和胃,降逆止咳。
处方:姜半夏9g、黄芩6g、黄连4g、党参12g、干姜4g、升麻6g、柴胡6g、炒白术12g、茯苓15g、炙甘草6g。
10剂,呛咳未再出现,泛酸烧心明显好转,夜眠可。
按: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循胃口,上膈属肺。
如果脾胃气机不调,升降失和,胃气上逆,循经犯肺,引发咳嗽。
《素问·咳论》“胃咳之状,咳而呕”。
现代医学认为,反流性食管炎,胃酸上逆,刺激食道粘膜,反射性的引起咳嗽。
本病是由肝胃不和的典型表现,治疗上重在调整气机,注重胃气。
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方中半夏降逆止呕,干姜温中散邪,黄芩、黄连苦寒,邪热消痞;人参、大枣甘温益气,补脾气;配合升麻、柴胡,升举阳气,调整气机,同时疏肝和胃;炒白术,健脾益气、茯苓健脾渗湿安神,顾护中焦,调整睡眠质量,全方肝胃同治,故能取效。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几则医案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几则医案篇一: 半夏泻心汤几则医案1 半夏泻心汤治疗小儿滞顾王某,男性,1.3岁,2006年5月15日初诊。
患儿2月前出现口水增多,不停流涎,渐致口周糜烂红疹成片,哭闹不安。
多方-治疗不效。
诊断:滞顾。
治宜清热燥湿健脾。
方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法半夏6g,黄芩10g,黄连3g,党参10g,干姜6g,土获等15g,砂仁3g,甘草10g 每日1剂,水煎分服。
5月22日复诊:流涎减少,红疹渐消,溃面缩小。
继服5剂痊愈。
按:本例患儿乃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所致,半夏泻心汤具有健脾和胃、燥湿清热之功,故能药到病除,效如桴鼓。
2 半夏泻心汤治疗耳鸣不寐证李某,女性,57岁,教师,2007年10月29日初诊。
患者耳鸣、失眠、吞咽不利2月余,耳如蝉鸣;咽中阻塞感,吞咽不利,食干性食物尤其明显;每晚睡眠2h左右,入睡难或醒后即不能再睡,精神不振,乏力,舌正红苔白,脉弦细;平素易生气。
检查:咽暗红,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胃镜示:浅表性胃炎,食管炎。
综合脉症,诊为痰热互结,气机不利之证。
治以辛开苦降、疏肝理气为法。
方以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30g,黄芩10g,黄连3g,干姜12g党参15g 柴胡15g,炙甘学15g,威灵仙30g每日1剂,水煎分服。
11月5日复诊:服药后耳鸣、失眠大减,吞咽不利减轻,守上方加厚朴10g继服6剂。
11月12日二诊:诸症若失,停上药,改服逍遥丸巩固疗效,井嘱其注意饮食宜忌,调畅情志。
其后病痊。
按:本例患者为湿热交阻,气机不利,清阳不升,痰热内扰所致。
治以半夏泻心汤加柴胡,辛开苦降,疏理气机;加威灵仙以增祛湿消痰通络之力。
诸药合用使痰热得清,气机条畅,耳鸣、不寐等症自除。
“患儿,5岁,男。
1986年11月初诊。
其母代诉:自幼体质虚弱,消瘦倦怠,易患外感,厌食尤甚,时时欲呕,腹胀不适,夜间更甚,大便日行1~2次,稀便且有不消化食物。
经某医院化验检查,确诊为缺锌,故要求服中药。
查体:发育尚可,营养不良,面色萎黄,头发焦枯,脉细数,舌质尖红,苔厚,淡黄。
半夏泻心汤证医案
半夏泻心汤证医案
病人,女,30岁,主诉胸闷气短,腹胀便溏已有半年,近日
加重,舌苔黄厚,脉滑数。
初步诊断为半夏泻心汤证。
处方:半夏10克,黄芩10克,茯苓10克,生姜10克,甘草
6克,大枣4枚。
服半夏泻心汤3剂后,病人胸闷气短明显好转,脉滑数改善,舌苔略有清瘦,腹胀便溏有所减轻。
续方:半夏10克,黄芩10克,茯苓10克,生姜10克,炙甘
草6克,大枣4枚。
经过继续服用半夏泻心汤2周,病人症状完全消失,舌苔正常,脉象和腹胀便溏问题已经解决。
医案分析:该病人的症状表现为胸闷气短、腹胀便溏,舌苔黄厚,脉滑数。
根据中医诊断,属于中焦湿热蕴结证型。
半夏泻心汤主要是用来治疗心气郁结,以及脾胃湿热互结所致的症状。
半夏泻心汤中的半夏具有镇心静气、降逆化痰的作用,黄芩和茯苓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生姜能调和胃气,甘草有益气活血的功效,大枣有养心宁神的作用。
综合上述成分,该方对于治疗该病人的症状非常有效。
王玉运用泻心汤类方验案举隅
百华苑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N A T U R O P A T H Y ,M a y.2019,V o l .27N o .9鸣 刚好对应 半夏泻心汤证 ㊂故刘老辨为水气痞,以辛开苦降之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消痞散结,同时加入并重用生姜温中和胃化饮,加茯苓利水渗湿,使水饮之邪以小便为出路,同时此处不可用车前子㊁滑石之类利小便,是因为其性苦寒,苦寒败胃,易伤胃气㊂中焦本虚,再进苦寒之品,胃气一衰则变生坏证㊂此处可见刘老心思缜密,用药之精不得不让人佩服!4.3 笔者跟随恩师天津中医药大学袁红霞教授的1则医案 患者,女,26岁,2018年9月16日就诊㊂主诉:食后胃脘痞满数年余㊂自诉因饮食不节等原因致胃中堵闷痞满,伴有胃脘灼热嘈杂感,15ʒ00~17ʒ00时明显,嗳气频繁,四肢寒凉,二便调㊂舌质淡红胖,舌尖红中有裂纹,苔薄黄,脉弦细㊂以半夏泻心汤加味㊂处方清半夏10g ,黄连片10g ,黄芩片10g ,干姜10g ,党参片15g ,炙甘草6g ,淡竹叶10g ,生石膏15g (先煎),麦冬20g,大枣5枚,共7剂㊂水煎服,每日2次㊂复诊:诉服上药后胃脘痞满嘈杂感均消失㊂随访至今,未见不适㊂按语:患者因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功能,中焦气机升降失职,故见胃中痞满,嗳气;气机失常过久引起寒热错杂,故见四肢寒凉,舌红苔黄;而热象重,伤及阴液,造成胃阴亏虚,故见胃脘灼热嘈杂感,舌尖红中有裂纹,脉弦细㊂15ʒ00~17ʒ00时加重是由于阳明经经气旺盛于申时,正邪交争剧烈,故见症状加重㊂因此应采取辛开苦降㊁消痞散结㊁养阴生津的治法,故袁师运用了半夏泻心汤与竹叶石膏汤合方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㊂袁师在治疗脾胃病方面颇有建树,极为擅长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曾提倡对胃癌术后患者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以减轻其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㊂参考文献[1]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233.[2]陈明.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M ].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97.(收稿日期:2019-12-20)җ基金项目:第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国中医药办人教函 2017 125号)王玉运用泻心汤类方验案举隅җ项柏冬(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吉林长春130021)ʌ摘要ɔ 王玉教授是首届全国名中医,从医愈50载,临床善于应用经方治病㊂本文即介绍其应用‘伤寒论“中泻心汤类经方的经验㊂ʌ关键词ɔ 泻心汤类方;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王玉中图分类号:R 289.3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19.0957 ‘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5种泻心汤,均为主治痞证之剂,用以治疗太阳病误下变证的痞证㊂其中用半夏泻心汤㊁生姜泻心汤㊁甘草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之痞证㊂痞证是指患者心下胃脘部有痞闷不舒或有堵塞感的一种自觉症状,其主要病机是脾胃失和,升降失司,阴阳失调,寒热互结,虚实错杂,上下不能交泰而致㊂仲景治疗痞证之泻心汤,首创辛开苦降㊁寒温并用的治疗大法,补泻兼施,具有调畅枢机之功㊂王玉教授是首届全国名中医㊁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㊂笔者有幸跟随王玉教授学习,其中王玉教授本着 治病求本 有是证用是方 方证对应 的原则运用泻心汤类方的经验,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㊂现归纳总结如下㊂1 半夏泻心汤案患者,女,58岁,2018年7月4日 因胃部胀满不适3个月,加重1周 就诊㊂刻下症:胃部胀满不适,按之不痛,食后尤甚,打嗝,倦怠乏力,大便不成形㊂舌淡,苔白腻,脉沉滑㊂诊断为寒热错杂中焦痞塞之症,治宜和中降逆㊁散结除痞㊂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㊂处方:清半夏15g ,黄连5g ,黄芩15g ,炙甘草15g ,干姜15g ,党参片15g ,大枣15g ,山药10g ,茯苓10g ㊂14剂后痊愈㊂按语:‘伤寒杂病论㊃辨太阳病脉症并治“第149条言: 伤寒五六日 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701中国民间疗法2019年5月第27卷第9期 . All Rights Reserved.百华苑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N A T U R O P A T H Y,M a y.2019,V o l.27N o.9与之,宜半夏泻心汤㊂ 本条论述了少阳证误下后的3种转归情况,通过三者的对比分析,论述了痞证的辨治㊂半夏泻心汤为治疗痞证的代表方剂,本条之心下痞是由寒热互结㊁脾胃升降失和所致,痰湿㊁邪热互结是病机特点[1],属 寒热错杂 类㊂其心下痞主要特点为上见呕吐,中见胃脘胀满不舒,下见泻利,并以胃气上逆为主,呕逆较重㊂‘金匮要略㊃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又言: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㊂ 其用以治疗寒热错杂之呕吐,是对本条治疗痞证的补充㊂本方由小柴胡汤去柴胡㊁生姜,加黄连㊁干姜而成㊂以半夏为君药,化痰消痞,和胃降逆止呕;臣药则取干姜之辛温,散寒消痞,黄芩㊁黄连苦寒泄降开痞㊂四药相伍,具有寒热平调㊁辛开苦降之功㊂佐以人参㊁大枣甘温益气,补脾胃之需,与半夏配合,有升有降,恢复脾胃升降之职㊂使以甘草补脾和中而调和诸药㊂原方中加入山药㊁茯苓健脾补中㊂全方寒温并用,辛开苦降,为治疗脾胃不和㊁寒热错杂之第一方㊂故中气虚弱,寒热错杂,而致肠胃不和者,多用本方治疗㊂2生姜泻心汤案患者,女,40岁,2018年10月8日因 胃胀满不适㊁便溏1周 就诊㊂刻下症:胃胀不适,有振水声,嗳气,不欲饮,便溏,肠鸣,舌苔白腻,脉滑㊂证属中焦痞塞兼有水饮互结㊂方用生姜泻心汤消食和胃㊁散水消痞㊂处方:生姜30g,炙甘草15g,党参片15g,黄芩片15g,清半夏15g,大枣15g,黄连片5g,干姜10g㊂7剂后症状消失,痊愈㊂按语:‘伤寒杂病论㊃辨太阳病脉症并治“第157条言: 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㊂ 本证由于脾胃虚弱,水气内停,与入里之邪互结而致㊂生姜泻心汤所主之痞满,谓误下后邪热内陷而成㊂临床杂病,凡脾胃虚弱,升降失职皆可成痞㊂盖胃不和,谷不消,则嗳腐食臭;故虽见嗳腐,亦不宜消导,而应补益脾胃,调其寒热,辛开苦降,其痞自消㊂徐洄溪谓本方 攻补兼施,寒热互用,皆本‘内经“立方诸法,其药性又皆与‘神农本草“所载,无处不合㊂ 生姜泻心汤其证兼有水饮食滞,其治法重在散水气之痞也㊂本方由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两,加生姜四两组成,重用生姜为君以和胃降逆,宣散水饮㊂生姜㊁半夏散胁下之水气,配伍苦寒之黄芩㊁黄连以开泄寒热痞塞之结滞㊂甘草以温里寒,人参㊁大枣补中州之土虚㊂‘医宗金鉴“言: 备乎虚㊁水㊁寒㊁热之治,胃中不和下利之痞,未有不愈者也㊂ 3甘草泻心汤案患者,男,40岁,2018年8月6日因 腹痛㊁腹胀㊁腹泻反复发作半年 就诊㊂发作时脘腹胀闷,肠鸣辘辘,大便稀溏,无发热,腹泻发作时每日2~3次㊂证属中焦痞塞脾胃虚甚,治宜补中和胃消痞㊂方用甘草泻心汤加味治疗㊂处方:炙甘草20g,黄芩片15g,干姜15g,半夏15g(洗),大枣15g,黄连片5g,党参片20g,白芍20g,白术15g,厚朴15g㊂连续服21剂,痊愈,随访未复发㊂按语:‘伤寒杂病论㊃辨太阳病脉症并治“第158条言: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 甘草泻心汤主之㊂ 甘草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的用量为四两而成㊂并以甘草名方取其甘温补中和缓之意㊂方中炙甘草㊁大枣甘温补中,缓中之急;半夏降逆止呕;黄连㊁黄芩苦寒泄阳陷之痞热;干姜辛热,散阴凝之痞寒㊂全方共收益气和中㊁降逆止呕㊁消痞除烦之功㊂甘草泻心汤是治疗脾胃之方,主治脾胃气虚较重,痞利俱甚的痞证㊂主要表现为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下利重,水谷不化㊂‘医宗金鉴“言: 本方缓急破逆,泻痞寒热,备乎其治矣㊂4小结半夏泻心汤证㊁甘草泻心汤证㊁生姜泻心汤证均属脾胃失和㊁寒热错杂之痞证,临床表现包括心下痞㊁呕吐㊁肠鸣下利等症状㊂但其不同之处亦较明显,半夏泻心汤证以胃气上逆为主,呕吐为主要症状,吐出物多无食臭,下利多为稀便;生姜泻心汤证因兼有水饮食滞,以嗳气有酸腐食臭味㊁下利如清水样便为特征;甘草泻心汤证脾胃虚弱较甚,以下利一日几十次㊁水样便㊁完谷不化㊁干呕㊁心烦不安为特点㊂由此看来,三者治法均以寒温并用㊁辛开苦降㊁和胃消痞为主,都能治疗痞证㊂半夏泻心汤主要治疗寒热错杂之痞证[2];生姜泻心汤治胃虚不得化水之痞证,兼水饮食滞;甘草泻心汤治脾胃气虚较重,痞㊁利俱甚之痞证㊂三方有同有异,但只需辨证准确,灵活运用,加减适当,均可获良好疗效㊂参考文献[1]杨艳.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经验[J].中国民间疗法,2016, 24(7):68-69.[2]王茅,徐祉君.李发枝运用甘草泻心汤病案举隅[J].中国民间疗法,2017,25(10):13-14.(收稿日期:2019-03-04)801中国民间疗法2019年5月第27卷第9期. All Rights Reserved.。
常德贵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男科疾病验案举隅_黄晓朋_王飞_许芮豪
HUANG Xiaopeng,WANG Fei,XU Ruihao (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engdu 610075,Sichuan,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troduce Professor CHANG Degui's experience on using Banxia Xiexin Tang for treating male diseases. Methods: Through the common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Banxia Xiexin Tang in the treatment of male infertility,male prostate pain syndrome ( PPS) and late onset hypogonadism ( LOH) ,it discussed latest developments in moder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anxia Xiexin Tang. Resul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Banxia Xiexin Tang can effectively treat male clinical common diseases. Conclusion: Banxia Xiexin Tang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a variety of male division diseases.
半夏泻心汤证医案
半夏泻心汤证医案半夏泻心汤是一副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中药方剂,其组方精妙,药力独特。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临床案例来展示半夏泻心汤的疗效,并探讨其指导意义。
第一个病例是王先生,他一直感到胸闷、心悸,并伴有口苦、咽干等症状。
经过中医辨证论治,王先生被诊断为心火亢盛、痰热内盛。
根据中医理论,半夏泻心汤可以清除心中之火,解除胸闷症状。
于是,王先生开始服用半夏泻心汤。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心情也变得平静稳定。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半夏泻心汤在治疗心火亢盛的病症中有很好的疗效。
第二个病例是李女士,她患有慢性胃炎多年,经常出现胃脘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
经过中医辨证,李女士被诊断为胃热伤阴,需要清热降火。
半夏泻心汤中的半夏和黄连具有清热降火的作用,对于治疗李女士的病症非常适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女士的胃病得到了明显缓解,精神状态也变得更好。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半夏泻心汤在治疗胃热伤阴引起的病症中有很好的疗效。
第三个病例是张先生,他长期面色苍白,虚弱无力,容易疲劳。
经过中医辨证,张先生被诊断为心脾两虚,需要益气健脾。
半夏泻心汤中的半夏和黄芩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对于治疗张先生的病症非常适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张先生感到精力恢复,面色红润,体力也有了明显提升。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半夏泻心汤在治疗心脾两虚的病症中有很好的疗效。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半夏泻心汤在不同的病症中都有很好的疗效。
半夏泻心汤的组方中选择了适合不同病症的草药,使其具备了清火、清热、益气、健脾的功效。
因此,半夏泻心汤不仅在临床中应用广泛,而且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半夏泻心汤是一副非常重要的中药方剂,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上述临床病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其在不同病症中的疗效。
因此,我们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用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半夏泻心汤的研究,进一步挖掘其作用机制,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用半夏泻心汤心得体会
何院生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由半夏、黄连、黄芩、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7味药组成。
全方寒热互用以调和阴阳,苦辛并用以复升降,补泻兼施顾其虚实,多用于以心下痞为表现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验案1: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李某,男,40岁,患者1个月前上腹胀痛,伴有嗳气吞酸、恶心,食欲渐减,稍食则腹胀,每次饮冷和辛辣食物后加重,偶见空腹痛,大便偏稀,舌红、苔薄黄腻,脉滑。
胃镜检查示:胃黏膜充血水肿,红白相闻,局部糜烂。
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方用半夏泻心汤:制半夏10 g、黄芩10 g、黄连6 g、干姜10 g、党参10g、炙甘草6 g。
水煎服,每日1剂,服7剂后症状明显减轻。
偶有嗳气吞酸,前方加旋复花15 g,代赭石15 g,再服药10剂,嗳气亦减。
继服上方10剂,自觉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胃黏膜恢复正常,随访至今未发。
按: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黏膜浅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在胃镜检查中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
本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31~50岁多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本病属中医学“吐酸”、“嘈杂”、“痞满”等范畴,方中黄连、干姜、半夏辛开苦降,清痞散结,和胃降逆;黄芩、黄连,清泄胃热;党参、炙甘草益气健脾。
故半夏泻心汤,为辛开苦降、调和寒热、和胃降逆、开结散痞,促使脾胃运化正常的方剂。
验案2: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返流病
陈某,男,56岁。
胃脘灼热胀痛2月余,伴嗳气返酸,每次饮冷加重,口臭,大便偏稀,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滑。
胃镜检查:食管中、下段狭窄,粘膜见条状发红,糜烂;胃粘膜皱襞潮红,胃窦近幽门部粘膜皱襞明显水肿。
病理检查:均排除食管癌。
诊断:返流性食管炎。
证属上热下寒型。
治宜寒热并调,和胃降逆。
处方:半夏10 g,黄连10 g,黄芩10 g,党参6 g,炙甘草6 g。
水煎服,日l剂。
服10剂后症状明显减轻。
前方加乌贼骨15 g再服药10剂,自觉症状完全消失。
胃镜复查:食道粘膜恢复正常,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胃食管返流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为异常的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病理性反流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障碍和(或)与其功能有关的组织结构异常以至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低下而出现的反流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并发症。
中医应归属于“胃脘痛”、“痞证”、“吐酸”、“嘈杂”等病的范畴。
其病机为胃失和降,湿中化热,湿热胶结而成寒热错杂之证。
治疗上多以辛开苦降、和胃降逆法为主治疗,均获良效。
故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食管返流病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验案3半夏泻心汤治疗胃溃疡
王某,女,43岁,患者1个月前上腹部胀痛,呈烧灼性,疼痛常因饥饿、服药、酸性食物而诱发,吃凉食后加重,伴烧心,吐酸水、嗳气、稍食则腹胀、纳呆、消瘦,偶尔呕吐,大便偏稀,偶黑色或柏油样大便,舌红、苔薄黄腻,脉滑。
X线钡餐检查:可见龛影,胃镜检查示:大弯侧多发溃疡。
诊断为胃溃疡。
方用半夏泻心汤:制半夏10 g、黄芩10 g、黄连6 g、干姜10 g、党参10g、吴芋2g、炙甘草6 g。
水煎服,每日1剂,服7剂后症状明显减轻。
继服上方20剂,自觉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胃黏膜恢复正常,随访至今未发。
按:半夏泻心汤为仲景治脾胃病而设,为治疗消化道疾病的良方,具有开结散痞、并调寒热、清热化湿、调节升降、温中止泻等功效。
只要证属中焦寒热错杂、虚实互见、阴阳不调.均可使用。
半夏泻心汤具有保护胃粘膜作用。
李惠林等【1】以胃溃疡面积、胃液游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等为指标,观察本方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防治作用,显示本方对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有保护性作用,且对醋酸性胃溃疡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验案4半夏泻心汤治疗急性肠炎
何某,女,32岁,患者腹痛腹泻2天余。
患者自述误食不洁食物后泄泻不止,水样便,每日7~8次,服用氟哌酸等皆未收效,遂来我院求治。
刻诊:肠鸣腹痛腹泻,水样便,吃凉食后加重,腹胀痛,恶心、呕吐,形体瘦弱,口渴喜饮,心烦少寐;舌红、苔腻微黄,脉滑。
B超示肝胆胰脾肾未见异常。
诊断为急性肠炎。
辨证为胃热肠寒;治拟清胃热,补脾涩肠,并调寒热;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处方:半夏10g,黄芩12 g,黄连6 g,干姜10g,党参15 g,藿香l0g。
复诊:患者服药7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再进14剂后一如常人,至今未复发。
按:急性肠炎是由于伙食不当,进食发酵分解或腐败污染的食物所致肠道的急性炎症,其致病菌多为沙门氏菌属,由于微生物对肠粘膜的侵袭和刺激使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等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粪便稀薄,排便次数增加,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
半夏泻心汤为治疗消化道疾病的良方,也具有温中止泻等功效,心下痞、干呕、下痢、肠呜等,但见一症亦可用之。
Kase Y【2】研究发现,本方能显著抑制蓖麻油所致的腹泻,增加血皮质酮水平,抑制环加氧酶- 2(OX - 2)活性,其止泻作用与抑制消化道前列腺素E2(PGE2)产生、增加肠道液体吸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