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遗传育种知识点

合集下载

林木遗传育种学

林木遗传育种学

林木遗传育种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是现代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它针对林木物种的遗传改良和育种进行研究。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剧,人们对林木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森林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林木遗传育种学的方法来改善林木品质以适应气候变化和日益加剧的环境压力。

一、林木遗传育种学的基本知识林木遗传育种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包括了遗传学、育种学、生态学、林学等学科,其研究范围主要是林木遗传和育种的原理、方法和实践应用。

林木遗传育种学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林木的基因组结构、功能基因筛选、遗传多样性保护、栽培品种选育等方面。

二、林木遗传育种方法与技术1、遗传多样性保护:针对我们国家的森林植被覆盖率低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保护森林中遗传多样性来保护森林生态。

通过采用已知积累基因的野生种质,增强林木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高林木的适应性和抗性,保护和提高林木遗传多样性和稳定性。

2、基因组结构分析:通过遗传学实验,来了解林木的基因组结构,挖掘其中有用的基因。

同时,基因组结构分析还有助于发掘潜在基因并逐步揭示其遗传表达和功能。

3、育种方法:在对林木进行苗木繁殖环节中,进行组织培养并从中筛选出优良的株系;接下来进行人工授粉,育成优秀的杂种或者纯种;再通过种苗试验或田间试验证实该杂交种或在亩级选育中表现良好的单株再生系,并选出优生素质的林木品种,将其推广种植。

4、遗传转化:该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导入外来基因,以获得特定性状和高产量性状。

该方法在林业树种的抗病、耐旱性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三、林木遗传育种学的应用林木遗传育种学以其高效、快速、多样的研究方法,对林木资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同时,该学科在保护生态、林业生物多样性和森林培育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林木遗传育种方法,针对根长、根系等性状进行改善;提高林木色素、药用、木材产量等方面的质量;开展新品种培育和基因转化等应用研究。

这些工作有助于推进森林生态建设和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林木遗传育种学

林木遗传育种学

林木遗传育种学导言林木遗传育种学(Forest Tree Breeding)是指通过对林木基因组和遗传变异的研究,利用遗传育种方法改良林木品质和性状的学科。

它是林木科学中的重要分支,对于提高林木的生长速率、抗病虫害能力以及木材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林木遗传育种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未来发展方向。

1. 林木遗传育种的概念林木遗传育种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林木遗传、生理、生化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其核心概念包括:•遗传变异:林木个体之间存在遗传差异,这种差异称为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是遗传育种的基础,通过利用遗传变异可以改良林木的性状。

•基因组:是指林木细胞中的所有基因的总称。

基因组决定了林木的性状和遗传变异的来源。

通过对基因组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林木的遗传背景。

•选择育种:是一种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林木个体,用其繁殖后代,以达到改良种群性状的目的的育种方法。

选择育种是林木遗传育种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杂交育种:是一种通过将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林木品种进行交配,产生后代,以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的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能够使后代具有优良父本和母本的性状,进一步提高林木品质。

2. 林木遗传育种的方法林木遗传育种的方法可以分为遗传评价、选择和杂交育种等方面。

常用的几种方法包括:2.1 遗传评价遗传评价是评估林木品种的遗传背景和性状的方法。

常用的遗传评价方法有:•遗传参数估计:通过对林木个体和种群的性状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估计与性状相关的遗传参数,如遗传方差、遗传相关等。

遗传参数的估计可以为后续的选择和杂交育种提供依据。

•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检测林木个体的遗传标记(例如分子标记)来评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的评估可以帮助选择适合杂交的亲本,以及制定种质资源的保护措施。

2.2 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林木个体用于繁殖后代的育种方法。

常用的选择育种方法有:•最大似然选择:根据林木个体的性状观测值,利用遗传参数估计结果,选择具有最大似然值的个体作为亲本。

22.1遗传资源林木育种学

22.1遗传资源林木育种学

2、国际遗传资源保护
美 国 黄 石 公 园
Koli
芬兰除国家建立森林保护区外,还对优良天然林分进行去劣 疏伐,保证更新,以天然林的形式保存丰富的育种资源。
芬 兰 国 家 公 园
四、我国的自然保护工作
广 东 鼎 湖 பைடு நூலகம் 自 然 保 护 区
20世纪80年代至今
474个国家自然保护区。
按照保护对象的不同,分 为三类: ✓ 保护生态系统 ✓ 保护动植物 ✓ 保护古生物和地质遗址
219个森林生态系统 保护区。
近一半自然保护区以 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 保护对象。
思考题 1、什么是遗传资源和育种资源,两者有何区别? 2、从保护遗传资源和育种工作的需要出发,阐 述遗传资源的重要性。
优良的经济性状 较强的适应性 较强的抗逆性
黄叶北美枫香
在资源选育过程中,不能仅关注少数 经济性状,从而使遗传资源基础变窄; 必须不断的引进和补充新的遗传资源, 防患于未然,重视遗传资源的调查、 收集、保存和研究工作。
3、丰富的遗传资源是开发其 潜在利用价值的物质基础。
从事育种工作不能从一时一地的 需要出发收集资源,应该尽可能 多地收集各类遗传资源,以供今 后的研究和利用。
遗传资源 育种资源
林木遗传资源范围
1、全球植物资源 2、地区植物资源 3、群落内植物资源 4、物种资源(居群) 5、品种群 6、单株、器官、组织、单个细胞、一个基因片段。
二、遗传资源的重要性
1、遗传资源是培育新品种的物质基础。
野生稻
杂交稻
奇异果
猕猴桃
2、选育优良品种,必须具有 丰富的遗传资源作为后盾。
一、遗传资源相关概念
遗传资源: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全部遗传物质, 或种内基因组、基因型变异的组合。

林木遗传育种复习重点

林木遗传育种复习重点

林木遗传育种复习资料南京林业大学徐立安教授二、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的意义每个染色体正确复制为二,复制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均匀分派到两个子细胞中减数分裂的意义1.染色体数目恒定,物种相对稳固性2.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互换,后期Ⅰ同源染色体随机分别被子植物的双受精精核(n)+卵细胞(n)胚(2n)精核(n)+2极核(n)胚乳(3n)直感现象花粉直感:胚乳中的染色体数是3n,2n来自母体的极核,n来自父本的精核。

3n胚乳性状的遗传规律不一样于的其余组织。

假如在3n胚乳的性状上因为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性状,这类现象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

2n xenia)果实直感:种皮、果皮由母体发育而来生物生活周期——遗传物质的变化。

三、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名词解说半保存复制:是指双链DNA的复制方式,DNA复制时,两个子代DNA分别保存了一条亲代DNA链,各自与新合成的互补链形成双链分子。

冈崎片段:DNA复制合成跟从链时第一合成的DNA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中心法例:是指遗传信息在分子水平上的传达规律,主假如DNA→DNA,DNA→RNA→蛋白质,在病毒还可由RNA→DNA(反转录)及RNA→RNA(RNA复制或RNA转录)。

遗传密码: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次序的核苷酸次序,特定的氨基酸是由1个或1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

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凭证间接凭证1、DNA为全部拥有染色体的生物所共有,各自的含量稳固2、DNA在代谢上较稳固;3、紫外线引发性状的最有效波长为260nm;4、DNA含量在性细胞中为体细胞中的一半直接凭证1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变实验;2噬菌体的侵染与生殖;以上二者直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感染和生殖。

说明在不含DNA的TMV中RNA是遗传物质。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差别(RNA转录的不一样点)1、原核生物的RNA的转录在细胞核内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内2、原核生物的一个mRNA分子往常含有多个基因;而除少量较低等真核生物外,真核生物一个mRNA分子一般只编码一个基因;3、原核生物只有一种RNA聚合酶催化所有的RNA的合成;真核生物中则有RNA聚合酶Ⅰ、Ⅱ、Ⅲ分别催化不同种类RNA的合成;4、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直接开端转录合成RNA;真核生物3中RNA聚合酶都一定在蛋白质转录因子的辅助下才能进行RNA的转录。

林木遗传育种

林木遗传育种

林木遗传育种:指研究林木的遗传与变异,并根据其特性及遗传变异规律研究如何有效地控制和利用这种遗传和变异来改良林木的固有类型、创造新品种的技术与过程。

变异:亲子代间及子代各个体间性状有差异的现象.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能够连续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染色体:细胞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上色的物质。

同源染色体:成对,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且形态结构相同的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不成对,结构不相同的染色体。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测交:被检测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体的杂交.性状分离: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

连锁遗传定律:处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遗传时,联合在一起的频率大于重新组合的频率。

表型模写:由环境引起的表型变化与由基因型引起的变化很相似,这种现象称表型模写。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的相对基因染色体组:是指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记为X。

单倍体:体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是正常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体。

同源多倍体: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

双单体:2n染色体组缺少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的个体。

四体:2n染色体组增加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突变:遗传性状飞跃式的间断的变异现象称为突变。

细胞质遗传:染色体以外的遗传因子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又称核外遗传或染色体外遗传。

数量性状:现为连续变异的性状,如花朵的重瓣性,叶片的大小等。

加倍效应:是指表作用于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的效应之和。

互作效应/上位效应:由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应。

遗传力:亲代某一性状传递给子代的能力。

广义遗传力:用方差表示即基因型方差在总的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例。

狭义遗传力:表型方差中加性方差所占的比值.无性系:采用无性繁殖法繁殖的品种(品系)称无性系品种(品系)孟德尔群体:雌雄配子的结合不在特定的父母本间进行,也不限于在一个家系内以自交的方式去繁殖,而是在一个群体内所有个体间随机交配,任何个体所产生的配子都有机会与群体中任何其它个体所产生的异性配子相结合。

林木遗传育种

林木遗传育种

1.林木遗传育种:研究林木的遗传和变异,并根据其特性及遗传变异规律研究如何有效地控制和利用这种遗传和变异来改良林木的固有类型,创新品种的技术与过程2.遗传:亲子代间性状相似的现象,具有相对稳定性3.变异:亲子代间及子代各个体间性状有差异的现象,具有丰富多样性4.遗传与变异的关系:遗传:现对的、保守的、使生物保持现对稳定。

变异:绝对的、发展的、使生物趋与变化,以适应环境。

关系:○1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遗传就没有物种的现对稳定性,变异在遗传的基础上产生,而遗传在变异的条件下体现○2是相互转化的,变异的稳定既是遗传,遗传的不稳定既发生了变异5.可遗传的变异:一旦发生就能连续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该变异是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6.不可遗传的变异:只表现于当代,不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该变异是环境引起的,一旦引起该变异的环境丧失变异也会消失7.遗传学的发展史:a诞生于1900年,以孟德尔(奥地利)遗传定律的重新发现为标志b阶段:启蒙遗传阶段、孟德尔遗传学的建立、1910年美国的摩尔根体出基因的连锁交换规律,创立了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建立和发展、遗传工程的发展。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开创了分子遗传学8.林木遗传育种的特点:a研究周期长,遗传测定及多世代育种有一定困难b野生性强多为异花授粉植物,以群体为研究对象c选择种潜力大,常通过表现型选择实现遗传改良d多年生,可根据子代性状进行反向选择9.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各有自己的DNA,它们与细胞核染色体中的DNA构成植物遗传三大体系10.染色体具有稳定性和特定的形态及自我复制的能力11.染色体的组成:a化学组成:DNA。

b形态组成:着丝点、主缢痕、次缢痕、染色体臂、随体等。

主缢痕不是每条染色体都存在的12.同源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且形态结构相同。

非同源染色体:不成对,结构不相同的染色体。

染色体在性细胞中成单存在,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不同物种染色体数目差异很大13.细胞有丝分裂是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分裂,间期是DNA复制的过程。

林木遗传与育种复习笔记

林木遗传与育种复习笔记

一、名词解释1.遗传:子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

2.变异:亲子之间,子代各个体之间,总是存在这种或那种差异,绝不会完全相同,这种有差异的现象就叫变异。

3.二价体: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4.联会:减数分裂中,两条同源染色体纵向间的配对。

5.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染色体复制而来的两条染色单体。

6.非姐妹染色单体:一对同源染色体各自产生的染色单体之间互称非姐妹染色单体。

7.单位性状: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

8.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上的相对差异。

9.基因型:指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是决定生物性状表现必需的内在因素。

10.表现型:指生物某一性状的外在表现,简称表型。

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1.同源染色体: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且形态、大小相同,在减数分裂前期相互配对的染色体。

12.非同源染色体:不属于同一对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不能互补配对。

13.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点,控制同一单位性状的成对基因。

14.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同位点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15.完全显性:F1只表现出亲本之一的性状。

16.不完全显性:F1表现性状为双亲的中间型。

17.共显性:双亲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出现。

18.基因互作:不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性状的表现。

19.完全连锁:若F2只有亲本表现型。

20.不完全连锁:若F2四种表现型中两种亲本类型多,两种重组类型少。

21.交换值:重组型配子数所占分数比,又称重组率。

22.三联体:DNA上由三个连锁碱基构成一个功能单位,决定一种氨基酸,这三个碱基就叫三联体。

23.遗传密码:核苷酸序列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编码20种氨基酸和多肽链起始及终止的一套64个三联体密码子。

24.简(兼)并:两种或多种氨基酸三联体决定同一种氨基酸。

25.转录:DNA的遗传信息被拷贝成RNA的遗传信息的过程。

26.移码突变:基因编码内缺失或增加的核苷酸数目不足是3的倍数而造成读框的移动。

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

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林木育种学: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任务:选育和大量繁殖遗传品质得到不同程度改良的林木繁殖材料,其最高目标是选育林木优良品种。

良种:林业生产实践中,性状有一定程度改良的繁殖材料的统称。

林木品种: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符合生产需要,能适应一定自然和栽培条件,特征和特性明显,性状遗传稳定,由人工选育出来的林木群体。

主要途径:引种、选种、育种。

第二章基础知识一、物种与生物进化物种:是生物存在的基本形式,同一物种有明显的、不同于其他物种的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范围,个体间能自由交配。

生物进化:拉马克提出,他认为物种是可变的,在自然界,生物存在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趋向,生物对环境有巨大适应能力,环境变化会引起生物的变化。

种内多层次变异:(1)种源变异。

(2)同一种源不同林分变异。

(3)同一林分不同个体变异。

(4)个体内不同部分的变异。

二、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1.突变:是指生物有机体的遗传物质不是由于遗传分离和重组产生的改变,可以是体细胞突变,也可以是生殖细胞突变。

2.选择: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个体繁殖力不同使群体的基因频率变化。

3.迁移:指群体间基因流动,包括个体迁入和迁出。

4.遗传漂变:在小群体中,由于偶然因素而产生的基因频率变化,即某些等位基因没有被后代遗传而消失。

如果小群体的后代因环境改变而大量繁殖,原来被保留的个体称奠基者,奠基者产生的新群体不能完整代表其原来群体(的基因型),称奠基者效应。

5.交配系统:(1)理想群体与有效群体大小。

(2)瓶颈作用。

(3)近亲交配。

近交系数,自交为1/2,全同胞交配为1/4,半同胞交配为1/8,同祖后代间交配为1/16。

三、遗传参数及估算1.遗传力:反应遗传变量占表型变量的比率。

P=G+E(表型值=基因型值+环境值)V P=V G+V E(表型变异=基因型变量+环境变量)V P= V A +V NA +V E(V A加性变量,V NA非加性变量)H2= V G /V P(广义遗传力)h2= V A/V P(狭义遗传力)2.配合力:(1)一般配合力(GCA)=亲本子代组合平均值-子代总平均值用来反映加性基因的效应,此效应可以传递给子代。

林木遗传育种

林木遗传育种

林木育种第三章1.什么叫变异?有哪几个层次?主要是哪两个层次?变异是指上、下代之间及同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现象。

主要有五个层次:地理或种源变异、立地间的变异、林分间的变异、个体间的变异、个体内的变异。

主要是种源变异和个体变异。

2.变异的一般模式连续变异、生态型变异、随机变异3什么叫生态型因长期适应于一定环境条件而产生的遗传上有差异的群体称之为生态型4地理变异的趋势北——南或冷——暖趋势、旱地到湿地的变化趋势、海拔高低的趋势、随机地理变异5为什么海拔高低差异小6影响地理变异的因素树种分布范围的大小,树种自然分布的范围内环境因素多样性、分布区的不连续性、某些未知因素7种源通常指在同一树种分布区内,一批种子或苗木的来源或原产地。

8种源和产地有没有区别?有,产地可包括人工林,而种源只包括自燃分布区9种源试验?目的?种源试验即林木的种群测定。

目的:确定原产地和产地(种群)在一定区域(生境)中的适应能力和生产能力,为林业生产提供高产、优质、稳定和适宜的种源,从而区划出全国种苗调拨区,同时也为林业基因资源的挖掘和保存等筹建育种群体和生产性种源种子园提供材料。

第四章1、什么叫选择在林分改良中,选择是指按一定的目标在种类群体对某一部分个体的选留与淘汰。

从生物学观点看,选择就是造成个体基因型间有差别的繁殖,使林木群体分化,把最有利于人们需要的那部分基因型加以保存与繁殖,使之在生产上获得推广应用。

2、表型选择、家系选择、多性状选择表型选择即混合选择,是仅仅根据单株树木的表型来选择,而不考虑前后代或其它亲属关系。

家系选择是根据子代测定资料,按家系平均表现进行的选择。

3、什么叫选择差、选择响应、选择强度选择差是入选亲本的那些个体平均表现型值距原来群体平均数的离差。

令S为选留亲本表型平均值距原始群体平均数的离差;令R为它们子代的表型平均值距原始群体平均数的平均离差,即选择响应。

选择强度是以标准差为单位的选择差。

4、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的定义、概念及区别自然选择是自然条件对生物(包括森林树木)的选择作用,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林木遗传育种与改良

林木遗传育种与改良

林木遗传育种与改良林木是我们重要的天然资源之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

而林木的遗传育种和改良则是保护和提高林木品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林木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意义,以及林木的常见遗传改良措施。

一、林木遗传育种的概念林木遗传育种是利用林木的遗传变异,通过人工选择和交配,以改良和提高林木的优良性状的方法。

通过遗传育种,可以创造具有良好生长性、抗逆性、木材品质优良的新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域和用途的需求。

二、林木遗传育种的方法1. 选择育种方法选择是林木遗传育种的核心步骤。

选择育种方法分为单株选择和家系选择两种。

单株选择是通过选择单个林木株系的个体表现,选择具有良好性状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繁殖。

家系选择则是选取一批具有良好性状的株系进行连续繁殖,以增加优良基因在种群中的比例。

2. 杂交育种方法杂交育种是通过不同基因型间的杂交,产生新的组合并利用互补性或优势效应改良林木。

常用的杂交育种方法有间接杂交、直接杂交和复交等。

间接杂交是通过中间材料,选择具有不同有利性状的亲本进行交配;直接杂交是直接选择具有不同有利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复交则是选择已经经过初步改良的株系进行进一步的杂交。

3. 紫外线诱变育种方法紫外线诱变育种是利用紫外线辐射对林木种子进行处理,诱发其基因突变,产生新的遗传类型。

经过筛选和选择,可以获得具有良好性状的突变体作为材料进行育种。

三、林木遗传育种的意义1. 提高林木生产力通过林木遗传育种,可以选育出生长速度快、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新品种,提高林木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2. 提高木材品质通过遗传育种,可以选育出木材品质优良的新品种,如树种中的红豆杉和柚木等,其木材具有优异的外观、物理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可以提高木材的使用价值。

3. 适应环境变化林木遗传育种可以提高林木的抗逆性,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劣条件。

四、林木的遗传改良措施1. 选择良种选择良种是林木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

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

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

林⽊育种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林⽊育种学:⼜称林⽊改良,是应⽤林⽊遗传性原理,以⽣物统计学为⼯具,与森林⽣态学等其他学科密切相关,研究林⽊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的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2.林⽊基因资源:所研究的林⽊群体包括的全部基因或者他们的载体。

3.林⽊育种资源:是遗传资源的⼀部分,指在选育有利品种⼯作中直接利⽤的繁殖材料,是根据品种选育⽬标调查、收集的资源。

4.设施保存:利⽤机械设备保存植物的部分组织或器官,从⽽保存植物的种质资源。

5.遗传增益:当某些树⽊性状优于其周围的同种,同年龄的其他树⽊的性状,表现出经济性状的提⾼。

选择响应除以被选择群体的平均数。

6.精选树:通过遗传测定,证实是基因优良、配合⼒良好的优树。

7.种⼦区划:以种⼦经营为⽬的,将⼀定的地区范围划分成若⼲地域单位。

包括垂直区划,⽔平区划。

8.引种:把树种从原有的分布区扩展到分布区以外,或引进外来树种,称为引种9.乡⼟树种:每个树种都有⼀定的分布范围,当它在⾃然分布区内⽣长时,称为乡⼟树种10.外来树种:当栽种到⾃然分布区外时,被称为该地区的外来树种11.双交:是指4个种先配成两个单交杂种,然后再对两个单交杂种进⾏杂交。

即:(A×B)×(C ×D)12.回交:由两个亲本产⽣杂种F1,再与其亲本之⼀进⾏杂交。

13.复式杂交:指⽤两个以上的品种经过两次以上的杂交。

14.家系:由同⼀植株产⽣的全部种⼦(⼦代)由单株树⽊上⽣产的⾃由授粉⼦代,或由双亲控制授粉产⽣的⼦代。

15.半同胞家系:同⼀个家系的种⼦,只有⼀个共同亲本;16.全同胞家系:由同⼀对⽗本和母本产⽣的⼦代;17.种源:通常是指从同⼀树种分布区范围内不同地点收集的种⼦或其它繁殖材料。

18.种源试验:同⼀树种的树⽊长期⽣长在⼀定的环境条件下⽣长、发育,会对特定的⽣态条件产⽣⼀定的遗传反应,把⾃然分布在各地理区的种源样本(种⼦或苗⽊)集中在⼀个或多个地点,对其⽣长、形态及⽣理特性等所进⾏的对⽐栽培试验,称为种源试验。

林木遗传育种

林木遗传育种

一、填空1.无性繁殖包括扦插、嫁接、根蘖、埋条、组织培养。

2.扦插按插条材料性质分硬枝扦插、嫩枝扦插、根扦插、针叶束扦插。

插条生根部位不同分皮部生根、愈伤组织生根。

3.因接穗取材不同分芽接、枝接、针叶束嫁接。

因取材时间不同分冬枝接、嫩枝接。

按嫁接方式不同分劈接、切接、合接、合接、舌接、切接、靠接、髓心形成层对接法等。

4.嫁接成败主要取决于砧木与接穗的亲和力。

5.采穗树主要有四种类型,即高干圆柱形、低干平头形、杯形和自然形。

分优树采穗圃和良种采穗圃。

6.无性系搭配有3种方式:无性系混合栽植、无性系行栽、无性系块状混栽。

7.遗传测定分无性系测定、子代测定。

8.试验设计三原则:重复、随机化、局部控制。

9.试验设计方法:随机完全区组设计、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

10.生物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主要有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遗传标记技术。

11.人工种子由3部分构成:胚状体、人工胚乳、人工种皮。

12.遗传标记主要有形态标记、细胞学标记、同工酶标记和DNA分子标记。

13.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有粘性末端连接、平头末端连接、人工接头法、同源多聚尾连接法四种。

14.植物抗冻的3种方式有避细胞内结冰、避结冰脱水、耐结冰脱水。

15.抗寒锻炼主要取决于内外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低温与短日照;二是植物生理活动强度。

16.植物抗盐类型主要有泌盐植物、稀盐植物、聚盐植物、据盐植物。

耐盐方式有渗透调节、离子区隔化、改变代谢类型、维护膜系统的完整性。

17.林木的抗虫性分原生防卫、诱发防卫。

18.木材宏观构造:边材、心材、熟材;生长轮;早材与晚材。

微观构造分管胞;纤维;木射线。

19.木材主要力学性能指标: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与抗弯弹性模量、抗剪强度、冲击韧性、硬度与耐磨性、抗劈力。

20.林木密度分生材密度、气干密度、全干材密度、基本密度。

主要由夏材含量、细胞大小、细胞厚度决定。

测定方法有直接测定法、快速测定法、排水法。

21.木材形状遗传与变异分种源间变异、家系间变异、无性系间变异。

林木育种学知识点总结

林木育种学知识点总结

林木育种学知识点总结一、林木育种学概述林木育种学是指利用遗传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对林木种质资源的选择、杂交、选择和繁殖等一系列遗传改良手段,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的科学。

它主要包括林木的遗传资源、种子生理学、遗传育种方法等内容。

二、林木遗传资源1. 林木种子的来源:林木的种子一般来源于自然环境中,包括野生林、人工林等,也可以通过人工收集进行保存。

2. 林木的基因资源:林木的基因资源是指具有遗传变异的林木个体,包括野生种、品种、栽培种等。

3. 林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林木资源的采集主要通过野外调查、样地调查等方法,同时需要进行种子的保存、人工繁殖等工作来保护这些基因资源。

4. 林木的遗传多样性:林木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林木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性,它是林木种质资源的重要特征。

三、林木的种子生理学1. 林木种子的特点:林木种子一般呈椭圆形,外表被有硬质种皮,内部含有营养物质和胚。

2. 林木种子的萌发机制:林木种子在一定的条件下,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最终萌发出新的植株,这是种子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3. 种子贮藏技术:为了保护和保存林木资源,需要对林木种子进行贮藏处理,以延长种子的保存时间。

四、林木的遗传育种方法1. 选择育种方法:选择育种是指通过对林木群体中的个体进行选择,挑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用于后代的育种。

2. 杂交育种方法:杂交育种是指通过不同的林木品种或株系之间的杂交,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品种。

3. 基因工程育种方法:基因工程育种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林木的基因进行改造,培育出具有特定性状的新品种。

五、林木育种的应用1. 优良木材的培育:通过林木的育种工作,可以培育出具有优良木材性质的林木品种,满足人们对木材的各种需求。

2. 林木抗逆性育种:通过林木的育种工作,可以培育出对各种逆境环境具有较高抗性的林木品种,提高林木的生存能力。

3. 林木观赏品种的培育:通过林木的育种工作,可以培育出具有良好观赏价值的林木品种,丰富人们的园林景观。

林木育种复习资料

林木育种复习资料

绪论一、基本概念1.林木育种学:是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2.林木遗传改良:为达到提高和改良林木产量和品质之目的,采取控制林木遗传特性的技术措施。

它与林木育种学的涵义相近。

3.林木品种:指产品的数量和品质符合生产需要,能适应一定自然和栽培条件,特性明显,性状遗传稳定,由人工选育的林木群体。

重点在:产品要求、栽培范围、遗传相对一致的、人工选育、群体。

3.林木良种:多指通过人工选育、性状有一定程度改良的繁殖材料。

而良种应是优于当地主栽品种的、新选的品种。

二、林木育种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引种:种及品种层面的选择,引进外来树种与品种。

2.选种:种内变异的利用,包括种源选择和优树选择等。

3.育种:新变异的创造与利用,包括杂交育种、倍性育种、辐射育种以及基因工程等。

4.林木繁育:主要途径有母树林、种子园和采穗圃,以及组织培养和体细胞胚胎发生等。

5.林木种质资源及其保护。

此外,针对特殊性状开展抗逆性育种、木材材性育种,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反映现代育种新技术。

三、林木育种的特点(注重理解)1.多数树种达到性成熟和经济成熟需要时间长,即育种周期长,同时,树体大,占地多,试验设计难度大。

2.树木属多年生植物,持续开花结实周期长,选育材料可长期繁殖利用,因而可开展后向选择(backward selection),提高选择效果。

3.多数树种分布地区广,变异丰富,自然界尚存在着大量未被发现和利用的优良基因型,引种、选种潜力大,见效快。

4.多数树种行异花授粉,自花授粉或近亲繁殖会引起衰退,要采用异花授粉植物的育种方式。

5.不少树种能无性繁殖,可进行无性系选育,有性与无性选育相结合,是有效的林木育种方式。

6.多数树种生活周期长,栽培环境复杂多样,选育和繁殖遗传基础广泛的系列林木品种,或使用混合品种是适宜的。

题:从树木育种特点进行分析某个树种?1、育种资源丰富。

2、育种周期长(1)早期预测根据树木幼年时期的某些标志,来判断成年时期某些性状表现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根据幼年――成年某些性状间的相关性来进行的(2)促进提早开花结实(3)采用多种育种途径相结合,不断为生产提供改良程度逐步提高的繁殖材料。

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

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林木育种学: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任务:选育和大量繁殖遗传品质得到不同程度改良的林木繁殖材料,其最高目标是选育林木优良品种。

良种:林业生产实践中,性状有一定程度改良的繁殖材料的统称。

林木品种: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符合生产需要,能适应一定自然和栽培条件,特征和特性明显,性状遗传稳定,由人工选育出来的林木群体。

主要途径:引种、选种、育种。

第二章基础知识一、物种与生物进化物种:是生物存在的基本形式,同一物种有明显的、不同于其他物种的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范围,个体间能自由交配。

生物进化:拉马克提出,他认为物种是可变的,在自然界,生物存在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趋向,生物对环境有巨大适应能力,环境变化会引起生物的变化。

种内多层次变异:(1)种源变异。

(2)同一种源不同林分变异。

(3)同一林分不同个体变异。

(4)个体内不同部分的变异。

二、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1.突变:是指生物有机体的遗传物质不是由于遗传分离和重组产生的改变,可以是体细胞突变,也可以是生殖细胞突变。

2.选择: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个体繁殖力不同使群体的基因频率变化。

3.迁移:指群体间基因流动,包括个体迁入和迁出。

4.遗传漂变:在小群体中,由于偶然因素而产生的基因频率变化,即某些等位基因没有被后代遗传而消失。

如果小群体的后代因环境改变而大量繁殖,原来被保留的个体称奠基者,奠基者产生的新群体不能完整代表其原来群体(的基因型),称奠基者效应。

5.交配系统:(1)理想群体与有效群体大小。

(2)瓶颈作用。

(3)近亲交配。

近交系数,自交为1/2 ,全同胞交配为1/4 ,半同胞交配为1/8 ,同祖后代间交配为1/16 。

三、遗传参数及估算1.遗传力:反应遗传变量占表型变量的比率。

P二G+E(表型值二基因型值+环境值)V P=V+V E (表型变异二基因型变量+环境变量)V P= V A +V NA +V E (V A加性变量,V N A非加性变量)H2= V G N P(广义遗传力)h2= V A/V P(狭义遗传力)2.配合力:(1)一般配合力(GCA)=亲本子代组合平均值- 子代总平均值用来反映加性基因的效应,此效应可以传递给子代。

林木遗传育种

林木遗传育种

测交后代四种表型比例相等,说明F1形成的四种 配子比例相等。
31
4.2 自交法
孟德尔用529株F2自交产生F3,其推论 与结果完全相符。
32
5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揭示了生物变异的基础 奠定了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 合理安排育种群体的规模
33
第三节 连锁遗传定律
1 连锁遗传现象 1.1 相引组
一亲本两性状显性,另一亲本两性状隐性的杂交组合。
第三节 细胞分裂
1 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体细胞最主要的分裂方式。其过程主 要为:
间期 是细胞分裂的准备阶段,染色体进行复制。
前期 核仁核膜开始模糊,染色质丝逐渐收缩。
中期 核仁核膜消失,纺锤体出现,染色体缩到 最粗最短。
后期 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为二,同一染色体 的二条染色单体随着纺锤丝的收缩分别移向两极。
30
4 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4.1 测交法
F1
YyRr
× yyrr
配子 YR Yr yR yr
yr


期 结
交果
基因型 表现型 比率
YyRr Yyrr yyRr yyrr 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1 : 1 :1 :1
后 代
实 际 结 果
YyRr×yyrr yyrr×YyRr
31 24
27 26 26 22 25 26
末期 染色体又变得松散细长,在两极围绕染色体 出现新的核仁,形成二个子细胞,进入下一轮间期。
16
2 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是性母细胞成熟形成配子时发生的一种 特殊的有丝分裂。
2.1 第一次分裂(I)
前期I ①细线期 核内染色体细长如线。染色体已 复制,但着丝点仍为一个。②偶线期 各同源染色体分 别配对,开始联会,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叫二价体。 ③粗线期 二价体中相邻的两条非姊妹染色单体会发生 片断交换。 ④双线期:二价体继续缩短变粗,因非姊 妹染色单体相互排斥而松解,但有交叉相连。⑤终变 期:染色体变得最粗短,前期I终止。

林木遗传育种学

林木遗传育种学

1. 基因突变: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发生了化学上的变化,从而产生了新的等位基因,与原来的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2. 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具体的说,就是确定基因的排列顺序和基因间的距离。

3. 染色体的结构变异:染色体由于丢失了带有基因的节段(缺失)、重复了某些节段(重复)、断裂后的片段倒转180度又重新接上(倒位)、断裂后的片段转移到另一非同源染色体上(易位)产生的变异。

4.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发生改变时引起的生物体后代性状的改变。

5. 密码子:三个连续碱基构成的功能单位,与一个氨基酸相对应。

6. 反密码子:转移RNA反密码子环中间的三个核苷酸的序列。

7. 内含子:真核生物的mRNA前体中,除贮存遗传序列外的非编码序列8. 外显子:真核生物的mRNA前体中的编码序列9. 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10. 基因的互补作用:多个非等位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表现出某一性状,这些基因称为互补基因,这种基因互作的类型称为互补作用11. 基因的累加作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分别表现出两种相似的性状。

12. 巴氏小体:哺乳动物细胞核中,除一条X染色体外,其余的X染色体浓缩成染色较深的染色质体,称为巴氏小体。

13. 瓶颈效应:少数个体的基因频率决定了他们后代的基因频率,是由为数不多的几个个体建立起来的群体所产生的一种极端遗传漂移作用。

14. 连锁遗传:亲本中原来就连在一起的两个性状,在子二代中仍连在一起遗传的现象。

15. 染色体结构重组变异:染色体发生断裂形成断片,将此断片接到另一根同源染色体上,是这条染色体多了一段从而产生变异16. 冈崎片段:DNA复制过程中,两条新生链都只能从5'端向3'端延伸,前导链连续合成,滞后链分段合成,这些分段合成的新生DNA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17. 基因的重叠作用:两种显性基因由于特殊互作关系,对同一性状起同样的作用,即双方的作用被重叠了。

林木育种

林木育种

遗传资源:也称基因资源或种质资源,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或种内基因组、基因型变异的总和。

品种:指一个种内具有共同来源和特有一致性状的一群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其遗传性稳定,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C效应:通常将共轭体系中给出π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所显示的共轭效应称为+c 效应,而将吸引π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所显示的共轭效应称为-c效应二代种子园:是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且经过子代测定的特种人工林迁地保存: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殖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育种资源:是遗传资源的组成部分,指在选育优良品种中直接利用的繁殖材料。

外来树种:某一树种栽种到其自然分布区以外时称外来树种。

子代测定:对选育出来的表现型,通过无性繁殖得到的植株和通过各种交配设计获得的子代所进行的田间对比试验,并根据他们的性状表现作出的评价种子区: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地域单元,也是用种的基本单位。

抗病性:树木与病原物在长期进化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中,逐渐形成和表现出各种抵御有害病原物的特征和能力,这在病理学上称之为抗病性。

优树:在某一或某些性状上远远超过同等立地条件下,同种、同龄树木的单株。

完全谱系设计:双亲都知道,交配组合之间没有亲缘关系不完全谱系设计:子代只知母本,不知父本一般配合力:指某一亲本在一系列杂交组合中,子代某一性状平均值与子代总平均值的差值。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基因,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引种:把一个树种从原分布范围引入新地区栽培的过程。

驯化:通过人为干预使物种适应新环境或将动植物从野生状态改变为家养或栽培的过程。

种源: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即最初的原产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木遗传育种知识点
林木遗传育种是指通过选择、繁殖和育种等方法,改良林木的性状,实现林木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质高产的目标。

在林木遗传育种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首先,林木的遗传基础是林木遗传育种的重要基础。

林木的遗传基
础包括核心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资源是指一定区域内具
有典型性状和适应性的种质,是林木遗传改良的基础。

遗传多样性则
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遗传差异,是林木遗传育种的重要依据。

其次,林木的优质性状是进行遗传育种的重点。

林木的优质性状包
括生长速度、木材质量、抗逆性等方面的性状。

通过对林木不同性状
的评价和选择,可以选育出具有高产、耐病、耐逆等优质性状的林木
新品种。

另外,林木遗传育种中的选择方法包括遗传标记辅助选择和经典选
择等。

遗传标记辅助选择是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林木进行遗传评价和
选择,可以加快选择过程、提高选择效率。

经典选择是传统的选择方法,通过对林木性状的观察和评价,选择出优质个体进行育种。

此外,林木遗传育种还包括种子繁育和无性繁育两种方法。

种子繁
育是通过交配和选育,获得具有良好遗传性状的种子,进行人工播种
或苗木移植,实现林木的遗传改良。

无性繁育则是通过嫁接、压条等
方法,繁殖具有优质性状的林木个体,用于种植和繁殖。

总的来说,林木遗传育种是利用遗传学原理和育种方法,对林木的遗传特性和优质性状进行评价、选择和改良,以获得高产优质的林木新品种的一项重要工作。

掌握林木遗传育种的知识点,可以为林木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实现林木遗传育种工作的蓬勃发展,推动我国林木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