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瘤

合集下载

3肺部转移瘤的影像诊断

3肺部转移瘤的影像诊断
肺转移瘤 〔Metastatic tumors of the lung〕
• 肺是转移瘤的好发脏器,大量尸检结果显示,有20%~54%胸外恶性
肿瘤的病人发生肺转移。肺转移的途径可以是血行播散、淋巴道转移 或邻近器官直接侵害。以绒毛膜癌、乳腺癌多见,恶性软组织肿瘤、 肝癌、骨肉瘤和胰腺癌次之;还有甲状腺癌、肾癌、前列腺癌和肾胚 胎癌等。
• Hemorrahgic Metastasis from Choriocarcinoma 〔绒毛膜癌〕Radiologic Findings
Chest radiograph shows multiple, ill-defined nodular opacities in both lungs. HRCT scan shows multiple, ill-defined nodules with halo of ground glass attenuation in the periphery zones of both lungs. Diagnosis was made based on clinical history of choriocarcinoma and radiologic findings. Serum HCG level was as high as 59,100 IU/ml. Brief Review The incidence of pulmonary metastases varies with the primary tumor and the stage of the disease. In autopsy series the most common sources of metastases to the lungs include tumors of breast, colon, kidney, uterus, prostate, head, and neck. Tumors such as choriocarcinoma, osteosarcoma, Ewing’s sarcoma, testicular tumors, melanoma and thyroid carcinoma have a high incidence of pulmonary metastases, but because they are not as prevalent in the population, lung deposits from these tumors are encountered less frequently . Hematogenous metastases usually result in multiple, large, well-defined nodules and tend to involve mainly the lower lung zones and frequently have a peripheral distribution. On occasion, if the metastases have bled into the surrounding lung, they show ill-defined edges. The reported incidence of pulmonary metastasis of choriocarcinoma has ranged from 5.1- 67% . The pattern of thoracic metastasis from choriocarcinoma is variable, including pulmonary nodules with surrounding hemorrhage, miliary nodules, nodule or masses with arteriovenous aneurysm formation, and pulmonary or pleural metastasis with spontaneous hemothorax .

肝转移瘤CT影像诊断

肝转移瘤CT影像诊断

【诊断要点】
1.症状和体征: 1)肝转移瘤常以原发癌肿所引起的症状为主要表现。 2)当肝转移瘤灶较大或较多时,则会出现转移瘤症状,与原发性肝癌相仿,如乏力、
消瘦、肝大、肝区疼痛和腹部肿块。 3)后期有黄疸、腹水、发热和恶病质等。
2.实验室检查: 1)95%的患者AFP阴性,少数来自胃、胰腺、卵巢癌的肝转移瘤AFP可轻微升高
【CT表现】
肾癌肝转移 A~D.增强扫描 肝内不同层面 均见高密度强 化结节(↑)
【CT表现】
➢ 2.增强扫描: “牛眼征”表现为病灶中心为低密度,边缘为较高密度强化,最外层
又低于肝实质。多为平滑肌肉瘤、恶性神经鞘瘤和肉瘤的肝转移。 较小的病灶可有囊变,是肝转移瘤的特征。囊肿性转移瘤有时可见壁
PAGE
THANKYOU
低密度,显示为同心圆状。
【CT表现】
胃癌肝转移 A.CT平扫见肝内分布均匀、大小相仿的类圆形低密度结节,腹主动脉右侧膈肌脚后淋巴肿(↑); B.增强扫描见病灶边缘轻微强化,中心无强化
【CT表现】
结肠癌肝转移伴钙化 CT平扫见肝内大小不一的低 密度病灶,其内见多发菜花 状高密度钙化(↑)
【CT表现】
【CT表现】
➢ 1.CT平扫: 病灶的分布:病灶小而多是肝转移瘤的特点,病灶越多,大小分布越
趋向均匀。 病灶形态:绝大多数为圆形,个别大病灶外形可不规则或呈分叶状。 病灶密度:肝转移灶多为低密度,3%有钙化多见于结肠癌、胃黏液癌、
卵巢癌和乳腺少病灶中心为更
腹膜后纤维肉瘤肝转移 A.CT平扫见肝内多个大小不一的低密度病灶,边缘尚清晰,部分病灶中心呈更低密度; B.增强扫描见病灶边缘强化,病灶中心更低密度不强化,较大癌灶见高密度强化假包膜,左侧腹腔内有多个 转移灶与胃及肠管相连(↑)

肿瘤转移名词解释

肿瘤转移名词解释

肿瘤转移名词解释
肿瘤转移(tumor metastasis)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部位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其他部位,从而形成远处的转移性病灶的过程。

肿瘤转移也被称为“转移性肿瘤”或“癌症转移”。

以下是一些肿瘤转移相关的名词解释:
1. 原发灶(primary tumor):指肿瘤最初出现的部位或组织。

2. 转移瘤(metastatic tumor):原发灶细胞侵入新部位后形成的新的肿瘤结节或肿瘤灶。

3. 淋巴转移(lymphatic metastasis):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进入淋巴结,进而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的过程。

4. 血行转移(hematogenous metastasis):肿瘤细胞通过血管进入其他部位,形成转移性病变的过程。

5. 转移性病灶(metastatic lesion):肿瘤细胞在新的部位形成的转移性肿瘤。

6. 代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初次接受淋巴引流的淋巴结,如果发生转移,则表明该种癌症已经发生局部转移,他有时作为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和生存率预计的依据之一。

肿瘤的转移是癌症治疗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了解相关名词及其意义,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肿瘤转移的过程,及时进行治疗和预防。

肝癌的二次原发性和转移瘤

肝癌的二次原发性和转移瘤

肝癌的二次原发性和转移瘤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它通常分为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

在肝癌的发展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二次原发性肝癌和转移瘤的情况。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肝癌的特征、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二次原发性肝癌二次原发性肝癌是指在患者已经有原发性肝癌的情况下,出现新的独立的肝癌病灶。

这些新的肝癌病灶与原发性肝癌之间并无免疫学联系,属于独立的疾病。

1. 特征二次原发性肝癌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多发性病灶:与原发性肝癌相比,二次原发性肝癌通常呈多发性病灶,分布在肝脏的不同部位。

(2)时间延迟:二次原发性肝癌的出现通常在原发性肝癌手术后几年或十几年内发生。

(3)独立性:二次原发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之间并无关联,是两个不同的疾病。

2. 原因二次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原因有多种可能性:(1)肝病因素: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长期酗酒等肝脏疾病会增加二次原发性肝癌的风险。

(2)手术切除限制: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时,有时会由于肝功能不全或其他原因,未能将所有异常区域切除干净,从而导致二次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3)肝癌易发性:一些人具有较高的肝癌易发性,即使做了手术切除,也仍然可能发生二次原发性肝癌。

3. 诊断和治疗二次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

临床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上腹疼痛等;影像学检查主要是通过超声、CT或MRI等技术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数量;组织学检查则是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后的病理检查来确定病灶的组织类型。

治疗方面,二次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与原发性肝癌类似,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化疗、靶向治疗和放疗等。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需要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肿瘤的分期和大小,以及患者的个人意愿等因素。

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提高二次原发性肝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二、转移瘤转移瘤是指由原发癌症在其他器官转移到肝脏形成的继发性肿瘤。

肝脏是一个常见的癌细胞转移靶器官,包括肺癌、乳腺癌、结肠癌、胃癌等多种癌症都可能在肝脏形成转移瘤。

脑转移瘤的治疗方法

脑转移瘤的治疗方法

脑转移瘤的治疗方法
脑转移瘤是原发癌症向脑部转移的一种常见并且危险的疾病。

治疗方法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原发癌症的类型、转移瘤的数量和位置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手术切除:对于一些单发且较小的脑转移瘤,手术切除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手术可以将转移瘤完全切除或者减小其体积。

2.放射治疗:对于那些无法手术切除的转移瘤或转移瘤较多的患者,放射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放射治疗可以通过高能X射线或其他射线照射脑部,以杀死或控制转移瘤的生长。

3.化疗:化疗是通过使用药物来杀死或控制脑转移瘤的生长。

化疗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或静脉注射给药。

4.靶向治疗: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脑转移瘤,靶向治疗可能会比传统化疗更有效。

靶向药物可以以特定的方式作用于癌细胞,阻断其生长和扩散。

5.免疫疗法:免疫疗法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杀死癌细胞。

免疫疗法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方案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定制。

有时,可能需要多种治疗方法的组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疗效。

对于某些无法手术切除的瘤体,治疗的重点通常是延长生存期、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转移瘤怎么治疗方法

转移瘤怎么治疗方法

转移瘤怎么治疗方法
转移瘤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 手术治疗:对于转移瘤局部扩散或有单个转移瘤的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可以去除主要转移灶,并且可能有助于减轻相关症状。

2. 放疗:放射疗法可以用于控制或缓解病灶引起的疼痛,减少转移瘤的体积。

放疗常常会结合其他治疗方法进行使用,如手术或化疗。

3. 化疗:化学药物通过进入血液循环来杀死体内的癌细胞。

化疗可以用于控制病情,减轻症状,减少转移瘤的数量和尺寸,以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化疗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发展而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4.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通过靶向特定的癌细胞相关分子或信号通路来治疗转移瘤。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并提高治疗效果。

5.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杀灭癌细胞。

免疫治疗的方法包括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CAR-T细胞疗法等。

需要注意的是,转移瘤的治疗方法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发展来确定,通常会结合多种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在确定治疗方案时,应咨询专业的医生,
并遵循其建议。

脊柱转移瘤护理

脊柱转移瘤护理

脊柱转移瘤的定义与影响 为什么需要关注脊柱转移瘤
脊柱转移瘤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疼痛、 功能障碍及其他并发症。
早期发现和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脊柱转移瘤的定义与影响 谁是高风险人群
已有癌症病史的患者、老年人以及有家族史的人 群都是高风险群体。
定期检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
脊柱转移瘤的症状与诊断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提 升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脊柱转移瘤患者的日常护理
脊柱转移瘤患者的日常护理 日常活动建议
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日常活动,避免长期卧 床。
日常活动有助于维持身体机能。
脊柱转移瘤患者的日常护理 饮食与营养
确保患者摄入均衡的营养,以支持身体康复 。
建议咨询营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治疗带来的压 力与焦虑。
可考虑心理咨询及参加支持小组。
脊柱转移瘤的预后与随访
脊柱转移瘤的预后与随访 预后的影响因素
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原发癌类型、转移程 度及患者整体健康状况。
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
脊柱转移瘤的症状与诊断 常见症状
疼痛、神经功能障碍及运动受限是脊柱转移 瘤的主要症状。
疼痛通常是持续性和加重性,需引起重视。
脊柱转移瘤的症状与诊断 如何进行诊断
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和组织活检来 确诊。
早期的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判断转移情况。
脊柱转移瘤的症状与诊断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背痛或神经功能障碍 时,应立即就医。
及时的诊断有助于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
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方法
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方法 常见治疗方式
包括化疗、放疗、手术及靶向治疗等。

脑转移瘤的治疗方法

脑转移瘤的治疗方法

脑转移瘤的治疗方法
脑转移瘤的治疗方法通常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大小、位置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治疗通常会结合多种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

1. 手术:对于可以完全切除的脑转移瘤,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手术可以帮助减轻症状,减少肿瘤的压迫和颅内压,并有望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2. 放疗:放疗可以通过高能X射线或其他高能粒子来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其生长。

对于不能手术的脑转移瘤或有复发倾向的患者,放疗通常是治疗的主要方式。

局部复发的脑转移瘤也可以使用放疗来控制病情。

3. 化疗:化疗是使用药物来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

化疗通常用于控制脑转移瘤的生长和扩散,通常在手术或放疗后进行。

4.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的生物标志物或癌细胞的靶向治疗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脑转移瘤的治疗中。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和传播来达到治疗目的。

除了上述主要的治疗方法外,患者可能还需要接受支持性治疗、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由于脑转移瘤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和病情特点,因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和进行定期的复
查。

直肠癌脑转移瘤怎么办,治疗方法

直肠癌脑转移瘤怎么办,治疗方法

直肠癌脑转移瘤怎么办,治疗方法直肠癌脑转移瘤是指原发癌肿位于直肠,但是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脑部形成的转移瘤。

这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通过综合治疗来控制。

治疗方法:1.手术切除手术可以移除脑部的转移瘤,但是手术并不能治愈直肠癌。

手术后,可能需要接受放疗或者化疗来预防复发。

2.放疗放疗可以通过辐射来杀死癌细胞,但是放疗有一定的副作用,可能导致头痛、恶心、呕吐等。

3.化疗化疗可以通过药物来杀死癌细胞,但是化疗也可能导致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脱发等。

4.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可以针对癌细胞的特定分子进行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的好处是可以最小化对正常细胞的影响,但是它只适用于一部分患者。

注意事项:1.积极治疗发现直肠癌脑转移瘤后,应该积极治疗。

及时进行手术、放疗、化疗等操作,可以避免病情恶化并延长患者的寿命。

2.合理营养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摄入可以帮助患者增强体力和免疫力,减少治疗期间的不适症状。

3.注意休息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以减轻身体的压力和疲劳。

4.协助心理治疗直肠癌脑转移瘤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患者不仅需要物理上的治疗,还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帮助他们面对病情和治疗过程。

总之,治疗直肠癌脑转移瘤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全面综合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患者和家属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和生活状态,在治疗过程中合理营养和休息,积极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直肠癌该怎么如何更好的治疗,治疗方法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常常发生在肠道下端,具有生长快、恶性程度高、转移性强等特点,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

因此,如何更好地治疗直肠癌,是患者及家属最为关注的问题。

本文就直肠癌的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供参考。

一、直肠癌的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之一。

它可以通过切除癌症部位,减少癌细胞的扩散和影响,达到治愈的目的。

虽然手术是初期直肠癌的最佳治疗方案,但手术必须在直肠和括约肌之间的距离足够远的情况下进行。

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

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

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肿瘤转移是细胞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癌症治疗中最大的难题。

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过程,涉及到癌细胞的生长、浸润、迁移、侵袭、分离、循环、停留、增殖和迁出等一系列的活动,构成了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

一、肿瘤的生长与浸润肿瘤的发生首先是由于正常细胞的生长与分裂受到扰动,通过一定的信号传导途径,使得细胞保持不正常的生命活动状态,出现无际制的生长和分裂。

肿瘤细胞的繁殖、生长和扩散会使正常的组织受到伤害,这种现象称之为肿瘤的浸润。

二、肿瘤的侵袭与迁移当肿瘤生长到一定阶段,肿瘤细胞会侵袭周围的正常细胞,使之摆脱原有的位置,迁移到其它组织或器官,表现为丢失细胞黏附性。

同时,肿瘤细胞会通过产生分解酶,如基质金属蛋白酶等,改变自身周围的微环境,促使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三、肿瘤细胞的血流循环与停留肿瘤细胞通过侵袭和迁移进入血管内,形成循环肿瘤细胞。

这些循环肿瘤细胞可借助血流迅速传播到全身各处,然后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通过对各种细胞相互作用和毛细血管壁的依附,将自身锚定在离原发肿瘤位点较远的组织或器官上。

四、肿瘤细胞的复制与发展肿瘤细胞在新的位置停留下来后,再次发生无制约的分裂与生长,形成派生肿瘤,也就是转移瘤的形成,这一阶段称为肿瘤的生存和扩增阶段。

此过程需要肿瘤细胞调整自身的基因表达和功能,适应新环境。

五、新的转移瘤病灶细胞的新生和分裂,生成新的病灶,继续复制这个过程,不断地形成新的转移瘤,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恶性肿瘤生命周期。

这也是肿瘤转移的最后一个步骤,被称为肿瘤细胞的再次迁出。

总之,肿瘤转移不是一个简单的生物过程,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生物过程及病理过程,与正常细胞的生长、分裂和迁移都有密切的关系。

阻止肿瘤转移的关键在于理解并干预这个过程,破坏肿瘤细胞在各个步骤中的关键步骤,从而阻止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转移瘤总结

转移瘤总结

转移瘤▲转移瘤好发部位依次为:肺、肝、骨、肾上腺、肾●肺转移瘤:几乎全身各处都可转移到肺◆肺转移最常见的原发肿瘤来源:乳腺、结肠、肾、子宫及头颈部肿瘤◆最易发生肺转移肿瘤:绒毛膜癌、骨肉瘤、睾丸肿瘤、黑素瘤、尤文肉瘤、甲状腺癌◆肺转移瘤类型:①多发结节和肿块②空洞型:常见于头颈部及子宫颈的鳞癌、胃肠道腺癌和乳腺癌,薄壁空洞多为肉瘤和腺癌③粟粒样●肝转移瘤:消化道原发肿瘤占80%◆弥漫性肝转移瘤:恶黑、恶性胰岛细胞肿瘤、胰腺癌、乳腺癌、结肠腺癌◆乏血供的肝转移瘤:常见,结肠、直肠腺癌◆富血供的肝转移瘤:4%~7%,肾细胞癌、恶性胰岛细胞瘤、甲状腺癌、乳腺癌、黑素瘤、类癌、恶性嗜铬细胞瘤●骨转移瘤:肺、乳腺、肾、前列腺、甲状腺(脊柱、肋骨、盆骨、头颅多见)◆溶骨型:最多见,常来源于肺、乳腺、胃肠道、肾◆成骨型:大多数来自前列腺癌、一部分来自乳腺癌、鼻咽癌◆混合型:有些溶骨型骨转移瘤经放疗或化疗后转变成成骨型骨转移瘤◆囊状膨胀型:少见,可见于长骨、颌骨●肾上腺转移瘤:原发肿瘤常来自肺癌、乳腺癌、胃癌、大肠癌、胰腺癌、甲状腺癌等●肾转移瘤:血源转移,通常合并其他部位或脏器转移,肾转移常提示为晚期表现●脑转移瘤:肺癌、乳腺癌、恶黑●颈部淋巴结转移瘤:原发癌灶绝大部分(85%)在头颈部,尤以鼻咽癌和甲状腺癌的转移最为多见。

锁骨上窝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癌灶,多在胸腹部(包括肺、纵隔、乳房、胃肠道、胰腺等);但胃肠道、胰腺癌肿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经胸导管多发生在左锁骨上窝●纵隔淋巴结转移:支气管肺癌最多见●胸膜转移瘤:肺癌、乳腺癌、淋巴瘤以及卵巢癌占3/4,腺癌是胸膜转移瘤最常见的细胞类型●膈肌转移瘤:多数来自肺、食管、胃,少数来自消化道、生殖道、甲状腺、肾●脾转移瘤:少见,肺、乳腺、前列腺●胰腺转移瘤:肺癌、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肝癌、肾癌、黑素瘤,以及其他一些肉瘤等●卵巢转移瘤:多来源于胃肠道,其他为乳腺和生殖道肿瘤。

什么是肺转移瘤?

什么是肺转移瘤?

什么是肺转移瘤?
肺转移瘤是指原发于身体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经血道或淋巴道转移到肺。

据统计在死于恶性肿瘤的病例中约20~30%有肺转移。

恶性肿瘤发生肺转移的时间早晚不一,大多数病例在原发癌肿出现后3年内发生转移,亦有长达10年以上者,但也有少数病例肺转移灶比原发肿瘤更早被发现。

转移到肺的原发恶性肿瘤多来自乳腺,骨骼、消化道和泌尿生殖系统。

肺转移性肿瘤大多为遍及两侧肺的多发性病灶,大小不一,密度均匀,对这些晚期癌肿病例,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少数病例肺内只有单个孤立的转移病灶则可考虑外外科治疗。

肺转移瘤必须与肺原发性肿瘤进行鉴别,除了肿瘤分布方式外,病理学检查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在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否
患病比例:0.006%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胸腔积液脓胸心律失常
治疗常识就诊科室:肿瘤科肿瘤内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2个月
治愈率:20%
常用药品:威麦宁胶囊转移因子口服溶液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30000元)
温馨提示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肺转移性肿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肺转移性肿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肺转移性肿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手术治疗肺转移瘤属于晚期肿瘤的范畴,外科手术的干预应被认为是综合治疗中的姑息性辅助手段,其最大的意义在于能最有效降低肿瘤负荷,或解除转移病灶所造成的各种症状,达到减量或减状的目的,从而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能力[1-2]。

以往对肺部出现转移灶,一般需作1-2个月的观察,确定无新的转移灶存在再做手术。

但转移灶本身也有再转移的可能性,短期等待是无益的。

在确认无手术禁忌的情况下可及早手术治疗,之后如发现再发肿瘤可再次切除。

肺转移瘤的手术方式仍以最大限度的保存健肺为原则,以为再次肺转移瘤的切除保留条件。

因为转移瘤本身已经是全身疾病,手术性质为姑息手术,因此行局部切除为宜。

除非病灶位于肺门处,非肺叶切除不可时才考虑行肺叶切除,而一般不行全肺切除。

淋巴结清扫术在肺部转移性肿瘤中一般不强调,但有可疑转移的淋巴结时也应一并摘除。

手术适应证多发性肺转移瘤切除术目前已成为标准的治疗手段。

理论上,如果没有其他部位的转移,肺转移瘤切除术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

许多肿瘤对于化学治疗(化疗)和放射治疗(放疗)均不敏感,如软组织肉瘤肺转移,手术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从经济学的角度,手术的成本、效果比值也更高。

在满足手术条件的患者中,预计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能获得长期生存(>5年)。

孤立性肺转移结节并不一定是全身性或不可治愈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终阶段。

肺转移瘤切除术患者需要满足的手术条件包括控制原发肿瘤、能完整切除所有转移、没有胸外转移以及心肺功能足以耐受手术。

对于肺转移瘤患者,控制原发癌,排除胸外转移,完全切除所有可触及的转移瘤意味着延长生存期。

肺转移瘤切除术也可用于再分期,提示预后,指导进一步治疗。

也有化疗后再行肺转移瘤切除术。

两侧肺出现广泛转移的病例没有外科治疗的适应证。

对少数病例肺部仅有单个转移结节,或虽有几个转移灶但均属限于一个肺叶或一侧肺内,如原发肿瘤经治疗后已得到控制,无局部复发,身体其它部位经各种检查又未发现另有转移病灶,全身情况可以承受肺切除术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肺转移瘤的科普知识课件

肺转移瘤的科普知识课件
病理学结果可确认肿瘤的来源。
如何诊断肺转移瘤?
血液检查
某些肿瘤标记物的检测有助于监测疾病进展 。
虽然血液检测不能独立用于诊断,但可以提 供辅助信息。
如何治疗肺转移瘤?
如何治疗肺转移瘤? 治疗方法
治疗通常包括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
治疗方案依据原发癌的类型和转移的范围而定。
如何治疗肺转移瘤? 个体化治疗
专业咨询
如有疑似症状,应向专业医生咨询,进行必要的 检查和评估。
多学科团队可以提供综合治疗方案。
如何诊断肺转移瘤?
如何诊断肺转移瘤? 影像学检查
CT扫描、MRI和PET-CT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 重要手段。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识别肺部的可疑病灶。
如何诊断肺转移瘤? 病理学检查
通过支气管镜检查或活检获取组织样本进行 病理分析。
癌症的传播机制
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扩散到肺部 ,导致转移。
转移过程与癌细胞的侵袭性和生物学特性密 切相关。
为什么会发生肺转移瘤? 风险因素
一些因素如年龄、性别、家族病史和生活方 式会增加转移风险。
早期发现和治疗原发癌症可降低转移风险。
为什么会发生肺转移瘤?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气短、胸痛和体重下 降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与其他肺部疾病相似,因此需 进行详细检查。
何时应就医?
何时应就医?
症状警示
出现持续咳嗽、咳痰带血、胸痛或呼吸急促时, 应及时就医。
早期诊断对肺转移瘤的预后至癌患者应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监测可能 的肺转移。
CT扫描和PET-CT是常用的筛查工具。
何时应就医?
肺转移瘤的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肺转移瘤? 2. 为什么会发生肺转移瘤? 3. 何时应就医? 4. 如何诊断肺转移瘤? 5. 如何治疗肺转移瘤?

转移瘤种植性转移方式

转移瘤种植性转移方式
转移灶的扩散
肿瘤细胞在新的部位可以继续增殖,形成新的转移灶,从而扩散到 全身各处。
经淋巴循环转移
淋巴循环中的肿瘤细胞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淋巴管进入淋巴循环,进一步转移到其他组织或 器官。
淋巴结中的转移
肿瘤细胞在淋巴结中增殖,形成转移灶,从而阻塞淋巴管,引起水 肿和其他并发症。
转移灶的扩散
肿瘤细胞在新的部位可以继续增殖,形成新的转移灶,从而扩散到 全身各处。
案例三:乳腺癌的种植性转移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乳腺癌的种植性转移是指乳腺癌细胞通过直接浸润、穿孔 或坏死等方式破坏乳房和周围组织,并种植在胸腔内的过 程。
乳腺癌的种植性转移是乳腺癌扩散的重要方式之一,尤其 是在肺、胸骨、胸膜等处易发生。种植性转移的发生与乳 腺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乳房组织结构的改变以及免疫状 态等因素有关。在临床上,乳腺癌的种植性转移主要表现 为胸痛、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的加重,以及胸部影像学 检查发现胸腔内多发结节和肿块等异常表现。
移。
免疫细胞功能异常
免疫细胞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对肿 瘤细胞的识别、吞噬和清除作用减 弱,为肿瘤转移提供了有利环境。
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 、侵袭和转移,同时炎症介质和细 胞因子也可以调节肿瘤细胞的生物 学行为。
种植部位的生物学特性
种植部位的微环境
种植部位的微环境对肿瘤细胞的生长 和转移具有重要影响,包括局部组织 的营养供应、细胞外基质成分和细胞 因子等。
THANKS
感谢观看
05
种植性转移的诊断与治疗
种植性转移的诊断
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的肿瘤病史、手 术史、放疗史等,以及可能出 现的种植性转移的症状和时间

肺转移瘤ppt课件

肺转移瘤ppt课件

2. 淋巴道转移
两中下肺野网状及多发小结节粟 粒状阴影。
3. 直接蔓延
表现为原发病灶附近出现结节或 肿块,见于纵隔、胸膜或胸壁软 组织恶性肿瘤;
恶性胸腺瘤可沿纵隔胸膜蔓延形 成单发或多发性肿块。
肺转移癌。胸部正位片示双肺布 满大小不等的球形结节影。A, 肾癌肺转移;B,肝癌肺转移
骨肉瘤肺转移瘤。 胸部正位片示双肺 多发高密度大结节 影
乳腺癌肺转移。胸部平片示右下肺 大小不等的两个类圆形高密度病灶。
乳腺癌 肺转移
患者男,肝癌肺转移
老年女性, 上腹部胀痛。
1. 血行性转移 多发或单发结节,边缘较清楚。
可见单发或多发空洞,洞壁较厚。
2. 淋巴性转移 血管束结节状增厚,小叶间隔增
厚呈线形或网状。
可见3~10mm结节影。单纯孤立 结节少见。可伴有胸腔肉瘤和绒毛膜上皮癌。
转移途径有血行转移和淋巴道转移, 以血行转移最多见。血行转移灶多 出现于肺血管末梢部位。肺淋巴道 转移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先有肺内 血行转移灶,经肺淋巴管引流到肺 门淋巴结;二是先转移到纵隔肺门 淋巴结,再发展到肺内淋巴管。
肺与纵隔淋巴转移后,可因淋巴回 流障碍引起胸腔积液。
肺转移瘤。肺 窗像(A)示 双肺野可见大
小不等的圆形
高密度结节影,
纵隔增宽;纵 隔窗像(B) 示肺内肿块呈
实性,纵隔满
布大小不等的 肿大淋巴结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 T1WI(A、B)于 上腔静脉后方见肿大淋巴结,右侧胸膜 腔结少信量号积略液高,T2WI(C、D)示肿大淋巴

转移瘤种植性转移方式

转移瘤种植性转移方式

经血液循环转移
A
B
C
D
转移途径:通过血液循 环将肿瘤细胞带到其他
器官和组织
转移方式:肿瘤细胞进 入血液,随血流到达其
他器官和组织
转移特点:转移速度快, 转移范围广
转移后果:导致其他器 官和组织出现肿瘤,影 响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
经淋巴循环转移
01
淋巴循环:人体内淋巴液的循环系统
02
转移途径: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进入 淋巴结,再通过淋巴液进入其他器官
01
早期发现:定期体检,早 期发现转移瘤
02
手术治疗:切除原发肿瘤, 减少转移风险
03
放化疗:针对转移瘤进行 放化疗,控制肿瘤生长
04
靶向治疗:使用靶向药物, 精准打击肿瘤细胞
05
免疫治疗:激活免疫系统, 增强抗肿瘤能力
06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提高免疫力
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早期发现:定 期体检,早期
目录
种植性转移瘤的定义
种植性转移瘤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脱 落,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到其他部位, 并在那里形成新的肿瘤的过程。
种植性转移瘤的形成过程包括:原发肿瘤 细胞的脱落、转移、在新部位形成新的肿 瘤。
种植性转移瘤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 但常见于肝脏、肺、骨骼等部位。
种植性转移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 放疗等,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制定。
01
02
03
04
肿瘤分期:根据 肿瘤的大小、位 置、扩散程度等 分期,分期越早, 预后越好。
肿瘤类型:不同 类型肿瘤的预后 不同,有些类型 预后较好,有些 类型预后较差。
治疗方案:根据 肿瘤类型和分期, 选择合适的治疗 方案,治疗方案 越有效,预后越 好。

心脏转移瘤健康宣教PPT

心脏转移瘤健康宣教PPT
心脏转移瘤健康宣教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心脏转移瘤? 2. 为什么要关注心脏转移瘤? 3. 何时进行检查? 4. 如何治疗心脏转移瘤? 5. 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什么是心脏转移瘤?
什么是心脏转移瘤?
定义
心脏转移瘤是指来自其他部位的癌细胞在心脏内 生长形成的肿瘤。
常见的转移来源包括肺癌、乳腺癌和黑色素瘤。
什么是心脏转移瘤?
发生机制
癌细胞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传播至心脏,形成转 移瘤。
心脏的血供丰富,使其成为多种癌症转移的常见 部位。
什么是心脏转移瘤?
流行病学
心脏转移瘤相对少见,约占所有心脏肿瘤的10% 左右。
通常在已确诊为什么要关注心脏转移瘤? 症状
如何治疗心脏转移瘤?
如何治疗心脏转移瘤? 治疗方案
治疗通常依赖于原发癌症的类型和病情进展 。
常见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和手术等。
如何治疗心脏转移瘤?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制定个体化治疗计 划。
多学科团队合作能够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 。
如何治疗心脏转移瘤? 临床试验
参与临床试验可能为患者提供新治疗选择。
何时进行检查?
何时进行检查?
高风险人群
对已有癌症病史的患者,需定期进行心脏检查。
特别是肺癌和乳腺癌患者,风险更高。
何时进行检查?
症状出现时
若出现胸痛、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心脏超声、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常用于诊断。
何时进行检查?
随访监测
癌症治疗后,患者需定期随访,监测心脏健康。
早期发现转移瘤可以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心理支持
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应对疾病压力 。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沟通,获取情感支持。

脊柱转移瘤健康宣教PPT课件

脊柱转移瘤健康宣教PPT课件

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方案
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使用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以对抗原发 癌症。
药物选择取决于原发癌症的类型和患者的整 体健康状况。
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方案 放疗
放射治疗可以减少肿瘤体积,缓解疼痛。
放疗通常用于无法手术的患者。
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手术可以移除肿瘤并减轻对 脊髓的压迫。
疼痛可能由肿瘤压迫神经或骨骼结构引起。
脊柱转移瘤的症状 运动障碍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肢体无力或麻木,影响日 常活动。
这通常是由于脊髓受到压迫所致。
脊柱转移瘤的症状 其他症状
一些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全 身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与原发癌症的进展有关。
如何诊断脊柱转移瘤健康宣教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脊柱转移瘤? 2. 脊柱转移瘤的症状 3. 如何诊断脊柱转移瘤? 4. 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方案 5. 脊柱转移瘤的预防与护理
什么是脊柱转移瘤?
什么是脊柱转移瘤?
定义
脊柱转移瘤是指癌细胞从原发肿瘤转移至脊柱的 现象。
常见的原发肿瘤包括乳腺癌、肺癌和前列腺癌等 。
什么是脊柱转移瘤? 发病机制
癌细胞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传播至脊柱,形成转 移瘤。
转移瘤可能压迫脊髓,导致神经损伤。
什么是脊柱转移瘤? 流行病学
脊柱转移瘤在癌症患者中较为常见,约60%至 80%的晚期癌症患者会有脊柱转移。
发病率与原发肿瘤类型和阶段有关。
脊柱转移瘤的症状
脊柱转移瘤的症状 疼痛
患者常感到持续性背痛,疼痛可能在夜间加 重。
手术风险与益处需由专业医生评估。
脊柱转移瘤的预防与护理
脊柱转移瘤的预防与护理 定期体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肺转移(一)概述肺脏是仅次于肝脏,结直肠癌第二常见转移的部位。

过去认为,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预后较差,通常认为是不可治愈的,所以常常选择化疗、支持治疗等保守治疗。

近年来,通过一些小样本的临床研究,发现经过合理选择的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在接受肺转移瘤R0切除后,辅以综合治疗,生存也有获益。

由此,对结直肠癌肺转移的诊疗又有了新的认识。

(二)分类和发生率据统计,结直肠癌患者约有10%~15%发生肺转移。

通常,肺转移同时合并其他脏器的转移。

Tan等人对75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研究发现,孤立性肺转移的发生率约为7.4%。

国际上常用的对结直肠癌肺转移分类标准是按照肺转移瘤出现的时期,分为两类:①同时性肺转移(synchronous pulmonary metastases):结直肠癌确诊时发现或结直肠癌原发性病灶根治术后6个月内发生的肺转移,约占11.0%;②异时性肺转移(metachronous pulmonary metastases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6个月后发生的肺转移,约占5.8%。

但是在临床工作中,结直肠癌确诊时合并肺转移与结直肠癌原发病灶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的肺转移在治疗上具有差别。

因此,本文治疗部分按“结直肠癌确诊时合并肺转移”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肺转移”两方面进行阐述。

(三)发生机制结直肠癌大多是通过血行播散转移至肺部。

随着结直肠癌局部进展,在体液生长因子的作用下,肿瘤的营养血管长入其内部,由于肿瘤血管壁常不完整,肿瘤细胞脱落进入血管,成为循环肿瘤细胞。

另一方面,全身血液汇入上下腔静脉后,经右心入肺。

肺内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能截留循环血液中的肿瘤细胞,后者在肺内逐渐形成转移病灶。

因此,肺是转移瘤最多、也是最易发生的部位。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成海等对一组268例结直肠癌术后肺转移患者进行研究,发现直肠癌术后单纯性肺转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结肠癌。

Weiss等在1986年对154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血行播散转移研究发现,直肠癌肿瘤细胞可经直肠中下静脉通过下腔静脉入肺,而结肠癌则多经过门静脉入肝,经门静脉入肝的肿瘤细胞及瘤栓大多被肝窦截留,很少汇入体循环,因此结肠癌发生单纯性肺转移相对较少。

同样的结果亦被Pihl等人的观察证实,在1578例结直肠癌术后的患者中,约有11.5%的直肠癌以及3.5%的结肠癌患者发生肺转移,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四)临床表现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除了原发病灶的临床表现外,肺转移瘤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部分患者疾病进展到一定阶段可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咳痰、胸痛、胸闷气短。

其中胸痛、胸闷多与肺内广泛转移或癌肿侵犯胸膜以及胸腔积液有关。

少数患者可合并气胸、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等。

相比上述症状,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出现咯血相对少见。

(五)诊断1.影像学检查在结直肠癌肺转移的诊断中,影像学检查有着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结直肠癌患者的初诊,还是根治术后的定期随访,均需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明确肺部有无合并转移病灶。

无论原发病灶的发生部位,肺转移瘤典型的胸部X线表现:双肺中下野,中、外带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肿块影,密度多均匀,边界较清楚;病灶直径一般在0.5~5.0cm 左右。

双侧或单侧肋隔角变钝提示合并胸腔积液,肺门增宽或纵隔变形多提示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

胸部CT(平扫+增强)能更好地显示肺部转移瘤,且具有无创、价廉等优点,是首选的检查手段。

结直肠癌肺转移多同时累及双肺,典型的CT表现有如下三种类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肺转移瘤的直接征象外,胸部CT尚能提示若干间接征象,如: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提示可能伴有淋巴结转移,肺不张及阻塞性肺炎与肺转移病灶压迫以及炎症有关等。

典型的肺转移瘤胸部CT表现:(1)多发结节型:最常见,多见于胸膜下和肺基底部,大小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

较小者呈圆形或粟粒性,密度均匀,边缘锐利。

较大者多为圆形偶有分叶、毛刺和空洞等。

(2)粟粒播散型:相对少见,双肺无数细小结节,尤以中下肺为著,位于胸膜下,呈粟粒样弥漫分布,大小约2~5cm。

轮廓大多清楚,偶可见个别较大结节。

(3)淋巴管炎型:多见于原发肿瘤经淋巴循环转移至肺部的患者,常伴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造成肺门及纵隔区团块及片状阴影。

特征表现是从肺门向外放射分布的索条影。

在薄层CT上可见网状结节影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

除上述典型的胸部CT表现外,结直肠癌肺转移瘤亦有诸多不典型影像学表现:(1)单结节型:以肺中下野和外周多见,大小为几毫米至几厘米不等。

结节呈圆形或卵圆形,内部密度尚均匀,边缘锐利或可有分叶及毛刺等。

(2)空洞型:少数结直肠癌患者肺转移瘤内部可出现空洞。

在整体形态上,空洞型肺转移结节保留了转移瘤的基本特点,如多发、边缘锐利等。

与原发性肺癌的厚壁空洞不同,转移瘤的空洞壁一般较薄,多数<0.5cm。

且内外壁光整。

(3)钙化型:一般而言,肺内结节合并钙化多提示良性,但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肺内结节也可发生钙化或骨化。

在形态上,结节内钙化无特殊性,可为斑块、结节状或弥漫分布,有时难与其他病变鉴别。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由于空间分辨力较差,无法显示病变的准确位置和较小病变。

而正电子发生计算机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则是将PET和CT相结合的一种复合成像装置,综合了PET的功能成像和CT的精确定位,两者优势互补,从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两方面判断病变性质。

在肿瘤诊疗中,PET-CT广泛用于肿瘤高危人群筛查,初始诊断时临床分期以及随访过程中复发、转移病灶的早期发现等。

临床工作中,PET-CT诊断学采用半定量的方法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常用的指标是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无论是原发肿瘤病灶还是转移病灶中,SUV值均高于正常组织。

国内研究发现,肺转移瘤对18F-FDG的摄取程度与转移瘤的大小有关,随着肺转移瘤的增大,其SUV值和PET阳性率明显增高。

党玉平等人统计,当病灶≦0.5cm、0.6~1.0cm、1.1~1.5cm、1.6~2.0cm和>2.0cm时,PET阳性病灶检出率为15.30%、31.58%、61.43%、71.43%和100%,SUV平均值分别为1.47/2.86/4.01/6.14和7.54.此外双时相PET成像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延迟成像SUV不变或下降,则支持良性病变;相反,如果延迟成像后病灶SUV升高,则考虑恶性病变可能性大。

基于PRT-CT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突出优势,2Ol3版NCCN指南建议:有条件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初始诊断时行PET-CT检查、除外包括肺转移在内的远处脏器转移。

而对于手术治疗以后的结直肠癌患者。

出现不明原因CEA升高,建议行PET-CT检查除外复发及转移。

结直肠癌肺转移灶在PET-CT上表现为双肺多发的高代谢病灶、大小不等,形态圆形或卵圆形。

病灶SUV值越高,延迟扫描后只SUV继续增高均高度提示恶性病变。

2.实验室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3.病理学检查(六)鉴别诊断(七)治疗手术治疗预后:手术预后:对于接受肺转移瘤切除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国内外研究报告了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

包括:1)肺转移病灶切除前血清癌胚抗原汀(CEA)水平:欧洲学者Rama分析了61例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发现肺转移瘤切除术前CEA水平正常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57%,明显高于术前CEA水平异常者,后者5年生存率为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其他多数文献也报告了类似的结果。

2)无瘤间期(disease free interval,DFI):所谓无瘤间期是指结直肠癌根治术至肺转移瘤切除术之间的时间间隔。

Rama研究报告,DFI越短患者预后越差。

同样,在Rena等人的研究报告中,将患者根据DFI的长短分为0~11月、12~35月、35月以上3组,各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2.6%、38.6%和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肺转移瘤的个数及大小:多数研究报告肺转移瘤单发的患者其顶后好于多发者。

Borasio等对137例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的研究发现,肺转移瘤的数目是转移瘤R0切除术后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子。

对于肿瘤大小,多数研究中心认为肿瘤最大径与预后无显著关系,但lizasa等报告肿瘤最大径大于与小于3cm患者的预后差异明显,5年生存率分别为32%和43%。

5.射频治疗射频治疗(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其原理是利用电磁波在生物介质中产生的热及非热效应凝固癌组织,杀死癌细胞。

一般而言,肿瘤细胞对热的耐受力差于正常组织细胞,49℃以上即可发生不可逆的细胞损伤。

射频电极可使局部温度升至90℃以上,能快速有效的杀灭肿瘤细胞。

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行射频治疗的指征相对宽泛,除要求患者KPS评分>70分;重要脏器功能耐受外,射频治疗特别适合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肺部转移瘤,单侧肺转移瘤数目大于3处,双肺转移等情况。

对于单侧肺车专移灶>6个,转移灶直径>5cm,紧邻大血管和(或)主支气管,伴有严重出血倾向者,属于射频治疗禁忌证。

从2O00年Dupuy等人首次使用RFA治疗肺部肿瘤以来,RFA在结直肠癌肺转移治疗中引起患者直接死亡的报告很少见,其治疗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明显较手术小。

常见的治疗并发证有:(1)气胸:发生率约20%~50%,且多数为无症状的亚临床型气胸,需要胸腔闭式引流的中重度气胸仅占总气胸患者数的20%。

Hiraki等研究报道,男性、无肺部手术史、消融癌肿数目多、中下叶病灶、电极在肺中穿行距离长等因素与气胸发生率明显相关。

(2)胸腔积液:发生率约l0%,多为电极刺激胸膜所致。

约5%患者需要穿刺引流,其余多为自限性。

据统计,射频治疗时间越长、病灶距离胸膜距离越短、病灶越大则发生胸腔积液的概率越高。

(3)出血:RFA治疗后罕有出血发生,Sano报告一例患者因肺门淋巴结行RFA治疗后出现大咯血致死的病例。

因此,在治疗肺门部肿物时应仔细,避免发生致死性出血。

有专家建议,结直肠癌肺转移行RFA时肿物距离大气管或血管至少1cm 。

少数的因电极穿刺发生的肺内出血,经密切随访,l周内均能自行吸收,无需特殊处理。

(4)其他:肺部癌肿经RFA后形成空腔,随后1年左右形成瘢痕组织。

因此术后需规律影像学复查,明确原癌肿病灶内有无肿瘤残留或是继发感染等。

Guihaire等报告了一例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行RFA治疗后,胸壁新发转移灶,考虑与针道种植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