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四年制生化大纲(修)

合集下载

生化各章大纲

生化各章大纲

• 熟悉酶促反应特点,了解其作用机制
• 掌握影响酶的反应动力学因素,酶抑制剂的类
型和特点。
• 了解酶在医学中的应用
第五章:
掌握糖酵解、糖有氧氧化、糖原的合成 与分解、糖异生等代谢过程的概念、关 键酶及其生理意义,熟悉上述代谢的代 谢途径,了解相关代谢调节。
熟悉磷酸戊糖途径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熟悉血糖的概念及维持血糖恒定的机理
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分类:四大类 理化性质 肽与肽键及氨基酸残基、N-末端、C-末端的概念
第二章
蛋白质结构
一级结构:定义、化学键 二级结构:定义、化学键、种类、 肽单元及motif概念 三级结构:定义、化学键、结构域 四级结构及亚基:定义、化学键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电离、胶体、变性及沉淀、 紫外吸收、呈色反应 分离纯化的原理和方法:透析、沉淀、电泳、层析、超离 蛋白质组和蛋白质组学
基因表达的方式及基因表达调控的生物学意义;了解真核生
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结构基础
15章纲要:
1、掌握基因工程、克隆、基因载体、限制性核酸内切 酶等概念,掌握基因工程所需要的酶类,熟悉基因工程 操作过程。 2、掌握分子杂交、探针的概念,熟悉分子杂交的操作 3、掌握聚合酶链反应( PCR )的概念,熟悉原理和操作 4、熟悉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概念,了解基因诊断的基 本方法和基因治疗的基本程序。 5、了解DNA序列分析原理及转基因、克隆动物的概念。

20章纲要:
熟悉癌基因、抑癌基因、病毒癌基因、细胞 癌基因、生长因子的概念,细胞癌基因的分 类及功能 熟悉原癌基因激活的机制
熟悉抑癌基因的失活机制
了解癌基因产物;常见的抑癌基因;生长因 子的作用机制
目录
21章要点: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差不多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英文名称:Biochemistr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81〔理论57, 实验24〕学分:4.0适用对象: 生物技术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生物学、化学〔普化、有机、分析〕二、课程简介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生物化学是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以及在生命活动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及其调控规律,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

通过生物化学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把握现代生物化学的差不多理论、差不多知识,把握生物化学的差不多实验技术,培养学生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现象的能力与技术,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了解近期生物化学的新进展,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的有关后续课程预备必要的生物化学知识,并为以后从事与生命科学有关的教学、科研与生产奠定基础。

Bio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of all majors of life science. The biochemistry is a course that clarify inbeing of life through researching the chemistry composing, chemistry variety and the regulation of metabolism of life by the theory and technique of chemistry. Through biochemistry studying students proficiency masters the basic theory, basic knowledge, basic test technique of model biochemistry, the students are trained the ability of understand life from the molecular level and analysis , resolve question and test,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new develop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illumined the innovation inspirit, accumulated essential biochemistry knowledge for studying more biology course, establish the base of teaching, researching and producing of life scienc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生物化学是生命的化学,是研究植物、动物、微生物及人体等生物体的化学本质及其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生化工程教学大纲

生化工程教学大纲

《生化工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化工程(Biochemical Engineering)学分:2学时:32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适用专业:生物工程、化学工程、食品科学等专业开课系部:生命科学学院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课程性质: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课程目的: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科研成果向工业化生产转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课程培养目标:1.掌握生化反应过程中带有共性的工程技术原理,即掌握培养基的灭菌,氧传递、搅拌与通风、细胞培养及动力学、固定化酶和细胞、生物反应器结构与类型、生物反应器操作、生物反应器的比拟放大、过程的控制与优化等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2.建立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生化生产过程实际问题的概念和能力,培养进行生物工艺设计与工程开发的能力。

3.了解生物工程领域的发展前沿及趋势。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1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生化工程的主要内容,了解生化工程学诞生背景及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1.生化工程学诞生的背景2.生化工程学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趋势(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生化工程的概念及主要内容难点:生化工程学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培养基灭菌2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分批灭菌和连续灭菌的设计,熟悉灭菌效果的分析与计算,了解灭菌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1.分批灭菌:微生物的热死灭动力学;分批灭菌的设计2.连续灭菌:连续灭菌反应器的流体流动模型;连续灭菌反应器的设计(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分批灭菌和连续灭菌的设计难点:灭菌效果的分析与计算第三章空气除菌2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空气除菌方法及空气过滤设计,熟悉典型的空气除菌流程分析,了解空气中的微生物及空气压缩过程中状态的变化。

(二)教学内容1.空气中的微生物2.空气压缩过程中状态的变化3.空气除菌方法4.典型的空气除菌流程分析5.空气过滤设计6.新型过滤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空气除菌方法及空气过滤设计难点:空气过滤设计及新型过滤器第四章通气与搅拌4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通气发酵罐中溶氧速率与通气及搅拌的关系,双膜理论,测量体积溶氧系数k Lα的方法,熟悉搅拌器轴功率计算,了解搅拌器的型式及流型。

生化教学大纲

生化教学大纲

生化教学大纲绪论【教学内容】一、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二、分子生物学与现代生物医学发展三、生物化学与现代医学【教学要求】1.熟悉:“生物化学”的概念及其与“分子生物学”的关系。

2.了解:生物化学发展简史、当代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生物化学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教学内容】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一、氨基酸二、肽第二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三、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四、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五、蛋白质的分类(自学)第三节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二、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四节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分离纯化一、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二、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三、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分析(自学)四、蛋白质空间结构测定(自学)【教学要求】掌握:1、蛋白质元素组成的特点及其应用。

氨基酸的结构及分类。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2、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的概念、维系键;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构象形式;亚基的概念。

3、蛋白质等电点的概念。

蛋白质胶体性质的两个稳定因素。

蛋白质变性概念、变性因素及变性原理。

蛋白质紫外吸收波长(A)。

280熟悉:1、肽、肽键、肽平面;谷胱甘肽和多肽类激素。

2、模序、结构域的概念;α-螺旋、β-折叠的结构要点。

3、盐析、电泳的概念。

了解:1、一级结构与功能的直接关系,HbS分子病。

2、Mb和Hb分子结构特点与功能;别构效应。

3、蛋白质呈色反应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法。

4、氨基酸序列分析常用方法。

【重点】掌握和熟悉部分。

【难点】肽平面、模序、结构域。

Hb的构象改变对其结合氧的功能影响。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教学内容】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一、核苷酸的结构二、核酸的一级结构第二节 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一、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二、DNA的超螺旋结构及其在染色质中的组装三、DNA的功能第三节 RNA的结构与功能一、信使RNA的结构与功能二、转运RNA的结构与功能三、核蛋白体RNA的结构与功能四、其他小分子RNA的结构与功能第四节核酸的理化性质、变性和复性及其应用一、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二、DNA的变性三、DNA的复性与分子杂交第五节核酸酶【教学要求】掌握:1、核酸的分类及名称。

(完整版)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微生物学》授课大纲学时数: 72讲课:72学制:四年制本科适合专业:生物科学有关专业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一门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重要基础课程,是一门对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发挥着不可以取代的重要作用的学科,故本课程分为理论解说和实践授课两大部分(实验部分还有授课大纲)。

理论课授课主要解说微生物发展的历史、微生物的形态构造、营养和代谢特点、遗传规律、生态、传染与免疫和系统分类等内容。

(二)课程的任务:本课程主要面对生物科学专业的本科学生讲课,是专业必修课。

经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生化、生长生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类判断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互有关系及其多样性,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认识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点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微生物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与好多课程关系亲近,应在生物化学、遗传学、生理学等课程的基础进步行学习,并为今后专业课,如遗传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学习确定基础。

三、授课内容(一)第一章绪论一、本学期的授课安排二、微生物和你三、微生物学四、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五、 20 世纪的微生物学六、 21 世纪微生物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授课基本要求:学习微生物学这门课程,必定第一认识什么是微生物、主要种类、特点、发展情况、研究意义等等。

本章要修业生在联系本质的情况下掌握微生物的见解、特点,并提起学生学习微生物的兴趣。

主要知识点与重点:微生物的见解、类群及特点。

(二)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第一节微生物的分别和纯培养一、无菌技术二、用固体培养基获得纯培养三、用液体培养基获得纯培养四、单细胞(孢子)分别五、选择培养分别六、微生物的珍藏技术第二节显微镜和显微技术一、显微镜的种类及原理二、显微观察样品的制备第三节显微镜下的微生物一、细菌和古菌二、真菌三、藻类四、原生动物授课基本要求:掌握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术,即无菌技术、纯种分别技术、培养技术及显微镜技术。

生化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生化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生化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化工程(Biochemical Technology)课程编码:1313075214课程类别:学科专业课总学时数:48 课内实验时数:16学分:2.5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教研室适用专业:生物技术适用对象:本科(四年)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生化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化技术等课程的后续课程,包括生化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氨基酸的提取分离、多肽及蛋白质的提取分离、核酸的提取分离、酶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糖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脂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天然食用色素的生产工艺、生化产品的保藏等主要内容。

它主要是应用植物、动物、微生物为原料大规模生产生化产品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将发挥重要作用。

生化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学过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化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掌握和运用生化生产工艺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懂得如何应用这些基本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改造原有生产过程,使其更符合客观规律,提高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宜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以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所需要的生化工程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第一章生化工艺学概论重点:生化产品及其主要特点难点:生化工艺学与生物技术的关系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1、什么叫生化产品?2、生化产品的主要特点有哪些?思考题:1、生化工艺学与生物技术的关系如何?第二章生化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1概述[1]2.2原料选择和预处理[2]2.3原料的粉碎[2]2.4生化产品的提取[3]2.5生化产品的分离纯化技术[3]重点:原料选择和预处理难点:生化产品的分离纯化技术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1、原料选择的一般原则是什么?2、生化产品的分离纯化技术的一般原理是什么?思考题:1、原料的粉碎方法有哪些?2、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原料的预处理方法如何?2.6层析分离技术原理[3]2.7薄层吸附层析技术[3]2.8膜分离技术[3]2.9凝胶层析法[3]2.10离子交换层析法[3]2.11亲和层析法[3]2.12电泳分离技术[3]2.13生化产品的分析与鉴定方法[1]重点:凝胶层析法难点:离子交换层析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1、凝胶层析法的原理是什么?2、离子交换层析法的原理是什么?思考题:1、生化产品的分析与鉴定方法有哪些?第三章氨基酸的提取分离3.1概述3.2氨基酸的分类[1]3.3氨基酸的理化性质[2]3.4氨基酸的主要用途[3]3.5氨基酸的提取分离方法[3]重点:氨基酸的主要用途难点:氨基酸的提取分离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与讨论法结合作业:1、氨基酸的理化性质有哪些?2、氨基酸的主要用途有哪些?思考题:1、氨基酸的提取分离方法有哪些?2、氨基酸的种类有哪些?3.6胱氨酸提取分离技术[2]3.7精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的制备[3]3.8亮氨酸的制备[3]重点:胱氨酸提取分离技术难点:亮氨酸的制备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与讨论法结合作业:1、胱氨酸提取分离技术路线如何?2、亮氨酸的制备工艺路线如何?思考题:1、精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的制备方法如何?第四章多肽及蛋白质的提取分离4.1概述[1]4.2多肽及蛋白质的性质[1]4.3多肽及蛋白质的作用与用途[3]4.4多肽及蛋白质的提取分离方法[2]重点:多肽及蛋白质的性质难点:多肽及蛋白质的提取分离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1、多肽及蛋白质的作用与用途有哪些?2、多肽及蛋白质的提取分离方法是什么?思考题:1、多肽及蛋白质的性质有哪些?4.5蛋白胨的制备[2]4.6人丙种球蛋白的制备[2]4.7白蛋白的制备[2]4.8胸腺肽的制备[3]重点:多肽及蛋白质的提取分离方法难点:胸腺肽的制备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1、蛋白胨的制备方法是什么?2、胸腺肽的制备制备工艺路线如何?思考题:1、人丙种球蛋白的制备方法是什么?第五章核酸的提取分离5.1概述[1]5.2核酸的理化性质[2]5.3核酸的作用与用途[3]5.4动物脏器核酸的提取分离方法[2] 5.5 转移因子的制备[3]5.6辅酶A的提取[3]重点:核酸的作用与用途难点:动物脏器核酸的提取分离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1、核酸的作用与用途有哪些?2、动物脏器核酸的提取分离方法有哪些?思考题:1、辅酶A的提取方法如何?第六章酶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6.1概述[1]6.2酶的组成及分类[2]6.3酶的应用[1]6.4酶类生化产品的提取分离方法[3] 6.5木瓜蛋白酶的提取[3]6.6凝血酶的制备[3]6.7尿激酶的提取[3]6.8人尿激肽释放酶的提取[3]重点:酶类生化产品的提取分离方法难点:凝血酶的制备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1、酶类生化产品的提取分离方法有哪些?2、木瓜蛋白酶的提取方法如何?思考题:1、尿激酶的提取工艺路线如何?第七章糖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7.1概述[1]7.2糖类的分类[1]7.3糖类的性质[2]7.4 糖类的作用与用途[3]7.5 糖类生化产品的提取分离方法[3]重点:糖类的作用与用难点:糖类生化产品的提取分离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1、糖类的作用与用途有哪些?2、糖类生化产品的提取分离方法思考题:1、糖类的分类如何?7.6猪蹄壳提取物的制备[3]7.7硫酸软骨素的提取[3]7.8肝素的提取分离[3]重点:猪蹄壳提取物的制备难点:硫酸软骨素的提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1、猪蹄壳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如何?2、硫酸软骨素的提取方法如何?思考题:1、肝素的提取分离方法如何?第八章脂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8.1概述 [1]8.2脂类的分类[1]8.3脂类的结构与性质[2]8.4 脂类的作用与用途[3]8.5脂类的提取分离方法[2]重点:脂类的作用与用途难点:脂类的提取分离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1、脂类的作用与用途有哪些?2、脂类的提取分离方法如何?思考题:1、脂类的分类如何?2、必需脂肪酸的种类有哪些?8.6豆磷脂的制备[3]8.7 EPA、DHA的制备[3]8.8血红素的制备[3]8.9胆固醇的提取[3]8.10胆红素的提取[3]重点:豆磷脂的制备难点:EPA、DHA的制备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1、豆磷脂的制备工艺路线如何?2、EPA、DHA的制备方法是什么?思考题:1、胆红素的提取工艺路线如何?第九章天然食用色素的生产工艺9.1 概述[1]9.2天然色素分类[2]9.3 色素的存在形式[2]9.4胡萝卜素的提取[3]9.5葡萄红色素的提取[3]9.6姜黄色素的提取[3]重点:色素的存在形式难点:辣椒红色素的提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1、胡萝卜素的提取方法如何?2、葡萄红色素的提取工艺路线如何?思考题:1、姜黄色素的提取工艺路线如何?2、辣椒红色素的提取方法如何?第十章生化产品的保藏10.1生化产品保存的一般方法[3]10.2各类生化产品的保存[3]重点:生化产品保存的一般方法难点:各类生化产品的保存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法作业:1、生化产品保存的一般方法2、各类生化产品的保存措施有哪些?思考题:1、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的保存方法有哪些?10.3生物材料的采集、保存及几种药用动物的采集与处理[1] 重点:生化产品保存的一般方法难点:各类生化产品的保存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法作业:1、生物材料的采集方法如何?2、举例说明几种药用动物的处理方法。

生化考试大纲

生化考试大纲

《生物化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化学(biochemistry)课程性质:必修课学时分派:计划学时:144;其中理论课:90;实验课:54适用专业和层次: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等本科层次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氨基酸的分类、蛋白质的4级结构及理化性质,熟悉肽键与肽链,医学上重要的多肽,了解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

考核知识要点1.蛋白质的重要生理功能。

2.蛋白质的大体组成单位氨基酸,。

肽键与肽链,医学上重要的多肽3.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的概念,蛋白质理化性质。

4.胶原蛋白的结构及组成特点。

5.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6.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

考核要求一、识记: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的概念;结构域的概念;蛋白质的变性;等电点;二级结构类型及结构的要点。

二、理解:胶原蛋白的结构及组成特点。

.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3、应用: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式的大体原理。

4、超纲:蛋白质的序列分析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核苷酸的大体概念及其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熟悉RNA的结构与功能,了解DNA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

考核知识要点1.核酸的分类、细胞散布及其生物学功能。

2.碱基、核苷和核苷酸的大体概念及其结构。

常见核苷酸的缩写符号。

两类核酸(DNA 与RNA)分子组成的异同。

核苷酸的连接,核酸的一级结构的概念。

3. DNA的双螺旋结构。

了解DNA的三级结构。

4. DNA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

5. RNA的结构与功能考核要求一、识记:碱基、核苷和核苷酸的大体概念及其结构。

DNA的双螺旋结构、RNA的结构与功能、核苷酸的连接,核酸的一级结构的概念二、理解:常见核苷酸的缩写符号、两类核酸(DNA与RNA)分子组成的异同3、应用:DNA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

4:超纲:核酸的杂交第三章酶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酶的大体概念;化学本质;酶促反映的特点酶的化学组成;酶的活性中心和必需基团;酶原和酶原的激活;同工酶。

生化工程考试大纲及详细解释

生化工程考试大纲及详细解释

绪论1、重点1) 生化工程的定义(识记)将生物技术的实验室成果经工艺及工程开发,成为可供工业生产的工艺过程,常称为生化工程2 )生化工程的研究内容(识记)1、培养基灭菌、空气除菌、通气搅拌、反应器及比拟放大2、微生物的连续培养3、生物反应动力学4、固定化酶技术及应用2、次重点生化工程的发展历程(识记)生化工程学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

早期的发酵工业只有较少种类的产品,其中厌氧发酵产品居多。

如酒类、乳酸。

厌氧发酵由于不大量供应氧气,染杂菌导致生产失败的机会较少,故而深层液体厌氧发酵早就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那时只有少数的好氧发酵产品采用了深层液体发酵生产法,如面包酵母,醋酸。

前者因为酵母的比生长速率较高,后者因为醋酸的生成导致发酵液中pH降低,不易污染杂菌。

40年代前期,正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场上有成千上万的伤员需要救治,急需药物(非磺胺类)防止伤口感染。

早在1928年英国的学者Fleming发现了青霉素,1940年分离出纯品,1941~1942年在临床上应用,证明有非常好的疗效,这时急待将青霉素投入工业化生产。

第二章培养基灭菌和空气除菌1、重点1)微生物的热死灭动力学(应用)2)空气过滤设计(应用)2、次重点1)分批灭菌的设计(应用)分批灭菌:就是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放在发酵罐或其他装置中,通入蒸汽将培养基和所用设备一起进行加热灭菌的过程,通常也称为实罐灭菌。

2)连续灭菌反应器的流体流动模型(理解)3)连续灭菌设计(应用)连续灭菌:培养基在发酵罐外经过一套连续灭菌设备,以比分批灭菌高的温度和较短的时间进行快速连续加热灭菌,并快速冷却,再立即输入预先经过空罐灭菌后的发酵罐中3 、一般1)空气除菌方法(理解)(加热灭菌,辐射灭菌,化学灭菌,静电除尘,介质过滤)2)典型空气除菌流程(识记)(高空采风—空压机—贮罐—冷却器—总过滤器—分过滤器—净化空气—进罐)(北方) (湿度大时,应该在冷却器后加上油水分离器和除雾器)3)新型过滤器(理解)(聚乙烯醇过滤器,折式过滤除菌器,高效烧结金属过滤器,绝对过滤器)第三章氧的供需1、重点(1)概念:比耗氧速率:单位质量的细胞(干重)在单位时间内消耗氧的量。

本科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本科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本科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为本科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旨在通过对医学生物化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医学领域中的生物化学知识和实验技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其日后的医学实践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知识;2. 掌握生命体内重要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和代谢过程,并能在实验室中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3.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生物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医学实践中的问题;4. 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团队中参与和组织生物化学实验,并进行科学研究的探索。

三、教学内容1. 生物化学基础知识1.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1.2 生物化学反应1.3 酶及其调控1.4 能量转换与储存1.5 细胞信号传导和通讯1.6 基因和蛋白质合成1.7 宿主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2.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2.1 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2.2 重要生物分子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2.3 酶的活性测定与酶动力学实验2.4 DNA和蛋白质的电泳分析2.5 基因克隆与表达实验2.6 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形式,向学生传递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知识。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让学生亲自参与生物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执行。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促进学生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积极互动,拓宽视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学习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报告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考核方式1. 期中考试:覆盖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术,占总成绩的30%。

2. 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书面报告,占总成绩的30%。

3. 期末考试:覆盖全年课程的内容,占总成绩的40%。

4.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等,作为加分项。

生化大纲.docx

生化大纲.docx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是研究健康和疾病时的生物化学过程,测定体液或组织的成分以提供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有用信息的一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理解和掌握人体糖、蛋白质、脂类三大物质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和一些常见疾病病理生物化学的联系;掌握肝脏、肾脏、心肌、胃肠胰等器官组织功能障碍的生物化学机理及与机体出现的病理生物化学改变及病程的关系;掌握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等专用技术。

本课程设置目的要求:通过此课程的学习,掌握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运用临床生物化学理论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为临床提供有关临床生物化学方面的咨询服务的初步能力。

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不考核)第二章蛋白质以及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重要血浆蛋白质分类、生理功能和临床意义,掌握体液总蛋白测定方法,掌握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发生机制。

熟悉嘌呤核苷酸代谢。

了解氨基酸代谢紊乱。

二、考核知识点血浆蛋白质的功能、分类以及主要血浆蛋白质的电泳位置。

急性时相反应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清蛋白、α1-抗胰蛋白酶、α1-酸性糖蛋白、触珠蛋白、结合珠蛋白、α2-巨球蛋白、铜蓝蛋白、转铁蛋白、C-反应蛋白的生理功能与临床意义。

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及其与痛风的关系。

测定体液总蛋白六种方法的性能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三、考核要求(一)体液蛋白质及其代谢紊乱1、识记:血浆蛋白质的分类和功能2、理解:血浆蛋白质种类及其异常,其他体液蛋白质3、简单应用:血清蛋白质电泳组分的临床分析(二)氨基酸代谢紊乱1、理解: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紊乱,继发性氨基酸代谢紊乱(三)嘌呤核苷酸代谢紊乱1、识记:高尿酸血症的概念、原因;痛风的概念2、理解:嘌呤核苷酸代谢,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关系(四)蛋白质和氨基酸检测1、识记:体液总蛋白测定方法2、理解:蛋白质电泳技术第三章糖代谢紊乱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分型及糖尿病的诊断,掌握低血糖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四年制本科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0001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英文名称:《biochemistry》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总学时:54学时讲课学时:54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护理、美容、法学、康复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就学科本身而言,生物化学的范畴非常广泛。

根据当前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及我院四年制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生物化学总学时为54,因此我们选择绪论、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核酸结构与功能、酶、糖代谢、脂类代谢、生物氧化、氨基酸的代谢、核苷酸的代谢、DNA的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生物合成、肝的生物化学等若干重要章节作为教学内容。

其中安排54理论讲授。

其他章节自学。

学生应当通过听理论课和自学,掌握上述各章的基本内容,为将来的临床各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

本大纲根据第六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编写,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章节中的内容和知识点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对教师备课和同学学习提供重要参考。

由于当代科技的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教师可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适当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新理论、新进展,以飨同学。

第一部分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绪论目的要求:1.熟悉:(1)物质代谢的概念及其调控;(2)生物化学的概念、生化的研究课题;2.了解:生化与医学各学科的关系;学时安排:理论课:1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生物化学的概念:二.主要教学内容:1.生化的研究课题:(1)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及其结构;(2)物质代谢及其调控;(3)结构与功能的关系;(4)繁殖与遗传:2.生化与医学各学科的关系: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目的要求:1.掌握:(1)蛋白质含氮量及根据含氮量计算样品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的结构通(2)肽键、肽键平面的概念;(3)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概念,二级结构的常见形式,α-螺旋、β-折叠的结构特点(4)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概念及化学键、四级结构的概念及亚基;(5)蛋白质的两性解离和等电点;蛋白质变性作用的概念、变性因素、变性本质、变性蛋白质的特征;维持蛋白质胶体稳定的因素;蛋白质沉淀法中的盐析法原理。

2.熟悉:(1)氨基酸的分类;氨基酸的呈色反应;(2)肽及其分类、肽链的两端、氨基酸残基;(3)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概念;蛋白质二级结构中的β-转角、无规卷曲;3.了解:(1)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蛋白质的复性;蛋白质的分离及分类。

(3)谷胱甘肽的结构及其生理作用;学时安排:理论课:6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 两性解离和等电点、肽键和肽键平面、蛋白质变性作用、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二.主要教学内容:1.蛋白质的组成:(1)元素组成(2)蛋白质的构件分子一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氨基酸的分类、AA的理化性质、AA之间的连接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一级结构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二级结构的概念、常见的二级结构形式(3)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三级结构的概念、结构域(4)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四级结构的概念和亚基(5)蛋白质的分类3.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实例(2)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实例4.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分离纯化(1)两性解离和等电点:(2)蛋白质的胶体性质:维持蛋白质胶体稳定的两因素:(3)蛋白质的变性与沉淀作用:蛋白质变性作用、几种常见的沉淀蛋白质的基本方法(4)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及一级结构测定第二章核酸结构与功能目的要求:1.掌握:(1)DNA和RNA基本化学组成的比较;戊糖的结构式及原子编号;3’,5’—磷酸二酯键;Chargaff规则;(2)DNA一级结构的概念;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核小体结构;(3)RNA的碱基组成、基本结构;tRNA三叶草结构要点、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点;(4)核酸的紫外吸收特性、核酸变性的概念;Tm的概念、影响Tm值的因素、增色效应。

2.熟悉:(1)单核苷酸的形成、碱基、戊糖和磷酸的连接、单核苷酸的命名及缩写符号多核苷酸链的形成及书写、简写表示法;(2)DNA二级结构的类型;原核生物DNA的三级结构;RNA的分类;(3)核酸的粘度、沉降系数;DNA的热变性;核酸的复性、核酸的分离纯化。

3.了解:(1)其他小分子RNA(2)核酸酶学时安排:理论课:5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 3′,5′磷酸二酯键、Chargaff规则、DNA的一级结构、核小体、核酸的变性、增色效应、Tm值二.主要教学内容:1.核酸的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1)核酸的三类基本化学成分、DNA和RNA基本化学组成的比较(2)核酸的一级结构:3′,5′磷酸二酯键、多核苷酸链的两端,多核苷酸链的简化表示法。

2.DNA的分子结构与功能(1)DNA的二级结构:Chargaff规则、DNA的一级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DNA 二级结构类型。

(2)DNA的三级结构:原核生物DNA的三级结构、真核生物DHA的三级结构、核小体(3) DNA的生物学功能3. RNA的结构与功能:mRNA的结构与功能;tRNA的结构与功能;rRNA的结构与功能;其他小分子RNA及RNA组学4.核酸的理化性质(1)核酸的粘度;核酸的紫外吸收特性,最大吸收波长为260nm;核酸的沉降特性:沉降系数(S)的概念及实际用;核酸的变性,复性及分子杂交,5.核酸酶第三章酶目的要求:1、掌握:(1)酶的作用特点(高效性、特异性、可调控性);酶作用专一性的概念、分类;(2)酶的活性中心;结合酶的组成及特点;(3)酶原激活的实质;同工酶的概念;(4)米—曼氏方程、Km值的意义;(5)竞争性抑制的概念及特点、临床应用;(6)变构调节及酶化学修饰调节的概念。

2、熟悉:(1)酶的概念(包括蛋白质类酶和核酶);酶的组成及分子结构;酶的命名及分类;酶作用的中间产物学说;酶原的概念;(2)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米—曼氏方程的推导;温度、PH值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激动剂的概念、分类;(3)不可逆抑制的实例及临床应用;非竞争性抑制的概念及特点、动力学特点;反竞争性抑制的概念及动力学特点;(4)变构酶;酶与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的关系;酶在科研中的应用。

3、了解:酶的命名与分类;酶与医学的关系。

学时安排: 理论课:5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酶、酶活性中心、米氏常数(Km)、竞争性抑制作用、酶原及其激活、变构调节、共价修饰调节、同工酶二.主要教学内容:1.酶分子的分子结构与功能(1)酶的分子组成:单纯酶、结合酶(2)酶活性中心:2.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酶的作用特点:酶的作用原理:中间产物学说3. 酶促反应动力学(1)底物浓度对V的影响:米一曼氏方程、米氏常数(Km)的意义(2)酶浓度的影响温度对V的影响:双重性影响和最适温度;PH值对V的影响:最适pH(3)抑制剂对V的影响:抑制剂的概念和作用抑制作用的分类(4)激活(动)剂对V的影响:激动剂的概念及分类(5)酶活性测定与酶活性单位4.酶的调节(1)酶活性调节:酶原及其激活、变构酶、共价修饰调节;酶含量调节(2)同工酶:概念,典型实例及其临床应用5.酶的命名与分类;酶与医学的关系第二部分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第四章糖代谢教学要求:1、掌握:(1)糖酵解的概念、特点、生理意义;(2)糖有氧氧化概念及过程(三个阶段)、三羧酸循环的概念、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3)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及生理意义;(4)糖异生作用的概念、原料、糖异生途径的“能障”反应、糖异生的生理意义;2、熟悉:(1)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2)糖原合成及分解的概念、反应步骤和限速酶;(3)糖的来源与去路、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血糖浓度的激素调节;3、了解:(1)高血糖、低血糖反应。

学时安排:理论课:6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 糖酵解、底物水平磷酸化、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糖异生、丙酮酸羧化支路、乳酸循环二.主要教学内容:1.概述糖的功能:糖的消化、糖的吸收:糖代谢概况2.糖的无氧分解(1)糖的无氧分解(糖酵解):概念及部位(2)反应过程及有关的酶:12或13步连续反应可分为四个阶段:(3)糖酵解的生理意义:3.糖的有氧氧化(1)糖有氧氧化反应过程:胞液阶段、线粒体内乙酰CoA的生成、三羧酸循环:概念、三羧酸循环的特点(2)糖有氧氧化生成的ATP;糖有氧氧化的调节;巴斯德效应4.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5.糖原的合成与分解(1)糖原的合成:概念、反应步骤及限速酶。

(2)糖原的分解:概念、反应步骤,限速酶及供能物质。

6.糖异生作用(1)糖异生途径;糖异生的调节;糖异生作用的生理意义(2)乳酸循环7.血糖及其调节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血糖水平调节;高血糖和低血糖:第五章脂类代谢教学要求:1、掌握:(1)脂肪动员的概念、关键酶;(2)饱和脂肪酸的β—氧化的概念、基本过程及其能量的计算;(3)酮体生成的原料、酮体生成的意义;(4)胆固醇合成的原料、胆固醇的转化;(5)血浆脂蛋白的概念;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其对应关系、各类血浆脂蛋白的组成特点及其功能。

2、熟悉:(1)脂类的生理功能;脂类的消化及吸收;甘油的激活、甘油的来源与去路;(2)酮体生成的调节;脂肪的合成部位、过程及其调节;高脂血症与高脂蛋白血症及其分类。

3、了解:(1)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

(2)脂肪酸合成的基本过程;甘油磷脂的降解、鞘磷脂的化学结构及其合成、降解;胆固醇的吸收及其合成的基本过程、胆固醇合成的调节;血浆脂蛋白的结构及其代谢;(3)磷脂的概念及分类、甘油磷脂的合成部位、原料及其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胆硷的合成过程、磷脂降解的磷脂酶作用的特异性。

学时安排:理论课:6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 脂肪动员、脂肪酸的β-氧化、酮体、血浆脂蛋白二.主要教学内容:1.不饱和脂酸的命名及分类2.脂类的消化吸收脂类的消化:脂类的吸收:3.脂肪的代谢(1)脂肪的合成代谢(2)脂肪的分解代谢:脂肪动员、脂肪酸的β-氧化、脂酸的其他氧化方式、酮体的生成与利用(3)脂肪酸的合成:软脂酸的合成、脂肪酸碳链的延长、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衍生物4.磷脂的代谢(1)甘油磷脂的代谢:甘油磷脂的组成、分类和结构、甘油磷脂的合成、甘油磷脂的降解(2)鞘磷脂的代谢5.胆固醇的代谢胆固醇的合成;胆固醇的转化6.血浆脂蛋白(1)血脂(2)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和结构;载脂蛋白(3)血浆脂蛋白的代谢;血浆脂蛋白的代谢异常第六章生物氧化目的要求:1、掌握:(1)呼吸链的概念、体内两条重要的呼吸链的组成及排列;(2)胞液中的NADH+H+的两种穿梭方式;(3)ATP的生成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及其氧化磷酸化的概念、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4)P/O比值的概念及其意义;(5)细胞色素aa3的抑制剂(6)机体内能量的储存形式;2、熟悉:(1)生物氧化中物质氧化的方式;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的生成方式;(2)参与生物氧化的各种酶类;(3)高能磷酸化合物的转换及ATP的利用;自由基的产生、清除;(4)生物自由基的概念、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