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节 逐步聚合反应

合集下载

高分子课件第二章 逐步聚合反应

高分子课件第二章  逐步聚合反应

五、线型缩聚机理
许多缩聚物都是通过逐步聚合的机理聚合得到的。
单体(一聚体)
二聚体
三聚体
......
低聚体 + 低聚体
高聚体
低聚体 + 高聚体
高聚体
大多数缩聚反应都是可逆平衡反应
OH +
k1 COOH k-1
OCO
+ H2O
平衡常数
K
k1 k1
OCO H2O OH COOH
酯化反应的K=4。在实际生产中,为使反应尽量 向生成高聚物的方向移动,通常要采取措施将副产 物小分子尽量排除。如:通入惰性气体或抽真空。
a
a
AA
n
+n
A
如: a
b
b
BB
B b
AA A
B B BA A
A
B B BA
B AB B
A
B BB
3、按照热力学特征分 ⑴ 平衡缩聚
具有可逆变化特性的缩聚反应
如:
nHOROH + nHOOCR'COOH
H
OROOCR'CO n OH + (2n-1)H 2O
⑵ 不平衡缩聚反应
在缩聚反应的条件下不发生逆反应的缩聚反应
NH2(CH2)3COOH
成环—单分子反应 缩聚—双分子反应
O
( 内
C
CH3 CH
O
交 酯
/
O
H2C H2C
CH CH3

C

O
酯 )(
CH2

C O +H2O 酰
N

H

故增加单体浓度,有利于缩聚反应

逐步聚合反应

逐步聚合反应

n a-A-b ? a-AA····AA-b
na-A-a + nb-B-b ? a-(A-B) n-b
②体型缩聚 : 2-3、2-4A官B 能2 度体系 ,
B A
B
此类反应,体系的 η到一定反应 A B
B
BA
程度后会剧增,产生凝胶,
B
B
BA
产物失去可溶、可熔的性A能。B A
B B
B
如酚醛、脲醛
B A
HO-R'-OOC-R-COO-R'-OH + H2O
2 HOOC-R-COO-R'-OH 。 。 。
HOOC-R-COO-R'-OOC-R-COO-R'-OH + H 2O
四聚体
。 。

OO
n HOOC-R-COOH + n HO-R'-OH
HO ( C R C OR'O )n H + (2n-1) H 2O
(1)缩聚反应单体体系 单体常带有各种官能团: —OH 、—COOH 、—NH2、 —COX (酰卤)、 —COOR (酯基)、 —OCOCO — (酸酐)、 —H、—X、—SO3H、 —SO2Cl等。
官能度 :能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数目。
? 1-1官能度体系-缩合反应 在有机化学中,典型的缩合反应如醋酸和乙醇 的酯化反应。除了得到主产物醋酸乙酯外,还有 副产物水。
高分子科学基础
逐步聚合反应
(stepwise polymerization)
按聚合机理或动力学分类: 连锁聚合(chain polymerization) ——活性中心 (active center) 引发单体,迅速连锁增长 自由基聚合 活性中心不同 阳离子聚合 阴离子聚合 逐步聚合(stepwise polymerization) ——无活性 中心,单体所带的不同官能团间相互反应而逐 步增长

《逐步聚合反应》课件

《逐步聚合反应》课件
• Liu, Y. et al. (2019). Functional Step-Growth Polymers. Chemical Reviews, 119 (5), 3036-3104.
反应原理
逐步聚合反应的反应机理可以通过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来描述。与传统的连 续聚合反应相比,逐步聚合反应具有分子可控性高、产率高和可实现多步反 应等特点。
逐步聚合反应的应用
催化剂的选择
不同催化剂能够引导逐步聚 合反应的方向和速度,从而 影响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
反应条件的控制
逐步聚合反应通常需要精确 控制温度、压力和配比等反 应条件,以获得所需的聚合 物。
在有机合成中的应 用
逐步聚合反应可用于有机合 成中的步骤控制和高效产率 的实现,为复杂分子的合成 提供了新的途径。
逐步率高
3 可实现多步反应
逐步聚合反应可以精确控 制分子的加入顺序和数量, 从而控制聚合物的结构和 性能。
由于逐步聚合反应的分子 可控性高,反应过程中很 少产生副产物,从而提高 了产物的产率。
参考文献
欢迎参考以下文献和资料以了解更多关于逐步聚合反应的内容:
• Smith, J. K. et al. (2018). Advances in Step-Growth Polymerization.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 Zhang, L. et al. (2020). Stepwise Polymerization: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ACS Macro Letters, 9 (8), 1157-1166.
案例三:逐步聚合反应在 精细化工中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合成聚合反应类型

高分子材料合成聚合反应类型

CH2 CH n Cl
▪ 加聚物的组成与单体相同; 特点: ▪ 聚合物主链由碳链组成,不含官能基团;
▪ 加聚物的分子量是单体分子量的整数倍。
3
聚合反应类型
(2)缩聚反应:通常是由单体分子的官能团间发生反应,伴随
有水、醇等小分子副产物生成,其产物称为缩聚物。如:
nH2N(CH2)6NH2 + nHOOC(CH2)4COOH H NH(CH2)6NHCO(CH2)4CO n OH + (2n-1)H2O
聚合反应:通过单体 功能基之间的反应进 行,为逐步聚合反应。
9
(2)含多重键的单体
C=C双键:乙烯、丙烯、苯乙烯等 C≡C三键:乙炔及取代乙炔 C=O双键:甲醛等
聚合反应类型
聚合反应:多通 过单体中重键加 成反应进行,为 链式聚合反应。
(3)杂环单体
O
O
HO NC
O CO
聚合反应:开环 聚合,依条件不 同可为逐步或为 链式聚合反应。
10
内容回顾
聚合反应类型
1、按单体和聚合物在组成和结构上发生的变化分类
(1)加聚反应(addition polymerization) : (2)缩聚反应(polycondensation) :
这是早期分类方法。聚合反 应不断开发,这种分类方法 已不适应。
2、按聚合反应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分类
(1)连锁聚合反应
体活性中心,就能很快传递下去,瞬间形成高分子。平均每个大分子的生成时间很短 (零点几秒到几秒)
按聚合的 活性中心分:
▪ 自由基聚合 ▪ 阴离子聚合 ▪ 阳离子聚合 ▪ 配位聚合
现代合成高分子材料70%是 按连锁聚合反应合成的,如 PE、 PP、PVC、PTFE、 PMMA、PAN、ABS、SBS、 SBR、丁腈 橡胶和氯丁橡胶 等。

逐步聚合的基本概念汇总

逐步聚合的基本概念汇总
12
第三节 逐步聚合反应
单官能度的丁醇和二官能度的邻苯二甲酸酐进行酯化反 应,产物为低分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副产物为水。 单官能度的醋酸与三官能度的甘油进行酯化反应,产物 为低分子的三醋酸甘油酯,副产物为水。
只要反应体系中有一种原料是单官能度 物质,无论其他原料的官能度为多少,都只 能得到低分子产物。
n 聚体 + m 聚体 (n + m) 聚体 + 水
24
第三节 逐步聚合反应
在缩聚反应早期,单体之间两两反应,转化率很高,但 分子量很低,因此转化率无实际意义。用反应程度P来表示 聚合深度。 反应程度P定义为参与反应的基团数(N0-N)占起始 基团数的分率,
N0 N N P 1 N0 N0
7
第三节 逐步聚合反应
a. 两功能基相同并可相互反应:如二元醇聚合生成聚醚 n HO-R-OH H-(OR)n-OH + (n-1) H2O b. 两功能基相同, 但相互不能反应,聚合反应只能在不同单 体间进行:如二元胺和二元羧酸聚合生成聚酰胺 n H2N-R-NH2 + n HOOC-R’-COOH H-(HNRNH-OCR’CO)n-OH + (2n-1) H2O
11
第三节 逐步聚合反应
2 缩聚反应
2.1 缩合反应
在有机化学中,典型的缩合反应如醋酸和乙醇的酯化 反应。除了得到主产物醋酸乙酯外,还有副产物水。
CH3COOH + C2H5OH CH3COOC2H5 + H2O
反应物分子中能参与反应的官能团数称为官能度。醋 酸和乙醇中都只有一个能参与反应的官能团,因此都是单 官能团物质。上述体系称为1—1官能度体系。
聚醚化反应:二元醇与二元醇反应,

高分子化学 第2章 逐步聚合反应1

高分子化学 第2章 逐步聚合反应1
是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数占起始官能团数的分数,用P 表示 反应程度可以对任何一种参加反应的官能团而言 对于等物质量的二元酸和二元醇的缩聚反应,设: 体系中起始二元酸和二元醇的分子总数为N0 等于起始羧基数或羟基数 t 时的聚酯分子数为N,等于残留的羧基或羟基数
N0-N N P= =1 - N0 N0
17
解:当己二酸过量时,尼龙-66的分子结构为
HO CO(CH2)4CONH(CH2)6NH n CO(CH2)4COOH
112 114
q+2 ( Na+Nb ) / 2 1 +r Xn = = = ( Na+Nb-2 NaP ) / 2 1 +r-2rP q+2( 1 -P )
表示了Xn与P、r或q之间的定量关系式
21
q+2 1 +r Xn = = 1 +r-2rP q+2( 1 -P )
讨论两种极限情况:

当原料单体等当量比时 即r=1或q=0
n HORCOOH

2-3、2-4官能度体系 如:苯酐和甘油反应 苯酐和季戊四醇反应
体形缩聚物
双官能度体系的成环反应
2-2或 2 官能度体系是线形缩聚的必要条件,但 不是充分条件 在生成线形缩聚物的同时,常伴随有 成环反应
9
2.2.3 平均官能度(f)
体系中可能反应的官能团总数(总当量数)被体系 分子数所除而得的结果。
与醛缩合,官能度为 3
官能度与官能团的关系?
如: 乙炔
7

对于不同的官能度体系,其产物结构不同
1-n官能度体系 一种单体的官能度为 1,另一种单体的官能度大 于1 ,即 1-1、1-2、1-3、1-4体系 只能得到低分子化合物,属缩合反应 2-2官能度体系 每个单体都有两个相同的官能团 可得到线形聚合物,如

逐步聚合反应

逐步聚合反应


说明:
总反应速率取决于 p & K
26
• 缩聚反应为可逆反应,R=0,故聚合度不高
p 1 p 0 K K p K 1
2
2
1 Xn K 1 1 p
封闭体系聚合 度取决于K
27
平衡过程
b:不断排出低分子物质
OH COOH OCO H 2O
k-1
的反应数);
• a剩余Na-Nap,b剩余Nb-Nap,(a+b)的总剩余数
为N= Na+Nb-2Nap
• 一个大分子链有2个端基,所以大分子总数为端
基数的一半,即
N a Nb 2 N a p 2
聚合度定义
N a Nb 1 r q2 2 Xn N a N b 2 N a P 1 r 2rP q 21 P 2
18
2.4 线型缩聚反应动力学
2.4.1 官能团的等活性概念
• 逐步进行,有多个平衡,若K不等,则动力学无 法处理;
• 最初认为:官能团的活性随分子量的增加而递减。 • 理由:聚合度增大后,分子活动减弱,碰撞频率 降低;体系粘度增加,妨碍了分子运动;长链分 子甚至有可能将活性端基包埋起来等。
19
官能团(Functional group)活性相等 • 研究证明:一元酸和二元酸与乙醇反应,当 n>=3以后,酯化 K 趋向定值,二者的 K 相近。
N a Nb 1 r q2 2 Xn N a N b 2 N a P 1 r 2rP q 21 P 2
• 但
Na r N a 2N b分子的作用(Cb中一个 官能团能起封端作用;另一端不带官能团,但也能封端)

第2章-逐步聚合反应-精简

第2章-逐步聚合反应-精简

Wx xp
自由聚合中的成键几率
x 1
(1 p)
2
21
10、凝胶化现象与凝胶点
在交联型逐步聚合反应中,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体系
先形成支链型产物,然后再转变为交联型产物。在反应的某
一阶段,体系粘度突然增大,失去流动性,反应及搅拌所产 生的气泡无法从体系逸出,可看到凝胶或不溶性聚合物的明 显生成。这种现象称为凝胶化现象。 出现凝胶化现象时,并非所有的官能团都已反应,但因
29
(5)固态缩聚 单体或预聚体在固态条件下的缩聚反应。 特点: (1)适用反应温度范围窄,一般比单体熔点低15 ~30℃; (2)一般采用AB型单体; (3)存在诱导期; (4)聚合产物的分子量较高; (5)聚合产物分子量分布比熔融聚合产物宽。
30
(6)反应注射成型(RIM)
原料在N2压力下储存与输送,在10—20MPa压力下用计 量泵将反应原料喷射并瞬时混合,注入模具中快速反应和 固化,脱模后即得制品。 特点: (1)将聚合反应与成型加工合为一体的新技术。 (2)要求反应物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
8 、为什么会出现凝胶?对聚合有什么影响?如何判断?
9、目前通常采用的逐步聚合方法有哪些? 10、重要的逐步聚合产品有哪些?
39
剂,聚合过程中原料单体和生成的聚合物均处于熔融状态。
主要用于平衡缩聚反应,如聚酯、聚酰胺等的生产。
关键技术:高温、高粘度、高真空
25
(2)溶液聚合 单体在溶剂(包括水)中进行聚合反应的一种实施方 法。其溶剂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混合溶剂。广泛用于 涂料、胶粘剂等的制备,特别适于分子量高且难熔的耐热 聚合物,如聚酰亚胺、聚苯醚、聚芳香酰胺等。
13
C、非封闭体系:当采用高真空排除小分子时:

第四章逐步聚合反应.

第四章逐步聚合反应.
nH 2 N (C H 2 ) 6 N H 2 +nH O O C (C H 2 ) 4 C O O H H [N H (C H 2 ) 6 N H C O (C H 2 ) 4 C O ] n O H + (2n-1)H 2 O
特点:
官能团间的反应 (2官能度)
产物有特征基团
☆缩聚物有特征结构官能团; ☆有低分子副产物(byproduct); ☆缩聚物和单体分子量不成整数倍。
体形缩聚(tridimensional polycondensation)
至少有一单体含两个以上的官能团,形成的大分子向三个方向增 长,得到体形结构缩聚物的反应。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
2) 按参加反应的单体数分 均缩聚:只有一个单体参加的反应。 2官能度体系:aRb 共缩聚:两种单体参加的反应。 2-2官能度体系:aAa+bBb 两种以上单体参加的反应。 aAa+bBb+aA’a(改性)
2-2官能度体系:如二元酸和二元醇,生成线形缩聚物。 通式如下:
naAa nbBb a[ AB]n b (2n 1)ab
2官能度体系:单体有能相互反应的官能团a、b(如氨基 酸、羟基酸等),可经自身缩聚,形成类似的线形缩聚物。 通式如下:
naRb a[ R]n (n 1)ab
低分子副产物
逐步形成大分子
2、缩聚反应的体系 官能度 (functionality) :反应物分子中能参加反应的 官能团数。
1-1官能度体系:醋酸与乙醇反应体系,醋酸和乙醇 均为单官能团物质。
1-2官能度体系:丁醇(官能度为 1 )与邻苯二甲酸 酐(官能度为2)反应的体系。
体系中若有一种原料属单官能度, 缩合后只能得到低分子化合物。

逐步聚合反应名词解释

逐步聚合反应名词解释

逐步聚合反应名词解释逐步聚合反应(Step-GrowthPolymerization)是一种特殊的聚合反应,常见的有加成聚合反应(addition polymerization)、删减聚合反应(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和离子聚合反应(ionic polymerization)。

它可以用来合成有机高分子物质,例如高分子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氨酯等。

它最初由R.C. Kondrat和G.L. Millar 在1951年发明,它利用双重活性端基(difunctional reactants)来产生聚合物,是一种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变种。

逐步聚合反应的特点是,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聚合物的链中,每个链只能有两种活性端基,因此使得一次反应只能合成一种特定的聚合物,而不能合成混合聚合物。

另外,聚合物的链很容易在反应过程中分解,所以也增加了反应的复杂性。

逐步聚合反应包括三个步骤:活性团间步骤、活性端基间步骤和活性端基与活性端基间步骤。

活性团间步骤是指将双环类化合物,如门多尔二氯化酸(MDL)、尿比汞聚氯乙烯(NPMVL)或二茂铁离子(Fe2+)等,作为原料,以相对较低的温度(100-150C)受热或放射照射进行反应,从而生成特定的活性中间体。

在活性端基间步骤中,双重活性端基分子通过水分解或放射照射的作用而形成多种活性侧链,如芳香族侧链,凡士林侧链等。

最后,活性端基与活性端基间步骤,两种活性侧链可通过自由基聚合或离子聚合等加成反应来合成特定的高分子物质。

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中,逐步聚合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合成多种有机高分子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合成高分子整体结构复杂的情况下,它尤为重要。

而且,由于它所合成的聚合物分子量较低,所以可以用在微纳米尺寸的超分子结构中,为其赋予更好的物理性能和力学结构。

因此,逐步聚合反应被广泛用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有着广阔的前景。

为了获得更高质量的聚合物,需要科学家们研究出更好的反应参数,提高反应温度,优化搅拌速度和控制反应过程的PH值,并找出更合适的活性团和活性化合物,以使反应更加有效和高效。

逐步聚合反应的特点

逐步聚合反应的特点

逐步聚合反应的特点
逐步聚合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通过逐步添加反应物以实现逐步聚集反应物的过程。

这种反应方式常用于有机合成中,特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从而得到目标产物。

逐步聚合反应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反应过程可控:逐步聚合反应可以通过逐步添加反应物的方式,控制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添加顺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可以使反应按照预定的路径进行,从而得到目标产物。

2. 产物纯度高:由于逐步聚合反应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使得反应物能够逐步聚集形成目标产物,因此产物的纯度通常较高。

这对于有机合成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产物的纯度直接影响着后续的化学反应和分离纯化工艺。

3. 产物结构多样性:逐步聚合反应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选择,实现对产物结构的调控。

通过不同的反应路径和选择不同的反应物,可以得到不同结构的产物,从而拓展了有机合成的多样性。

4. 反应原料易得:逐步聚合反应通常使用常见和易得的反应物作为原料,这降低了反应的成本和操作难度,也增加了反应的可行性。

与其他反应方式相比,逐步聚合反应所需的原料更加容易获得。

5. 反应条件温和:逐步聚合反应通常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避免了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对反应物和产物的破坏。

这在有机合成中非常重要,因为很多有机化合物对高温和高压敏感,容易发生副反应或分解。

总的说来,逐步聚合反应具有反应过程可控、产物纯度高、产物结构多样性、反应原料易得和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

这种反应方式在有机合成中应用广泛,可以有效地实现目标产物的合成,并为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高分子化学》第2章 逐步聚合反应

《高分子化学》第2章 逐步聚合反应
第二章 逐步聚合反应
1 概述
1. 1 逐步聚合的基本概念
逐步聚合是高分子合成最基本的类型之一。逐步聚合
的基本特征是官能团之间的反应。聚合度随时间逐步增 长,而转化率在聚合初期即可达到很高。
缩聚反应是最常见的逐步聚合反应。聚酰胺、聚
酯、聚碳酸酯、酚醛树脂、脲醛树脂、醇酸树脂等均为重 要的缩聚产物。
许多特殊结构的聚合物也都是通过缩聚反应制得的。 缩聚反应的基本特征是平衡和反应中脱出小分子。
26
第二章 逐步聚合反应
27
第二章 逐步聚合反应
2)聚合反应的可逆平衡 缩聚一般为可逆平衡反应,与低分子的缩合反应相似。
由于体系中所有的活性官能团具有同样的活性,因此可用 一个平衡常数来表示。
OH + COOH
OCO + H2O
K k1 [OCO ][H 2O] k 1 [OH][ COOH]
子降解,单体分子与聚合物分子之间存在可逆平衡的逐步 聚合反应。
如聚酯化反应:
n HOOC R COOH + n HO R' OH
聚合 水解
HO ( OC-R-CO O-R'-O )nH + (2n-1) H2O
9
第二章 逐步聚合反应
(ii)不平衡线形逐步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过程中生成的聚合物分子之间不会发生交换
18
第二章 逐步聚合反应
缩聚反应的单体转化率、产物聚合度与反应时间关系 示意图:
单 体 转 化 率
产 物 聚 合 度
反应时间
19
第二章 逐步聚合反应
3 线形缩聚反应机理
3.1 线形缩聚与成环反应
缩聚反应过程中常常存在两种环化反应:分子内环化与 单体单元内环化。 3.1.1 分子内环化

逐步聚合反应

逐步聚合反应

第七章逐步聚合反应引言(Introduction)绝大多数天然高分子都是缩聚物,例如蛋白质是氨基酸通过酶催化的缩聚反应的生成物,淀粉和纤维素是单糖的缩聚物。

作为生命和物种延续物质基础的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也是某些蛋白质分子按照空间特定部位和特殊形态的要求通过缩合反应而生成的。

另一方面,目前广泛使用的许多塑料、化纤、涂料、胶粘剂等都是缩聚物,如聚酯、聚酰胺、聚碳酸酯、酚醛树脂等是缩聚物的典型代表。

1)逐步聚合反应最基本特征是单体转变成高分子是逐步进行的,即单体官能团间相互反应而逐步增长2)逐步聚合反应范围广泛,包括绝大多数的缩聚反应,如聚酯合成,以及非缩聚反应型逐步聚合:聚加成:形式上是加成反应,但反应机理是逐步反应,如聚氨酯的合成开环反应:部分开环反应为逐步反应,如水引发的己内酰胺的开环反应氧化-偶合:单体与氧气的缩合反应,如2,6 -二甲基苯酚和氧气形成聚苯撑氧,也称聚苯醚Diels-Aldel反应:如共轭双烯烃与另一个烯类化合物发生 1,4 加成反应形成聚合物的反应本章内容:缩聚反应单体及分类线形缩聚反应机理线型缩聚动力学影响线型缩聚物聚合度的因素和控制方法分子量分布逐步聚合方法体型缩聚与凝胶点的预测7.1 缩聚反应单体及分类缩聚反应(Polycondensation)定义:是由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之间连续、重复进行的缩合反应,是缩合聚合反应的简称。

缩聚反应单体常带有各种官能团:如1. 缩聚反应单体体系官能度(Functionality)定义:是指一个单体分子中能够参加反应的官能团的数目单体的官能度一般容易判断,如醋酸与乙醇的官能度都为1;己二酸与邻苯二甲酸酐的官能度均为2;甘油及季戊四醇的官能度分别为3和4个别单体,反应条件不同,官能度不同,如苯酚:官能度体系> 1-n官能度体系一种单体的官能度为1,另一种单体的官能度大于1,即 1-1、1-2、1-3、1-4体系,只能得到低分子化合物,属缩合反应。

逐步聚合反应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逐步聚合反应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逐步聚合反应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一、逐步聚合反应得特点逐步聚合(steppolymerization):逐步聚合反应是高分子材料合成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合成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有很多用该方法合成的聚合物.其中包括人们熟知的涤纶、尼龙、聚氨酯、酚醛树脂等高分子材料。

特别是近年来,逐步聚合反应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上都有了新的发展.一些高强度、高模量及耐高温等综合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不断问世。

例如、聚碳酸酯、聚砜、聚苯醚、聚酰亚胺及聚苯并咪唑等。

逐步聚合反应通常就是由单体所带的两种相同的官能团之间出现化学反应而展开的,比如,羟基和羧基之间的反应。

两种官能团可以在相同的单体上,也可以在同一单体内。

绝大多数缩聚反应都属于逐步聚合,最基本的特征是在低分子单体转变成高分子的过程中反应是逐步进行的。

逐步聚合反应在高分子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一系列的工艺合成了大量有工业价值的聚合物二、逐步聚合反应得研究进展缩聚反应是高分子聚合反应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实际应用中占据主导地位.早期关于缩聚反应的理论研究始于flory和stockmayer的开创性工作.随后陆续出现了多种研究方法.其中tobolsky等首先利用动力学方法对缩聚反应进行研究,但其方法仅限于线性缩聚反应.事实上,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和反应动力学理论是研究聚合反应的主要方法.众所周知,反应程度是表征聚合反应的重要物理量,它与分子量分布、回转半径和网络结构参数等直接相关.近年来,我们通过反应动力学理论将反应程度与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热力学量联系起来,得到与统计力学理论一致的结果,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因素和分子量的控制条件进行了动力学模拟和理论计算。

1.缩聚反应的动力学理论对于线性缩聚反应,tobolsky等指出,平衡聚合反应的方程可表示为:(1)式中,符号mm表示m-聚体,x表示缩聚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小分子.该动力学方程表示一个m-聚体和单体生成(m+1)-聚体的过程.假设与该过程相应的平衡常数为km,若以[mm]表示反应体系中m-聚体的平衡浓度,以[x]表示小分子的平衡浓度,根据反应动力学理论,则有km=[mm+1][x]/([mm][m1]),反复利用此递推关系可得(2)通常,有关缩聚反应平衡常数的研究主要采用以下两种近似:(3)(4)一种聚合反应究竟以何种对数研究更为合理,需为具体内容反应和条件而的定.按照式(3)的对数,可以得:(5)由此可以排序数均聚合度、数均和重均分子量原产等物理量.事实上,在实际的线性聚合反应过程中,一个m2聚体的分解成方式存有多种,通常需用如下方程去则表示:(6)由此可知,方程(1)右图的生成过程只是其中一种方式.对于非线性的缩聚反应,生成过程也可以由上式叙述,但由于聚合物分子存有若干个可以反应的官能团,因此引致分解成m-聚体方式的数目不仅与m有关,也与单体官能团数目有关.若与式(6)过程对应的反应平衡常数为km,根据反应动力学理论可以得:(7)如果在反应过程中不断排泄小分子,即为在式(6)中可以忽略小分子的贡献,则需用科东俄平衡态的方法去研究适当问题,此时可以得方程:按照方程(3)的近似,计算可得:(8)式中,因子ωm不仅与m有关,也与单体的官能团数目等因素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H + COOH OCO + H2O
K
k1 [OCO][H2 O] k 1 [OH][COOH]
6—4
根据平衡常数的大小,可将缩聚反应分为三类: ① 平衡常数很小,如聚酯化反应,K≈4,低分子副产物对 分子量有很大影响; ② 平衡常数中等,如聚酰胺化反应,K≈300~400,低分 子副产物对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③ 平衡常数很大,K>1000,实际上可看作不可逆反应, 如光气法制备聚碳酸酯。
HOOC-R-COOH + HO-R'-OH
HOOC-R-COO-R'-OH + H2O 二聚体
HOOC-R-COO-R'-OOC-R-COOH + H2O 三聚体 HO-R'-OOC-R-COO-R'-OH + H2O
HOOC-R-COOH HOOC-R-COO-R'-OH + HO-R'-OH
CH2 2 HOCH2COOH HOCH2COOCH2COOH O C O CH2 O C O
当n=2时,羟基失水形成丙烯酸;当n=3或4时,形成五、 六元环。
CH2 HO(CH2)3COOH CH2 CH2 CH2 HO(CH2)4COOH CH2 CH2 O C O CH2 O C O
(2)基团消去反应 二元酸受热会发生脱羧反应,引起原料官能团 数量的变 化,最终影响分子量。
Diels-Alder加成聚合:单体含一对共轭双键,如:
+
与缩聚反应不同,逐步加成聚合反应没有小分 子副产物生成。
逐步聚合生成聚合物的结构还可以按以下方式分类: 平衡线形逐步聚合 线形逐步聚合
逐步聚合
非线形逐步聚合
不平衡线形逐步聚合
(1)线形逐步聚合反应
参与反应的每种单体只含两个功能基,聚合产物分子链 只会向两个方向增长,生成线形高分子。
除此之外,尚有许多非缩聚型的逐步聚合反应。如聚 氨酯的聚合,酸催化己内酰胺开环聚合制备聚酰胺、氧化 偶合反应制备聚苯醚、芳核取代制备聚砜等,都是著名的 非缩聚型逐步聚合例子。 逐步聚合产物一般为杂链聚合物。但部分碳链聚合物 也可能是通过逐步聚合得到的,例如:
CH3
二甲苯
CH3
H2
[ CH2
CH2 ] n
Xn 1 1 p
6—3
式6—3表明,聚合度随反应程度增加而增加。 由6—3可算得,当反应程度为0.9,聚合度仅为10。通常 涤纶树脂用作纤维和工程塑料是的聚合度达200左右,要求 反应程度达到0.995,可见是十分苛刻的。
2)聚合反应的可逆平衡 缩聚一般为可逆平衡反应,与低分子的缩合反应相似。 由于体系中所有的活性官能团具有同样的活性,因此可用 一个平衡常数来表示。
聚醚化反应:二元醇与二元醇反应,
n HO-R-OH + n HO-R’-OH H-(OR-OR’)n-OH + (2n-1) H2O
聚酰胺反应:二元胺与二元羧酸、二元酯、二元酰 氯等反应,
n H2N-R-NH2 + n ClOC-R’-COCl H-(HNRNH-OCR’CO)n-Cl + (2n-1) HCl
线形缩聚
1)聚合发生在官能团之间,无基元反 应,各步反应活化能相同。 2)单体及任何聚体间均可反应,无活 性种。 3)聚合初期转化率即达很高,官能团 反应程度和分子量随时间逐步增大。 3)反应过程存在平衡。无阻聚反应。
单官能度的丁醇和二官能度的邻苯二甲酸酐进行酯化反 应,产物为低分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副产物为水。 单官能度的醋酸与三官能度的甘油进行酯化反应,产物 为低分子的三醋酸甘油酯,副产物为水。
只要反应体系中有一种原料是单官能度 物质,无论其他原料的官能度为多少,都只 能得到低分子产物。
(2)缩聚反应
若参与反应的物质均为二官能度的,则缩合反应转化 为缩聚反应。 以二元羧酸与二元醇的聚合反应为例。当一分子二元 酸与一分子二元醇反应时,形成一端为羟基,一端为羧基 的二聚物;二聚物可再与二元酸或二元醇反应,得到两端 均为羟基或均为羧基的三聚体,也可与二聚体反应,得到 四聚体;三聚体既可与单体反应,也可与二聚体或另一种 三聚体反应,如此不断进行,得到高分子量的聚酯。
聚对二次甲基苯
CH2N2
重氮甲烷
N2
[ CH2 ] n
聚乙烯
2 逐步聚合的类型
逐步聚合反应按聚合机理主要有两大类:缩合聚合和逐 步加成聚合 (1)缩聚反应 例:聚酯反应:二元醇与二元羧酸、二元酯、二元酰氯 等之间的反应。
n HO-R-OH + n HOOC-R’-COOH H-(ORO-OCR’CO)n-OH + (2n-1) H2O
HOOC(CH2)nCOOH HOOC(CH2)nH + CO2
羧酸酯比较稳定,用其代替羧酸,可避免脱羧 反应的 发生。
二元胺可进行分子内或分子间的脱氨反应,进一步可导 致支链或交联的发生。
CH2 2 (CH2)n 2 H2N(CH2)nNH2 H2N(CH2)nNH(CH2)nNH2 + NH3 NH + 2 NH3
c. 两功能基不同并可相互反应:如羟基酸聚合生成聚酯 n HO-R-COOH H-(ORCO)n-OH + (n-1) H2O
(2)非线形逐步聚合反应(体型缩聚) 聚合产物的分子链形态不是线形的,而是支化或 交联型的。聚合体系中必须含有带两个以上功能基 的单体。
例如邻苯二甲酸酐和甘油(丙三醇)的反应:
3 缩聚反应
(1)缩合反应
在有机化学中,典型的缩合反应如醋酸和乙醇的酯化 反应。除了得到主产物醋酸乙酯外,还有副产物水。
CH3COOH + C2H5OH CH3COOC2H5 + H2O
反应物分子中能参与反应的官能团数称为官能度。醋 酸和乙醇中都只有一个能参与反应的官能团,因此都是单 官能团物质。上述体系称为1—1官能度体系。
a. 两功能基相同并可相互反应:如二元醇聚合生成聚醚 n HO-R-OH H-(OR)n-OH + (n-1) H2O b. 两功能基相同, 但相互不能反应,聚合反应只能在不同单 体间进行:如二元胺和二元羧酸聚合生成聚酰胺 n H2N-R-NH2 + n HOOC-R’-COOH H-(HNRNH-OCR’CO)n-OH + (2n-1) H2O
聚硅氧烷化反应:硅醇之间聚合,
n HO-SiR1R2-OH + n HO-SiR1’R2’-OH H-(OSiR1’R2’-OSiR1R2)n-OH + (2n-1) H2O
共同特点:在生成聚合物分子的同时,伴随 有小分子副产物的生成,如H2O, HCl, ROH等。
(2)逐步加成聚合 重键加成聚合:含活泼氢功能基的亲核化合物与含亲电 不饱和功能基的亲电化合物间的聚合。如聚氨酯的制备。
聚合体系中任何两分子(单体或聚合物分子) 间都能相互反应生成聚合度更高的聚合物分子。
缩聚反应的单体转化率、产物聚合度与反应时间关系 示意图: 单 体 转 化 率 反应时间
产 物 聚 合 度
4 缩聚反应中的副反应
(1)环化反应 环化反应发生在同一单体单元内,如: HO(CH2)nCOOH (ω-羟基酸)的聚合。当n=1时,双分子反应形成乙交酯,
逐步特性是所有缩聚反应共有的,可逆平衡的 程度则各类缩聚反应有明显差别。
6 逐步聚合与连锁聚合的比较
表6—1 自由基聚合与缩聚反应的特征比较 自由基聚合
1)由基元反应组成,各步反应的活化 能不同。引发最慢。 2)存在活性种。聚合在单体和活性种 之间进行。 3)转化率随时间增长,分子量与时间 无关。 4)少量阻聚剂可使聚合终止。
2 HOOC-R-COO-R'-OH
HOOC-R-COO-R'-OOC-R-COO-R'-OH + H2O 四聚体
。 。 。
n HOOC-R-COOH + n HO-R'-OH
。 。 。
O O HO ( C R C OR'O ) H + (2n-1) H2O n
基本特征: (1)聚合反应是通过单体功能基之间的反应逐步进行的; (2)每步反应的机理相同,因而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相同; (3)反应体系始终由单体和分子量递增的一系列中间产物 组成,单体及任何中间产物两分子间都能发生反应; (4)聚合产物的分子量是逐步增大的, (5)反应中有小分子脱出。
第六节 逐步聚合反应
1 逐步聚合的基本概念
与连锁聚合不同,逐步聚合的基本特征是聚合度随时 间逐步增长,而转化率在聚合初期即可达到很高,因此表 现出与连锁聚合完全不同的规律。 缩聚反应是最常见的逐步聚合反应。聚酰胺、聚酯、 聚碳酸酯、酚醛树脂、脲醛树脂、醇酸树脂等均为重要的 缩聚产物。 许多特殊结构的聚合物也都是通过缩聚反应制得的。 缩聚反应的基本特征是平衡和反应中脱出小分子。
Hale Waihona Puke 5 线形缩聚机理线形缩聚反应有两个显著的特征:逐步与平衡。 1)聚合过程的逐步性 以二元酸和二元醇的缩聚为例。在缩聚反应中,含羟基 的任何聚体与含羧基的任何聚体之间都可以相互缩合。随 着反应的进行,分子量逐步增大,达到高分子量聚酯。通 式如下:
n 聚体 + m 聚体 (n + m) 聚体 + 水
在缩聚反应早期,单体之间两两反应,转化率很高,但 分子量很低,因此转化率无实际意义。用反应程度P来表示 聚合深度。 反应程度P定义为参与反应的基团数(N0-N)占起始 基团数的分率,
N0 N N P 1 N0 N0
6—1
对二元酸与二元醇的缩聚反应来说,初始的羧基数和羟 基数N0等于二元酸和二元醇的分子总数,t 时刻的羧基数或 羟基数N等于 t 时刻的聚酯分子数。
定义大分子中结构单元数为聚合度
Xn 结 构 单 元 总 数 N0 大分子数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