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2.4不同物质在⽔中的溶解能⼒教案4、不同物质在⽔中的溶解能⼒【教学⽬标】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中的溶解能⼒不同。
过程与⽅法:研究⾷盐和⼩苏打在⽔中的溶解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地观察、⽐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活中应⽤的⼴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中的溶解能⼒不同。
【教学难点】研究⾷盐和⼩苏打在⽔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天平1、量筒1、装50毫升⽔的杯⼦2、玻璃棒2、⼩勺1、⾷盐20克、⼩苏打20克【教学过程】⼀、新课引⼊师:前⾯我们学习了物质在⽔中的溶解,知道有些固体可以溶解在⽔中,也知道有些固体不能溶解在⽔中,你能说⼀说吗?⽣:⾷盐、糖、味精等可以溶解在⽔中;沙⼦、⾯粉等不能溶解在⽔中。
师:那么同学们你们喝过盐⽔吗?如果你觉的味道淡了,我们可以怎么办啊?(这个问题设计得⽋考虑,其实⽣活中我们很少去喝盐⽔,⽽且这个盐⽔也不宜多放盐。
)这⾥或者这样提问⽐较妥:刚才同学们说盐能溶解在⽔中,那么下⾯⽼师要考考⼤家了,如果我们在⼀杯⽔⾥不断地放盐,那么那些盐会最终全部溶于⽔吗?⽣:可以往⽔⾥⾯放盐。
师:很好。
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试过如果我们⼀直向⽔中放盐,那些盐会不会最终都溶解在⽔⾥呢?到底⽔⾥⾯⼜能溶解多少盐呢?(这段可以不要了)⽣:会全部溶解;不会全部溶解。
师:这些都是你们的猜测,那么实际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待会⼉就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
师:出⽰⼩苏打。
师:同学们,⼤家来看⽼师现在出⽰的物质,你们看看它和我们⽣活中的⾷盐有什么相似的地⽅?学⽣回答师:其实这种物质叫⼩苏打,它和⾷盐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但是它们的颜⾊、状态都⼀样,如果我把它们分别放⼊同样多的两杯⽔⾥,它们溶解的量会不会⼀样多呢?⽣:⼀样;不⼀样。
师:好的,带着前⾯的猜测,我们进⼊今天的实验,来看⼀看到底⽔中能溶解多少盐,再看看不同的固体在⽔中能溶解的是否⼀样多。
师:这⾥有两包固体,⼀包是⼤家熟悉的⾷盐,另⼀包叫做⼩苏打。
最新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教师备课课题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课时教学目标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2.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观察实验。
3. 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每小组装50ml水的烧杯2个、玻璃板2根、小勺2个、注射器1支、食盐、苏打各20克、汽水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情景问题引入: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
盐能溶解在水中,在一杯水中不断地加盐,盐会不断地溶解吗?(不会)一杯水中所能溶解盐的多少,这就是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板书:溶解能力)小苏打和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这就是本节我们要探究的问题。
(补充板书: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出示目标:能通过实验比较出小苏打和盐,哪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通过简单的实验知道水中能溶解少量的气体。
二.比较小苏打和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提出问题。
我们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比较小苏打和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猜一猜,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学生猜测)我们要通过实验进行比较。
自主学习:怎样进行实验?阅读29页实验方法,并回答:1盐和小苏打溶解在水中的比较实验中,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2实验操作中,要注意什么。
第一小份没有溶解完就加第二小份的做法对吗?加到什么时候为止?3如果杯底有剩余的,怎样估计剩余的?4提示:小组分工合作:一人放物质,另一人搅拌,其余人观察并作好记录。
迅速有序完成后整理好器材,举手示意。
自主实验。
整理汇报,分析小结。
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三.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为了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我们可以观察汽水。
观察,老师摇晃一下汽水瓶,会有什么现象出现?过一会,又会怎样?你有什么猜想?(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
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自主学习,阅读30页三、四段实验方法。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大量 从汽水中跑出来
更多原先 溶解在汽水里的 从汽水里跑了出来
3、往回推注射器活塞
逐渐消失了
气体又 在汽水里了
视频
气泡
气体
气泡
气泡
气体
溶解
跑出来
气体性质
溶解
结合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现象
理由
食盐
小苏打
猜猜:在水中食盐和小苏打谁的溶解能力强?
讨论:这个实验怎样做才比较公平?
同样多的水 每份食盐和小苏打数量一样 同时进行搅拌
相同条件:
实验方法
每次加入水中的食盐和小苏打数量一样,等第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全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直到不能溶解了,再进行比较。
实 验 计 划
实验主题: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较
猜测: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实验方法:
分别放入食盐和小苏打
实 验 计 划
实验主题: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较 我的猜测:…… 实验类型:对比实验 相同条件:同样多的水、每份食盐和小苏打数量一样,同时进行搅拌。 改变条件:分别放入食盐和小苏打 实验方法:每次加入水中的食盐和小苏打数量一样多,等第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全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直到不能溶解了,再进行比较。
物质
50毫升水溶解物质的份数
溶解能力的比较
食盐
7—9份(约18克)
食盐的溶解能力强
小苏打
2—3份(约5克)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摇晃汽水瓶,会有什么现象?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2.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3.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1)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教科书通过提供多种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让学生对溶解能力有更直观的认识。
此外,教科书还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探讨不同因素对溶解能力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在数据分析方面,学生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方法,探讨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方法,探讨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数据分析法: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
4.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固体物质(如食盐、糖、沙子等)、水、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固体物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3.操练(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word教案(1)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课题名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教学时间1课时学习者分析我所授教学生为小学四年级,全班16人,全部来自镇内所属各村组,由于经过三年级一年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科学学习基础。
师生关系比较和谐,本班学生喜欢质疑探究,特别喜欢动手动脑,并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析。
由于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处在多动年龄,但学生非常难引导,身体方面各有高矮胖瘦,心理方面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小时候看不懂、听不懂的一些知识,现在很快可以搞明白,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有意注意在发展,但他们的无意注意有时还会占优势,注意力可以持续大约25分钟。
科学探究实验是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活动,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别强.他们喜欢动手进行实验,在实践中获取新知识.他们有强烈的科学探究欲望,在群体活动中渴望展现自我,但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看待问题还不够全面,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实验,另外,他们对于事物的分辨能力还很差,需要教师的监督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让学生们通过动手试验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二、过程与方法1.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三、知识与技能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2.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2.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资源为小组准备:2个装50毫升水的透明玻璃杯、1根筷子、2个小勺、30克食盐分8份、30克白糖分6份、汽水1瓶、开瓶器1个、注射器1只附橡皮塞。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以及溶解能力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探究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科学实验充满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溶解概念理解不深,对溶解能力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认识尚不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以及溶解能力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难点:溶解能力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
2.比较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讨论法:在课堂上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固体物质(如食盐、糖、沙子等)、清水、烧杯、量筒、搅拌棒等。
2.教学课件:实验过程的图片、视频等。
3.教学辅助工具:白板、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物质溶解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固体物质,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操练(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操作。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一. 教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以及溶解能力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能够感知到物质溶解能力的差异,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物质的基本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以及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溶解能力的差异,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验现象找到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感知物质溶解能力的差异,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物质溶解能力的差异,并分析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食盐、糖、面粉、水、烧杯、量筒、搅拌棒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实验报告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分发实验材料,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
教师引导讨论,讲解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如温度、溶质的颗粒大小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报告单,完成实验总结。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物质溶解能力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物质溶解能力的差异来达到我们的目的?例如,煮饭时为什么要先溶解糖和盐?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质溶解能力的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二、辨一辨 1.任何物质都可以溶解在水中。( X ) 2.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能力是一样的。( X ) 3.溶解在水里的气体就是氧气。( X ) 4.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 的。( √ ) 5.气体溶解于水后,就不能从水中析出去了。 ( X) 6.了解某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为生 产和生活提供帮助。( √ )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物质 食盐 小苏打
50毫升水溶解物质的份数
溶解能力的比较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记录表
物质 50毫升水溶解物质的份数 溶解能力的比较
食盐
小苏打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物质 食盐 小苏打 50毫升水溶解物质的份数 7—9份(约18克) 2—3份(约5克) 溶解能力的比较 食盐的溶解能力强
实验计划
实验主题: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较
我的猜测:……
实验类型:对比实验 相同条件:同样多的水、每份食盐和小苏打数量一样, 同时进行搅拌。
改变条件:分别放入食盐和小苏打
实验方法:每次加入水中的食盐和小苏打数量一样多, 等第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全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直到 不能溶解了,再进行比较。
小结 1、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50毫 升的水能溶解18克食盐,50毫升的水能溶 解5克小苏打。 2、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 的。 3、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 的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 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 吸的。
1、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 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 一些物体不能。 2、胶水、洗发液、醋、酒精 可以溶解在水中。 3、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可以溶解在水与洗涤剂中。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教科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可是,连死也不是卑微的人所能大胆妄求的。时间像一个无聊的守狱者,不停地对我玩着黑白牌理。空间像一座大石磨,慢慢地磨,非得把人身上的血脂榨压竭尽,连最后一滴血水也不剩下时,才肯利落的扔掉。世界能亘古地拥有不乱的步伐,自然有一套残忍的守则和过滤的方式。生活是一个刽子手,刀刃上没有明天。
从水中析出。活塞能够在管口堵住的情况
下向下压说明水中有气体可以压缩。气体
确实可以溶解于水。
小资料
按照课文中介绍的方法,同学们也来做一 个验证气体溶解于水里的实验,用注射器 吸气水,推拉活塞、观察气体从水中析出 和溶解的实验
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我的实验 我的观察 我的分析
我的结论
用注射器抽取 有一些
了。
溶解于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从水中析出
我们从注射器的针管里可以清晰地看到气体 既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析出,能解释出 它的原理吗?请阅读课文中对话提示及一段 小资料。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与气压的大
小有关的。当气压增大时,气体的溶解能
力就增强;当气压减小时,气体的溶解能
力就减弱。推活塞时气压增大,气体溶解
到水里去了,拉活塞时气压减弱,气体就
当铁栅的声音落下,我知道,我再也无法出去。
趁生命最后的余光,再仔仔细细检视一点一滴,把鲜明生动的日子装进,把熟悉的面孔,熟悉的一言一语装进,把生活的扉页,撕下那页最重最钟爱的,也一并装入,自己要一遍又一遍地再读。把自己也最后装入,甘心在二十岁,收拾一切灿烂的结束。把微笑还给昨天,把孤单留给自己。
让懂的人懂。 让不懂的人不懂;
第十一课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4.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5.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6.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
1、学生观察
2、学生实验
3、总结
板书设计
液体之间的溶解记录表
作业设计
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2.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3.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
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1、开瓶器1、注射器1
3.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
4.组织学生实验: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5.汇报交流
1、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
3、学生记录
4、学生交流
三、延伸拓展
一、运用点: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
2.教师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调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1、意义先行:
水能溶解食盐,那食盐能一直溶解下去吗?
二、合作探究
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小学科学公开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和反思

小学科学公开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化能力)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化能力不同。
一些气体也简单溶化于水。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化能力。
进行气体溶化于水的实验。
感情、态度、价值观:在溶化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拟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化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化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化。
(教学打算)分组实验: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1、开瓶器1、注射器1。
(教学过程)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化能力。
1.学生观察:翻开桌上的纸包,说说了解里面是什么吗?2.教师提问:给20克的食盐和20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化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化能力强?3.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比照实验比拟公平?4.组织学生实验:提示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5.汇报交流:2.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化能力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
2.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化在饮料中的气体。
了解是些什么气体吗?3.学生实验:观察溶化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4.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渐渐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5.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6.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
拓展:怎样观察溶化在水中的空气?(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化能力)课后反思:(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化能力)我将它安排在这个单元的第三课时,而将(液体之间的溶化现象)安排在下一节。
因为我觉得这样更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过程。
这个单元的前两个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变化情况,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有些物质在水中可以溶化,有些物质在水中不可以溶化。
通过观察现象,学生了解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可以溶化,并形成了如何推断一种物质在水中是否溶化了的意识。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4课的内容。
学生在经历了固体、液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特征和过程后,逐渐内化形成有关“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将自然过渡到探究溶解能力的问题中来。
这节课主要由三块内容构成:1.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
制定合理的对比实验计划,严谨地进行操作,得出科学的结论。
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气体是可以溶解在水中的。
用加压的方法可以促进气体的溶解。
3.气体溶解的意义及应用。
认识气体溶解对生物生存的意义,感受用科学技术改善环境的意义。
学生通过前几课的学习,认识了固体、液体溶解的特征和过程。
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产生了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探究意愿。
然此课是学生初次接触对比实验,对控制变量这一研究方法是全陌生的,需要教师的细心引导。
对于气体能否溶解在水中,溶解能力受何因素影响,学生缺乏直观的感知,需借助实物,观察溶解变化过程,并观看动画视频解释,构建起相关概念。
在认识到气体溶解对生物生存的意义后,学生一定很希望能自制一个增氧泵来改善水族箱内的环境。
概念目标:1.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2. 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加压可以促进气体的溶解。
探究目标:1. 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 进行气体的溶解能力的探究活动。
态度目标:1.意识到细致地观察、公正地比较的重要性。
2.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观看增氧泵的制作过程,激发科技创作的热情,尝试用科学技术改善环境。
设计对比实验,公平地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加压的方法可以促进气体更多地溶解在水中。
分组实验准备:3g的小苏打定量勺一个、3g的食盐定量勺一个、小苏打一杯、食盐一杯、尺子2把、雪碧一杯、连橡皮塞的注射器2支、小烧杯一个。
教师演示准备:天平、气体溶解变化动画视频、自制增氧泵微视频、课件。
1课时课堂导入:谈话导入【教师引导】盐,我们很熟悉,它能溶解在水中。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学科科学备课教师雷田银授课时间第 _ 周月日教学内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目标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2.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讨论、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在上节课的实验中用到了我们身边容易找到的食盐、小苏打、粉笔末、沙子等。
大家发现,不管是在课堂上做实验,还是在家里的厨房做实验,像食盐、小苏打等这些物质,它们能够溶解在水中。
现在如果取一杯水,把食盐或小苏打放进水中,那么能溶解在这杯水中的食盐会多一些,还是小苏打会溶解的多一些?二、设计:1.现在请你说说看,你准备怎样做这个实验?(对比,用同样多的水中食盐和小苏打溶解量的多少来比较它们的溶解能力)2.这个对比实验怎样做才比较公平?哪些条件必须相同?(两杯水一样多、都要搅拌、每次分别加入的量要一样多、等第一份完全溶解了再加第二份、都不能再溶解时停止实验。
)怎样取50毫升水?怎样判断食盐或小苏打完全溶解了?3.你需要哪些实验材料?(水、食盐、小苏打、烧杯、搅拌棒)4.老师还为大家提供了小纸片,你认为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平均分)5.做实验,必须有记录,你打算怎样来记录?(PPT呈现实验记录:作业本第7页上半部分)6.你觉得我们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按照记录单中的要求,最后一份是否要计算?)7.怎样让老师知道你们组的实验已经完成了?(整理实验桌面、坐正、举手)三、实验:1.分组实验。
(PPT呈现温馨提示:声音小、须合作、效率高)2.交流讨论。
(要求:脚放平、背挺直、手臂重叠、眼看发言人)教后修改3.点评小结。
刚才张老师观察大家做实验,有很多孩子表现得非常自律、自觉!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和结论?(全班交流)科学家通过使用测试证实:通常情况下,20 ℃的水中,50毫升水能溶解约18克的食盐或约5克的小苏打。
教科版科学四上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一. 教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科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可能无法准确描述所观察到的情况,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能运用溶解能力的大小来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学会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沙子、食盐、糖、水、烧杯、玻璃棒等。
2.课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溶解能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进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溶解能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5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优秀教案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1、开瓶器1、注射器1。
教学过程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2.教师提问:给20克的食盐和20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3.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4.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5.汇报交流: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
2.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3.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4.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5.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6.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
(参考P10)拓展: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作业设计:填空题1、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一般水里有(),碳酸饮料中有()。
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或()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
2、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水听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进行呼吸的。
答案1 少量的氧气较多的二氧化碳加压化学方法2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氧气判断题1 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4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科版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很多固体物质都可以溶解于水,至于能溶解多少,溶解能力的大小并没有认识;对比实验,学生没接触过,如何使对比过程公平,需要教师的细心引导。
本课教材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探究在相同条件下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什么不同;二是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从教学实践来看,两部分如果都做深入探究,时间肯定不够,所以我做了一些微调,本节课主要探究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部分。
教学重点: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设计比较实验方案。
教学准备:每组准备:2个透明玻璃杯各装30毫升水、1根玻璃棒、食盐和小苏打各4小瓶、观察记录表1份。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样新物质,它叫小苏打。
谁能描述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2、小苏打溶解在水中吗?教师演示将一勺小苏打放到一杯水中并搅拌,观察溶解现象。
(小苏打溶解了)3、原来小苏打也能溶解在水中,我们知道食盐能溶解在水中,那这两种物质谁在水中的溶解得更多呢?(板书: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二、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猜测: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溶解溶解得更多?要求学生说一说猜测的依据是什么?明确水溶解得多,谁的溶解能力就更强。
2、制定实验方案:怎样证明你刚才猜测的是正确的呢?(实验验证)小组讨论:利用实验桌上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测。
汇报交流:找个别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结合多媒体共同完成实验方案。
引导学生注意相同条件:必须同样多的水,每次放同样多的食盐和小苏打,分别搅拌,并注意怎样做到这些。
在完成实验的同时要做好实验记录。
(课件出示)3、出示注意事项,开始小组实验,教师指导。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讲解

教学过程一、提出研究问题1、请一学生用气温计读出现时气温2、出示一杯清水,观察水的溶解教师提问:往这杯水里加1小勺盐,搅拌,会出现什么现象?(溶解)3、溶解是否是无限的教师提问:再加1小勺盐搅拌后,还会溶解吗?教师提问:一勺一勺不停地往里面放盐,逐一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教师提问:那么,这杯水到底能溶解多少食盐呢(学生猜测)4、提出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师提问:一定量的水--老师只给大家100毫升,它能溶解多少食盐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问题“100毫升水能溶多少食盐”(板书)。
二、制定研究计划(一)学生分小组讨论研究计划,教师巡视并指导教师提问: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有计划,我们应该制定怎样的研究计划呢?(ppt课件出示一张不完整的研究计划,简单介绍项目)请各组按照研究计划的各项内容讨论,并记录。
(二)实验步骤的设计1、各组汇报:谁说说你们的实验步骤的设计?①用杯子盛100毫升的水②用勺子盛一勺盐,刮平放进水里③用搅拌棒搅拌④等前一勺完全溶解,记录,再加下一勺搅拌,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3、教师重点交流:(边演示边交流)(1)统一一平勺盐的标准①反例演示教师取盐,用勺子取一小勺盐--这是一勺盐,用勺子取一满勺--这也一勺盐教师提问:这样盛可以吗?②规范操作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小棒,一边示范,指着刮过的一平勺盐,像这样的一勺盐,我们把它叫做一平勺盐,(2)等前一勺完全溶解,再加下一勺。
(3)怎样才算不能溶解?实验时,如果搅拌了很长时间,烧杯中还有盐,就说明我们的实验成功,可以停止实验了。
教师质疑:如果你们加到第8勺,搅拌了很长时间,盐也没完全溶解,你们说这杯水中最多溶解了多少食盐?(三)实验材料的准备1、学生通过步骤总结所有需要的实验材料教后修改。
教科版科学四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具体的实验操作和深入的思维训练,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物质溶解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
同时,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质溶解现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物质溶解的微观过程和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是一种物理变化。
2.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理解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如温度、搅拌等。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质溶解的概念,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难点: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如温度、搅拌等。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发现和总结物质溶解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食盐、糖、沙子、水、烧杯、搅拌棒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变化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物质变化的知识?它们有什么特点?”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观察结果,总结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例如:“同学们,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一些什么规律?”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如温度、搅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水50毫升,食盐和小苏打各20克,每2克一份事先水中,当某 一份未能溶解,那溶解的份数如何取舍?
物质 食盐 小苏打
50毫升水溶解物质的份数
溶解能力的比较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物质 食盐 小苏打 50毫升水溶解物质的份数 7—9份(约18克) 2—3份(约5克) 溶解能力的比较 食盐的溶解能力强
实验结果:
1、50毫升水里溶解了8份食盐,溶
解了2份小苏打,食盐的溶解能力强; 2、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 同的。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2、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3、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视频
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实验计划
实验主题: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较
我的猜测:……
实验类型:对比实验 相同条件:同样多的水、每份食盐和小苏打数量一样, 同时进行搅拌。
改变条件:分别放入食盐和小苏打
实验方法:每次加入水中的食盐和小苏打数量一样多, 等第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全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直到 不能溶解了,再进行比较。
启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 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拓展资料:
如何比较食盐、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度?
要比较食盐小苏打溶解能力大小需控制的变量为: 相同质量的溶剂 100g溶剂
达到饱和状态 相同温度 比较溶解的质量多少 单位(克)
小苏打
食盐、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度
碳酸氢钠
温度 ℃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16.4 溶解度克 9.6 10.35 11.1 11.9 12.7 13.55 14.45 15.4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猜猜:在水中食盐和小苏打谁的溶解能力强? 讨论:这个实验怎样做才比较公平?
实验名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目的: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小 实验材料:小苏打20克,分10份;食盐20克,分 10份;50毫升烧杯两个,玻璃棒。 实验步骤: 1、将两个烧杯内分别盛50毫升水,取一份食盐加 入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到完全溶解后,再加 入第二份食盐,继续搅拌。食盐再溶解后再加入 第三份食盐……直至食盐不能溶解为止。 2、按照同样的方法把小苏打一份份地加入到另一 个盛水的烧杯里,充分搅拌,当不能溶解时记录 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