淠史杭灌区信息网络建设及其发展思路

合集下载

走进淠史杭

走进淠史杭

走进淠史杭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二○○六年六月目录一、概述篇二、工程篇三、建设篇四、管理篇五、效益篇六、文化篇七、风物篇概述篇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和河南省东南部,横跨江淮两大流域,是淠河、史河、杭埠河三个毗邻灌区的总称,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水力发电、城市供水、航运和水产养殖等综合功能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受益范围涉及安徽、河南2省4市17个县区,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实灌面积1000万亩,区域人口1233万人,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

淠史杭工程以人间奇迹的创业历史享誉中外。

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安徽人民在经济极端困难、物资十分匮乏、技术设备落后的条件下,用十字镐、独轮车等简单工具,肩挑手抬,以建设时期每亩40多元的国家投资,建成的横贯皖中,纵横皖西的特大型灌区,创造了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

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刘伯承、李鹏、乔石、温家宝、曾庆红等先后来到灌区考察,美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的友人先后来到灌区观摩。

淠史杭工程以宏伟的灌排体系著称于世。

灌区以五大水库、三大渠首、2.5万公里七级固定渠道、6万多座各类渠系建筑物,以及1200多座中小型水库、21万多座塘堰组成的蓄、引、提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沟通淠河、史河、杭埠河三大水系,横跨江淮两大流域,实现了雨洪资源的科学利用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昔日赤地千里的贫脊之地变成了今天的鱼米之乡,被誉为新中国治水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淠史杭工程以强大的服务功能支持安徽奋力崛起。

淠史杭灌区控制面积1.4万平方公里,其中安徽省面积1.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1/10;耕地面积1160万亩,占全省1/6;有效灌溉面积1000万亩,占全省1/4;粮食产量占全省1/4;水稻产量占全省1/3,奠定了安徽粮食主产省的重要地位,促进了全省的粮食安全。

灌区优质的水源是1233万人的生命之源,是全省1/3国民经济发展的用水保障,是维持灌区良好生态的源头活水,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灌区现代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灌区现代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灌区现代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灌区现代化建设是指通过现代化技术和智能化手段,提升灌区管理效率和灌溉效益,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以下是关于灌区现代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1. 提升灌溉水利用效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优化灌溉制度,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灌溉设施的维护和更新,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转。

2. 推进智能化建设: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建立智能化灌区管理系统,实现远程监控、智能调度、精准灌溉等功能。

这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并确保灌溉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 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调度,合理配置和利用水资源。

同时,推进水权制度改革,建立水权交易市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灌区建设和运营。

4.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5.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灌区现代化建设的投入,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灌区建设和运营。

同时,建立健全的灌区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为灌区现代化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6. 培养专业人才:加强灌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才。

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于灌区现代化建设。

7.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

同时,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总之,灌区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提升灌溉水利用效率、推进智能化建设、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政策支持、培养专业人才以及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努力,可以加快灌区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淠史杭灌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探讨

淠史杭灌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探讨
进度 。
交 叉建筑物 , 又有水 闸、 放 水 涵 等 穿 堤 建 筑 物 ,灌 区工 程 施 工 条件 复 杂 , 建设工期紧, 施 工点 多 , 涉 及 专业 多 , 牵 涉范围广 , 因此极具多样性 、 风 险
性 和不 连续 性设 单 位 施 工 进 度 控 制 措 施
工 程 建 设 与 管 理
2 01 3 - 2 0 中 国水 利
淠史杭灌 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探讨
时兆 中
( 安徽 省 淠史杭 灌 区管理 总局 , 2 3 7 0 0 5 , 六 安) 关键 词 : 灌 区工程 ; 施 工进 度 ; 控 制 措施 ; 探讨 ; 淠史杭
中 图分类 号 : T V 5 l 1 文献 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0 — 1 1 2 3 ( 2 0 1 3 ) 2 0 — 0 0 3 9 — 0 2
预见 影 响 . 因 此 如 何 进 行 施 工 进 度
控 制 是 整 个 工 程 能 否 按 期 完 工 的
关键 。
条件 。
工程建 设 阶段 . 现 场 建 设 管 理
2 . 水闸施工的进度要求
史 河 灌 区 每 年 灌 溉 期 自 4月 中 旬 开 始到 8月 初 结 束 , 由于 史 河 总干
淠 河 总 干 渠 沿 线 渠 下 涵 工 程
施 工除受 水 文 、 气象、 地形 、 地 质 等
条 件限制 外 . 更 重 要 的 是 淠 河 总 干
行 踏 勘 .在 投 标 文 件 中 制 定 详 实 地
施 工 组 织 计 划 和 施 工 保 证 措 施 。 施
渠 承担 向合肥 市居 民供水 的任务 。 经测算 , 合肥市董铺 、 大 房 郢 两 大 水 库 在 达 到 设 计 库 容 且 没 有 有 效

淠史杭史河灌区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

淠史杭史河灌区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

淠史杭史河灌区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一、灌溉工程现状霍邱县属淠史杭史河灌区,有总干渠1条,干渠3条,支、斗、农、毛渠1593条,总长4643公里。

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22.3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76.9万亩。

境内有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323座,塘坝4.8万处,总蓄水量3.83亿立方米。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县先后利用商品粮基地建设、重点农水、以工代赈、黄淮海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外资、扶贫等项目资金对灌区工程进行了续建配套,兴建的各类水利工程在抗御水旱灾害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无疑是我县农业生产的命脉和源泉,也是未来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支撑。

二、工程效益分析(一)渠道工程:灌区干、支渠均在大跃进年代利用人工开挖,设计标准较低,延用至今,破烂不堪,引水不畅,耗水量大。

据多年灌溉资料,正常年份全县引水量在3-6亿立方米左右,但实际灌到田间不足50%,水资源浪费严重。

(二)蓄水工程:中型水库不同程度带病运行,不能按设计标准蓄水;小型水库基本都是病险库,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蓄水能力仅占设计蓄水量的60%左右;塘坝工程淤积严重,蓄水效益锐减,据调查,塘坝工程10年不清淤,蓄水量仅为初期的50%左右。

(三)建筑物工程:我县灌区配套工程本来就不尽完善,现有建筑物完好率不足40%,尤其黄淮海开发、外资、扶贫等项目配套的建筑物及泵站工程近年来损毁严重,控制运用能力下降,投资效益的发挥较低。

三、农业灌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自然因素导致水旱灾害频繁。

我县属北亚热带与暖湿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987.6毫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汛期较为集中,水稻栽插及壮黄期降雨较少。

另外年际间降水变化较大,丰枯不均。

建国以来,约10年一个周期发生较大旱灾,每遇大旱,中游减收,下游基本绝收。

(二)灌区工程与现行灌溉方式存在矛盾。

我县支渠及其以下渠道配套,多属计划经济时期规划并实施,如今包产到户,灌溉方式多为轮灌,致使上下游、左右岸用水矛盾日益突出。

淠史杭灌区水利自动化与现代化管理系统初探

淠史杭灌区水利自动化与现代化管理系统初探
维普资讯

淠史杭灌区水利自动化与坝代化管理系统初搽
梁 灿 忠
淠 史 杭 灌 区 是 建 国 以来 新 建 的 三
采 用 有 线 传 输 的 方 式 , 对 个 别 测 点 距
离较 远 或 受 地 形 限 制 等 情 况 , 可 采 用
该 系 统 主 要 由 两 分 系 统 和 网 络 与
修容易的特点。 2 经 济 原 则 、 本 系 统 设 计 应 在 保 证 系 统 功 能 的
网 以 5类 线 10 p 快 速 以 太 网 为 主 是 建设 灌 区现 代 化 工 程 成 功 的关 键 。 0 Mb s 干 网络 ,采 用 双 绞 线 进 行 星 型 连 接 实 现 。 网 络 中 心 则 通 过 ID S N专 线 连 通 lt t 实 现 灌 区 对 外 部 的 信 息 交 ne , me
2 系统 的 物 理 组 成 、 ( ) 控 类 设 备 1测
浮 子 式 光 电 水 位 传 感 器 ,工 业 控
块 。要 求 这 类 设 备 可 靠 性 高 , 干 扰 能 抗 力 强 , 据 交 换 简 单 等 。同 时 还 需 配 置 数
基 础 上 , 可 能 地 降 低 成 本 , 统 硬 件 换 。灌 区 其 他 管 理 分 局 等 局 域 网 则 经 制 计 算 机 和 远 程 智 能 数 据 采 / 模 尽 系 控 设 备 采 用 技 术 成 熟 、 用 方 便 、 护 简 路 由器与灌 区网络 中心连接 。 使 维
大 灌 区 之 一 随 着 2 世 纪 的到 来 ,计 l
数据库支撑环境组 成。 水 量 测 控 自动 化 系 统 :包 括 水 位
算 机 技 术 、 讯 技 术 、 息 技 术 、 公 无线 传输 方 式 。 通 信 办

淠史杭灌区

淠史杭灌区

淠史杭灌区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和河南省东南部,横跨江淮两大流域,是淠河、史河、杭埠河三个毗邻灌区的总称,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水力发电、城市供水、航运和水产养殖等综合功能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受益范围涉及安徽、河南2省4市17个县区,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实灌面积1000万亩,区域人口1330万人,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

淠史杭灌区以艰苦卓绝的创业历史享誉中外。

位于江淮分水岭两侧的特殊地形和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的气象条件,使历史上皖西皖中地区水灾频发。

在这片饱受水患的土地上,古代先哲们虽然创造了中国最古老的蓄水灌溉工程芍陂(今安丰塘)等工程,但并没有改变江淮分水岭地区十年九灾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安徽人民积极响应“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陆续兴建了拦蓄大别山区洪水的佛子岭、梅山、磨子潭、响洪甸、龙河口五大水库。

以此为主水源,建成了灌溉1000万亩的特大型淠史杭灌区。

从1958开工兴建至1972年基本建成通水的14年里,在经济极端困难、物资十分匮乏、技术设备落后的条件下,安徽人民用十字镐、独轮车等简单工具,肩挑手抬,以最高日上工人数达80万人、累计4亿工日的“人民战争”和建设时期每亩不足40元的国家投资,开挖了6亿立方米的土方量,建起了纵横皖西、横贯皖中的庞大灌溉系统,创造了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

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刘伯承、李鹏、乔石、温家宝、曾庆红等先后来到灌区考察,美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的友人先后来到灌区观摩。

淠史杭灌区以宏伟的灌排体系著称于世。

灌区以五大水库、三大渠首、2.5万公里七级固定渠道、6万多座各类渠系建筑物,以及1200多座中小型水库、21多万座塘堰组成的蓄、引、提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纵横交错在岗峦起伏的江淮大地上,沟通淠河、史河、杭埠河三大水系,横跨江淮两大流域,实现了雨洪资源的科学利用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昔日赤地千里的贫脊之地变成了今天的鱼米之乡,被誉为新中国治水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建立安徽省淠史杭灌区水权市场初探

建立安徽省淠史杭灌区水权市场初探
厅 、交通 厅 、淠 史杭 灌 管 理 总局 和 品 , 是经营性收费 , 改 变 了过 去 的事 业 2 . 水 资 源供 需 矛盾 加 剧 的必 然 产 物
不是福利供水。 此, 地、 市、 县政府 的负责人 等组成 , 为灌 性收费 的性质 ,
整个灌 区县区人平均水 资源 占有量
理模式是统一管理 、 条块结合 、 分级 负 进 行 分 配 , 主要 是 以行 政 手 段 配 置水 府 在 市 场 和 价 格 政 策 扭 曲 中 的 调 控 作
责。具体 就是 在全灌 区成立安徽 省淠 资源。在市场经济 的条件下 , 存在着许 用 ,为此必 须建立和完善 资源有 偿使用 第一, 现在的 “ 水 费” 性质是商 和 转 让 制 度 。 史 杭 灌 区 管理 委员 会 , 由省 农 委 、 水 利 多弊端 :
淠河 、 史河 、 杭埠河 个毗邻灌区组成 , 局隶属 省水利厅 ,各管理县区管理分 不能有效地调动节约 、 保护水资源的积极
覆盖 面 积 为 1 4 1 0 7 k m ,担 负 着 豫 皖两 局隶属各县 水行政主管部 门。六安 性。第 , 由于行政手段脱离了市场 的极 省 1 7个 县 ( 区) 的农 业 、 工 业 和居 民生 市 城 市 ] 矿、 自来 水企 业 供 水 , 由总 局 其灵敏 的反 馈机制 ,加之水 资源的特殊 活供 水 , 其 设计 灌 溉 面积 1 1 9 8万亩 , 有 与 氽 、 I 签 供 用 水 合 同提 供 供 水 。 向合 性 , 计 划 的盲 目和 失误 就 在所 难 免 。 第四 ,
史杭 灌 区 水量 分 配 方 案 》 ( 以 下 简 称 分
建 立 安 徽 省 淠 史 杭 灌 区 水 权 市 场 初 探
吴 寰

灌区建设工作推进方案

灌区建设工作推进方案

灌区建设工作推进方案1. 引言灌区建设是指通过灌溉设施的修建、改造等工程措施,提供农田灌溉水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方案旨在推进灌区建设工作,确保农田灌溉水源充足,提高农田灌溉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

2. 工作目标2.1 提高灌区建设水平,确保农田灌溉需求得到满足;2.2 优化灌区管理体制,提高灌溉效率;2.3 推动灌区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生态农业发展。

3. 主要任务3.1 完善灌区建设规划制定灌区建设规划,明确灌区建设的目标、范围、方向,确保合理利用水资源、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田灌溉水平。

3.2 加大灌溉设施建设力度按照规划要求,加大对灌区灌溉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确保灌溉设施的完备性和可靠性,提高农田灌溉效果。

3.3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并注重配套建设设施的维护与管理,确保节水设施发挥最大效益。

3.4 建立全面、有效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与灌区建设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与权责,加强对灌区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提高工作效率。

3.5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灌区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灌溉水源和农田受到污染,并积极推动灌区建设与生态农业发展相结合,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

4. 工作步骤4.1 制定灌区建设规划,包括确定灌区建设目标、范围、方向,编制详细设计方案等。

4.2 加大投入,加强对灌溉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更新陈旧设备设施,提高灌溉效果。

4.3 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开展科技示范,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4.4 加强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与权责,提高协同作战能力和绩效管理水平。

4.5 加强与环境保护部门的合作,建立灌区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机制,确保灌区建设与生态农业发展相互促进。

5. 工作保障5.1 加大财政投入,确保灌区建设资金的充足。

5.2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大对工程建设过程的监督力度,防止工程质量出现问题。

现代化灌区建设的思考

现代化灌区建设的思考

现代化灌区建设的思考郭永鑫摘㊀要:灌溉是我国农业用水的主要方式之一ꎬ灌区灌溉用水效率非常低ꎬ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ꎮ为解决这一问题ꎬ水利部门需要进行现代化灌区建设ꎬ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ꎬ推动灌区现代化建设的统一规划和管理ꎬ充分发挥灌区节水灌溉工程㊁管理服务体系㊁信息化建设㊁生态建设的优势ꎬ促进灌区现代化建设管理与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ꎮ关键词:现代化灌区建设ꎻ管理ꎻ发展要求一㊁现代化灌区建设管理措施(一)健全现代化管理与服务体系现代化管理理念㊁制度以及方法是确保现代化农业发展目标实现的关键ꎮ水利部门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现代化灌区工程ꎬ建立完善的灌区专管机构和社会服务组织ꎬ落实灌区现代化管理运行制度ꎬ采取三位一体的建管模式ꎬ通过大力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式ꎬ明确灌区工程的所有权㊁使用权以及管理主体和责任ꎬ才能将现代化灌区管理制度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ꎮ另外ꎬ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基层水利机构能力建设的力度ꎬ通过不同的渠道筹集现代化灌区建设管理的资金ꎮ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的力度ꎬ提高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的待遇ꎬ确保专业技术人员 招得来ꎬ留得住 ꎬ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引领作用ꎬ以确保灌区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高效开展ꎮ(二)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在现代化灌区建设管理的实际工作中ꎬ需要积极采用现代化的运行方式ꎬ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ꎮ实现灌区现代化建设ꎬ需要采用现代化的手段ꎮ在灌区建设中应采用信息化技术ꎬ可以更加精准地监测水位情况㊁快速传递重要信息ꎮ遇到突发事件时ꎬ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处理ꎬ实现对灌区内降水进行自动调节ꎬ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灌区工程事故的发生ꎬ起到防洪抗旱的作用ꎮ在灌区建设中采用信息化技术ꎬ可以实现数据资源共享ꎬ加速灌区现代化建设ꎮ(三)重视水生态以及水环境现代化灌区建设工作的开展为灌区生态环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ꎮ在开展现代化灌区建设管理工作中ꎬ不仅要做好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ꎬ同时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ꎬ加大水资源论证与水土平衡分析工作的力度ꎬ合理控制地下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ꎬ避免因为地下水的过度开采ꎬ影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ꎮ此外ꎬ在进行灌区现代化建设工作中ꎬ必须充分重视施工材料与工程机械设备的生态环保性能ꎬ做好工程施工与当地施工环节之间的协调工作ꎬ在满足工程建设功能的前提下ꎬ尽可能地选择环保性能优良的施工材料ꎮ灌区现代化建设工程完成后ꎬ相关部门还应及时将灌区纳入灌溉水质的监测体系中ꎬ针对长期使用污水灌溉造成的土壤污染以及威胁农产品质量的问题ꎬ应该通过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方式ꎬ确保灌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发展ꎮ(四)加大维修养护资金投入在现代化灌区建设管理工作中ꎬ维修养护工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ꎬ为了保证灌区能够正常运行ꎬ必须做好维修养护工作ꎬ加大在这部分工作中的资金投入ꎬ保证维修养护工作有充足的资金支持ꎬ对灌区的设施与设备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维修ꎬ并做好日常养护工作ꎬ保证灌区能够长期正常运行ꎮ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ꎬ就会对灌区维护保养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ꎬ相关措施无法实施到位ꎬ导致灌区设施无法正常运行ꎮ二㊁现代化灌区建设的发展要求(一)灌区与农村同步发展灌区建设需要与农村建设同步进行ꎬ在进行现代化灌区建设的过程中ꎬ需要采取必要的水资源保护措施ꎬ避免对水资源造成污染ꎬ避免对农村的生活与生产造成不利影响ꎮ与此同时ꎬ对于农村地区存在的生活污水与垃圾随意排放的现象ꎬ应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ꎬ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ꎬ促进灌区与农村同步发展的实现ꎮ(二)与现代化农业共同发展现代化灌区建设与现代化农业协同发展能达到更好的效果ꎮ促进现代化灌区建设ꎬ必须对农业进行现代化管理ꎮ针对不同的地区㊁不同的土壤条件ꎬ种植不同的农作物ꎮ统筹规划农作物种植种类ꎬ实现对土地的规模化管理ꎮ在农业发展中ꎬ从种植到加工都应符合现代化发展趋势ꎬ比如在农作物耕种和收获时采用现代化机械㊁对农产品实现就地加工等ꎮ把农业发展成为现代化农业ꎬ有助于形成现代化灌区农业ꎮ(三)满足现代化灌区建设标准现代化灌区建设的标准是影响建设质量㊁运行管理水平以及灌区作用的关键因素ꎮ因此ꎬ灌区建设必须满足现代化灌区建设标准ꎬ保证灌区建设的质量与先进性ꎮ在以往的灌区建设中ꎬ由于受到建设资金等方面因素的限制ꎬ大部分灌区骨干渠道的混凝土衬砌厚度只有5~8cmꎬ明显低于其他行业的标准ꎬ对工程建设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ꎬ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ꎬ导致后期的维护保养难度增大ꎮ与此同时ꎬ渠顶检查道的建设标准偏低ꎬ工作条件较差ꎬ增加了渠道管护工作的难度ꎮ此外ꎬ渠道的绿化存在严重的不足ꎬ无法满足绿色灌区㊁生态灌区的标准ꎬ无法满足现代化灌区的要求ꎮ只有妥善解决这些问题ꎬ才能满足现代化灌区建设标准要求ꎮ三㊁结语灌区现代化建设管理与粮食安全㊁水安全等因素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ꎮ因此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ꎬ推动灌区现代化建设的统一规划和管理ꎬ充分发挥灌区节水灌溉工程㊁管理服务体系㊁信息化建设㊁生态建设的优势ꎬ促进灌区现代化建设管理与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ꎬ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ꎮ参考文献:[1]张源.加快信息化建设ꎬ推动灌区现代化进程[J].居舍ꎬ2019(33).[2]姜明梁ꎬ邓忠.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ꎬ2019(10).作者简介:郭永鑫ꎬ河北省石津灌区事务中心ꎮ47。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情况与构想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情况与构想
目前 灌 区 各 类 管 理 人 员 共 88 0人 ,在 职 正 式 职 工 53 1 1 8 人 , 大 大 超 过 定 编 人 数 .由 于 政 事 不 分 , 理 单 位 与 政 府 部 门 已 管 同 吃 “ 锅 饭 ” 不 能 自我 约 束 , 乏 有 效 监 管 ; 县 ( ) 管 单 一 , 缺 各 区 水 位人事权 在当地政 府 , 从控 制所进人 员的数 量 、 质 和能力 , 无 素 导 致 灌 区人 员 急 速 膨 胀 .水 管 单 位 事 业 定 位 不 明 、 权 责 不 清 , 产 不 能 独 立 核 算 , 权 动 支 水 费 , 费 常 被 挪 作 它 用 , 使 水 管 单 无 水 致 位 无 力进 行 必要 的 工 程 养 护 . 213 水 费标 准低 于 成 本 , 收 率低 .. 实 目前 不 但 水 价 偏 低 , 且 收 费 田 亩 不 实 , 门 自行 减 免 , 而 部 层
位 , 以成 为 独 立 经 营 的社 会 化 服 务 主 体 , 缺 乏 科 学 严 格 的 考 难 又 核 监 督 和 激 励 约 束 机 制 ,缺 少 追 求 管 理 绩 效 的 外 在 压 力 和 内 在
动力.
212 灌 区县 水 管 单位 政 事 不 分 , 员严 重 超 编 .- 人
万 , 中 农 业 人 口 9 5万 史 杭 灌 区 g
的 兴 建 , 高 了灌 区 的 耕 地 率 、 田 率 , 食 产 量 大 幅 度 提 高 , 提 水 粮 改 变 了 因 缺 水 而 造 成 的贫 困 面貌 ; 区还 向合 肥 、 安 等 市 提 供 了 灌 六 优 质 水 源 , 进 了城 市 经 济 的 发 展 ; 区 水 力 发 电 、 产 养 殖 、 促 灌 水 交 通 航运 等 综 合 利 用 效 益 也 得 到 了较 大 的 发 挥 . 随 着 灌 区 逐 步 兴 建 和 效 益 的扩 大 ,灌 区 管 理 体 制 也 经 历 了

淠史杭灌区计量与水管理系统建设探讨

淠史杭灌区计量与水管理系统建设探讨
准 确 地 获 得 水 流 的 各 项 特 征 指 标 和 灌 区 灌 溉 管 理 所
高 灌 区 总 调 中心 业 务 处 理 、综 合 监 控 的 水 平 和 工 作
效 率 , 以 满 足 水 量 实 时 调 度 的需 要 。
需 的 其 他 信 息 ,使 得 用 水 调 度 大 多 凭 经 验 进 行 ,大
息 的采集 。 ( ) 充 分 利 用 所 建 成 网 络 或 公 网 , 提 供 水 情 2 能
信 息 、 水 质 信 息 、引 水 信 息 , 以及 与 水 量 有 关 的 特 征资料 和其他 信 息 。
( ) 面 矢 量 化 水 利 工 程 ,制 作 完 整 的 灌 区 渠 3 全 道 分 布 和 水 利 工 程 分 布 图 ,并 实 时 更 新 维 护 相 关 工

建 设 目标
通 过 建 设 灌 区 计 量 与 水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 可 达 到
图 1 系 统 组成
如 下 目标 :
收稿 1期 :2 1 -9O 5 1 02 0 - 1 作者 简 介 :陆 继 平 (9 9 ) 16 一 ,男 ,安徽 枞 阳人 ,工 程 师 ,副 主任 。
( ) 成 干 渠 各 个 分 水 点 ( 门 ) 水 情 实 时 信 1完 闸 的

水利发展研究
2 1 1 0 2・0
4 实 时 监 测
实 时监 测 子 系 统 为灌 区各 级 部 门 管 理 值 班 人 员 提 供 实 时水 情 监 测 、供 水 监 测 、视 频 监 测 等 相 关 信 息 ,
多 数 灌 区 不 能 动 态 制 定 用 水 计 划 ,无 法 适 应 水 情 、 作 物 种 植 结 构 等 的 变 化 情 况 , 不 可 避 免 地 造 成 一 些 无 效 放 水 。 因 此 , 需 要 加 大 自动 化 监 测 力 度 , 以 各

淠史杭灌区续建改造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的实践

淠史杭灌区续建改造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的实践
文 明 理 念 引 领 灌 区 建 设 .以 信 息 化
从 1 9 9 6年 起 .淠 史 杭 灌 区开 始
促 进 传 统 管 理 方 式 升 级 .展 示 现 代
管 理 形 象 .以 水 文 化 内涵 提 升 工 程
年. 在 总 体 规 划 的 同时 , 编制 了灌 区 信 息化 和 管理 设 施 专项 规 划 . 并 加 快 编 制灌 区水 土保 持 和环 境 保护 规 划 .
淠史 杭灌 区按 照 “ 水 利 安徽 ” 的
战 略部 署 . 抓住 加 大 大 型灌 区 续建 改 造 投 入 的机 遇 . 科 学 推 进灌 区建 设 的
顶 层设计
组 织 编制 了 《 淠 史 杭 总局 “ 十二五” 发
发挥 最大效 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安 徽 省淠 史 杭 灌 区续 建 配 1 . 以生态 、 智慧 、 魅 力灌 区的 理 展 规 划 》 套 与 节水 改 造 工 程 2 0 1 1 —2 0 2 0年 实 念 引领灌区建设

品位 , 加快建 设生 态 、 智慧、 魅 力 的
现代 淠 史 杭
2 . 以适 度超前 的规 划布局 灌 区
建设
更加 注 重 从 宏观 层 面 、 制 度 层 面

科 学 规 划 灌 区建 设
上解 决 建设 发 展 中 的 问题 . 用 超越 行 业 、超 越 地 域 的眼 光 来 规 划 发 展 蓝 图。在 水利 部 批 复 《 安 徽 省淠 史杭 灌 区续 建 配套 与节 水改 造 规 划报 告 》 的
动 了淠 河 、 史河 、 杭 埠 河 三 大 灌 区可
和 河南 省的东 南部 , 是 以防洪 、 灌 溉 为

2024灌区管理处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4灌区管理处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4灌区管理处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2024年上半年,我作为灌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紧密围绕着“提高灌区管理水平,促进农田灌溉效益”的工作目标,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过去的半年里,我们坚持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创新发展,充分发挥灌区管理处的作用,推动了灌区管理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内容及成果:1. 提高灌溉设施的管理水平在设施管理方面,我们注重保养维修,及时排查各类隐患,并做好维修计划,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同时,积极推动设施升级改造工程,改善设施的使用性能和效率,提高整个灌区的灌溉能力。

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灌溉设施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2. 推进灌区水资源管理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我们加大了用水计划的编制力度,严格按照计划管理用水量,对违规使用水资源的行为进行了及时的查处和处理。

同时,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调度,确保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通过我们的努力,有效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了农田的灌溉需求。

3. 加强农田灌溉技术指导我们积极开展了农田灌溉技术指导工作,通过制定技术规范和操作手册,为农民提供科学、有效的灌溉方法。

组织开展了农田灌溉培训班,加强了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对灌溉操作的认识和能力。

通过我们的努力,农田灌溉技术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4. 做好灌区环境保护工作我们注重灌区环境的保护工作,制定了环境监测计划,并定期对灌区的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

加强对灌区内农业化学品的管理,严禁违规使用和排放。

组织开展了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农民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我们的努力,灌区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

5. 推动灌区管理信息化建设我们积极推动了灌区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了灌区管理信息系统,统一管理和维护了相关信息。

通过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对灌溉设施、用水情况、环境监测等数据的精确管理和分析,为灌区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 灌区管理能力不足,需加强管理团队建设,培养专业化的管理人员。

浅谈痹史杭灌区专用通信网建设

浅谈痹史杭灌区专用通信网建设

41有线 通信 方式 .
灌 区 整 个 站 点 用 有 线 连 接 , 特 点 是 建 设 周 期 长 . 用 其 费 大, 通信 线路 易受 恶劣 气 候 和 人 为 因素 影 响 以设 计 使 用 寿 命 2 年计 , 护 费 用 比无 线 通 信 系 统 投 资 的 总 和 信 特 点
灌 区通 信 系统 的主 要 任务 是对 防讯 指 挥 系统 的 支持 , 提 供行政 管理 、 情 、 情 、 情 和配 水调 度等语 音信息 , 水 工 旱 提 供 传 输 图 像 、 据 的传 递 通 道 水 利 通 信 不 同于 其 他 行 业 数 但
通 信 , 具 有 如下特 点 : 它
2 灌 区通 信 现状
灌 区 自1 5 年 兴建 以来就 一 直致 力于 建设 自己的专 用通 98
信 网络 , 受 当时科 技 等 因素 的 局 限 , 用 的 是架 空 明线 、 但 采 人
工 交换 、 石 电话 方 式 的 有 线 专 用 通 信 网 , 合 投 资 大 , 磁 综 效 益 低下 , 靠 性 差 。 过 30 年 的 运 行 , 路 已严 重 老 化 , 可 经 余 线 大部 分 线 路 已 报 废 , 使 灌 区通 信 处 于 瘫 痪 状 态 , 致 通信 严 重 不 畅 一 此 , 区 在 2 世 纪 8 年 代 后 期 , 后 在 几 个 重 要 的 为 灌 0 0 先
枢纽 ,3 0 多 条 各级 渠 道 ,0 0 10 0 1 0 多座 中小 型水 库 以及 数 十处
外 水 补 给站 , 耕地 总面 积 约 占全省 耕 地 的 16, / 在安 徽 社 会经
济发 展 中 占有重 要 战略 地 位 。
目前 灌 区 管 理仍 停 留在 比较 原 始 粗 放 的状 况 , 情 、 雨 水 情 、 汛情 的采 集 和 水 量 的调 配 均 为人 工 动 作 , 溉 信 息 的 时 灌 效 性 和调 度 的灵 敏性 较 差 , 水效 益 低 下 , 浪 费严 重 , 供 水 在

灌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灌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第19卷第2期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19No.22019年6月JOURNAL OF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ELECTRIC POWERJul.2019灌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分析马 丹(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安徽六安 237005)摘 要:文章结合实践经验,分析了灌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出了加强项目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灌区;项目管理;重点;难点DOI:10.3969/j.issn.1671-6221.2019.02.010中图分类号:S2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21(2019)02-0032-03Analysis of the emphasis and difficultiesof irrigation area projects managementMA Dan(Pishhang Irrigation District Administration,Lu’an 237005,China)Abstract:The emphasis and difficulties of irrigation area projects management are analyzed,the meas-ures for strengthening the project management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irrigation area;project management;emphasis;difficulties淠史杭灌区已运行60多年,由于灌区工程存在设计标准不高、配套不够系统、设施设备老化、险工险段较多等问题。

根据水利部、安徽省水利厅相关文件精神,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刻不容缓。

1 灌区项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淠史杭灌区项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如下:(1)项目前期规划设计。

智慧灌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慧灌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模型( DEM) 、路网数据等ꎻ实时数据由传感器通
过互联网接入系统ꎬ经过数据总线加工后进入本
系统ꎬ为系统提供实时数据ꎮ
管理系统建设时建设遵循 SOA 体系结构ꎬ系
统平台设计充分考虑数据的存储、数据处理、数据
应用和服务的各方面需求ꎬ利用扩展和封装的 ha ̄
doop 平台分布式文件管理和离线情况下的海量
水资源管理是智慧灌区管理系统的核心内
容ꎮ 为实现对用水过程的全程监控ꎬ加强对水资
135
源的管理、控制ꎬ系统在具有传统的渠道计量功能
的同时ꎬ增加了水质检测功能ꎬ并创新性地使用了
【 摘 要】 针对传统灌区管理手段落后、自动化水平低、信息化设备缺失、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的缺点ꎬ本文设计
了一套智慧灌区管理系统ꎮ 系统包含水资源管理模块、监控预警模块、防汛抗旱模块和运维管理模块ꎮ 系统通过引入物
联网、云平台和人工智能等技术ꎬ促进了灌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ꎬ有效利用ꎬ提高了灌区管理水平ꎬ保障了灌区的可持续
整个系统分为数据采集层、传输层、硬件层、软件
∗ 基金项目: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 重大科技专项) ( 编号:2018GZ0094) ꎻ新疆自治区科技援疆计划项目( 编号:2019E0214) ꎮ
134
罗朝传ꎬ代伟嵩ꎬ肖 熊ꎬ肖慧宇ꎬ赵成萍:智慧灌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19 No 6
层、门户层 5 层ꎮ 其中ꎬ数据采集层是信息管理平
2019 No 6
133
四 川 水 利
智慧灌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罗朝传3 ꎬ代伟嵩2 ꎬ肖 熊1 ꎬ肖慧宇1 ꎬ赵成萍2ꎬ3
(1 成都市万江港利科技有限公司ꎬ成都ꎬ610015ꎬ
2 四川大学智能控制研究所ꎬ成都ꎬ610065ꎬ

浅谈淠史杭灌区光缆线路建设和维护

浅谈淠史杭灌区光缆线路建设和维护

浅谈淠史杭灌区光缆线路建设和维护作者:陈小军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09期[摘要]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和河南省东南部,横跨江淮两大流域,是淠河、史河、杭埠河三个毗邻灌区的总称,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

灌区渠道长,覆盖面积广,信息站点多而分散,为连接各重要信息站点,提供通信保障,满足总局信息中心站和其他信息站点之间的数据、图像、声音传输需求,需要自建灌区专用信息传输网。

光缆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做好光缆线路的建设和维护,才能保证灌区通信畅通。

[关键词]光缆线路建设;直埋施工;光缆线路维护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9-0310-02一、灌区光缆传输线路的建设灌区光缆传输线路主要是沿着淠河、史河、杭埠河三条干渠渠道敷设的光缆线路。

淠河干渠光缆线路从淠河总干渠渠首横排头管理处至三十铺分局,并准备继续向合肥方向铺设光缆线路,连接将军岭管理处。

史河干渠光缆线路从史河调度大楼分别至红石嘴管理处、普荫寺管理段、看花楼管理段。

杭埠河干渠光缆线路从柏家岗管理段分别至杜店管理段和界牌管理段。

三条干渠的光缆线路通过公网与淠史杭总局信息中心机房建立连接,组成灌区的信息传输网。

灌区光缆线路敷设的方式主要为直埋入地,在不易直埋的地方采用杆上架空的方式。

灌区光缆选择24芯单模铠装光缆,单模光缆适合远距离传输,铠装光缆在外皮里面有一层金属铠,使里面纤芯受到保护,有抗强压抗拉伸功能,适合直埋入地。

直埋光缆的施工要点(1)开沟,光缆沟底宽30~40cm,采用机械开挖,在机械无法开挖的地方用人工开挖作为辅助方法。

同时敷设的光缆不得交叉、重叠,两直线段上的光缆沟要求越直越好,直线上遇有障碍物时可以绕开,但绕开障碍物后应回到原来直线上,转弯段的弯曲半径不小于20cm。

遇有石质区域,采用风镐开挖,特别坚硬的区段采用打眼爆破的方法。

光缆敷设在坡度大于20度,坡长大于330m时,宜采用S型敷设或按设计要求的措施处理。

灌区用水调度的知识图谱模型构建——以淠史杭灌区瓦西干渠灌域为例

灌区用水调度的知识图谱模型构建——以淠史杭灌区瓦西干渠灌域为例

2023年11月 灌溉排水学报第42卷 第11期Nov. 2023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No.11 Vol.42112文章编号:1672 - 3317(2023)11 - 0112 - 09灌区用水调度的知识图谱模型构建——以淠史杭灌区瓦西干渠灌域为例苏 楠1,章少辉1,2*,白美健1,2,张宝忠1,2(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2.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8)摘 要:【目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全新的自适应学习视角为灌区智慧化建设带来了异于传统的研究范式,迄今已有众多智能算法与技术应用于灌区用水调度决策研究中,但已有成果缺乏便利性和易操作性,无法真正落地。

【方法】为此,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人工智能技术中的随机森林和BP 神经网络模型,发现融合SHAP (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 ,SHAP )方法的随机森林模型具有更优的灌区用水调度预测效果。

在此基础上,基于历史实测数据将灌区用水调度变量划分为不同梯度,表征出9.82×1011组用水调度场景样本,并采用预先训练的随机森林模型获得了各样本对应的调度流量预测值,由此形成了灌区用水调度场景与调度流量值之间映射关系的基础数据库,即在现有调度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机器学习模型丰富和加密了调度场景,得到了能实现基本覆盖现实调度场景的调度场景库。

基于该场景数据库,利用Neo4j 图形库构建出淠史杭灌区用水调度流量预测值知识图谱模型。

【结果】利用该图谱模型,灌区用水调度管理人员仅需确认目标调度场景中各调度变量在知识图谱模型中的近似梯度值,即可检索获得调度流量预测值。

【结论】经应用验证表明,由该知识图谱模型获得的调度流量预测值误差在淠史杭灌区用水管理人员的经验认知范围内,且可实现调度流量值的实时检索。

关 键 词:淠史杭灌区;用水调度;机器学习;SHAP 方法;知识图谱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3522/ki.ggps.2023047 OSID : 苏楠, 章少辉, 白美健, 等. 灌区用水调度的知识图谱模型构建:以淠史杭灌区瓦西干渠灌域为例[J]. 灌溉排水学报, 2023, 42(11): 112-120.SU Nan, ZHANG Shaohui, BAI Meijian, et al.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Graph Model for Irrigation Water Scheduling[J]. 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2023, 42(11): 112-120.0 引 言【研究意义】灌区作为国家水网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合理的用水调度对于工程的高效安全运行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条例-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条例-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条例正文:----------------------------------------------------------------------------------------------------------------------------------------------------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条例(2019年5月24日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根据2021年3月26日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三章工程管理与保护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章调度与供水第六章用水与节水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淠史杭灌区的管理和保护,保障灌区的正常运行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灌区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灌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灌区的规划、建设、管理、保护、供水、用水等活动。

本条例所称淠史杭灌区(以下简称灌区)是指本省行政区域内利用灌区工程供水的受益区域,包括淠河灌区、史河灌区、杭埠河灌区。

灌区工程是指渠首枢纽(横排头、红石嘴)、进水闸(梅岭、牛角冲)及其以下引水、输水、蓄水、提水、排水工程和各类配套设施。

第三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灌区管理工作的领导,统筹解决灌区建设、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灌区内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灌区管理和保护工作的领导,加大经费投入,保障灌区工程的安全,组织有关部门、单位推进灌区信息化建设,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第四条灌区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部门是灌区的主管部门,其所属的灌区工程管理单位(以下简称省灌区工程管理单位)承担相关具体管理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值较为台理。
3 3 如果所选择的实际地震记录与输入地震的要求有某 . 些不符, 可作如下修正 : 3 3 l 强度修正。将地震波的加速度峰值及所有的离散 .
点 都 按 比 例 放 大 或 缩 小 以 满足 场 地 的烈 度 要 求 。 3 3 2 滤 波 修 正 。 按 要求 设 计 滤 波 器 , 地 震 波 进 行 时 . 可 对
的 人 工 地 震 渡作 为输 入计 算 结 果 较 为安 全 ■
改变 , 使波 形的主要周期和场地卓越周期一致, 然而 , 在改

唑 :
维普资讯
2 规 划 总 体 发 展 思 路
淠 史杭 灌区信息发展 总体 思路应是开发 和利用各种 水利信息资源,建设和完善水 利信 息阿络 , 推进 电子信息 技术的应用 , 加快办公 自动化进程 , 培养信息人才 , 构筑信 息化体系且符合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 保证技 术先进 眭。 它的信息网络建设不同于其他行业 , 主要存在远端监
域或频域的滤波修正。 这样修正的地震 资料不仅 越周期 满足要求 , 功率谱的形状和面袒也可控 制
3 3 3 卓 越 周 期 修 正 。将 地 震 波 的结果与振 型分解反应谱 法计 算结 果误 差应控制在 + 0 2 %以内、一般来说 、 采用拟台设计反应谱
维普资讯
陆继平


( 安徽 省淠史杭灌 区管理总局通信 站
【 摘
六安 2 7 0 ) 3 0 5
要l 本文主要探讨 了淠史杭灌 区信息化建设 的必要性 、 总体 发展 思路 和建 立信 息网络的 总体原则 、 目标以厦当前建设 建设 发展 人才 数据、 图像组成 的水利专业信息。
影 响
4 3 最大包络值法。从选用的多条地震波的反应结果中 求得其外包络 ( 即最大值 )作 为外 力加 在结构上进行 内力 , 计算 , 求出构件的配筋 , 这个方法求出的配筋值最大
5 结 束 语
5 1 用于时程分析法的输入地震加速 度记录对计算结果 有很大影 响。宜按烈度 、 近震或远震场地类别和结构基本 周期 等参数选择 52 每 次可 采用 3 . 条实 际地震记 录。如有必要 另加一 条 拟台建筑 场地设计反应谱 的人工地震渡 , 计算结果取平均
4 2 平均反应值法 根据选用的多条地震反应结果的平 均值求得相应外力 , 加在结 构上进行 内力计算 , 求出构件 的配筋 , 然后与振型分解法 或底 部剪力法 的计算配筋作对
比 , 对 构 件 的 配 筋 作适 当调 整 :
的功率谱密度 函数与上面得到的土壤特性相一 致, 不仅 要 求 主要周期要尽可能地接近场地的土壤卓越周 期, 还要力 求使 该波形的功率谱 密度函数的形状 与场地土特性相吻 台, 别是在低于结构基本频率那部分频率区域的功率谱 特 需尽可能 一致 , 部分功率谱将对结构弹塑性反应起主要 这
矩 1 则 对 该 层 的 配 筋予 以调 整 , 当加 大 : , 适
工地震渡 , 并确定持续时同。这些 资料可 从全 国地震区
划图或更细致的地震地质报告中得到。
毫无疑问,得到越多越准确的上述 资料 , 其确定的输
入 地 震 渡 就 越 合 理 3 2 选 择 实 际 地 震 记 录 或 产 生 人 工 地 震 渡 . 选 择 过 程 中 首 先 要 注 意 的 是 实 际记 录 或 人 _l 震 波 l 地
4 时程分析计算的处理
对 时程 分 析 计 算 结 果 的 处 理 , 目前 国 内 尚 未 提 出 明确 的方 法 。 下 介 绍 3 方 法 供 设 计 人 员 参 考 。 种
4 1 经验判断法 。 这是 目前国内常用的一种方法 。 即将时 程分折和振 型分解法或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果进行 比较。 如 果某一楼层振型分解 法 f 嚆部剪力洼)计算所得的层 剪 或 力 ( 或弯矩)明显小于时程分析结 果所得 的层 剪力 ( 或弯
3 l 确定场地的预测地震, 根据需要应尽力得到下述资料:
3 1 1 预测 地 震 烈 度或 地 震 强 度 的 参 数 。 . 3 12 该 地 区或 附近 的地 震 历 史 。 .
变离散步长的同时也将改变地震渡的频谱 特性 , 在弹塑性 反应 中有时会产生不安全的后果。因此, 修正 的幅度不宜 过大 , 在结构构件进人塑性的程度较大时最好 不用 此种办
控 点 多 而 分 散 , 站 点 交 通 不 便 , 郭环 境 较 为 恶 劣 ,殳 各 外 备 管 理 维 护 困 难 , 设 备 快 速 处 理 能 力 、 争 眭 、 靠 要 求 对 安 可 高 及 人 员 的 网 络 专 业 性 不 强 等 特 点 因此 . 息 网络 建 信 设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 2 长远 目标 与近 期 目标 相 结 合 , 筹 规 划 , 期 实 施 . I 统 分 急用先建 , 步推进。 逐 22 全面 规划 , 一 标 准 , 同 建设 , 分发 挥 相 关 用 水 统 共 充
法。
3 13 场地的土壤类 别、 . 卓越周期或反应谱 这些资料可 用来产生模拟标准 反应谱 、 场地反应谱或其它符合场地特 性的人工地震渡。 场地反 直谱通常 由地震危险性分析小区 划分得到。
3 1 4 预 测 地 震 的 震 源 参 数 、震 中距 和 场 地 土 特 灶的 人 ..
水 情 、 量 参 数 、 星 云 图 、 门状 态 、 水 卫 闸 水工 程 、 旱 灾 情等 汛
要内容。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 , 能充分开发应用与水有关 的信息资源 , 直接为防汛抗旱 、 水资源的开发 、 利用、 配置 、 节约 、 保护等综台管理决策服务,提高水及水工程的科学 管理水平。
灌 区 信 息 化 建 设 是 灌 区现 代 化 建 设 的 基 本 标 志 和 重
的任 务 。
I 键词 ] 史杭 灌区 信 息网络 关 淠
1 前 言
水利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 由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 术相结台的信息技术, 在水利行业 得到推广 和应用 。水利 信息主要有两大方面 : 是由人事 、 务、 一 财 人才 、 政务 、 经 济、 文献、 办公 自动化等组成 的行政管理信息 ; 二是由各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