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糖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红糖简介

义乌“红糖之乡”的名声传扬已久。红糖又名义乌青,色泽嫩黄而略带青色,质地松软,散似细沙,纯洁无渣,甘甜味鲜,清香可口。义乌红糖制作技艺正式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红糖内含人体所需要的铁、锰、锌等微量元素。此外,还含有胡萝卜素、核黄素和烟酸等成分。其有舒筋活血、驱寒去湿、暖胃强身诸多功效。产妇食之,能恢复元气,丰富乳汁。患急性肝炎的病人,适当服食红糖,能减少体内蛋白质消耗,使肝细胞得到再生。

二.红糖历史

据义乌县志记载,义乌的种蔗制糖历史已有400余年了。清顺治年间,佛堂燕里村人贾惟承首先从温州引进种蔗制糖之法,燕里村是义乌“甜蜜事业”的发源地。在清朝乾隆时期,义乌人就以红糖制成姜糖,换取鸡毛等形式,摇着拨浪鼓走四方闯市场。后来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鸡毛换糖”文化,这也是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做了一定的铺垫。上世纪初,糖蔗区以佛堂、义亭为主,30年代开始逐渐扩大,遍布全县。种蔗制糖的最盛时期是民国35年(1946年),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居全省首位,成为省重点产糖区。每年冬至前后,大批的甘蔗成熟了,一眼望去真的是甘蔗林青纱帐。到处是糖蔗,村村镇镇的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糖香。民国18年(1929年),义乌黄培记号生产的红糖在西湖博览会上,就荣获特等奖,义乌青红糖从此名声大振,为义乌著名的大宗土产品。

三.红糖加工方法

义乌红糖传统的加工方法,是用牛拉木车绞蔗汁,用柴烧铁锅煎熬制糖。二十世纪60年代以前,榨糖水的工具是牛拉糖车,即木车牛力绞糖。两个硬木滚筒,直径约60公分,长约120公分,滚筒上端做成两个合缝的齿轮状,一根长长的杠杆,在牛的牵引下同时转动。糖蔗从两个木滚筒的中间间隙喂进去,随着滚筒的不断转动,压碎了糖梗,糖水就绞了出来,沿着水槽流入糖缸。如今已经是机械化的榨糖机榨糖,但人们还是习惯地称为“绞糖”。熬糖也叫“煎砂糖”。绞出的糖水,倒入锅中煎熬,才能变成红糖。这是一道制作红糖必经的工序,仍然保持传统的工艺制作。

一字排开的五六口糖锅,直径依次由大到小。绞出的糖水先把它放入第一口最大的锅中烧煮。烧开的糖水,会起一层厚厚的糖沫,这层起浮的沫,必须用兜子捞干净才行,否则会影响糖的质量,尤其是会影响糖的色泽。如果不在恰到火候时捞干净了,就要破败掉,因此也是一项技术活。而最重要的技术活,是侯糖。捞完糖沫的糖水,依次起到第二,第三……口锅当中,主要是让水分慢慢蒸发干净,当糖水蒸发到一定时候,煎熬的糖水变成了金黄色,在锅中冒着浓稠而滚圆的泡泡,这时的候糖师傅,凭着眼睛的观察,逐次将稠糖起到后面的小锅中,几个工人也不停地用长柄铁勺不停地搅动糖锅,防止稠糖焦锅底。等到将全部浓稠的糖浆起到最末端的一口锅中,候糖师傅,用食指沾起一点糖,尝了一下,看看差不多了,就将滚烫的糖浆,舀到一个长方形的木制槽床上,制作成精细的红糖。

四.红糖节文化

为了保护和开发义乌红糖产业,弘扬红糖文化,提高义乌红糖的知名度,从2005年开始,义乌市政府在义亭镇每年举办红糖节,至2012年已成功举办第8届。红糖节举办多届,分会场越来越多,也正好说明了红糖这项事业会越来越红火。义乌红糖,十里飘香。红糖的周边产品如红糖麻花,生姜糖等小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追捧,作为义乌的一大特色产品,其知名度仍在提高,相信义乌的红糖也会像小商品一样成为义乌的标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