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建构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建构主义理论前的教学回顾建构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对教学的普遍认识是:学生的学习是把来自于教师和社会实践当中的分散信息资源和相对孤立的各种技能集合起来的过程;教师的教学主要是将已有的知识通过课堂教学直接传送给学生;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主要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普遍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是从教师课堂讲授中得来。教育评价也是通过知识考试来进行,这在应试教育阶段是很普遍的通常是以讲课为传授知识的方法,以笔试和其他考试方法作为传统的评估方法。这传统教育中,教学与学习的重点都是围绕知识这个核心,教师依据知识进行教学,学生围绕知识进行学习,评价也是以知识为核心。从理论上看,知识是客观存在的,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是天经地义的事,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记忆,在思维中复现这些知识也是无可厚非的。行为主义教育理论在此基础上强调了行为上的改变以及脑力状态的变化。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可观察到的行为的改变或调整,它是个人对一定环境下产生的某种事件(刺激)所作出的反应而筛选出的提高与充实的结果。认知理论环境下的教学中,重点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思考的作用,也就说对知识成因的分析。谁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应该是主动参与者,而不是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知识的取得应该是在学习者自身的过程体验和与他人的互动的过程中进行。一种新知识的学习不应是教师全面的讲授,而是要在学习者中进行体验和互动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谁知主义理论把理解、知识和能力表现当作成功学习的标志。把学习者的兴趣、学习中的价值观和态度作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这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会成为学习的动力,这些非直接的学习因素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充分尊重某种知识,愿意努力去获取它,尔后运用这种知识的关健。认知主义理论认为,教师的任务不只向学生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给学生创造机会,激发他们的动力,让学生主动去学,积极去学。他们主张,除了一些必须靠记忆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以个,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要求学生能主动地建构其含义;学生以前对某一问题或概念的理解和思想对后来学习的生成会有巨大影响;教师的主要工作目标是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或看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产生变化;与他人合作的学习对学习的动力、支持、模仿和指导都有重要作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支持这种认知的教育理论,认为人对外界的感知能力是天生的,所以人能够从被动的观望者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二、建构主义理论含义建构主义是关于学习者如何学习的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理论基础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皮亚杰理论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来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式改变)。此后,心理学家对人的认知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有机整体和认知的观点分析知识的开发,强调了人可以通过多渠道建构认识,例如:读、听、探索、体验。俄国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在整体关联中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在应用知识的社会环境中与他人的交往建构认识。萨佛里和杜非等学者也从认知和社会的观点归纳结构主义的特征:当人们与他人交流理解并且探求一致的程序时,产生某种

认识。求知的目标或目的影响学习者学习结果,以及赖以构建新认识的体验。社会性的切磋,无论是个别进行的或是小组进行的,知识都应运而生。不同的观点和补充性的信息能够使学习者得知自己的认识的正确性,并且引申出这些认识兼容的新命题。这些心理学的理论成就,为开创教育过程的崭新境界和教育理论的更新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就是基于以上的心理学成就而产生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通过在其所处社会环境中的交互理解,以及于其中体验构建成新的含义。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先前获得的知识和体验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后继学习行为的基础。建构主义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对学习进行“为何”的研究,从而打开了学生头脑中的批判性思维和智力开发之门。三、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当今的教学研究支持建构主义的观点,在教育工作者中赢得了重视。从皮亚杰、维果茨伊等人的研究成果中,建构主义成一种新范式,从基于行为主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转为基于认知理论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行为主义认识论关注的是智能、学习目标、知识的水平、知识的增强。建构主义认识论认为学习者在与所处环境的互动的基础上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的认识论逻辑的核心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1.学习者在参与主动学习中,从实体方面建构了知。2.学习者在作出自我的行动表现中,从形象表现方面建构了知识。3.学习者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的理解时,从社会化方面建构了知识。4.学习者在试图解释他们并不完全理解的东西时,从理论化方面建构了知识。依建构主义观点,教学关注的重点在于使学习者能达到什么程度。教师的职责是使学习者置身于探索知识之中,为他们提供能够在真实世界的应用中获得知识,并验证其理论的机会。建构主义的教与学使学习者从死记硬背转为总体性的认知和自我评估。它促进了一种“验证生活”,支持对价值、信仰和设想作出批判性的反应。在事业转向靠绩效驱动,任务变得整合化的工作岗位上,十分强调合作共事、团队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工作是社会化的分工,在这样的社会化体系里,某个人所能做的基本上取决于其他人所做的,行动行为与处理的物品和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然而,课堂教学活动与这样的现实并不一致。课堂里,生活通常是个人的,根据个人的表现作为评断的基础。活动与富有实际意义的整体环境脱节,与现实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脱节。为了培养学生能够在越来越多需要与他人共事的岗位上工作,学习必须与将来应用于的社会环境相联系。职业教育工作者很早就认识到学校教育与工作相联系的重要,毕勒在指出职业知识的建构中知识的社会本源时,就提到这点。他指出:专业行家表现出的知识寓于获得它们的环境之中,职业从业的目标靠应用知识的社会实践打造。校中校就是为学生提供反映提供反映真实世界里的商业、表演艺术、科学等活动而建立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为在真实生活情景和问题中获得知识创造了条件。它们提供了一种整合性课程的理念,把学习和工作岗位联结在一起。课堂活动要能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共事,设定个人的工作顺序和进度,能积极置身于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和协商之中,从而构成学习。这样,就使学生能够从被动的观察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使他们能将新的信息和体验整合到他们先前的认识之中,对原有的知识进行修正、再认识,以便和新的知识融合一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