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解表法

合集下载

07解表

07解表
脉浮
肢体酸楚疼痛 口苦微渴,苔白或微黄
治法: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辛温解表· 九味羌活汤
方解:
君:羌活——祛风散寒除湿
利关节止痹痛
臣:防风、苍术——祛风散寒除湿 黄芩、生地——清热、制燥
善治太阳经风寒湿邪
佐:细辛、川芎、白芷—散风寒,行气血,止痹痛 佐使:甘草——调和诸药
辛温解表· 九味羌活汤 体现了“分经论治”的思想:
辛温解表· 小青龙汤
证治要点: 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清稀, 苔白滑,脉浮 使用注意: 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
辛温解表· 小青龙汤
随证加减:
外寒轻证,去桂枝,麻黄改为炙麻黄; 兼热象者,酌加石膏、黄芩;
喉中痰鸣,酌加杏仁、射干、冬花;
鼻塞涕多,酌加辛荑、苍耳子;
兼水肿者,酌加茯苓、猪苓
分述· 辛凉解表
风热
体外
口鼻
咽喉
体内



风寒(湿)邪
正气
郁而化热
(风热)
肌表
分述· 辛凉解表
适应证: 外感风热表证 临床表现: 发热,微恶风寒 有汗,头痛,口渴,咽痛,或咳嗽 苔薄白或兼微黄,脉浮数
银翘散
(《温病条辨》)
组成:
连翘(15g) 金银花(15g)苦桔梗(6g) 薄菏(6g) 竹叶(4g ) 生甘草(5g) 荆芥穗(4g)淡豆豉(5g)牛蒡子(6g) 鲜芦根适量
辛温解表· 桂枝汤
证治要点: 汗出恶风,脉浮缓或浮弱
随证加减: o 风寒较甚者,加防风、荆芥、淡豆豉; o 体质素虚者,加黄芪; o 兼见咳喘者,加杏仁、苏子、桔梗
辛温解表· 桂枝汤
使用注意:
a. 微火煮取;药后啜热稀粥以助酿汗; 温覆以助汗出 b. 桂、芍用量相等

中医-解表方

中医-解表方
【使用注意】本方发汗作用较强,对于表虚 有汗、新产妇 人、失血患者等均不宜用。 【加减运用】本方加白术,名麻黄加术汤,治寒湿在表,一 身烦痛,宜于发汗者。
桂枝汤
【组成】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风寒表虚证
桂枝汤
【方解】 君药:桂枝,解肌发表,散风寒。 臣药:白芍,益阴敛营。 佐药:生姜,助桂枝解肌,又和胃止呕;大枣,益 气补中滋脾。 使药:炙甘草,调和药性。
桂枝汤
【使用注意】药后饮热稀粥少许,使微微汗出。 【加减应用】本方加厚朴、杏仁,名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解肌发表, 降气平喘。 【鉴别】与麻黄汤相鉴别
相同点:麻黄汤和桂枝汤同属辛温解表剂,都可治外感风寒表证。
麻黄汤发汗散寒力强,为辛温发汗之重剂, 适用于外感 不同点 风寒,恶寒发热而无汗喘咳之表实证。 桂枝汤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 辛温解表之和剂,适用于外感风寒,发热有汗而恶风之表 虚证。
麻杏石甘汤
【使用注意】本方为治疗外邪未解,肺热咳喘的常用方剂, 风寒咳喘者不宜使用。 【加减应用】若肺热甚者宜加重石膏用量,咳喘较甚者可加 苏子、葶苈子、地龙。可用于支气管肺炎、大 叶肺炎等。
银翘散
【组成】金银花 连翘 桔梗 薄荷 淡竹叶 生甘草 荆芥
穗 牛蒡子 淡豆豉 芦根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表证。
银翘散
【方解】 君药:金银花、连翘,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臣药:薄荷、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利咽;荆芥穗、 淡豆豉,辛而微温,助君药宣散在表之邪。 佐使药:芦根、淡竹叶、桔梗、甘草,清热生津,利 咽 化痰。
一、解表剂
概念:凡以辛散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 透疹等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称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表寒证 分类及适应证 辛凉解表剂—表热证

中医八法及施护

中医八法及施护
第二页,共23页。
【护理】
❖ 1.病室安静、空气新鲜。 ❖ 2.饮食宜清淡,忌粘滑、肉面、五辛、酒酪、酸性
和生冷食物。因酸性食物有敛汗作用,而生冷食物不 易散寒。 ❖ 3.对表证兼有风湿者,须用数次微汗,以达祛风除湿之 功效。由于风湿互结,湿性重浊,粘滞不爽,要使其 遍身微似汗出,缓缓蒸发,则营卫畅通,风湿才能俱 去。忌大汗,因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易于表散;湿 为阴邪,其性濡滞,难以速去,若大汗而出,则风气 随去而湿邪仍在,不仅病不能愈,还使卫阳耗伤。
第十七页,共23页。
【护理】
1.服药期间,要加强病情观察。如大便性状、 次数;水饮消退之势:腹胀、腹痛及呕吐的情 况等。
2.饮食调护: ① 控制食量。 ② 给清淡易消化食物。 ③ 肝郁气滞,肝胃不和之气积证,应给山楂、 桔饼等理气消食之品,并配合情志护理。 ④ 小儿食滞可配合捏脊疗法。
第十八页,共23页。
及月经期应慎用或忌用。
第十页,共23页。
四、和法及护理
【概念】
亦称和解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 以祛除病邪的一种治法。
【适应症】
1、半表半里之少阳证。 2、肝脾不和病证。 3、肠胃不和病证。
第十一页,共23页。
【护理】
1.肝脾不和者,应做好情志护理,以防情绪波动 而加重病情,也可适当开展文体活动,以达怡 情悦志,精神愉快,气机通利,有利于提高治 疗效果。
第六页,共23页。
【护理】
1、一般服药的剂量应从小量渐增,一服即吐者,不必尽剂。
2、服药后应多饮开水,以助药力,或用手探喉引吐。 3、服药后呕吐不止者,用生姜汁、冷开水或药物解之。 4、患者呕吐时应取坐位或侧卧位。 5、吐后给温开水漱口,及时更换或清洗衣被。
6、服药期间应禁食,然后从流食开始逐渐到普食。

中医治病八法中的汗法到底能治哪些病

中医治病八法中的汗法到底能治哪些病

中医治病八法中的汗法到底能治哪些病当今,有这么一句话: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

可见,发汗也是一种治病良法。

而汗法更是位列“中医治病八法”之首,“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对汗法也很是重视。

那么,汗法究竟为何广为流传?哪些疾病又可使用汗法?该如何使用汗法?名老中医为您揭秘。

汗法亦称解表法,在临床上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法则。

运用汗法,一要发散,二要清气,三要通络。

汗法适用于一切外感疾病,或伏邪瘀着窍络从化为他病的,亦可根据“宣可决壅”的道理而用之,常可收一得之功。

因为汗法能开发卫实,疏通腠理,若用于补虚、宣络、温经等药中,又能透发经隧筋骨之间的外邪凝滞之毒,从汗而解。

一、汗法要发散外邪束表,气门闭塞,气的升降出入之道路不畅,根据“客者除之,表者散之”的道理,用汗法进行治疗,常用发散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发散风寒属于风寒病因的,就要用辛温类药,开发腠理,驱除风寒,一汗而解,使客邪得除,气门通畅,皮毛之气与肺相通,太阳经脉自然委和。

常用药物如麻黄、桂枝、羌活、防风、荆芥、薄荷等。

麻黄开卫实,宣肺气,使风寒从毛窍而散;桂枝解肌达表,发其汗于卫间,又有宣散走络之能,助麻黄逐风寒从汗而解;羌、防、荆、薄虽是风药亦能散热,羌活气轻而雄,行卫分之表邪,治水湿之游风;防风发散风寒,防御外风,随引经药并行,得芎芷则上行,清头目之风,得羌独则下行,除腰膝之风;荆芥长于治风又兼治血,对风在皮里膜外者宜之;薄荷辛能散风,香能解郁,与诸退风寒类方药如麻黄汤、桂枝汤、大青龙汤等方伍用得当,效果颇佳。

唯对表虚自汗之人,切忌慎用。

因汗为心液,过汗或不当汗而汗,则动心液,有伤津亡阳脱气之弊。

2、发散风热风热乃阳邪,东垣书载:皮肤毛腠者,阳之分也。

阳盛则伤阴,故宜辛凉解表剂,发汗而已。

常用药物如金银花、连翘、薄荷、菊花、桑叶、浮萍、苏叶、芦根等。

金银花清热散毒疗风,连翘解诸经之毒,多用有发汗之功,同金银花同用相得益彰。

薄荷辛香走散,菊花益肺开阖,皆有清散走表之效,以苏叶少许,辛温相助,散表邪,无残留之患。

解表四大手法

解表四大手法

解表四大手法
解表四大手法是中医治疗感冒等表浅病症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包括发汗、解表、散寒、祛风。

发汗手法通过刺激汗腺,使体内的汗液排出,达到解表的效果,具有较好的解热、解毒、解暑作用。

解表手法是通过行气活血,使人体的热量得以散发,达到解表的效果,具有缓解身体疲劳、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散寒手法是通过刺激经络,增强体表的血液循环,使人体产生温热感,达到散寒的效果,具有缓解寒性疾病、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祛风手法是通过排出风邪,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达到祛风的效果,具有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

总体而言,解表四大手法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感冒等表浅病症的有效手段,能够快速缓解症状,促进身体健康。

- 1 -。

中医治疗八法的具体内容

中医治疗八法的具体内容

中医治疗八法的具体内容
中医八法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它包括下面的八种治疗方法:
1. 解表法:主治表浅的热病,如感冒、发烧等。

通常采用辛凉发汗或清热解毒的药物。

2. 祛风法:主治风邪入侵引起的疾病,如头痛、关节疼痛等。

通常采用祛风透疹、活血通络的药物和针灸疗法。

3. 祛湿法:主治湿邪困滞引起的疾病,如风湿病、水肿等。

通常采用祛湿利水、化湿化痰的药物和针灸疗法。

4. 清热法:主治内热外热等热病,如疮疡、热淋等。

通常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

5. 消积法:主治脾胃虚弱造成的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症状。

通常采用健脾开胃、消积化滞的药物。

6. 止血法:主治各种出血症状,如鼻出血、咯血、便血等。

通常采用收敛止血的药物和针灸疗法。

7. 安神法:主治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如失眠、焦虑、抑郁症等。

通常采用安神定志、镇静安眠的药物、针灸疗法和气功。

8. 补虚法:主治各种气血亏损引起的虚证,如贫血、萎缩性疾病等。

通常采用补气养血、滋阴添精的药物和养生保健措施。

以上八种治疗方法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医生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同时,延伸出的中医“十法、十二法、十六法”,也是中医治疗常用的方法之一。

解表

解表

组成
香附
四两
紫苏
四两
陈皮
二两
甘草
一两
方解
君 苏叶:发表散寒,理气宽中 臣 香附:行气开郁 佐 陈皮:理气燥湿 使 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功用
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而兼气滞的 常用方。 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脘痞 闷,苔薄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现代运用
本方多用于胃肠型感冒属感受风
类方比较 配伍 主治 异 功用
麻黄汤
桂枝汤
桂、芍并用,佐以 姜、枣,发汗解表 之逊于麻黄汤
外感风寒,恶风发 热,有汗之表虚证
麻、桂并用,佐以杏 仁,发汗力强
外感风寒,恶寒发 热,无汗喘咳之表 实证 宣肺平喘,辛温 发汗之重剂
调和营卫,辛温解 表之和剂

均为辛温解表剂,同可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均 用了桂枝、甘草,都具有解表散风寒之功

个人简介
袁立霞 中药方剂教研室 方剂学博士 副教授 电话:61648257 QQ: 195154565 邮箱:cnylxtcm@



解表剂
一、概念
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 等作用,主治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剂。
二、 立法依据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因其轻而扬之” “其有形者,渍形以为汗”
第二节 辛凉解表
辛凉解表剂,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的表证。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痛,咳嗽,口渴, 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常用辛凉解表药如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等 为主组方。
代表方如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等。
银翘散
《温病条辨》
主治 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 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 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 浮数。

中医治病八法

中医治病八法

中医治病八法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治疗疾病的同时平衡全身的阴阳五行,强调预防为主的理念。

而在中医治疗中,八法是治疗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治病的八法。

一、解表法当病人出现感冒、发热等表象外的早期症状时,中医普遍采用解表法治疗。

解表法主要通过发汗使体内邪气排出,达到解表散寒的目的。

常用的解表法包括汗法、泻法以及通过汤、丸、散等中药剂型进行治疗。

二、清热法清热法主要用于治疗病人体内的热邪引起的症状,如高烧、咽喉发炎等。

清热法可通过清热药物的使用,帮助病人排出体内的火气,达到解毒清热的效果。

清热法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清热降火法、清热解毒法等。

三、泻下法泻下法是中医治疗消化道疾病的常用方法。

当病人出现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时,中医常常会采用泻下法进行治疗。

泻下法通过通便、润肠,帮助病人排出体内的湿气、毒素等有害物质,达到清肠胃、宽中通腑的目的。

四、利水法利水法是中医治疗水肿、浮肿等症状的重要手段。

通过利尿、排尿帮助病人排除体内的湿气,达到行水利水的目的。

常用的利水方法包括舒张血管、调整水盐平衡等。

五、攻下法攻下法主要用于治疗病人肝胃失调、积食等症状。

攻下法通过刺激肠胃,帮助病人排除体内的积食,达到通肠利便的目的。

常用的攻下方法包括灌肠、泻下等。

六、温里法温里法主要用于治疗寒邪引起的病症,如寒疮、胃寒等。

温里法通过使用温热的药物帮助病人温养内脏,达到温里行寒的效果。

常用的温里法包括温药法、灸法等。

七、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法是中医治疗血液循环不良、淤血等症状的重要方法。

活血化瘀法通过活化血液循环,帮助病人排解体内的瘀血,达到活血化瘀的效果。

常用的活血化瘀方法包括针灸疗法、捏按疗法等。

八、祛痰法祛痰法主要用于治疗病人痰湿引起的症状,如咳嗽、胸闷等。

祛痰法通过使用祛痰药物或针灸疗法,帮助病人排除体内的痰湿,达到祛痰的效果。

常用的祛痰方法包括吐痰法、化痰法等。

总结:中医治病八法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它们在不同的疾病治疗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中医外治八法及护理

中医外治八法及护理

中医外治八法及护理中医用药“八法”中医外治八法及护理,“八法”通常是指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每一种治法都是经过四诊合参、审证求因,辨明证候、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

中医护理人员掌握用药“八法”有助于辨证施护顺利进行。

一、汗法及护理汗法,亦称解表法。

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促使人体微微出汗,将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意为身体发热如同焚烧的炭火,汗出之后,热随汗外散。

又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第五》:“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再如《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三阳经络皆受其寒,而未入藏者,故可汗而已……,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

因阳经属腑,阴经连脏;未入于脏,说明邪气未及于三阴,仍在肌表,故可以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而未满三日,则指病程较短,邪气仍在肌表,亦可以用汗法治疗。

这些都是汗法的理论依据。

但汗法不是以使人出汗为目的,主要是汗出标志着腠理开,营卫和,肺气畅,血脉通,从而能祛邪外出。

所以,汗法除了主要治疗外感六淫之邪的表证外,凡腠理闭塞,营卫不通而寒热无汗者皆可以用汗法治疗。

如:外感风寒、风热;疹未透法或疹发不畅的外邪束表;头面部及上肢浮肿的水肿兼表证;疮疡初期兼有表证的红、肿、热、痛;风湿痹痛等。

护理方法:1病室安静、空气新鲜。

2、饮食宜清淡,忌粘滑、肉面、五辛、酒酪、酸性和生冷食物。

因酸性食物有敛汗作用,而生冷食物不易散寒。

3、药宜武火快煎,麻黄煎煮去上浮沫,芳香药宜后下;服药时温度适宜;服药后卧床加盖衣被,保暖以助发汗,并且在短时间内大口喝下热稀粥约200毫升或给予开水、热饮料、热豆浆等,以助药力,促其发汗;若与麻黄、葛根同用时,则一般不需啜热粥。

因药细需助,药重不需助,以防出汗过度。

4、观察出汗特点;有汗、无汗、出汗时间、遍身出汗还是局部出汗等。

中药学的记忆技巧口诀

中药学的记忆技巧口诀

中药学的记忆技巧口诀1、解表药解表之药重发散,味辛对症寒热痛;表邪风寒与风热,不宜久煎莫久用;虚症要慎免伤元,温初毒解热也清;能利水肿止咳喘,个别止痛又透疹。

1.1 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散风寒,性味辛温能发散;外感恶寒兼疼痛,浮紧薄白及诸汗。

麻黄细辛和桂枝,荆芥防风与白芷;紫苏生姜和藁本,葱白羌活苍耳子;胡荽香薷西河柳,通鼻开窍须辛荑。

1.2 辛凉解表药辛凉解表去风热,热重寒轻口咽渴;头痛目赤苔黄薄,脉相浮数和干咳。

葛根柴胡和升麻,蝉蜕菊花与桑叶;牛旁子与蔓荆子,浮萍豆豉与薄荷;后有木贼闹自在,古用豆卷清湿热。

2、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药多样,泻燥解毒凉血退;食少便溏要慎用,寒凉易损脾和胃。

2.1 清热泻火药泻火用于气分热,各类脏腑是实证;高热烦汗脉大洪,身体虚损要扶正;石膏知母夏枯草,天花芦根与栀子;谷精草上密蒙花,熊胆能对青葙子;明目便茶夜明砂,竹叶不胜决明子。

2.2 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苦寒,痢痰痔瘘和泄泻;黄胆尿赤耳流脓,淋涩带黄下焦热。

黄莲黄芩与黄柏,龙胆功劳和苦参;白鲜皮内唐松草,胡黄秦皮也能成。

2.3 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药寒凉,毒虫咬伤与癌症;温病发热咽肿痛,毒痢疮止莫过用。

2.3.1 温热病用药温热金银和连翘,大青叶下板蓝根;青黛绿豆穿心莲,熊胆律草四季青;清热解毒山慈菇,后面不少在其中。

2.3.2 主治咽肿痛药治咽山豆根射干,马勃酸浆金果榄;橄榄木律大青叶,能否配准任你选。

2.3.3 清热痢药热毒泻痢白头翁,秦皮鸭胆马齿苋。

2.3.4 热毒疮疡药热毒疮疡蒲公英,紫花地丁土茯苓;重楼白花蛇舌草,白蔹败酱草红藤;慈菇漏芦千里光,半枝金荞用方中。

2.4 清热凉血药血分有热凉血药,神昏妄行夜难眠;吐衄便血热入营,滋阴甘苦和咸寒。

凉血生地与玄参,赤芍紫草与牡丹;牛角牛黄地骨皮,丝瓜络也是古传。

2.5 清退虚热药虚热骨蒸主伤阴,五心烦热脉数细;肝肾阴虚内火旺,热病后期与盗遗。

舌红苔少用此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与胡黄莲,小儿积疳要配齐。

中医常用治法

中医常用治法
生牡蛎、甘草
镇肝熄风汤
怀牛膝、生赭石、甘草
生龙牡、生龟板、茵陈
生杭芍、生麦芽、玄参
天门冬、金铃子
地黄饮子
干地黄、巴戟、石斛
山茱萸、官桂、茯苓
肉苁蓉、附片、远志
五味子麦门冬石菖蒲
(七)



1、清暑法
身热烦躁、汗多口渴、面垢齿燥等症,首用辛凉之药。
金银花
西瓜翠衣
扁豆花
重用石膏
知母、竹叶
清络饮
鲜荷叶边、鲜金银花
半夏、生姜、枳实
大黄、大枣
防风通圣散
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白芍、川芎、当归、白术、黑山栀、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滑石、甘草
2、解表清里法
(解表清里法)
里热已盛,兼有表征
(里热已盛,兼有表征)
葛根、黄芩黄连
(葛根、黄芩、黄连)
葛根芩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
甘草
三黄石膏汤
黄连、黄柏、黄芩
石膏、麻黄、栀子
7、透疹解表法
麻疹初起、病邪在表宜解肌透疹
升麻、葛根、荆芥、牛蒡子、西河柳
升麻葛根汤
升麻、葛根、白芍、甘草
竹叶柳蒡汤
西河柳、荆芥、葛根、蝉蜕、薄荷、炒牛蒡子、知母、玄参、甘草、麦门冬、淡竹叶(甚者加石膏、粳米)
常用治法
分类
症状
常用药物
特征、组方
方药组成
(二)



1、实证吐法
用于体壮邪实,病邪或有害物在胸、喉之间者
分类
症状
常用药物
特征、组方
方药组成
(八)

湿


湿

1、燥湿化浊法

中医治病的基本方法 解表法

中医治病的基本方法     解表法

中医治病的基本方法解表法又称发汗法,是运用解表发汗的药物使病人出汗,发散外邪、解除表证的治法。

主要适用于外感病初期有表证者【见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或少汗、关节酸痛等表证者。

】。

另外,还可用于麻疹透发不畅、水肿病之腰以上肿甚者及外科疮疡病初起者。

1,风寒之邪外束卫表,当用辛温解表法。

基本方剂;麻黄汤、桂枝汤、葱豉汤等。

基本药物选用;麻黄、桂枝、荆芥、防风、苏叶、羌活、白芷、细辛、生姜、葱白、香薷、藁本、柴胡、葛根、升麻、川芎、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等。

2风热之邪侵犯卫表,当用辛凉解表法。

基本方剂;桑菊饮、银翘散等。

基本药物选用;大青叶、板蓝根、薄荷、银花、连翘、牛蒡子、桑叶、菊花、荆芥、防风、升麻、桑白皮、蝉衣、柴胡、桔梗等。

3,风寒之邪侵犯肺脏,见有表寒、咳嗽、咯痰等肺脏症状。

当用宣肺散寒平喘法。

基本方剂;麻黄汤加减、荆防败毒散等。

基本药物选用;羌活、独活、荆芥、防风、紫菀、款冬花、苏子、虎杖、大青叶、板蓝根、前胡、银花、连翘、桂枝、桔梗、杏仁、麻黄、蔓荆子、百合、白及、薄荷、桑叶、葛根、淡豆豉等。

4,风热之邪侵袭肺脏,见有表热、咳嗽、咯痰等肺病症状。

当用宣肺清热平喘法。

基本方剂;桑菊饮、银翘散等。

基本药物选用;荆芥、防风、桔梗、薄荷、牛蒡子、银花、连翘、百部、紫菀、款冬花、大青叶、板蓝根、石膏、知母、苏子【叶】、虎杖、车前子、蒲公英、鱼腥草、贝母、陈皮半夏、桑叶、栀子、芦根等。

5,麻疹不透畅,当用解表透疹法。

基本方剂;竹叶柳蒡汤。

基本药物选用;黄芪、地龙、蝉衣、蛇蜕、荆芥、防风、木贼、车前、扁蓄、半边莲、半枝莲、蒲公英、牛蒡子、薄荷、西河柳、紫背浮萍、升麻、虎杖等。

6,诸病兼有湿邪、暑邪、燥邪等致病因素为患时,应当加用祛湿、清暑、润燥等法则【也就是加伍相关对症治疗药物入内】。

解表、发汗、解肌、透邪又什么区别

解表、发汗、解肌、透邪又什么区别

解表、发汗、解肌、透邪又什么区别
解表、发汗、解肌、透邪是外感病外邪在表的治疗方法。

外感病是六淫外邪犯表所致。

解表、发汗、解肌、透邪是使外邪从表而解的方法。

这些方法统称为解表法。

解表法又分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两大类。

发汗,是使出汗来解除表邪,属辛温解表,有退烧、透疹、消水肿、去风湿等作用,主要适用于发散风寒和风湿的表实证(无汗),发散风寒用“麻黄汤”,发散风湿用“羌活胜湿汤”。

解肌是调和菅卫,松解肌媵,逐邪外出之意,用于外感风邪的表虚证(有汗),辛温解肌用“桂枝汤”.辛凉解肌用“柴葛解肌汤”。

透邪是引邪外出之意,适用于热性病,可使药物引邪自里达外,如清热透邪可加竹叶,清营透热可加犀角,透营转气加银花、连翘,透风于热外加薄荷、牛时
..(周跃庭)。

什么是透表法,中医解表和透表法的区别之处。

什么是透表法,中医解表和透表法的区别之处。

什么是透表法,中医解表和透表法的区别之处。

透表之法就是解决邪气逐层内传的方法之一。

邪中人体,有逐层传(皮肤、皮下、肌肉、筋脉、血脉、脏腑),有循经传,有直中。

解表法是邪在肌表皮肤表面,所以可以用在表面发散的方法将邪气祛除;
而透表法是邪气往里走了,位于皮下,又未进入肌肉气分,此时用解表的方法,由于邪气不在皮肤表面了,而是在更下一层,所以并不能将邪气祛除,即汗法不行,吐下也不行,和少阳证一个道理。

而用少阳气分解除肌肉内邪气之法,邪气又没有到达那样的深度。

该怎么办?由于此时邪气距离皮肤表面毛孔并不远,还是可以寻此出口泄邪外出的。

因此这时可用透表之法,将皮下深层的邪气透发到肌表皮肤表面,来将其祛除而使得疾病获愈。

这就是解表和透表法的区别之处。

北中大中医处方方法学课件第4章 解表法

北中大中医处方方法学课件第4章 解表法

中医病因分析:
鼻塞,寒邪伤肺,或火郁肺窍 鼻渊流浊涕,是脑受风热 鼻鼽流清涕,是脑受风寒,包热在内 脑崩臭秽,是下虚 鼻痛,是风邪入肺或阳明热 鼻痔,是阳明湿热生息肉
治鼻塞方剂举例:
丽泽通气汤: 羌活 独活 防风 苍朮 白芷 麻黄 葱白 升麻 葛根 川椒 黄芪 甘草
温肺汤:羌活 防风 麻黄 葱白 升麻 葛根 黄芪 生甘草 丁香
第四章 解表法
概述
以开泄腠理的方式,使邪气从表而解的方法 病变部位:
肺卫、肌肤、经络、关节
一、肺卫证侯的用药处方
辛温解表法的代表方剂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大青龙汤:麻黄、桂枝、杏仁、石膏、生姜、大枣、甘草 小青龙汤:麻黄、桂枝、细辛、干姜、半夏、白芍、五味
子、甘草 葛根汤: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葛根解肌汤:上方加黄芩
炙甘草
治鼻病后续调补方剂举例:
凡鼽渊疮痔久不愈者,非心血亏,则肾水少。养血则阴生而火自 降。补肾则水升而金自清。又鼻塞久不愈者。亦有内伤肺胃。清 气不能上升。非尽外感也。(《医学入门》)
益气汤:治鼻病过于解散。其治流清涕者,继成浊涕,渐而腥秽 黄赤间杂,皆由渗开脑户,日积月累而致尫羸。用此汤治之。 黄芪 人参 白术 当归 麦冬 炙甘草 藿香 五味子 虚寒少入细辛;内热监以山栀。
《薛己医案》曰:一儒者素勤苦,恶风寒,鼻流清涕, 寒禁嚏喷。余曰:此脾肺气虚,不能实腠理。彼不信。 服袪风之药,肢体麻倦,痰涎自出,殊类中风。余曰: 此因风剂耗散元气,阴火乘其土位,遂以补中益气加麦 冬、五味,治之而愈。
炙甘草、细茶 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防风、川芎、藁本、蔓荆子、甘草、生姜
辛温解表法的代表方剂
香苏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附子、紫苏叶、甘草、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世医得效方》 另加苍术

中医常用内治解表法的应用及施护要点

中医常用内治解表法的应用及施护要点

汗法,亦称解表法。

即通过开泄腠理,促进发汗,使表邪随汗⽽解的治法。

1、应⽤要点 (1)解表:通过发散,以祛除表邪,解除表证。

由于表证有表寒、表热之分,因⽽汗法也有⾟温、⾟凉之别。

⾟温解表代表⽅有⿇黄汤、桂枝汤、荆防败毒散;⾟凉解表以桑菊饮、银翘散等代表⽅。

(2)透疹:通过发散,以透发疹毒。

如⿇疹初期,疹未透发或透发不畅,均可⽤汗法。

代表⽅有考,试⼤收集整理升⿇葛根汤、⽵叶柳蒡汤等。

(3)祛湿:通过发散,以祛风除湿。

故外感风寒⽽兼有湿邪者,以及风湿痹证,均可酌⽤汗法。

代表⽅有⿇黄杏仁苡仁⽢草汤等。

(4)消肿:通过发散,可祛⽔外出⽽消肿,更能宣肺利⽔以消肿。

故汗法亦可⽤于实证⽔肿⽽兼表证者。

代表⽅为⿇黄附⼦⽢草汤等。

2、施护要点 (1)表证者多有畏寒、恶风,应注意避风保暖。

尤忌汗出当风,以防重感风寒⽽加重病情。

(2)注意不可过汗:⽤汗法治疗外感热病时,要求达到汗出热退、脉静⾝凉,以周⾝微汗为度,不可过汗或久⽤。

以防汗出过多,⽽耗伤津液。

(3)助汗护理:凡⽅中单⽤桂枝发汗时,要求啜热粥或温服以助药⼒,若与⿇黄、葛根同⽤时,则⼀般不需啜热粥。

因药细宜助,药重不需助,其意乃在使汗出适度。

(4)使⽤汗法,要注意因⼈、因时、因证⽽护。

体质虚者,汗之宜缓,体质强壮,汗之可峻;暑天炎热,腠理开泄,汗之宜轻,冬邻严寒,腠天致密,汗之宜重;表虚证⽤桂枝汤调和营卫,属于轻汗,⽽表实证⽤⿇黄汤发泄郁阳,则属峻汗。

(5)对表证兼有风湿者,由于风湿互结,湿性重浊,粘滞不爽,须⽤数次微汗,以达祛风除湿之功效。

(6)注意不可妄汗:凡淋家、疮家、亡⾎家和剧烈吐下之后均禁⽤汗法。

(7)汗法⽤于表证时,忌⽤冷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法。

以免因冷⽽致汗孔闭塞,汗不易出使邪⽆出路⽽⼊⾥化热成变证。

02解表药及解表方

02解表药及解表方
调和诸药,缓急止痛
嗽肉热风 发
,硬无寒 汗
舌,汗挟
苔肢,湿 白体恶之 腻疼寒表 ,痛,证 脉,皮。
解 表 , 散 寒 祛 湿
浮 咳 紧 发 32
银花 3 连翘
银 翘 散
热表辛 解,凉 毒清解 。
淡豆豉 荆芥穗 薄荷
牛蒡子 桔梗 芦根 竹叶
2020/3/20
甘草
疏散风热 清热解毒 辛散表邪 透邪外出 解表宣肺 祛痰止咳 清利咽喉 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 调和诸药 清热解毒
2020/3/20
22
4 薄荷 辛、凉。入肺、肝经。
疏散风热 为疏散 风热之要药。风热 感冒常配荆防、金 银花、连翘、牛蒡 子等
清利咽喉 治咽喉 肿痛。
2020/3/20
23
甘、咸、寒。入肺、肝经。 5 蝉蜕
疏散风热 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退目翳 治肝经风热,目赤肿痛。 息风定惊 治破伤风、四肢抽搐,配防风、
解表药及解表方
许剑琴
解表药的概念、功能及适应证

解表药分类
▪ 发散风寒药

▪ 发散风热药
解 应用注意
表 解表方的概念、立法原则及适 药 应范围
概 解表方分类

▪ 辛温解表方
▪ 辛凉解表方
▪ 扶正解表方
2020/3/20
2
1 定义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 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称为解表药
2020/3/20
天南星、全蝎等。
2020/3/20
24
6 牛蒡子 辛、苦、寒。入肺、胃经。
睛 感 清 桑 葛 疏散风热
生冒利叶根 云、咽、、 翳咽喉菊薄
解毒消肿 治疮黄肿毒。
等喉的花荷 。肿作均、

中药背诵口诀解表

中药背诵口诀解表

中药背诵口诀解表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中药背诵口诀解表的意义和作用
2.中药背诵口诀解表的内容和特点
3.解表的中药背诵口诀示例
4.如何运用中药背诵口诀解表
正文
一、中药背诵口诀解表的意义和作用
中药背诵口诀解表是中医药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能帮助记忆和理解中药的功效和用法。

解表,是中医药中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发汗的方式,使病邪从表而出,达到治疗外感病症的目的。

因此,掌握解表的中药背诵口诀,对于学习中医药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药背诵口诀解表的内容和特点
中药背诵口诀解表的内容主要包括解表中药的名称、性味、归经、功效、用法等。

这些内容以口诀的形式排列,语言简练,韵律和谐,便于记忆和应用。

解表的中药背诵口诀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全面,涵盖了常用的解表中药;二是形式简洁,便于记忆和理解;三是实用性强,可以直接应用于临床。

三、解表的中药背诵口诀示例
以下是一些解表的中药背诵口诀示例:
1.桂枝汤: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解表发汗,调和营卫。

2.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发汗解表,宣肺散寒。

3.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薄荷、柴胡、前胡、枳壳、桔梗、甘草,
解表散寒,祛风除湿。

四、如何运用中药背诵口诀解表
要运用中药背诵口诀解表,首先要熟练掌握解表的中药背诵口诀,了解每种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和用法。

在临床应用中,可以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适当的解表中药,并按照背诵口诀中的用法进行煎煮和服用。

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对背诵口诀中的中药进行加减化裁,以适应病人的具体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知识:解表法
解表法又称发汗法,是使用具有解表发汗作用的药物达到去除外邪的目的。

一般非为以下几种:
1、辛温表解法
适用于外感风寒,因正邪抗争于皮毛经络,故有恶寒发热,头颈强痛,肢体酸痛,脉浮紧或者浮缓、无汗等。

解决之道常有用麻黄、桂枝、羌活、防风、白芷。

紫苏等药物为方。

如表寒而无汗,用麻黄;若兼里热,则辅以辛凉,如大青龙汤;若有汗恶风,则用桂枝;表寒证青,用葱豉。

2、辛凉解表法
适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燥之邪的表征,常见身热头疼、微恶风寒。

出汗。

口渴咽痛等症状。

常用药物如金银花,连翘,桑叶,菊花,薄荷,牛蒡子等,桑菊饮,银翘散为其中的代表药方。

也有辛温解表药和寒凉药物配成辛凉解表剂者,如麻杏甘石汤,有效针对肺热咳喘,肺气不宣者。

3、滋阴解表法
适用于外感表征兼有阴血不足之症。

因阴血亏虚,则汗源不足,感受外邪,不能作汗达邪,必须滋阴药与解表药配合使用,滋其液以充其汗源,发其汗以解外邪,是扶正与祛邪一箭双雕之做法,使表可解而正气不伤。

常用药物如玉竹、地黄、麦门冬、葱、豉、葛等同用,代表药方有加减葳蕤汤,葱白七味饮。

4、助阳解表法
适用于外感表证兼阳气不足的症状。

阳气虚弱,则正气不足,感
受外邪,不能祛邪外出。

必须加以助阳药与解表药使用,扶其正以祛其邪,发其汗以解其表,才能攻邪,而不伤正。

常见药物如附子、人参、黄芪,与防风、麻黄、细辛、羌活等同用,代表药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再造散。

5、理气解表法
适用于表证兼气滞之症,患者由于气分不舒,感受外邪,已非简单表证,因此需要解表。

理气双管齐下,才能解除复杂病情。

常用药物有香附、陈皮,与解表药同用,代表药方:香苏散。

6、化饮解表法
适用于外感兼痰饮之症。

有痰饮的患者一旦感受外邪,则内饮外寒,扭结不解。

当用解表药与化饮药配合使用,才能使外邪化解,表里均治。

常用半夏、干姜、细辛,与解表药同用,代表药方:小青龙汤。

7、透疹解表法
适用于小儿麻痹疹初期,欲出不透,透发不畅者。

因麻疹初起,病邪在表,宜解肌透疹,而疹毒外透则邪有去路,不致内陷而变为逆证,病情可以迅速得到控制。

常用升麻、葛根、荆芥、牛蒡子、西河柳等等,代表药方为升麻葛根汤,竹叶柳蒡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