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癫痫药物有哪些
九、癫痫用药
九、癫痫用药1. 抗癫痫药物治疗应遵循哪些原则?(1)早期治疗。
一旦确诊,尽早治疗,避免癫痫引起的脑损伤。
(2)正确选药。
根据发作类型,正确选择抗癫痫药物。
如大发作常选用卡马西平、丙戊酸,失神发作常选用丙戊酸,婴儿痉挛常选用促皮质素、硝西泮、氯硝西泮或丙戊酸等;(3)调整剂量。
从最小剂量开始服用,逐渐加量至有效量,不得超过最大耐受量以达到最佳疗效和能耐受为目标;注意各个人之间对药物反应的差异。
如果癫痫发作频繁,在无严重副作用前提下,用量应尽早加足,以减少或控制频繁癫痫发作。
(4)单一用药。
首选一种药,单一用药可使80%~85%的癫痫患儿发作完全控制。
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当达到最大耐受量而无效时,可考虑合并用药,联合用药,要考虑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5)交替换药,缓慢停药。
需更换新的抗癫痫药物时,应在服用新药一段时间后,再逐步减量原来所服的抗癫痫药物。
在医生指导下分次减量,缓慢停药。
突然停药,换药均易诱发癫痫持续状态。
(6)长期服药。
停止发作1~3年后酌情减停抗癫痫药物。
切勿自行随乱停药。
(7)规律服药。
目的是要使体内时刻都保持稳定的药量。
癫痫发作不能预测,如体内药量不够,就有可能出现发作而得不到控制。
(8)观察毒性。
定期检查血尿常规和肝功能,尽早发现药物的毒、副反应,采取必要的措施。
(9)消除诱因。
防止饮酒、发热、过劳、失眠、饮食不节、光电刺激等诱因。
2. 怎样合理应用抗癫痫药?常用的抗癫痫药有丙戊酸、卡马西平、硝西泮、氯硝西泮,较老的药有苯妥英钠、苯巴比妥,较新的药有拉莫三嗪、托吡酯等。
但决不是这些药可以随便选用,也不是越贵越好,越新越好。
用药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选用,并在医生监督下服用,以正确调整药量,以免发生不可接受的毒副反应。
抗癫痫药应根据发作类型来选择。
详见本节第三条。
选用药物时还要考虑病人的年龄,内脏的功能状态等,如年幼小儿一般不长期用苯妥英钠,肝功能障碍时不用丙戊酸等。
从最小剂量开始服用,逐渐加量至有效量,不得超过最大耐受量以达到最佳疗效和能耐受为目标;注意各个人之间对药物反应的差异。
比较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和丙戊酸
比较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和丙戊酸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治疗。
苯妥英钠和丙戊酸是两种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对这两种抗癫痫药物进行比较,以帮助患者了解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一、苯妥英钠苯妥英钠是一种老牌的抗癫痫药物,已经有几十年的临床应用历史。
它属于苯二氮䓬类药物,通过增强脑内抑制递质GABA的作用,抑制神经元的异常放电,从而达到抗癫痫的效果。
苯妥英钠的主要特点如下:1. 治疗效果:苯妥英钠对多种类型的癫痫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地减少或控制癫痫发作的次数和强度。
2. 药代动力学:苯妥英钠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
它的半衰期较长,一般在15到50小时之间,因此通常只需每天服用一次。
3. 不良反应:苯妥英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头晕、乏力、恶心、皮肤过敏等,但这些反应大多数是轻微和暂时的,只有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二、丙戊酸丙戊酸是一种新一代的抗癫痫药物,相较于苯妥英钠,在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面有一些不同之处。
丙戊酸的主要特点如下:1. 治疗效果:丙戊酸在控制癫痫发作方面的疗效与苯妥英钠相似。
它通过增强GABA的抑制作用,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达到抗癫痫的效果。
2. 药代动力学:丙戊酸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与苯妥英钠相比有所不同。
它在体内的清除速度较快,半衰期一般在3到5小时之间,因此需要分次服用或每日多次给药。
3. 不良反应:丙戊酸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头痛、食欲不振、体重增加等。
相对而言,丙戊酸的不良反应较少,且多数较轻微,不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三、药物选择与个体差异在选择苯妥英钠或丙戊酸作为抗癫痫治疗药物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 癫痫类型:不同类型的癫痫可能对药物的敏感性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2. 患者年龄:儿童和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可能与成年人不同,需要适当调整剂量或选择其他药物。
控制癫痫持续状态药物及用药途径
控制癫痫持续状态药物及用药途径对于控制SE一般首选苯二氮类药物(BDZs),其中安定(DZP)、劳拉西泮(LZP)、咪达唑仑(MDZ)是院外癫痫急救主要药物,三者在脂溶性、组织分布及清除率方面各不相同。
其中DZP、MDZ脂溶性是LZP的4~5倍,能够快速分配到肌肉和脂肪组织。
静脉注射途径用药选择静脉注射安定静脉注射(IV)BDZs(尤其IV-DZP),1~3min起效,作用时间15~30 min,是传统控制癫痫急症的首选。
因此,若能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则首选IV;若不能,则选择直肠途径(PR);如果IV/PR用药后癫痫发作持续,则10min后加用第2次剂量,但必须通过IV。
据欧洲专家一致通过建议:对于任何形式的儿童SE起初治疗首选IV-DZP。
据美洲癫痫基础工作组建议:IV-DZP(0.2mg/kg)作为终止癫痫发作一线药物。
刘国阳等对20例院前SE患者首选IV-DZP,其中18例完全缓解,表明IV-DZP控制癫痫发作是有效的。
但是,DZP在应用时需注意:①IV-DZP不可过快;②DZP是快速型镇静药物,其血药浓度下降很快,故必须重复应用;③DZP清除半衰期较长,多次用药易发生累积效应,导致呼吸抑制及过度嗜睡。
静脉注射劳拉西泮先前研究证实LZP控制SE效果等同于甚至优于DZP。
一项比较LZP和DZP终止SE效果的随机双盲对照实验及一项比较IV-LZP和IV-DZP+PTH治疗院前儿童CSE效果的RCT均证实其差异无统计意义。
由此,可以推测两者至少是等效的。
另外,LZP呼吸抑制发生率较低且作用时间持久,因此,从经济效益方面建议优先选择IV-LZP。
然而,LZP若不冷藏,则半衰期较短,且只有通过静脉给药才有效,使其院外应用受到限制。
静脉注射咪达唑仑MDZ首次应用是在1986年,作为镇静剂、肌肉松弛药,其半衰期为1~4h。
一项在日本进行的回顾性多中心研究证实MDZ可有效控制SE。
先前研究也证实连续IV-MDZ(0.1mg/kg)3次或5次治疗儿童耐药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onvulsivestatusepilepticus,CSE),控制率分别达89%、91%;单次IV-MDZ后持续输注控制率达67.7%~100%,从开始就持续输注控制率达86%~100%。
神经内科常用注射及口服类药物汇总
神经内科常用注射及口服类药物汇总神经内科是专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科室,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注射和口服类药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神经内科常用药物的汇总。
1.抗癫痫药物:- 苯妥英钠(Phenytoin):用于治疗癫痫和抗击缺血性脑损伤。
-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治疗癫痫、三叉神经痛等疾病。
- 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治疗癫痫、失眠等疾病。
2.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SSRI类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氟西汀、帕罗西汀等):常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等相关疾病。
-TCAs(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阿米特里普汀等):用于治疗抑郁症和神经症状。
3.抗帕金森病药物:- 莫匹啡(Levodopa):帕金森病的标准治疗,补充缺乏的多巴胺。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司来吉兰、阿片酮等):帮助控制帕金森病的症状。
4.抗癫痫药物:- 苯妥英钠(Phenytoin):用于治疗癫痫和抗击缺血性脑损伤。
-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治疗癫痫、三叉神经痛等疾病。
- 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治疗癫痫、失眠等疾病。
5.脑血管药物:- 阿司匹林(Aspirin):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血小板作用。
- 替格瑞洛(Ticagrelor):血小板抑制剂,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
6.神经营养药物:- 牛磺酸(Taurine):具有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7.去骨化药物:- 三氮化钠(Sodium Amytal):用于产生神经阻滞,治疗癫痫等疾病。
8.神经调节剂:- 氨酮地尔(Amiodarone):心律失常的治疗药物。
注意:以上药物仅为常见且部分神经内科常用药物的汇总,具体的选择和使用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疾病类型和临床需要等因素来决定。
用药时需要遵医嘱,并注意遵守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此外,还应注意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如头晕、恶心、食欲减退、药物依赖等。
分析一线抗癫痫药物和二线抗癫痫药物
分析一线抗癫痫药物和二线抗癫痫药物抗癫痫药物是用于治疗癫痫的药物,根据其药效和治疗优先级可以分为一线抗癫痫药物和二线抗癫痫药物。
一线抗癫痫药物通常是首选的药物,有较强的药效和较少的副作用,能够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
二线抗癫痫药物则是在一线药物使用无效或者不耐受的情况下才会考虑使用的药物,通常具有更多的副作用和临床应用限制。
一线抗癫痫药物一线抗癫痫药物是治疗癫痫的首选药物,在临床中被广泛使用。
这些药物往往具有广谱性和较低的毒性,可以有效地抑制癫痫的发作。
常用一线抗癫痫药物1.苯妥英钠(Phenytoin)苯妥英钠是一种广谱的抗癫痫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神经元的对钠通道的作用来抑制癫痫发作。
它的主要副作用包括肝功能异常、皮疹和骨髓抑制等。
2.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卡马西平是一种广谱的抗癫痫药物,主要通过阻断钠通道来减少神经元的兴奋性。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晕、嗜睡和皮疹等。
3.丙戊酸(Valproic Acid)丙戊酸是一种广谱的抗癫痫药物,具有多种作用机制,包括增加 GABA 的释放和抑制钠通道等。
其副作用包括恶心、头晕和肝功能异常等。
二线抗癫痫药物二线抗癫痫药物是在一线药物无效或不耐受的情况下考虑使用的药物。
这些药物往往具有更多的副作用和使用限制,需要在临床使用时慎重考虑。
常用二线抗癫痫药物1.琥珀酸盐(Topiramate)琥珀酸盐是一种多效药物,主要通过增加 GABA 的释放和抑制谷氨酸受体来发挥抗癫痫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混乱、注意力不集中和言语障碍等。
2.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奥卡西平是一种钠通道阻滞剂,通过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来抑制癫痫发作。
其副作用包括皮疹、头痛和嗜睡等。
3.卡巴马唑(Gabapentin)卡巴马唑是一种 GABA 类似物,能够增加 GABA 的释放来发挥抗癫痫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晕、肌肉震颤和嗜睡等。
总结一线抗癫痫药物和二线抗癫痫药物在临床治疗癫痫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其适应症、副作用和临床使用限制有所不同。
合理使用抗癫痫药
证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服用药物有效,症状有所缓 解时切忌突然停药,应该缓慢减量。疗效不佳时,也 不可突然更换药物,应当在增加新药的基础上,缓慢 减量,最终停用原来的用药。
抗癫痫药物简介
临床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可分为两类:①广谱抗癫
痫药物,主要包括丙戊酸钠、拉莫三嗪、托吡酯、左乙
拉西坦等,对于多数成人癫痫或癫痫综合征患者有
用 抗 癫 痫 药 物 ,对 达 到 治 疗 目 的 ,改 善 生 活 质 量 尤 为
敏反应。与苯巴比妥一样,也具有肝药酶的诱导作用,
关键。
与其他药物合用时需慎重。
联合用药的问题
拉莫三嗪 广谱抗癫痫药物,临床上常用丙戊酸 钠联合小剂量的拉莫三嗪,来缓解单药无法控制的癫
癫痫患者应当尽早进行药物治疗,以减少疾病对于
是效果最好的广谱抗癫痫药物之一,但对局限性发作
坚持规律用药 癫痫治疗应当坚持规律用药,以保
的疗效要弱于卡马西平和其他新型的抗癫痫药物。
28
合 理 用药
其不良反应为恶心、暂时性脱发,极少数患者出现胰腺炎,非常罕 见 严 重 肝 功 能 损 伤 ;有 致 畸 作 用 ;小 儿 使 用 丙 戊 酸 钠 应 监 测 肝 功能。
部分抗癫痫药物有时可能会出现加重癫痫症状的不良反应, 如卡马西平对某些全面性癫痫无效甚至会导致发作加重,尤其对 于肌阵挛发作、失神发作、失张力发作,青少年肌阵挛癫痫、青少年 失神癫痫、癫痫性脑病等慎用或忌用。
在选用抗癫痫药物时还应考虑到药物的禁忌证、不良反应、特 殊人群、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
一般患者用药 ①老年患者无其他系统疾病时首选拉莫三嗪 或奥卡西平,伴随其他系统疾病时则首选拉莫三嗪或左乙拉西 坦。②对于女性患者而言,拉莫三嗪为特发性全面性癫痫与症状 性部分性癫痫的首选药物。对于计划受孕或哺乳的女性,首选药 物亦为拉莫三嗪,一线药物为拉莫三嗪与左乙拉西坦。③学龄前 儿童全面性发作首选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为一线用药;症状性部 分性发作的首选药物为奥卡西平与拉莫三嗪,一线药物为左乙拉 西坦、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
抗癫痫药
卡马西平-10,11-环氧化物为其活性代谢产物。
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是卡马西平的10-酮基衍:
丙戊酸(Valproic acid)、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和丙戊酰胺(Valpromide)
一、抗癫痫药分类:
按化学结构分类,用于临床的抗癫痫药有:巴比妥类及其同型物,乙内酰脲类及其同型物,
苯二氮卓类,二苯并氮杂卓类,脂肪羧酸类和磺酰胺类。
二、巴比妥类及其同型物
用于临床的有苯巴比妥、甲芬巴比妥(Mephobarbital)和扑米酮(Primidone,扑痫酮)。
分别则得到了噁唑烷酮类和丁二酰亚胺类。噁唑烷酮类中的三甲双酮(Trimethadione)
由于对造血系统毒性较大,效果差,仅作为三线药物用于癫痫小发作。
丁二酰亚胺类中的苯琥胺(Phensuximide)、甲琥胺(Methsuximide)和乙琥胺(Ethosuximide),
其中乙琥胺效果最好,常用于小发作。
磺酰胺类: 舒噻嗪(Sultiame)属丁烷磺内酰胺衍生物,为碳酸酐酶抑制剂,
唑尼沙胺(Zonisamide)的作用与苯妥英及卡马西平相似,且作用时间长,因具有磺酰胺基,
也对碳酸酐酶有抑制作用。
三、苯二氮类
苯二氮卓类药物均具有抗惊厥作用,地西泮、硝西泮、劳拉西泮等临床上用作抗癫痫药。
四、二苯并氮杂类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酰胺咪嗪)
化学名:5H-二苯并[b,f]氮杂-5-甲酰胺
卡马西平在干燥状态和室温下较稳定,长时间光照颜色变橙黄色,应避光保存。
癫痫的常用药物治疗
癫痫的常用药物治疗1丙戊酸丙戊酸是应用最广泛的传统广谱抗癫痫药物。
其治疗机制不能用单一的药理学机制来解释,主要是通过调节钠和钙通道,抑制γ-氨基丁酸在GABA传递中发挥作用。
丙戊酸对多种癫痫发作有效,包括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强直阵挛发作、强直发作或混合发作。
它是特发性全身性癫痫的首选药物。
丙戊酸易穿透血脑屏障,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起效快,复发率低,耐受性好,无呼吸抑制、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广泛。
然而,丙戊酸钠也有其缺点:① 易受患者基因多态性、药物剂型、肝肾功能、伴发疾病、药物相互作用和高蛋白饮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剂量和血药浓度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② 抗癫痫作用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具有很强的浓度依赖性。
药物治疗窗口狭窄,血液药物浓度位于治疗窗口内。
有效率最高。
超过治疗窗口会增加患者毒性反应的发生。
因此,有必要从小剂量开始,在血液药物浓度监测下逐渐增加剂量,以达到治疗窗口。
③ 可增加体重指数,增加患者血糖和血脂,抑制胰岛素分泌。
体重指数的增加与用药时间成正比。
④轻度至中度肝损伤,很少有严重肝损伤,因此有必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⑤ 对认知功能有不良影响,如智力低下、学习障碍、记忆丧失、注意力和运动水平下降等。
因此,儿童患者的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
⑥ 对胎儿有明显的致畸作用。
一些研究认为[1],小剂量丙戊酸钠250mg/D有明显的致畸作用,因此不适合在怀孕期间服用。
2卡马西平卡马西平是治疗简单和复杂部分性癫痫的首选药物。
其治疗窗口为血药浓度4~12μG/ml,血药浓度与剂量呈线性关系。
剂量的选择很容易被临床掌握,因此很容易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卡马西平是一种肝脏药物酶诱导剂,可以加速其他药物的代谢。
同时,它还具有自身的诱导作用,可导致药物疗效下降。
自诱导效应在处理后达到最大值3~4W,其半衰期可缩短2~3倍[2]。
因此,长期服用卡马西平的患者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临床疗效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随时调整用药方案。
常用抗癫痫药物
常用抗癫痫药物1. 苯妥英钠大仑丁Dilantin,Phenytoin Sodium:特点:作用较强;疗效高;为大发作首选,对精神运动性发作次之,对局限性发作也有较好疗效,但对小发作无效甚至恶化;无嗜睡作用;安全范围大;作用缓慢,口服一般需3~4天才显效,用于预防发作及维持治疗;而控制症状则以苯巴比妥为主。
苯妥英钠抑制了Na+内流,从而使细胞静息电位负值增大,加大与阈电位的距离,提高了脑细胞的兴奋阈,稳定膜电位,从而阻止病灶放电的扩散。
还能使脑中抑制性递质g-氨基丁酸的含量升高,这也与其抗癫痫作用有一定关系。
苯妥英钠对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及舌咽神经痛有止痛作用,可能与稳定神经细胞膜电位有关。
对洋地黄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较佳。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齿龈增生: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发生率约20%。
因其抑制垂体-肾上腺系统,抑制ACTH、糖皮质激素分泌,使胶原组织增生。
维生素C或保持口腔卫生可减轻此增生,停药3~6个月可消失。
2长期服用可致佝偻病和骨质软化:药酶诱导剂可加速维生素D代谢,致缺钙。
用D3和钙剂可预防和提高疗效。
3久服骤停可引起发作,甚至诱发持续状态。
2. 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Luminal:特点:抑制大脑皮层运动区,提高惊厥阈,直接抑制病灶放电,又能限制放电扩散,使大发作脑电恢复正常。
作用快,维时长6hr,毒性低,安全性较大,可作控制大发作首选;对小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的疗效差。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不可突然停药,长期应用可致成瘾。
有些发达国家,由于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的一些副作用,已将其列入二线抗癫痫药。
仅将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列为一线抗癫痫药。
3. 扑米酮去氧苯巴比妥,扑痫酮Primidone,Mysoline:特点:在体内转化为苯巴比妥和苯乙基丙二酰胺PEMA,对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及局限性发作都有较好疗效,但不如苯妥英钠。
儿童对其有耐受性,故用量较大。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体内消除较慢,长期应用有蓄积性;不可突然停药。
药学专业知识(二)抗癫痫药考点
抗癫痫药分类
1.作用特点
(1)巴比妥类增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活性,提高癫痫发作阈值。
(2)苯二氮草类为GABA 受体激动剂,也作用于 Na通道。
(3)乙内酰脲类通过减少钠离子内流而使神经细胞膜稳定。
(4)二苯并氮类阻滞电压依赖性的钠通道,组织神经递质释放。
(5)γ-氨基丁酸类似物为GABA 氨基转移酶抑制剂。
(6)脂肪酸类可能通过抑制 GABA降解或促进合成,内流
2.主要药品适应证
(1)卡马西平用于治疗癫痫、躁狂症、三叉神经痛、神经源性尿崩症、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
(2)苯妥英钠用于治疗强直阵挛性发作、单纯及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性全面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
(3)苯巴比妥用于治疗焦虑、失眠、癫痫及运动障碍。
3.典型不良反应
(1)苯妥英钠常见行为改变、笨拙或步态不稳、思维混乱、共济失调、眼球震颤、齿龈增生、嗜睡等。
(2)卡马西平常见视物模糊、复视、眼球震颤、头痛。
(3)丙戊酸钠少见过敏性皮疹、肝脏出现中毒球结膜和皮肤黄染。
4.用药监护
(1)提倡有规律用药。
(2)换药与停药应有专业医师的指导。
(3)关注特殊人群的安全性
①驾驶司机:有昏厥的患者不应驾驶或操作机械;患者不要在撤用抗癫痫药期间开车,应于撤药后6个月再驾车。
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应用抗癫痫药有致畸风险,建议补充叶酸。
③妊娠后期3个月给予维生素K,预防新生儿出血。
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治疗癫痫患者的效果对比
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治疗癫痫患者的效果对比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是治疗癫痫病的常用药物,它们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减少癫痫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丙戊酸钠是一种抗癫痫药物,主要通过增加神经元的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来抑制神经元的兴奋,从而减少癫痫的发作。
而卡马西平则是一种钠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神经元的过度兴奋来减少癫痫的发作。
虽然这两种药物都可以有效地控制癫痫的发作,但它们的效果和不良反应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对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进行效果对比,以帮助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我们来看一下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的疗效比较。
丙戊酸钠是一种长效的抗癫痫药物,可用于控制部分性癫痫和癫痫大发作。
研究表明,丙戊酸钠对于控制癫痫发作的效果非常显著,可以有效地减少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而卡马西平也是一种常用的抗癫痫药物,特别适用于控制部分性癫痫和复杂部分性癫痫。
与丙戊酸钠相比,卡马西平对癫痫发作的控制效果也非常好,可以有效地减少发作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我们来比较一下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
丙戊酸钠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嗜睡、共济失调等,长期使用还可能引起骨质疏松和骨折等问题。
而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晕、嗜睡、失眠、共济失调等,长期使用还可能引起视力问题和免疫系统抑制等。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权衡这些不良反应,选择对自己影响最小的药物。
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在治疗成本和便捷性方面的差异。
一般来说,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都是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需要定期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而丙戊酸钠的用药剂量较为稳定,一般不需要频繁调整,但由于其在体内的半衰期较长,需要注意药物积累的问题。
而卡马西平的用药剂量较为灵活,需要根据个体体重和药物浓度进行调整,但由于其在体内的半衰期较短,需要频繁服药来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
在治疗成本和便捷性方面,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抗癫痫药物发展历程
抗癫痫药物发展历程抗癫痫药物发展历程始于19世纪中期,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发展,至今已有多种药物可供临床使用。
以下是抗癫痫药物发展的主要历程:19世纪中叶,最早的抗癫痫药物是溴化物和苯妥英钠。
溴化物首次用于治疗癫痫,但由于副作用较大,如皮疹、精神异常等,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苯妥英钠则成为早期临床治疗癫痫的首选药物,但其副作用也较明显,包括嗜睡、共济失调等。
20世纪50年代,苯妥英钠的衍生物苯巴比妥出现,具有相似的抗癫痫效果,但副作用更少。
此时,对其他药物的研究也开始加强,如苯妥英、卡马西平等。
这些药物逐渐取代了溴化物和苯妥英钠,成为癫痫治疗的主要药物。
20世纪60年代,卡马西平成为一线抗癫痫药物,药效突出且副作用较小。
此后,新的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片、丙戊酸、巴马嗪等不断涌现,丰富了临床选择和治疗手段。
80年代至90年代,随着对癫痫发病机制的了解深入,新的抗癫痫药物如加巴喷丁、托吡酯、拉莫三嗪等相继研发出来。
这些药物采用不同的作用机制,如抑制谷氨酸释放、增强γ-氨基丁酸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作用等,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对抗癫痫药物的研发进一步加强,出现了第二代和第三代抗癫痫药物。
第二代药物如左乙拉西坦、利培酮,具有更广谱的抗癫痫作用和更好的耐受性。
第三代药物如布列马特、莫拉西坦,针对特定癫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抗癫痫药物已有数十种,不同药物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癫痫发作。
近年来,基于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研究成果,个体化治疗成为抗癫痫领域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通过遗传检测和药物代谢检测等手段,可以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抗癫痫药物的发展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长期探索与发展,从早期的溴化物和苯妥英钠,到现在的第三代抗癫痫药物,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随着对癫痫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技术的进步,相信未来抗癫痫药物将继续不断发展,为癫痫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手段。
抗癫痫药物
苯巴比妥,托吡酯,氯硝喜泮,xxB6、xxxx,xx,硝西泮,妥泰左卡尼汀口服液(不含碳水化合物,生酮饮食患儿促酮,护肝用药)通过改善神经肌肉组织的能量代谢,增强运动耐力,提高运动成绩,同时可缓解某些神经、肌肉疾病的症状(如帕金森氏症引起的肌肉震颤)。
对于用丙戊酸治疗的癫痫患者,左卡尼汀更可有效地阻止该药物导致的肝毒性。
水合氯醛(chloralhydrate)属氯醛衍生物类药物,又名水化氯醛、含水氯醛。
其为最早用于临床而至今仍在应用的催眠药,其特点为催眠作用强。
胃肠道吸收迅速,半衰期极短。
水合氯醛作为安全有效的止痉、镇静、催眠药,临床常用口服液及灌肠剂,口服液有穿透性臭气及腐蚀性苦味,对胃刺激性大,患者难接受,尤其是小儿。
xxxx丙戊酸钠缓释片0.5g*30片通用名:丙戊酸钠缓释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有效期:3年功能主治:德巴金用于治疗全身性及部分发作性癫痫,以及特殊类型的综合症。
全身性癫痫适用于: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强直阵挛发作、失张力发作及混合型发作。
部分性癫痫适用于:简单部分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部分继发全身性发作。
特殊类型综合症:West,Lennox-Gastaut综合症。
用法用量:每日剂量应根据病人年龄及体重来定,而且,应考虑到对丙戊酸的广泛个体敏感性差异。
每日剂量、血清浓度和疗效之间相互关系尚未建立。
请详见说明书。
副作用:罕有肝功能损害(见注意事项)致畸胎危险(见妊娠)神经病学障碍:在本品治疗期间,少数患者出现昏睡或木僵,并导致一过性昏迷(脑病),治疗过程中,可单独出现或和癫痫发作同时出现。
xxxxxx坦片500mg通用名:xxxx坦片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有效期:功能主治:开浦兰用于成人及4岁以上儿童癫痫患者部分性发作的加用治疗。
用法用量:(1)给药途径:口服。
需以适量的水吞服,服用不受进食影响。
(2)给药方法和剂量:成人(>18岁)和青少年(12-17岁)体重≥50kg起始治疗剂量为每次500mg,每日2次。
抗癫痫药物
苯巴比妥,托吡酯,氯硝喜泮,维生素B6、德巴金,开浦兰,硝西泮,妥泰左卡尼汀口服液(不含碳水化合物,生酮饮食患儿促酮,护肝用药)通过改善神经肌肉组织的能量代谢,增强运动耐力,提高运动成绩,同时可缓解某些神经、肌肉疾病的症状(如帕金森氏症引起的肌肉震颤)。
对于用丙戊酸治疗的癫痫患者,左卡尼汀更可有效地阻止该药物导致的肝毒性。
水合氯醛(chloralhydrate)属氯醛衍生物类药物,又名水化氯醛、含水氯醛。
其为最早用于临床而至今仍在应用的催眠药,其特点为催眠作用强。
胃肠道吸收迅速,半衰期极短。
水合氯醛作为安全有效的止痉、镇静、催眠药,临床常用口服液及灌肠剂,口服液有穿透性臭气及腐蚀性苦味,对胃刺激性大,患者难接受,尤其是小儿。
德巴金丙戊酸钠缓释片 0.5g*30片通用名:丙戊酸钠缓释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595有效期:3年功能主治:德巴金用于治疗全身性及部分发作性癫痫,以及特殊类型的综合症。
全身性癫痫适用于: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强直阵挛发作、失张力发作及混合型发作。
部分性癫痫适用于:简单部分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部分继发全身性发作。
特殊类型综合症:West,Lennox-Gastaut综合症。
用法用量:每日剂量应根据病人年龄及体重来定,而且,应考虑到对丙戊酸的广泛个体敏感性差异。
每日剂量、血清浓度和疗效之间相互关系尚未建立。
请详见说明书。
副作用:罕有肝功能损害(见注意事项)致畸胎危险(见妊娠)神经病学障碍:在本品治疗期间,少数患者出现昏睡或木僵,并导致一过性昏迷(脑病),治疗过程中,可单独出现或和癫痫发作同时出现。
开浦兰左乙拉西坦片 500mg通用名:左乙拉西坦片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110410有效期:功能主治:开浦兰用于成人及4岁以上儿童癫痫患者部分性发作的加用治疗。
用法用量:(1)给药途径:口服。
需以适量的水吞服,服用不受进食影响。
(2)给药方法和剂量:成人(>18岁)和青少年(12-17岁)体重≥50kg 起始治疗剂量为每次500mg,每日2次。
药物aed名词解释
药物aed名词解释
抗癫痫药物(AED)是一类用于治疗癫痫(癫痫发作)的药物。
癫痫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
抗癫痫药物通过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来控制癫痫发作。
这些药物可以减少或阻止异常神经元放电,从而减少癫痫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抗癫痫药物有多种类型,包括传统的药物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和苯巴比妥,以及新一代的药物如加巴喷丁、卡马西平、氟马西尼和拉莫三嗪等。
这些药物可以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癫痫控制效果。
在选择抗癫痫药物时,医生会考虑患者的年龄、癫痫类型、癫痫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以及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药物反应来调整药物剂量,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抗癫痫药物,一些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或尝试其他治疗方法来控制癫痫发作。
总之,抗癫痫药物在癫痫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癫痫发作,改善生活质量。
警惕抗癫痫药可能存在的自杀风险
警惕抗癫痫药可能存在的自杀风险作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9年第04期背景2008年1月31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向医务人员发布有关抗癫痫药的安全性信息,警示服用抗癫痫药患者可能存在自杀观念或自杀行为(包括自杀企图和自杀死亡)的风险。
FDA分析了11种抗癫痫药的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数据,数据显示服用这些药物的患者,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的风险约为服用安慰剂患者的2倍。
鉴于此,FDA将与制药企业共同协作在抗癫痫药产品说明书上补充相关信息。
相关抗癫痫药品种情况FDA分析的11种抗癫痫药物包括:卡马西平、非尔氨酯、加巴喷丁、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普瑞巴林、噻加宾、托吡酯、丙戊酸盐、唑尼沙胺。
其中7个品种在我国有批准文号,包括卡马西平、加巴喷丁、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托吡酯、丙戊酸盐。
普瑞巴林尚未在我国上市,但已获准进行临床研究。
抗癫痫药与自杀观念或自杀行为风险2005年3月,美国FDA对几种抗癫痫药进行初步分析后发现,该类药物可能增加自杀观念及自杀行为的风险,因此要求抗癫痫药的制药企业提供相关信息,以便审核这些药物与自杀事件的相关性。
FDA分析了11种药物的199个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数据。
研究的疾病包括癫痫、部分精神障碍以及其他疾病(包括偏头痛和神经性疼痛)。
数据分析涉及药物治疗组27863例患者,安慰剂组16029例患者,纳入分析的患者均在5岁以上。
分析结果显示:药物治疗组有4例患者自杀,安慰剂组无患者自杀;药物治疗组有0.43%的患者产生过自杀观念或行为,安慰剂组为0.22%。
研究结果还显示(详见表1),在不同疾病研究对象中,癫痫患者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的相对风险高于其他疾病;患者在开始服药的第1周就观察到自杀观念及自杀行为的风险增高,并至少持续到24周;不同药物和不同人群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且各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国内抗癫痫药关于自杀观念或行为的不良反应情况检索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截至2008年6月10日,未检索到关于卡马西平、加巴喷丁、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托吡酯、丙戊酸盐引起自杀观念及自杀行为的病例报告。
抗癫痫药物有哪些
抗癫痫药物有哪些
癫痫病医院2014-12-01
使用药物对癫痫病人进行治疗在临床上是非常多见的,但是很多患者在抗癫痫药物的选择上存在着很大的疑惑,既担心抗癫痫的效果,又担心它的副作用。
接下来,我们就癫痫病治疗专家给我们介绍介绍,抗
癫痫药物有哪些?
1、全面性发作:首选丙戊酸钠,次选拉莫三嗪,托吡酯,苯巴比妥。
2、青少年肌阵挛性发作:首选丙戊酸钠,次选拉莫三嗪,托吡酯。
3、失神发作:乙琥胺、丙戊酸钠;次选拉莫三嗪,托吡酯。
【引起癫痫病的主要原因?】★服用抗癫痫药物是应坚持用药,切记擅自停药或减药;
★用药期间必须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肝肾功能等指标;
★
遵循单一用药原则。
1、lennoxGastaut综合症:首选苯丙氨酯、拉莫三嗪及
托吡酯;次选苯二氮卓类、丙戊酸钠及唑尼沙胺;
2、west综合症:首选氨己烯酸,丙戊酸钠、激素;次
选苯二氮卓类,拉莫三嗪,托吡酯、维生素B及唑尼沙胺。
【癫痫能不能治愈?专家在线咨询?】
首选卡马西平,次选拉莫三嗪、奥卡西平、苯妥英钠、托吡酯和丙戊酸钠。
【和专家在线交流您的病情适合用什么药?】
抗癫痫药物有哪些?医师建议患者不要盲目听信他人的意见,因为每个人的病情不一样,癫痫病又有那么多的种类,只有适合自己的药物才是治疗癫痫病最好的药,所以患者应到正规的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全球医院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
又名大仑丁(dilantin),为二苯乙内酰脲 的钠盐,1908年合成,开始作为镇静催 眠药,1938年发现具有抗癫痫作用,是 目前常用的抗癫痫药。 /
10
【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 ①抗癫痫 在不引起中枢全面抑制的剂量就能起到 抗癫痫作用,阻止惊厥症状的发生。 ������ 大发作(强直-阵挛性发作)和局限性 发作首选。小发作无效,甚至使病情恶化。
36
托吡酯(topiramate)
1995新药 广谱 局限性发作和大发作 动物致癌 孕妇慎用
37
38
39
抗癫痫药应用注意
1.根据发作类型选药 卡马西平、苯妥英 单纯局限性发作 钠、丙戊酸钠 失神发作 首选乙琥胺、次选氯硝 西泮、丙戊酸钠
大发作
苯妥英、丙戊酸钠、 卡马西平、苯巴比妥
40
抗癫痫药应用注意
卡马西平 (Carbamazepine)
又称酰胺咪嗪。结构类似三环类抗抑郁药。 最初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并对躁狂-抑 郁症有效,现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癫痫。
/
24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 抗癫痫作用:广谱抗癫痫 (1)大发作和单纯局限性发作首选 (2)复合性局限性发作 效好 (3)小发作,效差 (4)癫痫并发的精神症状,有效
29
丙戊酸钠 (Sodium valproate)
早年作有机溶剂用,后发现其本身即具 有抗惊厥作用,而且对大多数动物惊厥 模型都有效。
30
丙戊酸钠 (Sodium valproate)
• 广谱抗癫痫药
• • • • • •
是大发作合并小发作时的首选药 大发作不及苯妥英钠 小发作优于乙琥胺 复杂部分发作似卡马西平 非典型小发作不及氯硝西泮 对顽固性癫痫可能有效
31
丙戊酸钠 (Sodium valproate)
机制: (1)增强脑内GABA功能。 ① 增强脱羧酶活性,抑制转氨酶活性 + 脱羧酶 转氨酶 谷氨酸 GABA 琥珀酸半醛 ②提高突触后膜对GABA 的敏感性 ③稳定细胞膜:抑制Na+通道,阻断T型 Ca2+通道。
32
【不良反应】
较轻,如轻微的胃肠道反应。近年发 现有肝损害,表现为谷草转氨酶升高, 少数有肝炎发生,已有肝衰竭的死亡 报告。 注意丙戊酸钠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
2、是否联合用药? 3、长期用药不得突然停药;不随意换药, 过渡式换药! ; 4、定期查血象、肝功; 5、致畸、死胎
41
抗惊厥药(Anticonvulsion drugs)
惊厥(convulsion)是由于各种原因(高热、 子痫、破伤风、癫痫大发作及某些药物中 毒等)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的一 种症状,表现为全身骨骼肌不自主的强烈 收缩,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为一临床 急症,需紧急处理。 常用药物: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水合 氯醛、硫酸镁。
������
15
【不良反应】
1.局部刺激 碱性强,刺激性大,不肌 注。口服刺激胃肠道,与食物同服可减 轻;静脉注射可发生静脉炎,注射时应 选用较粗大关的毒性反应 静注过快致心律失常、血压下降。 • 过量致急性中毒,影响小脑-前庭功能。 • 10ug/ml 有效控制; • 20ug/ml 眩晕、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 • >40ug/ml 精神错乱; • >50ug/ml 昏睡、昏迷
13
膜稳定作用
①阻断电压依赖性钠通道 使钠依赖性
动作电位不能形成,降低兴奋性。 (主要机制) ②阻断电压依赖性钙通道 阻断L型和N 型钙通道,抑制Ca2+内流,阻断突触 传递;对T型无作用(失神发作无效)。
14
【体内过程】
po吸收慢而不规则(约6~10天起效), 刺激性强,不作肌注;静注用于癫痫持续 状态。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85%~90%)。 肝脏代谢,约5%原形由肾脏排泄。 t1/2与血药浓度相关。低于10μg/ml时, 按恒比消除,t1/2约20小时,超过此浓度 按恒量消除,t1/2达60小时。
34
氟桂利嗪(flunarizine) 钙拮药;各型癫痫 ,尤大发作、局限性发 作,安全有效;困倦、体重↑ 抗痫灵(antiepilepsirin) 广谱 大发作明显;↑5-HT,少肝、肾、 造血毒性
35
拉莫三嗪(lamotrigine)
似苯妥英钠、卡马西平 阻止VDC-Na+-阻止放电 用于:成人局限性发作的辅助治疗 与他药合用于难治癫痫。
17
【不良反应】
3.慢性毒性反应 (1)神经系统反应 眩晕、精神紧张、头痛等。 (2)齿龈增生 长期应用发生率20%,为胶原代谢 改变引起结缔组织增生的结果。口服Vc可减轻。 (3)造血系统反应 久用叶酸缺乏→巨细胞性贫 血,抑制叶酸吸收和代谢(抑制二氢叶酸还原 酶)。甲酰四氢叶酸预防。 (4)骨骼系统 加速Vit D代谢,长期应用可致低血 钙。必要时应用Vit D预防。 (5)其它反应 偶见男性乳房增大,女性多毛症, 淋巴结肿大。
18
【不良反应】
4.过敏反应及肝功异常 皮疹、粒C↓、再
障、肝损(2-5%),定期做血常规及肝功
能检查。如有异常,及早停药。
5.致畸反应 孕妇服用可偶致畸胎。如:
小头症、智能障碍、斜视、眼距过宽、腭
裂等,称“胎儿妥因综合征”
/
19
。
【药物相互作用】
28
乙琥胺 (Ethosuximide)
失神小发作首选,其疗效不及氯硝西泮。但 副作用少,耐受性产生少。对其他癫痫无效。 机制①抑制T型钙通道,从而抑制3Hz异常放 电的发生。②高于治疗浓度时还可抑制Na+-K+ -ATP酶,抑制GABA转氨酶。 副作用有嗜睡、眩晕、呃逆、食欲不振及恶 心、呕吐等。偶见白细胞、粒细胞减少,严 重者出现再障。
1
癫痫 – 大脑局部N元异常高频放电,并向周 围正常组织扩散所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的 慢性脑疾患,表现为突然发作、短暂的 运动、感觉功能或精神异常,并伴有异 常脑电图。发病率约占人群的0.5%。 /
2
3
根据发作时的症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局限性发作-大脑局部异常放电且扩散 至大脑半球某个部位所引起的发作,只 表现大脑局部功能紊乱的症状。 全身性发作-异常放电涉及全脑,导致 突然意识丧失。 /
6
7
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方式:
抑制放电 药物作用
稳定膜、抑制放电扩散(主 要的)
用药目的:减少或防止发作。需长期服药。
8
常用抗癫痫药
抗癫痫药(antiepileptic drugs)发 展较慢,自发现苯巴比妥后,直到1938 年才发现苯妥英。两种传统药物一直应 用至今。1964年发现了丙戊酸钠。近年 来,又合成了很多新的药物,仍停留在 对症治疗水平。 /
与苯妥英钠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的药物: 丙戊酸钠、保泰松、磺胺药、水杨酸类、苯二氮卓 类、口服抗凝血药等。 肝药酶抑制剂能提高苯妥英钠的血浓度:氯霉素、 异烟肼等。 肝药酶诱导剂可加速苯妥英钠的代谢:苯巴比妥、 卡马西平。 本身具有肝药酶诱导作用,能加速皮质类固醇、避 孕药等的代谢。
20
苯巴比妥 (phenobarbital)
42
硫酸镁(magnesium sulfate)
特点: 给药途径不同,作用性质、用途不同。 1.口服:下泻、利胆 泻药(驱虫、排毒) 十二指肠胆汁引流; 2.注射:抗惊厥、降压、 中枢抑制 主要用于子痫(首选)、破伤风等引起 的惊厥及高血压危象等。 3.局部外用:50%高渗溶液湿敷 消炎消肿。
43
22
扑米酮 (primidone)
扑米酮在体内代谢转化为苯巴比妥和苯乙 基丙二酰胺。药物原型和2个代谢产物均 有抗癫痫作用。 对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疗效较好,对精神 运动性发作也有效,但对小发作无效。 不良反应为镇静、嗜睡、眩晕和共济失调 等。偶可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白细胞 减少、血小板减少。
23
44
不良反应及防治 静脉注射速度过快或过量致血镁过高, 抑制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引起呼 吸抑制、血压剧降和心脏停跳而死亡。 腱反射消失常为呼吸抑制的先兆,因此, 连续用药时应经常检查腱反射。 中毒解救:钙剂, iv 慢注。 /
12
【作用机制】
阻止异常放电的扩散
强直后增强:是指反复高 频电刺激突触前神经纤维 后,引起突然传递后易化, 使突触后膜纤维反应增强 的现象。
1、抑制突触传递的强直后增强( PTP)
2、膜稳定作用(各种组织可兴奋膜:如 中枢、外周神经元、心肌细胞)。阻 止病灶放电向正常组织扩散(阻滞Na+ 通道,抑制Na+内流,导致动作电位不 易产生)
4
局限性发作
(1) 单纯性局限性发作(局灶性癫痫):为大脑 皮层局部神经细胞群受病理刺激而引起,表现 为一侧面部或肢体肌肉抽搐或感觉异常。如抽 搐发展到对侧则可出现意识消失,全身抽搐。 (2) 综合性局限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主要 表现为阵发性精神失常,病人突然意识模糊, 伴有无意识动作,可持续数分钟至数日不等。 (3) 部分性发作继发为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也 称先兆。
400-0196-638
27
【不良反应】
• 常见头昏、眩晕、恶心、呕吐、共济失
调、手指震颤、皮疹、粒细胞减少及血小 板减少。 • 严重时出现骨髓抑制、肝损害。
400-0059-826
由于作用缓慢,对癫痫持续状态先用苯 巴比妥或地西泮等控制症状,再用苯妥 英钠预防发作及维持治疗。
11
②治疗外周神经痛 对三叉神经痛疗效较 好,服药后1-2天见效,疼痛减轻,发 作次数减少直至完全消失;对舌咽神 经痛也有疗效。该作用与稳定神经细 胞膜有关。 ③抗心律失常 与影响心肌细胞膜的电生 理特性有关,见第22章。治疗室性心 律失常。
33
苯二氮卓类
1. 地西泮: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 具有显效快、较其他药物安全的优点。静注偶 致呼吸抑制。 2. 氯硝西泮:是这类药物中抗癫痫谱比较广 的药物。可用于各型癫痫,尤其用于小发作, 静脉注射也用于治疗癫痫持续状态。对肌阵挛 性发作、婴儿痉挛也有效果。 3. 硝西泮:主要用于癫痫小发作,肌阵挛性 发作及婴儿痉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