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徐传达

合集下载

股前外侧皮瓣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股前外侧皮瓣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该皮瓣在临床上应用类型包括 : ①股前外侧肌 皮瓣 : 如果需要较 大的组织量 , 以携 带部 可
【] Ma n_K,inT C ardoV V sua n myo neo tr 2 l t h I 丑 La S,h ka e . ac l a ̄o f trl ea r a a l
ti l pJLrn ocp ,0 8 18 5 :8 — 9 . lg a [.aygso e2 0 , 1( )5 9 5 2 lhf ]
【 Ka a K, nsiN, a ama H,ta.V sua ntm fte 8 1 w i I i N kj e ma h i 1 ac l aa y o h r o
atrlea ti l p [.l t dR cnt c v ugr,04 14 neoa rlhg a J a i a t hf ] sc n eos ut e rey2 0 ,1 P r i S ()181l 5: 0 — 1 1 [】 Rb f CgaE, r aoF,t1T einrae ne a r : 9 iu oD,in Ga n e .h evt a t t a ti g a n d ml el hg h l :nt ia s y dci c lai s[. s cntS r , fp a a mcl td n l i lmpi tn JHat eos ug a o u a n ai c o 】 R r
2 股前 外 侧 皮 瓣 的 静脉 回流
两个相邻 的穿 支 , 以一个穿 支血管为 蒂 , 取两个穿支 的供血 切
面积 的皮瓣均能成活 。 5 股前外侧皮瓣血管变异及处理
临床上 , 皮瓣静脉 回流障碍导致的皮瓣坏死率高于动脉供 血不足引起的坏死率。股前外侧 区真皮下静脉 网吻合稠密 , 主

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手外科业务学习时间:2016-5-17地点:手外医生办公室主讲:吴志川主任医师内容: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主干的股前外侧皮瓣,因具有部位隐蔽、血管蒂长、血管口径粗、为肢体的非主干血管、切取面积大、有感觉神经和皮瓣切取对供区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在国内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应用解剖:1.皮瓣的动脉供应皮瓣的供应血管大多来自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穿皮分支,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自主干股动脉或股深动脉发出后,沿股直肌与股外侧肌之间的间隙下行,到达股外侧肌的中部,发出肌皮穿支,穿过股外侧肌,到达皮下和皮肤,在穿过阔筋膜前还发出分支到周围肌肉。

2.皮瓣的静脉回流临床上,皮瓣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的皮瓣坏死率高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坏死率。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伴行静脉多为两条,是股前外侧皮瓣静脉回流的主要通道。

静脉瓣控制着静脉流向大的穿支静脉或内上方向,游离皮瓣时应保留内上方大的穿支血管,以利静脉回流。

3.皮瓣的神经皮瓣携带股外侧皮神经,与受区感觉神经吻合,可重建皮瓣的感觉。

国外学者研究,股外侧皮神经的支配区域约20 cm ×12 cm,基本满足皮瓣感觉重建。

4.皮瓣的设计:以髂前上棘至膑骨外上缘的连线的中点为圆心,以3 cm为半径画圆,穿支血管的浅出点基本都在该圆内,较多位于该圆的外下象限。

变异情况下.也可以形成以横支、升支或高位皮支为血管蒂的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是股前外侧皮瓣的主要血管蒂,蒂长可达8 cm-12cm,降支起始部外径平均为2.1 mm(1.1-2.8 mm),其肌皮动脉分支多数情况下都为2支或2支以上,平均2.5支(1-8)支,降支远端与膝上外侧动脉相交通,皮瓣可获得逆行血液供应,因此可以形成逆行岛状皮瓣。

5.皮瓣切取面积宋业光等研究认为皮瓣的切取范围上至大转子水平,下至髌骨上3 cm ,两侧至侧中线。

后研究;通过灌注后放射显影,得出单个穿支的供应面积为0.67 cm2- 39.89 cm 2,平均12.62 cm2。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研究进展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研究进展


77・ 9


述 ・
股 前 外 侧 穿 支 皮 瓣 的研 究 进 展
刘 闪 谭 谦 ,
( .东 南大学 医学院 , 1 江苏 南京 2 00 ; .南京大学医学院 附属鼓楼 医院 整形烧伤科 , 10 9 2 江苏 南京 2 00 ) 10 8
[ 摘要 ]股前 外侧 穿支皮瓣 已广泛应 用于 临床 , 对 于该 皮 瓣轴 心 血 管 的起 始 和走 行 的报 道 并 不 一 致 , 但 存在
新型 皮瓣 , 材上 只须 分离 出穿 支血 管 , 取 可保 留完 整肌 肉而 不影 响供 区功 能 。穿 支 皮 瓣 更加 精 致 , 加符 合 更
生理 , 越来 越受 到 青 睐 。穿 支 皮 瓣 是 近 年 来 国 内外 在 皮瓣 移植 领域 的最新 进 展 , 一 次 概 念 和 技 术 上 的革 是
此皮 瓣 的 难 度 。作 者 就 股 前 外 侧 穿 支 皮 瓣 的血 供 来 源、 穿支 血管 的定 位 方 法 、 支 血 管 的类 型 、 要供 血 穿 主 方式 、 前影 像学 检查 、 瓣应 用类 型 和有待 进 一步研 术 皮 究 的问题 综 述如 下 。
般认 为股 前外 侧 穿 支 皮 瓣 的血 管 蒂 , 只 穿 支 每
1 股 前 外 侧 穿 支 皮 瓣 的 血 供 来 源
徐 达传 等 18 首 次 报 道 股 前 外 侧 皮 瓣 时认 94年 为 , 股 外侧 动脉 的降 支发 出 的肌 皮 动 脉 穿 支 是该 皮 旋
瓣 的主要 营养 血 管 , 认 为 血 管 蒂 恒定 。此 观 点 被解 并
的穿支 动脉 , 1根伴 行静 脉 ;4 ( )1根穿 支动 脉 , 有伴 没 行 静脉 ;5 ( )2根静 脉 , 没有 伴行 穿支 动 脉 ;6 ( )只有 1

骨科精读手术技巧: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骨科精读手术技巧: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骨科精读手术技巧: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是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前外侧皮瓣,1984年徐达传首次报道股前外侧皮瓣解剖学研究,随后罗立生、宋业光分别介绍皮瓣的临床应用。

该皮瓣应用广泛,应用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岛状股前外侧皮瓣,股前外侧肌皮瓣,逆行股前外侧皮瓣或筋膜瓣,股前外侧超薄皮瓣,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等,可带蒂转移,也可游离移植。

优点1、供皮隐蔽,皮瓣面积大。

2、皮瓣血管蒂较恒定,血管蒂长,管径粗。

3、皮瓣切取后,不影响肢体功能。

4、可根据需要可制成筋膜瓣、肌皮瓣或岛状瓣。

5、若包含股外侧皮神经可制成感觉皮瓣。

6、仰卧位可取。

应用解剖旋股外侧动脉自股深动脉发出后很快分为升支、横支、降支。

其中降支最粗,行程最长。

降支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行向外下方,其体表投影为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髂髌线)连线中点与腹股韧带中点做一连线,这连线的下2/3段即为降支的体表投影。

股神经的股外侧肌支伴行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外上方。

降支大约在髂髌线中点上方,于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

内侧支继续下行滋养邻近肌肉。

外侧支向外下行滋养股外侧肌和股前外侧部皮肤。

降支在肌间隙中可作为皮瓣血管蒂长度为8-12cm,在发出第一个股外侧肌皮动脉穿支上方约10cm处,是血管截断和吻接的常用部位。

此处降支的外径平均2.1mm(1.1~2.8mm)。

从降支再发出若干肌皮动脉,这些肌皮动脉穿出深筋膜后,分为升支和降支,走行于深筋膜浅面,然后再发出分支至皮肤。

适应症该皮瓣被广泛应用于全身各部位的修复,适应症非常宽广,被称为之“万能皮瓣”。

1、大面积皮肤组织缺损,因创伤,肿瘤切除,瘢痕松解等所致大面积皮肤组织缺损均可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

2、深层组织缺损和洞穿性缺损,股前外侧皮瓣皮下脂肪厚,又可携带阔筋膜及部分股外侧肌,皮瓣厚度有事可达1.5cm~2cm。

颌面部洞穿性缺损也常采用。

3、感染性皮肤软组织缺损,股前侧外侧皮瓣血供丰富,皮瓣面积大,组织量充足,适用于感染创面,尤其是慢性、大面积感染创面的修复。

股前外侧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1、严格执行微创操作原则,行锐性分离组织。 2、先行切开皮瓣外侧(wài cè)缘及蒂部“S”切
口,在深筋膜下将皮瓣向内侧分离至股直肌与 股外侧(wài cè)肌之肌间隙。将股直肌向内侧 牵开,在两肌间隙之间找出旋股外侧(wài cè) 动脉降支。再沿降支而下即可发现第一肌皮动 脉穿支。 3、游离皮瓣前先行夹闭其它穿支,查看皮瓣 血运情况。
3、直接皮动脉(dòngmài)型(8%):由降支直接穿筋膜至 皮肤。
4、无动脉(dòngmài)型(3%):无降支皮肤营养血管。放 弃手术。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皮瓣设计(shèjì)
精品文档
点、线、面的概念(gàiniàn)
点:带蒂皮瓣的旋转点,游离皮瓣的皮支血管 穿出点。
线:即皮瓣营养(yíngyǎng)血管走行轴线。 面:1、皮瓣的切取范围。 2、皮瓣的切取层面。
精品文档
解剖(jiěpōu)图像
精品文档
血管(xuèguǎn)蒂类型
1、肌皮动脉(dòngmài)穿支型(81%):降支先发出动脉 (dòngmài)进入股外侧肌中,除营养肌肉外还向皮肤发出皮 支。
2、肌间隙皮支型(8%):由降支发出的皮支直接经股外 侧肌及股直肌之间的肌间隙穿筋膜至皮肤。
股前外侧(wài cè)皮瓣
精品文档
应用(yìngyòng)解剖
股前外侧皮瓣的血管蒂为旋股外侧血管降支, 有1条动脉和2条伴行静脉并与股外侧肌神经共 同包裹在结缔组织鞘内,神经位于血管外侧。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浅出走向皮肤的方式有两种: 1、肌皮动脉穿支。 2、肌间隙(jiàn xì)皮质。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术后护理(hùlǐ)
护理关键: 术后需绝对卧床10天。 室内温度(wēndù)不低于25℃。 观察血运:温度(wēndù),张力,颜色,毛细血

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徐传达课件

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徐传达课件

手术技巧提升
针对手术操作中的难点 和关键点,加强技术培 训和经验交流,提高手 术成功率。
跨学科合作
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 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 股前外侧皮瓣的研究和 应用。
对临床应用的展望与建议
1 2
严格适应症选择
在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掌握股前外侧皮瓣的适应 症和禁忌症,确保手术安全有效。
个体化治疗方案
优化皮瓣设计
根据受区组织缺损情况,优化皮瓣设计,提高皮瓣移植后的外观和 功能恢复效果。
血管蒂保护
加强血管蒂的保护,减少血管蒂扭曲和损伤,确保皮瓣血供。
05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股前外侧皮瓣的发展前景
扩大应用范围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股前 外侧皮瓣的应用范围有望进一步 扩大,为更多患者提供治疗选择 。
03
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 应用研究
股前外侧皮瓣在整形外科的应用
修复面部畸形
01
股前外侧皮瓣因其质地、颜色与面部皮肤相近,常用于修复面
部畸形,如唇裂、鼻畸形等。
重建乳房
02
对于乳腺癌根治术后的乳房重建,股前外侧皮瓣可提供良好的
组织供区,重建乳房形态。
软组织缺损修复
03
股前外侧皮瓣可用于修复各种原因导致的软组织缺损,如创伤
股前外侧皮瓣的缺点
损伤大
股前外侧皮瓣需要切取部分大腿肌肉,对患者损伤较大,术后恢 复时间较长。
术后臃肿
股前外侧皮瓣移植后可能出现臃肿现象,影响外观。
血管蒂扭曲
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蒂较长的情况下,易发生扭曲,影响皮瓣 血供。
股前外侧皮瓣的改进方向
减少供区损伤
通过改进手术技巧和手术器械,减少供区损伤,减轻患者术后恢 复负担。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个性化手术设计与临床应用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个性化手术设计与临床应用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个性化手术设计与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个性化手术设计与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100例皮肤组织缺损患者,均进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手术治疗,分析手术效果。

结果手术后,患者皮瓣功能恢复率为100.00%、骨缺损率为1.00%、感染率为2.00%、二期修整率为0;随访1年后,患者皮瓣功能恢复率为100.00%、骨缺损率为0、感染率为 1.00%、二期修整率为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根据患者病情设计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手术方式,可修复患者创伤面,促进其病情恢复。

关键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个性化手术;临床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主要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是近年来新型研制的手术方式,不仅对人体创伤小,还可在不伤及患者下肢血管前提下,完成手术操作,且效果显著[1]。

本文旨在探索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个性化手术设计与临床意义,具体的内容见下文描述。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100例皮肤组织缺损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男55例、女45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5.61±7.75)岁。

致伤原因:20例患者为机床切割伤,20例患者为重物压伤,20例患者为机械绞伤,20例患者为热压伤,20例患者为车祸伤。

受伤部位:80例为小腿,10例为足跟,10例为前足。

患者皮肤组织缺损最小面积为5 cm×8 cm,最大面积为15 cm×28 cm。

所有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目的,并自愿签署书面同意书。

1. 2 方法①急诊清创:首先对患者进行清创处理,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固定,随后修复神经、血管、肌腱组织,确定好相应吻合神经和动、静脉后,制作相应大小样布,并在对侧或同侧进行穿支皮瓣移植修复。

②穿支皮瓣修薄和切取:术前对患者缺损部位进行超声多普勒检测,可将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作为估计穿出点,将此点作为基础点,随后设计皮瓣形状以及估计缺损面积。

股前外侧皮瓣临床

股前外侧皮瓣临床
股前外侧皮瓣临床应用及 局部解剖
东城骨伤医院四病区刘明刚
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前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方式有超薄 皮瓣、筋膜皮瓣、肌皮瓣、皮瓣与肌瓣的 并联或串联等,也可切取不带皮肤的脂肪 筋膜瓣,因此该皮瓣已成为头颈、口腔、 舌咽、食管及躯干四肢组织修复或器官再 造的重要的组织来源。通过大量的临床病 例和解剖研究发现该皮瓣的血供系统存在 较为复杂的变异,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 肌皮穿支或肌间隙穿支供血的皮瓣只是其 中较多见的一种情况。
皮瓣受区的准备

首先进行受区扩创,确定所需皮瓣的面积。 探查即将用于吻合的血管质量和确定所需 皮瓣血管蒂的长度



不同的形成方式、携带不同的组织成分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上对皮瓣的血供系统进行了反复的认证,从而扩展了皮瓣的应用范围, 提高了皮瓣的成活率。 【关键词】 皮瓣;解剖 目前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方式有超薄皮瓣、筋膜皮瓣、肌皮瓣、皮瓣与肌瓣的并联或串联等,也可切取不带皮肤的脂肪筋膜瓣,因此该瓣已成为头颈、口腔、口低、 舌咽、食管及躯干四肢组织修复或器官再造的重要的组织来源[1]。通过大量的临床病例和解剖研究发现该皮瓣的血供系统存在较为复杂的变异,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肌 皮穿支或肌间隙穿支供血的皮瓣只是其中较多见的一种情况。因此,笔者现将该皮瓣近年来在解剖方面的研究和临床上多种形式的应用作一综述。 1 旋股外侧血管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旋股外侧动脉是股深动脉的最大分支,它再发出升支、横支和降支。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于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之间向下走行,而通常情况下是在股内、外侧的肌间隔 内,在此间隔内不能直接发现该降支,其在血管的远端位于股外侧肌肌膜内,10%位于股外侧肌前方,90%位于肌内。该血管于股外侧肌内终止于膝关节,在终末端时仍发 出肌皮穿支至股外侧的下方。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在髂髌线(髂前上嵴与髌骨的连线)中点的外下方发出股外侧肌皮穿支或肌间隙皮支,大的穿支主要位于该中点5cm的范围 内。Valdatta等[2]发现穿支的位置34支为:髂髌线中1/3(19),上1/3(12),下1/3(3)。当然,上位穿支往往不是由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以该穿支或皮支供 血即形成股前外侧皮瓣。股前外侧皮瓣供血的穿支有肌间隙穿支(直接穿支)和肌皮穿支(间接穿支)2种类型,在临床上意义较大,有许多文献报道了二者出现的比例。魏 富全等[3]总结504例皮瓣(或筋膜皮瓣)中肌皮穿支皮瓣439(87.1%);肌间隔皮肤血管皮瓣65例(12.9%)。Kuo等[4]总结140例皮瓣中,肌穿支皮瓣占121例 (87.4%),肌间隔的穿支血管皮瓣19例(发自降支的12例,横支的4例,直接发自旋股外侧动脉的3例)(13.6%)。Kimata等[5]统计的74例患者中4例没有穿支, 总共171(70例)个穿支中, 肌间隔穿支31支 (18.1%),肌穿支140 (81.9%)支。Valdatta等[2]统计的11具新鲜尸体,16个肢体,采用树脂灌注发现34支穿支中5支 (15%)为肌间隔穿支。张春等[6]总结了156 例股前外侧皮瓣,将股前外侧皮瓣皮血管分为5 种类型:Ⅰ型肌皮穿支型占55.1%,包括Ⅰa 36.5%、Ⅰb18.6%二个亚 型;Ⅱ型肌间隙或直接皮支型26.9%;Ⅲ型混合型17.9%;Ⅳ型无粗大皮支型3.8%;Ⅴ型高位皮肤血管型21.5%。可知不同来源的资料显示肌皮穿支与肌间隔穿支的比例 约为8:2。发出穿支的上级血管也有较多的变异,Kimata等[5]的研究发现:发自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占84.3%(59/70),直接来自旋股外侧动脉的占12.9%,发自股 深动脉或股动脉的各占1.4%。Yildirim等[1]发现穿支发自降支的肌皮穿支 25支(89.3%),肌间隔穿支3支 (10.7%),发自横支的肌皮穿支占3.5%。Shieh等[7]将 穿支的类型结合其上级血管分为4型:Ⅰ型:典型的来自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肌皮穿支;Ⅱ型:来自旋股外侧动脉横支的肌皮穿支;Ⅲ型:来自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肌间隙穿 支;Ⅳ型:旋股外侧动脉横支的肌间隔穿支。显然,发自旋股外侧动脉、股深动脉或股动脉的穿支没有包括在内。Valdatta等[2] 研究发现旋股外侧动脉及其穿支存在的 变异有: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分成内侧支和外侧支,皮瓣的穿支来自外侧支;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来自旋股外侧动脉的横支而非来自其本身;旋股外侧动脉来自髂外动脉而 非股深动脉。降支的内侧支直接来自旋股外侧动脉。股前外侧区穿支的数目也有明显的个体差异。Valdatta等[2]在11具新鲜尸体的研究中发现每个肢体的穿支数1~4支, 平均2.1支,未发现没有穿支的标本,穿支平均直径0.85mm。Kimata等[5]发现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平均发出穿支0~4支,171个穿支直径均>0.5 mm。旋股外动脉 的降支总有2根静脉伴行,但是在吻合移植时,必须选择回流量大的1支。因为可能2支静脉回流的范围不一致,也发现2条静脉中只有1支与穿支静脉相连。因此,建议先吻 合动脉,再选择吻合的静脉。综合上述资料可知,最多见的股前外侧皮瓣的血供方式是发自旋股外侧动脉的肌皮穿支型供血。其次是肌间隔穿支。少见的情况可能有来自旋 股外侧动脉横支,或旋股外侧动脉干,甚至直接发自股深动脉的穿支,而这种穿支往往是直接皮肤血管。另外旋股外侧动脉及其降支的起点均可能存在变异,旋股外侧动脉 降支可以来自横支,而旋股外侧动脉也可以直接发自股动脉。升支可来自横支而非来自旋股外侧动脉。如果游离穿支的上级血管,必须对这些可能的变异有充分的估计。皮 瓣的可切取面积从报道的资料来看尚无定论。早期宋业光认为该皮瓣的切取范围:上至大转子水平,下至髌骨上3cm,两侧至侧中线。Zhou等[8]认为穿支皮瓣的上界在 阔筋膜张肌的远端(髌骨上的7cm)。临床报道[1]切取面积较大的达26cm×20cm。Valdatta等[2]认为单个穿支的最大可切取面积23cm×15cm,但并不知道穿支 的直径。显然该皮瓣如果是肌穿支皮瓣,皮瓣存活的安全面积是与该皮瓣携带的穿支数和穿支的直径直接相关的,而不能笼统的对皮瓣的可切取面积进行定量。旋股外侧动 脉或其降支也发出至股外侧肌、股直肌、阔筋膜张肌的肌支,但血管的变异多,在切取盖美拉(chimerical flap或conjiont flap)皮瓣时必须对这种变异有充分的估计 [8]。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自股深动脉,终末端与膝外上动脉或膝关节周围的血管网交通,因此可以设计顺行或逆行的岛状瓣,逆行皮瓣的旋转点位于膝上的3~10cm [9]。皮瓣携带腰丛发出的股外侧皮神经与受区的感觉吻合,因此可以重建皮瓣的感觉[5]。 2 皮瓣切取的多样性 深筋膜瓣下的解剖和保留该筋膜形成的筋膜皮瓣是该皮瓣早期基本应用方式。随着对皮肤穿支供血特点的认识,该皮瓣可修薄形成超薄皮瓣;旋股外侧血管发出分支至 股内、外侧肌和阔筋膜张肌,因此可行成多种形式的复合瓣(compound flap);阔筋膜也可以与皮瓣同时切取(保留筋膜的血供)用于肌腱的重建或被造组织器官的悬吊 [3]。下面介绍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以旋股外侧血管系统供血的各种组织瓣。 2.1 股前外侧超薄皮瓣 薄皮瓣的应用能大大改善被修复部位的功能和外形,主要应用于面、颈、手、足的修复或舌咽等器官的再造。由于皮瓣的超薄和柔软性,无须 二次手术修整。魏富全等将股前外侧皮瓣形成超薄的双叶皮瓣,或皮瓣的折叠修复面部的穿通性缺损(through and through defect),取得良好的效果。股前外侧皮瓣 供血的特点是可修薄的前提。皮瓣携带深筋膜与否并不影响皮瓣的血供,而深筋膜上的切取保留深筋膜于供瓣部位,更减少了供区的畸形[3,10]。修薄的皮瓣厚度可在 3~5mm,但穿支周围必须保留1cm的脂肪和部分深筋膜,另外应防止过分的修薄导致皮瓣边缘的坏死。修薄的具体操作应修、剪除较大的脂肪颗粒。而在去除较小的脂肪 颗粒和该层上面的浅筋膜时必须加以小心。此时真皮层下方清晰的静脉网清晰可见[3,10]。而Yang等[11]认为在显微镜下也可仔细地去除穿支及穿支分支周围1cm的 脂肪颗粒,保留表浅的、小的、紧的脂肪颗粒,须注意防止皮瓣就位时皮瓣的张力和去脂后的出血而导致的血肿。然而,有关穿支皮瓣修薄成超薄皮瓣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目前很少有相关的研究,有作者[10,12]认为修薄了的皮瓣减轻了皮瓣负荷,但对此缺乏依据。 2.2 股前外侧肌肌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发出穿支至股外侧肌,因此,可以根据需要携带部分肌肉形成股外侧肌皮瓣(composite flap)重建动力或充填死腔[3]。如 果是皮瓣供血属肌皮穿支型,肌皮瓣的切取反而变得容易。但必须注意尽量减少对运动神经肌支的破坏,以减少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另外股前外侧皮肤和股外侧肌的血 供存在变异,术前必须对此有充分的估计。术中也可考虑携带股内侧或阔筋膜张肌的复合瓣。 2.3 股前外侧阔筋膜皮瓣的应用 阔筋膜是重要的筋膜移植供区,股外侧皮瓣能方便的携带阔筋膜成分,阔筋膜有其独特的用途。在下唇重建中,皮瓣携带阔筋膜,将 阔筋膜固定在颧骨部位可防止再造的下唇重力性外翻[3]。携带筋膜的皮瓣重建腹壁的全层缺损,可预防肠管的黏连;前臂软组织缺损中重建缺损的肌腱成分,能获得较好 的肌腱滑行能力;厚实的筋膜成分在重建足底和足跟中能有效的抗压和抗剪切力;头皮颅骨缺损伴硬脑膜缺损的,筋膜成分可有效地防止脑脊液漏[13]。

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 2 皮瓣切取 : 切开皮瓣 外缘 皮肤 及皮 下组 织 , 阔筋膜表 先 于
面 向内侧锐性分离 , 仔细 寻找血管穿 支 , 于穿支 外侧 15c . m 处切开 阔筋膜并掀起 , 沿血管向深部走行方 向无 创显微分离 至分支起源处 , 再切 开皮 瓣外上 缘 , 在浅深 筋膜 间寻 找并 向
觉达 9m 供 区植皮 区稳定 , m, 无任何不适感 ( 1 6 。 图 — )
三、 讨论 1 .穿 支皮瓣 的优 越性 : 支皮瓣是 近年 来提 出 的新 概 穿
适 和并发症 时有发生 。穿支皮瓣是在传统皮瓣 的基 础上 , 不断改进演变而来 的仅有皮肤和脂肪 的皮瓣 , 大优点是保 最
年 7月至 2 1 7月 , 00年 我们采 用股 前外 侧游 离穿 支皮 瓣移
植修复 四肢皮肤组织缺损 2 例 , 1 取得 了较好 的效果 。


资 料 与方 法
皮瓣 移植技术又一 新发展 。穿支皮 瓣 的出现 符合 当代组织
移植 的发展需要 , 优点是 :1 不切取肌 肉, () 不影 响运 动功能 ; () 2 不广泛切取 阔筋 膜 , 皮容易成 活 , 易引起 肌疝 , 植 不 避免
留了供 区的筋膜和肌 肉完整 , 减少 了供 区的创伤 。 自2 0 08

念 ,r1 K o 等 和 K si 等 最早在肌皮瓣 的基础上开发 了 1 oh ma
种全新 的只有皮 肤 和脂肪 的肌皮 穿支皮 瓣。他们 发现 只 要保 留穿过肌 肉的营养 血管 , 即便 除去 了作为 载体 的肌 肉, 皮瓣 同样存活 , 同时减少 了供 区 的并 发症 , 概念 的提 出是 此
丰波 武 宇赤 张 霄雁 张澜 庞有 明 王永 军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与分型重点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与分型重点
生堡显丝之}叠丞查!Q!i生垒旦筮!!鲞筮!塑垦堑!』丛i!盟!!踞,△P旦!,!Q!鱼,!尘:塑,盟!:!
・皮瓣移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与分型
刘会仁 【摘要】 刘家寅
张艳茂
王立新
于占勇
马铁鹏
昊学强
王岩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治疗肢体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和血管类型的临床意义。
方法
自2001年11月至2014年12月,应用股前外侧穿支(肌)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02例。用于小腿及足部 创面75例,前臂及手部创面27例。创面面积5.0
102
case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for repairing soft tissue defects of
extremities and the clinical meaning of blood vessel
万方数据
主堡显邀处型苤查!!!i生垒旦箜!!鲞筮!塑£地!』丛i!翌!!!g:△E巫!,!Q!!,y!!:!里:盟!:!
死间接导致的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关节、肌腱及内 固定外露。其中包括小腿及足部创面75例,前臂及手
部创面27例。创面面积5.0
36.0
em

瓣内,分离切取。一是作为增压血管备用,二是在远端 穿支切取失败时.可以改用该穿支供血切取皮瓣,也 是可取的方法。第二种设计最危险。 2.皮瓣的切取:根据皮瓣的供养血管类型切取 皮瓣,采用逆行切取法。先按设计切开皮瓣外缘和上 缘,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在深筋膜下向内翻 转皮瓣,小心发现穿支血管;在切口上部延向股动脉 起点部,需要时辨认和保护皮神经支以备用。于腱腹 交界切断阔筋膜张肌,钝性分离股直肌和阔筋膜张肌 间隙,显露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或(和)外侧支,初步探 查源血管与穿支的走行趋势,基本可以判定穿支与源 动脉的关系。依次逆行解剖穿支血管,小心分离血管 周围的肌束,电凝后切断。结扎血管分支,直至源动 脉。切取时尽可能多带穿支血管,以确保皮瓣循环。非 同源穿支血管可以分离并通过内增压方式与旋股外 侧动脉降支远端或分支断端吻合。股外侧肌的支配神 经穿于皮瓣同源动脉2条穿支之间皮瓣不能取下时. 用血管夹阻断实验。判断皮瓣循环,可以采用3种方 式解决:①放弃一个穿支,即切断较细的一支穿支。② 于两分支间剪开皮瓣。③在两穿支间切断源动脉必要 时再吻合或外增压。

股前外侧皮瓣的研究进展

股前外侧皮瓣的研究进展
· 298 ·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October 201 l,Vo1.7 N o.5
综 · 述 .
doi:lO.39690.issn.1673-0364.2011.05.016
股前外侧皮瓣 的研 究进
【Key words】 Anterolateral thigh f lap; Research progress; Microsurgery
以 旋股 外侧 降 支 血 管 为 蒂 的股 前外 侧 皮 瓣 .因具 有 血 管 蒂 长 、径粗 、为 肢 体 的非 主 干 血 管 、面 积 大 、部 位 隐 蔽 、有 感 觉 神 经 和 皮 瓣 切 取 后 对 供 区 功 能 影 响 小 等 优 点 .在 国 内 已 得 到 了 广 泛 应 用 。在 皮 瓣 的 应 用 过 程 中 ,人 们 不 断对 其 进 行 研 究 改 进 ,出现 了 以股 前 外 侧 皮 瓣 为原 型 ,形 式 多 样 的 组 织 瓣 .成 为 修 复 头 颈 、四 肢 和躯 干 的首 选 皮 瓣 本 文 就 股 前 外 侧 皮 瓣 的 解 剖 学 研 究 、临床 应 用 进 展 及 相 关 并 发 症 的 防 治 等 问 题 进 行 综 述 。
Advancement on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Yang Xiaoxiang.Department of Hand Surgery,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Bengbu,Anhui 23300 ̄ China. 【Summary 】 In recent years the anterolateral thigh f lap is increasingly popular for soft tissue reconstruction in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目的:研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1月来我院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患者50例,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47例患者所移植的皮瓣全部存活,有3例患者在20小时内皮瓣出现动脉危象,及时进行治疗,得到缓解。

50例患者术后外形及功能均恢复良好。

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具有皮肤软,修复理想等优点,对口腔颌面部外形及功能的恢复有明显效果,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标签: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口腔颌面部是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之一,在咀嚼、吞咽、言语、呼吸、表情等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口腔颌面部缺损,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理功能[1]。

导致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因素较多,近几年交通业的不断发展,是导致口腔颌面部缺损发生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目前临床常用的修复方法有:游离皮片、随意皮瓣、轴型皮瓣等[2],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存在局限性。

随着皮瓣移植技术不断的发展,其在恢复患者外形及功能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目前临床一般采用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但有关学者提出,采用上臂及小腿处组织瓣或者股前外侧区域进行修复[3]。

本文主要讲述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取得的效果。

现将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1月来我院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患者50例,其中包括35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50~80岁,平均年龄65.4±2.1岁。

缺损原因:有31例患者由于交通事故,有19例患者由于恶性肿瘤术后缺损。

治疗方法:对手术分组同时进行,口腔颌面外科医生负责清理手术,手术外科医生负责制备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及血管吻合。

⑴手术清除组:①31例由于交通事故的患者需要彻底清创,去除附近死皮。

②19例由于恶膈瘤术后导致缺损的患者,首先需要根治肿瘤,并进行清除,在清除中需要保留副神经及颈内静脉。

股前外侧分叶肌皮瓣的临床应用和研究

股前外侧分叶肌皮瓣的临床应用和研究
大, 皮动脉分布面积为 1. m× 0c 2 5c 3 m左右 。 2 .手术注意事 项 : 1 手术前 最好先 定位 , () 利用 血管 彩
作者单位 :3 30 浙 江湖州 , 100 解放军第 9 8医院南京军 区显 微 骨科 中心 通讯作者 :朱新红 , m i:q 9 17 8 6 .OI E alq 180 2 @1 3 Ci T
四、 论 讨
开, 切断 , 至深筋膜 下 , 直 血管周围可保 留一 部分肌纤维 以保
护血管 , 将皮瓣翻 向外 下方 , 向下找 出第二 及第 三肌皮 动 再 脉穿 支。然后作皮瓣后缘切 口, 从阔筋膜 ( 髂筋束 ) 面向前 表 掀起皮瓣 , 连部分阔筋膜一并切取 , 深筋膜下 向内解剖 , 在 并
软组织缺损 , 4例小腿 中下段胫前 并足背软组 织缺损 , 3例背 侧上下两创面并尺桡骨钢板外 露 , 为手掌并 手背软 组织 2例 缺损。本组病 例均 选用旋 股外侧 动脉 降支 为血管 蒂 的股 外 侧肌皮瓣 的第 1和第 2肌 皮支 皮瓣分 叶来移 植修 复邻 近四
肢 软 组织 缺损 创 面 , 瓣 面 积 最 大 2 m ×1 m, 小 4CI 皮 4a 5c 最 I T
d s u so 0 ic s i n S1 4.
究 ,0 74 2 :5 1 2 0 ,( ) 1 —7
( 收稿 日期 :0 00 - 2 1-92 0)
( 文编辑 :郝锐 ) 本
[ ] 江泽 , 8 潘政军 , 力今 , 医用 硫酸钙 Mn n 作 为椎 体成形 魏 等. Gs 术材料治疗胸腰椎骨折 的近期疗效 . 生物骨科材 料与临床研
21 0 1年 1月第 5卷第 2 期
C i JCi c n( l t n dt n .aur 52 1 . o. . o2 hn lii s Ee ri Eio ) J ay1 .0 1V 15 N . n a co c i n

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及应用进展

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及应用进展

病, 对 于改善飞行员的健康状况 , 延 长其 飞行 年限 , 提 高部 队 战斗力具有重要 意义 。
病 的风险 。部队飞行员 的职业特 点及工作 环境决 定 了他们
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下 , 学会 自我减 压 、 自我放 松 , 对
其进行相应 的心理疏导 , 拥有 良好 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心态 调整能力 , 可以有效降低 高脂 血症 的发生。因此 , 调 畅情 志 4 ] W e l z e l T M, G r a u b a r d B I , Z e u z e ms , e t a I . M e t a b o l i c s y n d r o m e i n c r e a s e s
好 的降脂作用 , 降T C 、 T G的中药主要有 红曲 、 丹参、 首乌、 大 黄、 绞股蓝 、 葛根 、 姜黄 、 银杏 叶、 女贞子 、 三七 、 枸杞 、 桑寄生 、
[ 5 ] 纪永水 , 吴桂 云 , 谢颖坤 . 空军某 部飞行员代谢综 合征流行病
学调查[ J ] . 中国预防 医学杂志 , 2 0 1 0, n( 1 2) : 1 2 5 3 — 1 2 5 5 . [ 6 ] 董磊 , 全首祯 , 马红雨 , 等. 军事 飞行员血 脂异 常危 险因 素的 分析 [ J ] . 军事医学, 2 0 1 2 , 3 6 ( 9 ) : 6 8 3 - 6 8 6 .
硬化的影 响 [ J ] . 心血 管康 复医学 杂志, 2 0 0 8 , 1 7( 2 ) :
1 6 0 — 1 6 2.
[ 1 1 ] 赖剑波 , 张 日华 , 阮营辉 , 等. 饮食 与运动疗 法对 高甘 油三酯
营养师 , 制定科学膳食 , 做到饮食有度 , 避免肥 甘厚 味之 品损 伤肠 胃。平素多 以生 山楂 、 荷叶、 泽泻 、 绞股 蓝等 泡茶 饮用 , 改善血液黏稠度 ; 多食 五谷 杂粮 、 芹菜 、 黑 木耳 等蔬 菜调节血

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研究

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研究

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研究作者:简永凌波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R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058-02【摘要】目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足外伤及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体会。

方法:从2007年11月~2010年11月运用游离移植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胫骨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4例,手背皮肤缺损2例,足部软组织缺损3例,前臂软组织缺损、肌腱外露1例,胫前软组织缺损合并慢性骨髓炎1 例,带血管蒂逆行切取修复大腿内侧远端合并膝关节皮肤缺损1例。

结果:所有病例均无血管危象发生,皮瓣完全成活,随访均获满意功能及外形,除外有1例手背皮瓣存活后较为臃肿,二期修复整形后满意。

结论:股前外侧皮瓣可切取面积大,血管蒂粗大并且较长,可切取长度为8~12cm,血管外径平均为2.1mm(1.1~2.8mm),变异度小,解剖恒定,为肌间隙血管蒂,不损伤主要血管,部位隐蔽,带有感觉皮神经,是修复多处软组织缺损、再造整形的理想皮瓣。

外侧皮瓣多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顺行逆行均可切取,选用优势皮支,可提高皮瓣存活率。

嘉兴市第二医院骨科郑松【关键词】股前外侧皮瓣;软组织缺损;游离移植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2例,男性11例,女性1例;年龄16~56岁,平均42岁;机器损伤7例,车祸伤2例,皮肤感染并缺损3例。

其中胫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4例,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合并慢性骨髓炎2 例,手背、掌部的软组织缺损4例,前臂软组织缺损1例,大腿内侧远端、膝部软组织缺损1例。

缺损面积为8cm×9cm~24cm×12cm不等。

其中有4例合并骨外露,5例合并肌腱外露,骨外露合并肌腱外露3例,手术切取皮瓣面积:最小10cm×13cm,最大25cm×15cm。

2 手术方法2.1 受区准备:①术前准备:感染创面加强换药,每次均清除坏死组织,分泌物细菌培养,选用有效抗生素,待分泌物减少,新鲜肉芽生成,再行手术;②术中处理:术区需清洁彻底,术前用消毒皂及生理盐水反复刷洗干净,手足部需洗必泰溶液泡洗15分钟,创面彻底清创,严密止血,尽可能保护健康组织,游离出血管和皮神经备用。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串联分叶皮瓣的临床应用论文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串联分叶皮瓣的临床应用论文

DOI:10.3760/ema.j.issn.1005-054X.2016.06.032 基金项目: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201503007);南京军区科技创 新项目(141~tS046) 作者单位:210(102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八一医院骨科 通信作者:陈建民,Email:ejmUy@163.toni
长度,必要时重新设计分叶皮瓣,避免出现主干血管或各叶
之间血管蒂部不足;(3)组合皮瓣时避免血管蒂部折叠、卡
压;(4)术中松止血带彻底止血,放置负压引流。
参考文献
[1]徐达传,钟世镇,刘牧之,等.股前外侧部皮瓣的解剖学一 个新的游离皮瓣供区[J].临床应用解剖学杂志,1984,2(3):
158.160.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克服了传统股前外侧皮瓣的缺点,目
前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其作为肢体创面 修复的首选皮瓣[5]5。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串联分叶皮瓣 进行组合具有以下优势:(1)修复宽面积组织缺损:皮瓣切
取由宽短形变为窄长形,原来需植皮的创面改为无需植皮直 接缝合[6]6,供区仅留线性瘢痕;(2)修复两个及多个单独创 面:吻合一组血管,同时修复两个或多个创面,明显缩短手术 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减少联合皮瓣的应用,从而减少局部 瘢痕;(3)修复多平面创面:对于同时具有足背、足底、足内
2015年3月,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串联分叶皮瓣修复不规
则创面13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组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19~60岁,平均43岁。
内侧切开皮瓣,深筋膜浅层分离皮瓣,保留皮瓣上神经,于股 直肌与股外侧肌间隙找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应用会师法切
取皮瓣,完全游离分叶皮瓣。以穿支血管为中心阶梯状修薄
皮瓣,供区皮肤直接拉拢缝合。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王永国1穆广态2( 1.宁夏医科大学,银川750004; 2.宁夏武警总队医院骨科,银川750004)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式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四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的患者20例,择期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创面。

皮肤缺损面积8cm×6cm~20cm×12cm。

皮瓣切取范围10cm×8cm~24cm×12cm。

皮瓣供区直接缝合6例,植皮覆盖14例,与受区神经缝合重建感觉功能的皮瓣11例。

结果20例皮瓣均顺利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至25个月,皮瓣色泽、外形与受区相似,供区肢体功能无明显受限,11例缝接神经的皮瓣感觉恢复为S2-S3.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因其具有恒定而较长的血管,易于游离吻合,切取面积大供区损伤小、隐蔽和皮瓣薄、外形好等长处,是一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

四肢开放性损伤后常归并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神经等深部组织外露或缺损,易感染,经久不愈,医治棘手。

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是外科医治的主要方式。

徐达传[1]等1984年首先报导了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并取得了国内外普遍的应用,成为最常常利用的皮瓣供区之一[2-3],我院自2008年1月-2011 年8 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20 例,取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 16 例,女 4 例;年龄 17 ~ 53 岁,中位年龄27岁。

致伤原因:交通伤 5例,机械伤 15 例。

其中手外伤11例,(左手4例、右手7例),跖骨开放骨折伴足背软组织缺损4例(左侧 2 例、右边 3 例),足底复合组织缺损5例。

创面严重污染 14 例,感染 6例,均有骨外露。

股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基础及临床应用

股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基础及临床应用

股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手外科(湖南衡阳 421002)湘雅医院骨科(湖南长沙 410000)【摘要】目的探讨股外侧穿支皮瓣血供及临床应用的可靠性。

方法对10成人尸体下肢新鲜标本灌注后,解剖观察大腿中下段皮肤血供情况,并应用12例股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结果股外侧穿支皮瓣主要是由股深动脉第3穿支供血的皮瓣。

于该区设计局部转移或游离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缺损,12例皮瓣成活良好,远期效果满意。

结论股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股外侧穿支皮瓣解剖临床应用Anatomy stud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lood vascular distribution of 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 and to discuss the reliability of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Methods Ten fresh adult lower extremities were used for the study, by means of injecting the media of red latex into the main artery of the limb. The skin vascular architecture of each thigh was observed to decide the blood supply of this region. Twelve patients were used to repair soft-tissue defects of extremity limb.Results From this study, it was found that blood supply of 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 were sustained by the third perforator artery of deep femoral arter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 was successfully carried out for the soft-tissue defects of extremity limb All of the flaps were survived well. Long-term results were satisfactory.Conclusion The above mentioned flap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flap for repair the soft-tissue defects of extremity limb.【Key words】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 anatomy; clinical application通过对中国人体大腿标本进行显微解剖与观测,获取股外侧皮肤血管穿支的来源、数目、分布、类型、外径与蒂长等解剖学数据资料,为股外侧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并根据解剖学结果进行临床皮瓣设计和初步应用,取得满意效果。

股前外侧皮瓣临床研究进展

股前外侧皮瓣临床研究进展

股前外侧皮瓣临床研究进展
徐志娟;罗力生
【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1999(001)005
【摘要】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自徐达传、罗力生1984年报道以来.已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近年临床应用形式已不只是作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

1987年张绪生报道了顺行岛状股前外侧皮瓣的应用。

1988年张新力报道了股前外侧肌皮瓣的应用,1989~1991年由张功林报道了逆行股前外侧皮瓣及筋膜瓣的应用。

1992年又有胨彦堃报道股前外侧超薄皮瓣以形成尿道口、阴道口和肛门获得成功。

【总页数】2页(P405-406)
【作者】徐志娟;罗力生
【作者单位】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辽宁省辽河油田中心医院,盘锦12401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44
【相关文献】
1.股前内侧皮瓣紧急替代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颌面部贯通缺损1例 [J], 孙海滨;李博;李春洁;门乙;高宁;李龙江
2.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踝前皮瓣跖背皮瓣修复手软组织缺损 [J], 向生健;钟凤林
3.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与串联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临床分析 [J], 崔践英;黄志伟
4.皮瓣按摩法联合预见性护理预防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下肢组织缺损术后静脉血管危象的临床效果 [J], 李玉怀;林喜梅
5.前臂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临床研究 [J], 洪鹏宇;高陆;邱冠华;全宏志;唐瞻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
解剖学基础
皮动脉在穿出深筋膜即向不同方向发出3(2~6) 支分布于浅筋膜,发出浅筋膜分支、真皮下血 管网分支等;
真皮下血管网分支在真皮下层形成“血管树” 或“蜘蛛痣”状吻合,形成稠密的血管网。
股前外侧区真皮下血管网
1.皮动脉及非超薄区 2.静脉支与动脉支不伴行 3.股外侧浅静脉及其属支 4.真皮下动脉网及其吻合支
均匀分布型
50侧中有 6侧(12%)
高位皮动脉主要型 50侧中有 5侧(10%)
正常型
降支皮动脉主要型 高位皮动脉细小,降
支皮动脉浅出点在髂髌连线中点附近。
均匀分布型 高位皮动脉粗大,降支皮动脉
下移,高位皮动脉与降支皮动脉在股外侧间 隙均匀分布。
高位皮动脉主要型 降支皮动脉缺如,
高位皮动脉位于髂髌连线中点附近。
升支在入阔筋膜张肌肌门前发出高位皮动脉, 发出点距肌门(1.8±0.3)cm,皮动脉行向外 下方并走行于阔筋膜张肌与股直肌的肌间隙, 在阔筋膜张肌肌腹的下缘穿阔筋膜浅出,为肌 间隙皮动脉。
横支的高位皮动脉发自其浅支,大部分 ( 16/23 ) 为 穿 股 外 侧 肌 的 皮 动 脉 ; 少 部 分 (7/23)从股直肌与股外侧肌间隙穿出,即肌 间隙皮动脉。
皮动脉外径0.6±0.02(0.4~1.1)mm,血供面积: 乳胶标本12cm×30cm,墨汁标本12.5×38cm;
有股外侧皮神经分布。
皮支类型
肌皮穿支 肌间隙穿支 直接皮穿支 微小穿支
股直肌
股中间肌
穿支血管 股外侧肌
降支血管
FRM
VIM
FLM
* 皮瓣血管蒂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 血管蒂长度 8~12cm * 血管蒂动脉口径 1.5~2.5mm * 血管蒂静脉口径 2 mm+
操作轻柔,防止血管蒂与皮瓣分离。
高位肌皮动脉与皮瓣 血供的分型研究
来源
研究了50侧标本,29侧出现高 位皮动脉支34支,出现率58%:
10%发自旋股外侧动脉升支 44%发自旋股外侧动脉横支 4%发自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根部
走行
旋股外侧动脉走行于股直肌深面,升支行向外 上方入阔筋膜张肌肌门,横支外行发出浅支至 股外侧肌上部,其深支穿入股外侧肌深部达大 转子下方。
评价
台湾长庚医院:The ALT flap represents one of the most useful soft tissue flaps for free tissue transplantation. It is a versatile flap.
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学 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徐传达
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研究所
股前外侧部皮瓣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 1983年发现并首例临床应用
解剖学基础
血管蒂: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蒂长8~12cm,动脉外径2.1±0.1mm,两条伴行静 脉稍粗;
肌皮动脉穿支59.8%,肌间隙皮支40.2%;
临床推广应用
1983年10月发现,12月 罗力生首例临床应用;
1984年、1985年相继在《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和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发表论文,进行临床应 用技术推广;
因其优点突出,在国内很快得到广泛应用,成为首 选皮瓣之一;
基础研究论文 1988 Plast Reconstr Surg;
皮瓣脂肪厚度
中点内侧5cm
中点
中点外侧5cm
中点近端 10cm
8.1± 0.42
7.3± 0.42
8.1± 0.66
中点
5.9± 0.44 5.6± 0.44 5.6± 0.42
中点远端 10cm
5.4± 0.47
*以髂髌连线中点为标志
4.7± 0.30
4.7± 0.43
特点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血管蒂周围2.5cm不超薄( 平 均6.2mm ),其余部分厚度降至2~3mm,非超薄 区面积只占整个皮瓣面积的8~17.5%;
其来源动脉在发出皮动脉前的外径为(2.6±0.4)mm, 在相应位置高位皮动脉的两条伴行静脉外径为 (2.5±0.6)mm,(2.8±0.2)mm;
其起始点至出阔筋膜点的距离为(11.4±3.2)cm。
血供分型
存在高位皮动脉的标本中,股前外 侧部皮肤的血供可分为以下三型:
降支皮动脉主要型 50侧中有18侧(36%)
* 皮肤穿支 2~3支 * 穿支口径 0.1~0.3mm
* 皮瓣供血面积约400平方厘米
股前外侧皮瓣血管穿支多普勒探测图
优点
供区隐蔽,不牺牲肢体主要血管,面积大,可携带 感觉神经,对供区的功能及美观影响小,中、小皮 瓣不需植皮,病人接受性好;
血管蒂长,径粗,不仅可游离移植,也可带血管蒂 转位;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具有面积大、耐缺血缺氧能力 强、不臃肿、美学价值高等优点,拓宽了皮瓣应 用范围及修复效果。
临床应用要点
解剖血管蒂制成轴型皮瓣;
以皮动脉入浅筋膜点为圆心2.5cm为半径的圆 内19.6cm2 的范围内为非超薄区;
剔除超薄区大部分脂肪组织保留皮下脂肪约 2~3mm;
岛状移位或游离移植修复创面;
临床研究论文 1999 Microsurgery。
临床应用现状
国内:100余个单位 国外:20余个国家
89医院每年80例,总数近2000例 台湾长庚医院1284例( 2002年) 接近500例的单位有:无锡手外科医院、协和医
科大整形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郑州153医 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南方医院、浙江省金 华医院近等 --成功率95%以上,最高99.4%
血管变异少,手术操作简便,成功率高; 手术操作体位好,供、受区可同时进行,节省了手
术时间。
问题
皮瓣含全层浅筋膜,移植后臃肿,在修复手和颈面 部时影响外观,需多次修薄;
少数皮瓣的血管类型存在变异,需要进一步的解剖 学研究。
进一步研究
►轴型血管股前外侧真皮下血管网皮瓣 ►高位肌皮动脉与皮瓣血供的分型
浅出部位
多在髂前上棘与髌骨连线中点的上方浅出
-- 浅 出 点 在 髂 前 上 棘 下 方 (14.2±1.7)cm(12.4 ~ 21.8 cm);
均从髂髌连线外侧浅出
-- 距 髂 髌 连 线 的 距 离 为 (1.2±0.1)cm ( 0.4 ~ 3.4cm)。
外径及长度
穿阔筋膜处的外径为(0.8±0.04)mm,其两条伴行 静脉外径分别为(0.6±0.02)mm和(0.8±0.03)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