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特征

合集下载

种群特征

种群特征

ACH 1、下列因素能引起种群密度增大的有—————————。 A.种群中幼年个体增多 B.种群性别比例改变 C.环境中水热条件适宜 D.种群中幼年个体减少 E.环境中天敌增多 F.环境中阳光不足 G.寄生生物增多 H.寄生生物减少 ACHI 2、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有————————————————。 A.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 B.一片森林中的 全部蕨类 C.一口池塘中全部鲫鱼 D.一 个院子里的全部葡萄 F.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G.一个农民种的全部水稻 H.一窝蚂蚁 I.一个狼群 J.一片草原上全部老鼠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第二 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
N:M=n:m 可得 N= n(重捕个体数) M(总标志数) m(重捕中标志数)
例如:如果在1公顷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 记39只长爪沙鼠,第二次捕获34只长爪沙鼠,其 中有被标记的鼠15只,那么该草原中长爪沙鼠的 88 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只/公顷。 解析:因为重捕取样中标志比例与样地总 数中标志比例相等,若设该鼠种群总数为X,则 (X/39)=(34/15),得X=88,即该草原长爪 沙鼠的种群密度约为88头/公顷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顾传燕 北海市第二中学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教材讲 述了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等种群的特征,为学习种群数量的变化打下基础,为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学 习埋下伏笔。教材又讲到了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方法,其中还设计了探究 活动: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本章节是有关生 态系统稳定性的入门章节,在教材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该内容是学生 的视角从微观到宏观,个体水平到群体水平的转折点,对培养学生的整体 意识有重要的意义。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动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动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实验原理 (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 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 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2)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 长的限制因素。 (3)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呈“S”型 增长。 2.实验方法与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讨论探究思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 按计划中确定的工作流程认真操作,做好实验记录→分析 结果,得出结论→将记录的数据用曲线图表示出来。
样方法计数原则:“记上不记下,计左不计右” [例3]金榜P144T2、3、5 4、年龄组成的种类和特点
[例4]种群年龄组成图示解读 1.模式图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A、B、C三种类型,据图回答:
表示老年个体)
(1)我国在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了70年代初期人 口的年龄组成成为图 A 所示类型。 (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 后,该水域中该鱼种群的年龄组成成为图A 所示类型。 (3)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 该种群害虫的年龄组成成为图 C 所示类型。
2.柱形图 下图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 密度可能越来越小的是(A )
B C D 表示幼年个体, 表示成年个体, 表示老年个体 3.坐标曲线 下图中的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 虑其它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数量的发展趋势是(B ) A.衰退型和增长型 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
B ①图一中增长速率最快的是________ 点,CD段表示鼠群数 量不再增长,其原因可能是 食物和空间减少、天敌数量增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灭鼠时除了捕杀老鼠,使其数量减少,同时还应该 设法降低其环境容纳量(K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图二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最大放牧量不应该超过 B 草场退化 。 ________ 点,如果长期超过C点将会造成________

种群的四个基本特征

种群的四个基本特征

种群的四个基本特征
(一)数量特征
这是种群的最基本特征。

种群是由多个个体所组成的,其数量大小受四个种群参数(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这些参数继而又受种群的年龄结构、性别比率、内分布格局和遗传组成的影响,从而形成种群动态。

(二)空间特征
种群均占据一定的空间,其个体在空间上分布可分为聚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此外,在地理范围内分布还形成地理分布。

(三)遗传特征
既然种群是同种的个体集合,那么,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是一个基因库,但不同的地理种群存在着基因差异。

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世代传递,在进化过程中通过改变基因频率以适应环境的不断改变。

(四)系统特征
种群是一个自组织、自调节的系统。

它以一个特定的生物种群为中心,也以作用于该种群的全部环境因子为空间边界所组成的系统。

因此,应从系统的角度,通过研究种群内在的因子,以及生境内各种环境因子与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机制与规律。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说课稿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说课稿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设计、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加以介绍。

一、说教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和第二节,该内容是学生的视角从微观、个体水平到宏观、群体水平的转折点,对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有重要的意义。

教材第一节讲述了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种群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二节讲述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介绍了种群数量的增长以及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发展变化,建立数学模型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又讲到了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方法,其中还设计了探究活动: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由于这一活动需要在野外进行,且属尝试模仿层次,故新课教学安排为两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探究活动为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本章的基本教学目标是:1、例举种群特征;2、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在深入研究新课标的基础上我制定了详细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种群的概念,并举例种群的特征。

(2)结合种群数量变动例子,能解释种群特征与种群数量关系。

(3)学会种群数量变化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4)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

2.能力目标(1)学习有关概念,培养学生形成概念和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2)初步学会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激发学生今后对科研的兴趣。

(3)通过学习种群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尝试利用数学模型解释当地的环境问题。

3.情感目标(1)通过对种群密度、还有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等特征的学习,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研究身边的种群的特征,并且注重人口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让学生明白实施计划生育的目的。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估算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为样方法;估算活动能力强、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标记重捕法。 (1)样方法: ①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 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 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②适用范围:一般是植物,也可以用于一些活动范围较小的 动物(如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密度的调查。 ③常见的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的估计值
答案:A
解析:样方法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要随机取样, 不能选取该植被分布比较集中的地点,样方一般是正方形。 计数时要取多个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
二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重难归纳
1.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2.迁入率和迁出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尤其是研究一座城市人 口的变化时,迁入率和迁出率更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4.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 中某鱼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只)。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量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解析:植物和活动范围比较小的动物常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 群密度;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常采用标记重捕法 调查其种群密度。
特别提醒 使用标记重捕法的注意事项 (1)标记不能过分醒目。 (2)标记物不会在短期内脱落。 (3)标记物和标记方法不能对动物的寿命和行为产生影响。

种群的特征_修订版

种群的特征_修订版

等距取样法
调查群体为长条形时用
记数方法
——蒲公英
——其他植物
方框内+相邻两边上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讨论1、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 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 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 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讨论2、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 较大;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 真实情况。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 的时间、精力就越多。从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 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逐个计数 分布范围大,个体较小的种群:估算 ( 取样调查 ) 估算方法: 不运动或活动范围小的生物: 样 方 法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标志重捕法
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某物的种群密度
怎样估算这块草地中蒲公英的数量?
10m
10m
五点取样法
调查群体为非长条形时用
2、标志重捕法:(用于动物)
第 1次
第2次
种群数量
直接影响 预测变 化趋势 影响密 度大小
年龄组成
种群密度
决定种群 密度的大小
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五、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 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种群的空间特征。
均匀型
随机型
集群型
集群分布是最广泛存在的一种分布格局
种群特征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一、种群密度
1. 含义: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高考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复习增分必背考点梳理(记忆版)

高考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复习增分必背考点梳理(记忆版)

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所形成的集合。

例:大明湖里所有的鱼不是一个种群;大明湖里所有的鲤鱼是一个种群(填“是”或“不是”)。

2.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最基本特征)、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性别比例。

3.种群密度: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①调查分布范围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

②估算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对于狭长的峡谷、河流一般采用等距取样法,而一般比较方正的样地常选用五点取样法。

草本植物样方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

测量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样方,计算出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每个样方的计数原则: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计右(即相邻两边及其夹角)③估算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标志重捕法,适用范围: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测量方法: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计算公式:N=M×n/m。

(N代表个体总数,M代表初次捕获标记数,n代表再次捕获个体数,m重捕获的标志个体数)。

③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的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④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采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⑤微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抽样检测法4.与种群数量有关的其他因素①出生率、死亡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②迁入率和迁出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种群密度)起直接决定作用。

③年龄组成;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b.类型:增长型(A)、稳定型(B)、衰退型(C);c.意义: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④性别比例: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b.意义: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种群的结构特征

种群的结构特征

种群的结构特征种群的结构特征是指种群在空间、时间和数量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

种群结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分布格局、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动态等方面。

以下将从这几个方面详细介绍种群的结构特征。

一、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种群个体的数量。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它反映了种群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种群密度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种群的数量。

种群密度对于研究种群生态学、种群动态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分布格局分布格局是指种群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方式。

种群分布格局可以分为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聚群分布三种类型。

1. 均匀分布:种群个体在空间上分布均匀,不存在明显的聚集现象。

2. 随机分布:种群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随机性,个体间相互独立。

3. 聚群分布:种群个体在空间上呈现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依赖。

分布格局是种群结构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种群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分布格局对种群的生存、繁殖、资源利用和种群动态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三、年龄组成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组成可以反映种群的生长状况和种群动态。

根据年龄组成的特征,种群可以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1. 增长型:种群中年轻个体比例较高,表明种群处于增长阶段。

2. 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阶段个体比例相对平衡,表明种群处于稳定阶段。

3. 衰退型:种群中老年个体比例较高,表明种群处于衰退阶段。

四、性别比例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雄性和雌性个体数量的比例。

性别比例对种群的繁殖能力和种群动态具有重要影响。

在某些物种中,性别比例可能会受到环境因素、种群密度和竞争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五、种群动态种群动态是指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种群动态可以分为增长、稳定和衰退三个阶段。

种群动态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种群动态对于预测种群数量变化、制定保护措施和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化

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化

A
10

0.1
28
B
10

0.1
5
C

10
0.1
28
(2)酵母菌计数:
在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
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
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
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请回答以下问题
④例子:实验室条件下、外来物种坐标,画出种 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细菌数量
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比较,
有哪些优缺点?
曲线图: 直观,但不够精确。
数学方程式: 精确,但不够直观。
关于“S”型曲线
①产生条件: 存在环境阻力。 种群密度越大 , 环境阻力越大。
②增长特点:
死亡
巩固练习1:在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 将10ml酵母液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内等量 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 如表所示
样品
酵母菌数量(个/mm3)
PH
1
1210
4.8
2
820
5.4
3
1210
3.7
4
1000
5.0
(1)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
如果将面积1km2改成5km2结果又为多少呢?
N=(42×38)/12=133只 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133只/km2
133/5=27只
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27只/km2
2.出生率、死亡率:
表达方式:通常以a%表示
类型: 出生率 > 死亡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生物生态环境和种群群落知识整理最新修正版

生物生态环境和种群群落知识整理最新修正版

生物生态环境和种群群落知识整理种群和群落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数量特征年龄结构性别比例2、种群的特征迁入率和迁出率空间特征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以若干样方(随机取样)平均密度估计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

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Nt=N0λt(1)条件: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相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答应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率变化,K/2时增速最快,K时为0(3)应用: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 值变小,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降低其K值。

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挽救和恢复,都有重要意义。

4、[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计划的制定和实验方法:培养一个酵母菌种群→通过显微镜观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7天内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计算平均值,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结果分析: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不能无限满意,酵母菌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增长三、群落的结构1、生物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群落是由本区域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课本P713、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哪些

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哪些

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哪些
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空间特征等。

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年龄增长型的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性别比例失调,繁殖率低,种群密度将降低;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将增大
密度制约:一旦种群大小超过了环境的容纳量,其个体数必将逐渐减少,要么出生率有所回落,要么死亡率有所升高,其中主要受食物资源与天敌种群因素制约。

随机性:在自然状态下,动植物及微生物种群总是受到随机过程的干扰。

包括环境随机性与灾难性随机性,以相同的方式作用于所有个体,与种群大小及其他参数无关,任何环境因素都会对种群参数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其中主要是气候因素和领地面积。

4.1-种群的特征

4.1-种群的特征

死亡率
种群密度变小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密度的根本原因。
2.4作用: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 度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长期以来,我国 的人口增长很快, 主要原因是什么?
出生率高,死 亡率低是导致我国 人口增长过快的主 要原因。
3.迁入率和迁出率
3.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
种群的特征
• 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与 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年龄组成、性 别比例等 • 种群的空间特征----种群个体在其生活空 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包括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成群分布。
课堂练习
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1、种群是指 ———————————————————————————。
【基础1】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 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请估算这个池塘中共有鲫 386 鱼多少条_____? 【基础2】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一公顷,第一次捕获 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0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是15只。请估 算这个种群的密度。
注意:种群密度不同于种群的大小(是指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多少)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反映种群大 小
讨论:
如何调查一片草地中蒲公英的数量(种群密度)?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样方法 不运动或活动范围小的生物
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 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 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 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 种群密度估计值。 ②举例:选取1m2山地,计算马尾松为20棵, 则该样方的马尾松密度为?20/1=20(棵/m2) ③使用范围:多用于植物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

一、种群的概念和特征(阅读教材P60~63) 1.概念要素(1)一定的自然区域; (2)同种生物; (3)全部个体。

2.基本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阅读教材P60~62)三、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1.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写出图中各序号的含义:①单位时间,②种群个体总数,③出生率,④迁入率, ⑤死亡率,⑥迁出率。

2.年龄组成(1)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3)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性别比例(1)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3)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四、种群的空间特征(阅读教材P63)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1)均匀分布;(2)随机分布;(3)集群分布。

[共研探究]1.理解种群的概念(1)下列各项是否属于种群,并说明理由。

①某池塘中所有的鱼。

(不属于)理由:鱼的种类很多,所有的鱼不是同一个物种。

②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种子的玉米。

(不属于)理由:全部长出种子的玉米不是全部的玉米个体。

③甲、乙两地同一物种的鸟。

(不属于)理由:不在同一个自然区域。

④一个班级内的全部同学。

(不属于)理由:不是全部的所有个体。

(2)个体、种群、物种三者之间的关系①个体具有出生、死亡、性别、年龄等特征。

②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

2.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根据概念,下列对种群密度的描述正确的是②。

①一块麦田中所有的蝗虫;②一个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③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④一条江河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

3.种群数量与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种群数量=种群密度×种群所处的面积或体积。

所以,在自然区域一定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种群和群落1.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如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猕猴是一个种群,一片草地中的全部蒲公英是一个种群。

2.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决定种群的大小和密度的特征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种群的年龄结构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可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4.可以用哪些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分别适用对象是什么(P61、62、68、75)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强的动物(掌握计算和误差分析)用血球计数板记数法:微生物(如培养液中的酵母菌)5.样方法中草本植物取样的大小一般是1m×1m。

样方法中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取样的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等。

计算所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应取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6.种群数量J型增长的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J型增长的公式:Nt=Noλt No为种群起始数量,Nt为t年后种群数量,λ为种群数量为前一年的倍数,即种群增长倍数。

λ不是增长率,增长率为(λ-1)。

J型增长的条件下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无K值。

自然界中存在这种增长方式,通常发生在一个种群新迁入一个适宜的新环境后开始一段时间内。

7.种群数量S型增长曲线和J型增长曲线的比较: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环境容纳量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如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K值就会变小。

8.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9.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着重要意义。

10.生物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生物产生集群的原因复杂多样。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对栖息地的食物、光照、温度、水份的共同需要。

例如:潮湿的生境使一些蜗牛在一起聚集成群,一只鹿的尸体作为食物和隐蔽地,招揽来许多食腐动物而形成群体;
2、对昼夜天气或季节气候的共同反应。

例如非洲草原上的角马大迁徙;
3、繁殖的结果,由于亲代对某环境有共同的反应,将后代(卵或仔)产于同一环境,后代由此一起形成群体。

例如大西洋鲑鱼的洄游产卵后幼鲑鱼的集群。

家族式的集群也是由类似原因所引起的,但是家族当中的个体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2020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种群和群落[解题秘籍]

2020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种群和群落[解题秘籍]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书本黑体字速记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

4.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5.“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

其中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6.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7.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8.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9.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0.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必背基础知识点1.种群指同一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同一物种可包含多个种群;群落指同一区域的所有生物;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加上无机环境。

2.种群“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共五个。

3.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是年龄组成,包括三种类型为增长型、稳定性、衰退型。

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种群空间特征有均匀型、随机型、密集型。

4.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取样调查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培养液中酵母菌的计数方法是抽样检测法。

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5.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跳蝻、蚜虫、蚯蚓、昆虫卵)适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特征
张翼认为,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会带来很多社会 问题。
(3)类型:雌雄相当型:
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
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
象海豹群体
雌少雄多型:
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 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蜜蜂若只考察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也可看做雌少雄多 型。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迁入和迁出率
1定义:某种群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
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或迁出率
2意义: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组成
(1)定义: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的三个阶段: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2)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N:M=n:m,
可得,N= n(重捕个体数) m(重捕中标志数)
M(总标志数)
出生率和死亡率 通常以a‰表示。
1概念
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出生 的新个体数。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 的个体数。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度改变的直接表 现。物种的内部和外界因素影响都以改变出生率和死 亡率来体现。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特征提供mba资源经济管理商业培训资讯企业管理管理咨询广告营销广告监测市场数据新闻监测文档搜索mba百科管理百科经管百科所有资料文档均为本人悉心收集全部是文档中的精品绝对值得下载收藏
第4章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
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 生物个体的总和

高三地理专题讲练--种群

高三地理专题讲练--种群

高三地理专题讲练--种群1、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年龄结构)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4、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t年后种群数量为N t = N0λt,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 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5、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应注意:(1)由于酵母就是单细胞微生物,因此计数必须在显微镜下进行;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线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数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3)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4)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5)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和重复,因为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只要分组重复实验,获得平均值即可。

1. 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新迁入的某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入的变化曲线(如图1),以及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2);吹绵蚧是一种严重危害果园生产的害虫,澳洲瓢虫以吹绵蚧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该害虫的数量。

科学家建立了吹绵蚧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如图3,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吹绵蚧增长的比率;图4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形曲线和“S”形曲线,图5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关于种群特征(1)图1的曲线a段表示该种群为“J”形增长,在c段该种群表现为增长型(2)图1的曲线b段和de段都表示该种群数量减少,其减少的机理相同(3)图1的de段和图2的CD段变化的含义相似(4)图1的e点和图2中的D点表示该种群数量最小(5)吹绵蚧种群数量低于m或大于p时种群数量都会下降(6)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之间时,种群数量会下降并稳定于m点(7)图中m、n、p是吹绵蚧种群数量的稳定点,果园生产中要严防超过n点(8)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吹绵蚧数量也可能维持在较高水平(9)图4呈现“S”形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先增加后减小(10)种群呈现“J”形增长的前提条件是不存在天敌、食物充足、生存空间无限等(11)呈“J”形增长的种群,种群数量不断增大且无K值(12)比较曲线Y与曲线X可知,自然状态下种群最大增长速率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种群最大增长速率(13)图5③表示种群的年龄结构,能够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14)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15)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5中的①②(16)图5中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改变④,进而影响②,间接影响种群密度(17)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不需要设置对照组,不需要做重复实验(18)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19)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且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20)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农作物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和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的密度(21)猞猁常以雪兔为食,猞猁与雪兔的数量变化具有同步周期性(22)东亚飞蝗在干旱年份容易大爆发,体现了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23)随种群密度的增加,池塘内的椎实螺的相对产卵量减少,体现了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24)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体现了密度制约因素影响林下植物种群数量(25)一块农田里所有蜘蛛的种群数量就是该种群的种群密度(26)可以通过五点取样法调查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27)若某月统计蜘蛛种群个体总数为500只,本月新生个体数为200只,死亡个体数为60只,则蜘蛛种群的月出生率为400‰(28)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蜘蛛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保持稳定[知识点]种群[答案](3)(6)(7)(8)(10)(11)(12)(13)(14)(16)(19)(21)(22)(23)(27)[解析]题图分析,图1表示的是种群数量的变化,图2表示的是种群出生率/死亡率比例的变化,该值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增长,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下降;图3表示的是种群被捕食率和补充率的变化,图4表示的是S形和J形增长曲线;图5中显示的是种群的特种,其中①②分别表示死亡率和出生率,③表示的是年龄组成,④表示的是性别比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
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 生物个体的总和
要点:
1、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与外界 的个体隔离。
2、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个体之间相互联系。
肯尼亚的斑马种群
2种群和个体:
个体的特征:出生,死亡,年龄,性别
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小结:
种群数量
直接影响
预测变化方
影响数量变动
生率和死亡率
此为: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的空间特征
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 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 征 分布情况: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
巩固练习
1. 下列环境中的生物,构成一个种群的是( B ) A.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 B.一块农田里的所有东亚飞蝗 C. 一片森林中的鸟 D. 一条河中的草履虫
张翼认为,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会带来很多社会 问题。
(3)类型:雌雄相当型:
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
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
象海豹群体
雌少雄多型:
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 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蜜蜂若只考察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也可看做雌少雄多 型。
2、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 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B )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B.目前的年龄组成 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3.某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多,年老的 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密度会(A )
A.越来越大
B.相对稳定
C.越来越小
D.绝对不变
4.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可相互交配繁殖 B.一个种群由许多同种个体组成 C.种群的个体数量是经常变动的 D.种群内的个体间常因空间和食物发生
竞争
/pic/jcdg/200501210653.html 几只发育成熟的蔗蝗正在伏栖在农作物上。
11月29日,成群的蝗虫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富埃特文图拉岛上飞舞 11
2004年 11月29日,成群的蝗虫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 的富埃特文图拉岛上飞舞。已有大约1亿只蝗虫飞到加那利 群岛,当地政府已经发出蝗灾警报。
N:M=n:m,
可得,N= n(重捕个体数) m(重捕中标志数)
M(总标志数)
出生率和死亡率 通常以a‰表示。
1概念
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出生 的新个体数。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 的个体数。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度改变的直接表 现。物种的内部和外界因素影响都以改变出生率和死 亡率来体现。
种群密度
1定义: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 很低
种群密 2意义:是种群最基本数量的特征, 度 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内的数量
出生率 和
3、种群密度
死亡率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___样_方__法_____
迁入率 和__标__志_重__捕__法__。
老年 成年 幼年
新出生的个体不能补偿衰老 死亡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3)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的变化
2:性别比例 (1)定义: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2)意义: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 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我国男女比例失调 婴儿性别比逼近120 :100
2004年,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在《中国性别平 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白皮书发布会上指出,我国男女 (0至4岁)性别比例接近120:100,远超国际认同的可 以容忍的最高警戒线107。
2特点
a.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增加 b.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降低
3意义: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 重要因素
1998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世界 中国
死亡 出生率 率
22.2 8.9
16.0 6.5
孟加拉国 印度 印度尼西亚
27.8 9.6 26.5 8.9 23.2 7.5
单位:‰
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 必须降低出生率
增长型: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
老年 成年 幼年
特点:是幼年个体大量成长为 成年产生后代,老年个体死亡 的少,出生的比死亡的多
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稳定型:特点是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
老年 成年 幼年
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接 近衰老死亡的个体数。
种群中个体数目保持相对稳定。
衰退型:特点是老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偏少。

迁出率 例2:用样方法调查某生物的种群密度时,
年龄组 成
取样的关键是( B )
A 样方的大小 B 随机取样
C 五点取样 D 等距取样
性别比 例
例3:在某草原上,第一次捕获老鼠39只, 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老鼠34只, 其中标记的17条。请你估算这个草原中 共有老鼠( )只。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 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迁入和迁出率
1定义:某种群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
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或迁出率
2意义: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组成
(1)定义: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的三个阶段: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2)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