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长度单位
中国计量单位的由来
中国计量单位的由来
中国计量单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商、周时期。
在中国古代,人们根据实际生活和生产需要,逐渐形成了一套计量系统,用于衡量长度、重量、容量等物理量。
以下是一些中国计量单位的由来:
1.尺:尺是中国古代的长度计量单位,最早起源于商代。
尺的长度最初是以人体的部位作为参考,例如人的臂长、肘
到手指的距离等。
后来,尺的长度逐渐固定化,成为一个标
准的长度单位。
2.斤:斤是中国古代的重量计量单位,也起源于商代。
最
早的斤是以谷物的重量作为参考,后来逐渐发展为用金属制
成的标准重量。
3.升:升是中国古代的容量计量单位,起源可以追溯到周
代。
最早的升是以人们常见的容器,如瓮、壶等的容量作为
参考。
4.石:石是中国古代的容量和重量计量单位。
最早的石是
以用于盛放谷物的石磨或石臼的容量作为参考,后来也用于
衡量重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计量单位逐渐标准化和规范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计量体系。
现代中国采用国际单位制(SI)作为主要的计量标准,但传统的计量单位仍然在一些场合中使用,并在文化和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代的长度单位
古代的长度单位
商代,一尺合今,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
秦时,一尺约;
汉时,一尺大约——;
三国,一尺合今;
南朝,一尺约;
北魏,一尺合今;
隋代,一尺合今;
唐代,一尺合今;
宋元时,一尺合今;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
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
与尺比较接近的是咫。
咫是妇女手伸展后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因而稍短于尺。
后来咫尺连用,表示距离短,如“近在咫尺”。
先秦的长度单位还有丈(十尺),寻(八尺),常(二寻),此外还有仞。
仞是人伸开双臂的长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后来,又产生了寸以下的长度单位,它们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后又叫“丝”,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
今“丝”与“毫”连用,来源于此。
1丈= 10尺, 1尺= 10寸, 1寸= 10分。
【国学知识23】古代长度单位
古代长度单位常用长度单位我们现在在测量长度的时候,通常会用千米、米,甚至可以精确到厘米、毫米,古代的长度单位却不是这样的,他们常以人的身体长度为根据,古代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尺”“寸”“丈”、“仞”“寻”等。
具体长度单位介绍中国古代的不少长度单位,如“寸”“尺”“寻”和“仞”所表示的长度几乎都与人体有关,这是怎样回事呢?下面我们分别作一些介绍。
《大戴礼•王言》中说:“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
”这段话道出了“寸”、“尺”、“寻”的长度是古人根据人的指、手和肘确定的。
1.寸这是小篆中“寸”的写法,“寸”字的上面是“又”,即一只手,“又”下一小横为指事符号,指出中医学上诊脉之处,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简称“寸”,长度单位“寸”就是古人根据这一距离来确定的。
古代各个朝代的长度也有所区别,一寸大概是两厘米到三厘米多,也有人认为“寸”的长度正好是自身中指关节的长度。
“寸”在长度单位中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因此又引申出“极短”或“极小”的意思。
如“寸步难行”的“寸”,就是比喻“极短”的意思,还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里的“寸”都是短小的意思。
2.尺尺的长度是伸开右手,张开拇指与食指后其间的距离。
许慎则认为“尺”是在“寸”的长度基础上确定的。
《说文解字•尺部》:“尺,十寸也。
”一尺等于十寸,所以尺大概是二十厘米到三十几厘米的长度。
3.寻、仞“寻”也是古代的长度单位。
《说文解字•寸部》:“度人之两倍为寻,八尺也。
”这是说“寻”相当于一个人两臂张开所示的长度,一寻等于八尺,大概是一米五六到两米四五的长度。
《说文解字•人部》:“仞,伸臂一寻。
”说明仞和寻的长度是一样的。
4..丈《说文解字•十部》:“丈,十尺也,从又,持十。
”其中的“又”就是“手”,手持“十”,表示十尺就是一丈,所以一丈就是两米到三米多的长度,根据古代的尺码,一个成年的男子约有一丈高,所以古人称成年男子为“丈夫”,而称那些身形高大的男子为“大丈夫”。
中国古代长度单位的制定
中国古代长度单位的制定在中国古代,长度单位的制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这些长度单位既体现了古代人们对长度的认识,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和科技水平。
本文将从古代长度单位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代长度单位的起源古代中国的长度单位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的“尺”和“步”。
商代的尺长约为23.1厘米,步长约为141.5厘米。
这些长度单位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身体尺寸来确定的,可以说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测量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中国的长度单位逐渐丰富和完善。
周代,出现了以尺为基本单位的长度制度,尺的长度略有不同,但大致在23厘米左右。
此后,秦朝统一中国后,统一了长度单位,规定了以尺为基本单位的度量制度。
二、古代长度单位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长度单位也不断演变和发展。
尺作为基本单位,衍生出诸多长度单位,如寸、分、厘、毫等。
这些单位往往是基于尺的分割或倍增而来,以满足不同场合和需求的测量要求。
在唐宋时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学术的繁荣,古代长度单位的制定和应用更加系统和精确。
唐代学者韩愈提出了“丈、尺、寸、分、厘、毫”的长度单位体系,并规定了各个单位的具体长度。
这种体系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成为古代中国最为广泛使用的长度单位体系。
三、古代长度单位的特点古代中国的长度单位具有以下特点:1. 体现了人们对长度的直观认识:古代长度单位的起源主要是基于人们的身体尺寸,因此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和实用性。
2. 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科技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长度单位不断演变和完善,体现了古代社会科技水平的提升。
3. 制定和使用受到政府的规范和管理:古代长度单位的制定和使用多受到政府的规范和管理,确保了长度单位的统一和标准化。
4. 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时代性:中国的长度单位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一定的差异,体现了地域和时代的特色。
5. 影响深远:古代长度单位的体系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直到现代仍然有所沿用。
古代的度量单位
古代的度量单位古代的度量单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反映了人们对时间、长度、重量和容量等概念的认识和衡量方式。
这些度量单位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农业、建筑和科学等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下面将介绍古代常用的度量单位及其相关内容。
一、时间单位1. 日(天):古代人将一天的时间分为白天和黑夜,白天从日出到日落,黑夜从日落到日出。
白天和黑夜的长度因季节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2. 时辰:古代将一天的时间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约等于两个现代小时的时间。
时辰的开始时间和长度根据太阳的运行轨迹而定,不同季节和地理位置的时辰长度也会有所不同。
3. 刻:刻是古代将一天的时间分为二十四等分的单位,每个刻约等于现代钟表上的一刻钟。
二、长度单位1. 尺:尺是古代常用的长度单位,相当于现代的30厘米左右。
尺是由中国古代工匠根据人的身体比例制定的,通常是以人的手指为基准。
2. 丈:丈是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相当于现代的3米左右。
丈是通过将人的身高分成十等分来确定的,每一等分即为一丈。
3. 步:步是古代人行走的长度单位,相当于现代的一步。
古代人计算距离常常以步数来衡量,比如行军、旅行等。
三、重量单位1. 斤:斤是古代常用的重量单位,相当于现代的500克。
斤是以成人手中握住一块石头的重量为基准而制定的。
2. 两:两是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相当于现代的50克左右。
两是握在手中的金属或石头的重量。
3. 市斤:市斤是古代商业交易中常用的重量单位,相当于现代的600克左右。
市斤是商业上的统一计量单位,方便交易和比较。
四、容量单位1. 斗:斗是古代常用的容量单位,相当于现代的10升左右。
斗是用来盛放粮食、水等液体或固体物品的容器。
2. 石:石是古代的一种容量单位,相当于现代的100升左右。
石是用来盛放谷物、粮食等大量物品的容器。
3. 石斗:石斗是古代商业交易中常用的容量单位,相当于现代的120升左右。
石斗是商业上的统一计量单位,方便交易和比较。
行测常识判断人文常识:古代计量单位
行测常识判断人文常识:古代计量单位一、长度长度单位包括忽、秒(丝)、毫、厘、寸、尺、丈、咫、寻、常、仞。
这些名称中尺为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古人常将一尺默认为一手之长,因此便有了“布手知尺”的说法。
其中,一仞等于八尺,同时古人也常说:“度长短者,不失毫厘”,其意思是长度测量单位中也存在着一些十分微小的精度之处,比如:蚕会吐丝,便被古人认为所吐之丝即忽,十忽为一秒,十秒即一毫,十毫是一厘,十厘就是一分了。
二、容积(体积)由于在上古时期计量农产品时多用量器,因此量器成为人类最早使用的一种计量单位,包括:溢、掬、釜、钟、豆、区、斗、斛、升(掬),其中认为一只手所能盛的水成为一溢,两只手合起来叫做掬。
这些计量单位最早出自于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例如《左传》与《礼记》,这两部作品都认为掬四谓豆,由于掬即升,因此可以认为四升为一豆,相当于双手合起来舀四次水才够一豆。
除此之外,斛也是常有单位,宋朝以后多见一些,普遍认为一斛就是五斗。
三、重量由于重量单位各朝各代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对比各种说法,不难发现相似之处较多,比如:重量单位自古以来最常见的为:两、斤、铢、均、石,统称五权。
二十四铢即一两,十六两即一斤,三十斤为一均,四均就是一石,可见石是最大的单位。
四、常见包含计量单位的古诗词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注释:一仞相当于七尺。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注释: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
3.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卖炭翁》注释:一丈等于十尺,三尺等于一米,故一丈等于3.33米。
1、短板理论是指木桶的盛水量是由组成木桶的木板中最短的一块决定的,这块短板即为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符合短板理论的是:A.某单位员工工作积极性降低,单位遂任命一位新领导,提高了团队士气B.某家长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忽视其心理健康,使得孩子因为心理问题而迷失自我C.某企业注重对技术精英的培养,对一般员工的使用和开发不足,致使团队士气受挫D.某酒业集团投入巨资做广告,一度成为酒业的新秀,但终因产能不足,导致企业破产2、红叶子理论认为,一个人职业的成功不在于红叶子数目的多少,而在于他是否具备一片特别硕大的红叶子,这片特别硕大的红叶子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根据个人优势不断努力才能获得。
古时候描写长度的单位
古时候描写长度的单位一、步在古代,步被用作长度的单位。
一步指的是一个人从一脚落地到另一脚再次落地的距离。
由于每个人的步长不同,所以步的长度会有所不同。
古代人们常常使用步来测量短距离,例如房屋的宽度或田地的长度。
二、丈丈是古代中国的长度单位之一,相当于十尺。
古代人们常常使用丈来测量较长的距离,例如街道的宽度或河流的宽度。
此外,在建筑和工程方面,丈也被广泛应用。
古代建筑物的高度和宽度常常以丈为单位进行描述。
三、尺尺是古代中国的长度单位之一,相当于十分之一丈。
尺是一个常见的度量单位,用于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包括衣物、家具和建筑物等。
古代人们常常使用尺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长度单位。
四、寸寸是古代中国的长度单位之一,相当于十分之一尺。
寸通常用于测量较小的物体,如书籍、器物和织物等。
在古代,人们常常使用寸来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五、里里是古代中国的长度单位之一,用于测量较长的距离。
一里相当于约500米左右。
里通常用于测量城市之间的距离或行军路程。
在古代,里也被用作衡量行程和旅行距离的单位。
六、丈夫丈夫是古代中国的长度单位之一,相当于十里。
丈夫通常用于测量较长的距离,如城市之间的距离或行军路程。
在古代,丈夫也被用作衡量行程和旅行距离的单位。
七、引引是古代中国的长度单位之一,相当于十丈。
引通常用于测量较长的距离,如城市之间的距离或行军路程。
在古代,引也被用作衡量行程和旅行距离的单位。
八、里程里程是古代中国的长度单位之一,用于测量路程或距离。
里程通常用于衡量行程、旅行距离或车辆行驶的距离。
在古代,人们常常使用里程来描述旅行的距离和行程的长度。
九、程程是古代中国的长度单位之一,用于测量路程或距离。
程通常用于衡量行程、旅行距离或车辆行驶的距离。
在古代,人们常常使用程来描述旅行的距离和行程的长度。
古代人们使用多种单位来描述长度。
步、丈、尺、寸、里、丈夫、引、里程和程都是古代常见的长度单位。
这些单位在古代的生活和工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们测量和描述各种物体的长度和距离。
古代的度量单位
古代的度量单位古代的度量单位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标志,它们反映了古人对时间、空间、质量等概念的认识和衡量。
本文将从长度、重量、时间等多个角度对古代的度量单位进行探讨,带领读者重温古代智慧的光芒。
一、长度单位在古代,人们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来衡量物体的长短。
比如中国古代的长度单位有尺、寸、尺、丈等;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长度单位有尺、步、弓等。
这些长度单位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人们准确地衡量物体的大小和距离。
二、重量单位古代人们也使用各种重量单位来衡量物体的重量。
比如中国古代的重量单位有斤、两、钱等;古埃及的重量单位有卡、卢、塔等。
这些重量单位在古代的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们准确地进行交易和衡量物品的重量。
三、时间单位时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古代人们也创造了各种时间单位来衡量时间的流逝。
比如中国古代的时间单位有时辰、日、月、年等;古巴比伦的时间单位有刻、时、夜等。
这些时间单位帮助人们安排生活、工作和农业活动,使社会生活更加有序和规律。
四、面积单位古代人们也创造了各种面积单位来衡量土地的大小。
比如中国古代的面积单位有亩、顷、甲等;古埃及的面积单位有阿尔、纳等。
这些面积单位在古代的农业生产和土地交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们准确地衡量土地的面积和价值。
五、体积单位古代人们还创造了各种体积单位来衡量物体的容积。
比如中国古代的体积单位有升、斗、斛等;古罗马的体积单位有加仑、夸脱等。
这些体积单位在古代的工程建设和贸易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人们准确地衡量物体的容积和体积。
古代的度量单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古人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对古代度量单位的探讨,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还可以感受到古人对时间、空间、质量等概念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让我们共同珍惜古代智慧,传承文明的火炬,让人类的文明不断发展和进步。
中国长度单位发展史
中国长度单位发展史一、古代早期的长度单位1、尺的起源中国古代长度单位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
传说黄帝时期就已设尺,当时的尺是根据人体的某些部位来确定的。
例如,“布手知尺”,就是以成人的手掌长度为一尺,这种长度单位的确定方法与当时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简单且直观,方便人们在日常活动中进行测量,如制作简单的工具、建造简易的住所等。
2、早期单位体系在商代,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长度单位体系。
除了尺之外,还有丈、寸等单位。
一丈等于十尺,一尺等于十寸。
这些单位的产生有助于更精确地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比如在建筑方面,丈量土地、建造宫殿等都需要较为精确的长度计量。
商代的甲骨文里就有关于长度测量的记载,这表明当时的长度单位已经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1、标准的统一尝试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度量衡不统一。
秦统一六国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度量衡统一工作。
在长度单位方面,秦始皇诏令全国统一使用秦制的尺、丈等单位。
秦尺的长度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这一举措有利于促进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工程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例如,在修建万里长城这样的大型工程时,统一的长度单位使得各地的建筑材料能够按照统一的规格进行加工和使用。
2、律历结合的影响这一时期,长度单位与音律、历法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古人通过“黄钟律管”来确定长度标准。
黄钟律管的长度被确定后,以此为基准来确定其他的长度单位。
这种律历结合的方式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独特认识,也体现了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水平。
三、唐宋元明清时期1、度量衡制度的完善唐宋时期,度量衡制度进一步完善。
在长度单位方面,尺的长度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有了更细致的规定。
例如,在建筑营造方面有营造尺,在天文测量方面有天文尺等。
这些专用尺的出现,使得各个领域的测量更加精确。
宋代还对度量衡进行了严格的管理,通过官方的标准器来校准民间的度量衡器具。
2、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影响随着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的长度单位也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影响。
中国古代的度量单位
中国古代的度量单位中国古代的度量单位是中国古代人民用来衡量物体重量、长度、容量等物理量的单位。
这些单位在古代的农业、工艺、商业和科学等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古代常用的度量单位。
1. 重量单位中国古代常用的重量单位有两个主要体系:市斤和制斤。
市斤是指货币制中的一种重量单位,它的重量与货币的价值有关。
制斤是指用来衡量物体重量的单位,一制斤等于16两。
在古代,人们常用制斤来称量各种物体,如粮食、衣物、金属等。
2. 长度单位中国古代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尺、寸和分。
尺是一种基本长度单位,它等于10寸或100分。
寸是指尺的十分之一,分是指寸的十分之一。
这些长度单位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制衣、制器等领域。
比如,在建筑领域,人们使用尺来测量建筑物的长度和宽度;在制衣领域,人们使用寸来测量衣物的尺寸。
3. 容量单位中国古代常用的容量单位有升、斗和石。
升是一种基本容量单位,它等于10斗或100石。
斗是指升的十分之一,石是指斗的十分之一。
这些容量单位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衡量液体和颗粒状物体的容量。
比如,在农业领域,人们使用斗来衡量粮食的容量;在商业领域,人们使用石来衡量货物的容量。
4. 面积单位中国古代常用的面积单位有亩和顷。
亩是一种基本面积单位,它等于100顷。
顷是指亩的十分之一。
这些面积单位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衡量土地的面积大小。
比如,在农业领域,人们使用亩来衡量田地的面积;在房地产领域,人们使用顷来衡量土地的面积。
5. 时间单位中国古代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刻和秒。
时是一种基本时间单位,它等于2刻或8秒。
刻是指时的四分之一,秒是指刻的二分之一。
这些时间单位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衡量时间的长度。
比如,在农业领域,人们使用时来衡量农作物的生长时间;在交通领域,人们使用秒来衡量车辆的行驶时间。
以上是中国古代常用的度量单位的简要介绍。
这些单位在古代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古代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便利。
虽然现代度量单位已经取代了古代的度量单位,但是了解和熟悉古代的度量单位仍然有助于我们对古代社会的理解和研究。
中国古代长度单位
中国古代长度单位古代的长度单位:肘、虎口、掌。
古代常以人的身体长度为根据,《孔子家语》曰:“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
”一人高为一丈,故有“丈夫”之谓。
中国古代常见的长度单位还有:"寻、仞、寸、扶、咫、尺、丈、跬、步、常、矢、筵、几、轨、雉、里、毫、厘"等。
一、古代的长度单位,都以黍为准。
1、黍:长度取黍的中等子粒,一个纵黍为一分,一百黍为一尺。
《核舟记》一文中有:“舟首尾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二黍许”,即“二分左右”。
十分为一寸。
《核舟记》中有“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即“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可见核舟之小。
2、寻:1寻=8尺=1米6,与"步"接近。
"周代以八尺为步,秦代以六尺为步,旧制以营造尺五尺为步"3、仞:又写作“轫”。
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愚公移山》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高万仞”形容“太行、王屋二山之高”。
1仞=周制8尺(约合1.8米),汉制为7尺,东汉末为5尺6寸。
4、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
5、扶:四指并拢的宽度为"1扶",古代有"1指为寸,1扶4寸"的说法。
6、庹tuǒ:双臂伸展后的长度为"庹",1庹≈5市尺。
7、墨:也等于5尺。
1墨=1庹8、步:1步=1寻=2跬,一步:行走时两脚间的距离。
9、常:"倍寻为常",所以:1常=2寻。
10、轨:车子两轮间的距离。
有定制,为古八尺。
后引申车轮过后的印痕为"轨"。
1轨=1.8米。
11、引:1引=1.8米12、稚:长三丈、高一丈为"稚"。
13、匹:四丈。
绢以四丈为一匹。
《卖炭翁》有诗句:半匹红绢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半匹”即“二丈”。
14、舍:三十里。
古代长度单位
古代长度单位长度取黍的中等子粒,一个纵黍为一分,一百黍为一尺。
《核舟记》一文中有:“舟首尾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二黍许”,即“二分左右”。
十分为一寸。
《核舟记》中有:“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即“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可见核舟之小。
咫:八寸。
成语:“咫尺天涯”,即“比喻距离虽近,像远在天边一样”。
匹:四丈。
绢以四丈为一匹。
《卖炭翁》有诗句:半匹红绢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半匹”即“二丈”。
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愚公移山》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高万仞”形容“太行、王屋二山之高”。
舍:三十里。
古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shè)。
成语:“退避三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上写道: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
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避君三舍”。
“三舍”即“九十里”。
很早以前,人们以人体作为标准确定度量长度的单位。
三千多年前,用人的前臂作为长度单位叫“腕尺”。
公元前6世纪将一个人向两侧伸展手臂,两个中指尖的距离定为长度单位1呎。
古罗马凯撒大帝时代规定,把罗马士兵行军时的1000双步定为1哩。
公元8世纪末,罗马帝国的查理曼大帝把他一只脚长定为1呎。
9世纪,撒克逊王朝亨利一世规定,他的手臂向前平伸,从鼻尖到指尖的距离定为1码。
10世纪,英国国王埃德加,把他的拇指关节之间的长度定为1呎。
相传我国古代大禹治水时,曾用自己的身体长度作为长度标准,进行治水工程的测量。
唐太宗李世民规定,以他的双步,也就是左右脚各走一步作为长度单位,叫做步,并规定一步为五尺,三百步为一里。
后来又规定把人手中指的当中的一节定为1寸。
到了18世纪,人们开始感到这种用人体作为长度标准缺点很多,迫切希望找到一种长度固定不变的度量单位,终于想到了地球。
我国清朝康熙皇帝规定取地球子午线1度为200里,每里为1800尺。
1789年,法国科学院的著名数学家达兰贝尔和梅谢茵通过实地测量,得出1米等于0.513074督亚士(法国古尺)。
古代的长度单位
古代的长度单位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周代,一尺合今23.1cm ;秦时,一尺约23.1cm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约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内含的量(实际长度)却不一样。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曰:“邹忌修八尺有余。
”如果按今天的尺来计算,邹忌的身长是2.66米还多,这显然太高了。
很显然,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
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19.91厘米。
以后,尺大致都要加长一点,到战国时,一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23厘米左右,但是当时各国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战国楚尺长22.7厘米。
前边提到的邹忌是战国时齐国人,按一尺为23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这即使在今天,也算高个子了。
又《陈情表》中有“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晋时人,当时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4厘米,这样“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
“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说法,而并不是严格按晋尺的,那么,就要在1.2米的基础上再缩短一点,也就是1.1米左右。
与尺比较接近的是咫。
咫是妇女手伸展后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因而稍短于尺。
后来咫尺连用,表示距离短,如“近在咫尺”。
除此之外,先秦的长度单位还有丈(十尺),寻(八尺),常(二寻),此外还有仞。
仞是人伸开双臂的长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后来,又产生了寸以下的长度单位,它们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后又叫“丝”,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
今“丝”与“毫”连用,来源于此。
古代常用的计量单位
古代常用的计量单位
古代常用的计量单位有:
1. 刀口:长度单位,指一把刀的刀刃到握柄的距离。
2. 尺:长度单位,通常相当于一根人的手臂长度。
3. 寸:长度单位,通常相当于一根人的手指宽度。
4. 斤:重量单位,通常相当于半公斤。
5. 两:重量单位,通常相当于一半的斤(即250克左右)。
6. 升:容量单位,通常相当于一斗米的容量。
7. 石:重量单位,通常相当于一百斤。
8. 角:长度单位,通常相当于一百分之一尺(即约0.33厘米)。
9. 丈:长度单位,通常相当于十尺(即约3.3米)。
10. 亩:面积单位,通常相当于一百丈的正方形面积。
古代的度量单位
古代的度量单位
古代的度量单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人们使用
各种不同的度量单位来测量长度、重量和容积等物理量。
这些度量单
位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但它们都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
代文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线索。
长度单位
古代文化中最常用的长度单位是尺、寸和丈。
在中国,一尺等于10寸,一丈等于10尺,而在欧洲,一英尺等于12英寸。
此外,在埃及、罗
马和希腊等地区也存在各自独特的长度单位。
重量单位
在古代,人们使用各种不同的重量单位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最常见的
重量单位是盎司、磅和克拉。
在中国,一斤等于16两,而一两则相当于50克左右。
在欧洲,一磅等于16盎司。
容积单位
容积是指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
在古代,人们使用各种不同的容积
单位来测量液体或干燥物质所占据的空间大小。
最常见的容积单位包括加仑、夸脱和升。
在中国,一斗等于10升,而一升则相当于约0.6夸脱。
结语
古代的度量单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单位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文化和科技发展的重要线索,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学习古代度量单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演变和进步,并将其应用到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中国长度单位的演变史
中国长度单位的演变史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长度单位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这个演变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古代长度单位、现代长度单位、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长度单位的发展趋势以及长度单位在现代的应用。
1.古代长度单位在中国的古代,长度单位通常是根据人体的部位或者是一些自然物来定义的。
例如,“拃”这个单位,就是根据人的手掌的长度来定义的,而“步”这个单位则是根据人的步幅来定义的。
另外,还有一些如“庹”、“腕尺”、“墨”、“肘”等古代长度单位。
这些古代长度单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特别是在进行精密测量的时候。
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长度单位逐渐被引入。
2.现代长度单位现代长度单位的引入主要是受到西方科学文化的影响。
其中,最基础的现代长度单位是“米”,它是由法国科学家在1790年首次定义的。
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米”逐渐被接受并普及到世界各地。
除了“米”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现代长度单位,如“千米”、“毫米”、“微米”、“纳米”等。
这些单位为我们提供了更为精确和细致的测量方式。
3.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随着不同长度单位的引入,为了方便使用和比较,人们需要对这些单位进行转换。
例如,“米”和“千米”之间的转换,以及“米”和“毫米”之间的转换等。
这些转换关系为我们进行各种尺度的测量提供了便利。
4.长度单位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长度单位仍在不断地被引入。
例如,“光年”这个表示光在真空中一年内传播的距离的单位,随着天文学的发展,开始被更多人所认识和使用。
同时,在微观尺度上,“阿米”、“皮米”、“飞米”等超微观长度单位也被引入,以适应量子科学的发展。
此外,为了适应特殊的应用场景,如深海、宇宙空间等极端环境,新的长度单位也在不断地被开发和使用。
例如,“海里”和“天文单位”等。
5.长度单位在现代的应用在现代社会,长度单位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
在建筑、工程、制造、交通等领域,“米”、“千米”、“毫米”等基本长度单位被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的长度单位
古代常以人的身体长度为根据,《孔子家语》曰:“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
”一人高为一丈,故有“丈夫”之谓。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1米=3尺。
那么,古代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
古代的长度单位,都以黍为准。
1、黍:长度取黍的中等子粒,一个纵黍为一分,一百黍为一尺。
《核舟记》一文中有:“舟首尾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二黍许”,即“二分左右”。
十分为一寸。
《核舟记》中有“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即“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可见核舟之小。
2、丈:1丈=10尺。
3、寸:1尺=10寸。
4、分:1 寸= 10 分.。
5、厘:1 分= 10 厘。
6、毫:1 厘= 10 毫。
7、丝:1 毫= 10 丝。
8、忽:1 丝= 10 忽。
9、寻:1寻= 8尺。
“周代以八尺为步,秦代以六尺为步,旧制以营造尺五尺为步”。
10、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愚公移山》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11、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咫尺天涯: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
12、庹[tuó]:成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1庹≈5市尺。
13、墨:也等于5尺。
1墨= 1庹
14、步:1步= 5尺。
15、常:“倍寻为常”,1常=2寻。
16、轨:车子两轮间的距离。
有定制,为古八尺。
后引申车轮过后的印痕为“轨”。
17、匹:用于整卷的绸或布(五十尺、一百尺不等)。
《卖炭翁》有诗句:半匹红绢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8、引:10丈=1引,15引=1里。
19、舍:三十里。
古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
成语:“退避三舍”“三舍””即“九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