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公平实现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教育公平实现途径
何应兰
[内容摘要]
教育公平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平。我国的学校教育仍然客观存在着城乡差距、地区差异、校际差异等现象,给教育资源的公平消费带来了诸多不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加大公共教育资源的倾斜力度,扩大优势教育资源,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合理调整教育结构,加大继续教育的力度,有利于教育公平消费的实现。
[关键词]
教育公平精神文化消费公共教育资源消费
教育消费属于精神文化消费,广义的教育消费既包括居民个人的教育支出,又包括政府教育支出。狭义的教育消费是指居民个人对教育服务和产品消费的支出。本文所讨论的教育公平消费问题是就广义而言。
所谓教育公平指的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无论其种族、性别、智力、宗教信仰、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如何不同,其在自然、社会或文化的不利条件都可以通过教育消费得到补偿,都可以拥有教育消费的机会和权利。”笔者认为,教育公平消费是指社会成员接收教育消费的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而不是追求教育消费结果的均等。
一、实现教育公平消费的意义与价值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于1954年提出了公共产品理论。这一理论依据产品和服务在消费时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将全部产品和服务分为私人产品、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三大类。按照公共产品理论,我们可以认为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一方面教育服务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在既定的教育服务机会下,一个人接受服务就减少了他人消费教育资源的机会,或者在既定的教育投入下,增加一个教育消费的边际成本为正;另一方面,教育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排他性,
教育消费的非整体性使其在技术上易于分割,可以将一部分人排斥在外,但排除社会成本过高,因为教育不仅使教育消费者受益,而且还有巨大的正的外部效益。因此,教育消费不是在消费上具有完全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产品,也不是在消费上完全不具备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公共产品,属于准公共产品。而对于准公共产品的分配,不仅要遵循经济规律,而且要考虑其社会意义与价值,兼顾效益与公平。
教育传承文明,教育改变命运。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在现代社会显得日益重要。教育具有发展人的潜能,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现代经济学也已经证明人力资本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现代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成就就是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人口质量和知识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未来的前景。”于是,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每个公民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显得日益重要。2007年3月8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在接收新华网专访时就指出:“‘教育公平’是最大的社会公平。”渴望接受教育,期待平等、公平地进行教育消费早已成为公民的共同心愿。政府部门、学校组织和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团结一致,依法推进教育公平消费有着十分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
(一)实现教育公平消费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根本要求,发扬人民民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大势所趋,也是人民所需,无论是发扬人民民主,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需要保证教育公平,因为和谐社会、民主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公平、公正,是机会均等。反映在教育问题上,就是人人都可以获得平等、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就是要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在教育产业化和教育消费高潮迭起的不争事实面前,就是要追求教育公平消费,追求对教育资源的公平利用。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也曾于2006年撰文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前提、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二)实现教育公平消费是促进西部大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备条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政府做出的两项重大决策,它对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推进广大农村的发展,促进东西部共同繁荣、城乡共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无论是实施西部大开发,还是新农村建设,都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西部和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在于
当地人才是否得以有效培养与开发,而人才的培养与开发依赖于教育,因此教育是关键。由于西部和农村教育比较落后,与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极不适应,必须紧紧依靠西部和农村广大人民群众,加快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有力缩小城乡和区域教育差别,真正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实现教育公平消费是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加快各项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我国是农业大国,一切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的解决,没有农业的发展就不会有国民经济的大发展,没有农村的安全稳定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加速实现教育公平消费,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同时,我国还是一个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东部发展快,中西部、边疆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缓慢,而这些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快速发展对国家的整体稳定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没有这些地区的加快发展就不会有全国各项事业的大发展。加快实现教育公平消费,有利于改善地区和区域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的局面,有利于实现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快速发展和稳定,有利于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加快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教育消费的现状与不足
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先后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和政策资源,扶持中西部、农村、边远山区的教育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特别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措施更为得力,效果更加明显。如2006年,政府不仅重新修订了《义务教育法》,还为5200万西部学生免去学杂费。西部地区平均每个小学生减负140元,初中生减负180元,部分学生还享受免费教科书,实际减负值达到:小学生减负2l0元、初中生减负320元,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社会上广为流传的“种田不纳税,上学不缴费,农民得实惠,和谐好社会”的顺口溜,表达了农民发自内心的喜悦。今年,国家将在全国范围内免除农村义务教育的学杂费,把义务教育阶段全面纳入了国家公共财政保障体制,预计将有1.5亿名农村孩子从中受益但是,由于各种复杂原因,我们的教育消费仍然有失公平,具体体现在:
(一)城乡差距拉大,起跑线上不公平现象严重
“城市的学校像欧洲,农村的学校像非洲”,这句话形象地指出了城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