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说》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_0
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雨说》,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2.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的关爱、友善、勇敢等美好品质,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帮助学生认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作业点评: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逻辑、情感表达等方面,给予针对性评价。
-对于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优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存在的问题,要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4.作业反馈:
-教师应及时将作业批改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激发学习动力。
-鼓励学生互相传阅优秀作业,学习借鉴,共同提高。
五、作业布置
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以下作业:
-撰写一篇以“雨”为主题的作文,要求运用本节课学习的修辞手法,表达对雨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结合课文《雨说》,分析并总结现代诗歌的特点,以及如何鉴赏现代诗歌。
2.作业要求:
-作文内容要充实,语言表达要流畅,注重情感的真实体现。
-分析现代诗歌特点时,要结合具体诗句,进行深入剖析,避免泛泛而谈。
2.学பைடு நூலகம்分组讨论,组内交流观点,达成共识。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适时给予引导和点拨。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分享,共同提高。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针对性练习,如填空、翻译、分析等,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练习难度适中,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及时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5.情感教育,渗透价值观: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关爱生态环境,培养绿色环保意识。
《雨说》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精选
《雨说》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精选教案教学设计:《雨说》九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雨说》,该课文是郑愁予的一首现代诗。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欣赏和创作。
详细内容包括:1. 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中的情感;2.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3. 欣赏诗的美感,培养审美情趣;4. 创作自己的诗歌,锻炼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雨说》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培养文学鉴赏能力;3. 能够欣赏诗的美感,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艺术修养;4. 能够创作自己的诗歌,提高写作能力,锻炼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雨说》的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
难点:欣赏诗的美感,创作自己的诗歌。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以春雨的视频或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对雨的联想和情感。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雨说》,理解诗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进行解读和讲解。
4. 欣赏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的欣赏和感悟,进行小组交流。
5. 创作练习:学生根据自己对雨的感悟,创作自己的诗歌,锻炼表达能力。
6. 分享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课题《雨说》和课文的重点内容,如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等,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课文的主要特点和结构。
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自己对雨的感悟,创作一首诗歌,要求使用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等元素。
2. 作业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作进行回答,教师进行批改和评价。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雨说》的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精品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章《诗歌鉴赏》中,深入学习郑愁予《雨说》。
这首诗通过对雨拟人化描述,表现诗人对春天渴望和生命赞颂。
我们将详细解析诗中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深入领会诗人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雨说》。
2. 分析诗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感受诗人对春天热爱,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诗结构,解读诗中意象,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图片,让学生描述春天特点,引入本课《雨说》。
2. 诵读:全班齐读《雨说》,体会诗歌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结构,解读诗中意象,讲解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雨说,我要发芽”这句话中拟人修辞,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找出诗中其他拟人、比喻句,并分析其作用。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人情感,分享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雨说》2. 板书内容:诗歌结构:起、承、转、合意象:雨、春天、生命修辞手法:拟人、比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背诵《雨说》。
选取诗中两个意象,写一段描绘性文字。
2. 答案示例:背诵:《雨说》全文。
描绘性文字:示例:“雨,你是春天使者,轻轻地洒在大地上,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雨说》,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热爱和生命赞颂。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不足,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描绘春天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丰富文化底蕴。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过程中例题讲解在讲解“雨说,我要发芽”这句话时,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拟人修辞手法运用。
这是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因为拟人是诗人表达情感重要方式,通过赋予非生命物体以生命特征,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雨说》(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雨说》(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雨说》(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雨说》(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雨说》是人教版九年级必修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主要是通过描绘小说中人物的人生经历和成长历程,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的苦难与挫折、成长与坚韧,从而践行人生中的规律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生规律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通过课堂讨论和学习分享,让学生了解到人生中的挫折和成长,提高学生的自我调适和探究能力。
4. 通过评估和反思,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有所认识和反思,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人生规律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难点:让学生了解人生中的挫折和成长,提高学生的自我调适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讲解、课堂讨论、问题导学、反思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内容1. 预习步骤(1)导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情绪。
教师可以提问如下问题: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吗?你们对上节课讨论的什么问题有疑惑和思考?(2)预习过程教师通过课前的预习,激发学生的前瞻思维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阅读,让学生对课文了解更深入;通过提供阅读导图,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思维框架;通过提供问题导引,让学生形成预习策略和思考模式。
2. 正式教学(1)读课文教师通过逐段阅读,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课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词语、句子的理解及语境的分析。
(2)学习重点难点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和解释。
教师可以采用板书和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课堂讨论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人物性格、人生经历、道德观念等方面展开讨论。
《雨说》优秀教案优秀
《雨说》优秀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雨说》,主要围绕教材第二十二课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诗歌主题思想的把握,诗歌语言、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2. 掌握课文中生字、生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和创作诗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雨的图片,让学生分享关于雨的美好回忆,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课文阅读(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4.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一首类似的诗歌,让学生了解如何欣赏和创作诗歌。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模仿例题,尝试创作一首关于雨的诗歌。
6. 交流分享(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欣赏、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课文《雨说》2. 生字、生词3. 诗歌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4. 学生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雨”为题,创作一首诗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雨的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诗歌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表现手法。
2. 教学过程: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交流分享。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的难度和答案的指导性。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如何有效反思教学过程,以及如何进行拓展延伸。
《雨说》优秀教案(优秀6篇)
《雨说》优秀教案(优秀6篇)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人教版篇一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人教版教学案例简称教案,是教师在教学之后再回过头来对当时的教学情境回顾、反思而写成的文字。
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提供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人教版,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包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
联想想象法。
评析欣赏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雨说》教案设计一、导语同学们还记得“渭城朝雨悒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诗可以娱目、娱耳、娱心。
其实,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
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解题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15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浪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雨说》(精选12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雨说》(精选12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雨说》(精选12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雨说》篇1一、通读全诗,借助注释和字典,读准每一个字音1、读准字音。
2、重点词语的解释。
3、熟悉诗的内容:借助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的倾诉,是诗人心灵唱出的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
二、反复朗读,对诗歌进行深入的理解1、借助注释和字典,逐句理解,概括每一节的内容:第一节,雨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第二节,雨轻轻地来了,满怀着爱心。
第三节,雨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它的到来。
第四节,雨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
第五节,雨请孩子们跟着它去迎接春天。
第六节,雨告诉孩子们它是笑着长大的。
第七、八节,雨教孩子们勇敢地笑。
第九节,雨交代它最终的归宿。
2、教师解决疑难问题:这首诗采用的拟人手法,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而不是一种修辞手法。
区别:前者用于整体艺术形象的塑造,后者仅仅用于语句的修饰。
三、仔细品读,熟读成诵这首诗清新明朗,节奏欢快,融典雅的词句与活泼的口语于一体,特别适合于朗诵。
诗人海子说过:诗是抒情,抒情是血。
朗诵能让学生读出诗歌抑扬顿挫的节奏,从而体会平面文字转化成立体声音的音韵美、意象美、语言美。
1、品析语言,感受艺术美:从分析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抒情性入手,体悟意象的象征意义。
这首诗的语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
如:蓑衣、斗笠、小燕子见我笑斜了翅膀……令人不由得想起杜甫的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诗人还善于针对诗人的接受对象,运用一些特别适合少年儿童读者的口语,例如“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等,将无形的爱,形象化,有一种动人的,令人感到无比亲切的美。
2、揣摩,体味意境美: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每首诗词的意境有‘情趣’和‘意象’两个要素。
”意象包括“薏”和“境”两个方面,相辅相成,虚实相生。
它既包含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包括了形象中蕴涵的发人深思的思想和令人激动的感情。
人教版九年级上《雨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雨说?教学设计【导学提纲】1、阅读本诗,找出诗中的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结合手边的资料查找并了解有关郑愁予的文学常识。
3、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发挥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目的】1、结合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在理解诗歌的主题的根底上,体会作所抒发的思想和感情。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领悟诗歌的意境。
4、引导学生进行诗歌诵读比赛,进一步领会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并捕捉自己生活中的感悟学写新诗。
【教学重点】目标1、2o【教学难点】目标3、4o【教学设想】1>教法:引导学生自查手边的资料,了解有关作者及本诗的背景。
然后由教师示范朗读本诗,学生初步感受诗歌意境。
再找学生以雨的身份进行复述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思考课后题1,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再结合课后题2,让学生讨论并发表看法。
最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并要求学生用新诗的形式写下来。
2、学法:朗读体会,记忆背诵,模仿写作。
3、课时设计: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大自然的花开花谢,星沉日落,雨雪风霜,常常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遐想和无限的感慨。
特别是一些难忘的时刻和事件,总是和它们联系在一起,为我们的回忆增添了无限的浪漫。
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歌?雨说?中,与诗人一起去聆听那跳动的雨珠告诉给我们的话语。
二、介绍作者情况及写作背景,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初步领会诗歌优美的意境郑愁予,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亲辗转大江南北。
抗战胜利后到北京上学,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3年大学毕业,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学习,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15岁发表处女作?矿工?195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梦土上?有?衣钵?、?窗外的女x?、?燕人行?、?雪的可能?等诗集。
他的较有名的诗作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因此,他被称为“浪子诗人〃。
《雨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雨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雨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雨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导言《雨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诗歌,通过雨水,表达出人生的沉浮、喜悦、追求和矛盾。
本篇文章将介绍针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雨说》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堂练习及评价方式。
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形式及特点;2.理解并感悟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意义;3.掌握诗歌的意境和意象;4.能够理解并运用修辞手法;5.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2.掌握细致入微的诗歌分析方法;3.能够独立思考并感悟诗歌内涵。
三、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引导学生对雨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探究雨与人生的关系的兴趣。
2.呈现:投影或手写诗歌,并解释诗歌的含义和背景。
3.分析:引导学生逐字解析诗歌,并针对诗歌中的隐喻、比喻、抒情手法等进行分析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义和修辞手法。
4.感悟:鼓励学生发表对诗歌的感悟、体会和理解,让学生理性思考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5.运用:组织学生模仿创作、朗读、写作等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课堂练习1.诗歌分析:给学生分发《雨说》的分析题目,让学生逐步分析诗歌,从形式到内容,逐步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
2.诗歌创作: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主题,让学生自由创作与《雨说》相关的诗歌,从而发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想象力。
3.口头表达: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诗歌的朗诵、解读和感悟,提高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
五、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思考、参与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内容丰富、思路清晰、语言表达等方面。
2.诗歌写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创作质量及表达能力进行打分,主要包括文学素养、创新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
3.阶段性测试:将该诗歌作为阶段性测试内容,考察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总结通过本篇文章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雨说》教学涉及诗歌形式与特点、内涵分析、修辞手法运用、创作和表达等多个方面。
《雨说》优秀教案
《雨说》优秀教案雨说教学设计篇一一、把握教材:九年级语文人教版实验教材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雨说》是诗人郑愁予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温情的倾诉,是诗人用拳拳之心为我们谱出的一曲爱之歌。
这首诗清新明丽,节奏欢快,充满情趣,特别适合朗诵。
教学时可淡化其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加强诵读,感知“雨”的形象,品味诗的语言,体验诗的魅力,让学生真正走进诗的世界,与诗同歌,与诗共舞。
二、教学要求:1、反复诵读,感知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感受雨的形象。
3、鼓励学生尝试写作。
三、教学方法:1、文献法。
课前收集有关雨的诗词,上课初始全班交流。
2、诵读法。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诗歌语言的意蕴和情味。
3、合作探究法。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体验法。
“雨教我们勇敢乐观的生活,她为我们奉献了一切。
作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少年中的一员,你想对雨说点什么?”要求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自由续写。
四、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
2、学生上网收集有关“雨”的诗词,并积累3至4句。
3、教师制作多媒体Flash和CAI课件。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感受雨的诗趣。
1、“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是谁呢?同学齐答。
2、屏幕出示课题,并播放Flash课件(观田田的荷叶,赏潇潇的细雨,听雨打荷叶声)。
(二)交流,感受雨的诗味。
1、雨,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
请同学们将自己积累的有关雨的诗词相互交流一下,哪一位同学先来?同学自由站起来发言。
2、展示一组视频(梧桐雨→暴雨→清明雨→霏霏淫雨)3、老师小结:我们今天要感受的雨,既没有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的愁怨,也没有杜甫“雨脚如麻未断绝”的悲叹;既不是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凄清冷雨,也不是范仲淹“连月不开,阴风怒号”的霏霏淫雨,而是一场温柔的喜悦的春之雨,是一首甜蜜的奉献的爱之歌。
《雨说》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
《雨说》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雨说》。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主要通过诗人对雨的赞美,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与神秘。
详细内容包括: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理解并体会诗人情感;掌握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
2. 通过对诗歌内容的分析,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3. 掌握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感受诗歌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雨声录音,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感受雨的韵律美。
随后提问:“你们喜欢雨吗?为什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雨说》。
2. 朗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
教师适时指导,强调朗读技巧。
3. 分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逐句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 例题讲解:以诗歌中的一句为例,分析其意象、情感,示范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歌中的一句,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分享自己的见解。
7. 作业布置:课后完成一篇关于《雨说》的诗歌鉴赏短文。
六、板书设计1. 《雨说》2. 诗歌韵律、节奏、意象分析3. 诗人情感:赞美大自然、抒发对生活的热爱4.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雨说》的诗歌鉴赏短文。
答案要求:正确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解读。
2. 课后拓展:搜集其他现代诗歌,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雨声导入,激发学生对雨的兴趣,进而引导他们感受诗歌中的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分析,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课后反思:是否可以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学会用心感受、用诗歌表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雨说》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阅读课文《雨说》,分析课文内容,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感悟作者情感,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2. 学习并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感悟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表现手法的运用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诗歌主题,学习诗歌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雨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雨的感受,引出本课课题《雨说》。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讲解课文: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诗句,分析其表现手法及作用。
5. 随堂练习:学生尝试分析其他诗句的表现手法,教师给予指导。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作者的情感表达,分享感受。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雨说》2. 诗歌主题:雨的赞美,自然的关爱3. 表现手法:拟人、比喻、排比等4. 作者情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课文中的表现手法,并举例说明。
答案:学生需自行分析,教师批改后给予反馈。
2. 拓展练习:尝试写一首以雨为主题的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和作者情感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的“诗歌表现手法的运用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3. 教学过程中的“讲解课文”、“例题讲解”和“小组讨论”环节。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雨说》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雨说》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并感悟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诗歌背景介绍:了解诗人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诗歌内容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和情感。
诗歌表达技巧:探讨诗人运用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的方式。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导入:通过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朗读: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语言的韵律和情感。
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
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思考。
情感教育:通过诗歌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教材:《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参考书目:相关诗歌解析和评论书籍。
网络资源:郑愁予的诗歌作品和相关访谈。
3.2 教学材料诗歌文本:《雨说》的打印稿或电子稿。
图片或音乐: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图片或音乐素材。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表达中的参与程度。
理解与感悟:通过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判断其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朗读与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朗读和表达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自我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和调整。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教学拓展比较学习:引导学生比较郑愁予的其他诗歌作品,探讨其创作特点。
创意写作:邀请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分享并进行互评。
5.2 教学延伸文化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诗人。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诗歌创作活动,提高其文学素养。
第六章:教学设计详解6.1 诗歌背景深入教师详细介绍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特别是《雨说》的创作背景。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对诗人的经历和创作意图有更深入的了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 雨说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雨说一. 教材分析《雨说》是郑愁予的一首现代诗,选入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诗歌以拟人化的雨的视角,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关爱,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充满信心。
诗歌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充满想象力和童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但这首诗的形式和语言特点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欣赏。
同时,学生对于诗歌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学会欣赏诗歌的语言和形式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生活和未来的热爱和信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诗歌的形式和语言特点。
2.诗歌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情感。
2.讨论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诗歌。
3.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解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参考资料:关于郑愁予和《雨说》的相关资料。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雨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雨的意义和形象,进而引入诗歌《雨说》。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情感。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形式和语言特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生活和未来的看法。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和情感体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雨说》单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雨说》这首诗的详细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诗歌的韵律、意境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欣赏《雨说》,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韵律、意境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教学重点:诗歌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雨说》诗歌朗读录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雨说》诗歌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雨说》,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3.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诗歌的韵律、意境和作者情感,分析诗歌的表达手法。
a. 第一段:描绘雨的来临,分析韵律特点。
b. 第二段:描绘雨中的景象,分析意境。
c. 第三段:表达作者对雨的喜爱和期待,分析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雨说》的阅读理解题目,指导学生如何从诗歌内容、意境和情感等方面进行解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道关于《雨说》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雨说》2. 诗歌韵律特点:押韵、对仗3. 诗歌意境:雨的来临、雨中的景象、作者情感4. 作者情感:喜爱、期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雨说》的意境和作者情感,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
2. 答案示例:通过对《雨说》的学习,我感受到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和期待。
诗歌描绘了雨的来临、雨中的景象,以及作者在雨中的愉悦心情。
这首诗让我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也激发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诗歌《雨说》的学习,学生对诗歌的韵律、意境和作者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雨说》一课。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课文主题、情感及修辞手法,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体会作者对雨的赞美之情。
2. 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体会作者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学习笔记、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雨的韵律,引入本课学习。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思考课文主题。
3. 课堂讲解:分析课文主题、情感及修辞手法,讲解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雨说》2. 主题:雨的赞美3. 重点:修辞手法、语言表达4. 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雨”为题,写一篇赞美雨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雨的内涵,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体会作者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教学过程: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小组讨论。
4. 作业设计:以“雨”为题,写一篇赞美雨的作文。
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雨说》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这些修辞手法对于表达作者情感、塑造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1. 比喻:通过将雨与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相比喻,突显了雨的美丽与韵味。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教学设计
3.请同学们课后复习课文《雨说》,掌握生字、词语和成语,为下次课堂默写做好准备。
4.结合课文学习,观察生活中的雨,用画笔或文字记录下雨中的美好瞬间,培养同学们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5.分组进行课后讨论,每组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分析其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并在下次课堂上进行展示。
7.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8.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与雨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雨,激发他们对雨的兴趣。
3.逐句解析课文,讲解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及其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雨说》中的雨具有哪些特点?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读。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探讨作者如何通过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4.九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他们的情感波动较大,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待加强。教师应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雨说》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2.学习如何通过写作方式表达感情和思想;3.学习一些较难的生词和常用词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分组朗读和讨论课文,深度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通过讨论和写小组报告的方式与他人合作;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并感受课文中的主题思想;2.学生能够欣赏和感受非常规写作的美。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洒脱的书写风格;2.能够结合课文思想,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对雨的感受;3.意识到通过写作方式可以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难点1.理解《雨说》的深层含义与主题思想;2.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雨的感受,避免陷入语言泛滥或成为模板化的描述;3.通过写作练习逐渐提高写作能力,创作出优秀的文章。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10分钟)1.老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概括雨说的主要内容,并询问一些有关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请学生回忆自己对雨的感觉和印象,并简单描述,为下一步课堂讨论做准备。
2. 理解课文(30分钟)1.学生分组上台朗读和讨论《雨说》的基本情节,回答一些老师提供的问题,并试图发掘出其中的深层含义;2.锻炼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老师可以在讨论的同时注重指导学生如何遣词造句。
3. 写作练习(40分钟)1.打乱原先的小组并,重新组成小组,依照先前讨论的深层含义,采用一种自由的发散式思考模式,在10分钟内展开头脑风暴,以尽量多的方式描述自己对雨的感觉和想象;2.在接下来的30分钟内,每位学生都应该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写作,每个人至少应该写出1000字;3.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针对每个同学的写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帮助每个同学完善自己的文章。
4. 反馈(10分钟)1.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写作,提出看法和建议,检查互相的文章;2.对于每一个小组,老师还可以采取合理的方式,将最好的文章集中展览、分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
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和感情。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自主阅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进一步领会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学做具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人。
[教学重点]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诵读、联想、赏析、探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雨丝风片是春天最多彩的笔墨,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用笔赞美它:好雨知时节--------渭城朝雨-------沾衣欲湿----------天街小雨-------春潮带雨----------黄梅时节------------(学生背诵补充)这些咏雨的名篇已经融入大家的情感世界,今天我们再来欣赏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作名篇《雨说》,看看他又赋予了雨什么样的情致。
二、学习目标1.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事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2.学习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3.学习作者塑造博大、宽广的胸怀,以造福于人为自己的幸福的精神。
三、作者及写作背景1、郑愁予,原名郑文韬,_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_49年随家人去台湾,_51年开始发表作品,_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说》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教学目标
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
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
教学重•难点
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方式:诵读启发式教学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而诗人郑愁予的心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
田野的微笑。
”我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
请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雨。
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阅读郑愁予的诗《雨说》,看看这位天空的泪水是如何给田野带来微笑的?
1作家简介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tao),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
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
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
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 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 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 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 雨的祝福
4.提问: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5.提问: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合作讨论,找出第一节到第五节出现的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
6.说明诗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
在教师的讲解中,想象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带来的生命气息。
7.概括出诗中雨到来之后大地的景象。
合作讨论,概括雨来临后大地复苏的景象:田圃泥土润如油膏,牧场新苗添绿,池塘鱼儿欢腾,溪水叮咚流淌。
8、齐读第1-5节提问:雨让大地生气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来描述。
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
回答提问: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现雨的细密;听觉上,“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的”,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可选择集体、个别、自由朗读的方式。
要求: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
【王赛君杜梦柯】
2.在大地的期待中,雨悄然来到,为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
提问: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 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认真听教师的讲解,领会“白云”和“笑着”的深刻含义。
(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福地成长。
)
3.提问: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 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
引导并点明寓意: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4.讲解并提问: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
5.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用笑声表达出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6.提问: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
“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运。
7.提问: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雨为什么说“来了就不再回去”?“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句中的“苹果”的含义是什么?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注:A、见书中句子;B、引导学生体验吃苹果时的感受以及“擦着嘴”的神态后。
点明:“苹果”的深刻含义具有双关语意:一是指真正的苹果;一是指作者带给少年儿童的自由、快乐、幸福就像甜美的“苹果”一样。
C、表明了“雨”的真正来意。
<点明中心,照应标题。
>
8.讲解诗歌的寓意:诗人借雨融入大地的现实,赋予雨以象征意义——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孩子们带来追求自由、幸福的信念和理想。
总结
本诗于1979年创作的自由体新诗。
全诗共九节,以题目“雨说”开篇,并通过“雨说”的反复,贯穿诗篇,形成前后呼应的结构。
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说话能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
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
通过这首诗作的学习,大家应该初步了解自由体新诗的特点,感受到诗人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对现代性创作技巧的把握。
作业:
1、说出描写春雨的诗句。
(至少两句)《初春小雨》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五。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春眠》孟浩然:“春…
处处…夜…花…”
2、以“雨的自述”为题,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
提示:“我是……”
板书设计:
【雨说】
田圃牧场
在期盼中来临
鱼塘小溪
带着爱心请孩子们跟它去迎接春天
对孩子的絮语
鼓励孩子们笑对生活
雨的归宿:——我来了就不再回去了,我就快乐的安息。
孙继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