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图形的旋转(2)教学案

合集下载

23.1 图形的旋转(第2课时)-公开课-优质课(人教版教学设计精品)

23.1 图形的旋转(第2课时)-公开课-优质课(人教版教学设计精品)

23.1图形的旋转(第2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或不同的旋转角,设计出美丽的图案.2.内容解析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旋转的概念以及旋转的性质,这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基础.这节课要应用旋转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或者选择不同的旋转角旋转一个图形,探索所出现的不同效果.对于一个图形,会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或不同的旋转角,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旋转的有关知识画图.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理解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度对某一图案作旋转,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掌握根据需要用旋转的知识设计出美丽的图案.(2)复习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着重强调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然后应用已学的知识作图,设计出美丽的图案.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把一个图形旋转,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或不同的旋转角,会画出旋转后的图形.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内容所提升的能力”,经过旋转提升设计美丽的图案的能力.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图形在旋转时需要遵循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把一个图形作旋转,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根据需要设计出美丽图案.四、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引入问题1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图案,探索旋转的奥秘.请思考一下,旋转到底和什么有关?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回答: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设计意图:在欣赏美丽的图形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感受旋转的奥秘,也可以让学生们思考旋转的三个要素,激发学生对用旋转设计图形的热情.问题2如图,△AOB绕点O旋转后,点G是点B的对应点,作出△AOB旋转后的三角形.师生活动:同学独立完成作图题.老师点评要作出△AOB旋转后的三角形,应找出三方面:第一,旋转中心:点O;第二,旋转角:∠BOG;第三,点A旋转后的对应点A′.设计意图:复习旋转三要素,为用旋转设计图形做好知识上的准备.2.探索新知从上面的作图题中,我们知道,作图应确定三方面: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而旋转中心、旋转角固定下来,对应点就自然而然地固定下来.因此,下面就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来进行研究.问题3画出下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以点O为中心,旋转角分别为30°、60°的旋转图形.(a) (b)师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老师巡视,点评.设计意图:学生体会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就可得到不同的图形.问题4画出下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分别以O1、O2为中心,旋转角为30°的旋转图形.(a) (b)师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老师巡视,点评.设计意图:学生体会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也可得到不同的图形.从以上的画图中,我们可以得到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或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经过旋转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例1如图是某一种花的花瓣和中心,现以点O•为旋转中心画出分别旋转45°、90°、135°、180°、225°、270°、315°的这种花的图案.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共同分析:只要以点O为旋转中心、旋转角以上面角度为变化,•旋转长度为这种花瓣上的距离最远的两点之间距离OA,按花瓣形状画出即可.设计意图:体会图形的旋转实质是线段的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固定下来,对应点就自然而然地固定下来了.例2如图,如果某一种花的一片花瓣,绕下面的点O′为旋转中心,请同学画出图案.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画出图案.设计意图:体会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会出现不同的效果.3.巩固练习把一个三角形进行旋转:(1)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旋转角,看看旋转的效果;(2)改变三角形的形状,看看旋转的效果.师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点评.设计意图:巩固旋转画图的方法,根据需要设计美丽图案.4.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本节课学了哪些主要内容?(2)怎样画一个图形关于一个点的旋转图形?师生活动:学生归纳,老师点评.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让学生及时总结这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通过反思,提练学习的收获,并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的情况,教师及时调整.5.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23.1第1,4,5题.五、目标检测设计1.下面的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120°后,能和原来的位置重合的是( ).(1) (2) (3) (4)A.(1),(4)B.(1),(3)C.(1),(2) D.(3),(4)设计意图:对旋转性质的直接考查.2.如图,五角星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三角形绕中心点旋转_______次得到的,每次旋转的角度是________.设计意图:对旋转中心,旋转角的考查. (第2题) 3.请你利用线段、三角形作为“基本图案”绘制一幅徽标.设计意图:对旋转性质的考查,培养学生动手画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九年级数学上册 23.1 图形的旋转(2)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20九年级数学上册 23.1 图形的旋转(2)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图形的旋转
本章学习第三种图形变换——旋转
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解(证)有关等
学习,学生希望知道轴对称的性质,并利用性质解决问题,.掌握根据需要用旋转的知识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应用已学的知识作图,设计出美
题或完成的任务
分析:要作出△AOB旋转后的三角形,应找出三方面:第一,旋转中心:O;第二,旋转角:∠
点旋转后的对应点:A′.
上图的两个旋转中,旋转中心不变.旋转角改变
中心,会出现不同
45°,得
90°、135°、

那么所画的图案就是绕
)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看
三:旋转的性质:。

九年级数学上册《23.1 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23.1 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互动、合作交流以及动手操作过程,发现旋转变换所蕴含的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运用操作实验几何得出图形的旋转的三条基本性质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
1.什么叫旋转?什么叫旋转中心?什么叫旋转角?
《23.1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
课题:
学科:数学
课时-第二课时
总课时数:3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理解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理解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掌握以上三个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理解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理解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DE=,△ABF是△ADE的旋转图形.
(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
(2)旋转了多少度?
(3)AF的长度是多少?
师生小结:(1)旋转性质
(2)旋转作图
练习60页5、6、7
作业60—8、9
老师点评:(1)距离相等,(2)夹角相等,(3)前后图形全等,那么这个是否有一般性?下面请看这个实验.
上面的解题过程中,能否得出什么结论,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A、B、C、D、E、F到O点的距离是否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BOC、∠COD、∠DOE、∠EOF、∠FOA是否相等?
3.旋转前、后的图形这里指三角形△OAB、△OBC、△OCD、△ODE、△OEF、△OFA全等吗?
请看我手里拿着的硬纸板,我在硬纸板上挖下一个三角形的洞, 再挖一个点O作为旋转中心,把挖好的硬纸板放在黑板上,先在黑板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然后围绕旋转中心O转动硬纸板, 在黑板上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B′C′),移去硬纸板.

《图形的旋转(二)》教案

《图形的旋转(二)》教案
-在计算旋转体的体积时,引导学生理解旋转体的生成过程,如何将旋转体分解为基本几何体,并应用相应的体积公式进行计算。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图形的旋转(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体旋转的情况?”比如,风扇的旋转、车轮的转动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图形旋转的奥秘。
-在探讨旋转对称图形时,详细讲解旋转对称轴的定义,通过具体图形让学生找出旋转对称轴,并分析旋转对称角度的特点。
-在应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如设计旋转图案,引导学生运用旋转性质,创造出具有美感的图案。
2.教学难点
-难点在于理解旋转过程中图形上对应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和距离关系保持不变。
-确定旋转对称图形的旋转对称轴和旋转对称角度,特别是对于非标准的旋转对称图形。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旋转运动与几何计算相结合,如计算旋转体的体积。
举例解释:
-在解释旋转过程中点与点的关系时,利用模型或动态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旋转前后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和位置保持不变。
-对于旋转对称轴和角度的判定,提供多种类型的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总结出判定方法,特别是对于复杂的图形,如何找到隐藏的对称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图形旋转是指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进行旋转,这个点称为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和方向决定了旋转后的图形位置。它是几何变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空间关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一个旋转对称图形的旋转过程,了解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学案例:23.1图形的旋转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学案例:23.1图形的旋转
2.练习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巩固学生对旋转性质的掌握;
3.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旋转的定义及性质,掌握旋转变换的方法。
2.能够运用旋转变换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2.讨论问题: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旋转变换解决,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3.讨论成果分享: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讨论成果,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教师对旋转变换的性质及应用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2.学生归纳: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旋转变换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Βιβλιοθήκη 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以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为例,如旋转门、风车等,引导学生思考旋转的定义及性质;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23.1图形的旋转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23.1图形的旋转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情 感

态 度
经历对生活中旋转图形的观察、讨论、实践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重 点
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旋转的基本性质
难 点
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AD
E
BC
学生动手练习,教师及时展示学生练习结果,并及时给予点评.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2、分析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图中的图形的旋转现象.
学生思考后,展示结果.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画出图形后,能否准确地运用旋转的基本性质表达出作图的理论依据.
(2)学生中作图的不同方法.
通过图形欣赏让学生感受数学图形的魅力,激发学生兴趣.
活动四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1、P64页练习
2、图形:线段、角、圆、梯形、正方形、菱形中绕一定点转动一定角度(小于360°)能与原图形重合的图形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学生单独完成后及时反馈,教师及时点评.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2、动手做一做:
在一张半透明的薄纸与另一张纸片之间垫上一张复写纸,在薄纸上画ΔABC,并在ΔABC外面找一点0,再用一枚图钉在0处穿过.将薄纸绕点0旋转一个角度,再次把ΔABC复印在纸片上,并记成ΔA´B´C´.在纸片上分别连接0A、0B、0C、0A´、0B´、0C´.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第2课时)教案.1图形的旋转(第2课时)教案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第2课时)教案.1图形的旋转(第2课时)教案

23.1 图形的旋转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及其它们的运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及运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形旋转实验探究,归纳出“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等重要性质,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了解图形旋转的概念,从事图形旋转基本性质的探索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培养运动几何的观点,增强审美意识.重难点1.重点: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2.难点:运用操作实验几何得出图形的旋转的三条基本性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老师口问,学生口答.1.什么叫旋转?什么叫旋转中心?什么叫旋转角?2.什么叫旋转的对应点?3.下列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有( )个①地下水位逐年下降;②滑雪运动员在雪地上滑行;③方向盘的转动;④水龙头开关的转动;⑤钟摆的运动;⑥荡秋千运动.A.2B.3C.4D.5二、探索新知下面请看这个实验.(教材P60)实验说明:在硬纸板上挖下一个三角形的洞,•再挖一个点O作为旋转中心,把挖好的硬纸板放在黑板上,先在黑板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然后围绕旋转中心O转动硬纸板,•在黑板上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B′C′),移去硬纸板.实验视频:播放《旋转性质的探究.swf》(分组讨论)根据图回答下面问题(一组推荐一人上台说明)1.线段OA与OA′,OB与OB′,OC与OC′有什么关系?2.∠AOA′,∠BOB′,∠COC′有什么关系?3.△ABC与△A′B′C′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老师点评:1.OA=OA′,OB=OB′,OC=OC′,也就是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相等.2.∠AOA′=∠BOB′=∠COC′,我们把这三个相等的角,即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称为旋转角.3.△ABC和△A′B′C′形状相同和大小相等,即△ABC≌△A′B′C′.综合以上的实验操作,归纳:(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例1.如图,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上任意一点,以点A为中心,把△ADE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2)》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2)》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2)》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章的一部分,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图形旋转的性质,并能运用旋转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图形旋转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旋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旋转的性质和应用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旋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旋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图形旋转的性质,掌握旋转的度数、方向和距离等基本概念。

2.能够运用旋转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旋转的度数、方向和距离的确定。

2.运用旋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探索图形旋转的性质。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图形的旋转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旋转的性质。

3.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会旋转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课件。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例子,如钟表、风扇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是如何运动的,引出图形的旋转。

然后提出问题:“图形的旋转有哪些性质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几个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a.图形旋转了多少度?b.旋转的方向是什么?c.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之间的距离是多少?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图形进行旋转,并观察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23.1图形的旋转》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23.1图形的旋转》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23.1图形的旋转》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旋转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图形的旋转,使学生理解旋转的性质,学会如何对图形进行旋转,并能够运用旋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旋转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图形的旋转,可能还停留在直观的认识上,缺乏对旋转性质的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旋转的魅力,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旋转的性质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旋转的定义,掌握旋转的性质。

2.学会对图形进行旋转,并能运用旋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旋转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对图形进行旋转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旋转的性质。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图形的旋转过程。

3.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旋转的方法。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旋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旋转的相关教具和模型。

3.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旋转门、旋转木马等,引导学生对旋转现象产生兴趣,进而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图形的旋转。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图形的旋转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旋转的魅力。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初步感知旋转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图形,进行旋转操作,并观察旋转前后的变化。

然后,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共同总结旋转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旋转的性质进行解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3.1 图形的旋转(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3.1  图形的旋转(2)

23.1 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图形的旋转及性质教学内容1.什么叫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2.什么叫旋转的对应点?教学目标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了解旋转对应点的概念及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复习平移、轴对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从生活中的数学开始,经历观察,产生概念,应用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难点、关键1.重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2.难点与关键:从活生生的数学中抽出概念.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三角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面各题.1.将如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平移,使点B的对应点为点D,作出平移后的图形.2.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请你画出△ABC关于L的对称图形△A′B′C′.3.圆是轴对称图形吗?等腰三角形呢?你还能指出其它的吗?(口述)老师点评并总结:(1)平移的有关概念及性质.(2)如何画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并口述它既有的一些性质.(3)什么叫轴对称图形?二、探索新知我们前面已经复习平移等有关内容,生活中是否还有其它运动变化呢?回答是肯定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1.请同学们看讲台上的大时钟,有什么在不停地转动?旋绕什么点呢?•从现在到下课时钟转了多少度?分针转了多少度?秒针转了多少度?(口答)老师点评:时针、分针、秒针在不停地转动,它们都绕时针的中心.•如果从现在到下课时针转了_______度,分针转了_______度,秒针转了______度.2.再看我自制的好像风车风轮的玩具,它可以不停地转动.如何转到新的位置?(老师点评略)3.第1、2两题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共同特点是如果我们把时针、风车风轮当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些图形都可以绕着某一固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下面我们来运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例1.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三角形OAB,它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EF,在这个旋转过程中:(1)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角是什么?(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解:(1)旋转中心是O,∠AOE、∠BOF等都是旋转角.(2)经过旋转,点A和点B分别移动到点E和点F的位置.例2.(学生活动)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形EFGH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1)这个图案可以看做是哪个“基本图案”通过旋转得到的?(2)请画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3)指出,经过旋转,点A、B、C、D分别移到什么位置?(老师点评)(1)可以看做是由正方形ABCD的基本图案通过旋转而得到的.(2)•画图略.(3)点A、点B、点C、点D移到的位置是点E、点F、点G、点H.最后强调,这个旋转中心是固定的,即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但旋转角和对应点都是不唯一的.三、巩固练习教材P65 练习1、2、3.。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3.1图形的旋转(2)-1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3.1图形的旋转(2)-1教学设计

比较三种图形变换
通过对比平移、轴对称、旋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图形变换的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通过多次轴对称变换,实现图形的平移和图形的旋转的方法。

画旋转后图形
例:如图,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上一点,以点A为中心,把△ADE顺时针旋转90°.
(1)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2)若AD = 4,DE = 3,点E旋转后的对应点
为E’,求EE’的长.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展示学生的多种解法,并提示学生思考每种解法的依据,最终引导学生认识到画旋转后图形的本质:画出旋转前各顶点的对应点,确定对应点的依据就是旋转的性质.
旋转设计图案
教师展示图片,学生观察图片,体会把一个图案进行旋转,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点的旋转角,出现不同的效果.
教师给出旋转对称的定义,并介绍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23.1 第2课时 旋转作图(说课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初三数学同步备课(人教版)

23.1 第2课时 旋转作图(说课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初三数学同步备课(人教版)

23.1 第2课时旋转作图(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上册初三数学课程中的第2课时,属于几何部分的旋转作图内容。

本课程主要针对学生通过旋转作图来观察和研究图形的特性和变化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旋转作图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能力目标:能够使用规定的旋转作图方法绘制给定图形;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展示两个图形,引发学生对旋转作图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在旋转过程中,图形有哪些特点和变化规律。

2. 概念讲解(10分钟)讲解旋转作图的基本概念,包括旋转中心、旋转角度、旋转方向等概念的解释和界定,并通过示意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3. 旋转作图方法探究(3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根据教师的引导,通过旋转已知图形绘制出新的图形。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辅助的工具和提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旋转作图的方法。

4. 练习与巩固(20分钟)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根据给定的图形和条件,使用旋转作图方法完成图形的绘制。

教师在练习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consolida 学习成果。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感悟。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并提供一些拓展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旋转作图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在旋转作图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他们经过探究和练习,掌握了旋转作图的基本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旋转作图的任务。

同时,我也发现有部分学生对于旋转作图的概念和方法理解还不够深入,容易出现一些错误。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注重概念讲解和方法解析,通过更多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较好的,学生在思维上有了较大的拓展和提升,并且在实践操作中获得了一定的技能锻炼。

九年级数学: 23.1图形的旋转第二课时教案

九年级数学: 23.1图形的旋转第二课时教案

23.1 图形的旋转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及其它们的运用.教学目标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理解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理解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掌握以上三个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的运用.先复习旋转及其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的对应点概念,接着用操作几何、实验探究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重难点、关键1.重点: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2.难点与关键:运用操作实验几何得出图形的旋转的三条基本性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老师口问,学生口答.1.什么叫旋转?什么叫旋转中心?什么叫旋转角?2.什么叫旋转的对应点?3.请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如图,O是六个正三角形的公共顶点,正六边形ABCDEF能否看做是某条线段绕O点旋转若干次所形成的图形?(老师点评)分析:能.看做是一条边(如线段AB)绕O点,按照同一方法连续旋转60°、120°、180°、240°、300°形成的.二、探索新知上面的解题过程中,能否得出什么结论,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A、B、C、D、E、F到O点的距离是否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BOC、∠COD、∠DOE、∠EOF、∠FOA是否相等? 3.旋转前、后的图形这里指三角形△OAB、△OBC、△OCD、△ODE、△OEF、△OFA全等吗?老师点评:(1)距离相等,(2)夹角相等,(3)前后图形全等,那么这个是否有一般性?下面请看这个实验.请看我手里拿着的硬纸板,我在硬纸板上挖下一个三角形的洞,•再挖一个点O作为旋转中心,把挖好的硬纸板放在黑板上,先在黑板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然后围绕旋转中心O转动硬纸板,•在黑板上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B′C′),移去硬纸板.(分组讨论)根据图回答下面问题(一组推荐一人上台说明)1.线段OA与OA′,OB与OB′,OC与OC′有什么关系?2.∠AOA′,∠BOB′,∠COC′有什么关系?3.△ABC与△A′B′C′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老师点评:1.OA=OA′,OB=OB′,OC=OC′,也就是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相等.2.∠AOA ′=∠BOB ′=∠COC ′,我们把这三个相等的角,•即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称为旋转角.3.△ABC 和△A ′B ′C ′形状相同和大小相等,即全等.综合以上的实验操作和刚才作的(3),得出(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例1.如图,△ABC 绕C 点旋转后,顶点A 的对应点为点D ,试确定顶点B•对应点的位置,以及旋转后的三角形.分析:绕C 点旋转,A 点的对应点是D 点,那么旋转角就是∠ACD ,根据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即∠BCB ′=ACD ,•又由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即CB=CB ′,就可确定B ′的位置,如图所示.解:(1)连结CD(2)以CB 为一边作∠BCE ,使得∠BCE=∠ACD(3)在射线CE 上截取CB ′=CB则B ′即为所求的B 的对应点.(4)连结DB ′则△DB ′C 就是△ABC 绕C 点旋转后的图形.例2.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DE=,△ABF 是△ADE 的旋转图形.(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2)旋转了多少度?(3)AF 的长度是多少?(4)如果连结EF ,那么△AEF 是怎样的三角形?分析:由△ABF 是△ADE 的旋转图形,可直接得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要求AF•的长度,根据旋转前后的对应线段相等,只要求AE 的长度,由勾股定理很容易得到.•△ABF 与△ADE 是完全重合的,所以它是直角三角形.解:(1)旋转中心是A 点.(2)∵△ABF 是由△ADE 旋转而成的∴B 是D 的对应点∴∠DAB=90°就是旋转角(3)∵AD=1,DE= ∴AE==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且F 是E 的对应点∴AF= 14142211()4 1717(4)∵∠EAF=90°(与旋转角相等)且AF=AE∴△EA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三、巩固练习教材P64 练习1、2.四、应用拓展例3.如图,K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以AK为一边作正方形AKLM,使L、M•在AK的同旁,连接BK和DM,试用旋转的思想说明线段BK与DM的关系.分析:要用旋转的思想说明就是要用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的知识来说明.解:∵四边形ABCD、四边形AKLM是正方形∴AB=AD,AK=AM,且∠BAD=∠KAM为旋转角且为90°∴△ADM是以A为旋转中心,∠BAD为旋转角由△ABK旋转而成的∴BK=DM五、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节课应掌握: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及其它们的应用.六、布置作业1.教材P66 复习巩固4 综合运用5、6.2.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ABC绕着A点旋转后得到△AB′C′,若∠BAC′=130°,∠BAC=80°,•则旋转角等于()A.50° B.210° C.50°或210° D.130°2.在图形旋转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图形上的每一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B.图形上每一点移动的角度相同C.图形上可能存在不动的点D.图形上任意两点的连线与其对应两点的连线长度相等3.如图,下面的四个图案中,既包含图形的旋转,又包含图形的轴对称的是()二、填空题1.在作旋转图形中,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距离________.2.如图,△ABC和△ADE均是顶角为42°的等腰三角形,BC、DE分别是底边,图中的△ABD绕A旋转42°后得到的图形是________,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其中BD=_________.3.如图,自正方形ABCD的顶点A引两条射线分别交BC、CD于E、F,•∠EAF=45°,在保持∠EAF=45°的前提下,当点E、F分别在边BC、CD上移动时,BE+•DF•与EF的关系是________.三、综合提高题1.如图,正方形ABCD的中心为O,M为边上任意一点,过OM随意连一条曲线,•将所画的曲线绕O点按同一方向连续旋转3次,每次旋转角度都是90°,这四个部分之间有何关系?2.如图,以△ABC的三顶点为圆心,半径为1,作两两不相交的扇形,•则图中三个扇形面积之和是多少?3.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O点,若点E在AC的延长线上,•AG•⊥EB,交EB 的延长线于点G,AG的延长线交DB的延长线于点F,则△OAF与△OBE重合吗?如果重合给予证明,如果不重合请说明理由?。

九年级数学上册23.1图形的旋转(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23.1图形的旋转(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图形的旋转教学内容23.1 图形的旋转(2).教学目标1.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掌握以上三个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的运用.2.用操作几何、实验,探究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3.理解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度,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掌握根据需要用旋转的知识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应用已学的知识作图,设计出美丽的图案.教学重点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教学难点运用操作实验几何得出图形的旋转的三条基本性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活动:老师口问,学生口答.1.什么叫旋转?什么叫旋转中心?什么叫旋转角?2.什么叫旋转的对应点?3.如图,O是六个正三角形的公共顶点,正六边形ABCDEF能否看做是某条线段绕O点旋转若干次所形成的图形?分析:能.看做是一条边(如线段AB)绕O点,按照同一方法连续旋转60°、120°、180°、240°、300°形成的.二、新课教学1.上面的解题过程中,能否得出什么结论,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A、B、C、D、E、F到O点的距离是否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BOC、∠COD、∠DOE、∠EOF、∠FOA是否相等?(3)旋转前、后的图形这里指三角形△OAB、△OBC、△OCD、△ODE、△OEF、△OFA全等吗?点评:(1)距离相等,(2)夹角相等,(3)前后图形全等,那么这个是否有一般性?下面请看这个实验.2.探究:如图,在硬纸板上,挖一个三角形洞,再另挖一个小洞O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 ),然后围绕旋转中心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B′C′ )移开硬纸板.△A'B'C'是由△ABC绕点O旋转得到的.线段OA与OA′有什么关系?∠AOA′与∠BOB′有什么关系?△ABC与△A′B′C′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旋转的性质: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3.实例分析.例如右下图,△ABC绕C点旋转后,顶点A的对应点为点D,试确定顶点B对应点的位置,以及旋转后的三角形.分析:绕C点旋转,A点的对应点是D点,那么旋转角就是∠ACD,根据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即∠BCB′=ACD,又由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即CB =CB′,就可确定B′的位置,如图所示.解:(1)连结CD,(2)以CB为一边作∠BCE,使得∠BCE=∠ACD,(3)在射线CE上截取CB′=CB,则B′即为所求的B的对应点.(4)连结DB′.则△DB′C就是△ABC绕C点旋转后的图形.4.旋转图形.在作图时,旋转中心、旋转角固定下来,对应点就自然而然地固定下来.因此,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旋转同一个图案,会出现不同的效果.下面就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来进行研究.(1)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画出以下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以O点为中心,旋转角分别为30°、60°的旋转图形.(2)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画出以下图,四边形ABCD分别为O1、O2为中心,旋转角都为30°的旋转图形.因此,从以上的画图中,我们可以得到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与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经过旋转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61页练习1、2.2.教材第62页练习.四、归纳小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习题23.1 第5、6题.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23.1 图形的旋转(2)教案

23.1 图形的旋转(2)教案

23.1 图形的旋转(2)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会画绕某点旋转的图形 2、会在网格线中画旋转90°的图形3、找两旋转图形的旋转中心教学重点:画旋转图形,特别是网格线中90°的图形 教学难点:根据需要设计美丽图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 平移,轴对称的画法(关注图形的关键点,例如四边形的顶点进行平移或轴对称即可得到整个图形) 2、 平移和轴对称对坐标的影响 二、讲解新课1、将A 点绕O 点逆时针旋转90°2、将四边形ABCD 绕O 点顺时针旋转60°。

如上图提问:为什么第一步需要将A 、B 、C 、D 与旋转中心连接起来?答:类比平移和轴对称,将四边形每一个点都旋转是不现实的,故将四边形的四个顶点作为代表,将它们绕O 点旋转60°得到四个对应点,从而得到旋转图形。

旋转作图的步骤:(1)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2)找出表示图形的关键点;(3)将图形的关键点与旋转中心连接起来,然后按旋转方向分别将关键点旋转一个旋转角,就得到此关键点的对应点;(4)按原图的顺序连接这些对应点,所得的图形就是旋转后的图形.3、在网格线中,将格点四边形ABCD 绕O 点顺时针旋转90°注:格点四边形绕着格点旋转后的图形仍旧是格点四边形例如:如图,格点线段绕其端点旋转90°,可证其对应点仍落在格点上C4、找旋转中心例题:老师上课不小心将旋转中心擦掉,如何找到旋转中心?分析: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而对应点连线的中垂线满足到两对应点的距离相等。

注:此方法还可鉴别两图形是否为旋转图形5、从上面的作图题中,我们知道,作图应满足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而旋转中心、旋转角固定下来,对应点就自然而然地固定下来.因此,下面就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来进行研究. ①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画出以下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 以O 点为中心,旋转角分别为30°、60°的旋转图形.②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画出以下图,四边形ABCD 分别为O 、O 为中心,旋转角都为30•°的旋转图形.因此,从以上的画图中,我们可以得到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与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经过旋转设计出美丽的图案.B三、应用拓展:例题:边长为1的等边△ABC 沿射线AC 方向向右滚动,如图所示,①当三角形滚动3次后,求A 点运动的路程;②当三角形滚动2000次后,求A 点运动的路程。

《23.1 图形的旋转》(第2课时)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3.1 图形的旋转》(第2课时)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十三章旋转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探索旋转的性质.2.会画出旋转后的图形.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旋转的性质.难点:性质的探究过程.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量角器.四、相关资源动画,图片.五、教学过程【温故知新,提出问题】1.旋转的有关概念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叫做图形的旋转.这个点O叫做'P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2.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回忆已经学过的有关图形旋转的知识,深入理解旋转变换的本质特征,同时为以后进行图案设计活动作知识储备.【合作探究,形成知识】1.探究探究旋转的性质如图,在硬纸板上,挖一个三角形洞,再另挖一个小洞O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然后围绕旋转中心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B′C′),移开硬纸板.问题(1)线段OA与线段OA′间有什么关系?(2)∠AOA′与∠BOB′间有什么关系?(3)△ABC与△A′B′C′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利用度量等方法发现规律.教师提供给学生动态的旋转图形,进行指导并参与讨论交流,最后归纳出旋转的性质:1.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3.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及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同时以问题为导引,逐步对旋转的性质进行探究,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2.旋转的设计此图片是动画缩略图,本动画给出三角形的旋转,通过调节右侧A、B、C的按钮等加深对旋转的基本性质的理解,适用于图形旋转的教学.若需使用,请插入【数学探究】图形旋转.设计意图:通过动画可以发现,旋转中心不变,旋转角改变了,产生了不同的旋转效果;再次验证旋转的基本性质: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本图片是微课的首页截图,本微课资源讲解了图形的旋转的概念和性质,并通过讲解实例与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有利于启发教师教学或学生预习或复习使用.若需使用,请插入微课【知识点解析】图形的旋转.设计意图:通过微课的讲解,让同学们加深对图形旋转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更好的掌握本节知识.【巩固练习,综合应用】--典例精析例如图,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上任意一点,以点A为中心,把△ADE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答问题.此题难度不大,抽几个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也一起做.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①学生画出图形后,能否准确地运用旋转的性质表达出画图的理论依据;②学生画图的不同方法.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解决蕴含所学知识的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将新知识内化为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巩固练习,综合应用】--应用新知1.如图,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40°得到△A′B′C.若AC⊥A′B′,则∠BAC等于().A.50°B.60°C.70°D.80°2.如图,△ABC是直角三角形,BC是斜边,将△ABP绕点A逆时针旋转后,能与△ACP′重合.如果AP=3,求PP′的长.3.如图,在△ABC中,AC=BC,将△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α°(0°<α<90°)得到△A1B1C,连接BB1.设CB1交AB于点D,A1B1分别交AB,AC于点E,F.在图中不再添加其他线段的情况下,请你找出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并加以证明(△ABC与△A1B1C除外).4.把一个三角形进行旋转:(1)旋转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看看旋转的效果;(2)改变三角形的形状,看看旋转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23.1图形的旋转二课时课程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23.1图形的旋转二课时课程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 图形的旋转 23.1 图形的旋转二课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1.认识图形旋转的概念。

2.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

3.掌握图形旋转的方法和步骤。

4.能够利用图形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资源1.九年级数学教材。

2.课件。

3.绘图工具。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新知识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张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该正方形在平面内保持大小和形状不变,但顺时针旋转90度,我们应该怎么做?并请学生将这个过程图形化。

第二步:引入基本概念在经过上一步的引导过程后,引入图形旋转的概念。

如图,通过投影仪展示一个图形的旋转示意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下列基本概念:1.图形的旋转中心2.旋转方向3.旋转角度4.旋转后图形与原图形的位置关系第三步:旋转图形的方法和步骤1.先要确定旋转中心。

2.然后确定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

3.最后在坐标系中找出旋转后图形各点的坐标。

第四步:旋转图形的练习1.理解“旋转”的基本概念后,将学生分配到小组中,请各组按照一定的旋转角度,将指定的图形旋转。

2.让学生练习在坐标系中找出旋转后图形各点的坐标,并与原图形进行对比。

3.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有关旋转图形的重要性质。

四、拓展运用通过一个小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旋转对图形的影响,让学生根据角度和位置的变化找出图形变化的规律,并绘制不同旋转角度形的变化。

五、总结反思通过课堂讲解和小组练习,学生对图形的旋转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后期引导学生自学旋转图形相关领域的知识,从而巩固和提升学习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23.1图形的旋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23.1图形的旋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23.1图形的旋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图形的旋转概念和性质•能够正确进行图形的旋转操作•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图形的旋转概念和基本性质•熟悉坐标系和向量的相关概念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旋转变换对图形的影响•融合坐标系和向量的方法进行图形的旋转操作三、课前准备•准备好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23.1、23.1.2课件、课本•确保课堂设备可用正常•制定教学互动方案,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有关旋转和图形的话题,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今天的课程。

•那么,图形的旋转代表什么概念呢?•旋转与平移的区别有哪些?•在数学中,我们如何描述图形的旋转?2、知识讲解(25分钟)2.1 图形的基本概念•教师向学生讲解图形的基本类型和特征,比如线段、线、平行四边形等;•介绍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变换2.2 图形的旋转•讲解图形的旋转与旋转中心•探究旋转后图形的变化与性质•讲解向量表示法和矩阵表示法3、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30分钟)•举例介绍基本的旋转运算,如针对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旋转;•教师通过制定旋转操作的各种实践操作环节,鼓励学生根据需求操作实现旋转变换;•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依据教师指导助理检查。

4、个人思考环节(5分钟)•学生根据今天的收获和心得,写一篇感受和思考的小结,并在类别内分享。

5、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基本概念讲解和实践操作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但是掌控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情况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锻炼。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操作,并适当设置掌握度考评,确保学习效果。

九年级数学上册-23.1图形的旋转(第2课时)教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23.1图形的旋转(第2课时)教案

23.1 图形的旋转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知识
目标
进一步理解旋转的三要素,基本性质,掌握旋转的作图.能力
目标
经历具体图形的旋转作图的过程,感受研究问题时从特殊到一般的解决策略,经历合作交流改编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
情感
目标
学会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探究意识和研究兴趣;从
图形变化运动中体现数学之美.
教学
重点
掌握旋转的作图
教学
难点
会利用旋转设计图案,用旋转运动的观点再认识以往在全等三角形一章
经历过的基本图形.
二、【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师生活动二次备课




1.旋转概念及性质是什么?
2.如图,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上任
意一点,以点A为中心,把△ADE顺时
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分析:关键是确定△ADE
三个顶点的对应点,即它
们旋转后的位置.
【板书设计】
四、【教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图形的旋转(二)
自主学习案
●明确学习内容
教材第58至59页
●理清学习目标
1.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作图,能综合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设计图案.
2.能综合运用旋转性质解决有关代数,几何类问题.
●清晰重点难点
1. 用旋转的有关知识画图(重点).
2. 综合运用旋转性质解决有关代数,几何类问题(难点).
●自主预习练习
1.自学课本第58至59页.
2.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自主学习案”部分.
●激情导入十分
展示图片并提问:
1.
(1)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有何关系呢?
(2)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与旋转角有何关系?
(3)两个图形是旋转前后的图形,它们全等吗?
2.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的作图题.
如图,△AOB绕O点旋转后,G点是B点的对应点,作出△AOB旋转后的三角形.
学生思考回答:
归纳导入:从上面的作图题中,我们知道,作图应满足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而旋转中心、旋转角固定下来,对应点就自然而然地固定下来.因此,下面就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来进行探究.
课堂探究案
●聚焦主题合作探究
旋转画图
活动一:阅读教材第58页至第59页内容,相互交流思考下面的问题:
如图,△AOB绕O点旋转后,G点是B点的对应点,作出△AOB旋转后的三角形.
B
A’
(1)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角是什么?旋转方向是什么?
【展示点评】旋转中心是O, 旋转角是∠GOB,顺时针旋转.
【小组讨论1】
(1)这题中旋转图形作图的三要素是什么?
【反思小结】要作出△AOB旋转后的三角形,应找出三方面:第一,旋转中心:O;第二,旋转角:∠BOG;第三,A点旋转后的对应点:A′.
【针对训练】
1. 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旋转角,将上面的△AOB进行旋转.
旋转作图的应用
活动二:相互交流思考下面的问题:△ABC中,AB=AC,P是BC边上任意一点,以点A 为中心,取旋转角等于∠BAC,把△ABP逆时针旋转,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A
C P
B
↘旋转后 ↗A
P C
P B B
【展示点评】由AB =AC ,旋转角为∠BAC ,可得AB 旋转后与AC 重合,再根据BP 、AP 的长度可得点P 的对应点的位置.
【小组讨论2】
(1)还有什么方法确定P 点的对应点?
【反思小结】确定P 点的对应点的方法较多,可以联想尺规作图及全等三角形知识分析发现.
【针对训练】
2.如果将条件中的“AB =AC ”改为“AB =AC =BC ”,取P 点的对应点为P ′,则△APP ′的形状是 .
3.如图所示,△ABC 中,AB =AC =BC ,P 是△ABC 内一点.(1)以点B 为中心,取旋转角等于60°,把△PBC 逆时针旋转,画出旋转后的图形.(2)P A =4,PB =3.PC =5,则∠APB =150度.
B
P
C
A
● 总结梳理整合提高
1. 作图应满足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而旋转中心、旋转角固定下来,对应点就自然而然地固定下来.
2.作出几个复合图形组成的图案旋转后的图案,•要先求出图中的关键点———线段的端点、角的顶点、圆的圆心等. 随堂检测案
● 针对训练规律总结
请随机完成学生用书“课堂探究案”中针对训练部分.
●当堂检测反馈矫正
1. 把如图所示的图案绕其中心旋转n°时与原图案完全重合,那么n的最小值是(C)
A.60 B.90 C.120 D.180
2. 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包括平移、旋转、轴对称以及它们的组合变换.
3.以O为旋转中心,以下列一个角为旋转角旋转,能使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重合,45º,60º,90º,120º,其中合适的有(B)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 如图,过圆心O和图上一点A连一条曲线,将OA绕O点按同一方向连续旋转三次,每次旋转90°,把圆分成四部分,这四部分面积相等.
5. 电动机经过长时间的工作会产生大量的热,若不及时散去很容易使电动机的温度升高,影响电动机的正常工作,严重的可能会烧坏电动机,为了使电动机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去,人们在电动机的一端设计了简单的散热装置──风扇.因此保证风扇的正常工作十分重要.某机械厂的一台电动机在搬运的过程中不小心打碎了风叶,工人小王准备给风扇重新配备风叶,经寻找发现了残存的一个叶片,如下图所示,并且得知,原来的风扇上均匀地分布着三个叶片,•请你帮助小王师傅画出叶片的复原图.
【答案】复原图如图所示.
课后评价案
●课后作业测评
1.上交作业教科书第61页第8,9题.
2.课后作业见“学生用书”的“课后评价案”部分.
●教学反思在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