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质量管理人才培养与体制创新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加强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加强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3.12.30•【文号】新出政发[2013]11号•【施行日期】2013.12.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加强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新出政发[2013]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新闻出版主管部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步伐,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现就加强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建设和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意义1.本意见所称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是指将出版主体和著作权人拥有的数字出版内容资源进行集成整合,以分销投送数字出版内容为主营或兼营业务的网站、客户端以及其他数字出版内容交易渠道和数字阅读服务体系等网络出版的主要传播载体。
作为数字出版产业链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是聚合、投送优质数字出版内容的重要枢纽;是贯通内容提供者与消费市场的重要节点;是数字化时代新闻出版企业为读者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的重要渠道。
2.目前,大型出版传媒集团、电信运营商、技术提供商、智能终端生产商以及电子商务企业等纷纷进入数字出版内容传播领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数量众多、规模不等的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既相互竞争、互为促进,同时也存在缺乏规划、散而不强、管理缺失等问题。
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出版社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出版社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8.12.29•【文号】教社科[2008]6号•【施行日期】2008.12.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出版社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社科〔2008〕6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闻出版局,有关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充分发挥高校出版社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提高高校出版社的整体实力与竞争力,开创高校出版社工作新局面,现就进一步推进高校出版社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明确高校出版社的定位、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1.高校出版社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方面军,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高校出版社在传播先进文化,传递知识信息,促进教书育人,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2.高校出版社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服务教育、服务社会、繁荣学术、培育人才的办社宗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坚持依托高校、面向市场,坚持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坚持突出主业、科学发展。
3.高校出版社要努力承担积累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责任。
要做好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等需要的各类教材和教学用书的出版工作,在出版物数量、出版物质量、出版物结构和出版物载体等各方面满足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
要出版研究和解决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重大问题的学术著作,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新中国70年出版管理体制的演进与改革启示
新中国70年出版管理体制的演进与改革启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出版管理体制在不断的演进与改革中不断完善,为中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出版管理体制的变革不仅是管理机制上的改进,更是对出版理念、出版市场、文化创意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创新。
回首70年出版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从中汲取许多宝贵的启示,指引我们更好地开拓出版业的新局面。
第一阶段:创建时期的集中统一管理新中国成立之初,出版管理体制是走向系统化、正规化、科学化的初级阶段。
1950年,中央政府成立了对外文化事业专门管理机构——中国外文局,具体负责外国文化教育出版工作;1952年,成立了中国出版总署,标志着新中国出版管理体制机构的正式建立。
这一阶段,出版管理体制是以集中统一的方式进行管理,主要以政府机构为主导,带动全国出版业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管理方式,在当时的国情下是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
但同时也存在着管理效率不高、创新力不足、市场竞争不足等问题。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时期的体制变革1978年中国启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版管理体制也出现了许多改革的变革,务求为出版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
1988年国务院颁布《出版管理条例》,确定了出版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及管理体制,建立了现代出版管理体制。
也适时的取消了对某些出版机构的行政直接指导,实行企业化管理,进一步培育了出版市场,为出版业的多元化和市场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以来的出版管理体制的变革是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为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第三阶段:信息时代的管理创新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传统出版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改革。
对此,中国出版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改革。
1997年国务院发布了《新闻出版管理条例》,随后又于2001年修订,明确了出版单位依法享有独立办报权利,加强了对出版单位的知识产权保护。
还推动实施了“数字出版工程”,积极倡导出版事业全方位、多层次发展。
浅谈古籍出版的深度融合发展——以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数字化工作为例
16浅谈古籍出版的深度融合发展——以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数字化工作为例文/吴长青【摘 要】经过多年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我国消费升级、经济社会转型、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推动力。
进入21世纪以来,出版业经历了从数字出版到深度融合的发展阶段。
政府出台的各类文件为出版业融合发展作了全面部署,为出版单位探索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领域提供了行动指引。
古籍出版应顺势而为,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发展道路,向深度融合领域前进。
【关 键 词】古籍出版;融合发展;数字化【作者单位】吴长青,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45-1216/g2.2022.12.003202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古籍整理研究和出版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古籍出版界引起强烈反响。
紧接着,中共中央宣传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关部署,根据《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有关安排,印发了《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出版融合发展作了全面部署,为出版单位探索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领域提供了行动指引。
可见,《意见》与《实施意见》的出台,对古籍出版而言,是当下的福音,也是今后发展的强心剂。
一、战略布局历程与数字出版现状经过多年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与制造业、金融业等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不断加快,成为促进我国消费升级、经济社会转型、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推动力。
2008年,新闻出版总署设立科技与数字出版司,2010年出台《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了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公布2020年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的通知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公布2020年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日期】2020.12.31•【文号】国新出发〔2020〕23号•【施行日期】2020.12.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新闻出版正文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公布2020年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的通知国新出发〔2020〕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报纸主管部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为加快推进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切实发挥创新案例示范引领作用,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开展了2020年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征集工作,271家报纸出版单位申报案例367个。
经评审,共评选出60个优秀案例,现予公布。
此次公布的优秀案例致力推动报业深度融合发展,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网络内容建设、专业信息服务、智慧城市建设及生活服务、前沿技术应用、创新管理等6个方面作出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扎实有效的经验。
各地区各部门要组织开展优秀案例宣传推介工作,引导报业加快推动体制机制、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改革创新,提高内容生产能力、信息聚合能力和技术引领能力,切实提升我国报业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宣传思想文化主流阵地。
附件:2020年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名单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12月31日附件2020年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名单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选送单位1 人民日报社全媒体生产传播平台建设项目人民日报社人民日报社2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人民日报社3 人民网-中科睿鉴新闻可信度识别支撑系统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传播内容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民日报社4“参考快评”栏目参考消息报社新华社5 资本市场财经短视频发布与直播平台中国证券报有限责任公司新华社6光明日报抖音官方号光明日报社光明日报社7 “数说70年”数据新闻可视化系列短视频产品经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8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微信公众号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闻传播中心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9 中国经济导报社智能数据处理及融合应用平台中国经济导报社国家发展改革委10中国教育报刊社智融平台中国教育报刊社教育部11人民公安报社数据中心人民公安报社公安部12“法治融屏”项目法治日报社司法部13《寻》系列短视频农民日报社农业农村部14中传云全媒体融合平台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文化和旅游部15文旅产业指数实验室中国旅游报社文化和旅游部16 “中经智库”专业信息服务平台《中国经营报》社中国社科院17 中电传媒全媒体人才培养机制中国电力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局18全国博物馆网上展览平台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国家文物局19陆军新闻池陆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20全息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21“青蜂侠”新闻短视频栏目中国青年网共青团中央22中青报“融媒云厨”中国青年报社共青团中央23 “网上妇女之家”数字传播与服务平台中国妇女报社全国妇联24工人日报e网评工人日报社全国总工会25 “人民铁道”“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26北京日报报业集团融媒体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北京市委宣传部27 方正畅享全媒体新闻采编系统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北京市委宣传部28“上海时刻”视频平台新民晚报社上海市委宣传部29 解放日报全媒体全流程采编平台解放日报社上海市委宣传部30 澎湃在线“内容风控智能平台”澎湃新闻网上海市委宣传部31 太仓市县级乡村振兴大数据中心太仓市融媒体中心江苏省委宣传部32泰州日报社媒体公众号泰州日报社江苏省委宣传部(泰州报业传媒集团)33“紫牛新闻”客户端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江苏省委宣传部34“听·见小康”融媒体项目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省委宣传部35 南京乡村旅游大数据服务平台南京金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金陵晚报社)江苏省委宣传部36“小时新闻”客户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省委宣传部37 厦门报业全媒体产业链数据一体化智能系统厦门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委宣传部38齐鲁智慧媒体云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省委宣传部39豫视频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省委宣传部40湖北日报融媒体中心湖北日报社湖北省委宣传部41《武汉这一刻》微纪录片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湖北省委宣传部栏目42“新湖南云”省级技术平台湖南日报社湖南省委宣传部43“凤网e家”家庭服务平台湖南今日女报社湖南省委宣传部44 南方都市报体制机制创新项目南方都市报社广东省委宣传部45“21财经”客户端广东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委宣传部46广州市区融媒云平台广州日报社广东省委宣传部47南方周末内容付费工程南方周末报社广东省委宣传部48“南方+”移动发布平台广东南方报业移动媒体有限公司广东省委宣传部49 深圳300万商事主体社交平台深圳商报社广东省委宣传部50 广东南方财经全媒体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财经大湾区数据中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1华龙网融媒体矩阵平台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委宣传部52上游新闻重庆晨报传媒有限公司重庆市委宣传部53红星新闻成都商报社四川省委宣传部54“有话请您说”网络问政平台泸州日报社四川省委宣传部55每经AI战略项目每日经济新闻四川省委宣传部56封面新闻智媒体平台四川封面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委宣传部57天眼新闻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贵州省委宣传部58 民族文字数字出版项目大数据中心黔西南日报社贵州省委宣传部59“二三里”客户端华商传媒集团陕西省委宣传部60 “新甘肃云”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甘肃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省委宣传部。
数字化时代有效提升学术期刊出版编辑力的路径探索
202011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我国的学术期刊发展有着较好的政策导向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但仍需要在学术评价、出版规范立法、政策实际扶持力度以及人才培养和道德提升等方面尽可能地保证落实,促使制度建设更加完善。
对于期刊出版机构来说,需要促使媒体共存的生存结构逐渐得到充分重视,实现有关编辑理念的创新,开展合理的人才战略。
一、提升出版编辑能力的要素伴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用户的需求也开始在逐渐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这也展现出了进行传统编辑能力转变的必要性,推动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也是一个重要趋势。
要想提升出版行业的编辑能力,一定要综合地考量个人的编辑能力、出版竞争能力与团队编辑能力,在保证原有实力的基础之上,深入探究提升出版编辑能力的编辑力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对于出版编辑人员来说,需要尽可能地从提升出版能力的方式方法的角度作为切入点。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编辑能力也处于一种不断更新的状态,花费时间来学习有关业内的各种专业知识与技巧,逐渐掌握各种相对先进的数字化的相关技术,继而促使自身的综合素质逐步提升。
要保证不断提升编辑团队的实际编辑能力,就要做到从服务对象、制作成本以及营销策略三个方面作为切入点。
首先需要尽可能地坚持产品与服务之间的一体化,促使编辑与制作、营销逐渐实现一体化。
从出版机构的角度来说,需要灵活地选择最主要的服务,对相关的出版人员进行科学管理,建立健康高效的相关管理机制,不仅如此,管理人员要重视引进与培养相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二、数字化时代学术期刊出版编辑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受到国际学术期刊无纸化出版以及国内数字出版盛行的影响,学术期刊都逐渐进入到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与维普资讯等数字出版的网络平台。
同时逐渐完成了数字化生产、数字内容形态存取与初步的数字化出版发行的变革,但是实际情况却是相对被动地实现了有关编、排以及校等等过程的数字化,其内容质量、出版形式以及传播效果等等却并未因为技术的便捷而出现多大的改变,在学术期刊出版编辑力方面也并未有相对显著的提升。
新时代出版人才队伍培养成就及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就一直把人才培养作为出版事业的第一要务来建设。
在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各项人才发展战略指引下,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先后颁布了出版人才工作的专项培养规划,分别是《新闻出版行业“跨世纪人才工程”纲要》《2005~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版权)人才工作纲要》《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人才发展规划》等。
在这些顶层制度的指导下,新闻出版行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得到稳步发展,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
随着党的十八大召开,出版机构完成转企改制市场化转型后,出版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文化交流与出版贸易日益全球化,出版载体日趋数字化,出版行业对人才培养和需求提出更高要求。
特别是十九大以来,人民群众对精神消费需求的期待日益向高质量发展,传统出版产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面临新的挑战。
党和国家对出版业的管理体制随着产业实践深化改革进行调整,我国的文化出版进入新时代,出版人才的培养同样也步入新时代,取得了新成就。
一、形成了较为健全的非学历职业培训机制新中国成立后,出版业同其他行业一样,最缺乏的是人才,特别是一线的编辑、印刷技工、发行人才。
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实践技能,最见效的办法就是举办培训班。
因此,当代出版业就是从各级各类人才专业培训启动的,从出版行业最紧缺的专业开始,逐步扩展到全行业,这些丰富宝贵的培训经验直到今天,仍然发挥行之有效的影响。
例如,当时新华印刷厂按照地区分区开办艺术学校和技工训练班;国营出版社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训练高中毕业生;专业出版社加大与机关部门和人民团体的联系,主动与相应的主管部门、对口的专业机构合作培训职工;出版管理部门积极支持各级各类出版机构、印刷厂和新华书店等按照因地制宜、自主培养的原则,开办多种多样的业务训练班。
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人才培养的复兴也是从成人教育与培训开始的。
为解决当时出版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出版社继续采用传统有效的办法,举办编辑业务学习讲座,安排编辑人员脱产学习进修,单位内部以老带新,鼓励编辑人员参加学术活动,安排骨干人员出国进修或者考察。
出版工作发言稿格式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和分享关于出版工作的经验和感悟。
在此,我谨以《以匠心筑精品,共谱出版新篇章》为题,发表以下发言。
一、回顾过去,总结经验过去的一年,是我国出版业蓬勃发展的一年。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出版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此,我要向大家表示衷心的祝贺和感谢!回顾过去,我们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总结:1.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出版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确保出版物的政治导向正确。
2. 紧跟时代步伐。
我们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关注社会热点,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出更多具有时代气息、贴近生活的优秀出版物。
3. 提高出版物质量。
质量是出版工作的生命线,我们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不断提高出版物的质量。
4. 加强出版队伍建设。
人才是出版事业发展的基石,我们要加强出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业务能力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出版队伍。
二、立足当前,明确目标当前,我国出版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我们要立足当前,明确以下目标:1. 深化出版体制改革。
进一步推进出版单位改革,优化出版资源配置,提高出版效率。
2. 提升出版创新能力。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拓展出版领域。
3. 丰富出版内容。
紧紧围绕国家战略,推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出版物。
4. 扩大国际影响力。
积极参与国际出版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展望未来,共谱新篇展望未来,我国出版业前景广阔。
我们要携手共进,以匠心筑精品,共谱出版新篇章。
1. 坚定文化自信。
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2. 深化融合发展。
我们要积极推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实现内容、渠道、平台、管理等全方位融合。
3. 加强版权保护。
我们要加强版权保护,维护作者和出版单位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出版环境。
4. 提升服务水平。
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策略
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策略摘要:我国出版业已进入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期,这对我国出版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为培养数字出版人才应采取以下策略:建立新的出版教育理念;改革课程设置;加强数字出版教育师资队伍和实习基地、实训站的建设。
关键词:数字出版教育;人才培养;策略随着全球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经过了20年数字化浪潮的推动,我国出版业正在从传统的、单一纸介质的出版业,向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多媒体的出版业转型。
数字化已渗透到新闻出版业的每个环节,成为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的出版教育已有了新的发展,现正以出版产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由理论教学为主向兼顾技能培养发展,由单一的文科类培养模式向文理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由符号编辑加工向多媒体编辑制作延伸,由专科、本科向研究生培养层次提升,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
但我们还必须看到,面对数字出版的巨大的市场需求,我们的出版教育尚未做好充分的准备。
出版教育无论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还是在数量、层次、形式和质量上,都难以与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相适应。
如何建立新的出版理念,优化师资队伍,形成新的课程体系,构建新的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出版教育人才培养中需要迫切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一、建立新的出版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的指导方针,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面对新技术向出版业的渗透,多种媒体的互动和融合,首先要建立起全新的与数字出版时代相适应的出版教育理念,即多媒体协同出版理念。
这种理念是根据现代出版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数字出版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和数字出版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并将着力点放在数字出版上。
其培养模式是以内容策划和创意为龙头,注重对学生出版理论、社会责任感、策划创意能力和信息素质(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的培养;以数字化制作传播技术为一翼,注重对学生数字化出版技术(网络出版、网页设计与网站管理、书业电子商务、多媒体出版技术、数字化装帧设计、排版等)的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数字化经营管理为另一翼,注重对学生市场化经营和数字化管理能力的培养。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印发《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办法》的通知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印发《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已撤销)•【公布日期】2008.06.17•【文号】•【施行日期】2008.06.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正文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印发《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办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全国各图书出版单位: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图书出版产业现状相适应的图书出版管理体制,引导出版单位进一步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推动图书出版产业的繁荣发展,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和《图书出版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新闻出版总署制定了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办法,将对图书出版单位进行评估,实施分级管理。
现将《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办法新闻出版总署二〇〇八年六月十七日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办法为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图书出版产业现状相适应的图书出版管理体制,引导出版单位进一步完善内部运行机制,进一步繁荣发展图书出版产业,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图书出版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行业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估意义(一)有利于加强科学管理和宏观调控。
对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实施等级评估,有利于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更好地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对图书出版业发展的引导作用;有利于建立以“企业(法人)准入、市场准入、职业准入、岗位准入”为基础的行业管理体系;有利于出版行政部门把握全局、掌握主动、提高决策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对图书出版单位的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确保图书出版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推动出版体制改革。
数字出版质量管理实施路径及建议
数字出版质量管理实施路径及建议数字出版质量管理实施路径及建议一、引言数字出版是出版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在数字出版领域,数字化工具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成为数字出版发展的基础条件。
同时,随着数字出版的广泛应用,出版质量管理问题也越发凸显,如何提高数字出版质量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论文旨在阐述数字出版质量管理实施路径及建议,希望对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二、数字出版质量管理概述数字出版质量管理是指通过设计和实施适当的策略、规程、流程和技术等手段,以全面、可持续的方式,保证数字出版的质量。
具体来说,数字出版质量管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数字出版标准的制定:数字出版标准是指对数字出版产品进行质量评估的标准,目的在于建立数字出版产品质量的公认测量标准,为数字出版产品的生产、管理和消费提供基础依据。
2.数字出版产品的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数字出版生产过程管理是指在数字出版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合理的规划、监测、控制等手段,确保数字出版产品的质量。
3.数字出版产品的质量评估和监控:数字出版产品质量评估和监控是指对数字出版产品进行定期性的检测、评价和监察,以确保数字出版产品的质量稳定和持续提高。
三、数字出版质量管理实施路径1.确定数字出版标准数字出版标准是制定数字出版质量管理计划的前提条件,在确立数字出版标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数字出版产品的特点及需求;数字出版标准应包含的内容,如出版品质量、版面设计、文字排版、图像处理等;数字出版标准的评估方法和标准。
2.建立数字出版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系统数字出版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系统是实施数字出版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建立符合数字出版标准的工作流程;进行生产计划和生产调度;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质量问题的分析和处理;实施数字化生产流程自动化。
3.数字出版产品质量评估和监控数字出版产品质量评估和监控是数字出版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这需要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测,如果产品质量不满意,则需要改进。
对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对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出版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出版产业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改革。
以下是对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八个方面的思考。
一、创新发展模式传统出版产业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模式。
这包括探索新的出版方式、推广模式、销售渠道等,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读者的需求。
例如,可以通过网络出版、数字出版等方式,提高出版效率和质量。
二、提高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出版社应该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包括在选题策划、稿件审核、编辑排版、印刷装订等环节加强质量控制,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优秀的编辑、设计等人才,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
三、强化市场导向市场导向是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出版社应该加强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喜好,以市场为导向进行选题策划和推广营销。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和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四、拓展国际市场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拓展国际市场对于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出版社应该注重国际化发展,加强与国际出版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了解国际市场和读者需求,推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出版物。
五、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是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出版社应该注重多元化发展,拓展业务领域和服务范围,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优势领域。
例如,可以向数字出版、教育培训等领域延伸,提高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六、推动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出版社应该注重数字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立数字化出版平台和数据库,提供数字化阅读和服务,以满足读者的数字化需求并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
七、加强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出版社应该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队伍。
通过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等措施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出版行业中来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 助推高校出版高质量发展——以暨南大学出版社为例
352021年第6期总第384期VIEW ON PUBLISHING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 助推高校出版高质量发展——以暨南大学出版社为例文/黄圣英大学出版社既是我国新闻出版业的重要力量,也是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服务的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出版社已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出版、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在丰富出版品种、提升社会效益、拓展版权贸易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国大学出版社完成转企改制后,虽然能以市场经营主体的身份开展出版经营活动,但由于大多数出版社规模较小,在资源、渠道、人才等方面无法与集团化的大型出版社比肩,面临经营压力大、组织结构不够优化、数字化建设相对滞后、资本运营观念不足等问题。
在此形势下,大学出版社如何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自身出版优势,走出特色鲜明的品牌发展之路,值得探讨。
一、落实相关文件精神,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21世纪,我国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
为了更好地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我国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等文件,同时针对出版行业出台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等文件。
这些文件不仅为新时代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新闻出版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央宣传部•【公布日期】2022.04.18•【文号】中宣发〔2022〕13号•【施行日期】2022.04.18•【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新闻出版正文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宣发〔2022〕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出版单位主管部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中央各重点出版集团:现将《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宣传部2022年4月18日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关部署,根据《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有关安排,围绕加快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构建数字时代新型出版传播体系,坚持系统推进与示范引领相结合的总体思路,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出版融合发展战略谋划1. 坚持正确发展方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出版工作的全面领导,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确保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2. 科学设定发展目标。
锚定出版强国建设目标,对标《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到“十四五”时期末,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新型出版传播体系更加完善。
推动主力军进入主战场,打造一批竞争力强、优势突出的出版融合发展示范企业,有效巩固数字时代出版发展主阵地,始终用主流价值引领网上出版舆论,进一步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已撤销)•【公布日期】2010.08.16•【文号】新出政发[2010]7号•【施行日期】2010.08.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出政发[2010]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新闻出版主管部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
目前数字出版产品形态主要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地图、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彩信、彩铃、手机报纸、手机期刊、手机小说、手机游戏)等。
数字出版产品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有线互联网、无线通讯网和卫星网络等。
由于其海量存储、搜索便捷、传输快速、互动性强、成本低廉、环保低碳等特点,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出版业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取得了较快进展。
与此同时,由于存在投入成本高,盈利模式不成熟,相关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制约了数字出版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其生产力尚未得以充分释放。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出版业升级,现就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1.战略目标。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基础(中级)复习笔记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基础(中级)复习笔记第一章出版概论§1.1 出版活动(P1)一、“出版”的概念【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古代,人们把出版活动称为“梓行”、“雕印”、“版印”。
最早在我国使用“出版”一词: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编辑序言。
最早在我国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一词:1906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大清印刷物专律》,但却把出版物称为“记载物件”。
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出版法》,但未对“出版”下明确定义。
在我国,给“出版”做出明确的定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在西方,法语和英语中分别在1330年和1450年有了表示“出版”的词语,他们来源于拉丁语publicare。
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P3)出版活动三要素:编辑、复制、发行如何看待博客出版、微博出版:①具有很强的个体化特征,不具有作为社会化活动的出版的基本属性和功能;②具有一定的出版功能,要引导和规范;③在数字化时代,出版活动对社会文化生活具有广泛影响性,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是作品。
出版界所说的“作品”是指可以被编辑、复制和通过某种方式能够发行的作品。
一般又称为“稿件”。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P4)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精神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精神劳动(即编辑),物质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物质生产劳动(即印刷),出版物产品流通阶段的劳动是一种兼有文化传播意义的商业劳动(即发行)。
出版物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出版物价值的产生过程:一方面物质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形成出版物的新增的价值;另一方面,又把作者=编辑的精神生产劳动的价值,以及工具设备和原材料等物化劳动价值转移到出版物中。
发行的目的:①将精神文化内容向社会传播;②通过商品交换实现出版物的价值;③依靠商业劳动,能使凝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实现。
融合发展 守正创新:新时代出版行业与人才培养
融合发展 守正创新:新时代出版行业与人才培养文/郑志亮 田胜立 李忆箫【摘 要】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的融合出版,是强调内容生产模式、运作整合流程、传播载体终端、学习进化形态等多位一体的数字化新型出版。
从出版与人才的辩证关系来看,出版业只有在人才培养上提速增效,才能确保高质量发展战略在出版领域得到充分落实。
从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关系来看,出版人才培养既要在“道”的思想层面坚持价值理性引领,守正创新,又要在“术”的实践层面遵循工具理性规律,以技术赋能。
从执行主体来看,高校的编辑出版教育和业界的从业人员培训,都应把握“道”与“术”的辩证统一,全面提升编辑出版人才质量,为新时代新征程提供队伍保障。
【关 键 词】融合出版;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高校教育【作者单位】郑志亮,中国传媒大学;田胜立,中国编辑学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李忆箫,中国传媒大学。
【基金项目】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UC210A007)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45-1216/g2.2022.02.00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强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新时代的融合出版是数字化新型出版,强调内容生产模式、运作整合流程、传播载体终端、学习进化形态等多位一体、有机统一。
传播、出版、教育的关系被重构,传统出版人才面临技术迭代与思维转变的双重挑战。
此前人社部公布“直播销售员”这一新职业,但在编辑出版领域,多数出版社未拥有专业的直播销售员,其直播销售员大多由未经培训的编辑充任。
这些编辑虽然熟悉图书内容,却不了解直播这一新型传播样态的特点和规律,缺乏面对受众的亲和力与销售技巧,难以在直播中“吸粉”。
如果编辑出版人才能够掌握以直播为代表的新兴行业特点以及互联网思维下用户心理的底层逻辑,就能够借助新形式和新技术为出版内容传播服务。
因此,一切调整与改革的关键都离不开人,编辑出版人才的转型创新刻不容缓。
出版行业政策
出版行业政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年来,随着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出版行业在政策层面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变革。
政府部门需要及时出台相关政策,以确保出版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将就当前出版行业政策进行分析和总结。
出版行业政策应该注重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文化产业是一种创意和智力密集型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政府在出版行业政策中应该强调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支持创意产业的繁荣。
同时也应该注重保护知识产权,打击盗版行为,为作品创作者提供更好的保护。
出版行业政策应该促进数字化转型。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行业的主流趋势。
政府应该出台促进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措施,支持出版商和作者开展数字化出版业务。
同时也要加强数字版权保护和监管,确保数字作品的合法权益。
出版行业政策应该优化产业结构。
当前我国出版行业存在着资源过度集中、市场竞争不充分等问题,政府应该引导出版企业加强自主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同时也要支持小型出版机构和独立作者的发展,丰富出版市场的多样性。
第四,出版行业政策应该加强行业监管。
出版行业是一个承载着丰富文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行业,政府应该加强对出版市场的监管,打击不良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同时也要加强对出版内容的审查和管理,确保出版物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要求。
出版行业政策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
人才是推动出版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应该加强对出版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出版人才队伍。
同时也要鼓励出版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提高出版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出版行业政策应该全面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积极促进数字化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行业监管,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
只有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出版行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2000字】第二篇示例:出版行业是文化产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承文化、激发思想的重要使命。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课题管理办公室关于公布《2014年新闻出版课题研究指南》的通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课题管理办公室关于公布《2014年新闻出版课题研究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4.04.21•【文号】•【施行日期】2014.04.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新闻出版正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课题管理办公室关于公布《2014年新闻出版课题研究指南》的通知各有关单位(部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课题项目,主要研究新闻出版(版权)领域宏观战略问题、理论前沿问题和重大业务问题,面向全国新闻出版(版权)行业及相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单位具备资质的研究团队,通过公平竞争实现择优立项。
现公布《2014年新闻出版课题研究指南》,欢迎业内外具备资质的单位(部门)积极申报,于2014年5月20日前提交相应申报材料。
具体申报工作及研究要求,详见《2014年新闻出版课题研究项目申报说明》。
我们将本着公平竞争的原则择优立项。
有关材料可在网站“通知公告”栏目下载。
附件:1.2014年新闻出版课题研究指南2.2014年新闻出版课题研究项目申报说明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课题研究项目立项申请书4.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课题研究项目论证活页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课题管理办公室2014年4月21日附件1:2014年新闻出版课题研究指南2014年新闻出版行业重点课题项目,主要研究新闻出版(版权)领域宏观战略问题、理论前沿问题和重要业务问题,面向全国新闻出版(版权)行业及相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单位具备资质的研究团队,通过公平竞争实现择优立项。
具体研究项目及其说明如下。
一、新闻出版体制改革问题研究1.出版权和制作权分开问题研究说明:本课题要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在坚持出版权、播出权特许经营前提下,允许制作和出版、制作和播出分开”这一重大改革问题,立足当前新闻出版相关领域实际,科学界定出版权和制作权的概念,按照既放活市场又有效掌控内容导向的原则,深入分析出版权和制作权分开的现实意义及现有相关政策的利弊,提出出版和制作分开的合理实现路径和政策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网络 出版物质量管理环节的残缺
针对 网络出版物在质量管理上的主要特点和难点 ,笔者
合作方式上 ,网络出版物不再需要纸张提供商和印 结合近几年的数字出版工作经验提炼 出以下五点建议。
制合作方等传统的合作伙伴 ,出版机构需要与数字资源
1.激发员工终身 学习的愿望 ,不 断完善 自身知识
提供商 、技术服务商 、网络运营商 、产品分销商等新的 结构和技能 ,从 内容提供迈 向知识服务
卖 务
栏
目 主
数 字 出版质量管理人才培养与
持
张 体 制创 新
君
◎施 歌
(人民教育 出版社 汉语编 辑室,北京 100081)
【摘要 】质量是 出版的生命线。在数 字化浪潮 中,网络 出版物质量参差不齐。文章分析 了网络 出版物在质量管理上 的. ̄-3v难点 ,并结合数 字出版 实践经验 ,针对 “融合创新”中构建数字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创 新 管理机 制 和体 制 ,提 炼 出五 点可操 作 、易推 广 的建议 。 【关键词 】数 字 出版 质 量管理 人 才培 养 体制 创新 【中图 分类号 】G230 I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003—6687 (2018)5-078—03
流程和环节 尚未定型 ,思维的跨 界尚未实现 ,出版机构 在畏难情绪中拒绝改变 、排斥新事物 。人力资源部门在
大多还沿用 “三校一审”的传统流程审核网络出版物的 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前 ,一定先从个人终身学 > -J tu企业长
内容 ,加之一些合作模式不清晰 、标准制度缺失等 ,给 远发展的角度 ,提升编辑工作的文化使命感和责任感 ,
数出版机构都是把 以文字为主 、支持流式排版 、非主打 地 、多渠道地展开培训
畅销书的电子文件转码制作成电子书 ,交给亚马逊、当
质量检测主体多元化与专业化 ,是构建 网络出版物
当、掌阅等平台销售 。但各家的转码标 准并不一致 ,加
质量 保障体系 的组织基础 。建 议 出版机 构在现有体 制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18.5.014
质量是 出版的生命线 。几乎每家出版机构都设有专 点 ,数字 出版 已成 为出版业 的战 略 性新兴 产业和 发展 的主
门的质量管理部 门,从 体制和流程上帮助把关 ,每本书 要方向。数字出版与传统纸质出版有诸多不同,网络出版
【作 者信 息 】施 歌 (1976一 ), 女 , 河 南 漯 河 人 , 人 民教 育 出 版 社 汉语 编 辑 室 副 主 任 、 副 编 审 ,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 数 字 出 版 、应 用 语 言 学 。
078 1编辑之友 ·Edit 一d 1 2018.5 I 实 务
2.管 理流程上 ,产 业链的重塑和利益链 的分配导 升 ,其中 “产品质量 ”是核心 , “人才培养”是关键 。
之出版机构提供的电子文档使用多种软件制作 ,技术格
基础上 ,抽调或引进多方人员重新 组建数字产品质量管
图 、数 字 音乐 、网 络动 漫 、网络 游 戏 、数 据 库 出版 物 、 需要解决 的问题 ,也是每个出版从业人员职业素养提升
不可 回避 的必经 之路 。
手机 出版 物 (彩 信 、彩 铃 、手 机 报 纸 、手 机 期刊 、手机
小说 、手机 游戏 )等 。相对纸质 出版 物的质量检 测而
一
网络 出版 物 在 质 量 管 理 上 的主 要 特 点 言 ,每一种数字产品的形态部不相同 、标准都不统一 。
、
和 难 点
它的载体从静态 、单一的纸张变为动态 、多元的平 台和
“数 字 出版 是 指 利 用数 字 技术 进 行 内容 编辑 加 工 , 硬 件设备 ,与受众之 间的联系 巾单 向输 出变为双 向互 并通过 网络传播数字 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 出版方 式,其 动 ,构成元素从文本、图片扩展到音频 、视频 、虚拟教 主 要 特征 为 内容 生 产 数 字 化 、管 理过 程 数 字化 、产品 形 具 、平 台等超 文 本 ,数 量 从 可控 的 印张 、干 字骤 增 到 以 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由于其海量存储 、搜索 G、T来计算 ,其质量管理的容量 、维度有了很大拓展 , 便捷 、传输快速 、互动性强、成本低廉 、环保低碳等特 质量检测变得更加复杂而不稳定。
规则和流程 ?如何从体制上优化质量管理 部门的人员设
置 ? 如 何对 现 有 编 辑 人 员和 质 量管 理 人 员进 行 有 效 的继
出 版形 态 上 ,数字 出版 包括 电子 图书 、数 字报 纸 、
数 字 期 刊 、网 络 原 创 文 学 、 网络 教 育 出 版 物 、 网 络 地 续 教 育 … …这 些 是 出版 业 转型 升 级 到 了 “深 水 区 ”迫 切
或每个数字产品也严格按照 “三审三校”的标准小心耕 物的质量管理也相对复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耘 ,但 数 字 试环境上 ,出版形 态的多元和不稳定导致 网
哪些制度和做法 ,同时创新 、再造哪些适合数字出版的 络出版物质量管理的范围拓宽 、难 度加大
产 品的全 面 质量控 制 带来 很大 的风 险 。
鼓励大家通过培训和学习 ,不断完善 自身知识结构和技
利益分配上 ,电子图书 、数字期刊等的制作成本远 能,帮助企业从内容提供迈向知识服务。
高于电商平台上的收益 。出于对纸书的销售保护 ,大多 ’
2.组建多元化 、专业化的质量检测主体 ,有计划
合作伙伴建立联系 ,不再有任何一方能像传统 出版 一样
意识的苏醒是正确行动 的前提 。在一些传 统出版机
独立完成 “一条龙”服务 。在产业链的重塑中 ,网络出 构 ,个别老 编辑 习惯 了两 点一线 的生活 、三审三 校的
版物的策划和制作多由技术公司主导 ,双方融合后新的 工作 ,他 们能意识到数字时代 自身职业 素养的不足 ,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