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悬饮)中医辩证施护
中医医案——胸腔积液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葶苈下水丸加减治愈悬饮病案:邹某,男,40岁。
初诊:1970年12月10日。
主诉及病史:自诉病起数月,左胸部痞闷不舒,右胁前后亦疼痛,头亦微痛、微晕,呕吐不纳食,水液入口即吐出。
X线胸透见右胸积液,液平面在第2肋间。
诊断为右胸积液。
每周须抽胸内积液1次,呕吐才止,方能进饮食。
若不抽积液,呕吐又复发。
乃停服西药,改用中医诊治。
诊查:其脉弦细而滑,舌与苔的形色如常。
辨证、治法:此属悬饮。
拟用葶苈下水丸加减。
处方:葶苈子9g 黑丑牛9g 川椒目9g(去皮)桑白皮15g 肉桂心0.9g(焗服)甘遂0.9g(研末冲服)水煎,用药汁焗肉桂,候稍温送服甘遂末0.9g。
共配3剂。
服1剂后如无吐泻可继续服用;如有吐泻待停止后再继续服用(若吐泻不止,可用冷水浸十手指,即能止其吐泻)。
如服药后不吐不泻,病难即除,可啜热粥助其吐泻。
吐泻不止者,可进冷粥止之,亦可服苓桂术甘汤(桂枝15g,茯苓24g,白术15g,炙甘草9g,煎服)。
- 1 -服葶苈下水丸1剂后,即吐出水饮,胸积液平面降至第5肋间,能进饮食,胃纳好转,惟胁肋之痛未止。
停药10天,再服第2剂,又泻出积水,积液平面降至第7肋间,胁痛减半,惟形神疲倦,头晕比前略甚,予苓桂术甘汤3剂。
药后头晕减轻,精神好转。
再过10天,又服葶苈下水丸之第3剂,随即吐泻并作,急用冷水浸十手指,吐泻渐止,右胸积液亦基本消失。
再予苓桂术甘汤3剂,头晕及其他症状均好转,精神恢复,体重增加,调养1个月,病无复发,痊愈出院。
按语患者之水饮积结于右侧胸胁,且觉疼痛,符合《金匮要略·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之论述。
故本例诊为“悬饮”。
该书且指出:“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但因该方攻下峻猛,病者得病已久,恐不能胜任,故选《外台秘要》之葶苈下水丸治之较为合适。
方中葶苈子、桑白皮泻肺以行高原之水;黑丑牛、川椒目逐水消饮;甘遂专于逐水,对胸腹之水疗效最速,《药性本草》谓本品“能泻十二种水疾,去痰水”;肉桂通经活血、化气利水,引导水饮从膀胱气化而出。
胸腔积液中医辩证治疗最佳方
胸腔积液中医辩证治疗最佳方胸腔积液中医辩证治疗最佳方正常情况下,胸腔内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其产生与吸收经常处于动态平衡,胸液量保持衡定。
任何病理因素加速其产生和(或)减少其吸收时就出现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可为胸膜原发或由其它疾患继发而引起,主要有炎症所致的渗出液(渗出性胸膜炎)和非炎症病因所产生的漏出液两大类。
胸腔积液中渗出性胸膜炎最为多见。
中老年胸腔积液(尤其血性胸液)要慎重考虑恶性因素,积极检查与治疗。
[发病原因]1.胸膜毛细血管内静脉压增高。
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血容量增加、上腔静脉或奇静脉受阻等。
2.胸膜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如胸膜炎症(结核病、肺炎)、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胸膜肿瘤(癌肿转移、间皮瘤)、肺梗塞、膈下炎症(膈下脓肿、急性胰腺炎)等。
3.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
如低蛋白血症、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粘液性水肿等。
4.胸膜淋巴引流障碍。
如癌性淋巴阻塞、发育性淋巴管引流异常等。
5.外伤等所致胸腔内出血。
主动脉瘤破裂、食道破裂等。
中医认为,本病属“悬饮”范畴。
“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此由饮水多,水气停聚两胁之间,遇寒气相搏,则结聚而成块,谓之癖饮。
”本病外因主要有感受湿邪、饮水过量等,内因主要有劳倦过度、房劳伤肾等。
这些因素往往互为影响,致使肺脾肾的功能失调,三焦不利,气道闭塞,津液停聚胸腔而成本病。
[临床表现]常有干咳及胸部刺痛,咳嗽或深呼吸时疼痛加剧。
0.3升以下积液症状多不明显,0.5升以上时,方渐感胸闷,查出积液体征。
积液量增多时,两层胸膜隔开,不再随呼吸磨擦,胸痛逐渐缓解,但气促反而加重。
大量积液则纵膈脏器受压,心悸、气促更为明显。
部分患者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患者多喜卧于患侧,患侧胸廓、肋间饱满,呼吸运动明显减弱。
[预防措施]1.积极防治原发病。
胸腔积液为胸部或全身疾患的一部分,因此积极防治原发病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胸腔积液的中医治验一例
胸腔积液的中医治验一例一中年女病人因胸部疼痛,影响睡眠数天而求诊。
自述疼痛剧烈,平躺时不能翻身,翻身则疼痛。
伴喘,步行稍快或上楼则喘。
兼见鼻塞,下肢肿,眼睑肿。
冬天怕冷,不易出汗,冬天手足冷。
西医检查发现有胸腔积液。
苔黄。
分析其病机,当属寒饮郁肺,肺气宣降。
其一,用葶苈大枣泻肺汤、茯苓杏仁甘草汤、枳桔姜汤合方化裁。
其二,另用小青龙汤合半夏厚朴汤嘱病人上二方交替服用,一天换一个药方。
数天后病人告知,服完上方各三付药后,胸部疼痛基本消失,平躺时可以自由翻身,下肢及眼睑的肿胀消失,鼻塞消失。
但走路还是有一点喘。
分析:一则,《内经》明言:“形寒饮冷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内外皆伤,故胸痛且下肢、眼睑肿胀。
治疗的思路是温散肺寒,温化痰饮。
我用的是三个经方的合方。
方子都很小,但合而用之,却能收取卓效。
二则,用葶苈大枣泻肺汤。
《金匮要略》言:“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又《方极》一书言:“葶苈大枣泻肺汤治浮肿咳逆,喘鸣迫塞,胸满强急者”。
我临床常用此方治疗水肿、咳喘、胸痛诸症,且西医检查有胸腔积液者,常考虑首选此方。
最近治疗了几例新冠肺炎,亦用此方,对于改善呼吸有良效。
三则,用茯苓杏仁甘草汤合枳桔姜汤,二方合用,能化痰除饮,行气降逆,最适合于水饮停滞,肺气不宣所导致的咳嗽、气喘、疼痛诸症。
前贤有言:“上海已故名医丁甘仁先生治上中下三焦之湿,用轻剂辛开,苦降,淡渗三法,曰杏朴苓,曰桔枳苓,曰杏蔻苡,其开上最佳者曰杏蔻桔橘。
”丁氏所本,即本于仲景。
四则,用小青龙汤。
仲景教诲我们,若心下有水气,症状多变,或干呕,或发热,或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或少腹满,或喘,都可用小青龙汤。
我自己临床体会,凡咳喘因寒而加重者,或恶寒者,或曾感受水湿寒邪者,不限于治疗表寒水饮证,即使没有表证,只要属于寒饮咳喘,都可考虑用小青龙汤。
民国中医大家左季云说:“凡腹胀,及水寒射肺冷哮,久咳肺虚等证,用之最效。
”五则,用半夏厚朴汤。
胸腔积液论治
胸腔积液论治胸腔积液论治摘要:任何原因引起胸腔内出现过多的液体称胸腔积液,也称为“胸水“。
胸膜表面间质的液体过多漏出或渗出并积蓄在胸腔内,所以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
胸腔积液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全身性疾病或胸膜疾病的一种后果。
如感染性、肿瘤性、结缔组织、充血性等病都有可能引起积液。
临床常见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症状。
查体和做B超、胸片、CT检查、胸膜活检、胸腔穿刺很容易诊断。
大量胸水严重影响患者的肺功能、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并加速病情恶化,常常成为致死原因。
现代医生大多采用治标之法,对于大量胸腔积液,伴有明显症状者,给予穿刺抽液、胸腔内式引流及手术治疗。
内科穿刺抽液、引流可暂时缓解症状,但积水反复回潮、反复抽液,可导致体内蛋白质大量丢失。
引起低蛋白血症。
使患者体质逐渐衰竭。
对健康的恢复,无异是落井下石。
关键词:胸腔积液一、中医对胸水的认识胸腔积液(胸水)属于古老中医学“悬饮”、“肺胀”范畴。
因水液代谢过程中肺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水液停积胸胁,不能敛降,故孙思邈称“僻饮”、张仲景所言“悬饮”。
与现代医学所称胸腔积液是一回事。
经方大都以柴枳半夏汤、十枣汤、香附旋覆花汤、沙参麦冬汤、泻白散等治疗方法。
由于本病不单纯是一脏之病,病情比较复杂,多属积渐而成。
经常反复发作,很难为大多数医家运用。
目前用于治疗胸腔积液的经验谈及验方在浩如烟海的现代医籍中难于找到有价值的参考。
心属火,肺属金,心与肺如火与锅子,心火弱无力将肺金之水,蒸发作水蒸气或汗,从鼻子或皮肤排出体外。
因此,水气凝结在鼻子为鼻涕、在喉咙为痰、在耳下经络为鼻咽癌、淋巴腺癌、在肺为肺积水、肺癌、在肾为尿毒症。
肺水抽出来的为营养液,因其液份未经过肺泡的过滤,故内含血液(蛋白质),若经过肺泡过滤则为痰、为鼻涕。
二、对胸水的治疗总结本人30年前经父亲指点。
经临床反复实践研究。
胸腔积液,其实它本身不是一个病,而是其它病因导致了它的紊乱,引发了胸腔或心包积液。
是全身性疾病或胸膜疾病的一种后果。
治疗胸腔积液的中药方有什么
治疗胸腔积液的中药方有什么
胸腔积液属于中医“饮证”中的“悬饮”范畴,可使用柴枳半夏汤、椒目瓜蒌汤、香附旋覆花汤和沙参麦冬汤治疗。
患者应遵医嘱用药。
悬饮指的是水液停留在两胁部位,引起的疾病。
可分为饮犯胸肺证、饮停胸胁(胸部和肋骨部位的统称)证、络气不和证和阴虚内热证等证型。
不同证型的症状和用药,有所不同。
1.饮犯胸肺证:邪气侵犯胸肺,导致肺失宣降。
患者可出现寒热往来(身体一会热一会冷),身热起伏,咳嗽,痰少,胸胁刺痛,呼吸、转侧疼痛加重。
可使用柴枳半夏汤加减治疗。
2.饮停胸胁证:饮停胸胁,会导致脉络受阻,也会引起肺气郁滞,患者可出现胸胁疼痛,呼吸困难的时候疼痛加重,息促不能平卧,病侧肋间胀痛。
可使用椒目瓜蒌汤加减治疗。
3.络气不和证:饮邪长久停留在胸部,导致气机不利,络脉痹阻。
患者可见胸胁疼痛,胸闷不舒,或有闷咳,可见病侧胸廓变形。
可用香附旋覆花汤加减治疗。
4.阴虚内热证:饮阻气郁,会导致化热伤阴,阴虚会出现肺燥,患者可出现咳吐少量粘痰,口干咽燥,午后潮热(一阵一阵地发热),颧红,盗汗(入睡后汗出异常,醒来后汗出停止),形体消瘦等症状。
可使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
『治癌验方』恶性胸腔积液中医“悬饮”治方
『治癌验方』恶性胸腔积液中医“悬饮”治方中期恶性胸腔积液发生的中期,人体正气渐虚,癌毒日渐壮大。
此期患者精神状态较差,胸腔积液反复出现,常感到病变部位涨闷、疼痛不适,有刺激性呛咳,气短,乏力,消瘦,纳差,眠可。
胸腔积液反复发作,要考虑到瘀血内停的因素,“血不利则为水”。
这个阶段的病机是癌毒内蕴,气阴两伤,水液内停。
治疗原则是气阴双补,利水,解毒,佐以活血。
可以用生脉散、猪苓汤化裁,药用柴胡、枳实、芍药、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猪苓、茯苓、泽泻、泽兰、益母草、川牛膝、鳖甲、白术、蛇舌草、半枝莲、干蟾皮等。
晚期恶性胸腔积液发生的晚期,人体气血阴阳大虚,癌毒炽盛。
患者精神极差、面色黧黑、恶病质,胸腔积液反复发作,呈血性胸腔积液,刺激性呛咳,气喘、气短、极度消瘦,纳差,腹胀,乏力,眠差。
这个阶段的病机是元气大衰、癌毒内蕴、水瘀互结。
治疗以补助元气、活血利水为法,可以仿血府逐瘀汤之意施治,药用如紫河车、人参、虫草、阿胶、柴胡、枳壳、白芍、桃仁、红花、土鳖虫、水蛭、川牛膝、三七、半枝莲、干蟾皮、蛇舌草、猪苓等。
注意事项辨胸腔积液的分布部位恶性胸腔积液多分布在胸胁部位,一般与少阳气机不利有关。
可以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柴胡、黄芩、枳实、芍药等;涉及到督脉阳气的不足,可以加用鹿角片、肉桂、熟地等。
辨在气在血人体的水液代谢与三焦气化有关。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胸腔积液与三焦气化失司密切相关,其中涉及到五脏六腑,而不仅仅只涉及肺的通调水道、脾的运化水液、肾主水等功能。
恶性胸腔积液多浑浊质重,“诸液浑浊,皆属于热”,一般慎用热药如附子、干姜。
可以渗湿与燥湿、胜湿相结合,渗湿之品如猪茯苓、猪苓、泽泻、土茯苓、萆薢、晚蚕沙、薏苡仁、通草等;燥湿之品如苍白术、厚朴、黄芩;胜湿之品如羌、独活、防己、川牛膝等。
“血不利则为水”。
恶性胸腔积液反复发作,或呈血色时,要考虑到病入血分,宜活血化瘀、利水法,可以选用丹参、泽兰、益母草、水蛭、土鳖虫等。
胸腔积液中医辩证施护共36页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胸腔积液中医辩证施护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管理资料】胸腔积液(悬饮)中医辩证施护剖析汇编
附注:十枣汤、控涎丹均为攻逐水饮之剂。 前方力峻,体实证实,积饮量多者用之。 后方力较缓,反应较轻。剂量均宜小量递 增,连服3~5日,必要时停二、三日再服。 如呕吐、腹痛、腹泻过剧,应减量或停服, 同时服椒目瓜蒌汤以泻肺祛饮、降气化痰。
护理评估 :
• 1、生活习惯、居住 环境。
• 2、发病史:感受寒 邪或湿邪。
相似点: 同属津液不归停积而成。 不同点: 水肿:水液泛滥全身。 悬 饮: 局限于胸胁 。
悬饮与风温:
相似点:发热、胸痛、咳嗽。 不同点:悬饮:潮热、刺痛、干咳。 风 温:高热、咳嗽,咯铁锈痰。
辩证分型:
• 1、邪犯胸肺
• 主要症状:寒热往来,身热起伏,汗少或发热不恶 寒,有汗身热不解,咳嗽少痰,气急,胸胁刺痛, 呼吸转侧时疼痛加重,心下痞硬,干呕口苦,咽干, 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数。
• 3、既往史:有无患 痨病、肿瘤、其他慢 性病。
• 4、评估胸胁痛的性 质、程度、部位。
突出症状:胸胁疼痛
• (1)疼痛性质:初起为刀割或撕裂样,呼吸动作 大时加重,故病人不敢呼吸;进而发展为持续性 胀痛,咳唾转侧更甚。饮邪消退时则多为闷痛、 隐痛或胀闷不适。
• (2)疼痛程度:初起疼痛剧烈,随病情加重疼痛 加重,饮邪积聚甚多时则疼痛反不显著,而以喘 促为主,当饮邪开始消退时,胸胁痛又起。
辩证分型:
• 3、络气不和
• 主要症状:胸胁疼痛,胸闷不舒,胸痛如灼,或感 刺痛,呼吸不畅,或有闷咳,甚或迁延日久不已, 天阴时更为明显,舌苔薄质黯,脉弦。
• 治法:理气和络。
• 主方:香附旋覆花汤。
• 处方举例:香附10克,旋覆花6克(包),苏子10克, 降香3克,郁金10克,柴胡5克,枳壳5克,半夏6克, 陈皮6克。加减:痰气郁阻,胸闷苔腻加瓜蒌、枳壳。 久痛不已,痛势如刺,加桃仁、红花、归须、赤芍、 乳香、没药;水饮不净加通草、冬瓜皮、路路通等。
中医治疗胸腔积液
针灸治疗
总结词
针灸治疗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脏腑功能,达到治疗胸腔积液的目的。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胸腔积液主要采用针刺和艾灸两种方法。针刺主要选取肺俞、膈俞、脾俞等穴位,以调节肺、脾、肾等 脏腑功能;艾灸则主要选取中脘、神阙等穴位,以温阳散寒、行气活血。针灸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操作下进行,以 免误伤经络。
中医认为胸腔积液的预后与患者的病情轻重、治疗方式等因 素有关。一般来说,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以促进康复。
02
中医治疗胸腔积液的方法
中药治疗
总结词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胸腔积液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辨证施治,针对不同证型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详细描述
根据胸腔积液的证型不同,中药治疗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常见的证型包括气滞血瘀、痰湿蕴结、脾虚 水停等,针对不同证型,医生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如四君子汤、五苓散等。同时,中药治疗还可 采用中药制剂,如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等,以活血化瘀、利水渗湿。
中医治疗胸腔积液的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中药治疗胸腔积液
01
02
03
患者情况
患者李某,男性,45岁, 因咳嗽、气喘就诊,诊断 为胸腔积液。
中药治疗
采用益气活血、利水渗湿 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如 党参、黄芪、白术、茯苓、 泽泻等。
治疗效果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 症状明显改善,胸腔积液 逐渐减少,最终完全消失。
04
中医治疗胸腔积液的注意事项和预防
措施
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回诊复 查,以确保治疗效果。
合理饮食
中医辩证治疗胸腔积液验方
中医辩证治疗胸腔积液验方病机概述:胸膜腔是位于肺和胸壁之间的一个潜在的腔隙,正常情况下,表面会有一层很薄的液体,在呼吸运动中起润滑作用,在每次呼吸周期中胸膜腔形态和压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使胸腔内液体持续滤出和吸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如果胸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就可以产生胸腔积液。
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伴胸胁胀痛和咳唾,转侧和呼吸时疼痛加重,气息短促,积液形成后胸痛减轻而胸闷逐渐加重,重者呼吸困难,少量积液时可触及胸膜摩擦感,听到胸膜摩擦音。
积液量多时病侧呼吸运动量受限,胸满隆起,肋间陡增宽。
胸腔积液为胸部或全身疾病的一部分,病因治疗尤为重要,一般在病因纠正后即可吸收。
导致积液的主要因素为:结核性胸膜炎,类肺炎性胸腔积液,脓胸,恶性胸腔积液。
根据临证表现本病应属于悬饮范畴。
中医认为:素体虚弱,正气虚衰,外邪侵袭,肺失宣通,痰饮蕴结,闭阻胸肋。
久病或劳损内伤,肺卫不固,脾肾虚弱,胸阳不疏,水湿内停而成。
(1)邪郁少阳型:寒热往来,身热起伏,胸肋满痛,汗不解热,咳嗽少痰,口苦咽干,舌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数。
配方组成:白术20g,柴胡15g,黄芩10g,瓜蒌皮25g,枳壳15g,法半夏15g,桑白皮25g,郁金20g,白芥子25g,丹参20g,葶苈子30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2)饮停胸肋型:咳嗽气急,胸部胀闷,呼吸时疼痛加重,两肋胀满,不能平卧,头目眩晕,不欲饮食,舌淡苔白或腻,脉弦滑。
配方组成:瓜蒌皮20g,白术25g,桑白皮20g,茯苓皮20g,川椒目15g,葶苈子30g,白芥子25g,紫苏子15g,薤白15g,车前子25g,法半夏15g,马鞭草30g,水蛭10g,丹参25g,泽兰1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3)痰湿瘀阻型:胸闷胸痛,胸痛如灼或刺痛,呼吸不畅,或有闷咳,午后低热,神疲乏力,舌红苔薄黄或白,脉弦数。
配方组成:黄芪20g,郁金18g,元胡15g,赤芍15g,白术20g,三七10g,丹参30g,桑白皮20g,葶苈子30g,瓜蒌皮20g,冬瓜子30g,法半夏15g,路路通15g,大腹皮20g,泽泻2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胸腔积液中医辩证施护共36页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胸腔积液中医辩证施护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中医治疗胸腔积液的方法
中医治疗胸腔积液的方法中医治疗胸腔积液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和中医调理。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一、中药治疗:1. 利水化痰法:选用具有利水、化痰、消肿作用的中药,如海藻、海藻酸钠、海藻酸钙等。
2. 活血化瘀法:选用具有活血、化瘀、散结作用的中药,如红花、川芎、当归等。
3. 补肺止咳法:选用具有补肺益气、透疾止咳作用的中药,如黄芪、参、百合等。
4. 温阳化湿法:选用具有温阳化湿、利水消肿作用的中药,如干姜、独活、茯苓等。
中药治疗胸腔积液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相应的中药组方,或者配合使用多种中药。
治疗的同时需要注意调整饮食,避免过热过辣和寒凉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针灸治疗:1. 中医穴位刺激:通过插入针灸针或使用电针等手段刺激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作用的穴位,如足三里穴、膈俞穴、胸部跷跷板穴等。
2. 中医经络疏通:通过拔罐、刮痧、火罐等手段刺激和刺激具有通络作用的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排除胸腔内的积液。
三、中医调理:1. 定期活动:适量的正常运动,如散步、慢跑等,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和减少胸腔积液。
2. 保持情绪稳定:情绪波动会对身体产生影响,如情绪激动可导致气机不畅,引发积液,因此需要保持情绪稳定。
3. 合理饮食:避免过食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多摄入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4. 起居有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总结起来,中医治疗胸腔积液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和中医调理。
通过中药的药物治疗,针灸的刺激和调理,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胸腔积液。
然而,请注意,以上仅为中医治疗胸腔积液的一些建议,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个人病情和体质来定,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辨治体会
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辨治体会胸腔积液是指急性或慢性胸膜疾病导致胸膜腔内积液,从而使肺膨胀受限,影响呼吸功能。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处理手段为引流胸腔积液,但对于一些顽固性胸腔积液,手术治疗效果有限,因此需要探讨中医内外合治的方法。
本文分享我在实际治疗中的体会。
一、中医辨证中医认为,胸腔积液是由于内外因素失衡引起的体液代谢障碍,进而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
治疗胸腔积液需要根据不同的证候进行辨证施治。
我们在临床中常见的病因包括肺结核、心力衰竭、恶性肿瘤等。
其中,肺结核的证候多为燥热内盛、阴虚亏损;心力衰竭的证候多为气阴两虚、寒湿内盛;恶性肿瘤的证候多为气阴两虚、瘀阻不畅。
因此,在治疗中需要根据病因和证候进行辨证施治。
二、西医治疗胸腔积液引流胸腔积液是西医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胸膜穿刺、胸膜引流、胸膜固定等方法。
这些方法对于病情不严重的患者效果较好。
针对顽固性胸腔积液,西医可以采用化疗、放疗、手术等方法。
化疗和放疗主要应用于恶性胸腔积液;手术引流包括胸膜腔镜手术、胸膜切除术等。
三、中医内治中医内治使用中药调理机体,促进体液代谢和病理产物的清除。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清热解毒、益气养阴、化痰止咳等。
配方多样,根据不同病因和病情制订妥当的方剂,如清热解毒口服液、益气养阴口服液、化痰止咳口服液等。
对于肺结核所致的胸腔积液,可以应用中药,改善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对于心力衰竭所致的胸腔积液,可以应用补气养阴、消除虚劳的中药,改善机体的代谢功能,加强机体的心肺功能;对于恶性肿瘤所致的胸腔积液,可以应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促进机体的代谢功能和瘀血排泄。
中医外治以针灸、拔罐、艾灸、磁疗等手段作为主要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穴位、经络、肌肉等部位,活血化瘀、祛湿化痰、逐水消肿等治疗手段,以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和代谢功能,以达到治疗胸腔积液的目的。
针灸为中医外治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治疗胸腔积液中,我们常用足三里、关元、气海、中庭等穴位进行治疗。
中药如何治疗胸腔积液
中药如何治疗胸腔积液胸腔积液是指胸膜腔内出现过多的液体。
胸腔积液过多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发展成结核性胸膜炎。
这是非常危险的。
胸腔积液主要通过药物治疗。
除了西药外,我们可以选用中药治疗胸腔积液。
下面为大家推荐几个治疗胸腔积液的中药方剂。
胸腔积液是指胸膜腔内出现过多的液体。
青壮年是胸腔积液的易患人群。
胸腔积液不多的时候患者会出现深吸气胸口刺痛。
如果积液过多,患者就会出现呼吸困难。
胸腔积液过多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发展成结核性胸膜炎。
这是非常危险的传染病。
因此如果出现胸腔积液一定要进行的及时的治疗。
胸腔积液主要通过药物治疗。
抗生素是常用的治疗胸腔积液的药物。
鉴于西药的毒副作用比较大。
我们可以采用中药治疗胸腔积液。
下面为大家推荐几个治疗胸腔积液的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1、二草六子汤。
药物组成:夏枯草、鱼腥草、炒葶苈子、莱菔子、白芥子、全瓜蒌、杏仁、桃仁、丹参、连翘、黄芩、银柴胡、鳖甲、川桂枝、炒枳壳、桔梗、猪苓、白云苓、薤白头。
以上中药水煎服,每日一剂。
此方具有行气消痰,温阳化水的功效。
此方主要用于胸腔积液的治疗。
中药方剂2、当归瓜篓皮。
药物组成:当归须、瓜蒌皮、茜草根、炒枳壳、青皮、延胡索、制乳香、丹参、桃仁、降香、山桅衣、夏枯草、鱼腥草、炮山甲、川楝子、柴胡、蒲公英、天花粉、白芥子。
以上中药水煎服,每日一剂。
此方具有疏肝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
此方主要用于胸腔积液的治疗。
以上就是治疗胸腔积液的中药。
中医讲究辩证施治。
中药调理不仅能抑制患者的病情,还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能够全方面地进行治疗。
中药相对西药来说安全得多,比较适合患者长期服用。
当然以上中药方剂仅供大家参考。
患者在使用时,一定要咨询药师或者医师,不可盲目使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中医辨治恶性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一般量多...
中医辨治恶性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一般量多...中医辨治恶性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一般量多,易复发,但是中医药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恶性胸腔积液多属于中医“悬饮”范畴,其发生多因水液代谢障碍导致水液不循常道,流于胸胁所引起。
其病机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本虚在于气血阴阳的日渐亏虚;标实在于癌毒的日益亢盛,正邪力量对比日益恶化。
笔者认为,辨治恶性胸腔积液应分期辨证,多病机论治。
供参考!分期辨治初期恶性胸腔积液发生的初期,人体正气不虚,癌毒也正在成长。
此期患者精神状态尚可,仅感到胸部病变一侧不适,稍有气喘、气短,纳可眠可。
初期的胸腔积液多与三焦气化失司有关,三焦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水液运行的最大通道,“三焦者,决渎之官,气化则能出焉。
”同时由于胸腔积液多分布在胸胁部位,与少阳枢机不利有关,所以要重视疏化三焦气机,促使液体归于正化。
疏利三焦气机以柴胡剂(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四逆散等)为首选。
这个阶段的病机是癌毒内蕴,气化失司,水液内停。
治疗原则宜疏利气机,利水,解毒。
可以选用柴胡桂枝汤、五苓散、葶苈大枣泻肺汤化裁,药用柴胡、桂枝、黄芩、半夏、茯苓、猪苓、泽泻、白术、葶苈子、杏仁、炙麻黄、蛇舌草、半枝莲、干蟾皮等。
中期恶性胸腔积液发生的中期,人体正气渐虚,癌毒日渐壮大。
此期患者精神状态较差,胸腔积液反复出现,常感到病变部位涨闷、疼痛不适,有刺激性呛咳,气短,乏力,消瘦,纳差,眠可。
胸腔积液反复发作,要考虑到瘀血内停的因素,“血不利则为水”。
这个阶段的病机是癌毒内蕴,气阴两伤,水液内停。
治疗原则是气阴双补,利水,解毒,佐以活血。
可以用生脉散、猪苓汤化裁,药用柴胡、枳实、芍药、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猪苓、茯苓、泽泻、泽兰、益母草、川牛膝、鳖甲、白术、蛇舌草、半枝莲、干蟾皮等。
晚期恶性胸腔积液发生的晚期,人体气血阴阳大虚,癌毒炽盛。
患者精神极差、面色黧黑、恶病质,胸腔积液反复发作,呈血性胸腔积液,刺激性呛咳,气喘、气短、极度消瘦,纳差,腹胀,乏力,眠差。
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辨治体会
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辨治体会胸腔积液是指胸腔内不正常积聚一定量的液体,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
常见的原因包括心力衰竭、肺癌、结核性胸膜炎等。
中医内外合治法在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和体会,我对中医内外合治法的辨治体会进行如下总结。
针对顽固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中医内外合治法可以分为内治和外治两个方面。
内治主要通过中药内服来调理患者的体质和疏通经络,增强气血运行功能,改善胸腔内的微循环,从根本上降低胸腔积液的发生。
外治则是通过针灸、拔罐等手段来刺激患者的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积液的吸收和排出。
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病情,中医内外合治法需要结合个体化的中医辨证施治原则。
对于由心脏病引起的胸腔积液,中医认为是由于心火上炎、痰湿内蕴所致,因此可以选用清热解毒、利水渗湿的中药治疗,如茵陈蒿汤、金铃子散等。
对于肺癌引起的胸腔积液,中医认为是痰瘀互结,气滞血瘀所致,可以选用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的中药治疗,如三黄煎等。
还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如脾胃虚弱、气滞血瘀等,进行相应的调理。
中医内外合治法在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中注重整体调理和个体化施治。
在内治方面,中医强调对整体体质的调理,包括调理脾胃、补充气血、消除痰湿等,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在外治方面,中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和技术,如针灸、艾灸、拔罐等,来刺激患者的穴位和经络,加速积液的吸收和排出。
这样既能对症治疗,又能调理整体,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内外合治法在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通过对患者的整体调理和个体化施治,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减轻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内外合治法应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遵循科学、安全、有效的原则。
只有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应用中医内外合治法来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潜在并发症:虚脱(与使用峻下逐水剂有关)。
• ⑸观察病情: • ①观察体温、呼吸、咳嗽与胸水消长情况及疼痛的性质、
程度。
辩 • ②服药前服药后观察腹泻时间、次数,排便的性质、颜色、 量及伴随症状。
证 • ③一般在药后半小时即开始腹泻,每次约600-800ml,4 施 -5次后渐止。若便次频频,超过10次,排出液量1000ml, 护 出现虚脱的现象。
证
• ⑺情志护理:本证多暴起,病痛较重,特别是呼 施
吸困难、剧烈胸痛,很易使病人心情紧张,顾虑 重重。要关心病人的痛苦,耐心解释病情,讲明
护
道理,使其能增强信心,保持心情舒畅,从而肝
气得舒,气机调达,提高痛阈。
3、潜在并发症:虚脱(与使用峻下逐水剂有关)。
• ⑴心理护理:服药前做好解释工作,说明药物的
• 3、劳欲所伤:劳倦纵欲久病、伤及脾肾、 水液蒸腾失司。
• • • •
于津三 肾 脾 肺 胸液焦 失 不 失
发Leabharlann 胁悬通 蒸 能 宣 而结调 腾 运 发
病
转不水 、 化 、 为散道 气 ; 肃
机
悬,不 化 降
饮聚利 。集,
;
;
理
病位:初期:肺、三焦。 后期:涉及脾肾。
病理性质:阳虚阴盛。本虚标实证。
• (3)疼痛的部位 :如初多于一侧胸胁,如发生 于两侧者,提示病情加重,应引起警惕。
5、评估证候之标本虚实 本病阳虚阴盛,本虚标实的特点。 本虚:正气不足(阳虚), 标实:水饮留聚(阴盛)。
标本虚实常相互联系,但有主次 之分,无论病之新久,要根据症 状辨别二者主次。
一般护理常规 :
•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 2、胸水量多、胸满气急者,取半卧位
• ⑴病情观察: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 间以及咳嗽、咯痰、呼吸等情况。
•
⑵症状护理: 嘱病人取患侧卧位,必要时用宽胶 布固定胸壁,以减少胸部活动幅度,减轻疼痛。
辩
饮停胸胁胀满者,避免频繁的转侧、翻身。
证
• ⑶患白热术侧熨各胸疗1部0法;g,:或干如用姜用法、热半甘水夏遂袋、、或陈大双皮戟柏、、散厚白水朴芥蜜各子调6各g后,3热g苍,敷术炒、施 护
胸腔积液(悬饮)中医辩证施护
庆阳市中医院 路昕
目的要求:
1.了解痰饮的概念。 2.了解悬饮的历史沿革、诊断、鉴 别诊断。 3.掌握悬饮的概念。 4.熟悉悬饮的病因病机、辩证分型。 5.掌握悬饮的辨证施护。
悬饮:是指水饮之邪渗流于
概 两胁之下,停积不散,如物 悬空,阻滞了阴阳气血的升 降输布,而发生咳嗽、气急、
• ③适当限制饮水量,少进水果、果汁、汤汁饮料,忌食煎 炸、油腻、粘滑之食品,以免助生水湿痰热,加重病情。 酸性食物有收敛作用,往往使邪恋难去,应少食或不食。
1、呼吸困难(与饮停胸胁,气机升降输布受阻有关)。
• ⑷对症处理:
辩 • ①胸腔穿刺术护理:术前准备用物;术中配合医生操作, 术后观察病情。若属于结核性胸膜炎抽液时,要做好抽液
• 治法:和解宣利。
• 主方:柴枳半夏汤。
• 处方举例:柴胡15克,黄芩10克,青蒿15克,枳壳 10克,半夏6克,桔梗5克,全瓜蒌15克,赤芍10克。 加减:咳逆气急,胁痛,加白芥子、桑白皮;心下 痞硬口苦干呕,加黄连;高热汗出不解,咳嗽气粗, 去柴胡,合入麻杏石甘汤。
辩证分型:
•2
• 主要症状:咳嗽,胸胁胀闷,咳唾引痛,呼吸困难, 甚则咳逆气喘息促不能平卧,或仅能偏卧于停饮一 侧,病侧肋间胀满,甚则偏侧胸廓隆起,舌苔薄白 腻,脉沉弦或弦滑。
逐水剂致邪祛正伤 )。
护
6、体温过高:(与外邪袭肺、气
机不利有关)。
健康教育:
• 1、避免诱发本证的因素。如感受时邪寒湿、 饮食不节、劳欲过度等。
• 2、注意个人卫生及居室环境的干燥、清洁, 保持通风。
• 3、谨防劳累,根据病情及体能适当进行体 育锻炼,如散步、做体操、打太极拳等, 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以增强体质改善肺功 能。
休息。恢复期适当活动,并逐渐增加 活动量。 • 3、年老体弱、长期卧床者,预防发生 压疮。 • 4、肺结核活动期,执行呼吸道隔离。
一般护理常规 :
• 5、观察体温、呼吸、咳嗽、胸痛与胸水消 长情况及疼痛的性质、程度。。
• 6、胸胁疼痛严重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 7、呼吸困难、张口抬肩、面色紫绀时,立
辩 的变化,注意穿刺处有无渗血或渗液、有无虚脱表现。如
果低热或午后潮热转高热,提示病重。
• ⑵生活起居护理:
证
施 • ①环境:居室宜向阳、温暖,温度适宜,空气清新、流通, 避免对流风。
• 阳虚:温暖向阳、干燥。
护
• 阴虚:室温凉爽。
• 气滞:温度适宜,湿度略大。
• ②休息:取患侧卧位、坐位,以促进肺气通调。
念 胸胁作痛的病症。 西医学范畴:相当于胸 膜炎,胸腔积液为主。
历史沿革 :
1、《内经》虽无痰饮之名,但有“积饮”之说。
2、《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太阴所至, 为积饮否隔”。《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 “湿淫所盛,••••••民病积饮••••••。”这些论 述奠定了痰饮的理论基础。
3、《金贵要略》首创“痰饮”病名。 痰证:粘稠。 饮证:清稀。 痰、饮、水、湿同源异名,水液代谢失调的病
• 病症 • 类型 停聚 • 部位 主症 • 悬饮 胸胁 胸胁刺痛,咳唾引痛、气急 • 痰饮 胃肠 胃肠鸣响、漉漉有声,呕吐清水痰涎 • 溢饮 肢体 四肢水肿,身体痛重、恶寒无汗 • 支饮 胸肺 胸闷、咳喘,不得平卧、痰多
悬饮与水肿:
相似点: 同属津液不归停积而成。 不同点: 水肿:水液泛滥全身。 悬 饮: 局限于胸胁 。
• ④虚脱症状:剧烈腹痛、腹泻、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头 昏心慌。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 ⑤胸胁疼痛严重时要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 ⑥呼吸困难、张口抬肩、面色紫绀时,立即汇报医生,配
合处理。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服用峻下逐水剂致大便次数增
多有关)。 5、有跌倒的危险:(与服用峻下
辩 证 施
辩证分型:
• 4、阴虚内热
• 主要症状:呛咳时作,咯吐少量粘痰,口干咽燥, 或午后潮热,颧红,心烦,手足心热,盗汗或伴胸 胁闷痛,病久不复,形体消瘦,舌质偏红,少苔, 脉小数。
• 治法:滋阴清热。
• 主方:沙参麦冬汤,泻白散。
• 处方举例:沙参12克,玉竹15克,麦冬10克,桑白 皮10克,地骨皮10克,花粉15克,白芍10克,橘络 3克,川贝5克,银柴胡6克,加减:潮热加鳖甲、 功劳叶。咳嗽加百部、川贝。胸胁闷痛加瓜蒌皮、 枳壳、郁金。兼气虚、神疲、气短、易汗、面色黄 白者加太子参、黄芪、五味子。
• 治法:逐水祛饮。
• 主方:十枣汤,控涎丹,或椒目瓜蒌汤。
• 处方举例:椒目9克,瓜蒌15克,桑白皮10克,苏子 5克,伏苓12克,生姜皮3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 白蒺藜10克,冬瓜皮30克。加减:痰浊偏盛,胸部 满闷,苔浊腻加薤白、杏仁。水饮久停,胸胁支满 体弱食少,加桂枝、白术、茯苓、甘草等。络气不 和者加香附、桃仁、陈皮、苏子。
辩证分型:
• 3、络气不和
• 主要症状:胸胁疼痛,胸闷不舒,胸痛如灼,或感 刺痛,呼吸不畅,或有闷咳,甚或迁延日久不已, 天阴时更为明显,舌苔薄质黯,脉弦。
• 治法:理气和络。
• 主方:香附旋覆花汤。
• 处方举例:香附10克,旋覆花6克(包),苏子10克, 降香3克,郁金10克,柴胡5克,枳壳5克,半夏6克, 陈皮6克。加减:痰气郁阻,胸闷苔腻加瓜蒌、枳壳。 久痛不已,痛势如刺,加桃仁、红花、归须、赤芍、 乳香、没药;水饮不净加通草、冬瓜皮、路路通等。
用具和抽出液的消毒隔离工作,以防交叉感染。
证
• ②病人喘促、气急、呼吸困难时给予氧气吸入。 • ③如有痰液,鼓励病人积极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 ④胸痛严重,取患侧卧位,减轻疼痛。
施 护
• ⑤患者胸痛剧烈时可用热水袋热敷患侧胸部,或针灸阳陵 泉、外关或背俞穴,以理气活血止痛,隔姜灸至于以上穴
位。
2、胸闷胸痛(与饮邪停积胸胁,脉络受阻,气机不利有关)。
热布包熨背部,可温化寒饮,减轻疼痛。
• ⑷遵医嘱针刺支沟、阳陵泉、外关、期门或背俞 穴,以理气活络止痛。隔姜灸至于以上穴位,艾炷 灸5-7壮。
2、胸闷胸痛(与饮邪停积胸胁,脉络受阻,气机不利有关)。
• ⑸遵医嘱酌情给服玄胡止痛片、退热止痛药。
• ⑹饮食调护:饮邪久郁者,可用红花泡酒,桃红 辩
煮粥,常饮、常食,以活血通络祛瘀止痛。
悬饮与风温:
相似点:发热、胸痛、咳嗽。 不同点:悬饮:潮热、刺痛、干咳。 风 温:高热、咳嗽,咯铁锈痰。
辩证分型:
• 1、邪犯胸肺
• 主要症状:寒热往来,身热起伏,汗少或发热不恶 寒,有汗身热不解,咳嗽少痰,气急,胸胁刺痛, 呼吸转侧时疼痛加重,心下痞硬,干呕口苦,咽干, 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数。
• 3、既往史:有无患 痨病、肿瘤、其他慢 性病。
• 4、评估胸胁痛的性 质、程度、部位。
突出症状:胸胁疼痛
• (1)疼痛性质:初起为刀割或撕裂样,呼吸动作 大时加重,故病人不敢呼吸;进而发展为持续性 胀痛,咳唾转侧更甚。饮邪消退时则多为闷痛、 隐痛或胀闷不适。
• (2)疼痛程度:初起疼痛剧烈,随病情加重疼痛 加重,饮邪积聚甚多时则疼痛反不显著,而以喘 促为主,当饮邪开始消退时,胸胁痛又起。
总结:
• 1、概念:悬饮是指水饮之邪渗流于两胁之 下,停积不散,如物悬空,阻滞了阴阳气 血的升降输布,发生咳嗽、气急、胸胁作 痛的病症。
• 2、病因病机:外感寒湿、饮食不当、劳欲 过度。
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 8、环境宜向阳,温暖,温度适宜,空气清 新,流通,避免对流吹风。阳虚:温暖向 阳,干燥;阴虚:室温凉爽;气滞:温度 适宜,湿度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