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法律知识
农民工维权知识ppt课件
2024/3/2
4
2、国家在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方面有哪 些政策?
• (1)在就业管理方面。
•
取消不合理收费;不再办理外出就业登记卡和外来人员就
业证;各地教育部门对农民工子女入学等方面与当地学生同等 对待,不得违反国家规定乱收费;
• (2)在职业介绍服务方面。
•
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向农民工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
• 工程总承包企业应对劳务分包企业的工资支付情况进行 监督,督促其依法支付农民工工资。企业因被拖欠工程 款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追回的被拖欠工程款, 应先用于支付拖欠的农民工工资。
2024/3/2
9
6、国家对休息休假有什么主要规定?
• 《劳动法》第三十八条对休息日作了规定:“用 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2024/3/2
6
3、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哪些行为是国家明令 禁止的?
• 根据《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 有下列行为:
• (1)提供虚假招聘信息; • (2)招用无合法证件的人员; • (3)向求职者收取招聘费用; • (4)向被录用人员收取保证金或抵押金; • (5)扣押被录用人员的身份证等证件; • (6)以招用人员为名义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进行其他违法
新时代农民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的法律依据
新时代农民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的法律依据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农村地区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和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劳动权益等方面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为了维护农民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他们提供了法律保障。
本文将就新时代农民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的法律依据进行探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为农民农民工提供了宪法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业现代化。
”这一规定明确了国家对农民合法权益的保障义务,要求国家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还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劳动权利和社会保障权利等内容,为农民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宪法保障。
二、《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是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管理法为农民的土地权益提供了保障。
《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民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权自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权要求国家对土地实行保护、合理利用。
土地管理法还规定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管理,为农民提供了土地的产权保障。
通过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土地资源得到了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了维护。
三、《劳动法》《劳动法》是一部专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也为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生活提供了法律保障。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获得劳动报酬,有权休息休假,有权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对于农民工来说,他们在城市从事劳动工作,也同样享有《劳动法》的相关权利。
《劳动法》还规定了对农民工的工资支付、工作时间、劳动合同签订等内容,为农民工的劳动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四、《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是一部专门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法律,对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该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持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依法保护,不得侵犯。
农民工工资保障法律法规
农民工工资保障法律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农民工的权利和义务,对农民工的工资保障进行了具体规定。
根据该法,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报酬支付工资,不得拖欠、无故扣减工资。
农民工享有按时足额收取工资的权利,用人单位必须保证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二、《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具体规定,保障了农民工的工资权益。
该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工资支付方式、时间、标准等内容。
而且,用人单位不得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支付工资。
三、《最低工资规定》《最低工资规定》是保障农民工工资水平的重要法规。
该规定规定了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农民工的工资,确保农民工的基本生活权益。
同时,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工资标准或者违法少发工资,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
四、《集体合同法》《集体合同法》规定了集体合同的签订和执行方式,保障了农民工的集体利益。
根据该法,农民工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合同的方式,规定工资水平、加班工资、福利待遇等内容,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
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当遵守集体合同的约定,保障农民工的工资权益。
五、《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律法规,为保障农民工的工资权益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
农民工如果发生与工资相关的劳动纠纷,可以通过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进行调解或仲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该法规定了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和方式,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维护。
以上是关于农民工工资保障的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为保障农民工的工资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用人单位和农民工都应当遵守相关规定,共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农民工法律知识
农民工法律知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谋求生计,成为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法律知识常常不够充分、维权意识不够强烈,容易成为违法用工和不公平待遇的受害者。
因此,了解农民工法律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一、劳动合同农民工和用工单位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劳动合同予以规范。
劳动合同是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最基本手段,合同应包含基本的劳动条件,如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社保等。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注意确认合同内容,确保用工单位履行合同义务。
同时,农民工应该注意打印出实际生效的劳动合同,避免用人单位将虚假合同纳入档案,造成维权的难度。
二、工资农民工的合法工资由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以及用工单位与农民工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共同确定。
用工单位应当按照约定的工资、工时和工作量及时足额支付农民工的工资,不得以任何理由拖欠或押扣工资。
如果用工单位要求农民工提前支付押金、社保费、住宿费等,应该认真核实合法事由,并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
三、工作场所安全工作场所安全是保障农民工人身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条件。
用工单位应当为农民工提供安全健康、无虞的工作条件。
对于建筑工地、工厂、矿山等高风险领域,用工单位必须保证生产场所安全,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如果农民工在工作中发生了意外或伤害,用工单位应该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协助受害者尽快获得赔偿和治疗。
四、社会保险农民工在劳动合同中应该规定社会保险的缴纳方式、养老金、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
同时,用工单位应当提供给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的证明材料,以免因证明材料不全而影响领取养老金和医疗保险。
如果用工单位拒绝缴纳或者随意拖欠社保费用的,可以向当地工会或人力资源部门投诉和举报。
五、维权途径如果农民工在劳动关系中遭遇违法用工或不公平待遇,可以采取以下维权途径:1.与用工单位沟通协商,寻求和解。
2.向劳动纠纷仲裁委员会或人力资源部门投诉和申诉,寻求合法权益的保护。
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主要内容
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主要内容
1. 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
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合同应当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劳动条件等内容。
2. 工资支付
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报酬,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
工资支付应当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3. 休息休假
农民工享有国家规定的节假日休息和带薪年休假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农民工的休息休假权利。
4. 社会保险
农民工应当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
用人单位应当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费。
5. 劳动安全卫生
用人单位应当为农民工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职业危害,并为从事危险作业的农民工提供相应的劳动保护。
6. 职业技能培训
用人单位应当为农民工提供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职业
技能水平。
7. 维权渠道
农民工可以通过劳动监察部门、工会组织等渠道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或者提起诉讼。
农民工法律知识宣传材料之一农民外出务工的准备
农民工法律知识宣传材料之一农民外出务工的准备农民外出务工是近年来中国农民广泛参与的一项重要经济活动,然而,对于许多农民工来说,他们对于自己的权益和法律保障了解甚少。
因此,下面将就农民外出务工的准备事项以及相关法律知识进行宣传,以增强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
一、准备事项:1. 务工地的选择:务工地的选择应慎重考虑,要选择正规、有信誉的用工企业、用工项目,尽量避免一些劳动纠纷频发的地区。
2. 务工合同的签订:务工前应与用工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工作内容、薪资待遇、工时、社保等事项。
3. 个人身份证件和劳动合同的复印件:务工前要确认个人身份证件和劳动合同的复印件是否齐全,以备不时之需。
4. 行程安排和交通工具选择:务工前应事先了解行程安排和交通工具选择,以确保安全和节约费用。
二、农民工法律知识:1. 劳动合同法:农民工与用工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双方都有责任和义务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并享受法定的劳动权益。
2. 最低工资标准:各地都有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务工的农民工应了解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确保自己获得合理的工资待遇。
3. 工资支付:用工企业应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的工资,如遇到工资拖欠或支付不足的情况,农民工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4. 社会保险:务工的农民工应享有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可享受相应的保险待遇。
5. 劳动保护:用工企业应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劳动保护设施,农民工在工作过程中应注意自我保护,如遇到安全事故或者职业病,应及时报告用工企业,并寻求法律补偿。
以上是农民外出务工的准备事项以及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希望对农民工们有所帮助。
同时,提醒农民工务工时要保护好自己的权益,如有遇到问题,可以咨询劳动监督部门或者寻求法律援助。
农民法律知识点
农民法律知识点在现代法制社会中,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对每一个公民都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由于农民长期以来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相对较低,他们对法律的了解往往比较欠缺。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些农民常见的法律知识点,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 土地承包法土地是农民生产的基本要素,土地承包法对土地承包经营进行了规范。
按照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农民可以通过使用权、经营权、受益权等方式取得土地承包权,确保农民有稳定的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并享有相应的承包权益。
2.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基本法律。
农民作为劳动者,也享有劳动合同法所规定的权益保护。
农民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明确约定工作内容、工资待遇、工作时间、休假制度等条款,并在合同生效后,双方应按约定履行合同。
3. 婚姻法和家庭法婚姻法和家庭法是保障家庭关系稳定和家庭成员权益的法律。
在婚姻和家庭问题上,农民也应了解相关法律。
例如,农民应当依法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合法维护自己的婚姻权益;在家庭财产共有、抚养子女、离婚等问题上,农民应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4. 劳动保护法和社会保险法农民作为劳动者,享有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险的权益。
劳动保护法规定了工作时间、休假制度、工资支付等内容,农民应当依法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
社会保险法规定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农民应主动参加社会保险,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
5. 民事诉讼法和仲裁法在与他人产生纠纷时,农民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或仲裁等方式解决。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诉讼程序和诉讼权利,农民应了解诉讼程序和途径,并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仲裁法是一种快捷、经济的纠纷解决方式,在纠纷仲裁领域,农民可以选择仲裁解决方式,减少诉讼成本和时间。
6. 环境保护法和农村土地执法环境保护法是保护环境的法律。
农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爱护环境、节约资源。
农村土地执法是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法律。
农民工劳动用工法律知识问答-V1
农民工劳动用工法律知识问答-V1农民工作为我国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保障其劳动权益的问题备受关注。
下面对“农民工劳动用工法律知识”进行问答整理,希望能为广大农民工解决疑问。
一、劳动合同1.农民工需要签劳动合同吗?答: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农民工作为劳动者之一,也应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以保护自己的权益。
2.劳动合同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答:劳动合同应该包括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基本信息、工作职责、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劳动条件等方面的内容。
劳动合同应当按规定留存备案。
同时,应当保证劳动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
二、工资待遇1.农民工应该按照什么标准支付工资?答: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农民工的工资,严禁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此外,劳动者的工资应按月支付,并应当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未按时支付工资,农民工该怎么办?答:农民工可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工会或劳动仲裁部门投诉或申请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还可以通过法律诉讼等方式维权。
三、社会保险1.农民工是否享有社会保险?答:农民工与其他劳动者一样,也具有社会保险权利。
用人单位应该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相关手续,确保农民工的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等方面的权益得到保障。
2.用人单位未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农民工应该怎么做?答:农民工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投诉,要求用人单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同时还可以向劳动关系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维护自己的权益。
以上是关于“农民工劳动用工法律知识”的相关问答整理。
作为一名农民工,一定要了解自己的权益,并且要有勇气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用人单位也应该自觉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为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驾护航。
农民工劳动法
农民工劳动法
农民工是指在城市从事建筑、工程、制造、物流等行业中的农村
劳动力。
他们是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然而,长期以来,农民工的权益受到较大侵害。
实施农民工劳动法,是保障农民工
权益的重要举措。
农民工劳动法共分8章60条,包括农民工的就业、劳动合同、工
资福利、劳动时间和休息、劳动安全和卫生、劳动教育、劳动争议解决、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特别强调了农民工的劳动报酬必
须实行计时计件制,同时还规定了严格的劳动时间和加班费标准,禁
止用人单位拖欠或少发农民工工资。
此外,农民工合同制度也是农民工劳动法的一大亮点。
农民工在
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注意确认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工
资福利、劳动条件等关键条款。
同时,在合同签订后,用人单位一定
要严格按合同履行。
更为重要的是,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实
行分包、转包或以其他名义变相劳动,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实施农民工劳动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企业和广大社会公众
都应该积极参与和配合。
政府部门应加强劳动监管和公开执法,保障
农民工权益,及时处理合法劳动争议;企业则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建
立健全劳动保护和福利机制,优化人才结构,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
社会公众也应积极关注农民工的权益,提高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协
助维护劳动秩序。
综上所述,实施农民工劳动法对于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家共同努力,营造尊重劳动、保护劳动者的良好氛围,努力实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伟大中国梦。
法律知识: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法规
法律知识: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法规农民工是指在城市从事建筑施工、道路养护、绿化环卫、水利设施建设、矿山开采等劳动的农村劳动者。
由于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与城市居民相比,他们的社会保障、工资支付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和不足,因此,国家出台了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法规,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一、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基本法律规定1. 《劳动法》《劳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这一规定意味着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应当签订劳动合同,合同中应当包括工资支付的相关条款,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工资。
2.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第十一条规定:“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当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劳动条件、职业培训、劳动纪律、保险和福利等事项。
”这一规定对劳动合同内容作出详细规定,其中包括了劳动报酬,即工资支付的相关内容。
3.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条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缴费人应当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由此可见,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地支付农民工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这也涉及到了工资支付的问题。
以上三部法律文件为农民工工资支付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和规范。
而在具体的操作中,还需要结合《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条例》和其他相关法规进行操作。
二、农民工工资支付的保障措施《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条例》是国家为了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制定的一部专门法律文件。
该条例共有三十一条,对农民工工资支付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
1.劳动合同签订《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条例》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农民工订立劳动合同,应当写明工资支付标准、支付期限以及支付方式等内容。
”这一规定强调了劳动合同签订的重要性,并要求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工资支付的相关内容,包括支付标准、支付期限和支付方式。
2.工资支付期限《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条例》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时间和工资支付周期及时足额支付农民工的工资。
农民工普法宣传内容
农民工普法宣传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权益保护:主要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的普及,如签订劳动合同的必要性,工资支付、工时制度(如不得超时加班)、休息休假权利、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的缴纳和享受,以及遭遇欠薪、工伤等情况下的维权途径。
2.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安全生产法》相关内容,让农民工了解在工作中
应享有的安全卫生条件,如何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遇到安全事故如何紧急处置和报告。
3.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生活权益:普及户籍制度改革政策,让农民工知晓
其在城市居住、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权利,如租房、购房政
策,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申请公租房或廉租房的条件等。
4.社会保障权益:介绍农民工如何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项目,以及如何进行社保转移接续。
5.法律援助服务:讲解法律援助的相关规定,告知农民工在合法权益受到
侵害时,可以向哪些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怎样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6.特殊群体权益:针对女性农民工、未成年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宣传性别
平等、禁止雇佣童工等法律规定。
通过以上内容的宣传,旨在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他们更好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同时,也有助于社会形成尊重农民工权益的良好氛围,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和社会稳定。
农村生产生活法律知识点
农村生产生活法律知识点在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法律知识对农民来说至关重要。
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可以帮助农民维护自身权益,合法经营农田和农业产业,提高生产效益,确保生活安宁。
本文将从土地流转、农民工权益、环境保护以及食品安全等角度,介绍一些农村生产生活中的法律知识点。
土地流转是农村地区常见的经营方式。
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土地的流转必须经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手续。
承包方可以依法将土地流转给他人进行经营,但必须在土地管制部门备案,并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确保流转的合法性和权益保障。
此外,流转方还应履行相应的义务,比如按照协议约定履行土地保护和环境保护责任。
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也是农村法律关注的重点之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农民工享有最低工资保障,劳动保险、工伤保险以及其他福利待遇。
农民工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应确保合同内容详细明确,明确双方的权益和义务。
如果发生用工纠纷,农民工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通过诉讼途径向法院维权。
环境保护是保障农村生产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随着农村工业化的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农民作为环保的执行者和受益者,也需要履行相应的环境保护责任。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或化肥必须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使用,避免对土地和水源造成污染。
同时,农村居民也应当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避免随意丢弃垃圾,保持家乡的环境整洁。
食品安全问题是农村生产生活中另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必须符合卫生要求,确保食品安全。
农民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也需要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种植作物时,应当使用规范合法的种子、农药和化肥,并遵守农产品有机环境标准。
在农产品销售环节,应当留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避免食用过期或者不合格的产品。
此外,农村生产生活中还有许多法律知识需要农民了解,比如农村房屋建筑和农产品质量标准等。
农村常用法律法规知识
农村常用法律法规知识在农村社区生活中,了解和掌握一些常用的法律法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护社区的安宁和稳定。
本文将介绍农村常用的法律法规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正确运用这些规定。
一、土地管理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这部法律法规规定了土地的基本管理制度、土地使用权的取得和转让、土地征收补偿、土地管理承包等方面的内容。
农民朋友们在土地承包、种植、转让等方面应当依法办理手续,确保自己的土地权益合法稳定。
2.《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的若干规定》这是为了加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保护农民土地权益而制定的规定。
其中规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归属、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和发包等方面的内容,农民在土地流转和承包经营权继承方面应遵守相关规定。
二、农民工权益保障法律法规1.《劳动法》这部法律法规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包括劳动合同的订立和解除、工资和福利待遇、劳动时间和休假等方面的内容。
农民工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方面,可以依据该法律法规进行维权。
2.《农民工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这是为了保护农民工工资权益而制定的规定。
其中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支付计算方式以及工资支付的监督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农民工在工资支付方面遇到问题,可以依靠该规定进行维权。
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是我国环境领域的基本法律法规,规定了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环境污染的防治、环境监督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农村居民在环境保护方面应当积极行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2.《农村生活噪声污染治理管理办法》这是为了保护农村居民免受生活噪声污染的侵害而制定的规定。
其中规定了农村居民区域内的建设项目和行为应当符合的环境噪声标准、噪声防治措施以及噪声污染投诉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农村居民在遇到噪声污染问题时,可以依法维权。
农村法律知识培训资料
农村法律知识培训资料一、引言农村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对于农村地区的居民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农村发展的进一步推进,了解法律知识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素养,促进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农村法律知识培训的重要内容,帮助农村居民更好地了解和运用法律。
二、土地法律知识1.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1.1 承包期限和权益保障1.2 承包土地的流转和转包问题1.3 土地承包合同的解除和终止条件2. 土地使用权转让和抵押2.1 土地使用权的转让程序和要求2.2 土地使用权的抵押权利和限制2.3 如何合法地行使土地使用权三、劳动法律知识1. 农村劳动合同法1.1 农村劳动合同的订立和解除1.2 劳动报酬的支付和调整1.3 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和福利待遇2. 工伤保险和社会保障2.1 工伤保险的申请和报销程序2.2 实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权益和待遇2.3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相关政策和补偿标准四、农村户籍和村民自治1. 户籍制度和农村常住人口管理1.1 农村户籍迁移和农民工进城就业1.2 农民子女教育和户口补办问题1.3 农村居民义务教育和父母离异问题2. 村民自治和村委会选举2.1 村民自治的法律依据和范围2.2 村民议事决策程序和村委会选举规则2.3 如何参与村民自治和监督村委会工作五、家庭法律知识1. 农村婚姻法律问题1.1 农村夫妻财产和债务的处理1.2 农村家庭暴力和家庭纠纷解决途径1.3 农村离婚和子女监护权的划分2. 农村继承和遗产管理2.1 农村遗产继承法律规定和程序2.2 农村遗嘱的撰写和遗产分配规则2.3 如何维护农村居民的合法继承权益六、社会管理法律知识1. 治安保卫和社会秩序维护1.1 农村扰序行为的防范和制止1.2 村民自发治安管理和社会服务1.3 公安机关的职责和农村民警制度2. 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2.1 农村互联网使用的法律规定和限制2.2 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诈骗的防范2.3 农村居民网络权益维护的途径和方法七、结语通过农村法律知识的培训,农村居民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
农民工必备法律知识(共18页)
农民工(Gong)法律常识之一----农民外出务工的筹办司(Si)法部法律援助中心制作当您筹办进城务工时,要将外出务工需要的一些证件、材料筹办齐全。
要弄清(Qing)楚需要携带什么证件,哪些证件在哪里可以打点,打点有关证件时需要哪些材料,以及外出旅途中注意的事项。
1、农民外出(Chu)务工时需携带哪些证件、材料?〔1〕居民身份证。
农民外出(Chu)务工时,必然要携带能证明本身身份的居民身份证。
〔2〕流动听口婚育证明。
该证明是由县〔区〕方案生育部分制作颁布的,用以记载本人方案生育情况的证明。
〔3〕外出人员就业登记卡。
该卡是由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机关制作颁布的,筹办外出务工的人员持居民身份证即可前往打点。
此外,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应携带其所取得的职业技能培训证明,以便于进城后增加就业务工的时机和提高工资待遇。
2、农民外出务工在务工地需要打点哪些证件手续?〔1〕暂住证。
暂住证是公民离开常住户口地址地的市区或者乡、镇在其他地域暂住的证明。
暂住在机关、事业单元(Wei)、企业、工地的务工人员,由单元或雇主将暂住人员登记造册,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申领暂住证。
申领者本人也可以携带本人身份证直接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申领暂住证。
暂住证为一人一证。
除公安机关依照规定可以收缴或者撤(Che)消暂住证以外,其它任(Ren)何单元和个人不得扣押公民的暂住证。
随着我国户籍打点制度鼎新的不竭深化,目前有许多地域已在(Zai)逐步鼎新暂住证的打点和申领规定。
外出务工农民要注意向务工地公安派出所了解有关暂住证的新规定。
〔2〕外来人员就业证。
外来人员达到务工地后,需要持居民身份证、流动听口婚育证明、以及本地的(De)外出人员就业登记卡等,到务工就业地址地的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机关,打点外来人员就业证。
用人单元与外来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时,将要求外来务工人员出示外来人员就业登记证。
3、居民身份证有何用处?居民身份证是证明我国公民身份的法定证件。
法律知识: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法规
法律知识: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法规一、概述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法规是指国家制定的关于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相关规定和法律制度。
目的是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其工资按时足额支付,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下面将对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法规进行详细解释。
二、国家法律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我国劳动者保护的基本法律,对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作出了一系列规定。
其中,第四条规定:“劳动者有权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获取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根据这一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包括农民工在内。
2. 《农民工工资支付暂行条例》《农民工工资支付暂行条例》是针对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而制定的具体法规。
该条例于2004年11月1日开始实施,共分为七章,对农民工工资支付的相关规定进行了详细说明。
其中,第二章对工资支付行为进行了规范,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按期足额支付工资的义务,严禁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
第四章对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进行了规定,包括建立健全工资支付制度和管理制度等。
3. 《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督检查办法》《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督检查办法》是国务院颁布的监督检查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具体办法。
该办法明确了各级劳动行政部门的监督职责和检查程序,对于发现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处理和惩处进行了规定。
这些规定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监管体系。
三、地方政府法规除了国家法律之外,地方政府也制定了一些关于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的法规。
例如,在一些省市制定了《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办法》,对于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规定和细化。
这些地方性法规和办法是在国家法律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制定的,对于加强地方政府对农民工工资支付的监管和保障作用重大。
四、相关规范和制度除了法律法规之外,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还涉及一系列相关规范和制度。
完整word版,农民工法律知识竞赛试题库完整
农民工法律知识竞赛题库一、简答1.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什么原则?1.合法2.公平、平等自愿3. 协商一致4.诚实信用2.《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哪些?1.企业2.个体经济3 . 民办非企业单位 4.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3、劳动合同终止的的条件是什么?1、当事人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2、经当事人协商达成一致3、劳动合同期限届满4.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致使原合同无法履行4、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工会享有的权利有哪些?1、提出意见权2、要求重新处理权3、支持起诉权5、《工伤保险条例》的适用范围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和哪些?。
1.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2.民办非企业单位3.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4.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6、劳动争议纠纷解决的途径有哪些?1、协商2、调解3、仲裁4、诉讼。
7、按照现行规定我国社会保险资金的主要筹集渠道有哪些?1.用人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费2.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3.各级政府财政补助8、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哪些?。
1、青苗的补偿费2、地上附着物的补偿费3、土地补偿费4、安置补助费9、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哪些原则?1.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2.适应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3.教育与保护相结合10、失业人员失业后领取失业保险金,必须符合的条件有哪些?1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1年的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3.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11、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我国妇女享有哪六大权益?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益、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利以及婚姻家庭权益12、劳动者何种情况下有权解除劳动合同?(1)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2)有下列情况,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A、在试用期内; B、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C、用人单位未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30条解读
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30条解读《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30 条解读》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群体成为了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却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了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保障农民工按时足额获得工资,我国出台了《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下面,我们就对其中的 30 条规定进行解读。
第一条强调了立法的目的和依据,旨在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权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这为后续的具体规定奠定了基础。
第二条明确了适用范围,不仅包括各类企业,还涵盖了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
只要有招用农民工且有劳动报酬支付行为的,都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对农民工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是指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农村居民。
这一明确的定义有助于在实际操作中准确识别适用对象。
第四条规定了工资支付的基本原则,即应当以货币形式,通过银行转账或者现金支付给农民工本人,并且要按时足额支付。
第五条要求用人单位应当编制工资支付台账,保存至支付完工资后的至少三年。
这为解决工资纠纷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支持。
第六条规定了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专项用于支付该工程建设项目农民工工资。
这一措施有效地保障了工资资金的专款专用。
第七条指出了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以确保施工单位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农民工工资。
第八条强调了施工总承包单位或者分包单位应当依法与所招用的农民工订立劳动合同并进行实名登记。
第九条要求施工总承包单位要对分包单位劳动用工和工资发放等情况进行监督。
第十条规定了分包单位对所招用农民工的实名制管理和工资支付负直接责任。
第十一条明确了农民工工资实行月、周、日、小时工资制,按照双方约定的方式和时间支付。
第十二条指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与农民工书面约定或者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规定的工资支付周期和具体支付日期足额支付工资。
第十三条强调了用人单位因不可抗力未能在支付日期支付工资的,应当在不可抗力消除后及时支付。
2024年农民工务工维权法律知识讲稿(3篇)
2024年农民工务工维权法律知识讲稿____年法律讲稿大家好。
今天为您带来的是务工____知识讲座。
愿您通过学习,了解一些法律对劳动合同的具体规定,在外出打工的过程中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农民工是否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____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因此,用人单位招收农民工同样要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
2、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的哪些行为已经被法律禁止。
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应做到:(1)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
不得故意隐瞒上述情况。
(2)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报名费、风险金、保证金或变相收取其他名目费用。
(3)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____和其他证件。
(4)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3、劳动合同应包括哪些内容。
《劳动合同法》第____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1(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____或者其他有效____件号码;(3)劳动合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6)劳动报酬;(7)社会保险;(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除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还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____、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4、劳动合同的期限有哪几种。
劳动合同的期限,即劳动合同的有效期。
劳动合同按其期限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三种。
(1)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3)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的劳动合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工法律知识之一----农民外出务工的准备当您准备进城务工时,要将外出务工需要的一些证件、材料准备齐全。
要弄清楚需要携带什么证件,哪些证件在哪里可以办理,办理有关证件时需要哪些材料,以及外出旅途中注意的事项。
1、农民外出务工时需携带哪些证件、材料?(1)居民身份证。
农民外出务工时,一定要携带能证明自己身份的居民身份证。
(2)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该证明是由县(区)计划生育部门制作颁发的,用以记载本人计划生育情况的证明。
(3)外出人员就业登记卡。
该卡是由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机关制作颁发的,准备外出务工的人员持居民身份证即可前往办理。
此外,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应携带其所取得的职业技能培训证明,以便于进城后增加就业务工的机会和提高工资待遇。
2、农民外出务工在务工地需要办理哪些证件手续?(1)暂住证。
暂住证是公民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市区或者乡、镇在其他地区暂住的证明。
暂住在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工地的务工人员,由单位或雇主将暂住人员登记造册,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申领暂住证。
申领者本人也可以携带本人身份证直接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申领暂住证。
暂住证为一人一证。
除公安机关依照规定可以收缴或者吊销暂住证以外,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扣押公民的暂住证。
随着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有许多地区已在逐步改革暂住证的管理和申领规定。
外出务工农民要注意向务工地公安派出所了解有关暂住证的新规定。
(2)外来人员就业证。
外来人员到达务工地后,需要持居民身份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以及当地的外出人员就业登记卡等,到务工就业所在地的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机关,办理外来人员就业证。
用人单位与外来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时,将要求外来务工人员出示外来人员就业登记证。
3、居民身份证有何用处?居民身份证是证明我国公民身份的法定证件。
凡是年满16周岁的中国公民,都应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户口登记机关申领居民身份证。
公民在办理下列事务、需要证明身份时,应当出示居民身份证:(1)选民登记;(2)户口登记;(3)兵役登记;(4)婚姻登记、收养登记;(5)入学、就业;(6)办理公证事务;(7)前往边境管理区;(8)办理申请出境手续;(9)参与诉讼活动;(10)办理机动车、船驾驶证和行驶证,非机动车执照;(11)办理个体营业执照;(12)办理个人信贷事务;(13)参加社会保险,领取社会救济;(14)办理搭乘民航飞机手续;(15)投宿旅店办理登记手续;(16)提取汇款、邮件;(1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用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的其它情形。
4、公安机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查验公民的居民身份证?公安机关在下列情况下,有权查验公民的居民身份证,被查验的公民不得拒绝。
(1)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需要查明身份的;(2)依法实施现场管制时,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3)发生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突发事件时,需要查明现场有关人员身份的;(4)法律规定需要查明身份的其它情形。
公安人员依法执行公务需要查验公民的居民身份证时,应当首先出示自己的执法证件。
除公安机关依法对犯罪嫌疑人执行监视居住强制措施的情形,其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扣押公民的居民身份证或者作为抵押。
5、居民身份证如果丢失怎么办?公民遗失居民身份证时,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并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户口登记机关申请补领新证。
申请补领新证时需填写《常住人口登记表》,并交近期标准相片两张。
6、哪些行为属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法》行为?(1)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居民身份证的;(2)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的;(3)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使用骗领身份证的;(4)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证的;(5)拒绝公安机关查验居民身份证的;(6)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
上述行为将被公安机关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农民外出务工乘坐交通运输工具应注意哪些事项?(1)外出务工人员需要乘坐汽车、火车、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到达务工地点,从购票后进入乘运人指定的候车地点开始,乘客和承运人之间就存在着旅客运输合同的民事法律关系。
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保证在发生纠纷时能够证明自己与乘运人之间存在着旅客运输合同的法律关系,外出务工人员一定要保存好自己乘坐交通工具的凭证(车票、船票)。
如果在中途乘车的,一定要主动向司乘人员索要车、船票证。
(2)外出务工人员在旅途中,要注意不能随身携带或者在行李中夹带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有放射性以及有可能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危险物品或者其它违禁物品。
违反规定,携带或夹带危险品乘坐交通工具时,公安机关将依法给予行为人警告、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如果造成危害后果的,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8、在城市道路上行走时要遵守哪些交通规则?(1)行人必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
(2)横过马路的,须走人行横道。
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必须看灯行走。
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绿灯闪烁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已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
(3)没有人行横道的,须注意车辆,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
(4)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的,必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
禁止翻越道路隔离栏,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9、农民工进城务工,承包的土地如何处理?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不得以农民工进城务工为由收回承包地,纠正违法收回农民工承包地的行为。
农民外出务工期间,所承包土地无力耕种的,可委托代耕或通过转包、出租、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但不能撂荒。
农民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或限制,也不得截留、扣缴或以其他方式侵占土地流转收益。
10.外出务工,请了解你作为劳动者应具备的基本权利(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即劳动者在就业时,不会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歧视,选择职业时,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才能、爱好、兴趣的职业;(2)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3)休息休假的权利;(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6)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7)检举和控告的权利;(8)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包括: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平等协商的权利,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等。
)农民工法律知识之二----寻找工作签订劳动合同进城务工的朋友进城以后怎样寻找工作?在找工作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在这里我们将向您介绍劳动合同的内容、合同的签订以及劳动者怎样通过签订合法的劳动合同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进城务工人员通过职业介绍机构寻找工作应注意哪些问题?进城务工人员通过职业介绍机构寻找工作,应当注意了解该机构有无劳动部门颁发的许可证、企业工商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证照,同时还应注意该机构的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联系方式等。
2、职业介绍机构都有哪些类型?目前,我国职业介绍机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劳动保障部门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二是非劳动保障部门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如政府其他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三是公民个人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
3、进城务工人员找到用人单位后应当注意哪些问题?进城务工人员应当了解该用人单位是不是经过工商登记的合法经营企业,该单位的生产经营行为是否合法,同时要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把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条件在合同中予以约定。
4、签订的劳动合同必须包括哪些条款?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中必须明确约定劳动合同的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约责任等条款。
除此之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还可以在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下,协商约定双方共同关心的其他内容,比如使用期限、福利待遇、违约金和赔偿金条款等。
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实施的,任何单位都得参加。
因此,即使在劳动合同中未加约定,劳动者依法仍享有这些劳动保障权利。
5、劳动合同应以什么形式订立?劳动合同应以书面形式订立。
书面合同具有严肃性,便于双方当事人履行和有关部门对劳动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一旦发生劳动争议也有据可查,从而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对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人员,劳动合同期限在一个月以下的,经双方当事人协商同意,可以订立口头劳动合同。
但劳动者提出订立书面合同的,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非全日制工作,是指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5小时,累计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30小时的用工形式。
6、短期用工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吗?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后,过去意义上相对正式工而言的临时工已经不存在,短期用工仍然要与职工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只是劳动合同期限可以短些或按照工作任务的期限确定。
为保护进城务工人员自身的合法权益,必须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尽量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7、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自己的权益?对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应当注意保存好出工记录、工资凭条以及用人单位出具的其他书面性的材料等能够证明和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
劳动者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联系,一旦发生劳动纠纷后能够互相作证。
必要时还可以请求劳动部门处理。
8、什么是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期限有几种?劳动合同的期限是指在劳动合同中规定的,劳动合同存续的时间及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时间。
劳动合同期限可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三种。
(1)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即在订立合同时就明确约定了期限的劳动合同。
期限可长可短,长则几年、十几年,短则一年或几个月。
(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即没有约定终止日期的劳动合同。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只要不出现约定的终止条件或法律规定的解除条件,一般不能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可以一直存续到劳动者退休为止。
(3)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的以完成某项工作或某项工程为有效期限的劳动合同,该项工作或者工程一经完成,劳动合同即终止。
合同期限应协商约定,用人单位不能强行规定期限。
9、试用期应该有多长?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月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日;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月以上1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30日;劳动合同期限在1年以上2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0日。
(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中。
地方法规对试用期做出更加严格限定条件的,按地方法规执行。
)10、订立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能否向劳动者收取定金、保证金或扣留居民身份证?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向求职者收取招聘费用,禁止向被录用人员收取保证金或抵押金等任何费用,禁止扣押被录用人员的身份证等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