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学情境设置的学科特性

合集下载

请结合实际论述情景教学基本构成要素

请结合实际论述情景教学基本构成要素

情景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创建具有情感色彩、生动具体的场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以下是情景教学的基本构成要素:
场景设置:场景设置是情景教学的核心要素,它能够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学习的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各种生动的场景,如实地考察、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动力。

情感激发:情感激发是情景教学的重要特征,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设置具有情感色彩的场景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情景教学的载体,它需要与场景设置和情感激发相符合,以确保情景教学的效果。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是情景教学的关键要素,它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师需要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的学生活动,如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实地考察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引导:教师引导是情景教学的保障要素,它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同时还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综上所述,情景教学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场景设置、情感激发、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和教师引导。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要素的作用,合理运用情景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创设情境

小学教育2020 年 5 月88从最早的结绳记事开始,数学便是人类生活与生产实践的产物,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

数学学科的产生,是为了解决人类在生产与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

因此,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课本中的抽象数学问题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创设问题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当前的课程改革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情境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切实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

在实施“情境教学”时,教师应遵循如下原则:一、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情景,让数学知识的探索充满趣味性实施“情境教学”,首先要突出情境的趣味性。

要使数学课堂变得有趣生动,十分考验教师的教学智慧,需要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发挥创造性。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曾利用信息技术在学生喜欢的活动中设计发问,迅速扣住学生的心弦,驱动他们的好奇心。

数学不只是抽象的思维,还能与音乐、图画有机的结合,在五年级数学下册的《分数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中,就是以一幅古埃及人用绳记事的主题图导入学习的。

如果能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成动画呈现导入本课的学习,学生定会产生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景要突出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原则数学并非是一门抽想象的学科,而是源自于生活的一门学科,数学中的“数”旨在体现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数学运算法则是为了简化生活中的计算情境,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则体现了日常生活中的空间关系。

由此可见,学习数学是一种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应当遵循这一认知规律,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提炼出课本中的数学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以“三角形的特性”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设置活动,先让学生找一找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使用三角形呢?”如果学生回答“因为这样不容易变形,更加稳固”,教师便可以结合课本内容,指出三角形的特性——“具有稳固性”,这样一来,便完成了从生活到数学的认知过程,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稳固性的认识。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1. 引言1.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是指教师通过合理设计教学环境,营造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学科特性的教学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情境创设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

通过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材、互动软件等,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能够有效促进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有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2. 正文2.1 利用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情境利用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情境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老师可以通过准备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如动画、视频、图片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当学生看到生动的教学资源,会感到更加生动有趣,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并且更容易记忆和理解所学知识。

利用教学资源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通过展示具体实例或案例、进行互动游戏或小组讨论等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思考。

教学资源的多样化也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促进个性化学习。

利用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情境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知识,增强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真实的案例和实践操作,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利用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情境是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2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情境设计”栏目分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情境设计”栏目分析

@教走廊59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情境设计”栏目分析莫小丽孟丽红(赣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赣州)摘要:基于20丨7版课标对教材的编写要求,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增设了 “情境设计”栏目。

文章介 绍了情境与地理教学情境的概念,指出了创设地理教学情境应遵循地理性、问题性、真实性、生活性等 原则,并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教材的“情境设计”栏目为研究对象,从“情境设计”的 栏目数量、情境内容、栏目特点等方面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情境设计;栏目分析教材栏目是教材设计编写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 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 “2017版课标”)对教材编写的要求,人教版高中地理 新教材在每节内容的前面都设置了“情境设计”栏目,以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展开学习[1]。

情境是学生地 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本文以人教 版高中地理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教材的“情境设计”栏目 为研究对象,在厘清情境与地理教学情境内涵的基础 上,从栏目数量、情境内容、栏目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 析,以期为教师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一、情境与地理教学情境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情境的释义为 “情景,境地”[2],即具体场合的情形或环境。

从心理 学的角度而言,情境是能够激发人的情感发生变化的 具体环境。

具体到教学情境,可将情境拆分成“情”与“境”两个维度来理解。

“情”指的是能够激发学生 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的“情 感”;“境”指影响学生进行知识意义建构的所有具体 的认知背景与环境。

在地理教学的范畴内:情境之“境”指的是地理 教师创设的“教学场景”,通常源于生活实际,可借助 地图、视频、地理信息技术等方式再现场景;情境之 “情”指的是地理教师在情境中引发的情感体验,最 终指向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情”与“境”两者有机 融合,如图1所示。

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旨在为学生 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提升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能力。

浅议情境教育之现实性

浅议情境教育之现实性

浅议情境教育之现实性张剑锋(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江苏南京210046)摘要:情境教育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四原理”、“四特点”、“五要素”。

情境教育克服了传统教育“机械刻板、学生创新能力差”等缺陷。

但是由于受到教学资源、学科特性、学生特质和教育评价体制的制约.情境教育仍旧不能很大程度地改变我国的教育现状。

关键词:情境教育四原理四特点五要素传统教育上世纪末,李吉林,我国情境教育的先行者,以其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基础,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情境教育体系。

情境教育。

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嗣世界”为源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引导学生探寻知识。

情境教育打破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育模式。

得到了教育界的肯定和大力推广.甚至有专家还评价其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时间。

伞国争卡日推行情境教育。

情境教育成为先进教学法的代名词.传统教育法成为“落后”、“不利学生素质教育”的象征。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情境教育真的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能完伞取代传统教育法吗?带着这些困惑,我们莺新审视了情境教育的理论体系和生存环境.以期能找到答案。

一、情境教育的理论体系情境教育是一种利用暗示.通过周围环境与儿童心理产生共鸣的过程.充分激活儿童潜能.迅速推进教学活动的教育方式。

情境教育足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课程论等各学科知识,融合本土文化的产物。

情境教育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模式。

李古林将情境教育的理论体系总结为“四特点”、“五要素”和“四原理”。

(一)情境教育的“四特点”李吉林根据其多年探索、实施情境教育的经验。

总结出情境教育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理喻其中”四大特点。

“形真”——指教师创造一个形象鲜明、感受深切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实际教学中,“形真”更讲求“神似”、“可意会、可想见”,以简化的形体和暗示的手法获得与实体在结构上对应的形象,从而给学生以直观感、真切感。

学习情景一教案:情景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学习情景一教案:情景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情景教学,也称为环境教学,是一种基于实际生活情境或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

学习情景一是情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情景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情境教学的定义及特点情境教学是源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真实的环境和活动为背景,在学习者的实践活动中创造教育情境,使学习者在实践中体验,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积极变革,提高学习者的生活、社会和职业适应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情境教学的特点是:真实性、复杂性、活动性、参与性、合作性。

二、学习情景一教学内容及实施方法学习情景一是指在误会家庭关系的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与对话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和相互理解的重要性,从而学会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习情景一的实施方法是分为三步骤:第一步,老师课前设置情境,让学生观看关于家庭相处的视频,制定互动活动,并向学生介绍家庭的概念,让学生对“家庭”有较全面的了解。

第二步,以角色扮演为主要方式,组织学生分角色模拟家庭场景,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与调和,并在实践中学习折中处理和妥协的方法。

第三步,老师对学生进行反思性指导,反思在情境中所扮演的角色及经历,分析场景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学习情景一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增强学生的实践性和体验性情境教学强调真实的环境和活动为背景,以活动为主,学生在实践中通过参与互动的方式,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性和体验性。

学习情境一与家庭相处有关,在角色扮演和模拟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而在实践中体验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理解和支持。

2.增强学生自主性情境教学的特点是活动性和参与性。

学生在学习情境一中需要分配角色,自行组织,自主分工合作,自我监控与反思。

学生在小组互动中不断思考、探索、解决问题并做出相应决策,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3.提高学生的对话技巧情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在学习情境一中,学生互动时需要理解、解释和表达对方的想法和情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对话技巧。

谈教学情境设置的学科特性——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

谈教学情境设置的学科特性——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
活 动 不 可或 缺 的 专业 能力
学科 特 征 是 教 学情 境 的 本 质 属 性 。 学情 境 的 创 设 , 教 必须 以达 成 学 科 教 学 目标 为 出发 点 。 能体 现 学科 应 有 的 “ 应 学 科 味 ” 应 能 体 现 知 识 的 产 生 、 成 和 发展 过 程 ; 能体 现 学科 知 识 在 实 际 生 活 中的 价 值 , 助 学 生 准确 理 解 学 科 知 识 : 形 应 帮
谈教 学情境设置 的学科特性
— —
以小 学 数 学 教 学 为 例
浙江 嘉 兴 市 南 湖 区教 研 室 费岭 峰 胡 慧 良
所 谓 教 学 情 境 是 指 在 教 学 活 动 中 为 实 现 教 学 目标 而 营 造 的 具 体 场 景 或 氛 围 。 现代 课 程 观 认 为 . 学 情 教
已 成 为 了 一 线 教 师 落 实 新 课 程 理 念 的基 本 策 略 。然 而 在 实 践 中 , 多 教 许 师 在 设 置 教 学 情 境 时 . 于 追 求 趣 味 过 性 、 节 性 、 活 化 等 元 素 , 忽 视 情 情 生 而 境 的学 科 性 、 问题 性 等 本 质 要 素 . 造
境 是课 堂教 学 的基 本 要 素 为 完 成 教 学 任 务 创 设 一 定 的 激 发 学 生 认 知 经 验 .唤起 学 生 认 知 情 感 的 良好 氛 围 。
线 路 一
无 关 系 . 根 本 原 因 则 与 教 师 设 置 的 但
教 学 情 境 缺乏 针对 性 ( 是 年龄 上 . 一 二 是 内 容 上 ) 关 对 于 这 节 数 学 课 有
的 现象 屡 有 发 生 面 以数 学 学 科 为 下 例 . 教 学 法 和 做 法 先 看 一 位 教 师 在 《 简 单 平 均 求

结合学科特点创设教学情境

结合学科特点创设教学情境

结合学科特点创设教学情境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们纷纷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更加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

结合学科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的一大趋势。

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使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体验和运用知识。

一、教学情境的定义和特点教学情境是指教学活动中所创设的具有一定特点的教学环境,可以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社会环境,也可以是一个虚拟的情景,是一种具体而丰富的教学方式。

教学情境的特点主要有:真实性、趣味性、交互性、挑战性等。

通过结合学科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更好地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学科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更好地培养综合素质,比如创造力、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2. 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结合学科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更好地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交叉点,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和完整。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结合学科特点,可以创设一些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比如物理学科可以利用真实的物品或场景来讲解物理知识,生物学科可以利用自然环境来进行生物教学活动等。

2. 制定情境化教学任务结合学科特点,可以制定一些情境化的教学任务,比如数学学科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语文学科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历史学科可以设计一些历史文化情境等。

3. 开展跨学科融合结合学科特点,可以跨学科融合,比如语文学科和艺术学科可以结合起来进行创作活动,地理学科和历史学科可以结合起来进行考察活动等。

1. 校园清洁日结合生物学科的知识,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清洁日的活动,让学生在清洁校园的过程中,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对生物的生态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

学科教学中的创设情境教学

学科教学中的创设情境教学

学科教学中的创设情境教学创设情境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学科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学科教学中的创设情境教学的优势和实施方法。

一、创设情境教学的优势创设情境教学有以下几个优势。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教学可以将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使学习更具有乐趣和吸引力。

通过情境教学,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创设情境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情境中,学生需要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

同时,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3.促进知识的综合应用创设情境教学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促进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迁移能力。

在学科教学中,很多知识都是相互关联的,通过情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学习体系。

二、创设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实施创设情境教学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适当的情境选择一个与学科内容相关的情境是创设情境教学的前提。

情境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与学习目标相匹配。

可以通过故事、实例、案例等方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从中感知和理解学科知识。

2.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创设情境教学中,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于指导学生的学习很重要。

学习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与情境相一致。

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并关注于需要学习的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3.提供相关资源和材料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在创设情境教学中需要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材料。

这些资源可以是书籍、视频、实物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搜索和获取相关资源,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在创设情境教学中,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情境教学法的要求

情境教学法的要求

情境教学法的要求
摘要:
一、情境教学法的定义
二、情境教学法的要求
1.真实性
2.实践性
3.互动性
4.合作性
5.创新性
正文: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主动探究和学习知识。

它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真实性
情境教学法要求创设的情境应尽量真实或接近真实,以便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体验和理解知识。

这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实践性
情境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应设计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互动性
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互动。

通过互动,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探讨和合作,共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合作性
情境教学法倡导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五、创新性
情境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什么是教学情境 (3)

什么是教学情境 (3)

什么是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指教育过程中创造的一种教学环境,使学习者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多样的学习活动,创造出逼真的学习场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情境的特点教学情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反映真实生活教学情境应能反映学习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或情境,通过与实际情境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可以引入实际问题,将抽象的概念和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2. 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情境能够创造出生动、具体、有趣的学习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探究,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3. 提供合作学习机会教学情境可以创造出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可以设计任务和项目,使学生需要通过合作才能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 强调实践与应用教学情境强调学习内容与实践和应用的结合,通过实际问题和实践任务,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在外语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真实情境的对话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 个性化学习教学情境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设计。

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供学习环境的多样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和发挥个人潜能。

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情境的设计和实施是一个有挑战的过程,需要教师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材内容等。

以下是一些设计和实施教学情境的指导原则:1. 针对学生需求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情境的设计和选择。

例如,对于喜欢动手实践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强的情境任务;对于喜欢团队合作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的情境。

2. 合理结合教材和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基于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选择和设计适合的教学情境。

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让·莱夫(Jean Lave)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Etienne Wenger)于1990年前后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

中文名情景学习外文名Situated learning创立者让·莱夫和爱丁纳·温格创立时间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性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而更是一个社会性的、实践性的、以差异资源为中介的参与过程。

知识的意义连同学习者自身的意识与角色都是在学习者和学习情境的互动、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过程生成的,因此学习情境的创设就致力于将学习者的身份和角色意识、完整的生活经验、以及认知性任务重新回归到真实的、融合的状态,由此力图解决传统学校学习的去自我、去情境的顽疾。

正是基于对知识的社会性和情境性的主张,情境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的本质就是对话,在学习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就是广泛的社会协商。

而“学习的快乐就是走向对话”。

简单说来,情境学习是指在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方式。

也就是说,你要学习的东西将实际应用在什么情境中,那么你就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学习这些东西。

“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

”譬如,你要学习做菜,就应该在厨房里学习,因为你以后炒菜就是在厨房里。

再如,你要学习讨价还价的技巧,就应该在实际的销售场合学习,因为这一技巧最终是用在销售场合的。

为什么要这样学习呢?因为在莱夫和温格看来,学习不能被简单地视为把抽象的、去情境化的知识从一个人传递给另外一个人;学习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是由大家共同建构的;这样的学习总是处于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渗透在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

在莱夫和温格1991年出版的代表作《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参与》(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这本书中,他们提出了三个核心概念:一是实践共同体(community of practice),它所指的是由从事实际工作的人们组成的“圈子”,而新来者将进入这个圈子并试图从中获得这个圈子中的社会文化实践。

情景教学法在《幼儿教育学》中的实施

情景教学法在《幼儿教育学》中的实施

资教通览○情景教学法在《幼儿教育学》中的实施□张晓宁烟台经济学校264001摘要:文章从《幼儿教育学》的教学困境入手,分析了困境产生的原因,针对教学困境提出了情景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专业素养。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幼儿教育学;实施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不断关注,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幼儿教育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之一,对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幼儿教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教学困境剖析我在教学实践中观察到,目前多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幼儿教育学》时的态度是消极的,这种消极学科态度的形成,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1.学生特点。

职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加上传统教育使学生习惯于被动的“填鸭式”学习,个人思考能力欠缺。

2.学科特性。

《幼儿教育学》所包含的内容偏重理论阐述,知识抽象,操作性知识偏少,学生缺乏感性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

3.学科价值得不到认同。

由于《幼儿教育学》带有浓厚的理论色彩,其理论价值的实现必须通过实践才能丰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学生没有产生真正的学科需求。

学生特点、学科特性和学科价值的认同度决定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更为感性的教学方法。

在十几年的《幼儿教育学》一线教学实践中,我探索尝试了“情景教学法”,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和运用了幼儿教育学理论。

二、情景教学法在《幼儿教育学》中的实施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激起学习者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创造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主题意义进行理解的情境条件。

(一)课前的准备工作1.情景创设。

问题情境的创设,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起着决定作用。

我在教学中注意根据授课内容,密切联系幼儿园一日生活,对情景进行筛选,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角色游戏环节,我从学生见习所见中提取了两个情境:一是女孩晶晶独自坐在角色游戏区给娃娃穿脱衣服。

教学计划中的情景教学策略

教学计划中的情景教学策略

教学计划中的情景教学策略教学计划中的情景教学策略在近年来的教育领域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情景教学策略是一种基于学生实际场景和情境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和深层次的学习。

本文章将讨论情景教学策略的定义、特点以及在教学计划中的应用。

一、情景教学策略的定义和特点情景教学策略是一种以真实生活场景为背景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模拟真实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与实际问题相关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在有趣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与传统的抽象概念和理论教学相比,情景教学策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情景教学策略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上下文相关性:情景教学策略注重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2. 参与度高:情景教学策略通过提供真实、具体的情景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学生可以在情境中主动探索和学习,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深度。

3. 综合性:情景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将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和应用。

通过解决情景中的问题,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的知识,培养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情景教学策略在教学计划中的应用1. 教学目标的设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可以根据情景教学策略的特点来设计教学目标。

将目标设定为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能够达到的能力水平,例如在团队合作情境中发挥沟通和协作能力。

2. 情景设置的设计:情景教学策略重视提供真实、具体的情境背景。

在教学计划中可以设计不同的情景设置,使学生能够在各种情境中进行学习。

例如,通过模拟企业中的实际工作情景,让学生在团队中解决实际的项目问题。

3. 教学活动的设计:情景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

在教学计划中可以设计各种有趣、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引入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互动学习。

创设情境的意义与目的

创设情境的意义与目的

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与意义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标的需要,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用真实的情境呈现有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把数学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生活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营造现实有趣的学习背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或教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与测量,以获得知识,用熟悉的生活实例说明数和形的特征,说明法则与公式的由来。

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机会感悟数学:看到数学起源于现实,看到数学应用于生活,感知到数学是对客观世界进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方面的猜想化、形式化的刻画,进而认识数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

初中美术教学总结(精选5篇)

初中美术教学总结(精选5篇)

初中美术教学总结(精选5篇)初中美术教学总结1人类已迈进了21世纪的大门,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同时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我们清楚地意识到要立足于21世纪的世界之林,就必须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各类人才,其中创新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而美术教育是培养孩子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

所以美术教育应发挥其独有的教育功能,要培养儿童的美术创造能力,小学美术教师首当其冲,理应担当起这一重任。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美术教师,我在小学美术创作教学中提倡打破统一标准、统一模式。

本人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摸索出一套创作教学的方法,下面就谈谈这些方法,供美术同行在教学中参考。

一、教学情境的设置:由于美术学科内容多、知识面广、层次多样的学科特点,要求我们尽可能地设置有趣味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倡以情导入,以趣启智,我们除了常用的范画、图片外,还要结合多媒体课件及活泼自由得方式如小游戏、讲故事、猜谜语、歌曲、曲艺及小魔术等来营造气氛,诱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中去。

二、要有充分的准备:课前准备包括被学生、备教材,做好充分的足够的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要有一定的了解,重视学生情感,和学生作充分的沟通,作学生的知心朋友,走进孩子的心灵,从他们自身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层面出发,让他们从身边发生的故事及触及事物,引发的情感与教师设置的情境相融合,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与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

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作充分的准备,教师知道上什么,怎么上,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

三、教态与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师的平和可亲的教态、风趣幽默的语言,细腻的情感,敏锐的视觉,灵活的应变能力,漂亮的粉笔字,这些都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它蕴涵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也突显着教师性格及人格魅力。

语文教案设计:情境运用

语文教案设计:情境运用

语文教案设计:情境运用。

一、情境运用的教学特点情境运用是指把学生置于真实、有意义的情境中,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会语言、用语言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境运用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它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在更加真实、实用的情境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情境运用的教学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情境运用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多方位的教学方式。

情境运用教学是一种集体验、活动、体现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教学方式。

3、良好的教学氛围。

情境运用教学在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方面比较注重,在制造生动、具体、活泼的教学气氛的同时,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语言。

二、情境运用的教学目标情境运用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解决问题,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基于此,情境运用教学的具体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解决问题。

2、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境运用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3、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情境运用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情境运用的教学模式1、情境创设式教学法情境创设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来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式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使用语言,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2、角色扮演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是指让学生在模拟真实情境的基础上,扮演相关角色,通过模拟的方式来学习和应用语言知识。

角色扮演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指在情境化的游戏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游戏来学习和应用语言知识。

教学情境的名词解释

教学情境的名词解释

教学情境的名词解释教学情境是指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环境、条件和背景因素,它们对学习者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教学情境包括课堂环境、学习资源、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等多个方面,它们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细致的教学现实。

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学科内容的要求,设计出最适合的教学活动和任务,以促进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有效学习。

首先,课堂环境是教学情境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课堂环境包括教室的布置、座位分配、课桌椅的摆放等方面。

一个舒适且有秩序的课堂环境能够给学习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促进学习者的专注和集中注意力。

此外,课堂环境还应该能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如多媒体设备、图书、实验器材等,以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

其次,学习资源也是教学情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

这些资源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

对于教师来说,合理利用学习资源,能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广泛的知识视野,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角色在教学情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者的角色模范。

在教学情境中,教师需要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教学目标,合理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个体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学生角色是教学情境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教学的主体和参与者。

在教学情境中,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应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以提升学习效果。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教学情境还包括评价与反馈、文化背景和社会因素等多重因素。

评价与反馈是教师向学生提供的有关学习成果和学习进程的信息,旨在帮助学生反思和提高学习。

文化背景包括学习者的文化背景和教师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教学产生不同的影响。

情景学习理论

情景学习理论

情景学习理论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让·莱夫(Jean Lave)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Etienne Wenger)于1990年前后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性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而更是一个社会性的、实践性的、以差异资源为中介的参与过程。

知识的意义连同学习者自身的意识与角色都是在学习者和学习情境的互动、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过程生成的,因此学习情境的创设就致力于将学习者的身份和角色意识、完整的生活经验、以及认知性任务重新回归到真实的、融合的状态,由此力图解决传统学校学习的去自我、去情境的顽疾。

正是基于对知识的社会性和情境性的主张,情境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的本质就是对话,在学习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就是广泛的社会协商。

而"学习的快乐就是走向对话"。

简单说来,情境学习是指在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方式。

也就是说,你要学习的东西将实际应用在什么情境中,那么你就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学习这些东西。

"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

"譬如,你要学习做菜,就应该在厨房里学习,因为你以后炒菜就是在厨房里。

再如,你要学习讨价还价的技巧,就应该在实际的销售场合学习,因为这一技巧最终是用在销售场合的。

为什么要这样学习呢?因为在莱夫和温格看来,学习不能被简单地视为把抽象的、去情境化的知识从一个人传递给另外一个人;学习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是由大家共同建构的;这样的学习总是处于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渗透在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

在莱夫和温格1991年出版的代表作《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参与》(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这本书中,他们提出了三个核心概念:一是实践共同体(community of practice),它所指的是由从事实际工作的人们组成的"圈子",而新来者将进入这个圈子并试图从中获得这个圈子中的社会文化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教学情境设置的学科特性作者:费岭峰胡慧良来源:《小学教学研究》2011年第07期情境设计策划人语: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既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又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专业能力。

学科特征是教学情境的本质属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以达成学科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应能体现学科应有的“学科味”;应能体现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应能体现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应是所学知识在现实的、有挑战性的一个事物或场景。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的基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达到促进学生有效开展学习活动的目的。

围绕教学情境的创设广大教师开展了许多有价值的课题研究,如“情境教学如何体现学科本质”“情境教学与学科特征”(情境教学的意义和作用”“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基本途径”“情境教学的原则和策略”等等。

本期栏目的两篇文章均以数学学科为例,围绕情境教学如何体现学科本质、凸显学科特征这样一个核心进行了深度的探讨。

还有其他学科的更多相关课题期待广大教师共同参与研究,非常欢迎将研究成果投与本刊。

(袁玉霞)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营造的具体场景或氛围。

现代课程观认为,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为完成教学任务创设一定的激发学生认知经验,唤起学生认知情感的良好氛围,已成为了一线教师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基本策略。

然而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时,过于追求趣味性、情节性、生活化等元素,忽视情境的学科性、问题性等本质要素,造成盲目使用情境、选择教学情境不当的现象屡有发生。

下面以数学学科为例,就教学情境设置如何凸显学科性谈一些想法和做法。

先看一位教师在《求简单平均数》教学中的一个片段:师生谈话回顾“小马过河”的故事后,媒体呈现两张线路图。

小马从哪一条路走,能过这条河?(注:小马的身高为120厘米)。

对学生而言,这是一个感兴趣的情境。

课堂上,他们围绕小马能否过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有的说第一条路能过,第二条路不能过;有的说两条路都能过,第二条路深的地方小马跳一下就能过去;还有的说两条路都不能过,因为小马会陷在泥里的……学生在过河方法的争论上,花了很长的时间,对情境中所隐含的数学内涵却没有关注。

这当然与教师的调控不无关系,但根本原因则与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缺乏针对性(一在年龄上,二在内容上)有关。

对于这节数学课来说,这当然是一次失败的情境设计。

笔者以为,一个高质量的数学教学情境,围绕数学学习展开是其基本特征。

也就是说,数学教学情境的设置,必须是以达成数学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的,始终围绕数学知识技能的获取和数学素养的培养来进行,体现数学味,突出数学学科的本质特点。

那么怎样的教学情境才是具有数学学科特性的呢?实践中我们又该如何来设计呢?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情境的基本要素实践表明,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内含问题。

数学教学情境,当然应该含有数学问题,并且围绕数学问题展开。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握手中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时设置的教学情境:师:两个老同学见面一人握一次手,握了几次手?生:1次。

师:四个老同学见面每两人不重复地握一次手,可以握几次?学生有不同回答。

教师请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体验后统一意见:6次。

师:那么我们班40个小朋友这样握手,可以握几次?学生茫然。

师:你们可以猜猜看。

出现了多种答案:80次,58次,420次,160次,140次……这是一个典型的数学情境,很有数学味。

情境中提出了一个本节课学习的基本数学问题:40个小朋友不重复,每两人握一次手,可以握几次?这个问题一则有激起学生探究欲望的作用;二来也为探究活动的展开明确方向。

因为一下子解决40个小朋友握手次数的问题比较困难,根据同样的提问方式,可以转化为研究2个人、3个人、4个人、5个人……握手次数的问题。

显然,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引发学生思考的数学问题的存在,使教学情境体现了浓浓的数学味。

那么,怎样的问题才是凸显数学教学情境的学科特性的呢?这需要结合数学学科教学的任务来思考。

数学课上的教学情境,应其具有承载数学学习内容的功能。

因此,情境中所蕴含的问题也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一般具备两个方面的特征:1.问题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教学情境中的问题是否现实、有意义,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原有数学学习经验的呈现和对教学内容实质的把握,影响到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有利于学生展示已有的认知基础,为教师进一步引导提供策略选择上的依据。

上例中教师提出数学问题是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感受得到的,与本班学生实际相联系又有利于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同时,也是有意义的,因为在对情境的初步领会和理解中,学生原有思维水平能够比较清晰地呈现出来:对象较少时,学生能够知道“握手”的次数;对象较多时,则会有困难。

当然,这里所说的“现实”不只是指学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也应该包括他们在数学或其他学科学习中能够思考或操作的,属于思维层面的现实。

如“第几”这节内容,一位教师在教学中设置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学生把5只小动物排成一队:智多星排在最前面,小松鼠排在第二个,大象排在第三个,狮子排在第四个,长颈鹿排在最后面。

教师顺着学生的叙述及时板书成:提出问题:假如今天也让你去参加音乐会的话,你准备排在哪里?学生答:我准备排在第三个。

问:你排第三个了,那么其他的小动物排哪里呢?答:智多星、小松鼠不变,大象排第4,小狮子排第5,长颈鹿排到第6了。

这里虽然借助了一个童话故事作为教学情境,但它是富有现实意义的。

因为对学生来说,如何“排队”是他们经历过的,教师正好借助学生的经验来让学生体会:排在最前面的可以称为“第一”,排在第一后面的叫“第二”……依次类推。

可见,这个教学情境既体现了问题的现实性,又包含有丰富的数学价值;既有利于激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切实展开探究活动。

2.问题是丰富的、有层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数学结构一般是在对多个具有相关特质问题的研究后归纳得到。

因此,数学教学情境中的问题也应该是丰富的、有层次的。

只有有层次的数学问题,才能引导学生在对“问题”的研究中抽象出具有本质同一性的数学规律或数学方法。

如在“握手问题”中,教师仅从2人、4人握手的情况中引导学生得到计算方法“人数×(人数-1)÷2”是不够的,需要从对2人、3人、4人、5人甚至更多人握手的问题情境的研究中得出才对学生有说服力。

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执教《分数的意义》时设置的教学情境,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教学情境设置的层次性特点:课始提供以下学习材料:提出要求:请用以上材料,表示出一个分数,并说说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学生用圆表示的分数有:1/4,7/16,3/16;用树叶图表示的分数有:1/6,2/6,5/6,1/2,1/3,2/3;用汽车图表示的分数有:1/4,3/4,1/2。

教师结合学生的说明,把分数与相对应的图呈现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细细推敲,这三份材料体现着教学过程的三个层次:层次一,用圆表示分数,是单个平面图形,一则帮助学生回忆分数的产生过程,二来让学生说说相关分数的意义,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以便在下一环节中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层次二,用6棵树图表示分数,尝试探究,初步理解单位“1”的意义,完善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层次三,用汽车图表示分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表象,强化对单位“1”及分数意义的理解。

三个层次的学习均围绕“分数意义”的本质展开,引导学生经历“分数”在单个图形到一群物体中产生的过程,切实把握分数的本质内涵,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之后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这样的教学情境才是高质量的,有成效的。

二、数学教学情境需蕴含数学知识的内在结构数学学习不仅是对数学知识的习得,更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与掌握。

数学教学情境的设置,不仅需要为学生习得数学知识服务,更要为激发学生思考、形成数学素养服务。

因此,数学课上,设置的教学情境,除了蕴含数学问题之外,还应该体现数学知识的内在结构,为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理解数学原理、掌握数学方法提供必要的支持。

如有位老师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提供了以下的情境(如下图):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初步了解信息,提出“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后,有学生列出了8+5=13的结果。

接着有以下的对话:师:你是怎么算出答案13的?生:8与10相差2,5里面有2,把2分到8这里去就是10了,还多3个,就是13。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是什么意思?生:只要把左边摆成10个,右边就剩下3个,一看就知道是13。

教师根据学生的解释,板书如下左图。

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也能算8+5?生:把8分成3和5,5加5等于10,再加上3就是13(如上右图)。

显然,设置“拿鸡蛋”的教学情境,不仅是一个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更是一个有利于引导学生呈现“凑10法”思考过程的情境(两个盒子的结构有直观呈现“凑10法”的作用),是一种情境蕴含数学结构的典型体现。

再如,在教学《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内容时,设置了一个“书架摆书”的教学情境(如上右图)。

此情境不仅包含的数学信息相当丰富,而且又蕴含着数学知识的内在结构。

在解决“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摆几本书?”这个本节课的重点问题时,学生有三种不同的解法:①90÷6÷3;②90÷(6×3);③90÷3÷6。

而这三种解法,均能通过图形来作出解释。

解法①是先解决每个书架摆书的本数,再求出每层摆书的本数;解法②是先解决6个书架总的层数,再求出每层摆书的本数;解法③则是先解决总的一层摆的本数,再求出每层摆的本数。

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解释在图中相应地作标注,学生的思维只需作适度的调整即可,便很容易理解相关的解法了。

这与情境中的学习材料具体数学结构有关,这样的教学情境正是数学课中所需要的。

三、数学教学情境应为提升学生数学思考能力服务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因此,诱发数学思考,启迪学生思维也应该是设置数学教学情境的出发点。

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节内容时,教师设置了一个让学生“搭长方体”的教学情境:用小棒搭一个长方体,请你思考一下,要几个接头?几根小棒?小棒的长度有什么要求?学生思考后(不交流),请学生观察教师提供的学具(提供的材料中有缺接头的,也有缺小棒的),思考:提供的材料能否搭出长方体?抓住搭不出的,请学生说说问题在哪里?情况一:不够12根小棒的组(因为边不够,搭不出)。

情况二:12根小棒不能分成三组(搭出来后有的“面”不是长方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