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布置设计的要求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管道布置与定位的设计要求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管道布置与定位的设计要求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是指为了满足城市多样化的管线需求和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管理能力而建设的一种地下综合通道工程。
管道布置与定位是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本文将从地下管道布置、管道定位、管道间距和管道分区等方面论述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对管道布置与定位的设计要求。
1. 地下管道布置地下管道布置是指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如何合理布置各种管道。
首先,根据不同管道的功能和作用,分别确定各个管道的布置位置。
例如,自来水管道应优先布置在居民区,电缆管道应优先布置在商业区等。
其次,要充分考虑地下管道与地铁、地下车库等地下结构的相互关系,避免冲突和干扰。
最后,要考虑管道的交通便利性,尽量减少管道的弯曲和转角,提高管道的通行能力。
2. 管道定位管道定位是指确定管道在综合管廊中具体的位置和方向。
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管道的定位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要尽量减少管道的交叉,避免不同管道之间的干扰和冲突。
其次,要根据不同管道的特点确定其最佳的定位深度,以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最后,要考虑管道的维护和检修便利性,合理设置进出口和检修口,方便对管道进行维护和修理。
3. 管道间距管道间距是指同一条综合管廊中不同管道之间的距离。
合理的管道间距设计有助于减少管道之间的干扰和冲突,提高管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管道间距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要根据管道的直径、材质和功能等特点确定合适的管道间距。
一般来说,大直径、重要功能的管道间距可以相对大一些。
其次,要考虑管道的维护和检修便利性,合理设置间距,方便对管道进行维护和修理。
4. 管道分区管道分区是指根据城市综合管廊的不同功能,将管道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合理的管道分区设计有助于提高工程的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管道分区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要根据管道的功能和特点确定合适的分区方式和范围。
给排水工程规范要求之给水系统管道布局标准
给排水工程规范要求之给水系统管道布局标准在给排水工程中,给水系统管道的布局标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合理规范的给水系统管道布局,不仅可以确保正常供水,还可以提高水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以及保障用户的使用需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给水系统管道布局标准,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设计和建设给水系统。
一、总体原则在设计给水系统的管道布局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总体原则:1. 确定管道的起始点和终点:给水系统的起始点通常为水源,终点为用户的终端设备(如水龙头、水箱等)。
确定起始点和终点后,可以更好地规划中途所需的支线和分支。
2. 确定管道的走向和路径:管道的走向应尽量直线,避免过多的弯曲和拐角,以减少水流的阻力和压力损失。
同时,管道的路径应尽量避开其他建筑物、电线、地下管线等物体,以免影响施工和日后的维护。
3. 确定管道的布置高度:管道的布置高度应适当,既要考虑施工和维护的便利性,又要充分利用地形和环境条件,以确保水能够自然流动,减少使用泵的数量和功率。
二、主干管道布局主干管道是指从给水系统的起点到终点的主要管道。
在布置主干管道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标准:1. 直线布置:主干管道应尽量采用直线布置,以减少水流的阻力和压力损失。
2. 分段设置阀门:主干管道的长度较长,为了方便维修和控制水流,应合理设置阀门,并根据管道的长度合理分段。
3. 考虑安全和美观:主干管道应远离易受损的区域(如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带),同时应避免经过居民的起居区域,以保障居民的生活安全和城市的美观。
三、支线和分支布局支线和分支是将主干管道连接到用户终端设备的重要部分。
在支线和分支的布局上,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标准:1. 最短路径原则:支线和分支应采用最短路径,以减少管道的长度和压力损失。
2. 坡度要求:支线和分支的坡度应符合水流的要求,以保证水能够自由流动。
一般来说,支线的坡度应为1/100,分支的坡度应为1/50。
3. 分支的数量和长度:分支的数量和长度应合理控制,不宜过多和过长,以减少水压的损失。
管道布置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原则
汇报人:
CONTENTS
管道布置设计 的基本要求
管道布置设计 的原则
管道布置设计 的细节处理
管道布置设计 的应用范围
管道布置设计 的发展趋势
PART ONE
管道布置设计应满足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确保物料流动顺畅。 管道布置应符合工艺流程图的要求,确保管道连接正确、合理。 管道布置应满足工艺设备的要求,确保管道与设备之间的连接安全可靠。 管道布置应满足工艺控制的要求,确保工艺参数的测量、控制和调节方便可靠。
管道布置时应预留足够的空间,以便操作人员能够安全、方便地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
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管道的弯曲和交叉,以提高管道的流通能力和减小流体阻力。 应根据管道内的介质和操作条件,合理选择管道的材料和规格,以确保管道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管道布置时,应充分考虑管道的支撑和固定方式,以确保管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降低污染排放:优化管道设计,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循环利用资源:利用可再生资源,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提高环境适应性: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特点,合理设计管道布局,提高环 境适应性。
高效节能设计是未来管道布置设计 的发展趋势,旨在降低能源消耗和 减少环境污染。
高效节能设计注重优化管道系统的 整体结构和布局,减少能源损失和 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化工行业中,管道布置设计需要根据 工艺流程和设备布置进行合理规划,以 满足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要求和安全要求。
管道布置设计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需要 充分考虑管道的耐压、耐腐蚀、耐高温 等性能,以确保管道在使用过程中的安 全可靠。
管道布置设计在石油工业中广泛应用于油气的输送和分配。 管道布置设计需考虑石油工业中不同油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在石油工业中,管道布置设计需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安全和环保。 管道布置设计在石油工业中需要考虑到油井分布和运输需求等因素。
管道敷设的一般规定
1.管道敷设的一般规定1.0.1管道布置设计应满足《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版)、《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通则》(SH3012-2000)、《石油化工企业非埋地管道抗震设计通则》(SH3039-1991)、以及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1.0.2管道布置应符合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的要求,如坡度、位差、重力流及最小距离等要求。
1.0.3管道布置应符合设备布置的要求。
1.0.4管道布置应统筹规划,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在满足施工、操作、维修等方面的要求下,还应尽量做到整齐美观。
1.0.5厂区内的全厂性管道的敷设,应与厂区内的装置(单元)、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等相协调,避免管道包围装置(单元),减少管道与铁路、道路的交叉。
1.0.6全厂性管道敷设应有坡度,并宜与地面坡度一致。
管道的最小坡度宜为2‰。
管道变坡点宜设在转弯处或固定点附近。
1.0.7永久性的工艺、热力管道不得穿越工厂的发展用地。
1.0.8优先考虑特殊管道如合金管道、大直径管道、特殊介质(浆液、粉末、高粘度液体等)管道、工艺特殊要求管道的布置。
1.0.9对于改造、分期施工的工程,其管道的布置设计应统一规划,做到设计风格前后一致,协调统一。
并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力求做到施工、生产、维修互不影响。
1.0.10协调好管道布置所占空间与其它相关专业(如设备、仪表、土建、给排水等)所占空间的关系。
1.0.11在确定进出装置(单元)管道的方位与敷设方式时,应作到内外协调。
1.0.12管道的最小净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管道跨越铁路时,轨面以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 5.5m;(2)管道跨越厂内道路时,路面以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5.0m;(3)管道跨越装置内检修道路和消防道路时,路面以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4.5m;(4)管道跨越人行通道时,通道以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2.5m;(5)管道跨越操作通道时,通道以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 2.2m;(6)管墩顶距地面的净空高度不宜小于0.4m;(7)接近地面敷设的管道,管底或隔热层的底部距地面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150mm。
管线布置的原则和要求
管线布置的原则和要求管线布置是指在工业设施或建筑物中,根据工艺要求和工程设计,合理安排和布置管道系统的过程。
合理的管线布置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的消耗,还能保障人员的安全和设施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从设计的角度,介绍管线布置的原则和要求。
一、布置原则1. 管线布置应根据工艺流程进行。
在进行管线布置时,需要充分了解工艺流程和工艺要求,按照工艺流程的顺序,合理布置管道。
这样可以确保管道的连续性和流程的顺畅,避免因布置不当而导致的工艺异常或设备故障。
2. 管线布置应考虑安全因素。
安全是管线布置的首要考虑因素,应尽量避免管道与高温、高压设备或易燃易爆物质接触,并设置防火、防爆措施。
同时,还要确保管道的通风和疏水,并设置安全阀和泄压装置,以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
3. 管线布置应考虑维护和检修的便利性。
在进行管线布置时,应充分考虑到设备的保养和检修需求,合理设置检修口和维护通道,以便于设备的维修和更换。
此外,还应设置监测装置,及时掌握管道的运行状态,以便进行维护和修理。
4. 管线布置应尽量缩短管道长度。
管道长度的增加会增加阻力和能源消耗,因此在进行管线布置时,应尽量减少管道的长度。
可以通过合理选择管道的走向和布置方式,使管道的长度最小化,从而降低能源的消耗和运行成本。
二、布置要求1. 管线布置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在进行管线布置时,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管道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还要考虑到工艺的特殊要求,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2. 管线布置应合理安排管道间距和管道高度。
管道间距的设置要考虑到设备的安装和维护空间,以及人员的通行需求。
管道高度的设置要考虑到设备的高度和操作的便利性,避免出现高度过低或过高的情况。
3. 管线布置应根据流体的性质进行。
不同的流体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要求,因此在进行管线布置时,需要根据流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和管道直径,并设置相应的阀门和附件,以确保流体的正常运行和控制。
管道布置设计要求及原则
编号
劳部发【2019】140 号
建设部、劳动部、公 安部第10号令
名称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 监察规定
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 定
3
国家经贸委第17号令
石油天然气管理安全 监督与管理暂行规定
4
国质检特[2019]220 号
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 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 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
5
疫总局特种设备技术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 规范TSG D0001- 察规程—工业管道》
纵横走向的标高范围,将管道分层布置 热力管道一般布置在油管道的上方,当需布置在油管道
下面时,在油管道的阀门、法兰或可能漏油部位下方的 热力管道,应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
室内管道布置原则
地沟内管道应尽量采用单层布置,当采用多层布置时, 一般将小管或压力高的,阀门多的管道布置在上面
腐蚀性介质管道不应布置在人行通道和转动设备上方 B类流体介质的管道,不得安装在通风不良的厂房内、
计温度高于-20℃〰186℃之间的流体。
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管道设计原则
管道不得穿越与其无关的建筑物 管道应架空或沿地敷设 必须采用管沟敷设时,应采取防止气体或液体在管沟内
积聚的措施,并在进、出装置及厂房处密封隔断 管沟内的污水,应经水封井排入生产污水管道 取样管道不应引入化验室 金属管道除特殊需用法兰连接外,均应采用焊接连接
A2类流体:指有毒流体,相当于《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5044中Ⅱ级及以下(高度、中度、轻度危害)的毒物。
B类流体:指这些流体在环境或操作条件下是一种气体或可闪蒸 产生气体的液体,这些流体能点燃并在空气中连续燃烧。包括可 燃气体和可燃液体。
C类流体:指不包括D类流体的不可燃、无毒的流体。 D类流体:指不可燃、无毒、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0MPa和设
制冷系统中制冷管道的布置要求
制冷系统中制冷管道的布置要求1.管道长度和直线段:合理控制制冷管道的长度和直线段的数量,可以减少对制冷剂流动的阻力,降低能源损耗。
长的弯头和曲线会增加制冷剂流动的阻力,因此尽量避免使用或减少使用这些结构。
2.管道走向:管道应尽可能直线走向,避免出现大的弯曲和复杂的走向。
这样可以减少流体的阻力,提高制冷效率。
同时,管道也应尽量避免与其他管道和设备的交叉和重叠,以方便维护和清洁。
3.管道直径:根据制冷系统的需求和设计参数,选择合适的管道直径。
如果管道直径过小,会增加流体的阻力,导致制冷效率降低,同时也会增加系统故障的风险。
而管道直径过大,则会增加系统的成本和维护难度。
4.管道支撑和固定:制冷管道应该有足够的支撑和固定,以保证管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支撑和固定的位置应该考虑管道的固定点和连接点,避免过度应力和振动。
同时,在管道的弯头、接头和连接处,应使用适当的材料和技术进行加固和密封,以防止管道泄漏和破裂。
5.管道绝缘:制冷管道应进行良好的绝缘处理,以防止制冷剂的温度损失、流体泄漏和系统能量的浪费。
绝缘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要符合相关标准,并且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
6.管道安全阀和排气阀:制冷管道中应设置相应的安全阀和排气阀,以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维护。
安全阀用于在系统压力过高时释放压力,避免系统爆炸和损坏;排气阀用于排除管道中的空气和非凝汽体,保持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行。
7.管道与室外环境的距离:制冷管道在室外布置时,应与周围环境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管道应避免与高温设备、电线、管道和高压部位相邻,以防止因接触而产生热量传导或电导,导致系统故障和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制冷系统中制冷管道的布置要求包括管道长度和直线段、管道走向、管道直径、管道支撑和固定、管道绝缘、管道安全阀和排气阀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管道布置,可以提高制冷系统的能效和安全性,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并降低维护和运行成本。
因此,在制冷系统设计和施工中,要注重管道布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工作。
管道布置规范
管道布置规范1. 引言- 管道布置是工业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合理的管道布置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确保安全性。
-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管道布置规范,以指导合理的管道布置和设计。
2. 管道布置原则- 安全性原则:管道布置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法规,确保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 简化性原则:管道布置应尽可能简化,减少工程复杂性和成本。
- 效率性原则:管道布置应能够提高工艺流程效率,并满足产品生产要求。
3. 管道布置要求- 空间要求:根据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合理规划管道的位置和空间大小。
- 运维要求:管道布置应便于运维人员的检修和维护工作。
- 安全要求:管道布置应遵循防火、防爆等安全规范,并确保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通道畅通。
- 准确性要求:管道布置需精确定位和标识,避免误操作和事故发生。
4. 设计和布置步骤1. 工艺分析:根据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详细分析,确定各个步骤的管道连接需求。
2. 设备布局:结合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确定主要设备和管道的相对位置。
3. 空间分配:根据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确定需要留出的空间,确定管道的布置方式。
4. 材料选择:根据流体性质、温度、压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
5. 管道分析:进行管道系统的分析和计算,以确保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和压力符合要求。
6. 布置设计:根据上述步骤确定管道的布置设计方案,包括管道走向、支撑方式等。
7. 安全考虑:对布置设计方案进行安全评估,确保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
8. 完善细节:对管道布置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和细化,确保各个细节合理和完善。
5. 结论- 管道布置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是确保工业项目的顺利运行和生产安全的重要步骤。
- 合理的管道布置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工程复杂性,并确保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 根据本文档提供的管道布置规范,工程设计人员可以制定合理的管道布置方案。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请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规划)。
2024年化工管路的布置与安装原则
2024年化工管路的布置与安装原则
1. 安全性:化工管路的布置与安装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定,确保管路操作安全可靠,防止泄漏和事故。
2. 管路设计:在进行布置与安装前,要进行合理的管路设计,考虑流量、压力、温度等因素,并选择合适的管道材质和尺寸。
3. 空间布置:将化工管路布置在合适的位置,使其方便操作和维护,并避免与其他设备和设施发生冲突。
4. 支架和支撑:使用适当的支架和支撑结构,确保管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排气和排水:确保管路系统中的气体和液体可以正确排气和排水,避免积聚和堵塞。
6. 连接和密封:选择适当的连接件和密封材料,确保管路连接紧密和密封,防止泄漏。
7. 泄漏检测与控制:安装适当的泄漏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及时发现和控制泄漏,确保操作安全。
8. 标识和记录:在管路上设置合适的标识和标志,记录管路的信息和维护记录,方便日常管理和维护。
请注意,以上原则只是一般性的建议,具体的布置和安装原则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和要求进行确定,并遵循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第 1 页共 1 页。
管道布置设计的要求有哪些
道不应埋地敷设。
烤河鲫鱼”。我说好。结果他玩好电脑到上班时又是急匆匆地上
(5)布置固体物料或含固体物料的管道时, 应使管道尽可能短、少拐弯和不出现死角;
l)固体物料支管与主管的连接应顺介质流 向斜接,夹角不宜大于 45°;
5)管道应架空或地上敷设;如确有需要,可 埋地或敷设在管沟内;
6)管道宜集中成排布置。地上的管道应敷设 在管架或管墩上;
7)在管架、管墩上布置管道时,宜使管架或 管墩所受的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均衡;
烤河鲫鱼”。我说好。结果他玩好电脑到上班时又是急匆匆地上
8)全厂性管架或管墩上(包括穿越涵洞)应 留有 10%~30%的裕量,并考虑其荷重。
9)输送介质对距离、角度、高差、等有特殊 要求的管道以及大直径管道的布置,应符合设备 布置设计的要求;
10)管道布置不应妨碍设备、机泵及其内部 构件的安装、检修和消防车辆的通行。
11)管道布置应使管道系统具有必要的柔 性。在保证管道柔性及对设备、机泵管口作用力
和力矩不超出国允许值得情况下,应使管道最短, 组成件最少;
(20)管道布置时管道焊缝的设置,应符合下 列要求:
1 管道对接焊口的中心与弯管起弯点的距离 不应小于管子外径:且不小于 100mm;
2)管道上相邻对接焊口的中心间距:
烤河鲫鱼”。我说好。结果他玩好电脑到上班时又是急匆匆地上
a.对于公称直径小于 150mm 的管道,不应小 于外径,且不得小于 50mm;
(12)从有可能发生振动的管道上接出公称 直径小于或等于 4O 的支管时,不论支管上有无阀 门,连接处均应采取加强措施。
(13)自流的水平管道应有不小于 3 输的顺介 质流向坡度。
管道布置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原则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97)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GBJ16-87作废)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 《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设计规范(CJJ/T81- 98)
B类流体介质不得穿过与其无关的建筑物;
密度比环境空气大的B类气体管道,当有法兰、螺纹连 接或填料结构时,不应紧靠建筑物门窗敷设;
道路、铁路上方的管道上不应有阀门、法兰、螺纹接 头及带填料的补偿器等可能泄露的组件;
管廊层间距及管道净距应满足安装及运行要求;
蒸汽管道或可凝气体管道,支管宜从主管的上方接出, 蒸汽冷凝液管宜接至回收总管上方。
管道布置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原则
基本要求:
应符合管道及系统流程设计的要求 应符合有关的法规、标准及规程规范 统筹规划,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整齐美观 满足施工、操作和维修等方面要求 与设备、装置、建构筑物相协调
室内管道布置原则:
尽量避免管道对室内采光的影响,不应妨碍窗户的启闭 不应影响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如抽管检修和设备起吊)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J29-2003)
《氧气站设计规范》(GBJ50030-91) 《氢氧站设计规范》(GB50177-93)
《乙炔站设计规范》(GB50031-91)
《石油化工企业管道布置设计通则》(SHJ12-89)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03)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2003) 《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HGJ28-90)
管道布置设计知识点总结
管道布置设计知识点总结管道布置设计是指在工业设施中,对管道进行合理、安全、高效布置的设计过程。
管道布置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业设施的运行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管道布置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工艺流程、设备布置、工作环境、安全标准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设计。
下面将从管道布置设计的基本原则、常见布置方案、布置设计的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管道布置设计的基本原则1、安全性原则管道布置设计的首要原则是保证设施的安全性。
在进行管道布置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管道系统的安全运行、防止火灾和爆炸、避免物料泄漏等问题。
合理的管道布置设计能够减小一些潜在的安全风险,从而提高设施的安全性。
2、易于维护原则管道布置设计要考虑到设备的维护和维修。
布置的管道应该方便维修人员进行维护操作,减少维护时间、提高维护效率。
同时,管道布置要注意避免一些维护死角和障碍物,以便维护人员的安全。
3、节约空间原则合理的管道布置设计能够节约设施的占地面积,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合理布局、有效利用空间,能够在保证工艺流程的同时,使得设备的布置更加紧凑,从而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4、易于操作原则管道布置设计要考虑到操作人员的操作方便性。
布置的管道应当使得操作人员能够便捷地对设备进行操作、监控和维修。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人员通行的便捷和安全。
5、易于清洁原则管道布置设计要注意方便清洁。
管道布置应当避免死角,易清洗清扫,以减少管道内部积存的杂质,保证产品的卫生安全。
二、常见管道布置方案1、直线布置直线布置是指将管道沿着直线方向进行布置,这种布置方式适合于较为简单的工艺流程。
直线布置使得管道的走向简单明了,维护和清洁方便,操作人员也易于理解和掌控。
但是直线布置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占地面积较大、管道长度较长等问题。
2、分层布置分层布置是指将管道系统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布置,这种布置方式适合于对设备占地面积较小的工艺流程。
通过分层布置能够有效节约空间,提高生产效率。
建筑排水工程(管布置与敷设)
b、当立管设置在管道井或管窿内时,横管的伸缩节宜靠管道 井或管窿的外侧。
c、横管伸缩节应采用能承压的专用伸缩节,其承压性能应大 于0.08MPa,立管伸缩节不得用于横管。伸缩节的承口必须是迎水 流方向。
(2)、敷设 ①、立管管中心与墙面距离见下表
②、排水立管应采用管卡固定,管卡间距不得超过3.0m。 ③、建筑排水塑料管道伸缩节设置: A、下列排水塑料管道可不设伸缩节:
a、采用橡胶密封圈连接的管道。 b、采用全部支架均为固定支架的强制安装系统的管道。 c、长度小于2.2m,且两端为固定支承的管道。 d、埋地敷设或直埋的管道。 B、在排水塑料立管上设置伸缩节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见图4.6.8): a、当层高大于2.2m但不大于4.0m时,应每层设一伸缩节, 穿越楼层处应为固定支承;当层高大于4.0m时,立管伸缩节间最大 间距不应大于4.0m。
多立管系统
单立管系统
苏维脱系统的功能
消除水力阻塞 限制空气和杂物的流速 确保立管和支管的排气
以最佳的方式将支管和立 管连接在一起
一个单一装置可提供多个 连接口
苏维脱
促进空气循环
传统式
水压阻止空气循环
(7)、降板式同层排水:
①、做法: 将卫生间的地板下降一定的高度,排水支管沿地面排放,也是在同一
穿部位。
B、公共建筑的排水立管宜设在管道井内,当管道井的面积大 于1.0m2时,应每隔2 ~ 3 层设置阻火圈或防火套管。
C、阻火装置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贯穿部位的建筑构建的耐火 极限。
管道工程规范
管道工程规范管道工程规范是指在管道布置、设计、安装和维护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定。
管道工程规范的制定旨在保证管道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提高工程质量,减少事故风险,并保护环境。
本文将从管道布置、设计、安装和维护等方面介绍管道工程规范的要求。
一、管道布置规范管道布置是管道工程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布置可确保管道的顺利运行和维修。
在管道布置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设计合理的管道走向,避免交叉和迂回,以减少管道阻力和能源损失;2. 根据工艺要求、地形地貌和环境条件,合理选择管道的敷设方式,如地下敷设、地面敷设或架空敷设;3. 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确定管道的埋深和埋设坡度,以保证管道的排水和防腐功能;4. 根据管道所输送的介质性质和流量要求,选择适当的管道尺寸和材质。
二、管道设计规范管道设计是管道工程中的核心环节,合理的设计可确保管道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管道设计中,应遵循以下规范要求:1. 根据工艺要求和介质特性,选择适当的管道材质,如钢材、塑料、铸铁等;2. 采用合适的管道尺寸和壁厚,保证管道的强度和刚度满足工程要求;3. 针对不同的介质,合理选择管道的绝缘和防腐层材料,以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4. 对于长距离输送的管道,需要进行管道的分段设计,保证每段管道的均匀受力和热膨胀补偿;5. 设计管道的支吊架结构,确保管道的稳定悬挂和正确支撑。
三、管道安装规范管道安装是管道工程的实施阶段,规范的安装操作可以确保管道系统安全可靠地投入使用。
在管道安装中,应满足以下要求:1. 管道的焊接、螺纹连接等操作必须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连接的牢固和密封;2. 安装过程中应注意管道的坡度和高程,确保管道的排水畅通和正常运行;3. 对于大口径、高温、高压等特殊管道,应采取专门的安装方法和工艺措施,确保施工质量;4. 安装后的管道应进行试压、试水等工序,确保管道的密封性和安全性;5. 对于跨越道路、河流、铁路等特殊区域的管道,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特殊的安装,保证安全可靠。
给水管道布置的基本要求
给水管道布置的基本要求
1. 水管得铺设得合理呀!就像给人设计回家的路一样,得顺畅才行。
你想想,要是管道这里拐个弯,那里绕一下,那水的流动不就受阻啦!比如在你家,总不能让水管绕来绕去像迷宫似的吧。
2. 要确保给水管有足够的支撑呀!不然它不就像没站稳的人一样容易倒下嘛。
好比你看到一根松动的水管,你能放心它安安稳稳地供水吗?
3. 管道的连接一定要牢固啊!这就跟人与人握手一样,得紧紧握住呀,不然水不就漏出来啦。
就说小区里的那些水管,要是连接不牢,那不得到处漏水啊。
4. 别忘了考虑水压的问题呀!水就像个有脾气的小孩,水压不合适它就不开心啦。
你看那种高层住宅,要是水压没处理好,高层用户用水能方便吗?
5. 给水管的位置要选好呀!不能挡着人做事呀,就像你在走路,总不能被一根突兀的水管挡住吧。
比如说在房间里,你总不希望水管在你经常走动的地方碍事吧。
6. 对给水管要做好防护措施呢!就好比人出门要穿好衣服保暖一样。
像在那些容易受损的地方,你不保护好水管,它能坚持多久呢?
7. 要定期检查给水管啊!这跟人要定期体检是一个道理呀。
要是哪天水管道出问题了却没及时发现,那可就麻烦大啦!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只有把这些基本要求都做到位了,才能让给水管道好好工作,为我们提供稳定可靠的用水呀!。
建筑物排水管道设计标准
建筑物排水管道设计标准建筑物排水管道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排水设计可以确保建筑物内外排水畅通,有效防止积水和渗漏等问题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排水管道设计的标准要求和相关技术细节,旨在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更好地进行排水系统设计。
一、排水管道的选材标准排水管道选材应符合以下标准要求:1.材质选择:排水管道可采用聚氯乙烯(PVC)、铸铁、钢管、不锈钢等材质。
根据具体使用场景和排水要求,选择适当的材质。
2.强度要求:排水管道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够承受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压力和负荷。
3.阻燃性能:排水管道材料应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以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4.耐腐蚀性:排水管道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够抵抗酸碱等物质的侵蚀。
5.密封性:排水管道的连接应采用密封材料,确保无渗漏。
二、排水管道的布置标准排水管道的布置应符合以下标准要求:1.坡度:排水管道应设置合适的坡度,以保证排水流向畅通。
地面排水管道坡度一般不小于1%,屋面排水坡度不小于2%。
2.通风:排水管道应设置通风装置,以防止管道积压气体引起的异味和压力变化。
3.间距:水平布置的排水管道应尽量保持平行,垂直布置的排水管道应与墙面或结构物保持一定的间距。
4.管道直径:根据排水量和流速要求,确定合适的管道直径。
5.支架:排水管道的支架应牢固可靠,用适当的材料和方式进行固定,以防止管道下垂或变形。
三、排水管道的施工和维护标准排水管道的施工和维护应符合以下标准要求:1.施工工艺:按照排水系统设计图纸,采用合适的施工工艺和方法进行施工,确保管道的质量和可靠性。
2.施工标准:排水管道的施工要符合相关的标准规范,包括连接方式、管道铺设深度和固定方式等。
3.防水处理:建筑物内部排水管道的连接部位应采取合理的防水措施,以防止渗漏。
4.定期检查与维护:建筑物排水系统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清理管道内的杂物,修复或更换老化和损坏的管道部件。
结语建筑物排水管道的设计标准直接影响建筑物排水系统的质量和效果。
工业金属管道施工规范管道布局与设计原则要点
工业金属管道施工规范管道布局与设计原则
要点
工业金属管道的施工规范对于保证管道系统的安全运行以及延长使
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而管道的布局与设计是影响整个管道系统性能
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就工业金属管道施工规范中的管道布局与设计原
则要点进行探讨。
一、管道布局原则
1. 合理布局:管道应按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进行合理布置,保证
管道连接短、路径直、操作方便。
2. 管道等级:按照不同介质、不同工艺要求将管道等级划分清晰,
避免混淆。
3. 安全间距:不同介质的管道应保持一定的安全间距,避免相互干
扰或交叉。
4. 防腐保温:对于需要防腐保温的管道,应在设计时考虑相应措施,确保管道寿命。
二、管道设计原则
1. 材质选择:根据介质性质选用合适的金属材料,以保证管道的耐
腐蚀性和耐压性。
2. 设计压力:根据介质输送要求确定管道设计压力,确保管道在工
作状态下的安全稳定。
3. 波形及泄放:在管道设计中考虑波形和泄放的问题,避免压力波对管道系统的影响。
4. 管道支撑:设计合理的支撑系统,避免管道振动及疲劳损伤,延长管道寿命。
5. 连接方式:选择适合管道介质及操作条件的连接方式,确保连接牢固、无泄漏。
6. 排水排气:在管道设计中设置合适的排水排气装置,避免管道内积水积气影响正常运行。
以上就是工业金属管道施工规范中的管道布局与设计的要点,合理的管道布局与设计是管道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对于提高管道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有关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管道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楼内下水管道布置规范
楼内下水管道布置规范引言楼内下水管道布置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下水管道布置不仅能够确保排水系统的高效运行,还能够提高建筑使用的舒适性和健康程度。
本文将介绍楼内下水管道布置的规范要求,以及相关的设计考虑和注意事项。
1. 下水管道布置的基本原则楼内下水管道布置的设计应符合以下基本原则:1.1 合理布置下水管道的布置应合理紧凑,尽量减少管道长度,短而直的管道能够减小阻力,提高排水效率。
1.2 分区布置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应将楼内下水管道分为不同的区域进行布置,避免不同区域的污水交叉引流,增加排污系统的安全性。
1.3 斜坡要求下水管道的斜坡设计是确保排水畅通的关键,一般斜坡应保持在1%-3%。
过大的斜坡容易导致水流过快、排气困难,造成管道堵塞的风险。
1.4 排气装置设置为了避免管道真空,需要在合适的位置设置排气装置。
排气装置可分为自动排气装置和手动排气装置两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排气装置。
2. 下水管道布置的设计考虑楼内下水管道的布置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2.1 水平布置下水管道在水平布置时,应尽量采用挑高的方式进行布置,以保证管道内水位高度的合理安排,减小管道压力,降低堵塞风险。
2.2 排气布置排气装置应设置在管道的高点或弯曲处,以避免空气积聚造成管道堵塞。
排气管道应设有可拆卸的排气装置,方便维护和清洗。
2.3 弯头设置下水管道的弯头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弯头的通径应不小于管道的最小通径。
弯头的弯曲角度一般不应大于90度,以减小阻力,并避免洗涤倒灌的风险。
2.4 水封布置水封是下水管道中重要的部件,可以阻止污水中的异味和细菌逆流。
水封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标准,不同排水设备的水封高度也有相应的规定。
3. 下水管道布置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楼内下水管道布置设计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3.1 防火防震下水管道的布置要考虑防火和防震的要求,在设计中应使用耐火材料和抗震连接方式,以确保管道在火灾或地震等突发情况下的安全性。
管道布置的一般要求
管道布置的一般要求1、布置管道时,应对全装置所有管道(包括生产系统管道、辅助系统管道、电缆及电缆、仪表栏桥架、采暖通风管道等)全盘考虑,统一规划。
2、为便于安装、检修和操作管理,管道应尽可能的架空敷设,必要时,也可埋地或管沟敷设。
3、消防水和冷却水总管以及下水管一般为埋地敷设,管外表面应按有关规定采取防腐措施。
4、埋地管道应考虑车辆荷载的影响,管顶与路面的距离不小于0.6m,并应在冻土深度以下。
5、管道布置的净空高度、通道宽度、基础标高应符合技术规定的要求。
6、应按国家现行标准中许用最大支架间距的规定进行管道布置设计。
7、管道布置设计应考虑便于作支吊架的设计,使管道尽量靠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但应避免使柔性大的构件承受较大的荷载。
8、在有条件的地方,管道应集中成排布置。
在穿墙或楼板时应注意尽可能的利用设备预留孔,以免楼板开孔太多。
裸管的管底与管托底面取齐,以便设计支架。
9、无绝热层的管道不用管托或支座。
大口径薄壁裸管及有绝热层的管道应采用管托或支座支撑。
10、进行管道布置设计时,应尽量避免气袋、口袋和盲肠。
对于“无袋形”、“带有坡度”、及“带液封”等要求的管道,应严格按PID要求配管。
11、管道不应挡门挡窗,也应尽量避免从电机、配电盘、仪表盘的上方通过。
12、管道布置应考虑操作、安装及维护方便,不影响起重机的运行。
在建筑物安装孔的区域不应布置管道。
13、在有吊车的情况下,管道布置应不妨碍吊车工作。
14、管道的布置不应妨碍设备和管件、阀门的检修,塔及容器的管道不可从人孔的正前方通过,以免妨碍人孔的开启。
15、管道应尽量平行敷设,在管道应力许可范围内,尽量走直线,少拐弯、交叉,尽量做到配管整齐美观。
16、管道垂直面布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热介质的管道在上,冷介质的管道在下。
2)无腐蚀的管道在上,有腐蚀的管道在下。
3)小管道应尽量支撑在大管道的上方或吊在大管道的下面。
4)气体管道在上,液体管道在下。
给排水管道间距
给排水管道间距给排水管道间距文档范本:一、引言给排水管道的布置和间距是建筑物中的一项重要设计考虑因素。
合理的管道间距能够保证给排水系统的运行正常,减少管道故障和维护成本。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给排水管道间距的设计要求和标准,并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附件。
二、管道布置原则1. 垂直管道布置原则:垂直给排水管道应尽量垂直布置,并考虑到管道的清洁、维修和未来的可能扩展。
2. 水平管道布置原则:水平给排水管道应尽量平行布置,并考虑到排水量、流速和阻力等因素。
3. 管道内径选择:根据设计流量和计算阻力损失,选择合适的管道内径。
一般情况下,较小流量的管道可以选择较小的内径,以节省材料和空间。
4. 管道间隔距离:不同类型的管道需要保持一定的间隔,以便于安装、维修和排水功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各种管道间距的具体要求。
三、给水管道间距1. 主干供水管道:主干供水管道之间的间距应满足以下要求:a. 直管段长度不应超过50米。
b. 可移动设备管道间距不应小于600mm。
c. 与其他管道交叉时,应预留足够的间距以方便后续维护和改动。
d. 管道与地面的间距应符合安全和防冻要求。
2. 分支供水管道:分支供水管道之间的间距应满足以下要求:a. 直管段长度不应超过25米。
b. 分支管道应与主干管道成45度交叉,以减小阻力损失。
c. 分支管道进入墙体或地面时,应预留足够的间距以便于安装和维修。
四、排水管道间距1. 主干排水管道:主干排水管道之间的间距应满足以下要求:a. 直管段长度不应超过50米。
b. 当排水量较大时,可适当增加主干管道的直径,以满足流速要求。
c. 管道与其他设施的交叉间距应符合安全和维修要求。
2. 支管排水管道:支管排水管道之间的间距应满足以下要求:a. 直管段长度不应超过25米。
b. 支管管道与主干管道成90度交叉,以减小阻力损失。
c. 支管管道进入墙体或地面时,应预留足够的间距以便于安装和维修。
五、其他管道间距除了给水管道和排水管道外,还有一些其他管道的布置也需要考虑合适的间距,例如:1. 消防水源管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道布置设计的要求
1、管道布置设计的一般要求有;
1)管道布置设计应符合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
2)管道布置应统筹规划,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满足施工、操作、维修等方面的要求,并力求整齐美观;
3)在确定进出装置(单元)的管道的方位与敷设方式时,应做到内外协调;
4)厂区内的全厂性管道的敷设,应与厂区内的装置(单元)、道路、建筑物。
构筑物等协调,避免管道包围装置(单元),减少管道与铁路、道路的交叉;
5)管道应架空或地上缴设;如确有需要,可埋地或敷设在管沟内;
6)管道宜集中成排布置。
地上的管道应敷设在管架或管墩上;
7)在管架、管墩上布置管道时,宜使管架或管墩所受的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均衡;
8)全厂性管架或管墩上(包括穿越涵洞)应留有1O %-3O%的裕量,并考虑其荷重。
装置主管廊管架宜留有10%-20%的裕量,并考虑其荷重;
9)输送介质对距离、角度、高差等有特殊要求的管道以及大直径管道的布置,应符合设备布置设计的要求;
10)管道布置不应妨碍设备、机泵及其内部构件的安装、检修和消防车辆的通行;
11)管道布置应使管道系统具有必要的柔性。
在保证管道柔性及管道对设备、机泵管口作用力和力矩不超出过允许值的惰况下,应使管道最短,组成件最少;
12).应在管道规划的同时考虑其支承点设置。
宜利用管道的自然形状达到自行补偿;
13)管道布置宜做到“步步高”或“步步低”,减少气袋或液袋。
不可避免时应根据操作、检修要求设置放空、放净。
管道布置应减少“盲肠”;
14)气液两相流的管道由一路分为两路或多路时,管道布置应考虑对称性或满足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
2、管道除与阀门。
仪表、设备等需要用法兰或螺纹连接者外,应采用焊接连接。
下列惰况应考虑法兰、螺纹或其他可拆卸连接:
l)因检修、清洗、吹扫需拆卸的场合;
2)衬里管道或夹套管道;
3)管道由两段异种材料组成且不宜用焊接连接者;
4)焊缝现场热处理有困难的管道连接点;
5)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100mm的镀锌管道;
6)设置盲板或“8”字盲板的位置。
3、气体支管宜从主管的顶部接出。
4、有毒介质管道应采用焊接连接,除有特殊需要外不得采用法兰或螺纹连接。
有毒介质管道应有明显标志以区别于其他管道,有毒介质管道不应埋地撤设。
5、布置固体物料或含固体物料的管道时,应使管道尽可能短。
少拐弯和不出现死角:
l)固体物料支管与主管的连接应顺介质流向斜接,夹角不宜大于45°;
2)固体物料管道上弯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道公称直径的6倍;
3)含有大量固体物料的浆液管道和高粘度液体管道应有坡度。
6、需要热补偿的管道,应从管道的起点至终点则”整个管系进行分析以确定合理的热补偿方案。
7、敷设在管廊上要求有坡度的管道,可采用调整管托高度。
在管托上加型钢或钢板垫枕的办法来实现。
对于放空气体总管(或去火炬总管)宜布置在管廊立柱的项部,以便于调整标高。
8、布置与转动机械设备连接的管道时,应使管系具有足够的柔性,以满足设备管口的允许受力要求。
必要时可采用以下措施:
l)改变管道走向,增强自然补偿能力;
2)选用弹簧支吊架;
3)选用金属波纹管补偿器;
4)在适当位置设置限位支架。
9、布置与往复式压缩机相连的管道时,应使管系的机械振动固有频率和管道的气柱固有频率避开机器的激振频率.必要时可采用以下措施:
1)增设防振支架;
2)适当扩大管径;
3)增设脉动衰减器或孔板;
4)合理设置缓冲器,避开共振管长,尽可能减少弯头。
10、不应在振动管道上弯矩大的部位设置分支管。
11、在易产生振动的管道(如往复式压缩机、往复泵的出口管道等)的转弯处,应采用弯曲半径不小于1.5倍公称直径的弯头。
分支管直顺介质流向外接。
12、从有可能发生振动的管道上接出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40mm的支管时,不论支管上有无阀门,连接处均应采取加强措施。
13、自流的水平管道应有不小于3‰的顺介质流向坡度。
14、管道穿过建筑物的楼板、屋顶或墙面时,应加套管,套管与管道门的空隙应密封。
套管的直径应大于管道隔热层的外径。
并不得影响管道的热位移。
管道上的焊缝不应在套管内,并距离套管端部不应小于150mm。
套管应高出楼板、屋顶面50mm。
管道穿过屋顶时应设防雨罩。
管道不应穿过防火墙或防爆墙。
15、布置腐蚀性介质、有毒介质和高压管道时,应避免由于法兰、螺纹和填料密封等泄漏而造成对人身和设备的危害。
易泄漏部位应避免位于人行通道或机泵上方,否则应设安全防护。
16、有隔热层的管道,在管墩、管架处应设管托。
无隔热层的管道,如无要求,可不设管托。
当隔热层厚度小于或等于80mm时,选用高100mm的管托;隔热层厚度大于80mm时,选用高150mm的管托;隔热层厚度大于130mm时,选用高200mm的管托;保冷管道应选用保冷管托。
l7、厂区地形高差较大时,全厂性管道敷设应与地形高差保持一致。
在适当位置调整管廊标高。
管道的最小坡度宜为2‰。
管道变坡点宜设在转弯处或固定点附近。
18、对于跨越、穿越厂区内铁路和道路的管道,在其跨越段或穿越段上不得装设阀门、
金属波纹管补偿器和法兰、螺纹接头等管道组成件。
19、有热位移的埋地管道,在管道弧度允许的条件下可设挡墩,否则应采取热补偿措施。
20、管道布置时管道焊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道对接焊口的中心与弯管起弯点的距离不应小于管子外径:且不小于100mm;
2)管道上两相邻对接焊口的中心间距:
a.对于公称直径小于 150mrn的管道,不应小于外径,且不得小于50mm;
b.对于公称直径等于或大于150m的管道,不应小于150mm;
3)环焊缝距支、吊架边缘净距不应小于 50mm;需要热处理的焊缝距支、吊架边缘的最小净距,应大于焊缝宽度的5倍,且不得小于1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