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 《百喻经》六则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五单元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五单元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

《百喻经》六则
《百喻经》介绍
• 《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一部 用寓言以申教诫的佛教经典。
• 古天竺高僧伽斯那著,南朝萧齐三藏法师求 那毗地译。
• 全书两卷,共有98个寓言故事,均为宣扬佛 教教义而作。
• 全文两万余字,结构情势单一,每篇都采用 两步式,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 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它从梵文译成 汉文,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合作探究,研读文本
1、复述故事(写的什么事?结果如 何?) 2、 探究每则寓言的佛理禅意、寓意 及启示。
一、研读示范:第一则:《愚人食盐》
佛理 劝诫修行人应适当节制饮食,少欲 禅意 知足,如果过度会适得其反。
•做事要恰到好处,方能美好无比;
寓意
• 过犹不及,真理再向前跨过一步,就 变成了谬误。
启示 3、别被现象蒙蔽,凡事要全面协调,
◆皆大欢喜: 出自《金刚经》结尾:“闻佛所说,皆大
欢喜,信受奉行。”意思是听佛讲完了这部佛 经后,大家都非常高兴,诚心实意地接受了佛 佗的教诲,并照着去做。
◆拖泥带水: 出自《五灯会元》:“狮子翻身,拖泥带
水。”这是禅宗僧人常用的一个譬喻,表示法 力强大。
◆水涨船高:
出自《五灯会元》:“十五日前,水涨 船高。”禅宗认为,“烦恼是功德之体”, 烦恼越多,心的觉醒就越深刻,就像水位上 升,船身也会随之升高一样。这是个带有朴 素的辩证法的观点。“水涨船高”最初就是 用来说明这个道理。
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你看我 体肤糙砺,棱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构 成雄浑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 粗犷 。
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砂磨,我体 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 头么,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 点人们的生活 。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佛理禅趣《百喻经》六则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佛理禅趣《百喻经》六则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百喻经》六则【教学目标】1、了解《百喻经》的说理特点,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从寓言的情节入手,探究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寓意对现代社会人生的启示意义,从中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百喻经》故事对于现代社会人生的启示意义【教学难点】理解故事内容,把握寓言寓意【教材分析】《百喻经》相对于其他佛经拗口的语言、繁琐的经义,这是部比较浅显且富有趣味的书籍,适合中学生阅读,此书广泛运用了譬喻说理的方式,可为学生借鉴,且其中论述的道理,如果剔除宗教的神秘外衣,也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得到有益的启示。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这六则内容浅显易懂,富有情趣,学生结合注释可以理解文本内容,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可在大致了解主要内容之后,放开让学生自己谈谈对故事寓意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应引导学生学习佛经运用譬喻和寓言进行说理的方式。

至于蕴涵的佛教教义,稍微做点提示即可。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交流评点【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由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导入,“释”就是佛教。

作为宗教文化,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里已经告诉我们,对于外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大胆地吸收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以批判吸收。

对于今天要学习的《百喻经》六则,“除去教诫,独留寓言”,我们还是能够从禅语中寻觅得一些人生智慧的。

二、作品介绍1、《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也称《百譬经》。

古印度僧伽斯那著,南朝齐求那毗地译。

全书两卷,共有98个寓言故事,均为宣扬佛教教义而作,除去教诫,完全可以当成一部极有趣味的文学作品来读。

2、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讽喻或教育意义的故事。

故事中的主角可以是人、动物,也可以是非生物。

其表达方式或借古喻今,或借物喻人,或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充满智慧哲理。

三、文本研读:读愚人故事,悟智慧人生(生生对话,师生交流)(一)小组合作探究(结合课前预习)1、任选其中一则进行探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 课件 (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 课件 (共20张PPT)

《渴见水》
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 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头河。既至河所,对视不 饮。傍人语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 饮?”愚人答言:“若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 多,俱不可尽,是故不饮。”尔时众人闻其此语, 皆大嗤笑。
《渴见水》
寓意以及启示
制定长远的目标,切不可因为目标太远而放弃 一切努力;积跬步以至千里。重要的是做好眼前的 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
《愚人食盐》
寓意以及启示
做事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凡事要全面谐调,避免以偏概全; 学会克制私欲,不可贪得无厌; 不以好恶看人,做事。
方法探究
总结:寓言类材料审题步骤
1、划出材料中关键性的句子; 2、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 3、找出每个陈述对象的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 4、由果及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由此 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尝庵婆罗果》
昔有一长者,遣人持钱,至他园中,买庵婆罗 果,而欲食之。而敕之言:“好甜美者,汝当买 来。”即便持钱,往买其果。果主言:“我此树 果,悉皆美好,无一恶者。汝尝一果,足以知之。” 买果者言:“我今当一一尝之,然后当取。若但 尝一,何以可知?”寻即取果,一一皆尝。持来 归家。长者见已,恶而不食,便一切都弃。
《尝庵婆罗果》
寓意以及启示
做事要善于从个别中发现和认识一般。 绝对的实践主义会不仅时时碰壁,而且不 可能做到;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是认识世 界重要的思维方式。
实践是非常必要且有效的,然而绝对 的实践主义不仅时时碰壁,而且不可能做 到。不可能事事都要亲身经历后才能得到 真知。
《诈言马死》
昔有一人,骑一黑马入阵击贼。以其怖故,不能 战斗。便以血污涂其面目,诈现死相,卧死人中。 其所乘马为他所夺。军众既去,便欲还家,即截 他人白马尾来。既到舍已,有人问言:“汝所乘 马,今为所在?何以不乘?”答言:“我马已死, 遂持尾来。”傍人语言:“汝马本黑,尾何以白。 默然无对,为人所笑。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五单元-《百喻经》六则1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五单元-《百喻经》六则1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 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 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第四名,202,王跳跳。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 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
《百喻经》六则
小组 合作 探究
1、 全班同学分为六组 ,每组结合注释自主 翻译一则寓言的内容 。 2、 组内讨论探究每则 寓言的寓意,对同学 们的人生启示。
壹 从前有个思维迟钝的人到别人家去串门。当主人与他一
起吃饭时,由于饭菜放盐少而很淡,这个人就对他的朋友
说:“饭菜没有什么味道。”主人听后,就多放了点盐。多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 千个哈姆雷特",对每一 则寓言,只要你进行多角 度地分析,就会从不同地 方流淌出智慧的源泉,从 而对文章有创造性地理 解。
课 不仅寓言如此,其他 堂 一切文本都是这样。 小 切记:读书的价值在 结 于思考!
作 业
请从《百喻经》六则中
任选一则,写一篇500
字的议论文。
谢谢
加了点盐后饭菜味道就好多了,这个人就在心中想:“原

来饭菜好吃,是因为有盐的缘故啊,就多放那么一点就这 愚
么好吃,如果放的更多不就更好了吗?”愚人无知,便大

口大口吃盐。最后终因吃盐过多,反而被其败坏了口味, 食
引起口腔疾病。这就如同现在流行的外道邪说一样,说什 盐
么少吃东西可以得道成仙,于是便开始尽量少吃或不吃, 》
市场上去卖,结果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
寓意
如果做事随波逐流和急于求成 ,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 。 心情急躁会失去理性的价值判 断标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教案Word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教案Word版

《百喻经六则》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百喻经》的语言特色,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了解寓言的特点,掌握寓言寓意的概括方法。

3、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概括能力。

4、体会寓意在现代社会人生中的启示意义,从中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体会其带给人生的启示。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各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前三则教学过程一、导入:鲁迅先生在杂文《拿来主义》中说到:“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对于外国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他提出,既要大胆地吸收借鉴,又要认真地分析精华与糟粕,加以批判吸收,以期改造民族素质,创新民族文化。

佛教哲学,从本质上讲是唯心主义的,是不科学的。

但是,含英咀华,弃除糟粕,我们还是能够从禅语中寻觅得一些人生智慧的。

二、复习旧知1、《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也称《百譬经》。

2、古印度僧伽斯那著,南朝齐求那毗地译。

3、全书两卷,共有98个寓言故事,均为宣扬佛教教义而作。

4、但“除去教诫,独留寓言”,完全可以当成一部极有趣味的文学作品来读,对社会、人生也不无启发意义。

5、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

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充满智慧哲理。

三、文本感知:品愚人故事,悟智慧人(一)小组合作探究前三则寓言分别写的什么事?结果如何?组内探究每则寓言的寓意(组内交流预习作业,组长记录,归纳整理发言结果,推荐代表发言。

)愚人食盐1、注释:(1)食:食物 .闻已:听罢益:添加。

既:已经。

所以:译为“……的原因”。

尚尔:尚且这样。

口爽:味口败坏。

爽,伤害。

从前有个愚人,到别人家里做客。

主人请他吃饭,他嫌饭菜淡而无味。

主人听说后,就为他加了一些盐。

’加盐之后,味道鲜美,于是自言自语说:“之所以饭菜变得鲜美了,是因为盐的原因,很少的一点尚且如此,更何况再多一些呢。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 优质课件(38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 优质课件(38张)

寓意
故事中的那位骑士,因为内心的恐惧, 不能参加战斗,只好装死以求保命,这 种掩饰自己内心懦弱,保护自身的行为, 有时候是难以避免,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危难过后,还要沽名钓誉,那就不 应该了。
抨击了欺诈的人心,指出在社会 生活中,存在着手持佛珠,却心 存伪诈之人。
➢驼瓮俱失
参考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先是在瓮里盛着谷子。骆驼 把头探进瓮中吃谷子,结果出不来了,使他 感到很烦恼。有一个老人过来告诉他说: “你不要愁,我教你一个可以让骆驼出来的 办法。你听我的话,一定很快就可以出来。 你应该把骆驼的头砍下来,骆驼自然就出来 了。”于是就听了他的话,用刀把骆驼的头 砍了下来。杀死骆驼之后,又打破了瓮。这 样愚蠢的人,被人们所嘲笑。
人生启示
有恒心、耐心,不急不躁,才不至于失 去理性判断。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要耐 心地等待,全面地审时度势。
这故事原来比喻:
要修佛果,不能怕难而生 退却之心。
如果见异思迁,或者退求小果,结 果自失大利,犹如沉香烧成炭卖一 样,是非常可惜的。
寓意
凡事如果急于求成,可能 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效 果。
➢尝庵婆罗果
内容解析
故事中的那个人用“品尝一果,怎知它 果甜美”的思路,去“尽尝它果”,导 致“一切都弃”的结果。
这原本是用来比喻:
对待佛家的教理,不知道类推,认 为只有自己一一亲身体验,才能相 信,最终只能导致什么也得不到。
第四则:《尝庵婆罗果》寓意
做事要善于从个别中发现和认识一般。 绝对的实践主义会不仅时时碰壁,而且 不可能做到;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是认 识世界重要的思维方式。
孟子
荀子
墨子
庄子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思想会变成语言,语言会变成行动,行动会变成习惯,习惯会变成性格。性 制,会变成生活的必需品,不良的习惯随时改变人生走向。人往往难以改变习惯,因为造习惯的就是自己,结果人又成为习惯的奴隶!人生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 时侯,一定要抬头看看你去的方向。方向不对,努力白费!你来自何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去往何方,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去的方向。人只要不失去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变化,任何优势都是暂时的。当你在占有这个优势时,必须争取主动,再占据下一个优势,这需要前瞻的决断力,需要的是智慧!世上本无移 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人生最聪明的态度就是: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适应不能改变的一切!亿万财富不是存在银行里,而是产生在人的思想里。你没找到路,不等于 什么,你必须知道现在应该先放弃什么!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能积累能量,谁就能获得回报;谁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人人都有两个 一个是心门,成功的地方。能赶走门中的小人,就会唤醒心中的巨人!要想事情改变,首先自己改变,只有自己改变,才可改变世界。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1、烦恼的时候,想一想到底为什么烦恼,你会发现其实都不是很大的事,计较了,就烦恼。我们要知道,所有发生的一切都是该发生的,都是因缘。顺利的就感恩,不顺 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风吹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修行者的心境,就是“过而不留”。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挺得住痛苦;顶得住压力;挡得住诱惑;经得起 子;担得起责任;1提得起精神。闲时多读书,博览凝才气;众前慎言行,低调养清气;交友重情义,慷慨有人气;困中善负重,忍辱蓄志气;处事宜平易,不争添和气; 泊且致远,修身立正气;居低少卑怯,坦然见骨气;卓而能合群,品高养浩气淡然于心,自在于世间。云淡得悠闲,水淡育万物。世间之事,纷纷扰扰,对错得失,难求完 反而深陷于计较的泥潭,不能自拔。若凡事但求无愧于心,得失荣辱不介怀,自然落得清闲自在。人活一世,心态比什么都重要。财富名利毕竟如云烟,心情快乐才是人生 在路上,在脚踏实地的道路上;我们的期待在哪里?在路上,在勤劳勇敢的心路上;我们的快乐在哪里?在路上,在健康阳光的大道上;我们的朋友在哪里?在心里,在真 钟,对自己负责;善于发现看问题的角度;不满足于现状,别自我设限;勇于承认错误;不断反省自己,向周围的成功者学习;不轻言放弃。做事要有恒心;珍惜你所拥有 学会赞美;不找任何借口。与贤人相近,则可重用;与小人为伍,则要当心;只满足私欲,贪图享乐者,则不可用;处显赫之位,任人唯贤,秉公办事者,是有为之人;身 则可重任;贫困潦倒时,不取不义之财者,品行高洁;见钱眼开者,则不可用。人最大的魅力,是有一颗阳光的心态。韶华易逝,容颜易老,浮华终是云烟。拥抱一颗阳光 随缘。心无所求,便不受万象牵绊;心无牵绊,坐也从容,行也从容,故生优雅。一个优雅的人,养眼又养心,才是魅力十足的人。容貌乃天成,浮华在身外,心里满是阳 飞,心随流水宁。心无牵挂起,开阔空净明。幸福并不复杂,饿时,饭是幸福,够饱即可;渴时,水是幸福,够饮即可;裸时,衣是幸福,够穿即可;穷时,钱是幸福,够 畅即可;困时,眠是幸福,够时即可。爱时,牵挂是幸福,离时,回忆是幸福。人生,由我不由天,幸福,由心不由境。心是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很 的环境,也不是他人的言行,而是我们自己。人心如江河,窄处水花四溅,宽时水波不兴。世间太大,一颗心承载不起。生活的最高境界,一是痛而不言,二是笑而不语。 人生的幸福在于祥和,生命的祥和在于宁静,宁静的心境在于少欲。无意于得,就无所谓失去,无所谓失去,得失皆安谧。闹市间虽见繁华,却有名利争抢;田园间无争, 和升平,最终不过梦一场。心静,则万象皆静。知足者常在静中邂逅幸福。顺利人生,善于处理关系;普通人生,只会使用关系;不顺人生,只会弄僵关系。为人要心底坦 脑清醒,不为假象所惑。智者,以别人惨痛的教训警示自己;愚者,用自己沉重的代价唤醒别人。对人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心;对事多一份认真,多一份责任;对己多一 长,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警醒自己。静能生慧。让心静下来,你才能看淡一切。静中,你才会反观自己,知道哪些行为还需要修正,哪些地方还需要精进,在静中让生命 觉悟。让心静下来,你才能学会放下。你放下了,你的心也就静了。心不静,是你没有放下。静,通一切境界。人与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财富的差距,实际上是福报的差 实际上是人品的差距;表面上看是气质的差距,实际上是涵养的差距;表面上看是容貌的差距,实际上是心地的差距;表面上看是人与人都差不多,内心境界却大不相同, 很重要的一件事。因为当一个人具有感恩的心,心会常常欢喜,总是觉得很满足,一个不感恩不满足的人,总是会觉得欠缺、饥渴。一个常感恩的人,会觉得自己很幸运, 这样一想、一感恩,就变得很快乐。这种感恩的心,对自己其实是有很大利益。压力最大的时候,效率可能最高;最忙碌的时候,学的东西可能最多;最惬意的时候,往往 太阳就要光临。成长不是靠时间,而是靠勤奋;时间不是靠虚度,而是靠利用;感情不是靠缘分,而是靠珍惜;金钱不是靠积攒,而是靠投资;事业不是靠满足,而是靠踏 件事。因为当一个人具有感恩的心,心会常常欢喜,总是觉得很满足,一个不感恩不满足的人,总是会觉得欠缺、饥渴。一个常感恩的人,会觉得自己很幸运,有时候其实 一感恩,就变得很快乐。这种感恩的心,对自己其实是有很大利益。压力最大的时候,效率可能最高;最忙碌的时候,学的东西可能最多;最惬意的时候,往往是失败的开 光临。成长不是靠时间,而是靠勤奋;时间不是靠虚度,而是靠利用;感情不是靠缘分,而是靠珍惜;金钱不是靠积攒,而是靠投资;事业不是靠满足,而是靠踏实。以平 在危险面前,平常心就是勇敢;在利诱面前,平常心就是纯洁;在复杂的环境面前,平常心就是保持清醒智慧。平常心不是消极遁世,而是一种境界,一种积极的人生。不 一个有价值的人而努力。命运不是机遇,而是选择;命运不靠等待,全靠争取。成熟就是学会在逆境中保持坚强,在顺境时保持清醒。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忆告诉你 要外来的赞许时,心灵才会真的自由。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温和对人对事。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现在很痛苦,等过阵子回头看看,会发现其实那都不 交。人有绝交,才有至交学会宽容伤害自己的人,因为他们很可怜,各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大家都不容易。学会放弃,拽的越紧,痛苦的是自己。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 错误面前没人爱听那些借口。慎言,独立,学会妥协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己最基本的原则。付出并不一定有结果。坚持可能会导致失去更多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但一定 作一个最好的打算和最坏的打算。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扰。不说谎话,因为总有被拆穿的一天。别人光鲜的背后或者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 学习。不管学习什么,语言,厨艺,各种技能。注意自己的修养,你就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孝顺父母。不只是嘴上说说,即使多打几个电话也是很好的。爱父母,因为他 爱的最无私的人。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第5单元 相关读物 《百喻经》六则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第5单元 相关读物 《百喻经》六则

5.阅读《渴见水》,思考:这则故事原来用来说明什么?今天,它还能给 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个故事原来是用来比喻有些人强词夺理地坚持着怪僻的见解, 不近情理,以为佛教戒律很宽泛、很严格,一时不能全部接受,就索性舍弃不 受,最终没有得道的希望,那是很可怜也是很可笑的!
《尝庵婆罗果》中的小故事比喻说明了在生活中要学会见微知著,懂得变 通,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
《诈言马死》比喻有种人,在犯了错误的时候,不肯老老实实坦白认错, 总以为别人不一定知道,于是,信口雌黄,编造谎言,结果弄得自己下不了台!
《驼瓮俱失》比喻在通常情况下,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对多种意见比较 分析,选取最佳意见,同时也要培养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做“驼 瓮俱失”的蠢事。
[文本·层析] 1.阅读《愚人食盐》,思考:该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

理是认识世界重要的思维方式。
2.从选文看,《坛经》和《百喻经》在表达与内容上有何特点? 【明确】(1)表达:①《坛经》和《百喻经》相对于其他佛经比较浅 显且富有趣味;②《坛经》语言简约朴实,深入浅出;《百喻经》广
泛运用了譬喻说理的方式。
(2)内容:①《坛经》是佛教史上汉人高僧所著唯一被尊为“经” 的著作,此书确立了唐以后中国禅宗发展主流的基本框架,把“不立 文字、直指人心”的禅宗推到一个新的高峰,因而在中国思想史上有 重要的地位;②《百喻经》论述的道理,如果剔除宗教的神秘外衣, 可以使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上得到有益的启示。
2.默然无对,为人所笑。(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被动句。语意被动句。最后终因吃盐过多败坏了口味,反而 引起口腔疾病。 2.被动句。“为……所……”被动句的标志。他无话可说,被人们所 嘲笑。
3.若但尝一,何以可知?(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诈现死相,卧死人中。(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宾语前置句。宾语“何”前置于“以”前。如果只是尝一个, 怎么能知道个个都很好呢?
4.省略句。省略句子的主语。(他)装死,躺在死人堆中。
【语句品评】
1.若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俱不可尽,是故不饮。
【精要研习】 1.“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试以前四则寓言为例多 角度解读其中的寓意。 【明确】(1)《愚人食盐》的寓意:①做事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②凡事要全面协调,避免以偏概全。③学会克制私欲,不可贪得无厌。 ④不以好恶看人、做事。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 《百喻经》六则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 《百喻经》六则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1.了解《百喻经》的语言特色,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概括能力。

对应学生用书P43伽斯那,又称伽斯、伽先,是公元5世纪印度的大乘法师,一生研究佛学。

早年出家学道,游化诸邦,聪明绝世,多有述作,撰有《修行经》《大道地经》《僧伽罗刹所集经》等。

其中,《僧伽罗刹所集经》叙述佛陀自成道后至涅槃间之诸种事迹,特以载有佛陀游化坐夏之年次而著称于世。

他也参与《华严经》《贤愚经》的撰写,佛学成就非常大。

求那毗地,中天竺人。

南齐译经僧。

幼年出家,师事僧伽斯那。

聪慧强记,勤于讽习,所诵大小乘经二十余万言,兼学外典。

齐建元初(479-482)到京师,居止于毗耶离寺,执锡从徒,威仪端肃,王公贵族迭相供请。

伽斯那于天竺国抄集修多罗藏十二部经中切要的譬喻,撰为一部,凡有百事,以教授新学。

求那毗地悉皆通诵,兼明义旨,以永明十年(492)秋译为齐文,凡有十卷(今为四卷),称为《百句譬喻经》,或《百喻经》。

在佛经中,经常采用寓言譬喻的方式说理。

佛教的义理玄微,一般人难以理解,所以佛经经常“假近以喻远,借彼而况此”,通过譬喻,将艰深的义理化做浅易的故事,使人乐于听闻,易于接受。

佛经的寓言譬喻影响很大,很多寓言在流传中逐渐凝固下来,成为汉语词汇系统的固定成员,像“盲人摸象”“空中楼阁”“水中捞月”等,妇孺皆知。

《百喻经》是突出体现佛经这一特色的著作。

《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写,是用寓言以申教诫的一部著作。

南朝萧齐时天竺僧人求那毗地译。

《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一百篇譬喻故事。

《百喻经》全文两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

它从梵文译成汉文,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此经一经流传,就受到阅读者的欢迎。

《百喻经》的第一个故事《愚人食盐》。

经文的本旨是批评外道修持中过分强调“断食”而带来的弊端,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恰到好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五单元-《百喻经》六则4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五单元-《百喻经》六则4

渴见水 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谓 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头河。既至河所,对视不饮。 傍人语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 愚人答言:“若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俱不 可尽,是故不饮。”尔时众人闻其此语,皆大嗤笑。
须:通“需” 走:赶快跑
是故:所以
《渴见水》寓意
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实事求是,切忌贪多求大; 做好眼前事,防止好高骛远; 明确目标,量力而行 ; 心中有定,方可拒八面来风。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 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候,有 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 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 “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 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 期待。“第四名,202,王跳跳。第五名……”这时全班同 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我也开 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 “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 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 期待。“第四名,202,王跳跳。第五名……”这时全班同 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我也开 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难忘的一天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 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尝庵婆罗果
昔有一长者,遣人持钱,至他园中,买庵婆罗果,而欲 食之。而敕之言:“好甜美者,汝当买来。”即便持钱, 往买其果。果主言:“我此树果,悉皆美好,无一恶者。 汝尝一果,足以知之。”买果者言:“我今当一一尝之, 然后当取。若但尝一,何以可知?”寻即取果,一一皆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 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 Word版含答案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治学三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在《文学小言》一文中,王国维又把这三种境界说成“三种之阶级”。

并说:“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文学亦然,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

”王国维所引词句第一为晏殊《蝶恋花》,第二为柳永《蝶恋花》,第三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第一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应该登高望远,鸟瞰路径,了解概貌,“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的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境界是说:经过反复追寻、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

其实,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展示的不仅仅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必走的人生三步曲,普通人,哪怕是想成就一点小事业的人,何尝不经过这三步呢?“立志——奋斗——成功”,成功者必不可少的三步。

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一部用寓言以申教诫的佛教经典。

古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译。

《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原经真正的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种说法,一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卷首引言和卷尾《侮颂》共为百则。

《百喻经》全文两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

说教部分的内容可以大略分为几类:批判外道的邪见异说,剖析痴人愚行产生的原因,训谕僧徒严守戒律、精勤修持,规劝世俗人及时行布施,解说某些深奥的佛教义理。

2.背景资料在佛经中,经常采用寓言譬喻的方式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五单元-《百喻经》六则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五单元-《百喻经》六则

三、作业
以佛寺住持的口 吻,写一段简短 明白的教义(60字
左右)
谢谢
难忘的一天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 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 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候,有 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 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分析文本·3推理
推理(“正事”正推,“反 事”反推)
愚人和教外人的做法,一个 贪多,一个务少,形式上不 同,但本质上都是过犹不及。 (可见此寓言通过对反面事 例的否定来阐释佛理,因此
要得出正面结论我们就要 “反推”)
过与不及都有害无益,那么
分析文本·4概括寓意
做事要恰到好处,过 犹不及;
凡事要全面谐调,避 免以偏概全;
多角度来发掘:
多角度发掘
苏轼的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 不于君指上听?”
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
答案
说明要奏出悦耳动听的 曲调,仅有琴或妙指即 高明的弹奏技巧是不行 的,这就启迪人们:任 何事业的成功,都是客 观条件和主观能动性结 合的结果,此诗表现出 诗人探究事物真谛的浓
《他人骑大马》 唐 王梵志 他人骑大马,
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 心下较些子。
拓展延伸·欲望4
《红楼梦》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
银忘不了, 终身只恨聚无多,待到多
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娇
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
随人去了,
二 、多角度发掘
上文提到的”反推”立 意.其实在故事中,否 定的同时,也可以从 肯定的角度来考虑问 题.否定的是”只吃 盐”,肯定的是”适当 加点盐”.即立意可从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 优质课件(38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 优质课件(38张)

寓意
故事中的那位骑士,因为内心的恐惧, 不能参加战斗,只好装死以求保命,这 种掩饰自己内心懦弱,保护自身的行为, 有时候是难以避免,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危难过后,还要沽名钓誉,那就不 应该了。
抨击了欺诈的人心,指出在社会 生活中,存在着手持佛珠,却心 存伪诈之人。
➢驼瓮俱失
参考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先是在瓮里盛着谷子。骆驼 把头探进瓮中吃谷子,结果出不来了,使他 感到很烦恼。有一个老人过来告诉他说: “你不要愁,我教你一个可以让骆驼出来的 办法。你听我的话,一定很快就可以出来。 你应该把骆驼的头砍下来,骆驼自然就出来 了。”于是就听了他的话,用刀把骆驼的头 砍了下来。杀死骆驼之后,又打破了瓮。这 样愚蠢的人,被人们所嘲笑。
内容解析
故事中的那个人用“品尝一果,怎知它 果甜美”的思路,去“尽尝它果”,导 致“一切都弃”的结果。
这原本是用来比喻:
对待佛家的教理,不知道类推,认 为只有自己一一亲身体验,才能相 信,最终只能导致什么也得不到。
第四则:《尝庵婆罗果》寓意
做事要善于从个别中发现和认识一般。 绝对的实践主义会不仅时时碰壁,而且 不可能做到;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是认 识世界重要的思维方式。
《百喻经》六则
教学目标
1、了解《百喻经》的语言特色,积累常用的文言 实词和虚词。 2、了解寓言的特点,掌握寓言寓意的概括方 法。 3、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培养学生 发散思维能力、概括能力。
•佛经经常采用寓言譬喻的方式说理。
佛经的寓言譬喻影响很大,很 多寓言在流传中逐渐凝固下来, 成为了成语。
人生启示
实践是非常必要且有效的,然而 绝对的实践主义不仅时时碰壁,而且不 可能做到。不可能事事都要亲身经历后 才能得到真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
1.了解《百喻经》的语言特色,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概括能力。

对应学生用书P43
伽斯那,又称伽斯、伽先,是公元5世纪印度的大乘法师,一生
研究佛学。

早年出家学道,游化诸邦,聪明绝世,多有述作,撰有《修
行经》《大道地经》《僧伽罗刹所集经》等。

其中,《僧伽罗刹所集经》
叙述佛陀自成道后至涅槃间之诸种事迹,特以载有佛陀游化坐夏之年
次而著称于世。

他也参与《华严经》《贤愚经》的撰写,佛学成就非
常大。

求那毗地,中天竺人。

南齐译经僧。

幼年出家,师事僧伽斯那。

聪慧强记,勤于讽习,所诵大小乘经二十余万言,兼学外典。

齐建元初(479-482)到京师,居止于毗耶离寺,执锡从徒,威仪端肃,王公贵族迭相供请。

伽斯那于天竺国抄集修多罗藏十二部经中切要的譬喻,撰为一部,凡有百事,以教授新学。

求那毗地悉皆通诵,兼明义旨,以永明十年(492)秋译为齐文,凡有十卷(今为四卷),称为《百句譬喻经》,或《百喻经》。

在佛经中,经常采用寓言譬喻的方式说理。

佛教的义理玄微,一般人难以理解,所以佛经经常“假近以喻远,借彼而况此”,通过譬喻,将艰深的义理化做浅易的故事,使人乐于听闻,易于接受。

佛经的寓言譬喻影响很大,很多寓言在流传中逐渐凝固下来,成为
汉语词汇系统的固定成员,像“盲人摸象”“空中楼阁”“水中捞月”等,妇孺皆知。

《百喻经》是突出体现佛经这一特色的著作。

《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写,是用寓言以申教诫的一部著作。

南朝萧齐时天竺僧人求那毗地译。

《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一百篇譬喻故事。

《百喻经》全文两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

它从梵文译成汉文,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此经一经流传,就受到阅读者的欢迎。

《百喻经》的第一个故事《愚人食盐》。

经文的本旨是批评外道修持中过分强调“断食”而带来的弊端,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恰到好处。

《渴见水》这个故事比喻有些人强词夺理地坚持着怪僻的见解,讽刺那些一时不能全部得到就索性舍弃不要的愚蠢人。

《入海取沉水》的故事比喻要修佛果,不能怕难而生退心,如若见异思迁,或者退求小果,结果自失大利,犹如沉香烧成炭卖一样,是非常可惜的。

《尝庵婆罗果》中的小故事比喻说明了在生活中学会见微知著,懂得变通,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

《诈言马死》比喻有种人,在犯了错误的时候,不肯老老实实坦白认错,总以为别人不一定知道,于是,信口雌黄,编造谎言,结果弄得自己下不了台!
《驼瓮俱失》比喻在通常情况下,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对多种意见比较分析,选取最佳意见,同时也要培养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做“驼瓮俱失”的蠢事。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
从前有个愚人,到别人家里做客。

主人给他饭吃,他嫌饭
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
菜淡而无味。

主人听说后,就为他加了一些盐。

加盐之后,
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
味道鲜美,于是自言自语说:“之所以饭菜变得鲜美了,是
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愚人无
盐的原因,很少的一点尚且如此,更何况再多一些呢。

”愚人没
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返为其
有什么智慧,于是空口吃盐。

吃完后觉得味道很差,反倒遭受
患。

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
了痛苦。

这就像外道中的那些人一样,听说节制饮食对修行
得 道,即 便 断 食,或 经 七日,或 十五日,有好处,于是就断绝饮食,有的经过七天,有的经过十五天,
徒 自困饿, 无 益 于 道。

如彼白白地受一番饥饿的困苦,丝毫没有增加一点道行。

就像那个
愚人, 以盐 美 故而空食之,致 令 口愚人一样,以为盐可以增加美味,于是空口吃盐,以至于觉得味道
爽,此亦 复尔。

很差,这也是一样。

⎣⎡⎦
⎤他家:别人家。

空:空口。

口爽:败坏了口味。

爽,败、伤,此指口发干。

复:同样。

渴 见 水
过去有 人,痴 无 智慧。

极渴 须 水。

过去有个人,痴呆而没有智慧。

口渴极了,想要马上喝水。

见 热时焰, 谓为是水,看见由热气流升腾经阳光折射而成的幻影,就以为是水,
即便逐走 至辛头河。

既 至 河 所, 对视 不饮。

立即追赶直到印度河。

到达印度河之后,面对着河水却不喝。

傍人 语言:“汝 患 渴逐水,今 至 水 所, 别人对他说:“你因为口渴寻找水,现在到了有水的地方,
何故 不饮?”愚人 答言:“若 可 饮尽, 我当饮之。

为什么不喝呢?”愚人回答说:“如果可以喝尽这些水,那我就喝。

此 水 极多,俱不可 尽,是故不饮。

”尔时众人但这里的水太多了,都不可能喝尽,所以我不喝。

”当时众人
闻其此 语,皆大 嗤笑。

听了他的这些话,都大声地嗤笑他。

⎣⎡
热时焰:光线通过不同密度的空气时,折射的影像、 ⎦⎤幻景,在干旱或温差大的地方容易出现。

辛头河:印度河的音译。

入海取沉水
昔 有 长者 子, 入海 取 沉水。

积有年载,从前有位长者的儿子,到海里打捞沉香。

经过一年,
方得 一车,持来归 家。

诣 市 卖 之,才打捞了一车,把它运回了家。

他把沉香运到市场上去卖,
以其 贵故,卒 无 买者。

经历 多 日,不能得售。

由于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

经过了许多天,也不能卖出去。

心 生 疲厌,以为苦恼。

见 人 卖 炭,时 得 速 心里感到很厌烦,把这当作了苦恼的事情。

看见别人卖木炭,经常能够很快 售。

便 生 念言:不如 烧之 作 炭,就卖出去。

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想法: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
可得 速 售。

即 烧 为 炭,诣市 卖之,可以很快就卖出去。

于是就把沉香烧成了木炭,到市场上去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