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游1
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
10
@《创新设计》
目录
突破二 评价观点态度
11
@《创新设计》
目录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悟,等等。所谓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
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 点和态度做出自己的评价,如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认
目录
2.阅读下面这三首宋诗,完成题目。
纵笔三首 ①
苏轼
其一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其二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其三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②吾。
【注】 ①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大诗人苏轼由惠州(今属广东省)贬所再贬儋州(今海
18
@《创新设计》
目录
组诗充分体现了诗人“超旷闲逸”的心境,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①第一首以一笑否定小儿误喜自己容颜未老,以风趣面对衰老,体现超旷闲逸; ②第二首将身世的不幸和社会的不平蕴藏在父老相迎的热闹与独立数过人的寂寞中, 不显沉痛,体现超旷闲逸;③第三首直写诗人久困中喝酒思肉,期待邻人送上酒菜, 以真率写与邻人的深厚感情,不以久困为意,体现超旷闲逸。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乐景、哀景和乐情、哀情可以是正衬也可以是反衬)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 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的这两首绝句中景和情的关系如何? 答: 前者是乐景衬乐情,后者是乐景衬哀情。
6
@《创新设计》
目录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
体现的哲理是: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或者说社 会总是不断往前发展的。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2)反衬。寒月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三)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内容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内容
山水田园诗的基本内容是自然山川与田园风物。
(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
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标志
①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
②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
情感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 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 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博击风雨, 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博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 理想境界。 理想境界。)
作业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孤鹤思太清 朱熹① 朱熹① 孤鹤悲秋晚,凌风绝太清② 孤鹤悲秋晚,凌风绝太清②。 一为栖苑客,空有叫群声。 一为栖苑客,空有叫群声。 夭矫千年质③,飘摇万里情。 夭矫千年质③ 飘摇万里情。 九皋无④枉路,从遣⑤碧云生。 九皋无④枉路,从遣⑤碧云生。 注:①朱熹:南宋著名思想家。祖籍安徽徽州婺源(今属江西)。 朱熹:南宋著名思想家。祖籍安徽徽州婺源(今属江西) ②太清:天空。③夭矫:屈曲而有气势。千年质:古代以鹤为长 太清:天空。 夭矫:屈曲而有气势。千年质: 寿的仙禽,故此称千年质。 九皋:深远的水泽地。 寿的仙禽,故此称千年质。④九皋:深远的水泽地。⑤从:任凭。 任凭。 遣:让。
[典题例析1] 典题例析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①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①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②,皆向沙场老。 从来幽并客② 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③好。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③
古代诗歌鉴赏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 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 诗言志。 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 是指志向、报负、愿望、 等。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考点解读: 考点解读: 1.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 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 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所表现 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 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 政治倾向等。 政治倾向等。 2.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 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 2.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 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 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把握其情感基 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 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
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0
1、咏史诗——借题发挥——对史实“攻 其一点,不及其余”。多用简洁的文字、 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 感触。 2、思路:历史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的 盛衰之比——表达主旨。 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
(特别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身世 之间相似点,相似点常见于学过的课本。)
诗歌的情感
• • • • • • •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 • • • • • • • 秀美山河之热爱 朋友感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快乐 黑暗官场之苦痛 离别思念之愁绪 贬官谪居之愤恨 时光易逝之感慨 自由悠闲之恬淡
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 或感慨今昔。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 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一般以古代遗迹 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 一类诗歌 。
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抗 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 7 自己报国无门。
• 如《越中怀古》(李白)、《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过华清官绝 句》(杜牧) 等。 6
(一)、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 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一定要读好注解。
(二)、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 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
12
2、融情入景。诗人善于将感情融入景物描 写中,不着痕迹。 如杜甫的《蜀相》颔联“映阶碧草自 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写走进武侯 祠的所见所闻,“自”即“自己”, “空”即“徒然”。碧草映阶,也不过 自为春色罢了,诗人无心欣赏;繁枝茂 叶里的黄莺,也不过徒然唱着春歌罢了, 诗人无心倾听。为什么?诗人此刻想到 诸葛亮一生功业付诸东流,自然涌起一 种悲伤和落寞的情怀,而眼前草色、黄 鹂不正是这种心情的写照吗?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目标:在鉴赏中,总结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步骤:一.标纲解读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属必考内容。
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
二.命题规律考查的主要方面有:思想感情——积极或消极,健康或颓废;内容——论史、叙事、抒情、言志;风格——豪放或婉约。
试题形式:综合要求,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多个因素放在一起综合考查;单项提问;与评价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把握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三.诗的类型、思想感情类别、诗类型标志特征的关系如下:(一)、咏史怀古诗:思想感情类别1、揭露统治者与人民对立的本质,揭示人民永远处于受剥削压榨的地位,同情人民的疾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抒发昔盛今衰的兴替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空花草埋幽,晋代衣冠成古丘。
”3、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沉湎享乐,荒淫误国。
借古讽今。
如吴融《华清宫》的“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4、对自然的永恒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有时含:对功名富贵否定。
)如李白《越中览古》的“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5、悲叹自己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6、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伤或愤慨,揭露统治者不重视人才。
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抚今忆昔,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浅谈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浅谈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浅谈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情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必考内容,2011年、2012年17套卷几乎都涉及这一考点,考题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呈现。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是指对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或局限性等人文因素的评价,对作者在诗歌中描述景物、事件以及人物命运所表现出来的感悟、态度、观点的评价。
如何读懂诗歌的思想感情1.看题目。
题目蕴涵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抓住这一切入点,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
2.看作者。
每一位作家的作品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他所处时代的特征。
3.看意象。
意象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把握诗中的意象,就能参悟意境,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4.看关键。
一般来说,每首诗都有诗眼,即诗中最为精练传神的那个字。
抓住了这个字,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容易把握了。
5.看典故。
所谓“借他人之酒杯,以浇自己之块垒”是用典的共同特点。
鉴赏时,应将古人、古事与诗人的现实进行多角度的对比,才能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感情。
6.看注解。
高考鉴赏诗歌的试题有时会加注解,凡是所加的注解,一定会对诗歌的理解有帮助,我们一定不能轻易放过,要认真阅读,好好利用。
真题体验1.[2011·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黄庭坚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③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
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
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
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
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1)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
(2)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夸张了。
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考点精讲一思想内容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分析意境。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 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 物的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 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如“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 ,如虚实结合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中怀人
思乡怀人诗鉴赏要点
①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②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 山长水阔; 久戍边关; 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 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 逢年过节 。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 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 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分析]“梅花”这一形象表现了诗人饱受摧残,
但至死也不会改变自己高尚品格和坚贞节操。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 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 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 ①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 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 人的安家之地。 ⑴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 也表现了早行?
⑴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 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粗笔勾勒和 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 运用。
评价诗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
• 第一首诗,题目“闻笛”就点明是思 乡,前两句交代乐地点和景物,突出“月 如霜”,隐含思乡之情。后两句紧承前边, 由“芦笛”直接引发将士们遥望故乡。 • 第二首诗落笔在天山,《行路难》是 乐府歌曲名,“奋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 之意”。悲伤的离别曲使三十万将士,都 回首看空中明月,盘算着回家的事。
闻雁
不得见的悲凉,寄寓了他国不得报的君国之忧和家 不得归的英雄失路之悲。另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自京赴奉先 县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反 映了社会的黑暗,揭露了统治者的腐朽;林升的
《题临安邸》中“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州”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陆游的 《示儿》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表达了山河沦落、 国破家亡的痛楚;还有杜甫的《兵车行》揭露了统 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歌中独特的一对,游 子思家,怨妇怀人,都表现出中国文化对于家的眷恋, 对于团圆的渴望。如刘禹锡《秋风引》“何处 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作者借“秋风”的意象,寄托自己的羁旅之情和思归
之心。另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和温庭筠的《商山
相同,但也各具特色。例如李白《赠汪伦》中“桃
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殷殷深情,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的依依惜别,高适《别董
古代诗歌鉴赏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鉴赏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目标】1.了解考查要点2.积累相关知识3.接触高考真题【考情分析】1.能力要求高考对本考点的能力要求为D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所谓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描绘的内容,把握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分析其深层内涵及社会意义;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对作者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的态度进行评价,包括对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
2.考查形式从近年诗歌鉴赏的题型看,对古代诗歌内容上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对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形式主要有:1.判断式。
如诗(词)中的某词(某句、某联)表达(蕴含、寄托)了什么思想感情等。
2.分析式。
即在明确诗歌的感情特点的前提下,要求考生结合诗歌中的形象或表达技巧进行分析。
3.评价式。
就是要求考生针对某人对某诗(词)的评价进行分析评判。
【学习过程】学习活动一:自主学习,必备知识1.古代诗歌按照题材进行分类,主要有山水田园诗、、、、、、等类别。
2.古代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常见的有忧国伤时、、、、等。
学习活动二:探究学习,完成例题,总结方法和步骤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渔翁。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
图画若为工。
[来源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
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帐夜①吴兆骞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被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市)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
②连山:就着山势。
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亦即北方边庭之地。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前言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精神财富。
古代诗歌不仅具有音乐性和韵律美,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思想内容和态度。
因此,鉴赏评价古代诗歌时,不仅要注重表面的艺术特征,更需要深入挖掘诗歌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一大瑰宝,其思想内容多元丰富。
它既能表现作者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能反映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心声。
以下几个方面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内容。
情感表达古代诗歌以其独特的音乐艺术和韵律美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表达了诗人对真、善、美等价值的领悟和追求。
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极为丰富,有的是对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有的是对乡土亲情的怀念,有的是对大自然的景色所引发的浪漫情怀。
无论表现的是什么,古代诗歌都通过强烈的情感表达,使读者在文学艺术中感受到真情和美好。
心灵鸣响古代诗歌在表现情感的同时,也能够深入地描绘人类内心的世界。
很多时候,其表达的情感不是给人以简单的情绪上的刺激,而是能够引起内心最深层次的共鸣,唤起人们对内在存在的感知和关注。
在读古代诗歌的过程中,人们能感受到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共鸣和回响,进一步认识和领悟自己的内心世界。
社会意义古代诗歌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往往能够通过诗人的视角来反映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状况。
古代诗歌中所呈现的社会意义包括了人们对社会变迁的反思、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对个人命运的探索等。
正是通过这些诗歌,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古代社会和生活,进一步反思现代社会与生活的种种问题。
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大多是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希冀。
这些思想和态度,即便与现代的语境不尽相同,但依然具有很强的思想品质和启示作用。
对世道的反思作者在古代诗歌中多次反思当时的人民疾苦和社会问题。
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和分析,诗人能够深刻地认识到现实的苦痛和矛盾,进而表达自己对这种现实的种种不满和愤慨。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答案】(1)橘柚香。 多情自古 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 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 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 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 达得更为深远。
• (7)析尾句
• 答:表达将士们为国杀敌的爱 国激情。从“愿将腰下剑,直 为斩楼兰”一句可看出。
• 4、解析;这是诗歌的情感题,结 合诗歌注释可知是相聚后的离别, 诗中又有“离愁”结合这些可以得 到答案。
• 参考答案:这首诗蕴含的主 要情感有:久别重逢的喜悦; 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离别 在即的愁绪。
• 5、参考答案:想象奇特,虚实相 生,诗人忽发奇想,将本来十分荒 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 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 富有浪漫色彩。意境飘渺开阔,语 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 阆州,展现了多种时空的组合变化, “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 “楼高”展望将来,灵动飘逸,挥 洒自如。
• (1)“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 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4分 • 答: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 (2)《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 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 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 答: “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 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 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 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 格,意味平淡深长。
古典诗歌作品中常见的思 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典诗歌作品中常见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
• 1.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③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 炭翁》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 • 2.建功报国 •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②保家卫国的决心 ③报 国无门的悲伤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 • 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⑥揭露统治 者穷兵黩武 ⑦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详解
• 表现手法:文学作品中客观表现事物 的手段。在古诗鉴赏中,主要落在事 物描写的方法上。
• 表现的方法:烘托、渲染、勾勒、 工笔、白描、比兴、铺陈等;(借 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 实结合、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借 古讽今、运用典故、联想想象)
• 艺术技巧:也称艺术特点,是指文艺 创作手法所显示的特点。 • 表现笔法:赋、比、兴 • 从构思角度:象征、对比、想象、联 想、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小见大 等 • 篇章结构:点题、伏笔、铺垫、过渡、 照应、层层深入、总分结合、以景作 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等
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诗中 “愁”的具体内容。 1、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长相思》)
1、闺中怀人之愁;
2、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辛弃疾)
2、国破家亡之愁、报国无门之愁;
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 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②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建 如:杜甫《兵车行》:“信知生男恶, 功 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 报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国
如:屈原《涉江》:“世混浊而莫余知兮,
3、思友之愁;
4、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 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4、伤春之愁、家国之愁;
5、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 一梦,堪愁。……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 江空自流。(王安石)
5、昔胜今衰之愁;
② 建 功 报 国
1、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 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
•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
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
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
作品。
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 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作中,尤其是边塞诗, 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 格调高亢,情绪激荡。
答:写出羁旅者的孤独、愁绪满怀和
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读懂写景诗的方法 1.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 2.写景常用的表达技巧。 3.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景物特征:孤寂 表达技巧:拟人 作者情感:孤独、受冷落,寄情自然, 人格的高洁清傲。
欢聚离散皆是缘
[赠友送别诗的鉴赏]
送别诗的鉴赏要点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 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 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 (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 见的一种主题。
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 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 别诗。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旧
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⑤ 长 亭 送 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
之谁短长? ”
2、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0、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愁。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
第一问2个要点。①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 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 内在特点;②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 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3个要点。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 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②“无 情有恨何人见,月晓月风清欲坠时”,写出了 白莲的素洁、清雅;③“认桃无绿叶,辩杏有 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 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此诗语言特点是慷慨悲凉,(步骤一) 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 塞地名,写征人的戍边生活。 “马策”即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 马策,刀环虽小而微,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 一系列联想,(步骤二) 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 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征人的怨情也跃 然纸上。(步骤三)
3、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内容: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 ( 穷兵黩武) 将士 (生活艰苦、报国豪情) 对家乡:思乡念亲; 对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2、风格——雄壮豪迈。 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5、常见意象 ①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
剑、戟、斧、钺、刀、铩、箫笛 ②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
夜郎;胡、、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③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
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④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游1
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 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
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 藉,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 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 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 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 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天津卷
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所谓“评价”,是指把握文中观点和 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 度作出评价。如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 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 否健康,对读者是否有有益的启示,在 今天又什么现实意义,等等。有时还需 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 确的判断。
评价观点态度设问方式:
(1)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 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另外诗歌感情的回答不能太笼统,应该具体回 答出产生这种感情的情境和原因。
例如思乡之情 应该为长期旅居外地而引起的思 乡之情。
惆怅 应该为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
全国卷二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 (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 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 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 方。 ⑵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 分析。
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诗]
一、闺怨诗中常用的艺术手法
心理描写、语言、肖像、动作、神态描写
二、闺怨诗语言风格
深婉悠长、含蓄无尽 三、情感:(自身)后悔、怨恨、寂寞孤独、 伤春、惜春(容颜老去)、自身命运的凄惨 、怨恨 (对丈夫)思念、牵挂、关切 (诗人)同情
高中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游1
•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 常见之物。该诗是陆游晚年被劾罢官后居山阴时所作。
• 问题: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1.下面对诗的内容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C ) (E )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
• 《考试说明》 对古代诗歌阅读要求有两点:
•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和表 达技巧
• ②评价文章的 思想 内容和作者的观 点、态度
考纲解读
1.考点要求
考纲要求
考查角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分析诗歌的内容, 把握作者寄寓的感 情
•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 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 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 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诗的中间两 联往往对仗工整。
山水田园诗特点
• 常见意象:景物:绿树 春山 桂花 稻香 炊烟 明月 人物: 野老 牧童 樵夫 隐者
• 动物:鸡 蛙 犬 蚕 黄鹂 白鸥 • 常见意境:闲适 恬淡 悠然自得 远离尘俗 隽永优美
A 八句诗前六写景,后二结情。全诗紧紧围绕“幽” 字写。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
B 诗人写景两方面突现“幽”字,以景写“幽” 如 “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等;以动(声)衬 “幽”(“下鹭”“蛙鸣”)等。
C 诗的前六句极写景色之美,有水满、草深、鹭下、 蛙鸣、箨龙、木笔 等,在此诗人借乐景衬哀情,衬托自 己被劾罢官后内心的阴郁,难已投入到欣赏美景中来。
拐杖五:寻意象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高中语文课件-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游1
(2)这首诗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的沧桑。 就词中的有关诗句,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3)这首诗寓含着—种什么哲理?谈谈你的 看法。
答题步骤:
• 第一步 慨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 第二步 发表自己的评价并阐述理由
眼前景——怀古伤今 统治者——借古讽今 历史人——怀人伤己 历史事——论说史事
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乡怀人诗]
思乡怀人诗中常见的手法
常用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乐景衬哀情)、 对比、联想想象(想象家人想自己的情景)、 从对方入笔。
思乡怀人诗中常见的语言风格
缠绵悱恻,含蓄委婉,悲凉凄怆
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
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形似——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等
[曲尽其妙] 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质。
[不滞于物] 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 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常用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 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重点 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二、闺怨诗中常用的艺术手法
心理描写、语言、肖像、动作、神态描写
三、闺怨诗语言风格
深婉悠长、含蓄无尽
总结:
• 鉴赏诗歌的情感要从多角度 (标题、作者、序注、关键、意象、类别等)
入手,每一个角度要相互关联,不能孤立 对待。
诗歌思想内容设问方式:
• (1)本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 (2)这首诗揭示了一个什么主题?请结合全诗
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
“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注意诗歌种类及其情感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咏史诗、咏物诗、写景诗、送别诗等,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二.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思乡怀人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在失意中仍不忘抗金,报效祖国、恢复中原故土的
情怀。
钥匙三——查序注
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 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思想 情感。
拐杖三:查注解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拐杖二:看作者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抗金杀敌, 收复失地
辛弃疾
绕床饥鼠, 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
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 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
觉, 眼前万里江山。
作人者,现一并了生 且作结为 晚者合了 年怎全国 处样词事 境的思奔艰情考波辛怀,南,?这北居首,住词回在下来萧阙后瑟的已破最是败后白的一发庙句苍宇,苍中表的,老尽 管如此,但作者半夜醒来,关心的仍不是自己的处境,
拐杖六:分类别
对诗歌分类复习,是备考“评价古诗主旨内容”类题目 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尽管古诗数量庞大,诗歌的思想 内容多种多样,但同一类型的诗歌还是具有一些“共性 ”,只要平时复习把握了这些“共性”,考试时从确定 考查的诗歌所属类型入手,解题的针对性无疑会更强。 诗歌按内容特点作大致分类:咏史怀古、送别悼亡、思 乡怀人、咏物抒怀、山水田园、边塞征戎、爱情怨妇。
题目告诉读者背景及作者心情。表达了关心农 事、同情老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钥匙二——看作者 (知人论世)
了解了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 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知人论世
“知人”——就是要掌握作家的生 平和诗歌风格,并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 的其他作品。
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 ,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A 八句诗前六写景,后二结情。全诗紧紧围绕“幽” 字写。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
B 诗人写景两方面突现“幽”字,以景写“幽” 如 “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等;以动(声)衬 “幽”(“下鹭”“蛙鸣”)等。
C 诗的前六句极写景色之美,有水满、草深、鹭下、 蛙鸣、箨龙、木笔 等,在此诗人借乐景衬哀情,衬托自 己被劾罢官后内心的阴郁,难已投入到欣赏美辞+描写手法
常见感情 情感一:对山水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情感二:对恬静闲适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情感三: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和现实的不满。 情感四:抒写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情趣。 情感五:歌颂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 。
情感六:表现闲适平静的表面掩藏的复杂心绪(个人经历、 处境与理想抱负的冲突)
•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 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 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 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诗的中间两 联往往对仗工整。
山水田园诗特点
• 常见意象:景物:绿树 春山 桂花 稻香 炊烟 明月 人物: 野老 牧童 樵夫 隐者
• 动物:鸡 蛙 犬 蚕 黄鹂 白鸥 • 常见意境:闲适 恬淡 悠然自得 远离尘俗 隽永优美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簪组:指官职 ②夜榜:夜里 行船 (该诗为柳被贬永州之作)
情感六:表现闲适平静的表面掩藏复杂心绪
(孤寂、苦闷、出入仕矛盾、无奈)
• 练习题: 幽居初夏 陆游
•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曲尽其妙] 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质。
[不滞于物] 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 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常用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 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重点 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1、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前两句描绘了画眉在林间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山花绚 丽,树阴浓密,画眉鸟在其间宛转地鸣叫,自由地飞翔;
后两句用了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 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以及对个性束缚的憎恶与否 定。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 ②尾联直抒胸臆,(“叹息”):
• 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
• 二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 怅。
分析重点:景物特征(以描写为主,写人写景写场面) 主题:①对现实不满,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美好 情趣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恬淡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 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思想内容 —— 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 自得 表现手法 ——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白描动静结以动衬静 语言特点 —— 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 常见之物。该诗是陆游晚年被劾罢官后居山阴时所作。
• 问题: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1.下面对诗的内容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C ) (E )
2.解读考点
本考点可以细化为三个方面:
命题趋势及备考指向
•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 高考的必考内容,且分值较高,应作为备考的 重点。
• 从近三年的高考来看,新课标全国卷在 2016、2015、2014连续设置了分析诗歌情感类 试题,可见,分析诗歌的感情是备考的重中之 重。其他省份的高考还分别设置了概括诗歌内 容主旨和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类试题,备考时也 不要忽视。
拐杖四:找关键词句
秋 思 (张籍 )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 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 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寻常的)细节:家 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 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春夜喜雨》 ——表达欢愉喜爱之情。(喜)
《枫桥夜泊》 ——表达羁旅愁思。(泊)
《悯农》 ——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悯)
拐杖一:审标题
秋旱方甚,七月二十八夜忽雨,喜而有作
陆游
嘉谷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 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演雨声。 [注释] 嘉谷:秋天的禾苗。稗草:杂草。沉忧 :深深地忧愁。
D “箨龙”已经过去“头番笋”,“木笔”才开放 “第一花”,诗人展示给读者的是静止的竹和花,但“已 过”“犹开”却能唤起读者想象的是在生长变化着的动态 景物。
E 从该诗看,诗人有陶渊明的恬静,白居易的明浅, 但不同的是,他的心总是热的,诗情总是不平静的,充满 着辛弃疾似的愤懑之情。
• 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 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
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 ,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作中,尤其是边塞诗,虽有 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 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 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词人就不同,积贫积弱, 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经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 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 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
一、山水诗 三、边塞诗 五、思乡诗 七、闺怨诗
二、咏物诗 四、咏史诗 六、送别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 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 。描写自然风光为主。
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 材。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 夫和农耕。
• 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 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 然为代表。
钥匙五——寻意象
意象——鉴赏的阶梯,主题的载体
要求了解一些意象的寓意,并关注到意象 描写的修饰性语言。
明意象
竹:虚心、脱俗、孤傲、刚劲 月亮:对故乡、亲人、朋友的思念 松菊: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雁:游子的思乡、鸿雁传书 羌笛:幽怨凄凉,别意与乡情 梧桐:凄凉悲伤萧瑟冷寂 杨花:随风飘散,想到飘零 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 亭:抒写离情别绪 香草美人:象征理想
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
•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 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 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 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 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形似——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等
分析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是作者结束流离生活后寓居成都草堂时 所作,展现在他眼前的是美丽的初春景色,/表现 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钥匙四——找关键
关键字词句——鉴赏的捷径,主题的窗口
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 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情感语言)。
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 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多出现在诗 词的末尾。(关注结句)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
• 《考试说明》 对古代诗歌阅读要求有两点:
•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和表 达技巧
• ②评价文章的 思想 内容和作者的观 点、态度
考纲解读
1.考点要求
考纲要求
考查角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分析诗歌的内容, 把握作者寄寓的感 情
• 常考角度有: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分析 诗歌的思想感情、评价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