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2(考试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2
限时:50分钟实际用时:_______分钟得分_______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周以前,贵族社会流行多妻婚姻;西周时期,一夫多妻制被一夫一妻多妾制取代。
这一变化的主要影响是
A.强化周天子的权威B.增强权力传承的稳定性
C.降低了女性的地位D.削弱了贵族的特权地位
25.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B.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
C.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D.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
26.宋元之际著名的历史学家马端临在论述三省制度形成时,认为“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究其原因:“汉之典事尚书、中书者,号为天子之私人。
”这说明
A.内朝制逐步孕育出三省制度B.三省制是削弱宰相权力的具体举措
C.三省的建立打破了旧有体制D.三省制是加强皇帝权力的必然结果
27.明代开始实行“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士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
这主要体现了
A.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化B.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
C.区域经济失衡的影响D.儒学教育普及化程度
28.下列摘编自《海国图志》一书的目录。
从中可以看出该书
①涉及世界主要地区的地理状况②重视维护国家海疆安全
③借鉴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成果④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9.1938年,日军计划兵分两路,一路从华北平原沿平汉线南下,一路溯长江西上,合攻武汉。
但华北抗日力量的壮大使日军从华北抽调兵力组成北集团的计划落空,被迫将主力分作两路,一路沿长江两岸进攻武汉,一路沿大别山北麓西进策应。
日军作战计划的改变说明
A.敌后战场的发展打乱了日本的军事部署
B.正面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C.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
D.苏联红军的东进配合了中国人民的抗战
30.1952年,中国代表团团长南汉宸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指出,“我们深信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是可以和平共处、发展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
”南汉宸指示中国代表团,在对外贸易上不能向苏一边倒。
中国和英法等国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
这反映出
A.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外贸发展
C.美国在西方世界影响力下降D.中国经贸政策突破意识形态因素
31.19世纪80年代初,天津盛行各种卷烟及洋式饰品,连“洋人之侍僮马夫辈,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上海的妇女,更是以香水、墨镜、洋烟为时髦用品.就连文士王帽也经常以“晶(玻璃)杯、洋皂,赠送朋友”。
这表明,当时
A.崇洋现象成为消费的社会时尚B.逐新趣异体现市民的精神追求
C.开埠通商改变民众的生活方式D.西学东渐推动社会的重大变革
32.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指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耶林格强调
A.德国应向罗马学习如何征服世界
B.罗马人是世界一体化的伟大先驱
C.征服世界始终是罗马民族的梦想
D.法律方式是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
33.蒋孟引在评价16世纪末某次海战时说:“它是跨越海洋的商业战争中第一次重大的海战。
英国海军以其优越的技巧和先进的战术取得了胜利。
”该海战使
A.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B.西欧地缘政治中心改变
C.西班牙尽失海外殖民地D.荷兰丧失海上贸易优势
34.它的创立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使人们把眼光从至高无上的、全智全能的造物主上帝,勇敢地转向大自然,向自然本身去寻求自然界的各种答案。
该理论
A.开创了观察和实验的研究方法B.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C.加速了人类工业化的历史进程D.阐明了生物物种演变发展规律
35.新东方政策是1969年10月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勃兰特上台后提出的对外政策新的见解和政策思想。
在此政策的推动下,联邦德国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
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是
A.苏联改革成效显著,成为德国巨大的威胁
B.欧共体成立后,欧洲向政治经济联盟过渡
C.两极格局框架下,已现多极化趋势之端倪
D.两德即将统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大大加强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5分)
材料一在各种天灾人祸的处理过程中,社会救济毋庸置疑地成为解决政府和民众问题的纽带,这也是历代进行社会救济的主要背景和因素。
……宋代社会救济思想体现在政府、社会精英以及广大社会民众三个
方面。
危机出现,正是统治者发挥仁政思想的最佳时机。
……宋代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仓储备荒体系,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赈灾救荒法规,创立了功能较为齐备的济贫恤穷设施等。
——摘自张南《简论宋代的社会救济》材料二宋代建立了一整套的国家福利救济体系,在对象上包括了儿童、孕妇、老人、乞丐、鳏寡孤独者等,在内容上基本涵盖了国民的“生老病死”,宋之后元明清三代虽然也继承了宋朝的很多做法,但总体上国家福利救济是收缩的。
当然,宋朝的福利救济制度也存在很多问题,不仅有着“财政支撑不足”的压力,还存在着许多被人诟病的“养懒汉”和“福利腐败”问题。
——摘自罗开元、罗霜《宋代社会救济制度及其弊端》材料三近年来,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断发展,引起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新思考。
问题一、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截至2012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
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
问题二、福利制度能走多久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
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推行国家福利救济的社会条件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三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
(3)依据对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世界市场的总体形成,经历了从15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400多年的时间。
——据栾文莲《全球的脉动一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与经济全球化问题》整理从上表中任选一个阶段,指出该阶段的起止年代,并补充相关史实,围绕世界市场的发展进行相关论述。
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朝统一台湾后,实行“汉番隔离”政策,将“生番”地区隔置界外,并禁止大陆人民移台、1874年至1895年间,清政府在台湾及原住民地区积极筹划推行“开山抚番”政策。
从沈葆桢巡台时的“今欲开山,则曰通水道、曰招垦户、曰设官吏……今欲抚番,则曰通语言、曰教耕稼、曰设番学”;到丁日昌巡台时“夫所谓开路抚番,其根源仍在兵事、吏治兵事一有起色、则番不期抚而自抚”;再到刘铭传抚台六年,“则铁路、电线、邮政,炮台学堂、船商、火器、水雷诸机械制造”、“开山抚番”政策得到了历任主政福建及台湾官员的较好贯彻,对近代中国台湾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赵松林《清政府在台湾的“开山抚番”政策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开山抚番”政策实行的背景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开山抚番”政策的作用。
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8年以后,随着德意法西斯在欧洲连连得手,其征服世界的面目暴露无遗。
希特勒不仅获得了欧洲巨大的军事、地理优势,威胁到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利益,甚至还将手伸进了美国的“后院”——拉美,成了美国的直接竞争对手。
……截至1941年,美国在欧洲的直接和间接投资总计达200600万美元,在亚洲和大洋洲的投资仅为85300万美元。
1939年11月,罗斯福签署的“新中立法”中将取消武器禁运条款改为“现金购货运输自理”,由于英国的海军运输发达,又有强大的海军,故此法对英国极为有利。
1941年3月,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授权以租借或贷款形式向某些被认为其国防对美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家提供武器及其他物资。
从此美国成为民
主国家的巨大军火库。
苏德战争爆发后,该法案又扩大到苏联。
根据“先欧后亚”战略,美国的战略物资和军事力量源源不断地进入欧洲。
罗斯福最终彻底战胜了孤立主义,“先欧后亚”战略得以坚定地贯彻执行。
——摘编自黄光耀《二战中美国奉行“先欧后亚”战略之原因探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中美国奉行“先欧后亚”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二战中美国奉行的“先欧后亚”战略。
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昏庸)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听取各方意见)也;其所以暗者,偏信(只相信面之词)也。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打江山)与守成(守江山)孰难?”魏征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天下破败混乱),覆彼昏狡(统治者昏庸害民),百姓乐推(老百姓拥戴新君),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上天也支持眷顾),乃不为难。
然既得(得天下)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体,百姓凋残而侈务(奢靡浪费之事)不息,国之衰弊,恒(永远)由此起。
以斯(此)而言,守成则难。
”
——选编自《贞观政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的治国理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太宗。